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003测控技术
《测控仪器设计》(第3章)《测控仪器设计(第3版)》
• 如果由于导轨误差,基准读数显微镜和测量使读 数显微镜支架在图示平面内产生的转动,使基准 读数显微镜的第二次瞄准位置由M2′移到M2″, 此时带来的测量误差为:
d d ' d(1 cos) d 2 / 2
因为:(1-cosφ)=2sin2φ/2 设d 被测线纹长度,且d=20mm,φ=1′, 则引起的误差为:Δ=20×(0.0003)2/2=9×10-7 mm
12—望远镜调焦环;13—度盘照明反光镜;14—望远镜的目镜管;15—照准部
的水准器;16—圆盒水准器;17—照准部与基座的连接螺旋;18—垂直度盘水准
器;19—垂直度盘水准器微动螺旋;20—水平度盘变换螺旋;21—水平度盘变换
螺旋保险钮;22—物镜内镀银面;23—十字丝照明反光镜;24—照准部水准器改
• 因此,遵守阿贝(Abbe)原则的仪器,应符合图 3-5所示的安排。仪器的标准刻线尺与被测工件作台的 直径共线。
21:46
15
1. 图3-6a为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直径。
• 它的读数刻线尺和被测件的尺寸线不在一条线上, 故不符合阿贝原则。
21:46
16
测量时,活动量爪在尺架(导轨)上移动,由于导轨之间存
12
PZT微动扫描机构
21:46
13
第三节 测控仪器设计原则
在仪器设计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带有普 遍性的或在一定场合下带有普遍性的仪器设计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原理.这些设计原则与设计原理,作为 仪器设计中的技术措施,在保证和提高仪器精度,改善仪 器性能,以及在降低仪器成本等方面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
第三章 测控仪器总体设计
何谓测控仪器总体设计?
• 总体设计的时机?
(整理)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目录说明1.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550名,其中学术型研究生450名,包括计划内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100名。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已修完本科全部课程。
3.凡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均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的统一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分别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值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满分值为150分。
凡在目录中标明“统考”字样的考试科目,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其余为我校自行命题。
4.报名时间: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10日-10月31日,网址为;现场报名时间11月10日-11月14日。
现场报名地点:外地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确定的报名点报名;本市的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在我校研究生部招生办报名。
初试日期安排在春节前两周左右,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考试地点:在外地报名的考生由报名点安排,在本校报名的考生在我校参加考试。
5.凡初试成绩符合教育部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我校的复试。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笔试、外语口语测试、外语听力测试和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科目可在本学科门类范围内的第四单元科目中选择,但不能是初试时所考课程。
6.资格审查将在复试时进行,凡不符合资格者一经查出取消复试资格。
7.同等学力者不允许跨学科报考,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可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中的第四单元的科目中选择两门课程,但不能是初试时所考课程。
电话:(029)83208113,83209398Email: xagdyzb@招生学科、专业目录邮政编码:710032 地址:西安市金花北路4号院校代码(国):10702 单位名称:西安工业大学电话:(029)83208113 83209398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1 光电学院光学工程(080300)01 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02微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03光学工艺技术及设备04光电信息获取、存储、显示与处理技术05光学设计与光电仪器杭凌侠教授弥谦教授徐均琪副教授潘永强副教授刘卫国教授高爱华教授刘宇研究员蔡长龙教授田爱玲教授杭凌侠教授郭忠达研究员卢进军副教授徐均琪副教授韩军教授权贵秦教授倪晋平教授弥谦教授张亚妮副教授高明教授刘缠牢教授刘钧教授潘永强副教授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或827应用光学001 光电学院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01现代传感技术02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纳米技术03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刘缠牢教授董威教授黄钉劲副教授国蓉副教授刘卫国教授郭忠达研究员卢进军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或827应用光学04精密仪器设计侯宏录教授倪晋平教授黄钉劲副教授杨子江高工高明教授田爱玲教授弥谦教授国蓉副教授001 光电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01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02智能仪器设计与信号处理03计算机辅助测试04工业检测技术倪晋平教授高爱华教授安莹副教授马卫红副教授王春平高工倪晋平教授田爱玲教授王小鹏研高工董威教授蔡荣立副教授苏俊宏教授侯宏录教授黄钉劲副教授宋玉贵副教授葛爱明副教授高明教授王春平高工刘缠牢教授于洵高工宋玉贵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4物理光学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27应用光学001 光电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01微电子薄膜技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刘卫国教授杨觉明教授惠增哲教授蔡长龙教授陈智利副教授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001 光电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1)01靶场测试技术02武器系统信息化03光电信息对抗技术04集成制造技术05目标探测与识别06计算机控制与系统安全技术07复杂机电系统设计08武器系统协同技术倪晋平教授陈化良高工安莹副教授宋玉贵副教授侯宏录教授宋玉贵副教授黄钉劲副教授高明教授于洵高工蔡荣立副教授国蓉副教授杨福援研究员崔完善高工马春茂研究员刘千里研究员倪晋平教授侯宏录教授韩军教授马卫红副教授陈桦教授白万民教授容晓峰副教授张君安教授刘波教授赫东锋副教授曹岩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或807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或808操作系统或827应用光学001 光电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硕士430103)01薄膜技术02红外热成像技术杭凌侠教授弥谦教授苏俊宏教授徐均琪副教授潘永强副教授刘卫国教授高爱华教授刘宇研究员蔡长龙教授陈智利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或827应用光学03光学工艺与检测技术04光电信息技术05光电仪器设计田爱玲教授杭凌侠教授郭忠达研究员卢进军副教授徐均琪副教授韩军教授权贵秦教授倪晋平教授弥谦教授杨利红副教授高明教授刘缠牢教授刘钧教授潘永强副教授于洵副教授001 光电学院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430104)01光电传感器技术02精密测量与仪器03 光电仪器测试技术苏俊宏教授刘缠牢教授董威教授黄钉劲副教授国蓉副教授高明教授田爱玲教授弥谦教授蔡荣立副教授王伟副教授倪晋平教授高爱华教授刘钧教授安莹副教授马卫红副教授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或827应用光学001 光电学院兵器工程(专业硕士430126)01靶场测试技术02兵器系统信息化技术倪晋平教授董威教授王伟副教授安莹副教授宋玉贵副教授侯宏录教授刘缠牢教授宋玉贵副教授黄钉劲副教授杨利红副教授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4物理光学或827应用光学03信息对抗技术04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高明教授弥谦教授于洵副教授蔡荣立副教授国蓉副教授倪晋平教授侯宏录教授韩军教授马卫红副教授黄钉劲副教授002 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01特种加工技术02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03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04数字化设计与制造05 CAD/CAM/CAPP06现代制造与信息化工程范植坚教授张文峰教授张长富副教授王建华教授李平教授劳奇成教授卢春霞副教授李福援教授马保吉教授宁生科教授陈桦教授曹岩教授白万民教授孙波教授贾培刚副教授赛云秀教授闫莉副教授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002 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080202)01计算机辅助测试02计算机数控技术王建华教授李平教授劳奇成教授王洪喜副教授卢春霞副教授王琨琦教授王芳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03机电视觉与光电检测04检测技术与传感器05液压伺服与驱动技术06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张君安教授赫东锋副教授田军委副教授晋小莉教授来跃深副教授王洪喜副教授尚雅层教授马保吉教授宁生科教授002 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01流体润滑理论与技术02多学科设计与优化03包装工艺与设备04机械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技术05流体传动及控制06产品设计过程管理张君安教授刘波教授赫东锋副教授曹岩教授王玉林教授赵美宁教授王洪喜副教授朱育权副教授陈桦教授孙波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002 机电学院车辆工程(080204)01 车辆检测与试验02 特种车辆设计与制造晋小莉教授来跃深副教授刘波教授李平教授劳奇成教授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数学一(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002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硕士430102)01先进制造技术范植坚教授李福援教授宁生科教授张长富副教授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1电子技术(非电)或802机械原理或803微机原理及应用02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0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04 精密机械设计及理论05机械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技术王建华教授李平教授劳奇成教授王琨琦教授尚雅层教授晋小莉教授来跃深教授陈桦教授曹岩教授孙波教授张君安教授刘波教授马保吉教授王玉林教授赵美宁教授朱育权教授赫东锋副教授王建华教授王洪喜副教授003材化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01凝固理论与光电材料物理02复合材料界面物理化学行为03特种钢的物理化学行为04高分子物理化学坚增运教授严文教授范新会教授惠增哲教授顾林喻教授陈建副教授李建平教授杨觉明教授赵玉厚教授董晟全教授郭永春副教授杨忠副教授刘江南教授王正品教授程巨强教授高巍副教授陈宏书高工郑建龙高工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或801电子技术(非电)82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石玉副教授陈卫星副教授李金龙高工张飞龙高工003材化学院材料学(080502)01钢铁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02 有色合金及其复合材料03高分子成分、组织和性能04陶瓷材料05模具设计与制造刘江南教授严文教授王正品教授程巨强教授顾林喻教授上官晓峰教授高巍副教授李建平教授杨觉明教授赵玉厚教授董晟全教授坚增运教授范新会教授常芳娥教授彭渝丽教授刘志学副教授郭永春副教授杨忠副教授陈宏书高工郑建龙高工石玉副教授陈卫星副教授李金龙高工张飞龙高工李永飞副教授杨觉明教授李建平教授惠增哲教授孙波教授宁生科教授白万民教授贾培刚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2机械原理或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或801电子技术(非电)82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03材化学院材料加工工程(080503)01有色合金的精密成型工艺02 凝固与晶体生长技术03 钢铁材料的组织性能控制工艺04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05模具设计与制造李建平教授杨觉明教授董晟全教授赵玉厚教授坚增运教授范新会教授梁民宪研究员常芳娥教授彭渝丽教授郭永春副教授刘志学副教授杨忠副教授坚增运教授范新会教授惠增哲教授严文教授顾林喻教授陈建副教授刘江南教授王正品教授程巨强教授束国刚研究员冯小明教授上官晓峰教授高巍副教授常芳娥教授陈宏书高工郑建龙高工石玉副教授李金龙高工张飞龙高工白万民教授曹岩教授宁生科教授常芳娥教授贾培刚副教授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2机械原理或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或801电子技术(非电)82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03材化材料工程(专业硕士430105)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学院01有色材料工程02钢铁材料工程0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4高分子材料工程李建平教授赵玉厚教授董晟全教授杨觉明教授杨通教授刘江南教授王正品教授程巨强教授顾林喻教授上官晓峰教授坚增运教授范新会教授惠增哲教授严文教授常芳娥教授石玉副教授陈卫星副教授陈宏书高工郑建龙高工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5材料科学基础或806物理化学或801电子技术(非电)82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04 电信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01网络化测控技术02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03无线通信与网络化测试04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雷志勇教授雷斌副教授张海宁副教授雷斌副教授雷鸣副教授孙钊副教授孙发鱼教授张志文教授张海宁副教授齐华教授程光伟副教授杨永侠副教授雷鸣副教授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 数学一(统考)④809 电子技术(电类)或810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004 电信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01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张志文教授高嵩教授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 数学一(统考)02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03现代信号处理04生物信息技术王健教授肖秦琨副教授雷志勇教授张学智教授齐华教授程光伟副教授张学智教授李强研究员尚宇副教授路青起副教授倪原教授王健教授刘继勇副教授赵建华副教授④809 电子技术(电类)或810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004 电信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01 计算机控制系统02 智能控制与应用03嵌入式控制系统04动态测控技术05智能机器与模式识别06运动控制及故障诊断谭宝成教授樊文侠教授高丽教授陈中孝副教授高嵩教授孙明轩教授胡皓教授张荷芳副教授张志文教授樊文侠教授王大明副教授秦刚副教授雷志勇教授倪原教授雷鸣副教授肖秦琨副教授陈阳泉教授谭宝成教授高嵩教授肖秦琨副教授李静副教授吴宏岐教授谭宝成教授秦刚副教授师公社高工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 数学一(统考)④809 电子技术(电类)或810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004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电信学院(081102)01智能传感与信息融合02网络化仪表与传感技术03计算机测控技术04检测技术与智能化仪表05现代检测技术及装置雷志勇教授高嵩教授倪原教授李静副教授肖秦琨副教授谭宝成教授高丽教授陈中孝副教授刘继勇副教授高嵩教授张志文教授王健教授秦刚副教授樊文侠教授张志文教授张荷芳副教授韦宏利副教授倪原教授王大明副教授郑长风副教授周芸副教授(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1 数学一(统考)④809 电子技术(电类)或810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004 电信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硕士430111)01计算机测控技术02综合自动化03工业过程控制与管理雷志勇教授高嵩教授张志文教授谭宝成教授樊文侠教授秦刚副教授陈桦教授张荷芳教授肖秦琨副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4英语二(统考)③302数学二(统考)④809 电子技术(电类)或810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005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020202)01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02生态经济研究03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04 西部企业创新战略研究05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石英研究员张弘副教授裴成荣研究员张建利副教授陈健副教授杨尚勤教授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3数学三(统考)④812西方经济学或816政治经济学本学科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招生06人口变动与城镇化07 人口与环境经济研究08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研究09国际贸易问题研究10 区域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11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计量分析12艺术经济与收藏投资研究王长寿研究员宋元梁教授赵跃进高级统计师江波研究员刘玲琪副研究员牛昉副研究员韩秀华副教授李健教授雷亚萍教授郭蓓副教授侯剑平副教授王芹副教授于唯德教授宋元梁教授常栓怀副教授刘天琪副教授陈根远副研究员005 经管学院企业管理(120202)01人力资源管理02关系营销及其决策技术03公司理财04成本管理05会计信息披露与信息质量刘建勋教授郭承运教授钟定国教授石宝丽教授李纯青教授张群教授张晓军教授黄越教授李薇副教授黄越教授张大联副教授王培华高级会计师赵亚莉教授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统考)②201英语一(统考)③303数学三(统考)④ 812西方经济学或815管理学本学科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招生。
北方工业大学考研简章及部分导师名单
2010导师名单机电工程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导师名单:李宇成、李正熙、孙德辉、张卫平、田红芳、李颖宏、刘仁学、孙力、王立峰、胡敦利、徐继宁、许芬、曾水平、左岐、李小坚、樊生文、张永忠(外聘)、穆志纯(外聘)、周东华(外聘)副导师:熊昌镇新增副导师:郑勇机电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导师名单:孙力、李正熙、孙德辉、田红芳、张卫平、李宇成、冯晓君、李颖宏、陈亚爱、周京华、杨立永、樊生文副导师:蒋正荣、梅扬机电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导师名单:曾水平、李正熙、孙德辉、王立峰、李小坚、胡敦利、许芬、李志军、史运涛、刘小明副导师:熊昌镇、王力新增导师:韩存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导师名单:刘继英、吴晚云、王晓纯、何广平、王侃、殷际英、景作军、张若青、方建军、林宋、田建君、吴伯农、李强、陆震(外聘)副导师:韩飞、袁俊杰新增导师:赵明新增副导师:钱波、阎昱、赵全亮院系所、学科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推免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科目复试科目参考书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加试科目参考书目001 信息工程学院95 不多于8人080902 电路与系统20 不多于2人01现代电路系统与应用电子技术02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03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技术04嵌入式系统05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06信息网络与编码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6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口与编程》、葛纫秋、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李宇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曾水平技术》、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30 不多于2人01图象处理技术及应用02信号处理技术03信息安全技术04嵌入式信息处理技术05多媒体通信技术06无线通信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6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测控技术与仪器学习计划
测控技术与仪器学习计划一、学习动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作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深知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我的个人职业发展和科研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因此,我决定制定一份系统全面的学习计划,深入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其实际应用技能;2. 掌握各种常见测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3. 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测控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当前科研领域中的最新应用。
三、学习内容1. 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测量单位、误差与精度、测量仪器的分类、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
2. 传感器与信号调理技术学习内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信号调理技术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3. 自动控制技术学习内容: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种类与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等。
4. 仪器与测量技术学习内容:常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等。
5. 虚拟仪器技术学习内容:虚拟仪器的概念与特点、虚拟仪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虚拟仪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等。
6. 智能仪器技术学习内容:智能仪器的特点与应用领域、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原则、智能仪器的未来发展方向等。
四、学习方法1.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学习资料、观看相关教学视频等多种途径,深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2. 实践操作:多参与实验室实验、工程项目实践等实际操作,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操作技能的掌握;3. 学习交流:参加相关专业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加强学术交流与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五、学习计划1. 阶段一(1-3个月)学习内容:测量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与信号调理技术。
学习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深入理解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能。
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介绍)精选全文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各种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和考研复试课程之一。 它以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关键电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电路、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为研究方向。
主 要 内 容 一. 测控专业简介 二. 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三. 主要课程简介 四. 课程与就业的关系 五. 考研的相关学校简介
一、测控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隶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把仪器仪表类11个专业(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量、光学计量测量、无线电计量测试、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归并为一个大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
机械设计原理
专业外语
工程光学
工程力学
控制电机
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
主干
专业 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
Matlab高级编程与工程应用
DSP原理及其应用
电子电路EDA技术
电子电路CAD技术
电气控制技术
非主干
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
仪表与过程控制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2.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考研和就业有交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该专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理论和相关算法,为今后在测控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中提供必要的系统控制概念和方法。 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是该专业的应用基础,主要研究信息通讯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为测量与控制信息的传输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测控与仪器专业学习计划
测控与仪器专业学习计划测控与仪器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方向,它涉及到测量、控制、仪器、传感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各行各业都需要测控与仪器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支撑和推动其发展,因此,选择这个专业是非常具有前景和发展空间的。
在测控与仪器专业的学习中,需要系统地掌握测控与仪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培养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学习测控与仪器专业过程中,将按以下学习计划系统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在大一和大二的阶段,我将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打好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还将学习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工程课程,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我还将积极参与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科学研究和竞赛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相关经验。
第二阶段: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在大三和大四的阶段,我将开始学习测控与仪器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仪器与测量技术、调试与维修等课程,系统地掌握测控与仪器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
在这个阶段,我将积极参与相关的实验、课程设计和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四的阶段,我将加强专业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参与相关的实际项目和科研课题,深入了解测控与仪器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应用,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为毕业后的工作和研究做好准备。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加相关的实习和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简介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课程代码:80096003课程名称: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学分: 3开课学期:第3学年第2学期授课对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主任:董晓剑课程简介:测控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是一门集光、机、电、算于一体的工程性和综合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测控的内涵已发展为具有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等综合功能的测控系统;微型化、集成化、远程化、网络化、虚拟化成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测控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系统地讲述了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发展概况及其应用。
本课程内容包括新型传感器技术、现代测控总线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远程测控技术、电子设备测控系统集成技术、自动测试设备及软件设计等。
实践教学环节:1.现代测控总线技术实验2.机器视觉技术实验3.虚拟仪器实验4.大型系统PLC综合实验5.现代传感器实验6.通信测控仪器实验课程考核:课程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决定;期末考试采取灵活方式,采用开卷,题目难度要大,采取闭卷,题目难度适中。
指定教材:韩九强主编.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参考书目:孙传友主编.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3 浦昭邦,王宝光主编.测控仪器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程德福,林君主编.智能仪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测控专业概论》教学大纲测控专业概论课程旨在为测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测控专业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介绍测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同时还将介绍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3.了解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4.了解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5.了解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测控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4学时)-测控专业的定义和范围;-测控专业的发展历程;-测控专业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交叉性。
2.测量和仪器的基本原理(12学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3.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16学时)-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测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技术;-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技术。
4.常用的测控技术和方法(16学时)-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5.测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学时)-工业自动化;-航天航空;-能源与环境;-医疗与生物工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总评5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5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测控技术导论》,张斌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测控仪器与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雍华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自动控制原理与实践》,吴木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测控技术与仪器规划教材
测控电路(第4版)天津大学张国雄测控仪器设计(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浦昭邦王宝光 测试信息分析与处理东南大学宋爱国传感器(第4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唐文彦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天津大学裘祖荣现代传感技术厦门大学黄元庆工程光学(第3版)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基础教程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郁道银谈恒英 工程光学实验教程天津大学贺顺忠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网络化测量技术南京邮电大学梅杓春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科技大学王厚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吉林大学程德福王君 自动测试系统电子科技大学田书林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武汉大学王先培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陈建元仪器可靠性与质量工程天津大学曲兴华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祁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第2版)天津大学林玉池仪器制造技术(第2版)天津大学曲兴华电子测量原理(第2版)电子科技大学古天祥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浦昭邦智能仪器(第2版)吉林大学程德福林君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6版)合肥工业大学费业泰检测技术(第3版)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施文康余晓芬 控制技术与系统(第2版)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黄惟一胡生清 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蔡怀宇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天津大学刘铁根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天津大学刘宝坤传感器(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强锡富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安徽机电学院王元庆控制仪表与装置天津大学向婉成非电量电测技术(第2版)沈阳工业大学严钟豪谭祖根 计量学基础中国计量学院李东升测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及应用沈阳理工大学于洋MSP430系列单片机系统工程设计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楷赵建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天津大学林玉池曾周末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清华大学董景新信号与系统分析基础(非信息类专业)浙江科技学院潘文诚微机监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北京交通大学余祖俊史红梅 视觉测量原理与方法天津大学邾继贵于之靖。
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书籍
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书籍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诸多领域。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知识,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书籍。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主题,带您了解这些书籍的特点和内容。
一、《测量技术与仪器》《测量技术与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是国内外许多大学测控技术专业教材中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主要介绍了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信号调理与放大、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内容。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常用的仪器与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以及数据处理与显示技术、测试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是一本较为专业的书籍,主要针对传感器技术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应用。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测量技术的相关理论,如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传输等内容。
此外,该书还着重介绍了新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如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以及传感器网络和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三、《虚拟仪器技术基础与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基础与应用》是一本专注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书籍。
虚拟仪器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新兴技术,利用计算机与软件来实现仪器的功能,具有灵活、可扩展、易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
该书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虚拟仪器的构成要素、仪器控制与数据采集、软件开发与调试等内容。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虚拟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技术与方法,如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控制与自动化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自动化测试技术及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及应用》是一本介绍自动化测试技术的权威书籍。
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书籍
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书籍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实验、测试、检测和测量等方面,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控技术与仪器,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本与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的书籍。
1.《测控技术导论》这本书是测控技术领域的基础教材之一,它系统地介绍了测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书中内容涵盖了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测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2.《仪器与测量技术基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仪器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技术手段。
从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还介绍了测量误差分析、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系统的仪器与测量技术知识。
3.《虚拟仪器技术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是现代测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LabVIEW作为虚拟仪器的常用开发平台,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LabVIEW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包括界面设计、信号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和仪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LabVIEW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测控技术的应用水平。
4.《自动化仪表与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测量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各种自动化仪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提高自动化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5.《光电测量技术与仪器》光电测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光电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测控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化嵌入式仪器 是嵌入式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现场总线仪器 遵循国际现场总线协议设计制造的智能 仪表。是现场仪表网络化的重要标志。
1、测控技术的发展动态
网络化 将测控系统中地域分散的基本功能单元(计 算机、测控仪器、测控模块或智能传感器), 通过网络互连起来,构成一个分布式的测控系 统。 远程测控 分布式测控 资源共享性 信息的交互性、开放性 使用的方便性
三、NXVRLA蓄电池检测维护 系统
1、引言 2、系统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3、应用案例介绍 4、投资分析
1、引言
a. 电池组是整个网络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保障
,但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很 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加 以处理往往将造成重大事故。但是现有的维 护手段要么没有实质效果(如日常巡检中记 录电池浮充电压),要么存在安全隐患(利 用智能假负载进行离线放电实验),故没有 做到科学的电池维护工作。近几年,加上电 荒的影响,蓄电池大批量容量不足导致蓄电 池提前报废。
1、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新极板
硫酸盐化的极板
盐化晶体像鹅卵石般非常牢固地叠 堆和覆盖
1、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电解液 —— 稀硫酸液,1.2~1.3g/ml,参加 极板上的化学反应、导通离子和降低电池 反应温度。 • 正极和负极之间由隔板隔开
NXVRLA在线维护修复器 1、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充、放电时 —— 活性物质和电解液同时 参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方程式
一、测控技术的概述 1、测控技术的发展动态 2、测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3、测控技术的应用
3、测控技术的应用
1.
2.
3. 4. 5.
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应用 应用专线Modem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利用公用电话网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采用光纤通道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化测控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尊敬的各位评审委员:感谢您能阅读我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以下是我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规划。
一、背景介绍我是一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我对于测量、控制和测试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了较好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定位基于自身的兴趣和优势,我希望将来能在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并成为一名专业的工程师。
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为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短期目标1. 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习或研究性学习,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测控技术与仪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追踪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最新动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
3. 提升英语能力: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提高英语水平,能够流利地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顺利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
四、中期目标1. 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本科学业结束后,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与导师或团队合作,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深入研究和应用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前沿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3. 发表学术论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为学术论文,并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五、长期目标1. 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术探索,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2. 从事高级科研工作: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人才、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3. 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申请和参与国内外的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应用。
测控专业的个人学习计划
测控专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学科简介测控专业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内容。
测控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因此,学习测控专业知识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1.全面掌握测控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等内容。
2.熟练掌握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包括仪器仪表的操作与维护、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法等。
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测控系统设计与调试工作。
4.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三、学习内容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测控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学习传感器技术是测控专业的重要内容。
传感器的原理、分类、性能参数及选型方法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2.信号处理测控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学习信号处理知识,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3.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测控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自动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PID控制器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
4.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是测控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涉及到各种传感器、检测仪器、控制器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5.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测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学习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包括模拟信号采集、数字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算法等。
6.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机会,培养测控专业的实践能力,包括测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能力。
7.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开展课外科研项目、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等机会,提高自己在测控领域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文献查阅、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能力。
四、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参加课堂教学、听讲座、实验课等。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包括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
西安工业大学(国家线)
学校简介西安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5年,现有10个二级学院和4个系。
10个二级学院分别为: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4个系为数理系、外国语言系、建筑工程系、体育系。
在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六个学科门类中,设置有29个硕士学位学科点,其中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同时,我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八个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测试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42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900余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职教师300余人。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仪器的总值超亿元。
学校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国内外期刊2800余种,并建有电子图书和期刊系统。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产、研相结合。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20项,年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的办学目标,与兵器工业的企业和研究所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于生产线上,提高了国防工业的制造水平。
在学术研究方面,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其中有36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 收录。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有关院校签定了校际合作协议。
先后邀请了国外著名学者来我校讲学,并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
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专业课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专业课课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它融合了电子、计算机、控制、光学等技术,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测量控制、仪器仪表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并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来说,了解考研专业课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的专业课通常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一、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同时,要理解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等,并学会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此外,还需要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如 PID 控制器的设计、校正装置的设计等。
自动控制原理在测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后续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测控系统获取信息的源头,传感器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输出特性以及误差来源,并能够根据实际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同时,还需要掌握传感器的信号调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工程光学工程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成像和光学系统设计的学科。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工程光学主要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几何光学部分主要讲解光线的传播规律、成像原理、光学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光路计算方法等。
物理光学部分则涉及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及相关理论。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和设计光学测量仪器、光电检测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精密测量技术精密测量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各种高精度测量方法和仪器。
包括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等。
测控飞机站—测控技术的重要发展
测控飞机站—测控技术的重要发展
史长捷
【期刊名称】《遥测遥控》
【年(卷),期】1991(012)003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史长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556.1
【相关文献】
1.·航天测控技术知识系列介绍之三·伸向太空的触角——航天测量站、测量船和测量飞机概述 [J], 术雷鸣;匡乃雪
2.飞机燃油测控及管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J], 尹雅新;康欣
3.美国测控飞机站技术 [J], 史长捷
4.进军中西部共探产业新发展--2015第四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峰会第三站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测控系统与RTU技术发展应用高峰论坛在重庆举办 [J],
5.测控飞机站——测控技术的重要发展 [J], 史长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控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及对主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测控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及对主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作者:吕小勇潘梦鹞陈少伟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12期摘要:如今,交通安全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汽车在拥有好看的外形、舒适的驾车感受外还能拥有智能化的安全技术,可以在危险发生前进行预警,危险发生时及时反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测控技术在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及时对车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还能对汽车部分系统进行控制,大大提升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提升驾驶的舒适度,让驾驶员获得较为愉悦的驾驶体验。
关键词:车辆交通安全主动安全技术测控技术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Automobiles and its Influence on Active SafetyLv Xiaoyong Pan Mengyao Chen ShaoweiAbstract:Nowadays, traffic safe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People hope that the car can have intelligent safety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good-looking appearance and a comfortable driving experience, which can give early warning before danger occurs, and respond in a timely mann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improvement of automobile safety performance. It can give early warning of vehicle problems in time, and can control some systems of the automobile when necessar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ctive safety of automobiles.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driving comfort, so that the driver can obtain a more pleasant driving experience.Key words:vehicle traffic safety,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1 前言隨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家用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3.1.2自动检测系统的软件配置 1.操作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用于实现自动检测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操作系统软件的选择与所采用的微机硬件平台密切相关。一 般 来 说 , 基 于 PC 硬 件 平 台 的 自 动 检 测 系 统 可 采 用 DOS 、 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CE或Linux操作系统;对 于采用ARM架构嵌入式微处理器硬件平台的自动检测系统, 可采用WindowsCE或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保证自动检测 系统工作的实时性,有时还必须对操作系统进行一些必要的 实时性改造。对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单片机硬件平台的 自动检测系统,由于处理器功能相对较弱,为保证系统运行 效率,通常不配置通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或仅仅配置一种专 用的系统监控程序,以实现对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管理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如接收 管理计算机下达的命令及相关的命令参数,向管理计算机 报告检测结果及系统运行的状态等;管理模块则完成整个 自动检测系统的管理,如检测参数的设定、告警门限的设 定、系统自检及故障分析与恢复等。管理模块是应用软件 的主程序,其它模块是应用软件的子程序,主程序通过分 时调用各子程序实现自动检测系统的功能。 应用软件的开发通常在PC机上进行。对于采用PC平台 的自动检测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十分方便的;对于采 用非PC平台的自动检测系统,可借助于PC机实现模拟开发 调试、在线仿真开发调试或与自动检测系统中驻留在ROM中 的监控程序相配合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远程的软件开发 调试。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表3-1传感器分类表 传感器分类表
频 率 式 光纤式 气体式 利用改变电的或机械的固有参 数来改变谐振频率 涡流传感器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 振简式气压传感器 石英晶体谐振式传感器 光纤式传感器 气体式传感器 热电偶 热电堆 感应式变换器 霍尔片 光电池 光发射管 电离室 压电传感器 压力 压力 气压 压力 微位移、核辐射、力、电 速度 温度、热流 热辐射 气体浓度 磁通、电流 光强 光强、放射性 离子计数、放射性 力、加速度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至于编程语言的选择,如果自动检测系统的处理器性 能很强且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可选择高级语言进行编 程以降低编程难度和提高编程效率;如果自动检测系统的 处理器性能较弱且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很高,为保证代码执 行的效率,可选择汇编语言进行编程。 由此可知,在进行自动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或顶层设 计时,就应综合考虑微机硬件平台的选择、操作系统软件 的选择及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尽量避免在任何一个 方面造成系统的性能瓶颈或设计过程瓶颈。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自由端 (又称参比端或冷端)的温度补偿,这是因为热电偶的输 出热电势不仅与工作端的温度有关,也与自由端的温度有 关。平常使用时,热电偶两端的输出热电势对应的温度值 只是相对于自由端温度的一个相对值,而自由端的温度又 常常不是0℃,因此实际上测得的仅是一个相对温度值。为 了直接得到一个与被测对象温度(工作端温度)对应的热 电势,热电偶使用时应进行冷端补偿。具体的冷端补偿方 式有冰水混合物补偿法、不平衡电桥(内含热电阻)补偿 法及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补偿法等。对于有些种类的热 电偶,由于常温下热电势极小,故可不进行补偿;若对测 温精度要求不高,可粗略估算自由端的温度,由测量软件 进行补偿。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2)热电阻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这种现象称为热电阻效应。 利用物质的这一特性制成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有金属热电 阻温度传感器(导体)和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半导体)。 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00~850℃,半 导体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70~1300℃。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物体的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变化,且该变化 量易于测量; ·对温度的变化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对除温度 外其它物理量的变化不敏感; ·误差及老化小,重复性好,尺寸小; ·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及化学稳定性; ·与被检测的温度范围和精度相适应; ·价格适宜,适合批量生产。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3. 人机通道 人机通道又称人机接口,是实现自动检测系统中的计 算机与管理人员交互作用的桥梁。自动检测系统通过人机 接口向管理人员报告检测结果或实现超限报警; 而管理人 员则通过人机接口向自动检测系统下达检测任务和设置检 测参数。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人机通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输入设备及与之配合 的接口设备,典型的有按钮、开关、操纵杆、 触摸屏、 鼠标及键盘;另一类为输出设备及与之配合的接口设备, 典型的有指示灯、各种显示器(如字符型LED、点阵式LED、 字符型LCD、点阵式LCD及CRT显示器)及音频输出设备等。 对于PC机、PC工控机或PC104计算机,人机通道配置得比较 完善,对于采用这三种计算机组成的自动检测系统,一般 无需另外配置其它的人机接口及设备;但对于采用专用计 算机的自动检测系统,则必须由设计者专门设计所需的人 机接口。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表3-1传感器分类表 传感器分类表
变换器分类 变换原理 移动电位器触点改变电阻 改变电阻丝或片的几何尺寸 电 参 数 式 变 换 器 电 阻 式 利用电阻的温度物理效应 (电阻温度系数) 利用电阻的光敏物理效应 利用电阻的湿度物理效应 电 容 式 改变电容的几何尺寸 改变电容介质的性质和含量 变换器名称 电位器 电阻丝应变片 半导体应变片 热丝计 电阻温度计 热敏电阻 光敏电阻 电阻温度计 电容式压力计 电容式微音器 电容式液面计 含水量测量仪 典型应用 位移、压力 位移、力 力矩、应变 气流流速、液体流量 温度、辐射热 温度 光强 温度 位移、压力 声强 液位、厚度 含水量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1)热电偶 热电偶是一种大量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它是利用由不 同导电材料组成的热电极间的热电势效应来工作的。通用 热电偶的测温范围一般为-50~1600℃,某些特性的热电偶 最低可测到-269℃,最高可测到2800℃。热电偶的输出灵 敏度一般为μV/℃级,室温下的典型输出电压为毫伏数量 级。热电偶具有源输出阻抗低(10Ω左右)、几何尺寸小、 测温范围宽、测温精度高、结构简单及使用方便等特点, 尤其适用于中高温区的温度测量。 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曲线一般是非线性的,需要采取 措施进行非线性校正。对于符合国标的七种常用热电偶, 可根据其分度表通过查表方式获取其与热电势对应的温度 值。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检测通道 2. 检测通道 检测通道是自动检测系统中与计算机同等重要的硬件组 成部分, 是实现自动检测系统中计算机与被测对象交互作 用的桥梁, 用于将被检测对象的各种物理量变换成能被计 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量。 检测通道的源端是各种传感器, 由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模拟量输入通道或数字量输入通 道的变换后, 由计算机读取和处理。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常用热电偶一般做成棒形,其整体主要由热电极、绝 缘管、保护管及接线盒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热电极是测温 的敏感元件,当组成热电极的材料均匀时,其热电势的大 小只与热电极的成分及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热电极的长 度和直径无关。热电偶通常以热电极所用的两种导电材料 来命名,如铂铑—铂热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铜—康铜热 电偶等。不同的两种导电材料组成的热电极,其测温范围、 灵敏度、输出电压、测温精度、电阻系数、使用寿命及成 本等各方面的参数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具体的 测温场合选择合适的热电偶。一般可将热电偶分为标准和 非标准两大类。有国标规定的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 为标准的或通用的热电偶,其它则为非标准的或专用的热 电偶。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3.1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3.2 传感器 3.3 模拟量输入通道设计 3.4 数字量输入通道设计 3.5 自动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3.6 计算机虚拟仪器简介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3.1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3.1.1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配置 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由微型计算机、检测通道、人机 通道(人机接口)和相互通道(通信接口)组成。 1.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是自动检测系统硬件的核心。微型计算机 通过执行相应的程序完成各项自动检测任务。设计者必须 根据自动检测系统的具体要求, 选择合适的微型计算机。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1)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应用最多的有铂、铜 等,现在也有采用锢、锰、碳、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的。 铂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在0~ 850℃范围内可用下式表示:
第3章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用于实现具体的自动检测功能,且与自动检 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自动检测系统的 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软件模块完成相对独立 的一部分工作。通常情况下,应用软件可划分成采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显示及报警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这 几个部分。采集模块通过对检测通道的控制完成信号检测, 将各种被测物理量转换成数字量;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数 字量的处理,如误差校正、干扰滤除、物理量转换及标定、 统计结果计算等;显示及报警模块用于实时显示直观的被 测物理量参数,当参数超限时,实3.2 传感器
3.2.1传感器的分类及常用传感器简介 由于传感器的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例如,按构 成原理来分类,可分为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两类; 按信号转换效应来分,可分为物理型传感器(利用物理效 应)、化学型传感器(利用化学反应)及生物型传感器(利 用生物效应以及机体部分组织及微生物等)等;按构成传感 器的敏感元件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半导体传感器、陶瓷传感 器、光纤传感器、高分子膜传感器等;按能量观点分类,则 又可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等。表3-1是根据传感器 转换成的电参量类型进行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