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验基础(1)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教程-参考答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教程-参考答案-实验报告

声明: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数据包,表格的数据都是分析数据包填上的,由于姜腊林老师只是批阅没有给我们批改,所以会有很多错的地方没改和不懂的地方没有写。

这真的仅仅是参考而已。

实验1.1 Wireshart的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电脑、Wireshart抓包工具三、实验内容:运行Wireshark程序,启动界面点击start按钮,进入Wireshark主窗口。

主窗口包含了捕获和分析包相关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1)启动Wireshark。

(2)开始分组捕获。

(3)保存抓包文件。

(4)分析抓包文件。

五、实验结果分析(1)、Wireshark主窗口包含那几个窗口?说明这些窗口的作用。

菜单栏:菜单栏通常用来启动Wireshark有关操作,例如File.工具栏:工具栏提供菜单中常用项目的快速访问。

过滤器栏:过滤器栏提供一个路径,来直接控制当前所用的显示过滤器。

包列表窗口:包列表窗口显示当前捕获的全部包的摘要。

包列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包,不同包有不同的颜色。

如果选择了某行,则更详细的信息显示在保协议窗口和包字节数据窗口中,在包列表窗口中的每一行代表捕获的一个包,每个包的摘要信息包括:a、No:包文件中包的编号。

b、T ime:包的时间擢,即捕获该包的时间,该时间戳的实际格式可以改变。

c、Source:包的源地址。

d、D estination:包的目标地址。

e、Length:该数据包的长度。

f、Info:包内容的附加信息。

包协议窗口:包协议窗口以更详细的格式显示从包列表窗口选中的协议和协议字段。

包的协议和字段用树型格式显示,可以扩展和收缩。

这是一种可用的上下文菜单,单机每行前的“+”就可以展开为以“—”开头的若干行,单击“—”又可以收缩。

包字节(十六进制数据窗口):包字节窗口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出从包列表窗格中选定的当前包的数据,并以高亮度显示在包协议窗口中选择字段。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网络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模拟软件和协议分析工具。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为 Packet Tracer,协议分析工具为 Wireshark。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多个子网,每个子网通过路由器与其他子网或外网进行通信。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为每个网络设备分配了合适的 IP 地址,并进行了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

在配置过程中,注意了 IP 地址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避免了地址冲突和网络故障。

(三)交换机配置对核心交换机进行了 VLAN 的划分和配置,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了网络的逻辑隔离和流量控制。

同时,还配置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 STP 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如RIP、OSPF 等)。

通过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转发。

(五)网络服务配置在服务器上配置了 DNS 服务、DHCP 服务和 Web 服务等。

通过DNS 服务,实现了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通过 DHCP 服务,为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通过 Web 服务,提供了网页浏览功能。

(六)网络性能测试使用 Ping 命令和 Tracert 命令对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进行了测试,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了捕获和分析,评估了网络的性能和协议的执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通过 Ping 命令对不同子网的设备进行了连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设备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没有出现丢包和延迟过高的情况。

《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_2

《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_2
中山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2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理解字符编码及打字练习
实验类型
基本操作、验证
实验人员
姓名
学号
班级
许耀豪
13335189
生科5班
实验目的
熟悉用“计算器”程序进行数制转换的基本方法。
了解中英文字符的各种编码技术。
了解Hex编辑器的初步使用方法。
认识、了解五笔字型编码方案,并初步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
掌握使用一种通用压缩工具,并了解数据压缩的作用。
实验条件
机房用机
参考资料
教材第2章
实验项目、步骤及结果
项目
结果
(√、×)
实验2.1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制转换

实验2.2查看中英文字符的机内码
实验2.3练习五笔字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实验体会
还是第一次用五笔打字,网速好慢下载好痛苦,对着字根打字好痛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上机(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上机(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上机(DOC)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上机一、实验目的本实践项目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实验环境1、实验设备- 个人计算机- 路由器- 交换机- 网线- 网卡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网络配置工具:Wireshark、ipconfig、ifconfig、ping、tracert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通性测试1.1 在个人计算机上配置IP地质、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1.2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默认网关的连通性。

1.3 连接路由器,并配置路由器的IP地质。

1.4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1.5 连接交换机,并配置交换机的IP地质。

1.6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交换机的连通性。

2、实验二、网络协议的配置和分析2.1 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

2.2 分析捕获的数据包,查看网络协议的使用情况。

2.3 配置网络协议参数,如DHCP、DNS等。

3、实验三、网络故障排除3.1 模拟常见的网络故障情况,如网络延迟、网络丢包等。

3.2 使用ping、tracert等命令进行故障排除。

3.3 分析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

2、实验环境:列出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软件环境。

3、实验内容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4、实验结果:附上实验过程中的截图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5、实验心得: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感想和体会。

6、参考资料:列出本次实验所参考的书籍、网站等信息。

附件:- 实验一配置示例截图- 实验二捕获的数据包文件- 实验三故障排除记录注释:1、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指互联网协议地质,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2、子网掩码:用于确定一个IP地质属于哪个子网的范围。

11449计算机网络实验

11449计算机网络实验

中山大学201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考核考核科目: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课程代码:11449㈠数据库应用(26分)题目:设某工厂数据库中有两个基本表:车间(车间号,车间名,职工号)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工资、车间号)。

1、创建上述基本表,并插入必要的数据记录(输入的记录要满足下面查询、建视图要求)。

2、使用查询分析器检索“金工车间”的男职工的职工号和姓名。

3、建立一个有关女车间主任的职工号和姓名的视图,其结构如下:VIEW6(ENO,ENAME)。

编写出创建视图VIEW6的SQL语句。

本题要求参考如下样例图,用截图方法得到第2、3小题的图形查询分析器样例图视图样例图:㈡ 程序设计 (25分)(可用java 、c++、vb 之一编写)2 编写程序,求:...917151311-+-+-=p 的和。

当级数P 的前n+1项的和P n+1、与前n 项的和P n 之差的绝对值| P n+1- P n |< e ,则P n+1为级数P 的近似结果。

试求出当e=10-7,得到的P n+1的值填入如下表中(取7位小数)。

(30分)(程序以文件名 prg2保存) P=㈢ 网页制作 (25分)用HTML 制作如下图的网页,背景为天蓝色(skyblues ),文字部分除诗的第一行为红色外、其余为蓝色,字体、颜色、字号等要按样图,“唐诗一首”为滚动字幕(自左向右、延迟 97)(提示:字幕滚动标记为:<marquee>,延迟属性为:scrolldelay ,),完成后以wj3.htm 文件保存。

㈣ 回答如下问题 (24分)(注意:以下答题不要修改机上的任何参数,如有违反,你的答题文件提交不上或提交出错后果自负!!)从你考试哪台机上查看得出:(每空2分)1 计算机名称、 工作组名称2 用户名 、 域 名3 网卡地址(实际地址)、 IP 地址、 子网掩码4 IE 关于局部网设置中,代理服务器地址类型的设置包括那5项?检查及运行wj3.htm。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我校自1986 年开始为本科生同学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当时由于设备紧张,基本没有实践环节。

1996 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建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验环境。

这个实验环境为同学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功能,在当时达到了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水平,这个实验环境为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 年,我们又重新改建了实验环境。

目前,本实验室拥有40 台联想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和五台联想、方正服务器。

现在的网络实验环境不逊于国内各知名学府,在这样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就在软件上也力争达到国先进水平。

所以,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调整了实验安排,加大了实践力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课程。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杨松波,此外张学东、武传胜、吴建胜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传输层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传输过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而为今后逐步再涉及到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工15春《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最新)

大工15春《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最新)

大工15春《计算机基础实验(一)》实验
报告(最新)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

实验要求
1. 学生需要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包括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和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 学生需要按照指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分析等部分。

实验内容
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一:计算机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验二:C语言程序设计
3. 实验三: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4.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一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2. 实验二中,学生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实验三中,学生了解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实验四中,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结论
通过完成计算机基础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掌握相关实践技能,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
- 《C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主编郭雅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主审陶培基前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

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

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

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

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2011年6月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E-mail:***************目录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二制作双绞线 (16)实验三子网掩码实验 (24)实验四交换机基本配置 (33)实验五管理MAC地址转发表 (37)实验六VLAN实验 (42)实验七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51)实验八三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 (56)实验九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1)实验十静态路由实验 (68)实验十一RIP实验 (76)实验十二OSPF实验 (83)实验十三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91)实验十四Windows 2003 终端服务 (98)实验十五Web、FTP服务器的配置 (114)实验十六DNS服务器的配置 (126)实验十七DHCP服务器的配置 (136)实验十八wireshark(Ethereal)抓包实验 (150)实验十九安装RedHat Linux9.0操作系统 (163)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要求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

中山大学自考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中山大学自考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非数值应用又包括数据处理、知识处理,例如信息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计算机及应用发展历程1.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这一阶段使用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硬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系统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软件尚未形成系统,应用程序编制耗费大量人力。

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

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

60年代后期出现小型机后,硬件逐步形成系列,接口设备和外围设备品种增多,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3.70年代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它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

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娱乐之中。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

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测与控制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课程信息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课程信息
3
实验分组
• 实验必须在实验室完成,考勤由学委登记, 缺课数超过学院规定的,不能参加考试; • 实验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一般2~3人; 可自行组合(一般固定不变),并推举一位 组长。组长负责实验组织、分工、上传小组 实验报告,个人实验体会由组员自行提交。 • 小组成员要亲身参加实验,不能挂名旁观。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
王盛邦wangshb@ TA:张正、李富华
1
教学大纲
2
课程教材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盛邦、农革 ,2012年出版
购买途径: 可由学委集体登记后到教材科购买(也可 自行前往购买),教材科有75折优惠 教材科联系电话:39332868(金老师)
4
实报告
• 每次实验由老师给出有具体要求的模板,学 生按要求完成实验; • 小组要发扬团队精神,展开讨论,组间也可 以互相讨论; • 实验报告必须独立完成,如有抄袭行为,抄 袭各方均以“0”分计; • 实验作业要按时完成。逾期未交者,不接受 补交。不能在期末一次补交多个作业。
5
每次实验后需完成的工作
7
课程资源
• 学习资料FTP ftp://222.200.180.109 用户名:15net 密码:net
• 作业上传FTP: ftp://222.200.180.109 用户名:15job 密码:job
8
•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 求见“实验报告模板”。 • 每一位成员必须完成一份实验心得,要求 见“实验心得模板”。
6
考核方式
• 参照大纲要求安排; • 考核方式:分组实验,每组最终提交实验 报告,根据组内分工、共同贡献,评定个 人成绩。 • 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 本课程没有缓考、补考,如不能通取得本 课程学分,只能重修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第1章 网络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第1章 网络基础实验
• 客户机预装WindowsXP或Windows 7 • 服务器预装Windows2003及以上系统 • 无线路由器 • 手机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所需软件
• packet tracer6.2
4
实验原理
▪ 通过让学生参观学校网络中心,对网络有个初步认 识,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了解网络设备。 通过网络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诊断 常见的网络故障,理解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 并学会网线的制作。通过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帮助 学生掌握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有具体 的认识。
2
实验目的
▪ 了解计算机网络。 ▪ 熟悉相关的网络命令工具,能够实现其相应的网络
测试。 ▪ 掌握网线(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 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 掌握无线网络的组建。 ▪ 掌握主机防火墙的配置。
3
实验设备及软件
▪ 实验所需设备:
• 微型计算机2台,配置如下:
▪ CPU:P4或以上级别 ▪ 内存:512MB ▪ 硬盘空余容量:512MB
WEB页面和TELNET登录。
10
第1章 网络基础实验
1
实验简要介绍
▪ 本章实验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实验。
▪ 通过本实验,实验者能够: ➢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 了解网络中心布局和规划; ➢ 掌握网络基本命令的使用; ➢ 掌握网线的制作和使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通信; ➢ 掌握使用交换机组建小型局域网; ➢ 掌握如何组建无线网络。
7
功能测试-网线制作
把网线的一端插入测线仪的TX端,另一端放到RX端,或者放到Remote端。打开测 线仪的开关,如果在自动档,那么两端的红灯会从1相应的亮到8。如果觉得灯亮得 太快,可以打到手动档,按中间的白色按钮,灯会一个一个的亮。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验基础(2).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验基础(2).

4
实验台布局方式和布线图
实验台RACK说明
RACK
共24组RACK:分别为RCMS-01、RCMS-02、……、RCMS-24 实验台布线如下图
中心机房
RCMS-01
RACK1
2017-09-13
5
实验室拓扑图
校园网
Proxy Server
RG-S5750
管 理 平 台 百兆电缆
百兆电缆
RCMS
RCMS
……
实 验 平 台 区 域
RACK24
RACK1
2017-09-13
6
RCMS逻辑连接图
X-S3760-1 RCMS-X console
X-S3760-2
console
console X-RSR10-1 X-RSR10-2
console
X为组号
7
实验平台连接示意图
异步口线缆(八爪线)
为防止本组学生实验时访问其他组设备而相互影响,在核 心上进行了组与组设备间的隔离处理 核心S5750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其IP地址为172.16.0.1/16, 通过代理服务器连接到校园网
9
机架控制和管理服务器--RCMS
RG-RCMS:RACK Control & Management Server, 实验室机架控制 和管理服务器 RG-RCMS可以同时管理和控制8-16台的网络设备,不需要进行控制线 的拔插 统一管理和控制实验台上的多台网络设备 提供“一键清”功能,一键清除实验台上网络设备的配置,方便多次 实验 Web 图形界面,简单方便
10
一次只能连接一台设备
一次可以连接多台设备
RCMS工作原理
RCMS管理是基于Reverse Telnet的服务

中山大学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实验报告模板-实验一-实验二

中山大学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实验报告模板-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日期:院(系):专业(班级):实验题目:I/O地址译码实验、简单并行接口[实验一] I/O地址译码一. 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实验台结构功能及其I/O译码电路的使用方法;复习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 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 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则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0HOUT DX,AL(或IN AL,DX)Y4输出一个负脉冲。

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注意:命令中的端口地址是根据PCI卡的基址再加上偏移量计算出来的,不同的微机器PCI卡的基址可能不同,需要事先查找出来,查找方法见本书相关部分中的介绍。

三. 实验内容1、按要求连接实验台数据线,并打开TPC-USB实验机。

注意检查硬件是否连接以及驱动是否正常安装。

2、在TPC-USB集成开发环境下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

注意:要使译码器电路输出一个负脉冲,必须使用输入或输出指令,并且其地址为译码器输出的对应地址。

对于Y5为2A8H;实验电路中D触发器CLK端输入脉冲时,上升沿使Q 端输出高电平L7发光,CD端加低电平L7灭;为实现亮、灭、亮、灭、……程序必须循环,而且亮和灭的间隔取决于软件延迟时间(延迟通过一段循环程序实现,通过控制循环次数,使在实验所用的主机频率下,使亮灭显示非常明显清晰)程序中最好检查是否有键按下,若有,则停止循环,返回DOS。

可以通过改变连至D触发器的译码输出线以检验译码电路的输出。

四. 实验器材实验所用器材1、TPC-USB通用微机接口实验系统(包含TPC-USB实验台及对应的TPC-USB实验系统集成开发环境)2、若干导线五. 实验分析与设计编程分析:一般的CPU频率在2.0-3.0MHz左右,即处理一个数据大概花费10-7s,而人的肉眼至少要在0.1s以上才能分辨出两次闪烁,而一个ffffH的循环才仅仅是0.05s 左右,所以必须要有多个ffffH的循环,才能使得两次闪烁间隔可以被分辨。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项目性质:上机实践计划学时:8所属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开设时间: 2020学年第一学期所属班级: 18软工3班学生姓名: 汤学希学生学号: 201827010320是否重修:否一、实验拓扑图二、实验设备3台PC机,一个Switch,一个Router。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通过实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本实验包括IP 地址配置,telnet 配置等。

四、实验步骤(文字说明+运行截图)(1)进入路由器Route0 命令行界面,进行初始化配置。

(2)同上路由器设置,对交换机进行如上配置,将交换机重命名为S0,其他配置一样。

(3)为路由器R0 接口设置ip 地址。

(4)双击PC2 进入配置窗口,选中IP Configuration 为PC2 配置ip地址。

(5)使用ping 测试PC2 与R0 之间的连通性(6)为R0 配置telnet 帐号,密码。

(7)测试PC2 是否可以telnet R0。

(8)因为交换机接口是没有地址的,因此需要在vlan 下(虚拟局域网)设置IP 地址才能实现telnet。

(9)按照拓扑配置PC0 和PC1 的IP 地址,并测试PC0,PC1 是否可以telnet S0,是否可以ping 通PC2。

下图为PC1ping通PC2。

五、实验总结(要求字数800+)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下面,我将一一讲述本实验所学到的知识。

首先,我了解了如何使用思科平台。

因为本节课的实验,大部分都是要在思科平台上进行的,所以这次课让我了解了怎么使用思科平台。

同时,也了解了各个主要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类型的器件之间,是使用交叉线,还是使用直通线,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类设备之间相连应使用交叉线,不同类设备之间相连应使用直通线。

我也了解到了PC, Router 同属DTE(数据终端设备),交换机属于DCE(数据通信设备),所以路由器与PC、路由器与路由器相连应使用交叉线,PC 与交换机之间应该使用直通线。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验基础(1)

中山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验基础(1)
26
网络IP划分实例
• 注意在一个网络中主机地址全为0的IP是网络地址,全为1的IP是网络广播 地址,不可占用。所以得到的子网地址和子网主机地址如下: • 子网1 192.168.10.32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33~62 • 子网2 192.168.10.64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65~94 • 子网3 192.168.10.96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97~126 • 子网4 192.168.10.128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29~158 • 子网5 192.168.10.160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61~190 • 子网6 192.168.10.192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93~222
22
网络IP划分实例
• 要划分为4个子网必然要向最后的8位主机号借位,需考虑 借那几位的问题
• 实际要求中有4个机房,每个房间有25台机器,也就是需
要4个子网,每个子网下面最少25台主机 • 依据子网内最大主机数来确定借几位。依公式 2n-2 >= 最 大主机数,求最小n值 • 2n-2 >= 25,满足该不等式的n为5,相对应的子网需要借3 位。如下图所示
23
网络IP划分实例
24
网络IP划分实例
• 确定了子网部分,前面的网络部分不变,最后 的8位如下图所示
25
网络IP划分实例
得到6个可用的子网地址:全部转换为点分十进制表示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0100000 = 192.168.10.32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1000000 = 192.168.10.64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1100000 = 192.168.10.96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0000000 = 192.168.10.128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0100000 = 192.168.10.16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1000000 = 192.168.10.192 子网掩码: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 255.255.255.224 这就得出了所有子网的网络地址

大工17秋《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辅导)

大工17秋《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辅导)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课程学习要求一、课程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离线作业(实验报告),无在线作业和考试。

“离线作业及要求”在该课程的“离线作业”模块中下载。

二、离线作业要求学生需要在平台离线作业中下载“大工17秋《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观看实验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操作及实验结果来读取实验数据、认真填写“大工17秋《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并提交至课程平台,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依据,未提交者无成绩。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由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实验、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实验、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生成树协议STP的配置、路由器RIP的基本配置,五个独立的部分构成,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三、离线作业提交形式及截止时间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点“上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 2018年3月14日 23:59:59。

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离线作业,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四、离线作业批阅老师会在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离线作业,在离线作业截止提交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事项: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成绩以零分计!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7年11月姓名:报名编号: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专业: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实验目的:实验问题讨论:1.T568A 线序和T568B线序。

2.网线制作步骤。

实验二: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实验目的:实验问题讨论:1.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划分到VLAN2?2. 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原因。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实验问题讨论: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为什么需要两条配置口电缆,其作用是什么?2.通过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写出静态路由实现的功能以及静态路由配置的作用。

广东省自学考试《计算机应用》本科11441中山大学实践考核题目

广东省自学考试《计算机应用》本科11441中山大学实践考核题目

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1日,具体考试时间段见下表。

考试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机房(西北区571号)。

坐公车在中山大学站或中大北门站下,坐地铁线在中大站下,从中山大学南门直入300米,从中山大学北门直入100米,在中大第一教学楼斜对面,在荣光堂西面。

外地的学生请留意中大里面有西苑招待所和学生公寓住宿,住宿咨询电话:84112978 84112993考试方式:上机操作考核120分钟(加考科目考核时间30分钟)考场安排如下表:注意事项:请各位考生携带自学考试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2012 年11 月11 日计算机应用11441(本科)实践考核题目1 .编写程序求两个正整数M N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运行程序得出**** 和**** 的最大公约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数: __________ 。

(30 分)2. 假设已经存在XG 1数据库:(40分)(1). 建立以下数据表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课程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性质)成绩(课程号,学号,成绩,成绩等级)并输入相应数据,以便完成以下三题。

(2). 找出所有选修“计算机网络”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

(3). 找出所有选修相同“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成绩。

(4). 建立一个视图(具体要求请记得的同学补充完整吧)。

请将以上2,3, 4 小题运行结果窗口截图贴在下面3. 请简述软件工程需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0 分)4. 例出一段程序(请记得的同学补充完整吧),请依据程序画出判定树。

(20 分)。

计算机网络实验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1. 编程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滑动窗口协议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只做回退N帧实验)(2)IPv4协议收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2)(3)IPv4协议转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3)每位同学只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学号mod 3 = 0、1、2的同学分别做实验1、2、3。

程序应通过测试服务器的测试;程序及实验报告应提交到管理服务器供检查。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实验目的,协议的工作原理或处理要求,程序流程图。

提交的代码应有必要的注释。

2. 交互式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IPv4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1)(2)TCP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4)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服务器会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不需提交实验报告。

3. 观察实验(使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3.1观察IEEE 802.3帧结构进行实验的主机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

通过Wireshark将实验主机的网卡设置为通常模式(非混杂模式),捕捉以下场景中的数据帧:先在命令行下用arp –d命令删除实验主机上的所有ARP表项,接着立即用web浏览器访问Internet上的站点。

1)依次查看捕获的各数据帧,看看目的地为实验主机的数据帧中长度最小的是多大;查看这种帧的各个域,看看前导码是否包含在记录的数据中;记录的数据是从哪个字段开始,至哪个字段结束;这是否验证了IEEE 802.3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2)查看捕获的帧中长度最长的帧。

可以多访问一些网页以捕获更多的帧,看看这些帧的长度最大是多少?为什么?3)查看捕获的数据帧中由实验主机发出的ARP请求帧,查看封装该ARP 请求帧的以太帧的目的地址是多少,源地址是多少;再用ipconfig –all命令查看实验主机的MAC地址,看看是否和源地址一致。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目的该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原理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节点、网络介质等。

2-网络拓扑结构本部分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状拓扑等,并学习它们的优缺点。

3-网络协议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UDP 协议、HTTP协议等,并了解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特点。

4-网络安全本部分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私有网络等,以及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类型和相应的防范方法。

三、实验内容1-搭建网络实验环境在本部分,我们将安装和配置网络实验所需的软件和设备,搭建起一个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2-网络连通性测试在本部分,我们将使用Ping命令和Traceroute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查网络连接故障,并分析定位问题的原因。

3-网络带宽测试在本部分,我们将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实际带宽,并分析网络性能和瓶颈问题。

4-网络安全测试在本部分,我们将使用网络安全测试工具,如Nmap、Wireshark等,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流量分析,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1-1 安装网络实验所需软件1-2 配置网络设备1-3 建立网络连接2-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2-1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2-2 使用Traceroute命令定位网络连接故障3-进行网络带宽测试3-1 安装网络带宽测试工具3-2 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进行带宽测试4-进行网络安全测试4-1 安装网络安全测试工具4-2 使用网络安全测试工具扫描网络安全漏洞4-3 使用Wireshark工具进行网络流量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部分,我们将展示实验的具体数据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网络的连通性、带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地址:172.16.80.100 子网掩码 :255.255.192.0
10101100 00010000
01010000 01100100 逻辑与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结果
网络号:172.16.64.0
10101100 00010000
01000000 00000000
5
IPv4 A类地址
网络ID位 主机ID位
0 00000000 01111111
0 127
• A 类网络 ID 的最高位为 0,A 类网络 ID 的数量从 256 个减少到 128 个 • 首八位设置成 00000000 的地址是不能被分配的,因为它们构成 了被保留的网络 ID • 首八位设置成 01111111(十进制的 127)地址是不能被分配的, 因为是为环回地址保留的 • 后面两个约定将 A 类网络 ID 的数量从 128 个减少到 126 个
D类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
9
IPv4私有IP地址
• • 全局IP地址:用于因特网—公共主机 专用IP地址:仅用于组织的专用网内部—本地主机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个A类地址 16个连续的B类地址
实验基础(1)
王盛邦 wangshb@
1
本章内容
IPv4地址 常用命令行命令 协议分析软件 网络仿真软件 绘制拓扑图 路由器、交换机原理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IPv4地址表示
• 在IPv4系统中,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 • 如:11001010 01110010 11001110 11001010
• 为便于记忆,将其划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 分开,用四个字节来表示。 • 如:11001010.01110010.11001110.11001010 • 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称为“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 如: 202.114.206.202
3
IPv4地址结构
• IPv4的IP地址包括两个部分:NETID和HOSTID, • NETID标识一个网络. • HOSTID标识在该网络上的一个主机。 • IP地址格式:NetID + HostID • 网络标识(NetID):表示主机所在网络; • 主机标识(HostID):表示主机在网段中的唯一标识。
C类地址 (192.0.1.0--223.255.255.255)
8
IPv4 D类地址
网络ID位 主机ID位
1110
0 255
0 255
0 255
• D 类地址是为 IPv4 多播地址保留 • D 类地址的四个最高位为 1110 • D 类地址的地址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
26
网络IP划分实例
• 注意在一个网络中主机地址全为0的IP是网络地址,全为1的IP是网络广播 地址,不可占用。所以得到的子网地址和子网主机地址如下: • 子网1 192.168.10.32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33~62 • 子网2 192.168.10.64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65~94 • 子网3 192.168.10.96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97~126 • 子网4 192.168.10.128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29~158 • 子网5 192.168.10.160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61~190 • 子网6 192.168.10.192 掩码: 255.255.255.224 主机IP: 192.168.10.193~222
14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划分子网:可以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减少在每个子网 上的网络广播信息量,使互连网络更加易于管理 存在问题:子网划分使一些地址不能使用(主机号全0和
全1的地址不能用),造成了地址浪费
子网与主机个数计算
子网个数的计算方法:子网个数=2子网位数-2
每个子网主机个数的计算:主机个数=2主机个数-2
A类地址范围(1.0.0.0到126.255.255.255)
6
IPv4 B类地址
网络ID位 主机ID位
10
• B 类网络 ID 被分配给中型和大型网络
• 其中 14 位表示 B 类网络 ID,16 位表示主机 ID
• B 类地址可以分配给 16,384 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有 65,534 个主机
地址:202.114.206.202 11001010 逻辑与 掩码 : 255.255.255.0 11111111 结果 网络号:202.114.206.0 11001010 01110010 1100111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1110010 11001110 11001010
23
网络IP划分实例
24
网络IP划分实例
• 确定了子网部分,前面的网络部分不变,最后 的8位如下图所示
25
网络IP划分实例
得到6个可用的子网地址:全部转换为点分十进制表示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0100000 = 192.168.10.32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1000000 = 192.168.10.64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01100000 = 192.168.10.96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0000000 = 192.168.10.128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0100000 = 192.168.10.16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0 11000000 = 192.168.10.192 子网掩码: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 255.255.255.224 这就得出了所有子网的网络地址
0
0
11111111(255)
0
0 0
B类地址掩码 C类地址掩码
11111111(255)
12
有类网络地址面临的问题
网络ID位 C 类地址 主机ID位
每个C类网络拥有主机数目:28-2=254 (1)当网络中主机数目少于254台时,将浪费254-N个IP地 址空间(N为网络内主机数量) (2)当网络中主机数目多于254台时,则IP地址不够使用
IP地址的表示方式
• 192.168.1.0 不表示一个具体IP地址,而是表示一网段的 网络地址 • 192.168.1.255 表示一个广播地址 • 192.168.1.1/24 用CIDR表示的IP,斜扛后的数字表示掩码 的高24位为1,其余为0
17
计算IP的网段号
使用给定的掩码与IP地址进行逻辑与操作,计算的结果就IP 地址的网络号
(3)C类空间不够时,则只能分配B类网络IP给主机使用, 类似于第1种情况的计算,有可能浪费空间更大:浪费216-N
13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 子网掩码:是一个与IP地址相对应的32位的数,掩码中的 各个位与IP地址的各个位相对应 • 如果IP地址的一个位对应的子网掩码位为1,那么该IP地 址的位属于地址的网络部分。如果IP地址中的一个位对应 的子网掩码比特为0,那么该IP地址位属于主机部分
20
网络IP划分实例
• 实例 网吧新建4个机房,每个机房有25台机器,给定 一个网络地址空间:192.168.10.0,现需要将其划分 为4个子网。要求尽可能做到IP地址的最小浪费,而 且要满足现有IP地址需求
21
网络IP划分实例
• 分析:192.168.10.0是一个C类的IP地址,标准掩码 为255.255.255.0,如下图所示
18
判断主机是否在同一网段
IP地址:172.16.30.100
10101100 00010000 00011110 01100100 逻辑与
子网掩码 :255.255.192.0
网络号:172.16.0.0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结果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22
网络IP划分实例
• 要划分为4个子网必然要向最后的8位主机号借位,需考虑 借那几位的问题
• 实际要求中有4个机房,每个房间有25台机器,也就是需
要4个子网,每个子网下面最少25台主机 • 依据子网内最大主机数来确定借几位。依公式 2n-2 >= 最 大主机数,求最小n值 • 2n-2 >= 25,满足该不等式的n为5,相对应的子网需要借3 位。如下图所示
IP地址:172.16.20.100 子网掩码 :255.255.192.0
10101100 00010000
00010100 01100100 逻辑与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结果
网络号:172.16.0.0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B类地址(128.1.0.0--191.254.255.255)
7
IPv4 C类地址
网络ID位 主机ID位
110
• C 类地址被分配给小型网络 • C 类地址的三个最高位为 110,前 24 位中剩余21位指定 特定的网络,后 8 位指定特定的主机 • 可以将 C 类地址分配给 2,097,152 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 有 254 个主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