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阅读理解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技能,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业精神,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木兰诗》的语言表现和艺术形式。

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的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细致观察和把握能力。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讲解式教学、思维导图与PPT呈现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与《木兰诗》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思考诗歌创作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重点讲解2.1《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被收录于明代《军民歌谣》中,描写的是唐朝女扮男装参军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情节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它刻画了一个母亲为了国家和家庭事业,顶替儿子参军的形象。

诗中的一个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勇敢、团结、自强”的价值观念。

2.2 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木兰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看出,这首民歌是一个流传在民间的作品。

它的创作目的是弘扬忠诚、勇气、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的坚毅勇敢、悲壮豁达,以及她对家国情感的高度忠诚和对家庭幸福的无限牵挂,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高尚品质和母性情怀。

她顶替儿子参战的行为,更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兴亡之世,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德”。

2.3 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木兰诗》的语言表现和艺术形式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木兰诗》的叙事空间、时间结构的变化,以及语言形式上运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押韵、排比等,以及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之间的辅助作用,使《木兰诗》在叙事、形式、内容等方面呈现出它自身的美感。

木兰诗初中教案

木兰诗初中教案

木兰诗初中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相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象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分析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难点:1.理解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掌握木兰诗的修辞手法和诗歌韵律。

疑点:1.木兰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吗?她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二、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乐府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2.分析木兰诗的主题思想,讲析木兰的孝和忠的精神内涵。

3.讲解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木兰诗中的材料为何有详有略?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五、拓展训练(10分钟)1.学生根据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段关于木兰的扩写故事。

2.学生找出木兰诗中的对比和排比句子,分析其修辞作用。

课文《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课文《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木兰诗》的教案范文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歌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二、教学准备教材:《木兰诗》文本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教学用具:投影仪、白板、粉笔等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木兰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3:内容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4: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以及是否提高了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

也要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木兰诗》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他们的互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于《木兰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4. 读后感: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他们对《木兰诗》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教案范文:教学内容: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诗歌的诵读和韵律;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2.熟练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木兰诗》的情感和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首先,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2.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木兰诗》?了解《木兰诗》的故事内容吗?Step 2:讲解诗歌的意义和韵律1.再给学生介绍一下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解释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情感和展现艺术形式的文学形式,它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2.诵读《木兰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和韵律。

Step 3: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1.让学生朗读《木兰诗》,并用多媒体呈现《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感情和形象描写。

2.分析和解读《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为了代父从军,她不怕艰辛,不怕困难,最终获得了众人的赞誉和崇高的地位。

Step 4:诗歌的表演和演练1.授予学生一些表演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主演,其他的学生可以扮演木兰的亲人和战友。

要求学生尽量体现《木兰诗》中的情感和形象。

Step 5:总结与评价1.总结《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表达对《木兰诗》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评价学生的表演,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Step 6: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木兰诗》并录制音频;2.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作文,讲述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4、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以及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注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如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

2、提问: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自主学习(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将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标记出来,准备与小组成员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

2、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木兰这一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木兰诗的教案

初中木兰诗的教案

初中木兰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情节,了解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和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分析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诗》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木兰诗》的内容,了解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

2. 学生准备:预习《木兰诗》,了解花木兰的基本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最后荣归故里。

2. 教学内容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木兰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木兰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3. 课堂拓展3.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花木兰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3.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木兰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坚强、聪明才智、勤劳善良等品质。

4. 情感升华4.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木兰诗》。

2. 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小论文,可以从她的品质、事迹、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木兰诗》的内容和花木兰的形象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 木兰诗教案

初中 木兰诗教案

初中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1.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2.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3. 引出课题: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描写她的《木兰诗》。

二、背景解题(5分钟)1. 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又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2. 讨论《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乐府诗的特点:民歌、口语化、生动形象、富有韵律。

2. 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爱国等品质。

3. 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讨论诗中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其作用和意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学生讨论诗中木兰的形象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木兰精神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其主题和意义。

2.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木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中木兰的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关于花木兰的电影或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花木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提高阅读效率。

3. 讲解和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通过举例、图表等方式辅助讲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

例如,可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木兰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木兰的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或写一篇读后感等。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通过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填空练习或选择题等。

7. 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评分、评语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木兰诗教案范本

木兰诗教案范本

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木兰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习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孝顺等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3)分析《木兰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词的朗读和背诵;(2)对《木兰诗》深层次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木兰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体会诗词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对《木兰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等;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木兰诗》的艺术价值和道德观念;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熟读并背诵《木兰诗》,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木兰诗》的朗读、背诵和欣赏文章的阅读;(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木兰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孝精神。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3.句子翻译: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
4.强化审美鉴赏: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花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品格。
6.增进团队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掌握:《木兰诗》中的文言文词汇,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词汇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含义。例如,“织纴”一词,需要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其指代的是织布的动作。
-句子翻译技巧: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学生的难点,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和“十年”并非实指,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片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花木兰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需求,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加强辅导和跟进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 跟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
提升教师能力
根据教师评价结果,提供专业 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
完善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情感,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讲解法
教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 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中的问题,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 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和情境。
讲授新课
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 语调,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 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含义。
讲解重点字词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生 字、多音字、形近字等,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含义。
让学生模仿诗歌进行写作练习,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决定 和她的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 传奇故事。
掌握《木兰诗》中的基本词汇 和句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 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 歌的韵味和魅力。

木兰诗的教案

木兰诗的教案

木兰诗的教案教案:木兰诗——开启中国古代女性英勇精神目标:1. 了解和阅读《木兰诗》;2. 探讨古代女性的英勇精神;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文本:《木兰诗》;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引入话题:古代女性的形象。

谈论学生对古代女性的认识和想象。

二、学习文本(30分钟)1. 教师告知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木兰诗》,展示文本。

2. 学生默读文本一遍,然后轮流读出来,教师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3. 学生小组内进行文本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木兰的哪些特点?- 木兰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你觉得这种形象与当今社会有什么共同之处或差异?- 你对木兰的行为有哪些感受?三、探究古代女性的英勇精神(2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女性的英勇精神,如:木兰、花木兰等。

与学生讨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分享,讨论以下问题:- 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古代女性英勇的故事?- 你认为古代女性英勇精神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四、文学赏析(15分钟)1. 学生欣赏名家文学对《木兰诗》的评价,如杜甫等。

2. 学生就《木兰诗》的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3.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个人感受的表达。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根据今天的学习,学生自主撰写一篇短文,以木兰为中心,谈论古代女性的英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在个人撰写的短文中对古代女性英勇精神的理解和表达。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女性英勇的故事,如贵妃、孟姜女等;2. 学生可以在家自行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发现其他具有古代女性英勇形象的作品。

文言文《木兰诗》教案

文言文《木兰诗》教案

文言文《木兰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木兰的忠诚和勇敢,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木兰诗》,理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理解木兰的忠诚和勇敢。

2.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木兰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诗中的描写和表达,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木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词和难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木兰的忠诚和勇敢,讨论诗中的描写和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4.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木兰诗》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木兰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它是国粹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我国中学语文课程必学的一篇古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领会《木兰诗》的内涵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以《木兰诗》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爱国精神”的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木兰诗》的韵脚、用词、语言风格、象征意义、历史背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小组讨论、演讲等。

在课堂上,先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木兰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爱国精神”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最后通过学生演讲的形式,以自己的视角,阐述对《木兰诗》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木兰诗》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了解《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热身活动,如拼音比赛、填空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状态。

2.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或动画片《花木兰》的预告片或片段,或讲一些关于《木兰诗》的典故,引导学生的兴趣。

3. 阅读诗歌教师可以耐心地讲解《木兰诗》中的词汇、句式和韵脚等技巧,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角度,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可以设定一些相关问题,如:爱国有哪些表现形式?“木兰”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象征意义?等等。

5. 学生演讲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木兰诗》为题目,作为演讲的主题,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进行演讲。

初中木兰诗优秀教案

初中木兰诗优秀教案

初中木兰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木兰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歌的艺术特色,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背诵这首古诗。

2. 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三、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 讲解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诗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木兰辞》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韵律。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疑惑。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木兰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木兰诗》。

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木兰诗》。

3. 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作文,可以从她的英勇事迹、人物特点、爱国精神等方面入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感受花木兰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品德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中的阅读理解练习详解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中的阅读理解练习详解

本文将详细解析七年级《木兰诗》教案中的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经典《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一、阅读理解练习一1.《木兰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木兰诗》的作者不详。

解析:虽然《木兰诗》是一首经典的古代民歌,但这首诗却没有明确的作者。

传说中,其作者是一位北魏时期的女子,但具体情况已经无从考证。

因此,这首诗也被称为“木兰辞”,而不是“木兰诗”。

2.《木兰诗》的主人公是谁?答案:《木兰诗》的主人公是花木兰。

解析:《木兰诗》主要讲述了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勇敢的少女,她爱国心切,为了保家卫国,放下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责任,自告奋勇,代替父亲从军,最终战功卓著,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3.《木兰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答案:《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解析:花木兰的父亲因病无法服役,但又无人代替,为了保家卫国,花木兰就决定代替父亲从军。

她割掉了自己的长发,男扮女装,深入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最终战功卓著,归家后受到了南北朝朝廷的嘉奖。

4.《木兰诗》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花木兰的勇敢和决心?答案:(1)木兰无疑;(2)不闻父母唤;(3)营中父子双亡,(4)多少关山辗转苦。

解析:这些诗句都体现出了花木兰勇敢坚定的内心世界。

她毅然决定走上从军之路,孜孜不倦地训练和学习,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战功卓著,充分显示了她的英勇和决心。

二、阅读理解练习二1.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是为了保家卫国。

解析:在古代,男子是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花木兰的父亲因病无法服役,家中又无其他可替代的男子,为了保家卫国,花木兰就决定代替父亲从军。

2.花木兰代表了什么?答案:花木兰代表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定、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

解析: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木兰诗》中的主人公,她代表了中华民族英勇坚毅、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

她以个人的勇气和决心,为国家和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出了古代中国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自强的精神。

木兰诗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木兰诗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军帖:征兵文告
十二卷:很多卷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买鞍鞯
旦:早晨
辞:辞别
去:离开
闻:听见
但:只,只有
戎机:军事,战争
若:像
朔气:北方的寒气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相扶将:相互搀扶
向:对着
著:穿
皆:都
第二课时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
三、品读探究:
学生朗诵后思考讨论: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有什么好处?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机智、谨慎。
学生朗读全诗。
明确1: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
明确2: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拓展课外阅读: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

拓展课外阅读: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

拓展课外阅读一直是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不可或缺的方法。

而作为古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作为拓展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内容和特点,学会感悟诗歌中传递的主旨思想和感情,唱读诗歌,体验古代风情。

2.课前准备(1)教师要准备熟悉《木兰诗》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色,并准备有关故事的图片和视频,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学生可以提前阅读《木兰诗》,并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想了解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3.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女真·花木兰传奇’这个故事?它有哪些特点?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为了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花木兰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对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正文环节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知识教师可通过精彩的讲述、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产生背景和重要意义。

信陵君回国导致了百姓们被强逼当兵,木兰化装为男装,代替父亲征战。

最后木兰功成身退,回到了家乡,过平静的一生。

她不但保全了家族,而且保住了自己的貌美、清白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士气和自信心,成为了古代文学中非常杰出的一篇叙事诗。

2.分析《木兰诗》的结构和特点教师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学生,传统的叙事诗清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

形式上,《木兰诗》的形式比较自由,其中的六绝句和两句长调轮廓比较模糊,没有严格的结构要求。

是文学手法的使用。

叙事中通常会采用对比、对话,变换人称和时态,使用修辞手法等等,此次《木兰诗》采用了典型的叙事模式,但也运用了表现技巧,以及排比,倒装等修辞的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一起演绎《木兰诗》情节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古代风情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学技巧。

课文《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课文《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课文《木兰诗》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木兰诗》,使学生了解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理解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木兰诗》,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木兰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古代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木兰诗》,了解故事背景,查阅相关资料。

3.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课文讲解逐句解析《木兰诗》,分析诗句的意境、韵律,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3.4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以及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3.5 课后作业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木兰诗》原文及相关注释、译文。

5.2 辅助材料与《木兰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作者、诗句意境等。

6.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7.2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教学设计木兰诗

教学设计木兰诗

教学设计:木兰诗引言: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早在唐朝就已流传开来。

这首诗以其真实、感人和勇敢的描写方式,饱含爱国情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木兰诗,不仅可以提高中文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分享一个教学设计,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木兰诗。

这个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活动、讨论和创作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

2. 掌握木兰诗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类似木兰诗的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短暂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你有听过木兰诗吗?你对木兰诗有什么了解?- 你认为这首诗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预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教师可以分发木兰诗的文本,并让学生独立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以便后续的讨论和解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分享他们对木兰诗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你觉得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 你认为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深入理解木兰诗背后的意义。

3. 分析诗歌(20分钟)在学生们理解了木兰诗的故事和情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一些重要的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它们对诗歌意义的贡献。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木兰诗中使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 你注意到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 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表达起到了哪些作用?通过分析诗歌,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木兰诗的美学价值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6.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7.“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10.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1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5.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6分)(1)愿为市鞍马((2)朔气传金柝()(3)双兔傍地走(11、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分)译文:(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分)译文:1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1)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句子是:,。

(2)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13、下面选项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14、选文结尾一段的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4分)答: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鞍鞯(ji a军帖(ti e)机杼(sh u)精品文档B .赏赐(c ) 1 辔头(p e i)阿姊(z?)C .可汗(h a n)胡骑(j ) 1戎机(r o ng)D .金柝(tu o 云鬓(b n ) 红妆(zhu a ng)(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

( )(2)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4)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6 .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 A .阿爷/无大/儿,木B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精品文档2 .选出和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A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3 .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 .愿为市鞍马(市:买)C .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4 .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C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5 .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 分) B .归来见天子,天子座名堂 D .双兔榜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 )(2 分) B .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D .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2 分) B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4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 •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8•用原文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5分)⑴木兰从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3)--------------------------------------------------------------------- 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2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这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4分)2 .军书十二卷”里的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请联系课文内容,再举一例。

(2分)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 。

画曲线的句子写木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________ 、行军的_____ 和军情的________ ;一方面以 _________ 烘托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

(6分)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万里赴戎机()②赏赐百千强()• •③出郭相扶将()④著我旧时裳()15.赏析画线句子。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22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四问答题1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一、(1―― 3)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程。

二、(4 )概沐木兰多年的征战牛活。

三、(5—— 6)木兰还朝辞官;与亲人团聚。

四、(7 )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2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3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4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5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同意。

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以为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

8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不失真实,因为作者这样构思,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渴望塑造一位传奇性的女英雄,反应自己内心的思想。

9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10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11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12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4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户晓。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

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

任长霞。

以为女子出任一方公安局长,积极从事打黑斗争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15结合本文请拟一幅对联。

木兰代父从军英雄扬名千古4.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选自朝 (人名)编的《 ________ 》,这是__________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__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7).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