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企业战略(DOC 22)
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的定义
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长期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方案。
它是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时,根据自身竞争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选择的一种指导性框架。
企业战略的制定涉及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的识别和整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
首先,企业战略的制定要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准确分析。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因素,而行业环境则主要指企业所处的市场的竞争情况。
在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力以及未来市场机会。
这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定位,并在制定战略时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其次,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企业的内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等。
企业要通过合理配置和整合这些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而在对内部资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或专利等方面的独特能力,而竞争优势则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某一方面具备的优势。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关键环节。
企业要根据对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识别的结果,在制定战略时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
市场定位是企业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位置,如产品特色、目标市场和定价策略等。
而业务范围则是指企业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领域。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考虑如何在市场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定位和范围,并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长期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方案。
其制定需要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准确分析,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以及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企业战略
第三章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关键就是决定企业和产品市场之间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连接方法。
这是企业对外部环境进行管理时的关键点。
因为战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的基本内容。
如果活动内容自体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适应的话,那么不论活动进行的多么有效率,也是没有效果的,或者说是没有成果的。
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内容包括两类一种是和竞争相关的,一种是和事业内容相关的。
因此以下我们在阐明战略概念的基础上,讨论竞争战略和事业战略。
第一节;战略的基本概念在管理学中最早引入战略概念的是C·BARNARD,他在他的名著《经理者的职能》的第14章、‘机会主义理论’中,专门论述了‘战略因素’认为为了决策所要的必要分析就是寻找战略因素。
所谓战略因素也就是制约目的达成的主要因素,是决策环境中的中心点。
如果有几个战略因素,而且每个因素都不是当前目的所必要的。
这个时候视野就要向更远的将来和更广泛的范围进行扩展。
因此形成一种战略。
由于BARNARD是研究一般组织理论的,因此他的描述具有哲学性,但离可操作性较远。
H·I·ANSOFF可以说是从企业组织角度研究战略的先驱。
他认为战略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所要的决策的规则或者指针。
并认为战略有下面四个要素组成;(1)产品和市场范围;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地位,属于哪个业种?(2)企业成长向量;企业的产品和市场要向哪个方向运动的问题。
(3)竞争上的优势;由产品·市场领域和成长向量所决定的范围内自己竞争上的优势。
(4)协同效应(synergy)资源展开和领域决定中所代来的协同效应。
当然也有许多学者论述过战略问题,下图是一个比较;关于战略概念和制订过程的学者间比较2·企业管理战略的分类;对战略从各种角度可以进行分类,这里从战略的构成要素和层次别·机能别进行分类。
构成要素的分类;具体说作为战略要因的企业环境在什么范围内的问题,由此而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三种即生产导向战略(production oriented strategy)外部环境是给定的,战略要因在内部环境中进行寻找,具体来说生产系统的革新和效率化为主要问题,市场导向战略(market oriented strategy)内部环境变为二次要因,战略要因要从外部环境中寻找,具体来说是产品·市场为中心的战略,环境导向战略(environment oriented strategy)没有被重视的生态系统,个人·组织中的社会侧面变为战略要因。
企业战略正确确定企业使命
企业战略正确确定企业使命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文档资源★★★内容摘要:企业要在动态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
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是企业的战略计划,企业的战略计划首先要确定企业的使命。
企业使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企业使命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市场导向业务范围企业使命战略计划确定企业使命的意义企业使命反映企业的目的、特征和性质。
明确企业使命,也就是对本企业是干什么的为哪一类顾客服务我们对顾客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等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作出回答。
一个企业的寿命长短与其深层次的使命感和远景规划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完成某些事:制造汽车,提供贷款等。
许多企业在创建之初,最高层对企业的目的、特征和性质有清楚的认识。
在长期运行中形成了企业的战略态势。
从战略的角度讲,这些内容的成果便是企业的使命。
它有助于更好地界定一个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企业存在的目的和应尽的责任,指引整个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方向有序地努力。
明确企业使命,并不只是为了规定出一种任务,或经营范围、业务领域。
事实上,积极、有效的企业使命及其说明书,可以提高全体企业成员对企业方向、意义、成就和市场机会的共同认识。
明确的企业使命还是一只“无形的手”,它指引广大而分散的职工、各战略业务单位在实现企业使命的共同目的下独立工作。
确定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使命由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决定的。
在确定企业的使命时有许多因素可以参考,比如可向股东、顾客、经销商等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必须考虑如下诸因素:企业历史上的突出特征。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方针和成就的历史。
为实现一个新的目的,企业必须尊重它自己过去历史上的卓着的特征。
一家向来以大众市场为服务对象的零售企业,一夜之间转向高档市场,即使这里有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也常常使人感到有悖常理而难以接受。
企业战略论
高层管理团队守则
• 谁在某一领域中负主要的责任,谁就应拥有最 后的决定权 • 任何成员不应该对自己责任之外的事务做出决 定。哪怕交来也要转出 • 班子成员不一定要互相喜欢,甚至不一定互相 尊重,但绝不应互相干扰 • 不是一个委员会,而是一个团队班子,班长应 能在危机时接管整个事务 • 在其负责的领域中,应该做出决定 • 必须进行系统而密切的信息交流
十大学派
• • • • • • • • • • 设计学派 计划学派 定位(分析)学派 企业家学派 认识学派 学习学派 权利学派 文化学派 环境学派 结构学派
第七章 七类战略方法
• • • • • • • 战略环境分析法 产业结构分析法 产业产品组合法 战略选择定位法 战略执行法 战略评价法 战略控制法
第八章 八项发展战略
• • • • • • • • 领域发展战略:馅饼与陷阱 资本发展战略:造血与输血 联盟发展战略:竞争与竞合 科技发展战略:原创与模仿 竞争优势战略:客户与企业 管理发展战略:瓶颈与差距 人才发展战略:相马与赛马 企业主义战略:义聚与利聚
民营企业的十大障碍及对策
• • • • • • • • • • 木桶底效应 老资格 龟兔赛 张果老 经验 节约 领导繁忙 营销近似 文化 庐山
• 路径思维
– 明确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方式和业务设计把出 发点和目的地连接起来 – 缺口思维和手段思维
战略思维(续)
• 协调思维
– 公司有许多部门,进程中许多阶段等
• 持恒思维
– 短期的供求问题 – 中期结构问题 – 远期人的素质与团队文化问题
战略管理
• • • • 战略:方向、道路、目标 战术:方法、手段、技巧 战斗:执行、冲锋、实干 战绩:战果、业绩、价值
企业战略管理 学习报告
通过你熟悉的一个企业的案例,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1500字以内)。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对目标及对优势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企业战略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理性的反映。
从表面上看,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似乎是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对两者的重要性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当前的很多企业家,特别是国营企业家和新兴的民营企业家都认为,企业通过战略实施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只要战略的质量高,那么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差不到哪里去。
也有一部分较前卫的企业家把企业文化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认为有了好的企业文化就有了一切,于是他们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心,以至于对企业其它经营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实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同样重要,没有好的经营过程,何来好的企业文化?没有好的文化,也无法形成好的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依据,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引导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偏重于哪一方或忽视哪能一方,都有碍于企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更能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依据首先,企业理念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离开了战略发展的理念,是盲目的、短视的。
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
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其次,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也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内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着标志。
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
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
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10、防御战略:保持或维持企业现有的市场地位,有这种战略目标的企业会选择新产品开发的防御战略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一般环境是对同一区域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的公共环境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类2、对竞争者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竞争者指对企业现有市场构成直接威胁或对目标市场挑战的竞争者。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论文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
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战略—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发表了?公司战略?一书,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的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
从此,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被看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逐步普及。
安索夫的研究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标志着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
明茨博格等人在其所著的?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沿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战略管理理论归结为十大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这十大流派分别从各个角度或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
近期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企业、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7s心得体会简短的
7s心得体会简短的在公司的培训里,我们学习了一种名为“7s”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文化和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7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来形成的框架,也就是Strategy (战略)、Structure(结构)、Systems(制度)、Skills(技能)、Staff(员工)、Style(风格)、Shared Values(共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7s的强大作用,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 Strategy(战略)- 正确认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首先,企业的战略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公司的战略,并将其贯彻到每一个操作环节中。
同时,也需要明确自己和团队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将其有机地结合到战略中去。
2. Structure(结构)- 组织结构合理拓展业务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只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管理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此来保证团队的高效协作,并拓展业务的范围和深度。
3. Systems(制度)- 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公司稳步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才能赋予团队和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
同时,也需要规范制度执行流程,从源头上避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瑕疵和漏洞,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4. Skills(技能)-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做到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也需要通过交流和协作,不断地接触新的理念和思路,以此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和管理思维。
5. Staff(员工)-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员工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变革,推动企业发展。
论述彼得德鲁克对企业战略的几点描述
企业战略管理论述彼得·德鲁克对企业战略的几点描述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大师。
他对战略的几点描述对我们认识战略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下将列举几条彼得·德鲁克对战略的描述,并一一论述其意义。
彼得·德鲁克说:“战略规划不是一个魔术箱,不是一堆技术,更需要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首先,战略规划不是魔术箱,它不会变出些异想天开的东西来,也不会离奇地创造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
它是实实在在的,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正确地认识它,科学地利用它,才能获得效益;如果以为战略可以包治百病,是个摇钱树,使企业一劳永逸,则是夸大了企业的作用。
其次,战略规划不是一堆技术,它不像六西格玛、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那样,只是工具或技术,战略更多地是个观念,是个定位,又是个根据。
有了战略,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才能在走每一步时,都有章可循。
不然企业就会乱了套路,以至于晕头转向,南辕北辙。
最后,知道战略的意义之后,就要为自己的企业制定一个合适的战略。
再看看企业现在的业务是什么,与企业的战略是否相符合;如不相符,就得调整一下业务,看哪些要添加,哪些应被剥离。
彼得·德鲁克说:“战略规划不是预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这就是说,战略规划应着眼现在,做规划不是做预测。
做了预测也没有意义。
因为未来总在变化中,环境总在变化中,企业又无法脱离环境。
战略规划不是预测未来,却不完全否定战略的未来性。
战略规划给出企业的定位,实际也就确定了企业将往哪里去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前途。
这与预测未来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好地把握了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更注重于现在;后者却没有特别尊重现实。
这样看来,战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了,它应该而且可以随着企业经营实际而做些有益的调整。
它一开始可能是根据愿景得出一个符合愿景所期望的那样的战略规划。
后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尝试一些新的修补,最后使得战略变得清晰明朗。
企业发展战略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
企业发展战略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企业发展战略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
现如今,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演讲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发展战略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午时好!上月,公司组织学习了《开创蓝海——中国企业发展的创新与实战策略》,使我深受启发,打破了我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传统思维——即红海意识。
学习过程中教授精辟的解析了蓝海战略真谛,开拓蓝海商机。
系统解读蓝海,找到蓝海和实践蓝海,为打造自己企业新天地打开了思路,对蓝海战略有了初步认识。
蓝海和红海,对于本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通过学习已了解什么是红海:1、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在同等价格产品,在一定市场里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2、千方百计打败对手。
蓝海战略首先是价值创新,什么是价值创新呢?蓝海是在同等产品竞争的基础上引申顾客需求,即市场发展链,从而巩固发展客户,提高效益。
二是以顾客为中心,善于发现顾客需求,采用多种形式与顾客合作,效率整合和支持顾客、伙伴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走创新之路,产品差异化,就是与竞争对手比产品管理的精度,让价格,质量,服务,成本更超前,更具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四是强力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实现技术领先,品牌为王,达到赢得市场。
找到蓝海我们企业蓝海在哪里,应该首先在人,公司现阶段正在广泛宣传和组织全员开展“你为谁工作”的读书活动,这无疑是找到蓝海迈出关键的一步,只有解决好全员工作目的、意义和方向,让每位员工都明确为什么要工作,为谁在工作以及工作与自己和企业的关系,企业的各项管理和战略才能有效推进,呈现出无限生机。
其次强力打造品牌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严重产大于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品差异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资源优势,作好应对国际竞争的准备。
企业发展的四种战略思维
企业发展的四种战略思维公司首脑人物或领导集团的使命感和战略思维,往往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这个力量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由这个人的战略思维去启动、指挥、协调公司的行为,如董事长、总裁或某个铁腕人物等。
这个力量也可能集中于一个领导团队,由这个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协调形成的战略思维去启动、指挥、协调公司的行为,如董事会,总裁办公室或某种铁腕式的决策群体。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外部环境的演进,内部关系的变化或公司目标的调整,总会通过公司内个体或群体的战略思维表现出来。
公司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公司首脑的更替或是领导集团的更替,但真正起作用的却是卓越的战略思想的更替。
公司发展的战略思维主要有定位思维、路径思维、协调思维和持恒思维等方面,而其卓越性就在于超乎竞争对手战略思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
◆定位思维公司的战略思维首先是定位思维。
定位思维即思考并确定公司的竞争地位,它是公司战略经营的要害。
这种思考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业务领域定位。
即在哪个行业从事经营活动。
这是公司的大定位,通常在设立公司之前和在进行新的投资之前会得到慎重的考虑。
新投资者选择行业的主要依据是该行业的成长趋势,成长速度,平均利润率及政府对该行业发展的态度。
二是产品定位。
即思考在所选择的行业中生产什么产品,服务于什么客户,满足什么需求等。
每个行业可从事的产品业务很多,选择不同的产品就形成不同的竞争战略。
三是发展目标定位。
即思考在一个历史阶段中要达到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
目标应力求明确,比如到2010年,在某产品类或服务类的竞争中规模有多大,市场占有率有多少,股本收益率或投资利润率有多高等,需要有一个量化的目标定位。
四是出发点定位。
即思考公司现实的出发点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个竞争原点,有的公司清楚,有的公司不清楚,或者只有感觉没有确切的把握。
五是资源、能力和知识的定位。
即思考公司的资源、能力、知识潜力与竞争者的相对强弱。
◆路径思维定位思维是要明确现在的出发地和将来的目的地,而路径思维则要明确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方式和业务设计把出发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
公司战略名词解释
公司战略名词解释
公司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最高层次的战略,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如何发展和盈利等问题。
公司战略主要分为三类:
1. 总体战略(Corporate Strategy):这是公司的整体战略,关注整个企
业如何发展。
总体战略通常包括发展、保持和放弃三个部分,决定企业应该进入哪些领域,以及如何分配资源。
2.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主要关注企业在特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是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
3. 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主要关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如何
支持公司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
例如,人力资源、财务、研发、营销等职能部门都会有自己的战略。
公司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等方式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
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公司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
最新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精品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高效的战略管理,管理的核心是将战略融入到管理流程当中,企业的发展是曲折多变的,但其内部总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制定正确科学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导向标,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战略管理。
首先必须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必须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我们要认识清楚战略管控的任务和难点,定位战略管理,执行是关键,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战略执行和实施的办法。
1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并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特征:企业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整体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管理和改变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企业战略管理要求综合考虑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变革。
(3)企业战略管理四要素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2战略管理的必要性(1)有利于企业建立适应环境的思想;(2)有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思想;(3)有利于企业建立结构重组的思想;(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3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企业领导者首先是谋略家,战略家、也就是企业家,研究、预测把握企业的未来,是企业家的首要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企业家必须具有战略思维,这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3.1 企业家战略思维的方法(1)市场导向。
企业目标应该是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自己赢利的最大化。
做到为客户解决问题,以达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赢是企业家的关注点。
(2)聚集目标。
一个小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解决目标客户群的瓶颈问题,比一个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分散在众多领域更容易赢利。
(3)简单有效。
企业管理不是越复杂越好,成功的企业都是化繁为简的高手。
放弃一些经营领域,简化一些组织结构和流程,精简一些营销手段,企业方能集中资源于最有效的领域。
何是战略,如何掌握正确的战略制订方法
何是战略,如何掌握正确的战略制订方法19年由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小米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468位。
小米在成立短短9年就做到营收2000亿,小米主要发展的三个战略方向,物联网、新零售和消费升级,小米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小米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你去问企业家,管理中最为本质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往往有关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边界,管理的对象就是'人是事',管理的边界就是'内和外'。
企业管理可分为'人和事'以及'内和外'是两个维度,两个维度构成四个象限:外部的人、内部的人、内部的事和外部的事。
更好的管理,就需要找到能够分别代表'外部的人、内部的人、内部的事和外部的事'的关键要素。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外部的人'是用户,最重要的'内部的人'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的事'是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的事'是市场。
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就是共演战略四要素,共演战略四要素看似简单,但非常重要。
世界复杂的,但是每一个复杂的系统都遵循简单的规则。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理解这句话,因为人的一生是复杂,多变的,你想仅仅听一两句话就想成功是不可能的,你需要从'复杂'的角度理解人生。
企业如人生,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战略行为属于复杂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
其次,企业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内没有全局性,也就是说没有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事先为这个复杂系统做出明确的规划最后,这个复杂系统是由一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相加)构成企业战略的整体。
战略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战略定义,最为常见的说法是,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而战术是实现战略的手段。
企业战略是什么
企业战略是什么关于“战略”的话题,大家准确而深入了解“战略”的定义、内容和落地要素,供大家参考。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以下企业战略是什么,如何认识战略,战略是怎么样改变企业命运一、战略的定义对“战略”的理解,给大家一个正确而具有借鉴意义的定义:战略,就是企业如何在目标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差异化定位,并由此来引领企业内部的运营及资源规划。
大家好好回忆一下,制订战略的时候,都会怎么思考?应该这样思考:我们企业的优劣势在哪里?我们应该分几大事业板块?每个板块的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架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构成?需要多少财务预算?等等。
这就是“企业品牌”导向的战略规划。
这种战略规划最致命的缺点在于“空转”,当你真正去实施的时候会发现,客户根本不买账。
你难以在目标顾客的心智中创建一个强势品牌。
然而,“产品品牌”导向战略规划的好处却在于,战略的核心用一个品类作为出发点,战略规划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产品品牌成为目标顾客的首选。
这样的规划一旦实施,就会发挥作用,客户根本没有理由拒绝你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你的品牌成为目标顾客的首选,发展成为强势品牌。
举例来说,假如你给宝洁公司做一套“企业导向”的战略规划,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我如何把宝洁公司做好”,这对消费者而言未必有杀伤力;而你给宝洁的所有产品品牌各制订一套“产品导向”的战略规划,回答的核心问题却是“我如何把宝洁公司每个产品做好”,这种战略一出去就可以把消费者拿下。
大家想想,当你把宝洁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做好了,宝洁公司难道能不好吗?这是此定义最大的借鉴之处!二、战略的构成要素正确理解“战略”定义,并有效借鉴它的导向之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战略的构成要素。
我认为,战略有三大构成要素:定位、模式和活动。
1、定位:定位,是给你目标顾客提供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价值。
通俗地讲:就是让你的对手睡不着觉且难以跟进的卖点。
品牌定位有四个方向:抢占不同属性(海飞丝的“去屑”)、改变消费观念(德芙的“丝滑”)、站到对手的对立面(七喜的“非可乐”)、打破对手的定位(泰诺的“不会让你得胃癌的药”)。
企业战略类型
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
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
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
各种企业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
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编辑]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第一个影响战略的因素应该是愿景规划。
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愿景是愿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
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愿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
影响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
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
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
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
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
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
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1、决策风格2、阻止战略的转变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4、主导价值观5、文化冲突[编辑]企业战略的三种状态战略形态是指企业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对策,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三种形态。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有效地实施制订完善的战略,是组织成功的最佳保证,同时也是对所有管理的最佳测试。
企业制订一个完善的战略,使其能够获得成功。
没有一个战略就很难使企业获得成功。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一、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机制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条件。
(一)提高企业的预见性、主动性,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筹划未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功能,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战略观念,善于预测未来,思考未来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制订企业的远景发展计划,使企业在市场变化多端的情况下不打无准备之仗。
知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时代集团公司在90年代策划公司的发展方向时,选择了技术创新的战略并自觉地贯彻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去,走出了一条产业型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
十几年来,公司迅速发展,1998 年实现技工贸收入4亿元。
现在全国有22家子公司,并在欧美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公司总裁彭民认为正确的战略是他们取胜的最基本的条件。
然而,某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搞技术改造,不重视人才,不提高企业素质等,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发展的后劲,给企业造成了潜伏性危机。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可较好地克服短期行为。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远近结合才能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二)为明确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就在于规定一定历史时期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这一目标就是企业的理想,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奋斗方向。
企业发展战略不仅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绘制了一张宏观的蓝图,使职工明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激励成为他们的雄心壮志,克服一切困难,同心协力为企业的未来而努力工作。
(三)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确定正确的目的,即企业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企业战略近年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广泛使用。
因为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没有人从理性上研究这些舶来品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有用的,是不是正确的。
经过实践,很少有企业认可按MBA教程制订的发展战略或者战略规划。
大多不愿再提及它。
现在,宁可自己组织力量来制订战略或规划什么的。
结合我中心七年多的战略统筹研究和咨询,从五个方面来考究和讲述正确的企业战略,供企业界参考。
(一)企业发展方向1)战略解决企业发展方向是公认的。
但是对方向应先作深刻的考证。
由于人们习惯从生活经历出发,行动方向是东南西北,逐渐在实践中演伸,认识到方向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有事物发展方向,有实践活动的方向。
人类对实践活动的方向的认识可能早于对事物发展方向的认识。
事物发展方向由事物内在规律决定。
实践方向则由事物自身特点与所具有的条件决定。
两种方向不同,但有联系。
大多文章、教材把发展方向当成不言自明、不要考证的,这不科学。
科学理论要求对任何一个前提都要严格的研究,没有不要考证前提就可以确立的科学体系和概念。
MBA战略管理教程由于不考证和研究战略方向,使其科学性是大打折扣的。
有文章说企业战略有几十种定义,是“概念丛林”,其最初根源在这里。
从企业和它的实践来讲大致有发展方向、战略方向和任务方向等三种方向。
这三种方向的内容和要求及确定方法是不同的。
目前最大的混淆是把发展方向混同于战略方向,其次是把企业战略方向混同于任务方向。
任务方向有经营任务方向和非经营任务方向,企业实践中主要是经营任务方向,但不是全部。
2)企业是实体,经营是实践活动。
实体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的发展不同。
实体的发展方向也与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不同。
企业的发展包括经营的发展,但不限于经营的发展。
经营只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手段与环境的联系渠道和方法。
企业发展是经营发展的目的。
如同姚明的发展不等于姚明球技的发展。
投资者的利益是通过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的发展得到的,没有企业的发展就得不到经营发展带来的收益。
这是很一般的常识道理。
若战略管理理论违背了一般常识,它的正确性应予质疑。
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产品销售增长方向、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资本量增长方向、产业方向、区域分布方向、市场定位方向、市场扩张方向,等等,都只是经营活动的任务方向,不是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方向就是企业本体的发展方向。
如宝钢集团把5000万吨生产能力作为发展方向,实际上是把任务方向替换了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经营中会经常扩大和改变业务,业务转型是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
经营业务的转型发展会导致企业发展变化。
但是经营业务的转型发展,受到企业发展制约。
一是转型符合企业现实利益和要求,若不符合或低于则不可能。
二是企业有足够的力量资源支撑,否则也不可能。
企业能否主动地适时地进行经营业务转型和调整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对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的把握,否则易陷于被动。
这说明经营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的依赖和服从。
3)企业发展方向是企业本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不是量的变化,如同儿童到壮年的发展,不仅是体重和形体大小的变化,而是质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包括经营的发展、组织的发展和管理的发展及三者关系的发展。
企业的经营、组织和管理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差异的,由此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波动和阶段。
因此,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由经营、组织、管理三者的共同发展决定。
因此说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实践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但一定要科学地分清二者的区别。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是向它的高级阶段或高级形态发展,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发展的客观方向是企业集团。
因为企业集团是高级形态的企业组织或者说是企业的高级形态。
它是由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的,它既有企业的五大基本特点,又有集团特殊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对于企业集团的认识目前几乎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局限于它的形态和组织,没有从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规律、分工协作规律和节省规律去认识它的产生和发展。
钱德勤的认识也仅仅从节约角度说企业集团代替分散的企业而产生,说法并不完全科学。
由于对于企业集团缺少完整的正确的研究,没有从本质上揭示企业集团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所以人们难以把企业发展方向与企业集团联系起来,认识到企业集团是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企业所讲的愿景都属于企业发展方向,而不是战略方向。
比如成为一流的跨国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也有企业把任务方向包括到愿景中的。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要有发展方向和任务方向,缺一不可。
但是对于竞争性企业仅有发展方向和任务方向还不够,还要有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处于发展方向和任务方向中间综合位置。
因为在竞争中,竞争作为条件,制约企业的实践。
企业的发展不会直线向前,总要随竞争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曲折向前,不仅是弯曲,波浪发展,而且可能要折回,如诺基亚移动部分在2003年一分为九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要有战略方向作为任务方向的指导。
4)战略方向是企业在竞争发展中的战略目的决定的。
在特定战略目的的指导下,按各种竞争关系的复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有一个到三个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要符合于发展方向的要求,一定地反映发展方向,但不直接等同发展方向。
相对于发展方向有较强的时限性和针对性,战略方向更针对某个变化环境,更针对某些机会或某些风险。
如日本提出高科技的发展方向以机器人为主,即以机器人作为主要手段参与全球竞争。
到一定时候,高科技发展就要放弃机器人作战略方向,而以其他对象作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要指导任务方向,指导各个任务按各种竞争条件统一到企业的本体在一定时期的发展中,指导各个任务方向在竞争中互相协调。
在现实中常常出些一些企业经营运行得不错,任务指标完成得也好,却突然出了大问题,很可能是由于各任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不协调不统一,缺少战略方向的指导。
如当年实达电脑的失误,表现出经营任务与改革任务的发展不协调,后者对前者的冲击很大。
许多企业制订“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详细的任务方向和任务指标,但是都以目前竞争状况不变为假设,甚至不以竞争为前提,或者设想竞争只有自己胜出为前提,这成了纯主观的规定,不符合实际。
据此制订的规划,不可能是战略规划。
5)各种企业战略管理教科书都没有也不可能对企业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研究和论述,首先是缺乏科学的思想和态度。
在当代,科学的态度是承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更是发展的。
任何定量研究、精确化研究都受到变化和发展的决定性制约。
目前的战略管理理论把方向作为既定的,实际上就违背了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就不科学了。
同时,这种战略管理方法是站在对象现在的环境中研究对象,不是从更高的发展层次去观察,如古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所示,从而陷入了逻辑的两难。
科学是认真的,该复杂则复杂,该认真就认真,不能以简单化代替。
把复杂的研究当作简单的,是无能和不自信的表现。
(二)战略的用途1)企业战略的用途或功能很简单,一是把握战略方向;二是掌握战略主动。
企业最难的是把握方向和掌握主动如何统一。
若无方向,主动就无意义,甚至可能“南辕北辙”。
若无掌握主动,就会随波逐流,把握方向就不能实现。
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主动都是针对机会条件的。
机会是一种可能和过程,会表现为许许多多的机会载体形式。
企业的经营是针对某特定的机会载体形式,不管是产品,是服务还是技术。
因此,企业的发展受到特定载体形式的形式特点和形式条件的制约。
企业要发展就要突破既定的载体形式特点和形式条件的制约,利用机会的多样性和发展性进行创新。
这就要主动,不囿于现有的条件、现有的能力、现有的经验和已有的成就,不能因为长期从事生产制造某种产品,并具有相对优势就不去突破,把做最擅长的事当作发展方向,等于自我束缚于某种机会载体形式,如光明乳业王佳芬提出回归到做最擅长的事。
2)在企业战略中,主动是对创造和利用机会讲的,不是对经营机会载体形式讲的。
在企业经营中,主动是对机会载体形式讲的。
不少战略管理教科书讲差异化战略实际是讲机会载体形式的差异,是对企业的经营措施讲的,不是从企业战略方向上讲的,因此,已不在战略的范围内和战略的平台上,理论出现了位置的错乱。
如果没有把握战略方向的区别,在同向范围内经营竞争,企业就不可能根本上改变同质化发展。
同质化发展将使企业失去主动和主动权,这是不言而喻的。
3)不少战略管理理论讲战略是优化资源配置,但没有说明按什么战略方向去优化配置。
在同向化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实际上是浪费资源。
要在把握战略方向,争取发展主动的前提下,优化配置资源,才对企业发展有意义。
日本公司曾对大规模多元化经营进行调整,对原有业务选择和集中。
这时就面对为什么要选择和集中,依据什么选择和集中,怎么选择和集中等问题。
一种是被动的,从目前能做什么和擅长做选择和集中。
一种是主动的,从未来机会与现实擅长做的关系去选择和集中。
前者是从机会载体形式出发。
后者是从机会和载体的关系出发,不是单从优势和当期收益出发,这是主动。
4)战略主动包括了意志、部署、布局、组织、策略等方面。
首先在意志上主动。
战略意志的主动是忧患意识和清醒意识决定的。
许多企业缺少忧患意识和清醒意识,看不到目前中国企业所取得的发展进步是由于国家政策正确和社会环境稳定,是由于巨大的传统市场的存在,以为自己成功了,已经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只有少数企业家有如张瑞敏先生的忧患意识,时时感到“如履薄冰”。
企业缺少忧患意识和清醒意识就难有主动意志。
5)争取战略主动,重要的在于战略部署和战略布局,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对企业来说,战略布局就是取得战略主动的支点。
如果战略部署和战略布局正确合理,争取到主动,就达到了20/80法则的要求,20%的作用取得80%的成功可能(可能不等于成果,如果当作成果,就破坏了对象的整体性,20/80法则也就成了谬论)。
目前的战略管理很少讲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因为没有区分发展方向和战略方向及任务方向的关系,更不懂得统筹理论,只能从外部对经营现象作说明。
6)对于主动来讲,在一定条件下,做大规模是取得主动的有利条件,而在一定条件下做大规模也可以成为取得主动的障碍因素。
同样“做强”企业,也会因条件不同,对主动和主动权产生不同的作用。
不应认为做大做强,就可以使企业发展保持主动,它们只是取得主动的充分条件。
不应认为做大做强企业就一定是正确的战略,虽然它是正确战略的重要条件。
7)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他若见到韦尔奇,就会提出企业如何保持灵活的问题,长虹倪润峰、联想杨元庆都曾批评自己的企业患有大企业病。
这些都反映出企业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灵活性,难以主动发展。
这也说明企业规模大和强反而可能会失去主动,或者会妨碍发展的主动。
这种情况更深刻地反映出,海尔、长虹、联想等等在追求主动时,可能缺失战略方向,偏重任务方向。
8)近两年关于细节决定成功还是战略决定成功的争论,实际上是争论主动权与执行力谁决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