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愚公移山课件1鲁教版五四制
《愚公移山》ppt课件(23页)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 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 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
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堵塞,出入要绕远路,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 (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 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 同。
出自列子的成语:夸父逐日、齐人攫金、
歧路亡羊、响遏行云
《列子》: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 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东晋人 搜集整理而成,储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朗诵,解决读音问题。
文章结构: 一〔1〕交代故事背景 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移之不易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被移设伏 二〔2—4)表达故事 2、情节开端发展:决心移山,全家支持,排除疑难, 付诸行动。 3、驳斥智叟〔故事高潮,全文核心〕 4、愚公愿望实现,神话结尾——移山结果
2、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 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3、愚公保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分析愚公形象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 的老人形象。
5、你从愚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 我国古代劳作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势和坚强毅力,也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 定决心,保持不懈奋斗的道 理。
6、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 谁聪慧谁愚蠢呢?
愚公:“不愚〞,是大智大勇;智叟: “不智〞,鼠目寸光。
7、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 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 呢?有何用意?
《愚公移山》ppt课件(16页)
什么是愚公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谈 谈你自己的看法。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用顽
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
愚公之妻
“献疑 ”
讲真话、提问题
提醒众人正视移山的困难, 是为了设法克服苦难
关切 忧虑
智叟
“笑而止之”
自作聪明,很严厉的责 备、十足的轻视、有意
挖苦、嘲笑愚公的无能。嘲笑 讥讽三、读课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
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中 两个人物 “愚公”“智 叟”的形象?
愚公“不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 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物 形象:有长远的眼光,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
22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 的内涵。 2、把握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一、初读课文 温故知新
读准下列字音
万仞( rèn ) 荷担( hè ) 孀妻( shuāng ) 始龀( chèn ) 智叟( sǒu )
“愚公精神”给我的启示
•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 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 毅力。
•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明确:从现实可行性、功利效益的角度看, 不能成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愚公的行 动看,要挖去两座山确实不容易,最后两座山也 不是愚公凭人力移走的,而是神仙帮助移走的。 但是作者在本文中不是探讨现实中移山的可能性 和操作方法,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 虽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正视困难,敢 于挑战困难,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二)古今异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
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
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来自《点拨》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关键词: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移山
处事观点
导思2:愚公和智叟 对待困难,分别、 持有怎样的观点?
美好愿望
导思4.文章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美好愿 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愚公移山》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2 愚公移山
寓 言
-.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部分来自《点拨》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 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 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 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部分来自《点拨》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 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愚公移山 课件(共21张PPT)
2.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 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 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 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在智叟的 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2.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 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
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 心和恒心。
写法探究
1.衬托:以两山高大衬托移山艰难;以操蛇之神惧其不 已衬托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1)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形成对 比,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2)智叟和愚公的对比, 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愚公移山
《列子》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概述故事情节。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领 悟其思想意义。 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 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 子》一书,早佚。今本《列子》可能 是东晋人搜集编写而成。
愚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公 移
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
山
困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难
重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重
合作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呢?
(1)与智叟形成对比; (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若孀妻弱子” 埋下伏笔。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愚公移山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
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
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九年级《愚公移山》ppt课件
对比和衬托手法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对比
Hale Waihona Puke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 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对比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 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 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 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 道理。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了面 心对 中着 祈满 愿堂 儿 孙 喔 了 却
走 走 脚 下 一 马 平 川
望 望 头 上 天 外 天
谈 起 来 不 是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第二课时
•根据图片提示复 述课文
二 山 雄 立 图
在 家 庭 会 议 上
•毕 力 平 险 图
愚 公 智 叟 辩 难 图
神 灵 移 山 图
辩论台
愚公
智叟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论台
愚公
智叟
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自以为是
愚公不愚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 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 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 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 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在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愚公移山》课件 (共27张PPT)最好课件
1.重点字词巩固归纳。 2.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3.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 2.指通豫南 (一直)
• 3. 阳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4.曾不能 损 魁父之丘 (削减)
2、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 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 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 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 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 无能了。
分析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装)
7.寒暑易节
(交换)
8.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9.虽我之死
(即使)
10.何苦而不平
(愁)
复习回顾,总结归纳。
(一)“之”的用法
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结构助词,“的”:
2. 出入之迂也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其如土石何?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通假字:
反惠 亡厝
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4.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 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 b.“方七百里,高万仞” c.“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妻献疑” e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版
自我挑战
0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素质。
乐观心态
03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
挑战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故事发展
总结词
描绘愚公移山的艰Biblioteka 过程详细描述此部分通过插入愚公和家人挖山、挑土、搬石等图片,生动地展现了愚公移山的 艰辛过程。同时,结合文字说明,介绍了愚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 的毅力和决心。
故事结局
总结词
叙述故事的结局和寓意
详细描述
课件结尾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愚公移山最终成功的结果,即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被挖平,天堑变通途 。同时,通过文字阐述《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寓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此外, 还强调了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优美,刻画细致,富有诗意。
作品在道德教育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 屈不挠的精神。
0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故事开端
总结词
叙述背景,介绍主人公
详细描述
本课件开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述了《愚公移山》的背景,即太行、王屋两 座大山阻挡了愚公的出路,造成交通不便。同时,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愚 公,一个执着坚毅的老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愚公移山》ppt课件完美 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 《愚公移山》的背景与简介 •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 《愚公移山》中的人物形象 • 《愚公移山》的主题思想 • 《愚公移山》的艺术特色 • 《愚公移山》的影响与启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愚公移山1鲁教版五四制
•
文章脉络
•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 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这一段是故 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段首到“隐土之北”)这部分是故 事的开端。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 • 第二层:(至段尾)略写移山的情景,是 故事情节的发展。
• 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 的大无畏精神并得到众人的鼎力相助。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 • 2.那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 愚公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止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阴
• • • • • •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 10.何苦而不平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3.愚公移山要达成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 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 赞同。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
• 5. 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目标之宏伟) c.“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 远)
第21课《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弱小的
孩2021子/3/1都不如。
18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 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巍巍太行
愚公移山
《列子》
2021/3/1
1
1
蓝天下的太行山风光
2021/3/1
2
云雾缭绕的王屋山风光
2021/3/1
3
仿古风格的中华愚公村:
2021/3/1
4
愚公移山纪念雕塑
2021/3/1
5
2021/3/1
愚 公 移 山 雕 塑
6
愚公井
2021/3/1
7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 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2.副词,加强反问语Fra bibliotek:其如土石何?
6
2021/3/1
20
1.副词,“将要”: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形作名:毕力平险: 险峻的大山
名作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运
动词的使动用法:聚室而谋曰: 使......聚(把......召
集20在21/3一/1 起)
• 同“返”,返回。 • 同“慧”,聪明。 • 同“无”,没有 • 同“措” ,放置
2021/3/1
11
重点词语
1.面山而居 2.阳 3.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投诸渤海之尾
鲁教版语文九下第21课《愚公移山》课件 (共21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语 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向
被—感动
背
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
放置
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高大的山
有人说两座山靠神仙的相助才搬走,愚公到 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可见愚公 移山的决心。 “帝感其诚” ---------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 地都感动了。 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 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也照应 开头。
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ppt
以路却对走望起起着对凭凭起起
后难了着脚头来来是着那那来来
来啊心满下上不不一王脚扁是是
人开中堂一天是是身屋板担笑奇
为路祈儿马外笑奇肝与把把谈闻
你更愿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叹
磨压
穿弯
愚公移山
射洪县明星学校:杨锋
1
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 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
说。
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 学体裁,用假托的 故事或自然物的拟 人手法来说明某个 道理或教训的文学 作品。
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 的故事之中。
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2.阳 3.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投诸渤海之尾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杂然相许。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句子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表明愚公移山愿望实现的句子是: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面临哪些困难? 合作释疑
愚公之妻
智叟
合作释疑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开始 都不赞同愚公移山,他们对 愚公移山的态度相同吗?为 什么?
为什么要用神话结尾?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 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 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 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课件1ppt课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 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等字。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 事。
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 意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 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曾 师从壶丘子等。主张循务责实,无为 而治。著书二十篇,今存八篇,编成 《列子》一书。
不同点:人数、外援、结局
文章告诉我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 难,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有坚 强毅力的老者形象。
③愚公之妻关切、担心愚公,智叟讥笑、责难愚公,你觉 得他们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切、 担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语气较轻、委婉。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甚矣,汝之不 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 的轻视,“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
愚公移山
课文导入
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 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 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 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 们走进文本。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分析人物 5 理解寓意 6 课文小结 7 布置作业
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 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 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共同点:都经过不懈的努力,试图完成自己的梦 想。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é ng塞
sè Jī běn sǒu cuò
箕畚 chè n 智叟 wú 一厝
hè
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2.指通豫南 3.阳
阴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如太行、王屋何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汝心之固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 节的高潮。 第四段:神话的结尾。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 了故事的开端。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 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 大力量。“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说明了移山的结果。
注音
万仞 迂 孀妻 穷匮
惩 yū 荷担 shuāng 始龀 kuì 亡以应
(方圆,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通“直” 一直)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削减) (把· · · · · · 怎么样) (用土筐) (草木) (固执,顽固) (即使) (愁)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Nhomakorabea学目标1. 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 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 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 故事。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 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 美情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读过《伊 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我们知道 寓言以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为显著特征, 其实先秦时代,古代先贤们已经创作了很 多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学习道家的经典 作品《列子》中的选段《愚公移山》,看 看这则古老的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愚公移山
《列子》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 脊背压弯,任凭 那脚板把木屐 磨穿.面对着王 屋与太行,凭着 是一身肝胆,讲 起来不是那奇 闻,谈起来不是 笑谈.望望头上 天外天,走走脚 下一马平川,面 对着满堂儿儿 孙,了却了心中 祈愿.无路难呀 开路更难,所以 后来人为你感
作者 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 之士”。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 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 常处于困顿之中。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 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 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 山的正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 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 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 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 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 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 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 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 往返一次。
但是有谁反对?在谁看来是笑谈?
智叟
理由? 年老——体衰
为何写智叟这一人物?
自作聪明,嘲讽
关心 愚公之妻
不智:目光短浅 不愚:高瞻远瞩 智叟 嘲讽阻之 愉快助之 邻居小孩 是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反衬愚公的大智大勇。 愚公
大智
有发展的眼光
愚公
大勇
与困难作斗争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
智叟
害怕困难
3.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 你的看法呢?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 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 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 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 求愚公。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 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 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 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 都比不上。即使我们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 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 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 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 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 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 高山阻隔了。
文章脉络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 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这一段是故 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段首到“隐土之北”)这部分是故 事的开端。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 第二层:(至段尾)略写移山的情景,是 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
的大无畏精神并得到众人的鼎力相助。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 2.那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愚公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止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愚公移山要达成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 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赞同。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
5. 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目标之宏伟) c.“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