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的选择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近年对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
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
3.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酰尿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
而具有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某些药物尚可在体内代谢。
(1)吸收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后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
由于各类药物的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多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
(2)分布: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呈游离状态者,其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和体液中,到达感染部位。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选择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选择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选择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时,医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肾功能,以及药物的特性和制剂形式等。
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选取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一、剂量选择1. 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不同的抗生素剂量。
一般而言,严重感染或体外感染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达到有效浓度,而轻度感染则可以使用较低的剂量。
医生通常会参考临床指南或专家建议来选择适当的剂量。
2. 年龄和体重:儿童和成人的剂量选择有所不同。
儿童需要按照其体重计算剂量,而成人剂量则通常根据体重、肝功能和肾功能来确定。
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排除功能可能较差。
3. 肾功能:肾脏是清除抗生素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肾功能的评估对于剂量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参数,医生可以确定合适的剂量。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剂量可能需要减少,以避免药物积累和不良反应。
4. 药物特性和制剂形式: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特性,包括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差异。
有些抗生素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达到有效浓度,而有些则需要较低剂量。
此外,一些制剂形式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速度。
医生应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剂形式来合理选择剂量。
二、给药途径选择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它简便、方便,并且患者通常能够接受。
大多数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给药达到治疗浓度,因此口服给药是首选的途径。
然而,口服给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适用,比如患者无法吞咽或有胃肠道吸收问题。
2.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是将抗生素直接注射入体内静脉的途径。
静脉给药可以快速达到高浓度,适用于严重感染或需要迅速控制感染的情况。
此外,一些抗生素无法通过口服给药达到治疗浓度,只能通过静脉给药。
然而,静脉给药需要专业护理和设备,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甚至出现了一些多药耐药的细菌株。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抗生素使用的一些规范。
首先,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必要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而药敏试验则可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样可以选择出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滥用的风险。
但对于急救病例,可以在等待结果时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
其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杀菌机制和敏感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严重感染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而轻微感染可以选择狭谱抗生素。
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如年龄、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第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周期。
抗生素使用周期的长短应根据治疗的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感染,使用7到10天的疗程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然而,对于某些慢性感染或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守医生的建议,不得自行停药或过早停药。
第四,严禁滥用和重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和重复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滥用包括错误的选择抗生素、不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以及将抗生素用于病毒感染等不适应症。
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最后,加强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的措施。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是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避免与有感染的人接触、加强环境清洁等。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应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还可以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使用。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概述本指引旨在提供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最新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安全地应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目标-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 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 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指引内容1.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特征和药物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遵循抗生素的谱覆盖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 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报告,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2. 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对病毒性感染不主动使用抗生素。
-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确保开具合理、准确的抗生素处方。
- 定期审查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避免过长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 优化抗生素使用方式-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给药原则,如正确选择途径、剂量和用药时间。
- 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时间限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治疗。
- 提供患者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
4. 监测抗生素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抗生素耐药性管理- 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耐药病原体的流行情况。
- 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评估和反馈机制。
结论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指引旨在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和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已经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下面将从正确的适应症、合理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合理选择抗生素等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抗生素的使用规范。
1. 正确判断抗生素的适应症。
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感染,不能用于病毒感染。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明确病情是否为细菌感染,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 使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而过高的剂量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疗程使用,不得中途停药或过早停药,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3. 避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是指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或者对抗生素无敏感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抗生素。
常见的滥用情况包括感冒、咳嗽、感觉不适等症状没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以及对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增加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4. 合理选择抗生素。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高效抗菌谱并对患者耐受性好的抗生素。
同时,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
另外,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不仅需要医生的正确判断和指导,患者也应积极配合。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同时,应按时按量完成疗程,不得中途停药或过早停药。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是保障其疗效、减少耐药菌株出现的重要措施。
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和知识,共同推动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选择六步法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监测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与抗 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不佳时调整抗生素
01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
生素种类或剂量。
出现不良反应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注射给药
起效快,适用于严重感染或不能口服 给药的情况。
抗生素的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多见于口服给药。
如皮疹、药物热等,部 分人可能出现严重的过
敏性休克。
肝肾损伤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 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
骨髓抑制
部分抗生素可能导致白 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等骨髓抑制现象。
03
进行药敏试验的时机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中,如果怀疑病原体为细菌,且 病情较重或常规治疗无效时,应
及时进行药敏试验。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如结 核病、真菌感染等,也需要进行 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果 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也应考虑进行药敏试验,以调整
真菌
真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 治疗,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了解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口腔、鼻腔等部位, 需选用针对上呼吸道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 素等。
下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肺部、支气管等部 位,需选用针对下呼吸道 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等。
消化道感染
常见于胃肠道等部位,需 选用针对消化道感染的抗 生素,如喹诺酮类、头孢 菌素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 常规等,了解感染指标是否恢复
抗生素三联用药原则
抗生素三联用药原则引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单一抗生素治疗越来越难以奏效,因此,抗生素三联用药逐渐成为治疗复杂感染的常用策略。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三联用药的原则,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1. 抗生素选择原则对于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细菌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需选择对应的抗生素。
例如,对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可以考虑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类药物;而对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则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需根据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选择。
同时,需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耐药性问题:耐药性是当前抗生素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因此,应避免使用过去曾治疗过的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 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目标浓度:抗生素三联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达到的目标浓度。
不同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和排泄方式不同,因此需根据抗生素的性质和给药途径来选择合理的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三联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抗生素可以相互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时需谨慎,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特点: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选择适合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抗生素治疗时机和疗程•治疗时机:抗生素的治疗时机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急性感染,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而对于慢性感染,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来确定治疗时机。
•疗程:抗生素的疗程需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一般为7-14天。
然而,对于严重感染或慢性感染,疗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症。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加重医疗负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1.明确适应症:抗生素应该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一刀切的使用。
2.遵医嘱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或处方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频率。
3.不得滥用:抗生素不是常规的“防感冒”药物,平时健康人群不应该滥用抗生素。
4.定时停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疗程完成,不应过早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1.避免感冒、发热等症状过度使用:感冒、发热等症状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避免用于非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非细菌感染,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其他适当的药物。
预防和控制耐药性1.避免过度使用:避免因为患者追求“快速好转”而滥用抗生素。
2.遵守使用规范: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频率和疗程是预防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3.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在明确病原体情况后,应该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
4.定期评估疗效: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必要时进行调整。
总结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做到合理使用、避免滥用、预防和控制耐药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对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使用抗生素时谨记以上原则,共同维护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选择适当的类型
抗生素选择适当的类型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它们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和预防细菌感染的扩散。
然而,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型十分重要。
本文将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抗性的风险。
1.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在选择抗生素之前,应该先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
这可以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
药敏试验可以测试出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医生提供选择合适抗生素的依据。
2. 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通常选择一代或二代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等。
而对于泌尿道感染,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氟喹诺酮类等。
因此,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型是必要的。
3. 注意药物耐药性问题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长期和滥用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类型时,应该考虑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处方指导和遵守使用周期等方法来实现。
4. 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情况都不同,因此抗生素的选择也需要个体化。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肾功能以及其他疾病的存在等因素。
例如,对于孕妇和儿童,应该避免使用某些抗生素,以免影响胎儿或儿童的发育。
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类型时,医生还应该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关注患者的药物耐受性。
针对不同的抗生素类型,有些可能引发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等;有些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型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抗性风险的关键。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不正常、疾病组织或修复断裂的组织,以恢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伴随着手术切口的形成和组织损伤,很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以帮助外科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危险因素来选择。
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手术,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那些具有感染风险的手术,应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情况来选择抗生素。
常见的选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和手术切口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手术结束后24小时之间。
根据手术的特点,也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应避免过长给药时间的使用,以减少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3.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抗生素应在手术切口形成前的一小时内给予。
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应在手术中给予第二次剂量以保持药物在有效血浆浓度。
4. 抗生素的使用时限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应在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停止。
如果存在感染的证据或高感染风险,则可延长使用时间。
5.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涵盖更广谱的细菌。
在使用联合治疗时,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毒性的增加。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7. 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过度、滥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外科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且仅在确实需要时使用抗生素。
此外,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的结果也是推动耐药性防控的重要手段。
总结: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过度或不合理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越来越强,这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才是明智的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细菌的类型和感染的部位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如果患者已经使用了某种抗生素,而细菌对该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那么医生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来治疗。
3. 使用足够的剂量和持续的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足够的剂量和持续的时间。
如果使用的剂量不足或时间不够,可能会导致感染未能完全消除,甚至可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4.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无法治疗病毒感染。
因此,在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时不应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浪费药品和增加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5. 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和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以上是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保障人类健康。
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新共识
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新共识一、前言抗生素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我国专家在2024年达成了一项新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专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导。
二、新共识的主要内容2.1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和其他非细菌性感染,应避免使用。
2. 最低剂量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 最短疗程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短的治疗疗程,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
2.2 抗生素选择的依据1. 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根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菌有效的抗生素。
2. 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3. 患者个体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3 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1. 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肝肾功能,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根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病情,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抗生素。
3. 老年人:应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2.4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1. 联合使用的指征:对于单一抗生素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可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2. 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组合,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三、结语新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认真遵循新共识的指导原则,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正确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共同维护抗菌治疗的效果。
临床应用指南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
临床应用指南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细菌的丰富多样性和抗药性的产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如何依据临床应用指南正确选择抗生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来指导临床实践。
一、了解抗生素的分类及机制抗生素按照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临床医生应该熟悉各类抗生素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抗菌作用,而青霉素类抗生素则通过干扰细菌蛋白合成而发挥作用。
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抗生素。
二、综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各有差异,因此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信息。
其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感染部位判断等,以便确定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三、遵循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应用指南是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和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特定疾病和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建议。
医生们应该熟悉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指南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这些指南通常包含了头等重要的信息,例如推荐的首选抗生素、给药途径和剂量、治疗时长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首先要考虑感染的类型,然后参考指南中的推荐进行选用。
四、考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抵抗能力。
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耐药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肾毒性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评估患者的耐药性情况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五、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抗生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在医疗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一些被广泛认可的首选药物。
本文将详细探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的首选药物。
一、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一直被视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之一。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扰乱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过程,使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通常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效。
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等。
二、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对细菌产生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通常可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细菌感染的治疗。
常见的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起效。
这类药物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繁殖。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被分为多个代的代表,每一代代表的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有特异性。
例如,第一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适用于更广泛的细菌感染。
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
四、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起效的抗生素。
这类药物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肺炎等感染。
常见的代表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综上所述,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选择适用的抗生素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细菌的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青霉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仍然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当然,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也必须正确使用,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以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
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然而,由于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性的增加和治疗效果的降低。
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准则。
一、了解病原体在选择抗生素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细菌还是其他微生物。
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红肿、化脓等症状,而病毒感染则常伴有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
对病情的观察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感染的性质,从而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尽可能了解感染的细菌对哪些抗生素具有敏感性。
这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进行确认。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和细菌敏感性谱进行选择,但对于复杂的感染或耐药性较强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测试。
三、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别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感染的部位,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类别。
常见的抗生素类别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机制和靶点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以及患者的受体状态和过敏史。
四、遵循使用指南和剂量要求抗生素使用指南是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它们提供了关于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剂量和用药周期等方面的建议。
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遵循相关的指南。
此外,剂量的准确计算和使用时间的规范也是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用药。
五、预防抗生素耐药正确使用抗生素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还能够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抗生素耐药的建议:1.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2. 不要过度依赖抗生素,应尝试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物理疗法等。
3. 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使用抗生素,不要自行中断或增减剂量。
4. 不要共享自己的抗生素给他人使用,也不要使用他人的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则2023版:临床指导
抗生素使用原则2023版:临床指导
背景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过度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有效性下降。
因此,制定适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对于保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抗生素使用原则,以指导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作出决策。
原则
1. 临床判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仔细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才应使用抗生素。
2. 抗生素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患者的病原体和耐药
性情况、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应优先选
择窄谱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3.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应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中的
推荐剂量和疗程,并避免过短或过长的疗程。
4. 联合用药: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慎重,并仅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联合用药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
和耐药性情况进行选择,并注意潜在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5.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严格限制在符合指
南要求的情况下,并遵循推荐的剂量和疗程。
应避免滥用或不必要
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结论
抗生素使用原则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抗生
素耐药性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在临床判断的基础上,遵循本文档
提供的2023年版抗生素使用原则,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最佳治疗效果。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并非所有抗生素都可以对抗所有类型的细菌。
针对不同的病原菌类型和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而药敏试验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首先,了解病原菌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至关重要。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
不同的病原菌在细胞壁结构、代谢途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菌,需要选择具有特定作用机制的抗生素。
其次,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帮助确定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是将病原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确定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将抗生素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级别。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而选用耐药的抗生素则无法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然而,仅仅依靠病原菌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还不足以确定最适合的抗生素。
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等因素也都需要考虑。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临床实践指南和医学文献的指导。
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和相关医学文献的推荐,可以了解某种病原菌常见的药物敏感性和抗生素治疗的首选方案。
2. 过去用药经验。
如果患者曾经使用过某种抗生素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考虑继续使用该抗生素。
但是注意,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需要谨慎评估。
3. 患者特殊情况。
例如,对于孕妇、婴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药物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宽谱抗生素与狭谱抗生素的选择。
宽谱抗生素可以对抗多种细菌,而狭谱抗生素仅对特定的细菌有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宽谱或狭谱抗生素。
抗生素是不是越高级的越好
抗生素是不是越高级的越好不是所有的细菌感染都需要高级别或广谱的抗生素。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通常依赖于感染的类型、致病菌的特征、药物的机制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一般而言,医生会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的适应性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抗生素:
1. 窄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对特定类型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但对其他类型的细菌活性较弱。
窄谱抗生素通常用于对致病菌已知的感染,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和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2. 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对更多类型的细菌具有活性,包括一些对窄谱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
广谱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类型未知或涉及多种细菌的感染。
使用高级别的抗生素并不总是更好,因为这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包括:
•耐药性: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不良反应:高级别的抗生素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包括对人体正常菌群的影响。
•成本:广谱抗生素通常比窄谱抗生素更昂贵。
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的性质,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的风险,以选择最适当的抗生素。
任何时候,患者都应该按照
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并完整完成医生开具的疗程,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一、引言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治疗效果,制定一份全面的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给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三、指南内容1. 抗生素选择:根据感染类型、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应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
2.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应注意遵循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确保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3. 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复杂感染和高度耐药的病原微生物,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但应注意合理选择联合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叠加,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4. 抗生素监测和评估: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抗生素浓度监测和疗效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5. 抗生素预防应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手术前、免疫缺陷患者和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但应注意遵循预防应用的指南和建议,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预防应用。
四、指南制定过程本指南的制定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评估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证据,包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治疗指南和共识意见。
- 就抗生素治疗问题征求专家和临床医师的意见和建议。
- 进行多轮讨论和审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五、指南应用和评估本指南适用于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决策和操作。
为了确保指南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应定期进行指南应用和评估,及时修订和更新指南内容。
六、结论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 等特点选择抗生素
• (1)吸收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
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后 0.5~1小时药物吸 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药物的吸收
•
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 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 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 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类可被胃酸破 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 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 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 3.0%。 由于各类药物的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 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 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多 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
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Hale Waihona Puke • 1.2.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 抗菌活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不良反应 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此类抗生素有很长的抗生素后续 效应。这一现象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故主张短疗程、大 剂量、每日 1 次的治疗方案。此类药物通过细胞摄取进 入细胞内,速度缓慢,局部用药能保持良好的浓度。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 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
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近年对不 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有报道北京地区金葡萄菌对 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0%~70%,红霉素不能作为抗耐药 金葡菌的有效药,只能作为备用药物;羧苄青霉素、磺 苄青霉素等抗绿杆菌作用也因细菌的敏感度下降而被酰 尿类青霉素(呋苄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 素等)所取代。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 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 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 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 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 1.2
下呼吸道感染 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 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 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 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 人细菌感染率为 80 %,儿童为 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 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 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 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 获得性感染约 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
•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 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 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 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 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 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 持久,不良反应少。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 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
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 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 耐药率达 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 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 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 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 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 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 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 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药物的排泄
大多数抗菌药物从肾脏排泄,尿药浓度可达血药浓度 的十至数百倍,甚至更高,下尿路感染时多种抗菌药均可 应用,但最好选择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 呋喃类、喹诺酮类等。
药物的排泄
• 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酮、头孢三嗪等主
要或部分由肝胆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胆汁浓度高,可达 血浓度的数倍或数十倍;氨基糖甙类和广谱青霉素类如 氨苄青霉素、氧哌青霉素等在胆汁中亦可达一定浓度; 但氯霉素、多粘菌素的胆汁浓度低,故该类药物不宜作 胆系感染的首选药物,必要时氯霉素可作为联合用药。 病情较重的胆系感染,可选择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糖甙 类联合应用,也可选择头孢菌素类。除口服不吸收的抗 菌药物外,大多数抗菌药的粪浓度较尿浓度低。某些由 肝胆系统排泄,经肝肠循环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 利福平等在粪中排泄浓度较高,约达50~600ug/g。
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 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 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 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 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 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 持久,不良反应少。
消化系统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 2.1
胆系感染 胆系感染是指整个胆道系统的急、慢性炎症病变, 多为结石、肿瘤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而炎症又促进了结石的形成和 增多,并有较高的病死率(11.8 %)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由 于胆道与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胆系感染的途径为肠道 的上行感染或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感染。感染胆系的细菌大多数 直接从肠道经 Oddi 括约肌反流入胆道,故致病菌与肠道菌丛基本一 致,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肠球菌、变形杆菌,且常为两 种以上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率比其他部位高51 %左右。选用抗 生素时应考虑致病菌种、细菌耐药性、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其在胆汁 中的浓度等因素,胆汁培养及药物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得到 药敏试验结果之前,要选择具有强大抑菌或杀菌力、在胆汁中浓度高、 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 度选择抗生素
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啉都有效,但病 程较长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唑啉的 抗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噻吩。因为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 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 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酰尿 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而具 有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 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肾盂肾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 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 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 2 倍,在肺泡 上皮中比血液中高 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 高9~15倍。
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 1.2.2
•
药物的分布
分布: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呈游离状态者,其 分子小,可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和体液中,到达感染部位。 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
药物的分布
•1)氯洁霉素、洁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
中可达较高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2 )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大多较低,但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
唑、甲氧苄氨嘧啶、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在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 可达有效浓度。
药物的分布
• 3 )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均低,但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
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 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肼、5-氟 胞嘧啶、甲硝唑等均属此类;苯唑青霉素、头孢立新,红霉素、多 粘菌素、马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则较差。两 性霉素B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可辅以该药鞘内注射。抗菌药全 身用药后分布至浆膜腔和关节腔中,局部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 50%~100%,除个别情况,一般不需局部腔内注药。抗菌药物可 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 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 环素类,此类药物致胎儿血清浓度与母体血清浓度之比率达50%~ 100%;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的上述比率达58%左右,头 孢菌素、氯洁霉素、多粘菌素E、苯唑青霉素等为10%~15%;红 霉素等在10%以下。妊娠期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可损及胎儿 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及骨骼发育受 损,因此妊娠期要避免应用有损胎儿的抗菌药物。
2016
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 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例如青霉素的抗菌 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链球是引起上 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 用首选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 孢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常不敏感,因而无效。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但一、二、 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各有特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二代头孢菌素次之;三代头孢菌 素较弱。但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则三代头孢菌素明显超过二 代与一代头孢菌素。因此金葡球感染不应首先三代头孢菌 素,应选用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