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上1--11学习目标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民族解放运动等。

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2.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历史体验感。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表,确保教学内容按时完成。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进度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评价与反馈机制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测试与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等阶段性测试,以及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

4.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初中历史题纲八上

初中历史题纲八上

以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提纲,供您参考: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反抗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创办近代工业、海军和学堂。

2.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政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斗争。

3. 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爆发。

2. 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

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解放战争的开始:1946-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情感目标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1913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初中历史八上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八上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八上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马帝国的创建、繁荣和衰落过程;
2. 理解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掌握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教学重点:
1.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2.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
3. 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教学难点:
1.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的复杂性;
2. 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罗马帝国地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位置、规模和辉煌历史。

二、讲授(15分钟)
1.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繁荣:讲解罗马城的建立、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发展。

2.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介绍罗马帝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导致帝国衰落。

三、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五、练习(10分钟)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根据教材和课外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罗马帝国兴衰的短文。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加深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6)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6)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历史上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熟悉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2.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3.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文化素养;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1.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定义;2.中国历史的时间划分和时期特点;3.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内容和特征。

第二章:华夏文明的起源1.华夏文明的概念和起源;2.北京人和黄河文明;3.中国最早的字,文化发展和影响。

第三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和社会1.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2.夏朝的建立和发展;3.商朝的政治制度;4.周朝的建立和社会发展。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1.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3.孔子和儒家思想;4.兵家、墨家、法家和道家。

第五章:秦代和西汉的统一和繁荣1.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秦朝的统一和社会变革;3.西汉朝的建立和文化繁荣;4.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第六章:东汉时期的分裂和三国时代1.东汉的分裂和政治衰败;2.三国鼎立和社会动荡;3.三国时代的文化和艺术;4.三国演义的故事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传达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和动画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4.互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问答、填空、配对等形式的互动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占总评成绩的30%。

2.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

3.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箱等;3.视频资源:历史纪录片和动画片;4.图书馆资源: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前言《八年级历史上册》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一本教材,本教学工作计划将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单元一: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区分不同的人类种群和文化遗产–考古学: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石器时代的不同阶段和特点2.单元二:古代文明的诞生与碰撞–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亚洲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3.单元三:古代东亚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伟大成就–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4.单元四: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宗教–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和王朝–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呈现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测试和考试:定期组织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个人项目评估:让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提供免费电子版教材,方便学生在线阅读和学习。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题: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4课内容——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人的努力,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0课中袁世凯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了革命果实;第11课的内容则主要是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逐步破坏,革命派则掀起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袁世凯在思想上的尊孔复古和死后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成为第4单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重要背景。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子目:按时序性和逻辑性分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这4个子目。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公然采取一系列复辟帝制的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手段,这些复辟活动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导致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国陷入动乱之中。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围绕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这一对主要矛盾来展开。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落后性,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史实,理解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3. 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

八年级历史知识要点1——11课

八年级历史知识要点1——11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⑵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⑶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⑷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4.林则徐禁烟措施:⑴派人暗访密查⑵缉拿烟贩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⑷虎门销烟5.虎门销烟: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⑶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上册历史教材所涉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历史、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内容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古代史、春秋及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社会及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古代史2. 春秋及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史3.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4. 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社会及对外关系的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社会及对外关系的发展五、教学方法1. 听课、课堂互动2. 多媒体辅助教学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提问4. 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5. 利用历史故事、历史文物、历史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室2. 录音、投影机、电脑等设备3. 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资料七、教学过程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及演变2.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3.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5. 加强历史教育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八、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2. 作业3. 期中期末考试4. 平时表现5. 课堂表现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到此结束,以上为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4)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4)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熟悉《历史》第一册的内容,并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 3. 理解中世纪的重大事件和欧洲的政治、宗教改革; 4. 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5.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历史概述•课程目标:了解《历史》第一册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课程介绍和目标设置;–历史的起源和发展;–探究历史的研究方法;–学习使用《历史》教材。

第二课时:古代文明起源•课程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探究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教学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课时:中世纪的重大事件•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重大事件,探究欧洲的政治、宗教改革;•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的兴起;–十字军东征和回教的传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四课时: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课程目标: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变革,探究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明清时代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物产丰富与手工业的兴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第五课时:历史思维与文化自信•课程目标: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教学内容:–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历史观的形成和调查研究;–培养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知识点,向学生传达历史概念、事实和理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视频资料:引用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讨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4.课件展示:制作精美的课件,通过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呈现历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掌握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

二、导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三、导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起因于中国禁止鸦片进口并销毁英国海商的鸦片货物。

中国政府认为鸦片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秩序和人民健康,因此采取了这一措施。

然而,英国作为贸易强国,对此进行强烈的反击,导致战争爆发。

2. 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40年至1841年的战争,英国舰队进攻中国沿海城市,在临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多个港口。

第二阶段是1841年至1842年的战争,英法联军继续进攻中国,最终中国政府被迫在梅瑞狗屿签订了《南京条约》。

3. 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条约(1)第一阶段的重要战役:虎门销烟、垦植岛、舟山战役等。

这些战役都是英国舰队进攻中国沿海城市的过程中发生的。

(2)第二阶段的重要战役:厦门、鸭绿江战役等。

这些战役主要是英法联军对中国的进攻。

(3)《南京条约》:该条约于1842年签订,是鸦片战争的主要条约之一。

根据条约内容,中国政府赔偿大量赔款,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四、导学问题1.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2. 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什么时期?3. 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役有哪些?4. 鸦片战争的主要条约是哪个?其内容有哪些?五、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掌握了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学生应能掌握明清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2.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通过介绍明清时期的君主制度、官僚体制、科举制度等政治制度,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格局,理解其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2.2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育制度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化教育制度,如科举制度、书院教育等,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形式,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学生应能准确掌握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明清时期政治、文化教育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迁,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深入探讨,对相关概念和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兴趣,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背景。

5.2 学习和探讨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教育制度,让学生参与探讨,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掌握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教育制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提升历史学习效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2、鸦片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人们身心健康收到严重摧残。

3.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导火线4、虎门硝烟意义:是中国禁言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课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答:1.人民群众支持2.皇帝和一些官员支持3.林则徐的正确领导6、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借口:保护通商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14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道光帝感到有损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战争:群众自发的,近代史上最早的人民自发抗敌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1840.6~1842.8南京下关。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便利外国的倾销和他们原材料签订《南京条约》根本意图: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破坏了中国贸易权,租界,国家的居住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资本注意列强于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身上背负着双重任务)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2. 掌握初中历史上册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初中历史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2. 历史的起点-夏、商、西周;3. 东周时期-分封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4. 统一大业-秦朝;5. 千古一帝-汉朝;6. 精英士族的崛起与东亚天朝的确立-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7.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8. 元代的政权建立与疆域拓展;9. 明清时期的演进与封建政权的衰落。

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第一课: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介绍文明的定义和起源,探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然后展开小组展示和讨论。

第二课:夏、商、西周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经济特点、政治制度等;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展开全班讨论。

第三课:东周时期-分封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介绍东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学生合作完成课堂小练习和讨论,然后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第四课:统一大业-秦朝介绍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大业;学生分组进行秦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然后展开小组展示和讨论。

第五课:千古一帝-汉朝介绍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和发展;学生归纳整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第六课:精英士族的崛起与东亚天朝的确立-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介绍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精英士族的崛起;学生合作完成相关课堂小练习和讨论,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

第七课: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介绍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和发展;学生分组进行相关资料的解析和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第八课:元代的政权建立与疆域拓展介绍元代的政权建立和疆域拓展;学生进行相关课堂小练习和讨论,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和课堂展示。

八年级上册(1-11课)历史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上册(1-11课)历史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上册(1-11课)历史知识点清单第 1课.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原因: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为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2.虎门销烟经过:(1)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1839年 6 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关天培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1)1842.8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与危害:①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东南沿海)便利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③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2)附件1843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5.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也在列强入侵,国家为难的炮声中惊醒(魏源),引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的思想潮流。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1856-1860(威丰在位)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结果:(1)1856《天津条约》清VS俄美英法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以看出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VS英法美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3)1860《北京条约》清VS英法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列强侵华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干米的领土(趁火打劫)(3)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注: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进程:(1)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3)1853年定都天京——壮大(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绝对平均主义)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初二历史上册个人工作计划

初二历史上册个人工作计划

初二历史上册个人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并掌握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我制定了以下初二历史上册的个人工作计划。

一、目标设立:1. 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2. 熟悉历史文献和重要事件;3. 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发展历史文化意识。

二、学期安排:1. 第一单元:秦朝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建立与秦朝相关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查找相关历史资料、观看有关秦朝的纪录片。

2. 第二单元:汉朝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学习方法:研读教材、参观博物馆、观看与汉朝相关的戏曲或电影。

3. 第三单元:三国学习目标:熟悉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和发展,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习方法:阅读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收集关于三国时期的资料、观看相关电视剧。

4. 第四单元:南北朝学习目标: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影响;学习方法:参观历史遗址、研读南北朝的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和辩论。

5. 第五单元:隋唐学习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习方法:参观隋唐文物展览、观看与隋唐有关的电视剧和电影。

6. 第六单元:宋朝学习目标: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学习方法:研读宋朝的历史文献、观看与宋朝相关的纪录片。

三、每周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我将按照每周五个课时的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如下:1. 每周一:预习和复习预习本周要学习的内容,复习上周学习的知识,做预习和复习笔记。

2. 每周二至四:学习和掌握知识深入研读教材,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历史背景和影响,做适当的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3. 每周五:总结和思考结合本周学习内容,总结知识要点,思考历史背景和演变,发展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参与班级讨论和辩论。

四、定期考核和复习计划: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并巩固知识,我计划按照以下时间表定期进行考核和复习:1. 每月一次模拟考试:进行对知识的综合考核。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初二历史上册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时期;2.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1周)- 第一课:黄河文明的形成(3课时)- 第二课:流域文明的集成(3课时)- 第三课: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4课时)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中国(2周)- 第一课:南北朝时期的分裂(3课时)- 第二课: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4课时)- 第三课: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3课时)- 第四课:辽宋西夏金的形成与对立(3课时)第三单元:元明时期的中国(2周)- 第一课:元朝的建立和统治(3课时)- 第二课: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3课时)- 第三课:明朝的建立和统治(3课时)- 第四课: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3课时)第四单元:明清时代的中国(2周)- 第一课: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3课时)- 第二课: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与民变起义(3课时)- 第三课:清朝的建立和对内政策(3课时)- 第四课:清朝的对外政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3课时)教学方法:1. 输入型:讲述教学、多媒体展示等;2. 引导型:提问、讨论、小组合作、案例研究等;3. 实践型:观察、实地考察、模拟体验等;4. 评价型:个人报告、小组项目等。

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知识掌握:考试、小测、作业等;3. 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能力。

课外拓展活动:1. 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2. 阅读历史小说、历史研究著作等;3. 制作历史模型、文物复制品等。

注:以上的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还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

部编人教版高中中国历史1—11课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高中中国历史1—11课知识点

高中中国历史1—11课知识点第一课知识点1.中华文明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分布的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逐水草而居,沿河流分布。

属于大河文明2石器时代(旧/新)概念,文化遗存代表,社会生活3从生产力角度(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4.早期国家(夏/商/西周)起止时间、在位君主、重大事件、政治制度5分封制:概念,目的,对象,内容,特点,评价6宗法制:概念,目的,核心内容,特点,评价7礼乐制:目的,特点,作用8早期国家的特征第二课知识点1.春秋争霸:时间、背景、春秋五霸、实质2战国纷争:时间、战国七雄、影响3华夏认同:“华夏”的含义、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影响4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5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评价6孔子的贡献7老子的贡献8百家争鸣:概念、背景、代表、影响9从生产力角度(唯物史观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第三课知识点1、秦朝的统一:条件、过程、巩固统的措施、统一的影响2、秦朝的暴政:表现、结果3、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爆发、政权4、秦亡:时间、原因、启示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第四课西汉与东汉1、西汉的建立2、汉初的“与民休息”之策:背景、措施、结果3、汉初汉承秦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表现4、郡国并行制的概念、影响5、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6、汉武帝在开疆拓土方面的功绩7、王莽建新:时间、背景、灭亡原因8、东汉建立9、光武中兴的措施10、东汉衰亡的原因:见学案11、两汉文化的代表2囊的新需第五课知识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2、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启示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4、南北朝时民族融合的原因、表现第6课知识点1、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2、隋朝的建设3、唐朝前期的统治4、唐朝的民族关系5、安史之乱爆发芬原因、过程、影响6、黄巢起义的背景、影响7、隋唐经济繁荣的原因、启示8、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第7课知识点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九品中正制形成的时间、选官标准、影响(积极见38页历史纵横;消极)3、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标准、评价4、三省的形成;三省的职权、特点、地位5、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6、租调制推行的时间、内容7、什么是“庸”8、租庸调制的作用9、两税法推行时间、内容、作用第9课知识点1、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措施、评价2、宋辽关系、宋夏关系3、北宋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4、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则、措施、评价5、宋金关系第10课知识点1、辽的建立与灭亡2、辽的官制3、西夏的建立与灭亡4、金的建立与灭亡;金的军事制度金的鼎盛时期5、元的崛起和统一;巩固统治的措施6、元的民族关系第11课知识点1、宋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概况2、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表现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影响4、宋朝社会变化的表现。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如下:
1. 模块一:古代文明与文化
- 单元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单元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单元三: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比较
2. 模块二:中国古代史
- 单元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 单元二: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
- 单元三: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3. 模块三:世界古代史
- 单元一:古埃及文明的兴衰
- 单元二:古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 单元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4. 模块四:近代史
- 单元一: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
- 单元二: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近代化进程
- 单元三:二战以后的世界格局
5. 模块五:当代史
- 单元一: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 单元二: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
- 单元三: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现实世界的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2. 第二单元:西方古代史和文化
3. 第三单元:中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 第四单元:东西方社会的交流和冲突
5. 第五单元: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崩溃
二、教学目标设定:
1.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起源和初步发展,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
2. 掌握西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
3. 熟悉中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4. 认识东西方社会的交流和对立,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
5. 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繁荣和衰落,掌握相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手段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调研,提升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开展历史思维训练;
3.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分享历史见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4.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1---11课讲学稿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虎门硝烟:(1)(______)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到(______)禁烟。

(2)(________)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将缴获的鸦片在(_________)全部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_______)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_________),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________)领导的禁烟活动。

(2)经过:(______)年6月,战争爆发,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直逼(______)。

1841年初,占领(________),结束时间(______)年(3)结果:(_________)向英军投降,签订(《____________》)。

3、《南京条约》:(1)时间:(_____)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________)条约。

(2)内容: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___________);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贷物缴纳的(_____)中国须同(_____)商定。

(3)影响:中国开始从(__________)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_______)年10月至(______)年10月。

(3)列强:(_____________)为主凶,(______________)为帮凶。

(4)罪行:(_____)年,(_________)占领天津,攻入(_______),火烧(_________);(_____)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______)和(______)领土(_____)多万平方公里。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_______)发动金田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

(2)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_______),美国人(_____)为统领。

其中青浦大捷中太平军的将领是(________)。

(______)大捷击败华尔,(______)战斗击毙华尔。

第三课收复新疆1、背景:(1)19世纪60至70年代,(______)和(_______)想争夺新疆。

(2)1865年中亚浩罕国(_________)入侵新疆,并宣布建国。

2、过程:(1)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______)军务。

(2)(1876)年,左宗棠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打败(________)。

(3)1878年,除(_______)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______),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_____)。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经过:(1)、(______)年,(______)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___________)。

(2)、1894年9月,(_______)海战中,(_________)等爱国官兵重创日本舰队。

(3)黄海海战一战,(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邓世昌为国捐躯。

2、结果:(______)年4月,(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签订《__________》。

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白银(______)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______);增辟(___________)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____________________)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为了镇压(________)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______)年6月,八国联军在(______)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______),侵略军在(_______)被义和团重创,狼狈逃回(_______);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_______)烧杀劫掠。

3、结果:(______)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___________》。

条约内容:赔偿白银(__________),以(_______)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_________);清政府拆毁(____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_____)到(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_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________)居住。

4、影响: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课洋务运动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后,清朝内外交困。

2、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维护(_____________)(目的)。

3、时间:从19世纪(___)年代到(___)年代,掀起了一场(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4、代表:中央:以恭亲王(______)为代表。

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5、内容:(1)前期:以(_____)为口号,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化(_______)工业。

(2)后期:以(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_________),主要有(______)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__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

(3)海军:洋务派筹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

(4)学堂:1862年成立(_____________),各地开办了一些(_____)学堂和(____)学堂,培养人才。

6、结果:(________)中,(__________)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7、评价:(1)局限性:是一次失败的(____________)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___________),而不是把中国引向(___________)。

(2)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________)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_》的签订。

(2)经过:(_______)、(________)联合和省举人,上书(_______),反对同(____)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揭开了(_________)的序幕。

2、过程:办报刊:创办《_________》,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团队:在(______)组织(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3、高潮:百日维新----时间:(______)年6月----9月,历时103天。

4、结果:变法触动了(_______)的利益,(_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_______),杀害(________)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第八课辛亥革命1、创建革命党:(1)兴中会:(_____)年,孙中山在(_______)组织成立。

(2)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报刊:创办机关刊物《______》。

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2、革命过程:(1)武昌起义:(_____)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_____)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成立:(_____)年1月1日,(______)在(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结果:革命果实被(_______)窃取,建立起(_________)统治。

4、历史意义:推翻了(_____)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使(_________)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背景:(1)中华民国成立后,(______)、自由、(______)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_______)为实现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兴起:191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高举(______)和(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内容:(1)提倡(_____),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3)提倡(________),反对旧道德(4)提倡(________),反对旧文学4、发展:背景----(_____)年,俄国(_________)胜利。

活动----(1)1918年,(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2)1918年底,李大钊在(______)创办《每周评论》,宣传(_________)。

5、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用(_________)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6、评价:(1)积极性我国历史上空前的(_________)运动,启发人们追求(______)和(______)探索(_______)的真理,为(_________)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存在对东西文化绝对(______)或绝对(______)偏向。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_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爆发---- (______)年5月4日,以(_______)为中心,以(_______)为主力,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消(_________)等口号。

3、发展:6月初,斗争中心转至(_______),以(_______)为主力。

4、结果:迫使(_________)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________)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对(____)和约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