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第八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
德育渗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文本、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精选文本实现。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取内容丰富、价值观正向的文本,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与真善美的力量。
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情感的真挚性,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品德修养。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从中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实现。
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亲近生活、贴近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思维、培养思辨能力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作品中人物的行为选择、道德冲突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问题,了解其中的利益关系和道德困境,培养学生审辨问题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实现。
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情感性和审美性,可以从情感和审美两个维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价值。
教师还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形式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美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塑造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的渗透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示范正面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不仅可以在知识上得到充实,还可以在品德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容忽视,只有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综合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文本材料的选择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设置具有道德寓意的文本材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人物的品德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欣赏文学名著和优秀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情趣,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追求真、善、美。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执着。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注重德育渗透,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德高尚、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学生。
【2000字】2. 正文2.1 设置具有道德寓意的文本材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中,设置具有道德寓意的文本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具有积极向上的道德寓意的文本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选择文本材料时,可以注重挑选一些反映人性美好、伦理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等角色,他们的品格和处世原则都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通过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渗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的传授,还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
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文等内容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道德情操为目标,选取了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的作品。
课文中经常出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感人至深的故事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教材中也会引入一些有关社会问题和道德选择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和作品的感知能力。
可以采用朗读诵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声音表达去感受文本的美感和情感;可以开展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欣赏、品味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文本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需要借助于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通过课文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行为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物的善恶之分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采访、写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任务。
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借助师生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优秀道德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成果,还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教材选择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环境。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
在教学生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价值观念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问题,在分析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等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材的选择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
语文教材作为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德育价值的体现。
可以选择一些涵盖了广泛的品德教育内容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评价机制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反映,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定。
在语文教学中,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因此在设计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时,要注重德育渗透的要求,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可以设计一些以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为核心的评价项目,比如“品读名篇”、“表达情感”、“诗歌创作”等等,这些评价项目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领域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和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阅读一些感人的散文或者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情感体会。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善恶之间的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取向和规范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心灵。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文学活动或者组织一些文学创作,让学生体验文学创造的快乐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社会人情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阅读一些描述社会现实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公平,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德育渗透是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具体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经典课文的解读,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往往反映了一些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深入解读,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名句的解读,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通过作品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类的情感、人生的哲理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展现出的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召。
教师可以结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学风格,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社会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不仅仅局限于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是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积极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和模拟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之间进行思考和选择,激发学生正确行为的意识和决心。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品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守纪律、爱国情怀,《西游记》中的友情和善良,《水浒传》中的忠诚和正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范文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西游记》中的正义和善良,《水浒传》中的豪情壮志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应该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文解读等方面来实现。
教学材料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珍惜他人等正面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批判贪婪、污染环境、不尊重他人等消极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消极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伤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环境、尊重他人的良好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活动来实现,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当的故事或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和睦相处,如何尊重长辈、照顾弱者。
在开展学生活动时,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来促进德育渗透。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织或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义卖募捐、义务劳动、环保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这些公益活动,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文章、日记或诗歌等形式进行表达,使学生的实践经验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在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学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自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初中语文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其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课一直被视为传授文化、传统、思想道德等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初中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方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实施效果、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阅读经典著作的主要地方,通过精心选择、解读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道德准则,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悟,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品格和行为品质。
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富有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深入研究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初中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情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育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几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作文中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教学中,要合理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文本和题材,如大量引入经典诗文,让学生在欣赏、背诵其中感受到作者伟大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要注重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价值观,在阅读中加入有关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道德准则的引导,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并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感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式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阅读课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任务。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课堂上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要讲究语言的文明礼貌用语,注重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
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衔接。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依托,两者要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个人的德行很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德育。
教育理论上曾说道:“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事和社会也有了初步的看法,而这段时期是他们的思想最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
中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媒体、社会和周围人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应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渗透,他们才能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由此可见,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生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尤其是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德育引起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可见,语文课程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做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情感,挖掘文本的育人点,让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课堂。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呢?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对爱国主义教育做了规定: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材中,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所选课文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这条基本线索。
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统一的布局,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传授道德、培育情感,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渗透并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善恶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语文教育是非常适合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渠道。
首先,语文自身就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解读、分析和欣赏,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生命的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语文教育也包括了语言文字的教学,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让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学生可以透过观察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来发掘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从而让学生自己反思为何有这些不公和不平等,探索制度、人性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元性、城乡差异性,这样的教育也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促进思想的交流语文教学也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了解。
让更加优秀的学生,去理解别人,去尊重别人特别是不同意见的人。
这不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和考虑,你的想法可能更好,也可能不适用于别人。
这样即便学生异论相搅,也能依然和睦相处,提高和谐能力也更加容易动机。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文学作品描绘了生命的瞬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好好品味、感受。
这样的文学作品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人生的大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爱与人性、生与死的承受等等,而这样的思考让学生的情感素养有了内在的培育,为升华情感素质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四、促进个性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作品和课文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德育渗透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讨论,激发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语文教学也可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文学常识和语言技能,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价值观传递、人生观塑造的重要平台。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各种价值观念,还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
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德育渗透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取向,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讨论,让学生从文字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密切,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能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字数:255】2. 正文2.1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人生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地方,更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修养的体现。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讨论。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举止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爱护他人。
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
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古人的品德修养,如《论语》中关于仁义礼智的论述,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文学作品也能够引导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通过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发学生对时代命运的思考,并激励学生积极行动,改变周围的现实。
语文课堂的课文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载体。
教师可以巧妙地选取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
教师可以选取课文《范进中举》来教导学生要有毅力不懈的追求,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
还可以选取课文《小石潭记》来引导学生要有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课文选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文学鉴赏的乐趣,更能够获得道德修养的启迪。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展开一些德育主题的讨论。
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关于人生道德、社会伦理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和品德修养。
德育渗透也需要学生的自我修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需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长,尊重同学。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体会故事美,陶冶爱国情感。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
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
此外,教材中还描写了不少历史人物中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凝聚着的深厚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
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不计个人恩怨,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蔺相如;临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陆游;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詹天佑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朽的。
学习这些课文时,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教师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二),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
内蒙古乌海市第八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摘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
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关键词]德育爱国主义渗透人生观教育良好习惯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还在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良好习惯的教育。
一、爱国主义的培养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巨大内聚力,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中语文课担负着重要任务。
”爱国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而英勇献身是爱国主义,如辛弃疾、岳飞等。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是爱国主义。
在新的时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取实现祖国的统一,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是爱国主义。
语文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是作者有所感而发,有所感而做,他们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目睹了国家的兴衰动乱,对社会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与感受,他们的创作冲动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艺术熏陶的极好内容。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
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
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
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和健
康成长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语文课堂上,教
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秀的文章、讲述优秀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和道德
情操,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写作,让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情感修养。
通过孜孜不倦的教学实践,学生
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和情
感认同,以身作则和榜样示范,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只有在这样的思路和路径引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才能取得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语文教育工作
者能够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文章约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
重
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
能动作用。
[关键词]
德育爱国主义渗透
人生观教育良好习惯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还在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良好习惯的教育。
一、爱国主义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巨大内聚力,是全国人民和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中语文课担负着重要任务。
”爱国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而英勇献身是爱国主义,如辛弃疾、岳飞等。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是爱国主义。
在新的时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取实现祖国的统一,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是爱国主义。
语文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是作者有所感而发,有所感而做,他们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目睹了国家的兴衰动乱,对社会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与
感受,他们的创作冲动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艺术熏陶的极好内容。
《最后一课》那生动细腻的描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课文中小主人公小弗朗士得知是最后法语一课时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他回答问题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暗下决心学好自己祖国语言的决心;还有教室里环境气氛的渲染,课堂后面所有镇上来听课的人们的神志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庄重的服饰之细节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即将失去自己祖国语言时的悲痛之情。
尤其是“祈祷的钟声响了”之后,韩麦尔先生悲愤的形象描绘——“用尽全力在黑板上书写‘法兰西万岁’!”;他惨白的脸色,打着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强烈地感染了每个学生,在这种爱国主义的气氛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当自己的母亲被别人漫骂时你却无力去帮助,你的心理会平静吗?当外国侵略者霸占了你的家园,进行奴化教育之时,你还会平静吗?小弗朗士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灾难。
我们祖国从三十年代开始不也是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达十四年之久吗,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还会对国事漠不关心吗?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严肃的,同学们的感受也是强烈的,这种爱国主义的情绪就会如“一粒种子以强烈的暴发力破土而出”,它的芳香就会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长久地滋润大地。
那么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将会牢牢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灵。
二、集体主义的形成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养成唯我独尊的思想。
因此,在中学阶段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是德育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从个人的圈子里走出来,关心热爱班集体,参加集体活动,关心同学,尊重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与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进而关心家庭,关心国家的命运。
如学习课本中的《这不是一颗流星》和《金黄大斗笠》,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关心家庭成员,理解亲人的美好情操。
例如《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党中央重提“向雷锋学习”之时,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祖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人帮”破坏无遗,为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当时,党中央重提这一题词是很有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雷锋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我们今天开展的德育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在确立其教学目的时要紧紧抓住雷锋精神的实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去实践人生的价值。
“梨花”是云南边境地区一位哈尼族小姑娘,他和他的伙伴把在深山建筑茅屋、方便过往旅客当做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教师在讲授这课时要围绕作品中“七次”写“梨花们”的助人为乐,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性,体会其作品的艺术性。
作品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时代精神的产物,给予人们的方便与温暖,展现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
世代相传的过程,他即是显现“梨花们”朴素美好的心灵,更是他们向社会奉献爱心、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最好的见证。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正是由于文中“梨花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学生,他们才会产生向梨花学习的良好愿望,教师抓住这良好的契机,让同学们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心,怎样去关心别人,让同学们懂得“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三、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树立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价值和态度以及人性的看法。
最根本的是人活着为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将会受到深刻的人生观教育,更会制约着他们如何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和道路。
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起着最高层次的调节作用,给人生观以观点、方法上的指导。
目前,西方思潮渗入中国,使得一些青少年迷失方向,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贪图享乐,追求个人幸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是很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典型篇目,有机地进行渗透。
《理想的阶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及如何实现理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懂得人应该为什么而读书,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宽广的胸怀,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有的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真正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含义。
《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学生仔细体会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一宝贵的人生箴言,对学生很有启迪。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言归正传,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中学课本上有许多关于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获得优秀成绩的古代作品。
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例如荀子《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
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清代彭端淑《为学》中“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家贫,如何“假借于藏书之家。
“益慕圣贤之道,尝趋数百里,”的“叩问之难,从师之难,生活之难。
”
这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
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中学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还有许多,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
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但在语文教学中所能渗透的德育教育也就这么多,学生健康成长还有赖于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配合。
[参考资料]
《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法研究》师范生实习教材东北师大出版社
《学生品德修养》义务教育教科书东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