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别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别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别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别能计入“总和”中;③要思考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④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别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⑤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举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算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别变。
3.化学反应前后(1)六个一定别变:宏观: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种类(3)三个也许改变: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状态二、探索质量守恒的四个实验实验探索l:如右图: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具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记录所称的质量m。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1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记录所称的质量m。
2(1)该实验探索的咨询题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观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缩小,且比原来小,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天平平衡。
(3)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使锥形瓶底受热均匀防止锥形瓶炸裂。
(4)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
(5)橡胶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一具小气球的目的是:调节装置内气压,防止瓶塞迸开(6)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事情,并加以解释。
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化学式和反应条件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以及反应过程。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平衡原理以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类型。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连接。
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 电荷守恒定律:反应物质的电荷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后电荷总和相等。
3. 原子守恒定律:反应物质的原子种类和数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保持不变。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2. 系数必须是最简整数比,不能存在公约数。
3. 系数前的乘法关系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系数后的加法关系表示物质的总量关系。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调整步骤如下:1. 根据化学式写出未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3. 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平衡各元素的原子数目。
4. 通过调整系数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满足平衡条件。
三、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类型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例如2H2 + O2 → 2H2O。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物质,例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元素或离子在化合物中相互交换位置,例如2Na + Cl2 → 2NaCl。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C.NOD.N2O5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答案:D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 CO 2+H 2OA. 甲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8,选项正确;B.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
3、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B .CH 4C .CH 3OHD .CH 2O答案:C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 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
初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整理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用符号表示各种物质参与反应和生成物的表达式。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中化学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初中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组成。
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
2. 化学反应符号的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常用的反应符号有以下几种:- 实体符号: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水溶液。
- 离子符号: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离子。
- 水的符号:H2O表示液态水,aq表示水溶液。
- 电子符号:电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转移通常用电子符号e-表示。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理,也就是说反应物的质量和电荷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电荷。
为了满足守恒原理,化学方程式需要进行平衡。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面会有系数,表示每个物质的摩尔数。
4. 化学平衡的调整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增大系数会增加反应的速率,减小系数会减少反应的速率。
通过控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可以调整反应的向左或向右。
5. 离子方程式和简化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一种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离子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强调了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电离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简化离子方程式指删除相同离子的物质,并简化化学方程式中的离子符号。
6.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在化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描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准确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
- 反应质量和计算:通过方程式的系数可以推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反应中物质的质量。
- 确定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的类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6. 6.4 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 化学方程式是2R+3O2 = 2CO2+4H2O,则由 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 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 分数是37.5% ③6.4 g R燃烧还生成了7.2 gH2O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加入锌的质量。 (2)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类型二 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问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CaCl2+CO2+H2O=CaCO3 ↓+2HCl B.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 Cu+H2SO4 =CuSO4+H2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4Fe+3O2 = Fe2O3 D.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 CaO+CO2 ↑
【要点提示】
3.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 一物质的质量。 (2)推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 (3)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加热铜丝,观 察是否保持平 衡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1.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 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 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 质的 质量比 ; 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 个数 比 。 3.书写原则 (1)要以 客观事实 为基础。 (2)要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知识点总结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2)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3)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得的组成;(4)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①红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答:为了吸收红磷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②红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答:因为红磷燃烧时放出热,系上小气球,可以防止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③红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答: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课题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b、条件 c、箭号
3、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设未知量
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出比例式,求解
简明地写出答案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