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πe 为预期通货 膨胀率
4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短期:从预期到需要调整的时 间间隔比较短,使得人们来不及 作出反应。
短期中
л% PC
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 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能低
л3
于以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л2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
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
涨:
л
PC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 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
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 膨胀率得到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
u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ε(u-u*)
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ε。
π=通货膨胀率 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2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推论: 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8
3
4.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
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提出: 企业和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而非名义工资。 工人对通货膨胀有预期。
他们都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来调整名义工资。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 普斯曲线方程)
π-πe = -ε(u-u*) π= πe -ε(u-u*)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向右移动。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政府支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减少政府支出则 相反。
税收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增税则相反。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经济问题的 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02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 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
提出。
输标02入题
该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在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与变化 •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 • 菲利普斯曲线的挑战与争议 • 结论: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与意义
01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指出,在短期 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 率较高,反之亦然。
学术研究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激发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探讨通货膨胀、失业和宏观 经济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公众理解
菲利普斯曲线帮助公众理解经济现象,使得普通人也能够理解通货膨 胀和失业的经济学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提供政策权衡观点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策制定者 面临着权衡取舍,即在保持低通
uan关于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uan关于菲利普斯曲线描述摘要:1.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起源2.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特点3.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应用与启示4.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领域的意义正文: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起源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种经济学模型。
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瓦纳首次提出菲利普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换句话说,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往往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较低。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特点1.短期性: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描述的是短期经济现象,即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长期内,这种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2.负相关性: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当失业率较低时,企业用工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通货膨胀;而当失业率较高时,企业用工过剩,劳动力成本较低,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3.政策启示: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参考。
通过调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可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
三、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应用与启示在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政府通过观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例如,在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时期,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
反之,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较小的时期,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降低失业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四、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领域的意义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模型,它揭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短期关系。
这一模型有助于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制定合理的政策。
同时,菲利普斯曲线也为后续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如实际利率、产出缺口等概念的研究。
总之,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一种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具有短期性、负相关性和政策启示等特点。
菲利普斯曲线三阶段
菲利普斯曲线三阶段1976年,弗里德曼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看法经历了两个阶段,现在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存在着一种稳定的交替关系(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二阶段引入了通货膨胀预期这个概念,用来决定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
第三阶段的出现是由于某种原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比关系这个实际现象。
”弗里德曼这里所说的正比关系,即所谓“滞胀”,他的演讲就是企图对这一关系做出他自己的说明。
弗里德曼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接受简单的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水平与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即高失业率伴随着较低的工资水平,低失业率伴随着较高的工资率。
这种关系被许多经济学家理解为因果关系,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稳定的替代选择。
然而,与规定的失业水平相一致的通货膨胀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各地政府都在寻找提高就业水平的方法时,任何国家的通货膨胀都在随机增加。
前期与低失业率并存的通货膨胀开始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
货币主义者一直怀疑简单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认为负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的区别,真正影响失业水平的是实际工资率而不是名义工资率。
2.第二阶段:开始引入通货膨胀预期概念,作为推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位置的变量引入“自然失业率”这个概念,用来决定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
“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是弗里德曼在1967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年会的会长演说中提出来的,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前提下,由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使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它是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某种均衡失业水平。
在这种失业率下,通货膨胀既无向上的压力,也无向下的压力。
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
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关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和萨缪尔生于1958年,后来被称
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可以表示为:Inflation Rate = f(U – UL), 其中,Inflation Rate代表通货膨胀率,U代表失业率,UL代表自然
失业率。
这个公式表明,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就越高。
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
在短期内,通货膨
胀与失业之间会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也就是常说的“菲利普斯之窗。
”因为通货膨胀率短期内会随着失业率的下降而上升,反之亦然。
但是,在长期内,失业率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失
去作用。
由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经济政策制定者们可以考虑通过创造
就业机会来遏制通货膨胀,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政策来控
制失业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许多其他的因素,例如经济
结构、技术革新、政治情况等等。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并不能被视为
唯一的指导方针,而需要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总之,菲利普斯曲线公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模型,它能帮助
我们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
诸多其他因素,并且需要在长期和短期内分别思考,才能制定出真正
有效的经济政策。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通常被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
这条曲线的基本假设是,当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而增加支出和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
这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每个点都代表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一种组合。
在曲线上,每个点的高低表示通货膨胀率高或低,而每个点向左或向右的移动表示失业率高或低。
通常情况下,政府需要在菲利普斯曲线上进行权衡,以决定最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选择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更低的失业率,或者相反,这取决于经济体中的其他因素。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一条固定不变的曲线,它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例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
因此,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和含义
2.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原理
3.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
4.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和局限性
5.菲利普斯曲线的现实意义
正文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和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中著名的一种曲线,它反映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该曲线最早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 1958 年提出,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原理是,当失业率减少时,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向上升;反之,当失业率增加时,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向下降。
这意味着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
菲利普斯曲线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政策分析工具。
通过观察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了解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四、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和局限性
尽管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存在着一些
争议和局限性。
例如,由于石油危机和滞胀等原因,菲利普斯曲线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受到了质疑。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汇率、利率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
五、菲利普斯曲线的现实意义
尽管菲利普斯曲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为政府提供了一个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工具,有助于政府制定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
不同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不同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揭示了在短期内经济中存在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在不同的经济流派中,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解和解释略有差异。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流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新凯恩斯主义流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来影响。
他们认为,在短期内,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使失业率降低,但这可能会导致通胀的上升。
他们主张通过扩张性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但也承认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会变得平坦或消失。
2.新古典主义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既存在短期关系,也存在长期关系。
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通过货币政策和供给冲击等因素引起的短期经济波动所导致的。
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胀之间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他们主张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而不会采取主动干预就业和失业率。
3.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经济学家试图综合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在短期,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也承认该关系在长期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还认为,经济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体的结构和制度环境。
他们主张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达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
4.新古典现代货币理论流派:新古典现代货币理论(MMT)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无关。
他们认为,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不是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不同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这些观点都试图解释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各自的经济政策建议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企业还可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内部生产成本和效率,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成本控制和生 产优化策略。
个人如何使用菲利普斯曲线
通过菲利普斯曲线,个人可以分析不同行业和职位的 就业状况和薪资水平,从而制定旨在提高职业竞争力 和薪资水平的个人发展计划。
菲利普斯曲线的未来发展
未来菲利普斯曲线可能的变化
曲线形态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 及科技进步,菲利普斯曲线可能 呈现更加复杂的形态,包括更多
的不确定性。
曲线斜率的变化
未来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可能会发 生变化,即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的 关系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定。
曲线截距的变化
截距的变化意味着即使在相同的失 业率水平下,通胀率也可能发生变 化,这将对货币政策制定者带来挑 战。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可以帮助政策 制定者评估经济政策的长期效果,预 测未来经济走势,并制定相应的经济 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策 制定者可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平衡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 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02
菲利普斯曲线的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表明在短期内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 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
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通常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则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工具,以实现经 济稳定和增长。
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背景
菲利普斯曲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的,他在研 究中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 负相关关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它是由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他发现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而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
这一理论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以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
常规经济学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较低时,劳动力市场紧缩,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企业需要提高工资以留住或吸引员工,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相反,当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力市场松弛,企业面临雇佣劳动力成本的压力,降低工资或缩减用工规模,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是唯一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供给冲击等。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地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方法。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供给和需求。
供给方面,失业率的变化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
当劳动力市场紧缩时,企业会提高工资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导致失业率下降。
需求方面,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水平。
当经济增长迅速,需求上升,企业为了满足需求会提高产品价格,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不同。
在发展中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正相关,即失业率的升高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在发达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负相关,失业率的降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三、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启示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摘要: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和起源2.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关系及其意义3.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4.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经济调控中的应用5.菲利普斯曲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启示正文: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这条曲线描绘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降低。
这一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波动。
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是通过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我们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通过观察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政策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为未来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在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密切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压力时,我国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等手段,成功地降低了失业率,保持了通货膨胀率的稳定。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应继续关注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
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货币宽松,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要警惕通货膨胀的风险,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稳定。
此外,还要加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总之,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波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计量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贡献之一,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与否做了各种不同的检验,我们在这里选取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进行检验。
一、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为了纪念新西兰出生的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而命名的。
1958年,菲利普斯用英国的数据观察到失业率与工资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今天经济学家所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不同:(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
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
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
这种补充是由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
这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人错觉模型时强调了预期对总供给的重要性。
(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
这种增加要归因与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20 世纪70 年代,欧佩克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①预期的通货膨胀②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③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π=πe-β(U-U n)+ν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
总供给方程式为:P=P e+(1/α)(Y-Y n)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ν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1得(P-P-1)=( P e - P-1)+ (1/α)(Y-Y n)+ν左边的P-P-1项是现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 1958 年提出。
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 1958 年提出。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该曲线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源于菲利普斯对英国 1861-1957 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的研究。
他发现,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取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如果一个国家面临高通胀和低失业率,那么它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缩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但这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面临低通胀和高失业率,那么它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最佳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对于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维持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当失业率上升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但同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相反,当通货膨胀上升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但同时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定义1. 引言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经济学中一种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模型。
该模型最初由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在1958年提出,他通过对英国数据的分析发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平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2.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模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这一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程来表示:π=π0−β(u−u n)其中, - π表示通货膨胀率; - π0表示自然通货膨胀率,即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通货膨胀率; - β表示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表示失业率变动一个百分点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 - u表示实际失业率; - u n表示自然失业率。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当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3. 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理解。
3.1 供给角度从供给角度看,当经济运行在满就业状态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劳动力供给不足。
此时企业为了吸引更多劳动力,会提高工资水平。
而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稳定,会将提高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这样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运行在不满就业状态时,劳动力市场相对宽松,劳动力供给充足。
此时企业不需要提高工资水平来吸引劳动力,因此成本没有增加的压力,产品价格也就没有上涨的动力。
这样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率下降。
3.2 需求角度从需求角度看,当经济运行在高就业水平时,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这会刺激需求增加,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提高产品价格。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一)表明三对经济变量关系的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
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见图1中实线)。
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
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
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
“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
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
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用来描述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它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 Phillips)的研究而得名的。
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并不是无条件的,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本文将探讨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并简要介绍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的经济理论。
1.经济周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条件之一是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波动性对于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变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通常表现为繁荣期和衰退期之间的交替。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而通胀率可能上升。
而在衰退期,经济增长放缓,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通胀率可能下降。
只有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菲利普斯曲线才能够显示出来。
2.需求与供给关系另一个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在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中,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均衡决定的。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通常会导致就业率上升和失业率降低,但可能伴随着通胀压力的增加。
而当供给超过需求时,通常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通胀率下降。
只有当需求与供给能够相对平衡时,菲利普斯曲线才能够显示出来。
3.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还与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相关。
在一个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的国家,劳动力的流动性较高,企业和个人更容易适应失业率和通胀率的变动。
这样,在需求和供给出现较大波动时,失业率和通胀率的调整也会相对较快。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在劳动力市场较为灵活的国家更为明显。
4.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后,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是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
经济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时,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促使就业率上升,从而降低失业率,但可能会导致通胀率上升。
相反,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胀率下降。
经济政策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和变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
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与含义2.菲利普斯曲线的临界点概念3.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影响因素4.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现实意义5.我国应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策略正文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与含义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一种曲线,它描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命名,他于 1958 年首次提出了这一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观点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降低。
2.菲利普斯曲线的临界点概念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是指在该点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即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经济学家通常将这个点称为“幸福点”,因为此时经济运行最为健康,既能保证较高的就业水平,又能维持物价稳定。
3.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影响因素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当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时,失业率上升,临界点向左移动;反之,当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时,失业率下降,临界点向右移动。
(2)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高,那么即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较低,失业率也会上升,临界点向左移动;反之,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低,那么即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较高,失业率也会下降,临界点向右移动。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产生影响。
例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降低失业率,使临界点向右移动。
4.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现实意义了解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保证经济充分就业的同时,防止通货膨胀失控。
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位置,力求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5.我国应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的策略针对菲利普斯曲线临界点,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物价稳定。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摘要:I.引言- 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II.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在经济中的实际应用III.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数学模型- 解释曲线的经济含义IV.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 讨论曲线在经济学界的争议- 分析反对者和支持者的观点V.菲利普斯曲线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曲线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VI.结论- 总结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正文:I.引言菲利普斯曲线是一个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 年首次提出。
这个模型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推导、争议以及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II.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这个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中生产率和就业之间的权衡。
当经济处于高生产率水平时,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高生产率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因为企业有更多的利润来提高工资水平。
III.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的数学模型基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π= π^e × (u - ur)其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π^e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u 表示失业率,ur 表示自然失业率。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通货膨胀率随着失业率的降低而上升,随着失业率的增加而降低。
IV.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议尽管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个模型也受到了许多争议。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曲线的线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成立,因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于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下降,反之亦然。
首先,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假设是,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如果货币工资增长较快,企业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因此,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决定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还假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工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接受较低的工资增长。
因此,失业率的变化会影响到货币工资增长率,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总的来说,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货币政策或其他措施来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他们就可以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种政策措施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增加货币工资增长率。
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企业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总之,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它为我们理解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前景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后经萨缪尔森、索洛和奥肯等学者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现今人们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三种指标的两种相互关系:一是通货膨胀率(INF)和失业率(UNE)之间此消彼长,二是GDP增长率和失业率(UNE)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个绝对的真理,其对现实中很多经济事实解释无力,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失灵。
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的第一次深刻体验就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即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交织在一起,这与上述菲利普斯曲线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
而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即“高经济增长、高通胀压力和低就业矛盾”。
因此,结合新一轮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在保证经济增长、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前提下,进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1998年至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但由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调控滞后、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等诸多因素,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也日渐沉重,菲利普斯曲线失灵日益凸显。
根据数据,绘制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出—失业菲利普斯曲线发现1998—201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呈异状的,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且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并不符合INF与UNE(用UUR代表)、GDP与UNE之间均呈相互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规律。
这就意味着在这几年间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失灵的。
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与我国目前所真正面临的失灵程度是有差距的,实际上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的程度远甚于此。
这是因为以上分析利用的城镇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不能代表真正事实上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计量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贡献之一,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与否做了各种不同的检验,我们在这里选取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进行检验。
一、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为了纪念新西兰出生的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而命名的。
1958年,菲利普斯用英国的数据观察到失业率与工资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今天经济学家所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不同:(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
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
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
这种补充是由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
这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人错觉模型时强调了预期对总供给的重要性。
(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
这种增加要归因与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20 世纪70 年代,欧佩克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①预期的通货膨胀②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③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π=πe-β(U-U n)+ν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
总供给方程式为:P=P e+(1/α)(Y-Y n)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ν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1得(P-P-1)=( P e - P-1)+ (1/α)(Y-Y n)+ν左边的P-P-1项是现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通货膨胀。
右边的P e - P-1项是预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预期的通货膨胀。
因此,用π代替P-P-1,用πe代替P e - P-1:注: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这里用π代替P-P-1,用πe代替P e - P-1,是为了推导的方便。
若把P解释为物价水平的对数,根据对数的性质,P的变动大体上是通货膨胀率。
原因是dP=d(log物价水平)=d(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π=πe+(1/α)(Y-Y n)+ν再次,奥肯定理的一种形式说明了产出与其自然率的背离和失业与其自然率背离负相关;即当产出高于自然产出率,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
即,(1/α)(Y-Y n)=-β(U-U n)即,π=πe-β(U-U n)+ν这样,我们就由总供给方程中得到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以上的代数式都是说明了: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短期总供给方程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
菲利普斯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反映:当决策者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反方向变动。
三、计量经济模型设定:根据弗里德曼的适应性预期假设,人们根据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πe,可以认为应变量π的实际变化仅仅是预期变化的一部分,即,πt-πt-1=δ(πe-πt-1)所以,πt=δπe+(1-δ)πt-1 (1)对应于一定的失业率,应有一个预期的通胀率,则πe=α+βU+μt (2)将(2)代入(1)πt=δ(α+βU t +μt )+(1-δ)πt-1=δα+δβU t+(1-δ)πt-1+δμt令α*=δα, β0*=δβ, β1*=1-δ,μt *=δμt得计量经济模型:πt=α*+β0*U t+β1*πt-1+μt *由于局部调整模型满足古典假定,从而可使用最小二乘法直接进行估计。
四、数据搜集选取台湾省1981-2000年消费物价指数和失业率,如下表:年份消费物价指数P通货膨胀率%πt=(p t-p t-1)/p t-1失业率%U8071.458183.1216.3331 1.36 8285.58 2.959577 2.14 8386.74 1.355457 2.27 8486.72-0.02306 2.21 8586.58-0.16144 2.91 8687.190.704551 2.66 8787.640.516114 1.978888.77 1.289366 1.698992.68 4.404641 1.579096.51 4.132499 1.5291100.00 3.616206 1.4092104.47 4.47 1.2793107.54 2.938643 1.2594111.94 4.091501 1.6095116.06 3.680543 1.8096119.62 3.067379 2.6097120.700.902859 2.7098122.73 1.681856 2.7099122.970.195551 2.9000124.52 1.26047 3.0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在这里我们选用了最常用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计算通货膨胀率。
由于能力有限,我们无法使用真实确凿的失业率数据,而被迫采用了登记失业率。
五、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进行参数估计(N=π-1 ):Dependent Variable: π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02 Time: 10:07Sample: 1981 200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5.075797 2.020967 2.511569 0.0224U -1.888293 0.860938 -2.193298 0.0425R-squared 0.678728 Mean dependent var 2.870791Adjusted R-squared 0.640931 S.D. dependent var 3.540204S.E. of regression 2.121373 Akaike info criterion 4.479486Sum squared resid 76.50383 Schwarz criterion 4.628845Log likelihood -41.79486 F-statistic 17.95732残差的正态检验:六、模型的检验:(一)经济意义的检验从模型的参数来看,α>0表示除本期失业率u和上期通货膨胀率π-1之外的非随机因素对本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正。
β0<0表示本期失业率u对本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负,这表明了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β1>0表示上期通货膨胀率对本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正。
可以看出,模型的三个参数从正负角度来看都是符合经济意义的。
(二)统计推断的检验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678728,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640931,这表明模型的拟合并不是很好。
这可能是由于模型存在某种不满足古典假设的因素造成的。
从t统计量来看,三个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都大于2,这表明本期失业率、上期通货膨胀率和其他非随机因素对本期通货膨胀率都有显著影响。
t值显著几乎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原因。
同时选取的模型又是局部调整模型,它满足扰动项无自相关的古典假设,因此我们认为拟合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异方差上。
我们后面的检验证实了我们的猜测。
(三)计量经济学的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解释变量有失业率u和上期通货膨胀率π-1,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造成严重多重共线性,所以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correlation matrixU NU 1.000000 -0.366262N -0.366262 1.000000通过观察上面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u和π-1的相关系数只有-0.366262,可以接受,无须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调整。
(2)异方差性检验。
F-statistic 9.317615 Probability 0.007201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02 Time: 09:53Sample(adjusted): 1982 2000Included observations: 1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C 0.834966 1.427838 0.584776 0.5664R-squared 0.354045 Mean dependent var 2.629407Adjusted R-squared 0.316047 S.D. dependent var 6.858198S.E. of regression 5.67182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08200Sum squared resid 546.8836 Schwarz criterion 6.507615Log likelihood -58.87790 F-statistic 9.317615Durbin-Watson stat 2.488937 Prob(F-statistic) 0.007201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52.89825 Probability 0.000000Obs*R-squared 18.67604 Probability 0.000910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02 Time: 09:54Sample: 1981 2000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2.90270 9.351382 -1.379764 0.1879U 12.28538 9.324065 1.317599 0.2074U^2 -2.619869 2.203822 -1.188784 0.2530N 0.053973 0.515725 0.104655 0.9180R-squared 0.933802 Mean dependent var 3.825192Adjusted R-squared 0.916149 S.D. dependent var 8.553207S.E. of regression 2.476752 Akaike info criterion 4.864091Sum squared resid 92.01452 Schwarz criterion 5.113024Log likelihood -43.64091 F-statistic 52.89825Durbin-Watson stat 2.525419 Prob(F-statistic) 0.000000ARCH Test: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的结果都说明回归模型存在较为显著的异方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