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脉微循环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治(完整版)

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治(完整版)

冠脉微循环疾病的诊治(完整版)1.概述2013年ESC指南表明心肌缺血的三种发病机制,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微血管功能障碍、心外膜冠脉痉挛。

可以发现冠脉微循环病变是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之一。

1.1冠脉微循环定义冠脉微循环由直径<300μm的微动脉、5-8μm的毛细血管和<500μm的微静脉构成,占冠脉树的95%以及冠脉阻力的75%,是冠脉系统主要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的场所,决定心肌血流灌注及氧供[1]。

1.2 冠脉微循环疾病定义冠脉微循环疾病(coronary microcirculatory diseases,CMD)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将CMD定义为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这类患者有明显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

1.3 CMD按发病机理分类(1)无冠脉疾病和心肌病的CMD,见于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型心绞痛等。

(2)存在心肌病的CMD,见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和浸润性心肌病等。

(3)存在阻塞性心外膜冠状动脉疾病的CMD,见于稳定型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4)医源性CMD,见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的冠脉无复流。

2.常见CMD患者的临床特点2.1 阻塞性冠脉疾病PCI后阻塞性冠脉疾病患者直接PCI后可出现冠脉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心外膜冠脉再通,但心肌再灌注未恢复,即无复流。

对于PCI后无复流,可使用血栓抽吸或保护装置,同时可应用尼可地尔、腺苷、CCB、硝普钠、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2,6]。

2.2 非阻塞性冠心病是指具有明确的心肌缺血证据,但冠脉造影发现冠脉无明显狭窄或狭窄小于50%的冠心病类型。

冠心病(完整)ppt课件

冠心病(完整)ppt课件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脉解剖图
右冠
左主干 左旋支 左前降
病因
主要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血脂 异常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和 糖耐量异常
次要危险因素:
• 肥胖 • 缺少体力活动 •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 • 遗传因素 • A型性格者
耗↓
缓解期治疗
1.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 心脏前负荷,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2.β-B: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劳力 型心绞痛首选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 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扩张冠状A→增加心 肌血供;变异型心绞痛首选
4.抑制血小板聚集:肠溶阿司匹林(aspirin) 5.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6.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HDL—稳
诊断仍有困难者,可考虑:
•心电图负荷试验 •Holter •冠状动脉造影 •MRI
治疗要点
➢ 发作时的治疗 ➢ 缓解期治疗 ➢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外科治疗 ➢ 运动锻炼疗法
✓ 硝酸酯制剂 ✓ β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
险近 因年 素来 还发 有现 :的

•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 胰岛素抵抗增强 •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 病毒、衣原体感染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
高血 压
糖尿 病
缺乏运 动
饮食
口味 重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不能改变的因素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通过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概念和定义、病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研究前景的详细介绍,对该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

本文还探讨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概念、病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展望、临床意义。

1. 引言1.1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影响心脏微循环的疾病,常见于冠心病患者。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注也逐渐增加。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都在不断地得到进展和完善。

目前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病因的探讨,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基因变异、代谢异常等因素对微循环的影响;其次是关于诊断方法的改进,利用心脏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显像等技术来精准诊断微循环障碍;接着是治疗策略的不断创新,如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方法的应用;最后是关于研究前景和临床意义的展望,希望通过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深入研究,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为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2. 正文2.1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概念和定义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系统中微循环血管的功能异常或病理变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症状。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绞痛不同,其独立于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还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目前一般认为,该疾病主要特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微异常、微血管功能异常、心肌内皮功能异常、微血管再灌注异常等。

微循环PPT课件

微循环PPT课件

不良;皮肤退行性病变
,萎缩,与动脉硬化、
糖尿病、冠心病、缺血
性疾病有关。
31
异常的微循环
管袢纤细
紧张型血管
管袢纤细与高血 压、冠心病、末 梢性疾病、糖尿 病后期、老年动 脉硬化有关。
血管输入枝变细, 输出枝变粗,比例变 大,表明动脉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血管痉 挛,静脉血液回流不 良,在高血压、动脉 硬化、头痛时常见。
图例解释
• 管袢细长或一堆一 堆 多见于低血压、神 经衰弱、失眠等。
图例解释
• 乳头下静脉丛扩张 多见于心脏功能不 好如冠心病,肝病 等。
图例解释
• 乳头圆丘消失、变 直: 多见于体质差、代 谢功能差、营养不 足、免疫力差等。
图例解释
• 管袢出血: • 生理性:劳动、打球
等; 病理性:中毒、缺氧
异常的微循环
红细胞聚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1.红细胞聚集是最基本的病 理反应之。聚集的红细胞不 能像正常的红细胞运氧,而 影响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和 能量传递,严重聚集的红细 胞在动脉中不能解聚时则成 为异物或栓塞微血管,引起 局部组织坏死,或被网状内 皮细胞吞噬。
2.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粘 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流停滞 ,导致管病加重,动脉中会形 成局部狭窄,加重动脉疾病, 导致组织结构严重病变。
,血管清晰,排列整齐、分 布均匀,数目正常。
异常的微循环图形为交叉 和畸形
30
异常的微循环
畸形血管
管袢短小
1.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结缔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 病或局部真菌感染外伤等 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2. 动脉硬化、糖尿病、畸 形严重,比例过高。
3. 胶原性疾病、雷诺病、
变异性血管增多。

冠心病的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冠心病的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预防冠心病
5ummol/L
同型半胱氨酸
3ummol/L
心脑血管风险增加59% 心脑血管风险下降24%
国内研究也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人群心脑血
管危险增加了87%。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二、非药物治疗
❖ 1.做好冠心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如指导学习 一些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注意事项、情绪稳 定乐观等。
❖ 2 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调整 饮食、减轻体重、适量的体力活动和锻炼等。
1
主要内容
❖1:冠心病的定义及分型
❖2: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3:冠心病的危害
❖4: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冠心病
❖ 1:定义: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
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
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
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
病,常常被称为“冠
心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非药物治疗
❖ ⑴ 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 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吸烟者戒烟可使 心脏事件发生率下降7%一47 %。戒烟是冠心 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 ⑵ 控制体重:减少总热能的摄入,强调少脂 肪并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另一方面增加体 育锻炼。
精选ppt课件最新
❖ 2.此外,若外出旅行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 速效救心丸等抗心绞痛药物。随身备好急救 盒以备急需之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内科小讲课-冠心病精品PPT课件

内科小讲课-冠心病精品PPT课件
1. 原为稳定型,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 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 难以缓解
2. 一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较轻的负荷诱发 3. 休息或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ST段抬高
23
心绞痛、心梗
ST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24
心绞痛、心梗
25
心绞痛、心梗
治疗 1.休息、心电监护、吸氧、镇静、镇痛 2. 缓解疼痛:吸入或含化硝酸类药物,必要时静脉 注射,变异型可用钙通道阻滞剂;尽早应用β受体 阻滞剂 3.抗栓、抗凝治疗 4.介入治疗或CABG
冠心病
科小讲课
1
主 目 录 CONTENTS
定义、病因、病机
Definition and pathogeny
2
心梗的护理
Nursing of MI
1
心绞痛、心梗
Angina and MI
3
4
护理查房
Nursing round
2
1
定义、病因、病机
Definition and pathogeny
3
定义、病因、病机
19
心绞痛、心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目的:终止发作、预防发作 一、发作时的治疗 ➢ 休息,去除诱因,立即停止活动 ➢ 药物治疗
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扩张周围血 管,减少回心血量
硝酸甘油片 亚硝酸异戊酯 硝酸异山梨醇酯 镇静剂
20
心绞痛、心梗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二、缓解期的治疗 1.硝酸酯制剂: 2.β受体阻滞剂 3.钙通道阻滞剂 4.抑制血小板聚集:aspirin 5.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6.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HDL—稳定粥样斑块 7.介入治疗:PTCA—再通 8.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冠脉微循环病变PPT幻灯片

冠脉微循环病变PPT幻灯片
• 冠状动脉小动脉(500~1000μm) • 微动脉(<500μm)、心肌组织毛细血
管(平均8μm) 和微静脉(<500μm)。
9
2015
2013ESC指南强调SCAD具有多种发病机 制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
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 固定的或动态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 微血管功能障碍 局灶性或弥漫性心外膜冠脉痉挛 以上机制可能重叠,并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
缩力, 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和分配到心脏各部位的血流 而小动脉和微动脉(亦称外周阻力血管, 特别是直径< 300um微动脉) 仍属肌
性动脉, 其收缩和扩张可显著影响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阻力的变化 其中冠脉微循环网是冠状动脉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
• 心外膜冠状动脉(直径2~7.5mm) 及其 主要分支(1~2mm)
A急cu性t心e M梗I
陈旧性心梗
急性冠脉综合征
5
冠心病发展和转归
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
• 无症状 • 心电图负
荷试验可 见ST-T改 变 • 无组织形 态改变
依照心肌供血障碍发生速度、范围和程度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 心肌病
• 一过性心 肌供血不 足
• 发作性症 状
• 无组织学 改变或有 纤维化改 变
ESC新发布的SCAD指南在关注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强调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在冠心病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冠脉循环与临床》课件

《冠脉循环与临床》课件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如医 学、生物学、化学等,以拓展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
临床应用前景与展望
潜在的治疗手段
随着对冠脉循环系统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发现新的治疗手段,如 针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靶向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法。
疾病预防与筛查
未来可能开发出更加精准的检测和筛查方法,帮助早期发现和预防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心肌桥
总结词
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在心肌内走行,受到心脏收缩 的压迫,影响心肌供血。
详细描述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在心肌内 走行,心脏收缩时压迫血管,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 出现心绞痛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03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A
心电图检查
详细描述
冠脉痉挛通常由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寒冷等因素诱发,导致冠状动脉短暂性收 缩,血流受阻,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症状,如胸痛、胸闷等。
冠脉栓塞
总结词
冠脉栓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或外部栓子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 或坏死。
详细描述
冠脉栓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 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所致。血栓 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 ,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循环与临床》 ppt课件
目录
• 冠脉循环系统概述 • 冠脉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 •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 冠脉循环与临床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冠脉循环系统概述
01
冠脉循环系统的组成
01
主冠状动脉
是冠状动脉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向心脏供应富含氧气 的血液。
02
侧支循环
在冠状动脉之间形成的侧支血管,用于在主冠状动脉阻 塞时提供血液供应。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导言: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和心绞痛等。

然而,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出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有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甚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也呈现正常。

这就引起了人们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的兴趣。

本文将对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进行详细探讨。

一、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1. 微循环及其功能人体的心肌组织的供血主要依赖冠状动脉系统,而微循环则是冠状动脉与心肌组织之间的连接部分。

微循环由细小的血管组成,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它们负责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肌细胞,并排除代谢产物。

2. 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微循环障碍是指心肌组织供血不足,而不是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冠心病。

它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内皮功能异常、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神经系统异常等。

此外,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调节也可以影响微循环功能。

3. 微循环障碍的症状与传统冠心病不同,微循环障碍的症状可能较为轻微,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心动过速、气短等。

由于微循环障碍造成的供血不足一般是暂时性的,所以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二、冠心病的微血管病变1. 微血管病变的定义微血管病变是指冠脉系统中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组织供血不足。

与微循环障碍类似,微血管病变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

2. 微血管病变的原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

这些因素会引起心肌细胞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微血管的损害。

3. 微血管病变的症状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类似,包括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

但由于微血管病变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肌缺血,所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能呈现正常。

三、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变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技术手段。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

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然而,除了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血管供血不足外,冠心病患者还经常伴随着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到的区域,通过一系列微小的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来维持组织的血液供应。

本文将讨论冠心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以及涉及的调节机制。

一、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定义和表现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指在血管营养供应区域内,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内外环境因素导致微循环内血流分布不均匀或灌注不足,造成局部组织缺血,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在冠心病中,微循环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的发生,并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包括:1. 心绞痛症状:患者会感到胸痛或不适感,可向左肩、背部、颈部等部位放射,且多发生在运动或精神紧张时。

2. ST段改变:在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压平或抬高等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

3. 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运动诱发的ST段压低、抬高或ST段下斜型压低。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调节机制1. 冠状动脉自主神经调节:冠脉微循环的血流主要由冠状动脉自主神经调节,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提高微循环血流量,而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使微循环血流量减少。

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副交感神经抑制过量时,都可能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

2.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舒缩的功能,当内皮细胞产生异常,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影响微循环的血流。

3. 冠状动脉代谢耗氧平衡:冠状动脉的代谢和耗氧平衡也对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当心肌代谢增加或冠状动脉供氧减少时,微循环可能会因为血管舒缩不足而出现功能障碍。

4.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内源性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对微循环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受损时,这些舒张因子的释放会受到抑制,导致微循环功能受到损害。

冠心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冠心病基础知识PPT课件

Davies MJ. Heart. 2000;83(3):361-366Fo.FroIrntIenrtnearlnTarlaTiOnraninilngyinPgurPpuorspeossOensly
30
血小板
• 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分 • 1 μL 血液中大概有 250,000个血
小板 • 平均生命周期: 8-12 天 • 由致密颗粒组成,包括:
可编辑
38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
ACS的诊断
• 临床症状及病史 • 心电图 • 血清标记物
可编辑
39
疑似ACS病人的评估和管理方法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非心源性因素
ACS 症状
可能的 ACS
确定的 ACS
非ST段抬高
ST 段抬高
心脏运动 测试
运动测试 阴性
无可诊断性 ECG 初始心肌标记物正常
死亡/心梗 (%)
7天内服用过阿斯匹林
1
临床指征
24h内有严重心绞痛
1
心肌酶升高
1
ST段压低 0.5 mm
1
TIMI 危险评分
危险分值 = 以上分值的和 (0 - 7)
*准入标准:过去24小时有静息性心绞痛,有冠心病指 征(ST段或者心肌酶变化)的 UA或 NSTEMI病人
Antman et al. JAMA 2000; 284: 835 - 842
• ST段抬高与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干预对象不同
可编辑
19
主要内容
• 心脏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知识 •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分层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FoFroIrntIenrtnearlnTarlaTiOnraninilngyinPgurPpuorspeossOens 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小结
• 1、冠心病治疗进入微时代; • 2、微血管病变是中医药治疗的主战场; • 3、加强冠脉微循环诊断手段的临床研究; • 4、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同时具有改善
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赤芍、红花、 桃仁、三七,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 冠心2号方、丹红(丹参、红花)注射液、丹参多酚盐注 射液等都有类似作用。冠心病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如 服用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后,不 仅冠脉血流量增加,而且心脏微循环亦得到改善。 其 中丹参类药物改善冠脉微循环的证据越来越多。
• 1957年Eckslein首先提出有氧训练促进冠脉 侧支循环生成,猪动物实验证实,运动促 进冠脉侧支循环的生成,侧支循环血流量 增加
• 有氧运动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生存率
• 运动疗法是下肢动脉闭塞症保守治疗的 “金标准”,动员内皮祖细胞,促进下肢 血管新生
ppt课件.
20
ppt课件.
ppt课件.
30
谢谢
ppt课件.
3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
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
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
• 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破裂导致斑块体积增大, 胆固醇堆积和氧化应激加剧
• 相当于斑块大小,形态等静态特征,评估动 态的斑块变化速度更能识别导致心血管事件 的TCFA(破裂的薄纤维帽病变)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冠脉微血管病变的非药物疗法
8
防治理念重大转变-以心肌缺血为中心:
以心肌缺血为中心,改善冠脉微循 环,冠心病治疗进入微时代。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冠脉微循环的起源
心内膜不仅是内衬于心肌小梁的一层膜, 心内膜干细胞作为冠脉血管内皮细胞库, 在心肌小梁融合过程中发生迁移并分化为 血管内皮细胞,是出生后冠脉血管迅速增 多的有效方式,因此心内膜是冠脉微循环 真正来源。
冠心病冠脉微循环与中医药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冠心病的病因: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 1%,则患冠心病
21
ppt课件.
22ppLeabharlann 课件.23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 循证证据
• 中医药强调通过多成分、多渠道和多靶点整体有机地管理疾 病,对微循环障碍此类发病机制及治疗通路复杂的疾病具有 天然优势。以麝香保心丸为例,其组方源自世界第一部成方 药典——宋代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宫廷 御药苏合香丸,去芜存菁后改良成为目前的微粒丸制剂,其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疗效作用于“脉”,即具有血管保护 作用。研究已证实,麝香保心丸治疗可通过提高冠心病患者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抑制内皮素 -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改善血管内皮 舒张及收缩功能的作用。此外,麝香保心丸可降低受试者血 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C反应蛋白(CRP)、纤维 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从而抑制动脉壁炎症反应,稳定易 损斑块,防治由其导致的血小板激活、黏附和微血管血栓形 成,最终达到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目的。
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
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斑块内微血管”是导致临床事件的关键
• 最新研究显示,斑块迅速增大是导致MI的机 制,血斑块迅速增大的机制除了未导致心血
管事件的斑块反复破裂和修复,主要是斑块 内新生血管
• 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渗漏导致红细胞膜富含的 胆固醇在斑块中堆积与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