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协三个平台创新科普传播方式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第1篇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协组织作为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职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加强科协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科协组织创新发展,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
2.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技工作者。
3.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4. 坚持依法依章程,推进科协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坚持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服务能力、国际合作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一)优化组织体系1. 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各级科协组织的全覆盖。
2. 推进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增强基层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3. 加强企业科协建设,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4. 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运行机制1. 健全科协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2. 完善科协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制度,确保科协组织民主、规范、高效运行。
3. 建立健全科协工作评价体系,提高科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升服务能力1.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 促进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科协科普部年度工作总结7篇
科协科普部年度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本年度,科协科普部紧紧围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效推动了科普事业的深入发展。
本总结将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梳理成绩与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工作内容概述1. 科普活动组织与实施(1)开展科普讲座与展览活动:本年度共组织科普讲座XXX余场,参与人数超过XX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XX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
(2)推广科学技术节: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设置科技展台,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
(3)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组织科普志愿者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XXXX小时,有效扩大了科普活动的覆盖面。
2. 科普资源建设与创新(1)科普网站建设:更新科普网站内容,增设互动栏目,提高网站访问量及用户参与度。
(2)科普读物编撰与发行:出版科普图书、期刊及视频资料,丰富科普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3)创新科普形式: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如科普直播、短视频创作等,拓宽科普传播渠道。
三、重点成果1. 成功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吸引了数十万公众参与。
2. 推出系列科普直播节目,覆盖人群广泛,有效提高了公众科学素养。
3. 编撰并发行多本科普读物,受到读者好评,有效普及科学知识。
4. 建立起一支高效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科普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5.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普活动评价体系,提升了科普活动质量。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融合不够紧密:通过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增设虚拟展览、网络直播等活动,提高线上线下融合度。
2. 科普资源分布不均:加大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科普覆盖面。
3. 科普活动参与度不高:加强与社区、学校的合作,开展针对性强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五、自我评估/反思过去一年,我们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03.25•【字号】川科奖〔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科奖〔2021〕4号各市(州)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执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政府第342号令),做好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科技厅拟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
现予以印发,自2021年4月25日起施行。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3月25日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励)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在四川省境内设立,奖励为促进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的科学技术奖。
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国科发奖〔2017〕196号)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政府令第342号)相关要求,现就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省社会科技奖励,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要求,鼓励和规范我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充分发挥社会科技奖励在激励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适应我省省情的社会科技奖励体系,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定位准确、学科或行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奖励,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注入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办奖。
设立社会科技奖励的组织或个人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和我省科学技术政策和人才政策;所设奖励应符合社会公德和科学伦理,有利于四川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设奖励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
当前“科普e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科普e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唐春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6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普e站”就是利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科学普及的新型科普形式,是对传统科普传播方式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科普理念和科普精神。
本课题就北湖区“科普e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了加快北湖“科普e站”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科普e站”;问题;建议“科普e站”是基于科普中国服务云,依托已有基层的网络、阅读终端、活动场所等科普设施,借助基层传播渠道(平台)和移动应用等,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实现科普信息服务落地应用的新阵地。
近年来,“科普中国e站”的落地应用取得了各方面良好的效果,打通了科普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科学触手可及。
为适应科普信息化,加快北湖“科普e站”建设,笔者深入区内社区、学校、乡村开展“科普e站”建设情况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北湖区“科普e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北湖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普事业发展,特别是将科普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法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条件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强科普事业,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面临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北湖科普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市和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科普 e 站”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实践的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落实需要资金支持,目前“科普e站”工作的落地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投资,在实际操作上确实是捉襟见肘,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变得很被动。
二是原创优质网络科普内容匮乏。
目前,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稳定的科普创作人才队伍,优质网络科普内容原创不足,科普网站或栏目更像一个中转站或是信息公告栏。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文件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文件川科协函〔2010〕104号关于组织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州科协:为表彰奖励近年来在技术创新、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普及服务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将在今年的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期间,表彰一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奖励称号1.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十佳全国优秀科技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二、推荐评选范围(一)推荐评选范围。
在我省工作并以主要精力和时间直接从事科研、开发、推广、普及和服务工作的科技工作者。
(二)推荐名额。
各省级学会、市州科协限一名以内候选人。
三、推荐评选条件(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模范遵守科学道德,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科研辅助工作中,有创新性成果或推动学科和技术发展;2.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开发或应用新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3.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4.在科普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5.在卫生医疗等公益事业中,为公众提供优良的科技服务并广受好评;6.在国防科技中做出突出贡献。
(二)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条件。
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工作成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社会影响广泛。
四、推荐评选办法和要求(一)明确职责,规范程序。
全省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推荐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各市州科协负责推荐本地区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要坚持自下而上,推荐人选由基层单位推荐产生。
要对候选人人选进行考察,征求人选所在单位及有关方面的意见。
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评审。
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由常务理事会审定评审结果,市州科协负责审定当地推荐人选。
各推荐单位将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在本学会、本地区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
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和公民。
第四条 科普工作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的方针,鼓励群众性的发明创造,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针对性、趣味性、通俗性和实效性。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特别是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组成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科普工作计划,做好科普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 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体公民都应当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接受科普教育。
第二十八条 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坚持科学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二)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四)不断充实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从事科普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九条 科普工作者按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其科普工作业绩、科普著作、论文和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以及获得的科普奖励,应当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依法捐助或者投资兴建、联建科普设施,发展科普公益事业。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成立各种形式的民营科技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增强其开展科普工作的实力和活力。
第三十五条 出版科普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搭建三个平台 促进学会发展
熊建国 杨 玲
十堰市科协
一 、 建 建 言 献 策 平 台 搭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 民主化
生命在 于运动 ,学 会 的生 命力在 于 开
展 学术活 动 。 学术 是创 新 的思想源 , 学术 交 流 可 以启 迪 思想 、 发灵 感 、 生创 意 、 激 催 促 进人 才成 长 , 是科技 工作 者跟 踪科技 前 沿 , 激发 创造 活 力不可 或缺 的 。科 协及 学会 聚 集 了大批 专家 、 学者 和专 业人 才 , 是开展 学 术交 流 的主渠 道 ,在 推 动科技 进步 与创 新 方 面具有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整 合 学术 资源 和 力量 , 建广 阔的学术 平 台, 搭 紧密 围绕 经 济建 设 , 开展 综合性 、 瞻性 的学术 研讨 论 前 证 , 进领 导 决策科 学化 , 促 促进 科技 与经 济 的 结合 ,是 新时 期地方 科协 学会 工作 的一 项 重要任 务 ,也 是地方 科协 学会 生存发 展 的关键所 在 。 近几 年 , 十堰 市科 协 围绕 当地 经济 、 社 会 发 展 的热 点 、 点 、 点 问题 , 难 焦 组织 开 展 些跨 学 科 、 合 性 、 响 大 、 综 影 有特 色 的学 术 交 流 研 讨 活 动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 如
E m a Ix e ui9@ 1 3.e 、4 - i: u h 9 nt 6 5
2 0 年 东风 日产 全 面合 作重 组 , 何紧 跟 02 如 新形 势 ,把我 市建 成 国际化汽 车产 业城 市 是 促 进 我 市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发 展 的 紧 迫 任 务 ,我们 适 时面 向我市 重点企 业 的厂长 经 理、 总师 、 关专家 学者及 相关 职 能部 门领 有 导 举 办 了 “ 风 日产 合作 给 我市 带来 的机 东 遇 与挑 战 ” 研讨 会 , 为市委 、 市政 府面 对 新 形势 、谋 划新 发展 、制 订新规 划提供 了参
《四川省省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
附件四川省省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省级科普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7〕32号)《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及我省科普事业发展规划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科普基地的申报、认定和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科普基地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创新发展社会基础的重要场所,是向公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展示科技创新成就、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中具有典型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是我省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场馆类、自然保护地类、生产示范类、教育培训类、信息传媒类等5个类别。
第四条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会同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负责省级科普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科普基地所在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协助科技厅对科普基地的日常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申报科普基地的主体应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受法人单位依法委托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鲜明的科普主题,具备与开展科普工作相匹配的资源、设施、场所等条件,具有可供公众观看、阅读和索取的科普音像、文字、图片资料;(二)在全省同行业或同领域中具有先进的科普展示水平和科技知识传播能力,并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三)具有常设科普工作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和中长期科普工作规划;(四)配备专兼职科普讲解人员;(五)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能保证科普活动的正常开展;(六)面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实效明显,近2年累计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活动5次以上;(七)具有网站、微信、微博等对外宣传渠道,并定期更新。
第六条场馆类科普基地是指以展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或专题性科普知识的有形互动展品为主,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包括科技馆、教育文化场馆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组织内部具有科普功能并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场馆、实验室等。
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科普信息化是科学普及工作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新型方式,这是党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以此来提高科普的服务水平,推动科普信息化进程,那么,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有哪些呢?一、搭建两大科普信息平台,加大科普信息推送。
1、搭建科普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微信平台同步推送,每周推送科普图文信息,做成有影响的公众号。
2、搭建门户网站平台。
该网站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栏目,网站首页开辟有“科协动态、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人才培养、调查研究、部门风采”等类别。
每月以“枝江市科协”网站为平台,发布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二、改造传统科普平台,加大深度融合。
1、投资对前几年建设的一批科普宣传栏进行维修改造,提档升级。
增加科普宣传栏的美观性、实用性、新颖性以及科普内容的时效性,加大传统与现代传媒的深度融合。
2、在集镇、城区主要道口、广场、繁华路段建设一批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经济科协信息。
3、加大对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楼、院内电子显示屏的管理,增加科普内容的推送。
4、利用广播、电视传媒手段加大科普信息播放。
市科协与市广播电视联合,定期播发播放科普内容。
三、创新方式,加强管理,提高科普信息的社会关注度。
1、有奖激励,提高关注度。
在送科技下乡、青少年科技节等活动中,开展科普微信公众号有奖关注活动。
有效提高科普的关注度和点击率,增加科普受众人群。
2、成立专班,增强责任感。
市科协成立科普信息化建设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点,增强做好科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
3、加强考核,提高政治站位。
将科普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和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接受市委宣传部的检查验收。
对在科普等媒体上发布的科普信息,逐条登记审核,避免出现意识形态领域责任事故。
江苏联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人工智能认知智能领域为基础的文化科技创新企业。
联著实业以人工智能语义工程为核心,发挥大规模、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的独特优势,服务于智慧传媒、智慧科普、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
“小松鼠”撬动大科普——泸州市科协开发科普信息化品牌的实践与
“ 科普 小 松 鼠”通 过 六大 信息 平 合作,适应科普工作多元化的要求。 因 的良性互动, 增强了科普工作的时效性 ,
台向公众推广科普知识 , 包括科技前沿、 此,发布 “ 科普, J 、 松鼠”的信 息 平台还 扩大了科技传播的覆盖面。
健康咨询 、身边科学、科技赶场 、 科普 包括三类非移动平台:—是由泸州市科
州晚报 》 《 泸州新闻 网》 共 同开发 的 “ 爱 发布 4 8 期。据测算,以上三类非移动 普信息深化品牌形象,以品牌点亮科普
பைடு நூலகம்
泸州” 手机客户端。 自2 0 1 4 年l 1 月以来, 媒体全年阅读浏览量司 - 达4 9 2 ' 万^ 次。 “ 小松鼠” 每周六定期在该客户端的 “ 科 普频道”和 “ 关注频道”中发布,该客
撬 动 大 科 普
泸 州市科协 开发科普 信 息化 品牌 的 实践与体会
何 方俊 赵 神
为适应科普工作的新形势,四川 和 “ 泸州全搜索 ”两 个微信平台。 “ 小 需 求 省泸州市科协努力探索仓 惭 , 2 0 1 4 年4 松鼠”每周六定期推送, 两个微信平台 月以来,推出以服务电 新、服务 展、
用 户约 8 万人 , 浏览 量已达 6 4 万人次。
“ 科普小松鼠”以微信、手机客 户端 、 手机彩信、网络信息等 6 种形式
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科普工作信息化品牌 第三,泸州市科协牵头编发的 《 科普小 分别呈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 “ 科普小松鼠”,以其灵动乖巧的刊头 松鼠》手 彩信。每周五向全市各级机 术和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 无线通信 形象、清新朴实的语言文字、生动活泼 关干部 、村 ( 社区 ) 干部、 科普 志愿者 网等 渠道 , 依托 电脑 、手机 、 数 字电况 的图文编排、贴近公众的信 皂 热 点、 丰 发送 ,每月 4 期, 全年 4 8 期 ,每次发 机等终端,打造公众掌中、 指尖科普宣 富便捷的传播途径走进公众,受到全市 送约 l 万人 , 全年接收彩信约 4 8 万 人次 。 传栏, 向公众提供科普信息和科普服务 , 各界的喜爱和好评。 “ 科普小松鼠”推 以上三类移动新媒体全年阅读浏览量预 将科普信 皂以最陕的效率、 最便睫的途 动泸州 俐 憎 工作从传统科普向信 皂 化 计可达 7 2 0 万人次 。 科普的跨越和嬗变,取得了超出想象的 放大效应, “ 小松鼠”撬动了大科普。
以人为本的创新与融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科普创作与传播
[主持人的话]2021年10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与直播运营”沙龙举行,与会的学界和业界专家就新媒体时代的科普创作、科普短视频的发展及传播运营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此次沙龙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科普创作评论》编辑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期专题遴选3篇研讨稿件,宏观层面有对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时代各类科普创作的总体分析,中观层面有对科普短视频现状的总结与建议,微观上有对B 站知识区科普短视频的调查分析,以飨读者。
——主持人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崔亚娟科普,顾名思义“科学普及”,即面向社会大众,以易于接受、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的公益性传播行为。
在科普的过程中,传播内容是科学知识或概念,但传播目的并不是让受众理解复杂晦涩的科学知识,而是以其为载体,提升受众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受众理性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进行科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区别,科学教育面向的是特定目标群体,以系统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受众科学素养、培养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本文中所讨论的科学创作与传播,则面向的是普通社会大众,用低门槛的*通信作者:曹三省,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媒体融合,智能媒体与科学传播。
sxcao@。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娱乐的主要方式。
新媒体平台以其内容创作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成为科普内容创作的重要阵地,同时促使科普内容的呈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章从阐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创作的新特征入手,分析了当前科普创作及其传播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内容缺乏科学性、商业模式缺乏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新媒体科普创作及其传播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科普创作与传播 传播策略[中图分类号] G206;N4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957/ki.kpczpl.2022.01.001以人为本的创新与融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科普创作与传播彭佳倩1 曹三省1, 2*(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4)1(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24)2方式引起受众对科学的关注,为科学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是现代数字化传媒发展的必
然趋势。
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开展健康科普知
识宣传为主要目标,向广大人群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和知识,引导公众
科学疾病防治。
下面是该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科普知识的来源
健康科普知识的获取来源应依据权威性和科学性原则。
在健康科
普知识筛选时,应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的权威发布为主,同时结合各个学科内的专业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内的专业协会、专家
组织等发表的科学性健康科普文章。
二、健康科普知识的发布渠道
健康科普的传播应多渠道、多平台合理布局,包括但不限于微信
公众号、新浪微博、知识付费平台、本地电视媒体、乡村信箱等。
在
发布健康科普文章时,应讲究填补科普短板、传递科学态度和防范错
误风险,加强媒体自律与社会监督,同时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三、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策略
为了增强健康科普的传播力度,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新颖的传播策略,如增强艺术化、趣味性等文化元素的投入,同时加强对科普宣传
的互动、精准化、差异化,用让公众轻松愉悦地了解科学知识的方式,拉近健康科普和大众生活的距离,提高公众参与度,以达到及时预防
疾病、健康保健,促进全民健康。
四川省科技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协关于举办四川省2011年“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通知
四川省科技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协关于举办四川省2011年“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11.02.09•【字号】•【施行日期】2011.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科技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协关于举办四川省2011年“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宣传部、科协,有关单位:2011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为认真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起点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今年三月将在全省举办第十六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活动。
本次科普活动月以“科技支撑增产增收”为主题,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村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广泛组织动员各级科技人员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在农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以围绕灾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恢复重建为重点,开展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灾区环境治理、卫生健康、种养殖等技术的集成、推广和示范,大力宣传和普及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培训,重点开展生态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种养殖技术和就业培训,依靠科技帮助灾区圆满完成美好家园的重建。
二、集成全省科技资源,组织和动员各级各单位科技人员,组成专家团,深入农村,以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按照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化科技知识培训农民,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条例
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04.06•【字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5号]•【施行日期】1994.04.0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4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九四年四月六日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条例(一九九四年四月二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工作,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技成果。
本条例所称的科技成果推广,是指同一科技成果在法人或自然人中转移或转让,扩大应用范围的活动。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推广科技成果,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科技成果推广遵循以下原则:(一)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有利于科技进步;(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四)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五)提倡公平竞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依法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的国内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六条科技成果持有者、推广者和应用者的知识产权及其它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推广体系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的实施,将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技成果推广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网络,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
科协主席关于科普工作的汇报经验交流
科协主席关于科普工作的汇报经验交流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在科普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普工作机制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来保障。
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科普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了确保科普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科普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科普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定期对科普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科普工作条件科普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设施保障。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科普工作条件。
一是加大科普经费投入。
市财政每年安排科普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确保了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加强科普场馆建设。
我们先后建成了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等一批科普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三是完善科普设施配备。
在城市社区、农村、学校等场所,建设了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角等科普设施,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科普工作实效在科普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科普内容,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科普文艺演出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科学知识。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4.24•【字号】川委发[1995]14号•【施行日期】1995.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1995年4月24日川委发〔1995〕14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
为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全面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加快我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994〕11号),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领会科普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将人们导入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增强领导干部科技意识和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有力保证;是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一代新人的有力措施;是适应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迎接下一世纪的挑战,在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中保持主动的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各级各部门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开展科普工作。
二、加强、改善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科普工作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宏大社会工程。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使之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
县市级科协发展方向建议
县市级科协发展方向建议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县市级科协作为联系科技工作者和推动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桥梁,肩负着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县市级科协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1.完善组织架构。
在县级市区域内,根据科技工作者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科协基层组织,确保科协工作覆盖面。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养科协工作人才,提升科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科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提升科协凝聚力。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深化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1.加强科普资源建设。
整合县级市区域内科普资源,提高科普设施利用率,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服务。
2.创新科普传播方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提高科普传播效果。
3.注重科普队伍建设。
培育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高、能力强的科普工作队伍,为科普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4.实施科普行动计划。
针对不同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方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三、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县级市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3.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科协影响力1.积极参与上级科协组织的活动。
加强与其他县市级科协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2.开展跨区域科技交流活动。
与周边县市级科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科技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3.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科技资源,提升县级市科协的国际影响力。
如何利用传播信息来解决社会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问题?
如何利用传播信息来解决社会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问题?一、建立全面的科学传播体系科学传播是推动科学普及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关键,建立全面的科学传播体系,可以提高社会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具体措施如下:1.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科学传播网络科学传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与社会群体进行互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学传播网络。
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进行科学新闻报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多样的传播手段,将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2. 建设专业化的科学传播团队科学传播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引导,建设专业化的科学传播团队至关重要。
这些专业人士应具备科学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传播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具备理解和协调不同群体的能力,帮助科学知识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加强科学传播教育和培训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必须加强科学传播教育和培训工作。
建立科学传播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知识和传播技能的专业人才。
同时,组织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科学传播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
二、提供科学知识的易获取性科学知识的易获取性是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提升的前提,只有普通群众能够轻松获得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对科学的认知水平。
以下是提升科学知识易获取性的措施:1. 建立公共科学知识数据库,将科学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并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
通过建立这样的数据库,普通群众可以方便地从中查询和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满足自身学习需求。
2. 制作科学传媒作品借助科学传媒作品,如纪录片、科普图书等,可以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普通群众。
这些作品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人们在娱乐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优化科学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科学网络资源的优化对于提高科学知识的可获取性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知识共享平台,提供科学课程、科学论文等资源,使普通群众更便捷地获取科学知识。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三进”宣讲活动的通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三进”宣讲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7.06•【字号】•【施行日期】202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三进”宣讲活动的通知省科研诚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州)科技局,有关科研院所: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普及,培养创新创造文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要求,在全省科技界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决定开展科学家精神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三进”巡回宣讲活动首场宣讲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22年7月8日(星期五),15:00—16:30。
二、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二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一)现场参会人员1.科技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科协、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科院成都分院、省社科联分管负责同志;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工作者;3.新闻媒体工作人员。
(二)线上参会人员1.各市(州)科技局分管负责同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2.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
四、会议内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校(邓稼先干部学院)副教授、科研处处长李建强作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建功新时代》的宣讲。
五、其他事项(一)请各科研诚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7月7日(星期四)12:00前,将参会人员回执发送到邮箱**************。
(二)线上参会地址:(注:请微信扫码观看)(三)拟参会人员会前14天内如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驻留史或其他任何疑似情况的,请更欢参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