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评价题上课讲义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 n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来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即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 以及其他要素的关系)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 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 五大类。这五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一、自然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退化, 进而引起为争夺资源引发战争和冲突。那么,解决自然 资源稀缺和冲突的问题就成为社会紧迫需要。而社会的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自然资源学应社会 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印度难奈“人口爆炸”
2010年2月5日,北京西站春运景象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n 人口过剩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全世界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 资源基础退化或耗损,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着人们生存 环境(生命支持系统)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产生了。中国2013年人口 人口13.5404亿(不包括港澳台), 印度已达12.1594亿,这些国家 都存在严重的人口过剩问题。 2011年世界人口超70亿。 人口数量过多或人均消费过多,都会引起人口过剩问题。前者称之为 人口数量过剩(people overpopulation);后者称之为人口消费过剩 (consumption overpopulation)。
第一篇 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基础评价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16节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特性 (二)经济特性 (2)供给的稀缺性
由于土地存在着质量差异性、分布区域性,且位置固定、数 量有限,而人类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所导致的对土地的需 求,使得土地呈现出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 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科学合理 利用土地,不断改良和增加地力,土地就可以持续利用并不断提 高产出率.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特性 (二)经济特性 (1)多功能(用途)性
土地具备多种功能: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 功能.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的分类与调查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Q)发表的《土地评价纲要》中 指出:“土地代表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 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属性,包括大气、 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 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 在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中施加的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仅使土地 构成的诸要素(如土壤、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岩石)的自然 性状不同,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从而使土地的结构和功 能各异,最终表现在土地质量的差异上。
土地资源的差异性说明了每块土地都具有独特性,要求人们因 地制宜地合理使用各类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土地类型与利用方式, 以取得资源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
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
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 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刘, 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 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 性。
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前提:①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滋养 、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②是这些资 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 弃物的生物生产性面积。
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 Cr1=I1Q1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Cre=IeQe
相对资源承载力: Cr=W1Cr1+W2Cre
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原因
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 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 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 上可以相互补充
第二,霍特林最优耗竭定理:随着时间的推移 ,矿区使用费须以利率相同的比率增长,亦即 社会持有存量资源稀缺地租的增长率应等于社 会长期利率。
7.3.3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可再生资源的利
用要保持在它的可更新的限度内,非可再生资 源只能提高使用效率和使消耗降低到最低,或 使用代用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1、地壳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自然特性评价 经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2、生物圈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3、区域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7.1.6 综合评价的方法
1、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以室内评价为 主
2、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以横向对比评 价为主;
3、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以 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
7.3.1效率问题 1、经济效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第4章 自然资源评价
第四章自然资源评价第一节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我们已经看到,价格是平衡供求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对自然资源的供求也不应例外。
但现行的各种经济体制中,对自然资源的价格尚未作出明确完备的规定,这是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
因此,要解决这些资源、环境问题,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入价格机制。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虽然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求变化有时会脱离价值,但其基础仍在于价值。
因此,必须把价格与价值放在一起考察,我们首先考察自然资源的价值。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批判(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在传统的经济价值观中,一般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或者认为不能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因此都认为天然的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
资源无价值论的产生,既有思想观念、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的因素,也与自然资源本身的性质有关。
①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把这一原理加以极端化,就认为凡不包含人类劳动的自然物,如自然资源,都没有价值。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未必主张自然资源无价论,马克思本人就引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蒂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即自然资源)是财富之母”。
片面理解劳动价值论,导致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和价格的,这种观点在我国曾经尤其盛行。
因此,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忽视自然资源的价值价格问题,不计算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②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一般采用生产价格定价法(东方)和市场价格定价法(西方)。
原料即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都只包括了开发资源的成本和利润等项内容,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比如,我国木材的价格长期以来只计采伐和运输成本,不计营林成本,更不要说地租了,因此造成森林资源无价。
再如水资源,只计供水成本,不计排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更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
土地资源长期无偿使用,近年来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和使用税、自然资源税,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ppt课件
➢ 林地:包括人造林或天然林,其生态生产力主要提供木材和其他林 产品,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大气水分循环 、防止土壤流失、保护物种多样性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改进趋势
长时间序列;修正和完善方法;跟其他指标结合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关于可持续评价,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有物 质流核算;能值分析以及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 系等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生态占用概念和方法的优点
概念的形象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映人类利 用自然资源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思想的新颖性。与“承载力”概念不同,生态占用 概念一方面从供给角度对区域的生态潜力进行测算 ,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 人口需要多大的生态空间 可测度性和全球可比性 具有政策含义 方法容易理解且易于进行重复性研究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经济系统内的物质流核算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简写为MFA)
利用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作为环境压力和可持续性的追 踪指标.通过核算经济系统中物质需求总量,物质消耗强度 和物质生产力等3项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 统是否可持续
第四章自然资源评价与管理课件
把社会资源合理地配置在各个部门,使社会总收入最大。即在资源的限制条件下, 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以使总的产出或利润最大。 利润最大化的影子价格表明:每种要素使用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导致总利润增加 多少。影子价格提供了每种要素的边际价值。要素没有充分利用,影子价格为0, 增加要素的使用量,利润没有变化。只要要素的边际价值即影子价格超过要素成本, 就应该增加要素的投入。
不变甚至增加的资本存量
5、自然资源保护原则: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长期合理利用而采取的对自然资源数量和质 量的保障措施。当代自然资源的保护实质是长期明智或最佳利用 资源,它是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消除浪费和使社会长期净收益 (福利)的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方法
影子价格是参加生产资源在最优配置和利用时所应得到的价格。其经济含义是: 在最优计划下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收益增量,即资源合理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 亦称为计算价格,内涵价格,最优计划价格,会汁价格,效率价格.预测价格等。
**影子价格的一些持征:
1、影子价格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利用时的价格,因此,影子价格反映各种生 产资源的稀缺程度。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越高,则表明该种资源短缺程度严重,短 线产品的影子价格高,长线产品的影子价格为零。
实施
评价
政 手
段 评价
保护
持续
段
恢复
利用
技经 条件
宏观 政策
技术手段
自然资源管理的一般内容与程序
3、自然资源管理的手段
经济手段
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PPT教学课件
• (二)收益法。收益法包括收益还原法和收益 倍数法。
• 收益还原法,实际上是将资源收益视为一种再 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虚拟利润以平均利 润率为准计算,从而资源的价格为纯资源收益 与平均利润的商。
知识回顾
酸的化学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变__红__,无色酚酞溶液 __不_变__色___; (2)酸 + 较活泼金属 → __盐____ + _氢_气____; (3)酸 + 金属氧化物 → __盐____ + __水____; (4)酸 + 盐 → _新__盐___ + 新__酸____;
第八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
• 8.1自然资源价值观 • 一、自然资源无价值论 • 提问: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
• 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的现象.
• 天然林与人工林价值的交换现象; • 地租问题; •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 价值时有时无现象 • 应用性问题;
• 后果 1、国家以资源征税无理论依据。 2、间接否认价值规律 3、导致资源浪费加剧,环境破坏将可能日
名称 化学式 俗称
用途
氢氧化钙
Ca(OH)2
熟石灰或 消石灰
建筑材料、漂白剂、处 理污水、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钠
NaOH
烧碱、火碱 制肥皂、洗涤剂、造纸、 或苛性钠 纺织工业、炼制石油
• 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是:
V
a 1
r
a
1 r2
a
1 r3
a
1 rn
a n
r 式中V是自然资源的价格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检测评讲课件
14.为解决我国水资源供水紧张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
以做到的事情是: A.开采地下水 C.修建水库
B
B.节约用水 D.实行人工降雨
15.下列不属于海洋矿产资源类型的是:
D
D.鱼类
A.锰结核
B.石油
C.天然气
16.读下图(图2),回答
问题。(每空2分,共20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① ④ ③ ②
(1)图中图例①所代表的是我国耕地 类型中的 旱地 ,该区域的主要粮 食作物是 小麦 ; 图中图例②所代表的是我国耕地类型中 的 水田 ,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 是 水稻 。 (2)图中图例③所代表的是我国土地 利用类型中的 林地 ;图中图例④ 所代表的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 的 草地 。 (3)①②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以 秦岭(山脉)和 淮 河一线为界。
C
9.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 一项基本国策,其原因是:
D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10. “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南北分布的状况是: A.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B.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11.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线方案,
黄
河,
(3)B方案是通过长江最大的支流①
汉
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引水到华北地区;C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沿②
京杭
运河北上把水输送到华北地区。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C.总量很少,依赖进口 D.人均资源丰富,但种类很少 2.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铁矿石、天然气 B.土地、阳光 C.水泥、大米 D.树林、大熊猫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4.目前,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是: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气候干旱的西部内陆地区 B.气候暖湿的东部季风区 C.亚热带丘陵、山地、高原区 D.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地区
通识核心课:8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PPT31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通识核心课:8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师版)
一、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由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 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2.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的原因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3.资源稀缺带来的影响 (1)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会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 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注意】许多自然资源的质量往往与其分布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可再生资源,如我国东部季风 区的平原地带,耕地质量明显高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表现 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 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影响 (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
自然资源学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讲义
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第一节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一、资源评价的概念1.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2.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二、资源评价的分类(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1.根据评价对象,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区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自然资源又可以区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1.土地资源评价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1)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
它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某种持久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力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之评定与划分,故它又被称为土地潜力分级。
由于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与光、温、水、土及其他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有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及将气候、土壤两者结合的潜力评价等三种。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高层类型如农业、林业、牧业、工业、交通、国防、城市、旅游等用地,底层类型如小麦、杉木、茶叶、果园、居住与机场等用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中是否用量化的标准可将土地适宜性分为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其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生物资源: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即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生物条件。
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水资源:包含水量、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1.总量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时空分布不平衡性指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种类间相互关联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途径多向性指一种资源可以提供多种用途,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或技术的发展,其利用方式会越来越多。
5.开发利用变动性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理解:自然资源评价遵循原则1.以人类的利用为核心人类利用是准则,不同利用目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2.遵循经济规律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资源是一般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的必备环节。
3.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特性及其演化必然遵循自然规律。
4.遵循区域综合性规律自然资源是地理及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5.评价结果应以实用性为目标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资源评价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气候资源特点:时间上的节律性与波动性由于太阳辐射季节、昼夜的周期性更替,造成了气候资源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节律性变化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有所波动,甚至出现异常变化,这种波动往往具有随机性。
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宏观尺度:地球运转特点、地表海陆分布差异,造成气候资源地带性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微观角度:由于地形、海拔等下垫面微地貌的作用,造成气候资源小范围的非地带性差异。
非资产性有价值。
利用价值高,无论是生产生活都不可或缺。
无价格。
数量巨大、流动性强、无边界、无法人为控制、唾手可得却无归属等特点使之无法成为商品,无价格可论。
可再生性气候资源归根到底是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反复、永久利用。
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人类以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为主,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施加影响。
掌握中国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格局及区划:南北差异不显著,西部优于东部;青藏高原最丰富,其次是西北,川黔最贫乏。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西北气候干旱,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四川贵州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掌握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风能丰富区东南沿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北地区松花江下游区风能较丰富区东南沿海内陆和渤海沿海区三北的南部区青藏高原风能可利用区两广沿海区大小兴安岭地区中部地区风能贫乏区川云贵和南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和昌都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区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可达500W/m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锡林郭勒等地,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
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km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第三章概念:无霜期与无霜冻期、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无霜期:一年内地面出现白霜的终、初日之间的持续天数。
无霜冻期:一年内地面温度>0℃的初、终日之间的持续天数。
有效积温指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温度值,即植物生育期内扣除上限以上部分和下限以下部分后的有效温度之和;活动积温指日平均气温大于某一下限温度的持续累计的活动温度之和。
理解≥0℃积温和≥10℃积温的地学意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后,农耕活动开始,喜凉耐寒植物开始萌动生长,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不仅影响作物品种选择,而且影响熟制。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后,喜温植物开始生长,喜凉植物积极生长,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10℃积温是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最重要、最普遍的指标。
生物资源评价概念: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按预定调查目的,通过测地、测树、GPS、RS、GIS等技术手段,系统地收集、处理森林资源有关信息。
其内容包括以下四类。
生物资源特征有哪些?相互关联性与综合整体性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单独存在。
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物种都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稳定性与有限性生物资源要素及其生态系统对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
生物个体及其系统受内外部干扰超过极限时,系统即崩溃。
系统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力就强,稳定性就大动态性与周期性生物个体不成熟发育到成熟;其系统结构和功能也不断变化动态性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之分,但周期性科研价值更高些周期性由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循环所决定地带性与异质性不同水热组合的环境差异性造就了生物分布的纬经度地带性。
同一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与质量差异明显。
生物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只是前者强调规律、后者强化差异生物资源的价值构成是什么?(1)消耗性利用价值是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原产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源价值;其价值评估一般采用估算法得到,假定该产品不是被直接消耗而是通过市场交易,其估价参照物是与该种资源相似的或可替代资源的市场价格生产性利用价值指用于市场交换产生的生物资源商业产品,其一般在食品、纺织、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行业得到体现;但由于生物产品的成本很难估测或者直观感很低,因此其价值一般被低估。
非消耗性利用价值没有进入市场直接消耗的价值,主要指生物资源的环境和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旅游和观赏等;其评价一般采用“假定失去损失多大的原则”选择价值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但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5)存在价值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所有物种都有其合理的生存权利,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一方的健康存在和兴旺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健康存在和兴旺;可持续发展理论或思想就是基于此。
我国三大类森林调查的名称是什么?一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由国家林业局部署、省林业局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体为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三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是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
概念:草地资源评价草地资源评价: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地生境、草地植被与草地生产力及其综合评定的过程,目的是为区域草地资源开发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特征有哪些?人为干扰大天然草地已完全受到人类干扰和控制人工草地大面积替代天然草地,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退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脆弱生态系统,无论面积还是程度。
(2)生产力高草原资源初级生产力稍低于森林资源初级生产力;草原资源次级生产力稍高于森林资源次级生产力家畜次级生产力大于野生食草动物的生产力。
物质循环性强相对农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流弱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自给力强实验表明,草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力大。
草地载畜量表示方法有哪些?家畜单位法: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草地上可以养活的家畜数目(羊单位/年·公顷)。
(一头牛、一匹马、驴、骡各等于5个羊单位)时间单位法:单位面积的草地上,可供1个羊单位家畜放的时间(年/羊单位·公顷)。
面积单位法:单位时间内,1个羊单位家畜正常生长所需草地面积(公顷/羊单位·年)。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征有哪些?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②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④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概念辨析:土地生产力与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资源基本特性有哪些?(1)自然特性(2)经济特性(3)生产能力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多样性原理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可比性原理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综合性原理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
同时,土地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所以,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限制性原理不同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
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效磷达到30ppm,而实际土壤中l0ppm,那么这时速效磷就是限制性因子。
系统分析原理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出与投入之比。
相对性原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评价地区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理会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等级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于一定地区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