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育人三部曲》 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奉献爱心,人道典范《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

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小学教育来说,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句话,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有效的。

十来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和真诚的,这让我对此感受深刻。

你对他们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他们都感受的出来,一旦他们认定你是爱他的,他就会相信你,听你的教诲和指引。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

”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说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校长,他认为,若是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我觉得这也说得很好,这些正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所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拜读的。

正如在开头我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句句都是经典!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认同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绝对作用的一种品质。

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如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

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真的,这部书的每一段描述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提及都恨不能全篇引用,他不但给最基本的教育者──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了家长──这最为天然的教育者,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步曲》读书心得昨天晚上,闲来无事,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继续拿出上周刚翻开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步曲》翻看。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1954年左右在小学任教的工作经历。

他认为对孩子的了解很重要,所以他想人所不能想,给孩子的家长们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

也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许多深深的启示。

一、要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既然学生不是物品,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

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

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教师不尊重学生,往往会促使学生对老师的敌视,并拒绝与老师沟通。

从班级中所教的孩子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和蔼可亲,学生也活泼开朗,整天脸上都有笑容。

如果教师发脾气,阴沉着脸,学生也胆战心惊,小心翼翼。

见到老师绕道而行。

二、要赏识学生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讲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赏识孩子。

”然而,在教育界,有多少老师真心地赏识过孩子?我认为,许多教师看待孩子的行为有些偏激,他们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

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自信。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能够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呢?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一起共事。

“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孩子的成材之本。

”这是一位聋童的父亲—周弘—在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征程中发现的一个真理。

三、要肯定学生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继续深入地阅读这本书,为自己没有能够及早了解这些科学育人知识而遗憾,也为自己现在能够读到这样的经典而庆幸。

现在浅谈自己在以下几方面的读书体会:1.小学教育该做些什么?教会学生学习、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口袋;学会阅读和思考;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感悟: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小学生,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能不能让他们尽情享受儿童的幸福生活?还是只是让他们提前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2.孩子的健康问题阅读、画画、观察、户外活动、做操、营养食品、远足、参加劳动、户外游戏等。

感悟:我们的小学生有没有这些能够让他们更健康的活动?我们常常在讲安全、讲健康,却忽略这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健康。

没有了身体,我们的学生还可能有什么?3.学习问题入学前的欢乐、紧张的智力活动、享受安静、绘画来表达思想、不过渡疲劳、不过分追求分数、游戏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悟:一个学生的很多好的习惯和思维分数都是在小学形成的,有点学生有了懒散的坏习惯和厌学的情绪,有的学生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没有科学培养的结果。

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4.大自然之旅思维课、观察思考、抽象概念、激发兴趣、感知体验、问“为什么”、精神生活、求知欲、好奇心、自尊感。

感悟:“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面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

”这句话能够考量我们每个人的教学价值观,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需要改进那些方面?总体感悟:教育是科学、教学是专业。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脚步,让自己的教育视野越来越宽,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新,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让自己能够根据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记得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曾花了不少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而在这个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觉对自己的育儿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纵观此部曲,有三点感受颇深:一、榜样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同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样。

”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家长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左右着他们。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与儿子约定,如能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我就带他去苏州乐园玩。

但当我晚上参加一个活动回到家时,居然发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心里一下子就来气了,像头发怒的狮子吼叫起来:“你不是答应过我,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吗?怎么说话不算话,居然还有闲心看动漫?” 我一把夺过遥控板关了电视。

“我只不过说话不算话一次,你就对我发火。

可你已经好多次说话不算话了,我为什么不能对你发火?”儿子委屈地嘟哝着。

我越发火了:“你还学会还嘴了!你说,我哪里说话不算话了,如说不出来,我就揍你。

”“妈妈,你等着,我都记着呢,你想赖也赖不掉。

”说完,果然,从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过来,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

他的小本本上一笔一画地写道:6月10日,妈妈说要给我买个西瓜,但买菜时忘了。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教育需要用心去爱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育人三部曲》,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说来惭愧,说是拜读,其实只是浏览了一番。

这本书不仅比砖头还厚,而且内容异常丰富,包含了从学生进校门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所有成长轨迹。

由于篇幅有限,我还是仅仅对这本著作中涉及的小学儿童阶段的学生生活方面,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苏大师的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这里面的爱包括苏大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究竟怎样做,才是爱孩子呢?首先,我觉得爱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每一种行为,包容他所犯下的每一个错误。

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我们班主任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一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的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

特别是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在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班主任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个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达到让每个孩子受教育的目的。

苏大师的这一思想可以充分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就拿我们班来说,我们班有38个孩子,每一个人都像猴一样的聪明活泼、可爱调皮,所以我把他们称为“猴儿们”。

“猴儿们”给我带来了许多欢笑、许多的快乐,同时也制造了许多的麻烦,使我哭笑不得。

特别是几个男孩子,总喜欢在活动室里蹦来蹦去的,你追我跑的,非常地活泼好动。

小沃同学是我班最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可他也非常的聪明。

有一次,他没有坐在位子上,在教室里乱跑,我就特意拿掉了他的椅子藏好,并请他走到前面来,跟他说:“小沃你没有坐在椅子上,所以小椅子生气了,离开你躲起来了,现在老师给你一次机会,我请你仔细观察小朋友,哪个小朋友离开了位子或没坐好被我点到名字了,你就可以坐到他的位子上,好吗?”小沃大声地说了声好,就仔细地看着小朋友,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朋友小屁股刚离开座位,小沃就连忙跑过去坐到了他的位子上,还表现出了很神气的表情。

教师读书随笔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了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读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是一位优秀的校长。

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他能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他的敬业爱生,勤奋刻苦,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动笔写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重视培养教师,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听课,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反馈,还亲自上教学公开课,他要求教师多写学术性文章,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集体,他通过自己不断地改革与试验,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他能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

他一生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我们从《育人三部曲》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的教育体系和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同时,更要学习他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的执着,包括他坚持不懈地写“教育日记”。

;; 让我们向伟大的教育家致敬!。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初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育人三部曲,作为一名潜心工作在一线的中学教师,有共感有领悟有敬畏,更有一份内心深处油然而起的振奋。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包含了三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全面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休养。

三者以一个完整的人格成长旅程串络而成这本教育经典之作。

教育是哲学与伦理学最空灵神圣的交集,也是一门实践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策略与技巧,但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并不需要被描述提炼的那么高大上,因为他有对孩子最本真无私的热爱。

他坚守着对每一个灵魂最原始的尊重,也深知塑造一个灵魂的美,所以他恪守着超越了所有物质与利益的初心,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我本以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一时而起的奋不顾身,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原来,还有一种可以超越所有的坚守,那就是热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首先学会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这本书清晰的述露出他将他的毕生精力无悔的献身于教育事业。

赤诚的灵魂总能伟大出另一颗火热而强大的心,而时间总会是对的,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如一,我想他是快乐而满足的,他享受着这存粹而简单的能量的传递与转换。

有人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的纯真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做这最纯真的事业。

同样,我们也奋战在这项伟大事业的第一线,也许我们并不能向他一样能成为如此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也确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持之以恒,兢兢业业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同样能成为孩子们学生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第一篇: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读完《育人三部曲》一书,沉思良久,受益匪浅。

原本只觉得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读后方知老师这一词语所包含的重量是如此之重,这是如此神圣的一个词语。

当个教书匠容易,当一名老师确实如此的不易,而当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当名一名名副其实的育人老师则难上加难,则更需要多加锤炼与学习。

要想充满魅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

今天老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教师的事业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事业。

尽管学生不会被老师左右,但老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每一个前进的重要时刻都想起这个老师,这样的老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为了一位老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教师的课堂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共舞的过程,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要想充满魅力,还需要有创新的精神,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师认识上就有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老师看做创作者,仅仅把他当做知识的传递者,比如:上语文课,他的任务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

教师也往往不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马克思说过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有尊严。

我们应该认清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和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创造教师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与精神的内存,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育人三部曲

育人三部曲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体会百色市逸夫小学沈浩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崇高与快乐!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仍有拼命的工作热情,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我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个性是在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朗诵一首诗。

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学习的气氛也极为浓厚。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读后感(一)记得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曾花了不少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而在这个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觉对自己的育儿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纵观此部曲,有三点感受颇深:一、榜样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同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样。

”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家长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左右着他们。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与儿子约定,如能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我就带他去苏州乐园玩。

但当我晚上参加一个活动回到家时,居然发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心里一下子就来气了,像头发怒的狮子吼叫起来:“你不是答应过我,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吗?怎么说话不算话,居然还有闲心看动漫?” 我一把夺过遥控板关了电视。

“我只不过说话不算话一次,你就对我发火。

可你已经好多次说话不算话了,我为什么不能对你发火?”儿子委屈地嘟哝着。

我越发火了:“你还学会还嘴了!你说,我哪里说话不算话了,如说不出来,我就揍你。

”“妈妈,你等着,我都记着呢,你想赖也赖不掉。

”说完,果然,从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过来,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育人三部曲读后感1在看《育人三部曲》的过程中我觉得书的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视,不能随意丢下一个字符。

看这本书,我除了在书上做一些笔记,我还把其中与我产生共鸣的句子进行了摘记,我想通过读与写来牢记书中的经典之句。

因为这些话太有意义了,解开了我很多的教育教学困惑。

我越读越被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所吸引,我越读越能从中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本书中,每句话都是经典,记得我之前看一些教育教学著作,都是读了一个章节或是读完整本书再写读后感,可现在我就书中的一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我就能写一下我的感受,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想法。

当我的学生某些知识点不会时,我会想起自己读书时不理解某些知识点的场景,这时我会想办法消除孩子心中的担忧,希望他能相信自己,并给他讲我自己的学习经历。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

而且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其实再想想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师”有相似之处。

我的感受就是我们老师*时要用心观察身边的每个孩子,多和孩子亲近,与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慢慢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

一个具有“童心”的老师才能通过童心教育达到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相融,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孩子。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2初读《育人三部曲》是在今年的五月,也许因为时间的仓促,工作的繁忙,只是粗粗浏览了一番,并没去仔细领悟其中的精髓。

暑假里,再次捧起这本书来读,一气呵成,读到最后一页,静静回眸,感觉在书籍的游离之间,心缓缓轻盈起来,灵动起来。

只知道,一页一页读着大师的笔迹,已不再象初次那样一捧起书来眼皮子就直打架,而慢慢沉醉在大师用心血聚成的哲理文字中,乐不思蜀,不知归路。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今年暑期,我认真读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感受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1935—1970),研究过种种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长远的教育遗产。

《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三局部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局部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因为我是一个小学教师,所以在这个《育人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的印象最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诉说了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陈述的教育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爱心教育,爱心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保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记得我们学校刚刚成立学生社团时,有彩绘、象棋、合唱、电脑等社团,不过等全校各个社团报名结束时,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什么社团也没有参加,经过理解,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怕参加社团学不会或者是怕社团老师不要他,缺少自信心。

但社团课真的开始了,他们因为没有报名上不了,又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针对这个情况,我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劳动社团,没想到,参加这个社团的同学真很多,首先,我带着他们清除花丛中的杂草,这个不过细心活,我自己亲自动手示范,学生们看老师劳动很认真,他们也安下心来清除杂草,每次劳动休息时,我和他们有说有笑,并告诉他们,我们也是一个社团,我们的志愿者劳动社团不比其他社团差,我们把花丛中的杂草除了,校园变美了,劳动是光荣的,我们既是辛勤的园丁,又是环保小卫士。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陈敏辉《育人三部曲》这本书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写的。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这些语言无处不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这些语言如果没有和孩子们的亲密接触,没有一颗爱心是无法观察和总结的。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苏霍姆林斯基在描写师生关系时,也很经典,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真正的学校,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爱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的情感、思想、意愿都是不可捉摸的。

教师的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度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

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后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

多么形象的比喻,看到这我嫣然一笑,有时的我们的确如同无能的指挥官,对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会感到束手无策,实际是缺乏沟通的表现.读这本书的第二点收获是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勇于实践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学过程中勇于实践自己的理想.“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使我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呢?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更好地开办快乐学校,提前一年招收学生,开办预备班,他叫得上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家庭,接着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时间里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青年期的各种表现。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今年暑假,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借着暑期闲暇的时光,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本书由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部著作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在这三部名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把你的整个心给你的孩子》。

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讲述了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

仔细阅读,徘徊在硕士教育的精髓中,我不禁被这位教育同行所敬仰的老人的教育智慧和精神精神所感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字里行间浓浓的爱。

包括他对教育的执着之爱,他对儿童的真挚之爱,他对儿童教育的热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发自内心的人性之香,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一、爱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

从这本书中,我意识到主人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所有人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爱是纯洁、慷慨、真诚和奉献的。

它不是慈善,不是吝啬,不是虚伪,不是功利主义。

正如师父在书中所说:“老师不仅要成为老师,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悲伤,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时,孩子会告诉他一切。

”大师还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孩子们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

”正因为如此,他把孩子们放在内心深处,怜悯和爱他们,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成为他们的亲密朋友,与他们一起欢笑和悲伤,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一切幸福和快乐。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此也有很深的感受。

只有与学生沟通,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才能进入学生的心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该书记述了作者晚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级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他们不仅接受你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你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是思维方法,他们会去观察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将它化为己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之所以没有我们想像中那样聪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大人自身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

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

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