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教师招聘美术备考: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
南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制定
南海教师招聘考试美术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制定今天资深讲师朱颖给大家来说一说教师招聘考试美术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制定,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
在教学中既要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
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
简单来说,在一节课前撰写的教案中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知识上学到了什么,技能上掌握了什么。
因此在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方面,一部分为技能方面。
这样一个通版的目标就可以这样设定:学生了解(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点),学会(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技能)。
这样设定比较宽范,所以我们在每一节课上课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最主要的是教材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来有区别的进行制定。
以下对小学学段不同的两个课型进行了举例:例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造型表现)从这课的课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重要的信息就是这节课主要讲色彩的知识,然后再看主课文当中有一个关键句:红、黄、蓝三种色彩相互融合,能产生许多色彩变化。
再配合后面的学习要求中的找一找和看一看,我们就可以找到本节课最要求学生学会的主要知识点:三原色和三间色。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学习要求中的试一试中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的技能:用三原色调配,来进行绘画。
找到了这些关键语句,现在我们就可以套用上面的简易模版句就可以写成:学生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学会(用三原色调配来进行绘画)。
如果大家不希望制定的目标这样千篇一律,也可以把上面的目标写的更加细化,可以增加“在什么条件下”“做到什么程度”一类的定语,这样我们的目标就可以制定的丰富多彩,得分也会比较高。
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法
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法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法十分关键。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培养目标:1. 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
他们将学会欣赏美丽的事物,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喜好和认知,提高自身的审美标准。
2. 发展创造力: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3. 促进认知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
学生通过画画、雕塑和其他形式的创作,可以触发他们的感官体验和思维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颜色、形状和材料等基本元素,发展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技能。
4.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
通过艺术作品,学生可以表达他们的情感、观点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小学美术教育应提供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如参观艺术展览、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参与艺术和工艺品的制作。
这样,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2. 鼓励创作和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有关艺术技巧和材料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艺术目标。
3. 引导艺术欣赏和评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小学美术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线条、形状等;(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涂色、勾线、构图等;(3)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使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精美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新课讲授(1)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线条、形状等;(2)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涂色、勾线、构图等;(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3)提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提问、作业、作品展示等;2. 评价内容: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果。
儿童美术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
儿童美术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1.课程目标1)通过造型活动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感兴趣。
2)能从生活与文化中,感受是无语造型的关系,获得有关线形色黑白冷暖空间动态等造型的感性经验,增强进行绘画创作的自信心。
3)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4)通过直觉学习用线和色勾画形象,构成画面,并学习用美的艺术形式、技法,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提高生活品位。
5)探索使用各种造型媒材,体验造型活动成功的经验,培养专注做事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丰富幼儿的形象记忆和想象,美术创造需要为幼儿创设情境,引发绘画兴趣,刺激幼儿造型表现欲望。
通过观察、回忆来整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进行现场表演、体验,加深对情境的认识和感受。
2)依靠直觉帮助幼儿认识和感受形象特征,了解有关知识,拓展想象空间。
3)通过实物、媒体音像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观察记忆,使幼儿获得创造形象的素材,学会用线造型。
4)适时适当的与幼儿交谈、讨论。
鼓励幼儿发表个人意见,表达想法。
5)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考,推进课堂教学发展。
热烈的课堂讨论会使气氛活跃,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自然亲切的合作,能充分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6)选择简单易于掌握的造型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绘画兴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7)当幼儿腕关节发育尚不完善时,他们的手灵活性比较差。
为了避免让幼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涂色,可以利用彩色纸通过剪贴、感受和探索色彩搭配关系,培养色彩美感。
8)选择适于幼儿欣赏的优秀绘画作品,提高幼儿艺术鉴赏力。
9)幼儿艺术教育应高起点、高水平。
在美术教育启蒙阶段,就应选择人类文化历史中最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来开阔他们的眼界。
提高观看作品培养幼儿识图能力,了解绘画形象,绘画的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
10)教学指导应注意因材施教,切忌向幼儿灌输模式化表现技法,束缚他们自由表现。
美术活动教案三维目标是什么
美术活动教案三维目标是什么教案标题:美术活动教案-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艺术表达欲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手工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完成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例如颜色的基本概念、线条的表现方式等。
2.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品或照片,激发学生对立体美术作品的兴趣。
活动一:观察和分析立体艺术作品1. 呈现一些立体艺术作品,如雕塑、立体画等,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立体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质感等元素如何表现立体感。
3.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特点,尝试自己用纸板、剪刀等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构图。
活动二:创作立体艺术作品1. 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板、颜料、粘合剂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立体艺术作品。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观察到的立体表现技巧,如利用阴影、透视等手法增强作品的立体感。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大型的立体艺术作品。
活动三:分享和评价作品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作品的创作灵感和立体表现方式。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给予建议和肯定,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培养的观察力、创造力、合作意识等三维目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美术能力。
教案评价: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立体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创作立体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合作完成美术活动,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些三维目标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他们的美术水平和艺术修养。
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实现三维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实现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前我对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三维目标”有了进一步认识。
他们共同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能了解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某种深层的人文价值观念。
那么怎样有机整合这三个维度,落实到美术教学中,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状况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中怎样与学科之间有机结合?美术课程新标准强调,以人文主题贯穿始终,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能够使学生很容易,很自然地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实现人文内容与美术知识技能的沟通。
这是一种理念的更新,美术学科的教学不再是孤立的。
但是,并不是把所有的科目都整合在一起就是好的。
而应充分理解人文主题为显线、知识技能为隐线的新课程标准。
使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
比如,我在教授《感受声音》一课时,就把舞蹈、音乐、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用一段热身舞蹈来导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律动来感悟音乐的“节奏”,从而引出绘画中的“节奏”——点、线、面,然后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感悟声音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是不是做到了与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二、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中怎样找准教师的立足点?现在的学生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
所以,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中教师的立足点应当来一个转变:从考虑我怎么教,到考虑怎么样让学生学得更好,更会学。
例如,我在讲授湘版教材第四册《三个小伙伴》一课时,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先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好朋友,接下来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三原色,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
最新谈在美术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设计讲解学习
谈在美术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设计《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三维目标有了具体的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本法则,能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美术要素构成规律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有创意性地表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形成设计与创作的初步能力,美化环境与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既善于向教师和同学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新活动,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能运用美术手段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能融人集体的美术活动,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美术成果。
综合课程标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个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播放卡通片、Flash、音乐、DVD等多种媒体可以使用自然物品、废品、现成品等多种材料可以讲故事、演小品、做游戏、辩论,甚至走出课堂到校园、到小区、到商场……可以将内容拓展、与其他学科综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这里的“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的表现方法和美术的创作过程,而是指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
《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的安排上要使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一、前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
为此,我们特制定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和流派,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背景。
-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掌握绘画、制作等基本技能。
-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展沟通和协作能力,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 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我价值。
-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术作品,学会包容和欣赏多样性。
三、教学内容- 美术基础知识: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 美术作品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和流派。
- 美术技能训练:绘画、制作、雕塑等基本技能。
- 美术创作实践:个人和团队协作的美术作品创作。
四、教学评价- 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
- 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 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 美术教材和参考书籍。
-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 美术作品展示和评价平台。
六、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比赛、作品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七、结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是指导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风向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对小学美术课程三大教学目标的认识
我对小学美术课程三大教学目标的认识小学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方针与政策,美术课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大致有三个目标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2、过程与方法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这三个目标是从三个方面及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高度来表达了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期望值,对教学的效果的追求。
以前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为主的,最起码是笼统的。
而把三个方面分开以后,很显然对我们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于是就觉得这个三维目标还是提得有道理的,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并非简单地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所以,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方法的过程;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有些老师没有关注罢了。
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
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小学美术三维目标
小学美术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对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认知
“三维目标”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也需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有所成、学有所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情感态度取向。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下面以<<诱人的瓜果>>为例,制定它的三维目标:。
美术教案模板小学三维目标
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认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三原色混合调出其他颜色,并能够运用这些颜色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色彩的变化和搭配效果。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色彩感知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三原色的概念及其混合调色原理。
2. 学会运用三原色进行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1. 色彩混合的实践操作。
2. 创造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搭配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调色盘、颜料、画笔、水彩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画笔、水彩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颜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吗?二、新课讲解1.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彩、原色、间色等。
2. 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及其混合调色原理。
3. 展示调色盘,让学生观察三原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三原色进行色彩搭配,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学习了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及其混合调色原理。
二、新课讲解1. 介绍色彩搭配的技巧,如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等。
2. 讲解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创作出富有个性色彩的画作。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技巧进行创作,学生跟随操作。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及实施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及实施方法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及实施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2023年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加开阔眼界,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及实施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了审美、艺术、文化的培养,同时也涉及了人格的塑造、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全面地感知、观察、欣赏自然、社会和艺术界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道德情操和人品修养。
2. 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美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觉、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自我保护、自我修养、自我推进的意识,从中培养出乐于助人、和谐相处、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美术教育应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往平台,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习与他人沟通、协商、合作的技能与心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方法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指导方法,如下:1. 建立“立体、个性、开放、多样”的教育模式。
以孩子的身心特征和审美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创设实践平台,采取“课内外统一、常态化、综合性”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小在多层次的美术实践中培养自我创造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2. 丰富教材,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三维目标》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三维空间:重点讲解三维空间的概念,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现方法,如透视、光影、比例等。
-基本元素运用:强调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观察与表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三维物体的细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维空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创新实践: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思维,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工具和创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举例:
-空间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折叠、组合纸张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从而加深对空间关系的理解。
-立体表现技巧:以名画或教师示范作品为例,分析线条、形状、色彩在立体表现中的作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一技巧。
小学美术《三维目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三维空间,了解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现形式;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表现三维物体的立体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维目标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技巧,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举例: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如球体、立方体等,讲解其三维形态及在画纸上的表现方法。
在美术设计中如何准确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
在美术设计中如何准确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篇:在美术设计中如何准确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研修学习助力美术课堂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由于兼职及班额等问题,我在过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会比较简单含糊,比如: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等。
现在经研修学习,对三维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新课标,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是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落实情况真是的反映和效果。
那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并落实好三维目标呢?结合这次培训,我谈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导教师和专家批评指正。
首先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简单明了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其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光有大量需要传授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时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降低了,表现的更加理性。
就应运用一些自然地、社会的乃至网络的比较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启发、吸引进而带动学生找到相同点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画笔大胆抒发激情。
最后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认为美术无处不在,生活中不缺少美,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新课程标准下这一目标现在是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忽视,并且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很粗浅,放在简单的情绪上,我个人以为应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欣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之美,用画笔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与热爱,教师引导学生将对生活情感与爱升华,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
美术的三维目标
美术的三维目标
美术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美术教育的三个方面,即审美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三维目标不仅体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审美目标,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跳脱日常生活的视角,培养他们对美感的鉴赏和鉴别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欣赏和创造美。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扩宽审美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是知识目标,美术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基础。
这包括了对艺术史、绘画技法、色彩学和构图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最后是技能目标,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造型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方法,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这包括了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处理以及形体的塑造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掌握这些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表现艺术创作的主题与内涵。
综上所述,美术的三维目标是审美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这些目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又要求学生
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学生可以发展全面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美术作品。
教师招聘美术备考: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美术备考: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核心目标:是对整节课的规范性指导,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是为了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的产生、发展和形成。
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改善环境与生活。
美术课程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小学阶段将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而两种学习活动的撰写方法也不尽相同。
今天中公资深讲师白晓明就给大家说一说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创作活动小学阶段的创作类的美术学习活动细化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故两个学习领域都体现了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所以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学生创作这一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美术课程还凸显视觉性,所以欣赏作品这一学习活动是学习美术课程的基础。
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学段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领域分目标的制定,以及领域特点与课程性质,制定了如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欣赏活动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欣赏类的学习活动指的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此领域更加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故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是此领域的重要学习活动。
根据此特点与分学段欣赏·评述领域的目标,制定了如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不管是创作活动还是欣赏活动务必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
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
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第一篇: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只有正确理解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才能效地去实施完整的美术目标,使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断的进步与创新。
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三个目标在实际课堂中如果很好的把握和体现,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是学生乐此不疲的课堂。
知识与技能目标。
它包括美术定义、美术语言、美术素养等内容。
要求学生能了解某些艺术语言,所需要的材料、需要用何种方法。
在这一目标中我们必须要找准艺术语言和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重点,以及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意义、有趣、可行的目标,同时尽可能改变材料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去创造。
如在讲《精彩的戏曲》时,可以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上网查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了了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也就是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过程与结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过程创造了作品,美术作品反过来又证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美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不仅创造了一个与自己相适应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他所创造的作品相适应的新的自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要求学生能体验某种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之美;表达对表现对象的爱和情;态度是要让学生能形成一些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能了解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某种深层的人文价值观念。
这一目标也关系着整个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更要正确的理解和设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倾注。
如在上人美版《中国龙》这一课时要及时的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谈在美术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设计
谈在美术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设计《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三维目标有了具体的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本法则,能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美术要素构成规律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有创意性地表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形成设计与创作的初步能力,美化环境与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既善于向教师和同学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新活动,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能运用美术手段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能融人集体的美术活动,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美术成果。
综合课程标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个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播放卡通片、Flash、音乐、DVD等多种媒体可以使用自然物品、废品、现成品等多种材料可以讲故事、演小品、做游戏、辩论,甚至走出课堂到校园、到小区、到商场……可以将内容拓展、与其他学科综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这里的“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的表现方法和美术的创作过程,而是指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
《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的安排上要使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画画教案的三维目标
画画教案的三维目标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绘画技巧的三维目标一、认知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能够分辨和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3.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理解其中的表现手法和意图。
二、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安排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创意的艺术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学生能够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艺术作品,培养艺术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1. 认知目标的实现:a. 通过展示和解释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线条的种类、色彩的运用原则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b.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他们亲自尝试并掌握使用技巧。
c.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让他们理解其中的表现手法和意图。
2. 技能目标的实现:a. 给学生提供绘画练习的机会,如绘制基本线条、进行色彩填充、尝试不同的构图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b.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提供主题和素材的选择,让他们发挥个人风格和创意。
c.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与优秀的艺术作品接触,激发创作灵感。
3. 情感目标的实现:a.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艺术展示等,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b.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论他人的艺术作品,让他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
c.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绘画技巧,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析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
对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美术思维和创作的方法,能用美术语言和视觉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术语言:是指以美术作为交流媒介,由造型要素按一定的组织原理所构成的可视化的符号系统。
造型要素:形(点、线、面、形状、形体)色(明暗、色彩、色调)材料(材质、肌理)组织原则:审美形式规律(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学生用什么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学生通过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戏有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其人格。
情感目标设计:学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学生能形成怎样的学习态度。
我的课具有“人文性质”吗?我能让学生产生什么观念?深化学生的哪些思维和认识,有利于学生产生新价值观?教师设置三维目标时存在的问题:(以2009全国首届小学优秀课例评选样本为例)(1)依然将知识与能力目标放在首位。
这反映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依然不自觉地以学术理性主义和认知过程作为课程价值取向。
(2)老师对教材分析大多从知识技能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大多以教学经验和课程理论为依据,缺乏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角度综合分析。
(4)教师设置目标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过去”,面忽视了“学生的未来”,所设置的课程无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5)只关注本学段的课程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不同学段之间、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6)重视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7)教师设置的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
建议:准确把握美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所坚持的课程文化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在设定目标时教师应当思考以下问题:(1)教师设定的目标对于学生现在或是未来的学习以及职业发展是否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教师招聘美术备考: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核心目标:是对整节课的规范性指导,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是为了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的产生、发展和形成。
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改善环境与生活。
美术课程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小学阶段将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而两种学习活动的撰写方法也不尽相同。
今天中公资深讲师白晓明就给大家说一说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创作活动
小学阶段的创作类的美术学习活动细化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故两个学习领域都体现了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所以在撰写教学目标时学生创作这一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美术课程还凸显视觉性,所以欣赏作品这一学习活动是学习美术课程的基础。
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学段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领域分目标的制定,以及领域特点与课程性质,制定了如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欣赏活动
欣赏类的学习活动指的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此领域更加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故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是此领域的重要学习活动。
根据此特点与分学段欣赏·评述领域的目标,制定了如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当然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不管是创作活动还是欣赏活动务必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
以上是小学美术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