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朗读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传递知识和情感的方式。
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好声音唱响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要注重朗读的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课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朗读者的方式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老师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要注重朗读的感情表达。
朗读不仅仅是把文字读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来表达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要注重朗读的技巧训练。
朗读的技巧对于提高朗读质量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音调、节奏、语速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得心应手,表现得更加出色。
要注重朗读的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朗读活动,例如朗读比赛、朗读演讲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要想在课堂上唱响“好声音”,就要注重朗读的训练、感情表达、技巧训练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好声音在课堂上唱响。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朗读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优秀的朗读作品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展示。
【结束】。
课堂结尾也应有“好声音”
作者: 王新才
作者机构: 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51-5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课堂结尾 声音 画龙点睛 独具匠心 教学 师能 学生 倦怠
摘要:很多教师能通过各种有效的导入先声夺人,激发热情,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
然而,对于课堂的结尾却关注不多。
其实,好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一个精彩震憾的结尾能让倦怠的学生重归课堂、提高效率;一个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所学知识文脉清晰、发人深思;一个独具匠心的结尾能为教学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激情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情感状态,也是推动人们积极向前的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能够传递出正能量,给课堂注入活力,使每个人都能发出“好声音”。
教师的激情传递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当教师满怀激情地讲解知识,充分展示出对知识的热爱和专业素养时,学生们会受到教师激情的感染,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热情的表达会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励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
教师的激情传递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欲望。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声音,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
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激情的传递和积极能量的引发。
学生之间激情的传递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相互传递并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时,课堂氛围会变得活跃而和谐。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们充满激情地互相学习和帮助,促进了集体的进步和共同的发展。
课堂中传递出的激情与正能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在激情的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引导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
这种积极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将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激情传递“正能量”,在课堂上发出“好声音”,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
学生之间激情的传递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当积极传递激情与正能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而好声音则是课堂中最闪耀的明星。
在课堂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同学,他们的声音嘹亮宏亮,字正腔圆,让人听后感到耳目一新,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仅仅是发声的好,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魅力,能够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一个好声音不仅仅是刺激听觉的一种享受,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
当一个同学上台发言时,如果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掷地有声,会让人产生一种信服感;如果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比较开朗和自信,让他们的声音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那么他的发言会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赞同和共鸣。
所以说,一个好声音不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更是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声音呢?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音量适宜的特点。
在课堂上,有时候需要用到一些高亢的语调,来提醒同学们注意或者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有时候,也需要用到一些柔和的语调,来传达一些细腻的情感或者表达一些温馨的话语。
一个好声音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调节自己的音量,使之适应课堂上的各种情境。
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语音清晰、发音准确的特点。
在课堂上,发音不准确或者口齿不清的同学很容易让同学们产生听不懂的感觉,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清晰、准确的发音,能够让同学们听得明白,理解得透彻。
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抑扬顿挫、抑扬顿挫的特点。
在课堂上,通过抑扬顿挫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体现课文的节奏和语气,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抑扬顿挫、抑扬顿挫的能力,能够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一个好声音需要具备自信和魅力的特点。
一个有自信的声音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个同学对自己所说的话的自信和坚定,从而更容易使同学们接受并认同他的观点。
而一个充满魅力的声音,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人愿意一直聆听他的话语。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声音,努力成为一个有好声音的同学。
倾听课堂好声音
表 自己的看法 和见 解 。在倾 听过 程 中 ,一 定要有 自己 的思 考 ,做个 有心 人 。当别 人指 出 自己 回答 问题有不 当地 方 的
二、改 变倾 听 习惯
1树 立榜 样 的力量 。在 小学 生 的心 目中 ,老 师 的地位 时候 , 可 以小组 讨论 , 多 听听更 多 同学 的意见 , 汲取 精华 ,
给 其他 同学思 考 和倾听 的时 间 、机 会 。 听写 生词 时 ,我觉 得听 一遍 最容 易训 练学 生的倾 听能 力 , 在 这 两 个 最 常 见 的课 堂 场 景 中 ,倾 听都 流 于 一 种 形 最容 易让学 生集 中注 意力 。
式, 小 学生 的年龄 特点 就是 活泼好 动 , 爱表 现 ,自制 力差 。
声 他 读 得 语 速 有 点 快 , 没 有 读 出 感 情 。 生 : 他 把 所 有
的s P n( 森 )都 读成 了 s h e n( 森) 。生 : 他读 得 很认
音
想法 了。设计 任 务 同样可 以用 于 生字词 的教 学 , 《 语 文课 程 标准 》指 出 : 要 让小 学 生听 说读 写 全面
和 自己预设 的一样 ,丝 毫不 会考 虑课 堂 的生成 才是 最 宝贵 发展 ,听说先 行 ,读 写 跟上 。在学 生语 文综 合 素养 的培养 的财 富 ,才是 亮点 。老 师 只关 注 回答 问 题 的学生 ,而 没有 上 ,听 和写 是分不 开 的 。写也 可以较 好地 检测 听 ,在平 时
生: 云雀 还有 一个 心愿 : 保护 森林 。生 : 我觉得
镜 头一 : 老 师提 出一个 问题 后 ,全 班 同学 都高
高 举起 小手 ,嘴 里大声 地 喊着 : “ 老 师我说 !老师我 说 !” 当老 师 让一 位 同学 回答 时 ,其他 人则 很 扫兴
找寻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
找寻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而歌唱是最自然、最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
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音乐教师的许多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学方法更加新颖了,教学模式变得灵活多样了,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我们看到的歌唱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入了歌曲教学,却往往唱了两三遍,在学生音准、节奏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丰富歌曲,例如加入乐器伴奏,或者加入声部等等,而歌唱本身的魅力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以至于我们听到的都是跑调、嘘声、喊唱……声音毫无“美”字可言,试问这样的歌唱教学课又有何意义?还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因此,如何上好歌唱教学课,如何找寻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这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备课时的重中之重,使得歌唱教学发挥它真正的艺术魅力。
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及做法。
一、识谱教学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过去的教学大纲中的唱歌、唱游、器乐、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整合在表现领域内,可以看出双基被淡化了,在识谱问题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主,于是大部分教师就开始在音乐课上完全抛弃识谱教学,加之教谱过程也是一个不太容易出成绩的过程,所以干脆就直接唱词教歌,或者反复地听录音,一遍又一遍……这样的教学方式或许对于低年级简单的一些歌曲还能够勉强支撑,但是到了高年级随着教材的深入,歌曲的节奏变得复杂多变,旋律跌宕起伏,没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是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于我们的音乐课堂,如果连基本的音准、节奏都不能把握,歌曲都不能唱会,何来唱得好?又如何谈声音的美?还是我们的审美教育吗?音高、节奏和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要唱好一首歌曲必须准确地掌握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
而这就是识谱。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好声音策划书3篇
学校好声音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好声音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我校学生团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特举办学校好声音比赛。
二、活动主题唱响青春旋律,展现自我风采三、活动目的1. 为热爱音乐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力。
2.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 选拔出优秀的歌唱人才,为学校的文艺活动储备力量。
四、活动主体全校学生五、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六、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七、活动流程1. 宣传阶段:在学校宣传栏、班级公告栏张贴活动海报,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和报名方式。
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网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组织学生会成员到各班级进行宣传和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
2. 报名阶段:报名时间:[具体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学生自行到学生会指定地点报名,填写报名表格,提交个人演唱曲目和相关信息。
报名要求:参赛选手需年满 16 周岁,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
参赛曲目要求积极向上,符合活动主题,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每位选手限报一首歌曲,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独唱、组合唱等。
3. 海选阶段:时间:[海选具体时间]地点:学校多功能厅评委:邀请专业音乐教师、学校文艺骨干担任评委。
流程:参赛选手按照报名顺序依次上台演唱,演唱时间不超过 3 分钟。
评委根据选手的演唱技巧、音准、音色、表现力等方面进行打分。
海选结束后,根据评委的打分情况,选出一定数量的选手进入复赛。
4. 复赛阶段:时间:[复赛具体时间]地点:学校多功能厅评委:同海选阶段流程:进入复赛的选手再次上台演唱,演唱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进入决赛的选手。
激情传递“正能量”课堂发出“好声音”——激情是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任教十几年的高中数学老师,一成不变、毫无生机的教学工作,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常常使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陀螺,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停地转动,慢慢地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经过本人的摸索,得到一个结论:激情洋溢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人。
飞扬在课堂上的激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是高效课堂达成的重要因素。
有了激情的教学,教师自然具有亲和力,深受学生喜爱与追随;教学活动也富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知识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嵌入孩子的思维与脑海中。
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呢?一、教师整合教材的资源,让学生“顺”起来精心设计、收集各种信息和资料,整合课本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教师应把高中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设计,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各自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处理学习内容,理顺高中的知识体系。
二、教师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美”起来数学本是一门美的科学。
数学教师对数学蕴涵的美应有着深刻的感受,要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数学上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形式在图形上的体现更为直观。
三、教师组织丰富的游戏,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上“二分法”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拿出商品猜价格,并且得出一个结论,如何更快、更准地猜到正确价格,从而得到“二分法”的思想方法;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让学生亲自上台动手画椭圆,能够更清晰地得到椭圆的定义;同样在学习概率的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演示掷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而得到相对应的概率。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歌声悠扬,扬起课堂的烟尘;歌声响亮,亮化学生的天真。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以音乐为载体,让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感受知识的美妙,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这个以知识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时代,唱响课堂的“好声音”给予了课堂教育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了歌声和活力。
教师们通过演唱课程内容,将乏味的知识转化为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一首动听的小诗可以成为学习古文的通道;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单词,甚至一些贝多芬、莫扎特的经典作曲也能使学生对音乐和艺术有更深的理解。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不仅仅是学生们的表演舞台,更是他们展示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通过在课堂上演唱、朗诵、表演,学生们能够培养自信、锻炼口才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他们的独特的声音和风格将得到充分呈现,让他们在同学们的赞美和鼓励中更加自信地发展自己的才艺。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们通过演唱和学生们一起互动,亲切地与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度。
学生们也能通过表演和演唱,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更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的体现。
通过音乐和歌唱,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培养感知、创造和协作的能力。
唱歌不仅仅是技巧和声音的表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交流。
学生们通过唱歌,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知识背后的情感和思想,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是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这个唱响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激情。
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唱响课堂的“好声音”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正能量”这个词语在近年来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它意指向人们传达积极向上的能量和态度。
而如何在课堂上激发激情,传递“正能量”,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构建积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需要我们从课堂布置和管理上下功夫。
在教室里贴上一些富有正能量的标语或者激励性的海报,给学生们以正能量的引导。
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喜好和风格,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举办一次班级运动会,让学生们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下,体验到竞争的快乐;或者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注重教育思想情感,传递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教育思想情感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有着积极心态和人生态度的人士来课堂上讲述他们的成功故事,通过听取他们的讲述,学生们可以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等地参与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妨在讲授的内容中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在教授数学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些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们发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积极学习的动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培养正向价值观一个拥有正向价值观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都能够持有积极和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课堂结尾也应有“好声音”
课堂结尾也应有“好声音”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在开头会引入话题、介绍教学内容,而在结尾则是“匆匆”收尾,直接结束了。
然而,在教学结束前,也应该给学生一个“回家的路”,让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消化和记忆。
课堂结尾的意义课堂结尾是整堂课最后的环节,它能够通过巧妙处理,更好地体现出教学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期望值。
好的结尾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回顾与巩固中,更好地将知识内化。
好声音的价值在课堂结尾中,如果能够使用好声音这种资源,不仅能够让有关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感受到教学过程的意义和价值。
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相比于文字,语音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换句话说,用一个好的声音来结束整堂课,可以让学生在一瞬间沉浸在语音的种种魅力中,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滋润和启发。
如何营造好的声音效果“好声音”并不仅仅是指声音本身的好坏,还包括声音的营造和利用。
下面我们分享一些“好声音”的创造技巧和方法,以助于在课堂结尾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 节奏感强有些老师才艺出众,为了让课堂更精彩,什么都会表演,一会儿击节,一会儿踩脚步,这样的表演如果不合理利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因此,在使用声音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让声音的音调、声量、语速等有所体现,并与课堂的内容相呼应。
2. 情感丰富在课堂结束时使用好声音,也应该注意情感的表现能力。
好的声音不仅应该有节奏上的秩序,更应该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一瞬间被感染,以避免学生出现思维的断层。
比如在课堂结束时,可以适当褒奖学生、表达感慨,分享教育故事,这都可以将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技巧运用使用声音结束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做到好,还需要把握好相应的技巧。
在使用声音时,可以通过音乐、视频和一些背景材料等形式来丰富声音的效果。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近年来,“好声音”这个词语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已不再陌生。
它源自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该节目在2013年首播后便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从此,“好声音”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逐音乐梦想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赞美优秀歌唱才能的代名词。
不仅仅只有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我们也可以在平凡的课堂中唱响“好声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老师则是课堂的主角,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朋友,他们的语言和声音是学生心灵的营养剂。
一节好课是具有灵魂的,老师的声音是课堂精彩的导航。
他们的声音要响亮而有力,仿佛有魔力能够瞬间唤醒学生沉睡的大脑。
他们的声音要流畅而连贯,像潺潺流水般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广阔海洋。
他们的声音要柔和而温暖,宛如春日的和风温润学生的心灵。
好声音不仅仅是指嗓音悦耳动听,更重要的是要充满爱心和真诚。
当老师用温暖的声音和激情澎湃的语言展现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时,不仅可以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感到无限温暖和力量。
好声音是音乐的灵魂,它不仅仅是指嗓音的美好,更体现在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中。
当老师在课堂中以娓娓动听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音调讲述故事和传授知识时,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感官的刺激,也让他们更加高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好声音使学生的思维像曲线一样跳跃,让他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
好声音是人格的展示,它不仅仅是表达知识和观点的一种工具,更是塑造教师形象的重要方式。
一个声音魅力四溢、气质高雅的老师,必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尊重和崇拜。
而一个沉闷平庸、缺乏激情的声音,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对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唱响课堂“好声音”,正是要让老师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通过训练和提升声音的艺术表达能力,使老师的声音更加丰富多样、准确流畅,使学生从听觉上获得更多的享受和启示。
通过调整语调和节奏,使声音更加动听和抑扬顿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校园好声音活动策划主题
一、活动背景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在校园这个充满梦想与活力的舞台上,每一个学子都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让音乐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挖掘校园音乐人才,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我们特举办“梦想启航,声动青春——校园音乐盛宴”活动。
二、活动宗旨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2. 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展示校园青春风采;3.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4. 为有音乐梦想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梦想启航,声动青春四、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操场、教室等六、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七、活动流程1. 初赛(10月15日至10月25日)(1)报名方式:各班级组织学生报名,填写报名表,提交至活动组委会。
(2)报名要求:参赛选手需为我校在校学生,可个人或组合报名。
(3)比赛形式:选手自选歌曲,进行现场演唱,评委现场打分。
2. 复赛(10月26日至11月5日)(1)晋级方式:初赛结束后,根据评委打分,选出前20名选手进入复赛。
(2)比赛形式:选手自选歌曲,进行现场演唱,评委现场打分。
3. 决赛(11月6日至11月15日)(1)晋级方式:复赛结束后,根据评委打分,选出前10名选手进入决赛。
(2)比赛形式:选手自选歌曲,进行现场演唱,评委现场打分。
4. 颁奖典礼(11月16日)(1)公布比赛结果,颁发奖项。
(2)邀请优秀选手进行表演。
八、活动奖项设置1. 冠军(1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及奖品;2. 亚军(1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及奖品;3. 季军(1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及奖品;4.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5. 最佳人气奖(1名):根据网络投票结果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九、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单,张贴于校园内显眼位置;2. 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3. 邀请校园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
激情传递“正能量” 课堂发出“好声音”近年来,社会上对“正能量”的呼唤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外界压力,也更需要积极向上的力量来支持自己前行。
而教育作为塑造年轻人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环节,更应当注重传递正能量。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激情洋溢的表达和鼓舞人心的话语,发出“好声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具备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并不仅仅是传输知识,而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引导。
当教师充满热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堂课时,学生也会被激发出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力量。
教师要用鼓舞人心的话语温暖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即使答案并不完全正确,教师也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年轻人追求名利和物质,忽略了精神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并懂得珍惜,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心灵鸡汤和励志名言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这些价值观念。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和朋友。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经历着各种压力和困惑,他们渴望有人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
教师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与教师分享。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课堂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自身的积极情感、鼓励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音乐整合教案
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开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更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合作、创造和感性表达能力。
而优秀的教案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下面介绍几个小学音乐优秀整合教案:一、《好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乐器戏曲二胡、唢呐等。
2.培养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锻炼落地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和品味,加强对音乐的感悟。
教学过程:1.系统介绍和演示各种中国传统乐器。
2.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首戏曲二胡或唢呐演奏或合唱。
3.组织班级唱歌比赛,让孩子们选择熟悉的歌曲,唱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学效果:该教案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线,注重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整合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了音乐感悟力和自信能力。
二、《我的歌声中》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种类与特征,并区分好歌与噪音。
2.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演示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
2.分组演唱流行歌曲,模仿歌手唱腔和动作。
3.组织校园音乐会,学生表演自选歌曲。
教学效果:该教案突出了流行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让孩子们在音乐实践中提高了表现力和自信心,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公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音乐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兴趣。
教学过程:1.介绍古典音乐与音乐家的名人故事。
2.带领学生欣赏几首古典名曲,分析乐曲的结构与韵律。
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进行演唱或器乐演奏。
教学效果:该教案以古典音乐为主线,让学生在欣赏和表演中体验到音乐的神秘和美妙。
通过深入了解古典音乐文化,还能够启发孩子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四、《轻松编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制作和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堂好声音
课堂好声音摘要: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应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通过给予学生有声和无声两种积极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唤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强音”。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言有声评价无声评价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副漫画:画的左边是一只大手,以十分严厉的食指姿态指责着,咄咄逼人,一个小男孩蹲在食指下面,哭泣着,满脸泪水,画的下面注着一句话“别用食指教育”;而画的右边是另一种情形:同样的一只大手,拇指高高翘起,骄傲地向上竖着,上面站着的小男孩自信而快乐,满脸洋溢着笑容让人觉得有种“小主人”的味道,在画的旁边同样注着一句话“请用拇指教育”。
同样的一幅画却是两个鲜明的对比,两个本是同样活泼的孩子却在不同的教育方法下形成迥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由此我联想到自己所在学校的孩子们。
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市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从人员组成上来看,这个区域大多是农村人口,外来务工民工,小商贩等,外来务工民工超过本地常住人口。
这个区域的成年人大都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文化素质较为低下。
家长们为了生计,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孩子成绩偏差,尤其是英语成绩更差。
因此,孩子很少听到来自父母对他们学习上表扬的声音,更多的是责备的声音。
长此以往,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逐渐消逝,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作为教师,在校园内,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应多给予帮助,多褒奖,多鼓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拇指教育”,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伴随着一阵悦耳的琴声,学校飘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歌声。
这些歌声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让人仿佛置身在一片美好的乐园里。
这就是由学校开展的“好声音”朗读活动所带来的美妙声音。
朗读,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锻炼,所以经常举办朗读大赛往往会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在学校里,举办“好声音”朗读活动已成为一种传统。
每年一度的朗读大赛吸引了众多同学们的参与,他们将自己最喜爱的文学作品悉心朗诵,表现出的才艺和情感触动了无数人。
朗读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增强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学作品,增强文学修养,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在朗读活动中,不仅有学生们的个人表现,也有老师们的精彩表现。
老师们不仅指导学生们的朗读,还亲自演绎文学名篇,充分展现了他们优美的声线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通过老师们的朗读,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到老师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老师们的朗读也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朗读水平。
朗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离不开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得益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与指导。
学校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并对同学们的朗读进行了精心指导。
老师们不仅针对专业技巧进行指导,也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朗读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也增强了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在这次“好声音”朗读活动中,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朗读表演。
有的同学选择了经典名篇,有的同学朗读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一次朗读都让人回味无穷。
他们用清澈悦耳的声音,传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文学的热爱。
一首首婉转悠扬的歌曲,一段段深情款款的散文,充分展现了同学们朗读的艺术魅力。
2024年校园好声音活动策划方案(通用篇)
2024年校园好声音活动策划方案(通用篇)校园好声音活动策划方案篇1前言:为了丰富我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现学生多才多艺的青春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我校特举办寻找勒职“校园好声音”活动。
一、活动介绍:1、活动主题:“青春旋律,展现自我”。
2、活动宗旨:用歌声展示才艺,让掌声肯定自己。
二、活动过程策划:1、宣传方式①在校园内张贴海报;②各班文娱委员宣传;③校网站、广播台宣传。
2、活动时间及地点:①预赛时间: XX年3月 11日至15日;②复赛时间:XX年 3月22日;③决赛时间: XX年 4月19日预赛、复赛地点:体育馆四楼卡拉ok室;决赛地点:体育馆3、报名方式:以班为单位报名,于XX年 3月 8日以前将参赛同学以及参赛曲目报到各班文娱委员处,再由各班主任统一将报名名单发电子表格给团委周老师。
4、比赛赛程:分预赛、复赛、决赛。
1)第一轮为预赛(海选);2)第二轮为复赛3)第三轮为决赛,每位选手自备服装、伴奏,评委打分,选出“十大校园好声音”选手。
决赛流程如下:第一轮:自选歌曲分组淘汰赛入围决赛的15位选手分为三组按抽签先后顺序依次演唱自选歌曲,每组唱完由评委整体点评,评选出晋级2人,淘汰2人,待定1人,每组演唱完毕总共晋级6人淘汰淘汰6人待定3人,待定3人由20人大众评委贴标签形式,评出晋级两人,淘汰一人(标签最多的两位选手晋级)8强产生。
第二轮:一对一pk赛现场抽签决定pk对手,进行一对一pk赛。
每组唱完,由专业评委评出晋级一人,淘汰一人,(评委不做点评)4人进入第三轮冠军争夺战。
第三轮:冠军争夺战四强选手按序号每人唱一首歌曲,由专业评委评分评出冠亚季军,出结果之前,表演嘉宾表演3首歌曲。
4)形式不限,组合或个人均可,舞蹈动作及是否伴舞,由报名者自主选择。
5)歌曲内容健康向上,参赛者自备伴奏,参赛曲目时间不超过5分钟,演唱方法不限,美声、民族、通俗、戏曲均可。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
朗读:唱响课堂“好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声音”,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哪个性别、哪个职业,只要肯用心发掘,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们的讲话声音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清脆悦耳的,也有低沉稳重的,还有嘶哑磁性的。
那么,如何唱响课堂“好声音”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声音的基本功。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从喉部发出的,因此喉部的保养对发声十分重要。
平时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限酒、增加饮水量,坚持练习基本的喉部放松、呼吸、音域拓展等训练方法。
此外,不妨多听一些各种类型的音乐,锻炼自己的音感和节奏感,也可以借此学习其他歌手的发声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音质和表现力。
其次是讲话的语调、语速与语感。
在课堂上,要让自己的讲话更具有吸引力,就需要注意这三个方面。
语调是指音调的高低起伏,失落的时候调子应该比较低沉,兴奋的时候调子应该比较高亢;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慢,要根据主题和受众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语速;语感是指感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流畅和规范的词语和语法用法,情感和语气的把握。
再次是说话的技巧。
在课堂上,除了要注意声音的基本功和语调语速,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自己的发言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比如,要注重身体的姿态和眼神的交流,合理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让自己的发言更加生动有趣。
还要注意段落和语气的变化,讲话的节奏感,把握好时间和思路的关系。
最后是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以保持良好的声音和气质,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和克服,保持自信和自尊,才能真正唱响课堂“好声音”。
唱响课堂“好声音”,不仅仅是对声音和语言的发扬,更是对人际交往和交流的提升。
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对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生活中的交流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个美好的心态和形象,传递美好的声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课堂好声音
------《苏武传》教学札记
安徽蒙城一中樊琳
苏武,啮雪吞毡,北海牧羊十九年,他的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震烁古今!在当今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正需要学习他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我们也正需要让他的“正能量”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九个年头,一群思维活跃、敢想敢说的90后,他们对苏武的多元解读与我的正统解读碰撞出了巨大的火花,给了我诸多的启示和反思。
现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一开始正音、解读,同学们十分配合。
当我借苏武的话“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说:“由此可见,苏武有着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这时,学生尹冬冬举手发言道:“老师,我不这样认为。
苏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寻死,这是刚烈难犯吗?我看这是胆小怕事;一个使团的领导,遇到问题就想一死了之,这是义不受辱吗?我看这是不负责任。
〃他的话似乎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同学中有的频频点头,有的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寻求我的解读。
我听了这样个性的鲜活的语言,一时不知所措,倒吸了口气,为了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我顺势利导,请他说明理由。
只听他说:“首先,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遭受挫折。
遇到困难,我们要积极应对,哪能寻死觅活呢?老师您不是说,死是懦弱的表现,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吗?那苏武寻死您又说刚烈难犯,所以我反对,我认为那是胆小怕事对生活不积极!其次,文章第一段说‘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可见,苏武是这百余人的首领,他把这百余人带到异域,这百余人的生死安危他就要负责,团队出现问题,领导就要调查解决,这才是身为一个领导该做的事情。
苏武呢,为了个人的清白,要一死了之,他死了,剩下一百余人怎么办?谁来证明他们的清白?谁来保护他们?所以,我坚决认为苏武不负责任。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这小子最后还不忘彬彬有礼的鞠上一躬,迎来了全班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坐得笔直,并且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再无退路了,尽管我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然而我必须平静地接受挑战。
深吸口气,带上微笑,只听我缓缓地说:“十分感
谢尹冬冬同学的精彩解释,对于他的观点,我先不做是非的判断,我只想补充说明一些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同学们自己做决定。
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后月余’三个字说明什么?说明苏武一行百余人在匈奴呆了多久?”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多月。
”“是啊,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可发生了很多事啊!‘单于益骄,非汉所望’;这一个多月,‘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这一个多月,张胜与虞常勾结,‘以货物与常’;这些都是苏武一行滞留匈奴时发生的,这些都对苏武一方极为不利。
首先,单于求和之心在变化,越来越倨傲,说不定早有扣留苏武之意,正愁没有合适理由,接下来的事情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其二,匈奴的这一次内乱与苏武副手张胜确有关联,人证、物证俱在,那作为一把手的苏武就很难脱了干系,所以,接下来,苏武会说‘事如此,此必及我’。
一国使臣在他国被指参与他国内乱,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得失问题了。
所以,这个时候苏武的寻死,是完全抛开了个人生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的结果,他的死是为了明国家的志,如果用你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换来祖国的清誉,证明国家的伟大,你愿意吗?那从这个层面来看,苏武是胆小怕事吗?”在同学们异口同声“愿意,不是”的回答中,我听出了爱国激情,看到了那一缕胜利的曙光。
一扫之前的紧张,同学们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鼓舞,相信我会渐入佳境。
趁热打铁,我接着说:“同学们知道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吗?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艺术是‘现实’,高于生活的艺术是‘事实’。
班固在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肯定要忠实于现实,这是人物传记的基本要求。
然而,为了他的主题需要,他可以对现实做一些剪裁,使事实更符合主题。
《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属于正史范畴,这里记载的人物多名垂青史,班固想通过所记载有关苏武的史实,给后人留下正能量,给后人一种榜样的力量!毕竟,最后苏武是名录麒麟阁的大汉功臣。
所以,对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班固会做简化处理,这也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至于那百余名下属的安置,无关苏武坚守节操,义不受辱这个主题,在这里班固就未做详细介绍,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既然同学提到这个问题,我想根据苏武的话‘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他们在苏武以死明志后,应该是可以洗脱干系的。
另外,我相信他们作为一个前往异域的友好使团的成员,肯定是各怀绝技的技师或掌握某一项高端技术的技术人才,匈奴需要他
们,应该不会轻易杀了他们。
只要有生命,一切皆有可能!重新回到正题,苏武作为他们领导,在这危急关头选择死,正是为了国家的清白,属下的安危考虑的,所以,我们说苏武不负责任,是不是冤枉他了?”同学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是”让我如释重负,总算是说服了他们,站稳了讲台。
最后,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我抛开了原先的预设,灵机一动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成,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两人的解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到底孰是孰非?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立刻,班里热火朝天的讨论开了。
看着听着同学们有理有据的讨论,我的内心十分欣慰。
新课改的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今天总算有所体会了。
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为什么一直以来孩子们浑浑噩噩上课没有精神?是因为我们老师占用了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忙于按照我们的“预设”产生我们的“生成”,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收成,学生呢,他们收成什么我们全然不知,这才是我们老师的悲哀!这堂课虽然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进行,但同学们学会了思考,懂得了钻研课本,从课本资料找依据,这样的自学能力比什么都珍贵,这才是语文以智激智、以智启智的魅力所在!
当然,在这一次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也帮我打开了思路,我对一直十分钦佩的苏武有了自己的一些疑问:第一,作为百人使团的领导,把丰厚的财物送达之后,单于倨傲之态复萌,难道他就一点没有察觉?第二,在单于倨傲的情况下,为何不带团队即刻回大汉,为何还要在那里滞留一个多月呢?第三,副手张胜怎么可以撇开苏武私下勾结匈奴的叛乱者虞常?诸多的疑问像燃放的彩色烟花一样,爆炸着,闪着各自的火花,震动着我的内心,引领我进一步深入课本,仔细钻研课本。
是学生给了我启示,给了我灵感,给了我深入钻研课本的原动力!所谓“教学相长”,这应该是最好的实证吧。
另外,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很多的反思:
第一、在课堂上不仅允许更应该赞同不一样的声音,在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发言之后,老师更应该把它汇聚、升华,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课堂好声音!
第二、通过这一节课,我真正领会了新课改中“教师”身份的定位,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什么才是优质课?一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路径上的课一定是优质课吗?一堂没有完成预设,上得有阻力,有不一样声音的课一定是失败课吗?怎样才能像梁启超先生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享受一节课?我想没有智慧的教学是达不到的。
最美的声音,需要最大的舞台呈现,在新课改自由的春风里,让我们将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最美的声音留在这个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