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透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心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潜力。
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季羡林:(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2、揭示课题。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齐,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会认、会写本课“曾、簇、缭、暇”等10个生字,并能准确扩词。
三、借助工具书理解“莞尔一笑、耐人寻味”。
四、通过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重点:一、学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曾、莞、簇、缭、耐”的读音,“缭、簇、曾、暇”的笔画,“莞、颇”的扩词。
三、通过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1、孩子们,你们喜欢种花吗?你把花儿种在哪些地方呢?你们为什么要种花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花儿更是美好事物的代表。
爱美的人们常常会用五颜六色的鲜花装扮自己的生活。
德国人也爱种花,不过,他们种花的方式有点特别,把花儿种给别人看。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把花儿种给别人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请多读两遍。
2、老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自由朗读,抽读。
(注意“曾、簇”平舌)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边读边组词。
4、把生字词读准确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抽生读,小组轮流读。
三、概括段意,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读第一段,孩子们,这个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2、第二自然段,主要又在写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逐段概括)3、了解了每一段的段意才能协助我们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四、复习生字词,学习书写。
“缭、簇、曾、暇”:“缭、簇”字的笔顺比较复杂;“暇”表示时间空闲,所以是日字旁;“曾”的下面是“日”。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读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句话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对学时,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二、研读课文,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默读课文,想一想并没有改变的美丽究竟指什么?1、感受“奇丽不变”四、五十年前德国的街道是怎样的?到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这样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作者又用了个什么词?引导体会“奇丽”包含的两层意思。
(2)读一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景色的奇丽?说说你的看法。
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德国街道的特别吧。
(欣赏德国街道图)练习有感情朗读。
(3)那四、五十年后的德国又是什么样?课件出示句子: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奇丽的景色”变了吗?时光在变迁,景色却依然。
(4)同样是写街道的美景,而且是相同的美景,你们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体会“详略得当”2、感受“奇特不变”走在德国的街头,美丽的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些美丽的花吗?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多美好的东西。
这是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读第二自然段。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通过让学生体会交流,让学生感受民族之“奇特”。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5:重寻乡梦,品味“美丽”。
活动目标
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感受德国的美丽。
解决问题
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技术资源
用课件出示文中的中心句,让学生好好体会。
常规资源
师生共同交流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概述
常规资源
小组内谈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活动概述
1、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又从哪里体会到这个民 族的奇特?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 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 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教与学的策 略
1、小组合作交流。
2、多种形式朗读,并练习背诵相关段落。.
反馈评价
通过指导交流,学生能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4:感受民族之“奇特”。
活动目标
让学生感受民族的奇特。
解决问题
我们感受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乂从哪里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技术资源
课件出不:“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 的脊梁。”让学生体会交流。
课程实施 类型
V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2
一、初知文思,直入中心。
3
三、感受景色之“奇丽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等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形式,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说出理由。
(板书:花。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宇宙中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有很多,德国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
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四五十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补充课题并读出不同语气。
)二、预习检测(生词认读):多种形式识词。
(自由读词;同位互读纠错;指名读;排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学习难懂词语。
(利用图片、表情、文本语境等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词义。
)三、问题引领,整体感知:季老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故地重游时,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情感朗读,生生评价指导)板书:奇丽奇特四、合作探究,精读品位“奇丽、奇特”德国。
1.感受德国民族奇特之处。
师: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德国在季老先生的印象当中,无非就是一个“奇”字,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品位。
你觉得”奇“在哪里?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语句,勾画关键词语;组内交流,谈谈体会;用心朗读表达。
(反馈中,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德国人民养花的与众不同,并通过朗读感悟奇特之处。
)(屏显: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课题: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海记得老师上学期带到教室来的腊梅吗?2、这是老师家种的各式各样的花草,今天把图片带来和大家分享。
3、老师今天之所以要把它们和大家分享,和我多年拜读过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一起再去阅读,看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看老师是否又能温故而知新。
回忆上学期的情景,(榜样的力量)看老师种的花,感受美好,接受分享。
认真聆听,带着兴趣和疑惑开始学习。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段意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可以从题目入手)三、指导写字1、自由读一读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辨别字形,注意“簇”、“缭”、“暇”等字的字形。
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簇”、“缭”、“暇第69课时第周时间:2019年月日节次:课题: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3、哪位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力量什么?朗读读词语德国人种花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看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1、浏览全文,勾画出德国人爱花的行为和收获的句子,自己试着多读几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 自己 的 风 格 和 特 色 ,有 利 于 学 生 们 语 文 素 养 的 全 面
提高。
三 、 情分 析 学
五 年 级 的 学 生 已具 备 了 一 定 的 学 习 能 力 ,再 加 上
( ) 话 : 一 段 时 间 , 们 学 习 了 《 苗 与 大 树 的 1谈 前 我 小
对话 》 篇 访谈 录 , 树 指 的是谁 ? 这 大
生 物 知 识 与 现 实 生 活 联 系 十 分 紧 密 。 课 堂 教 学 中 适 时 适 当 联 系 实 际 , 设 问 题 情 境 , 出 一 些 能 引 发 学 创 提 生 思考 的联 系生 产生 活 实 际 的 问题 , 样 , 可 以加 深 这 既
传 特 点 , 发 学 生 通 过 对 相 关 知 识 的 比较 和 联 系 , 出 启 找 它 们 之 间 的 异 同 ,这 样 能 达 到 对 知 识 , 湖 浙江
一
湖州
33 0 10 0)
、
教 学 内 容
・
心 灵 , 易 引起他 们 的共 鸣 。 容
四 、 学 目标 教
《自 己 的 花 是 让 别 人 看 的 ( 一 课 时 ) 为 人 教 版 第 第 》 十册 第八 组第 2 5课 。
二 、 材 简析 教
一
( 理 解 课 文 内容 , 象 花 满 窗 前 、 成 花 海 的 美 2) 想 汇 丽 景 象 , 会 德 国 人 把 花 种 给 别 人 看 的 美 好 情 怀 , 习 体 学 德 国 人 那 种 爱 美 、 造 美 、 享 美 的情 怀 。 创 分
五 、 学 重 点 、 点 教 难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问题 是 学 生 最 熟 悉 也 是 最 感 兴 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_教案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杂谈【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玉沙小学揭萱】〖走进语文教学新课堂·把握教材方法新〗“以学定教”是此次教学竞赛中凸显的亮点。
提到备课,我们都能说出一套程序:无非就是备教材、备学生、编写设计教案。
我们常常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自悟”,这样贴着“标签”的自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依然是游离于文本之外。
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荆州实验小学杨晋老师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在教学中,杨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以下6个问题: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境界?2、“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梦?3、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4、“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之中“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5、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6、为什么看到家家户户将花种到屋外,作者会感到吃惊?接着,杨老师出示了单元导读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先解决“景色奇丽在哪里?民族为什么奇特?”这一问题。
杨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去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学习的思路。
这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找到了整篇课文的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问题的解决带动了其他问题的突破,真正当上了课堂的主人。
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愉悦的学习过程,又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水涨船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叶明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它重在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
__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
__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__,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道理。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为: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莞、姹、嫣”3个生字,会写“脊、锦、暇”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脊梁、姹紫嫣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过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引出文中所出现的德国这个国家,让学生先谈谈对德国的了解,然后教师播放展示德国美丽风景和风情的课件,引出课题进行板书。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在检查认读生字词时,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然后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德国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文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材简析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材简析
德国人爱花,所以家家户户种花,不过他们的花,更多是种给别人看的。
作者四五十年前在德国留学时看到德国人把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
许多年以后,他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依然看到了当年的一幕——家家户户的窗口上堵满了鲜花。
这种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耐人寻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人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自己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到了别人,能够用自己的花去装点别人的生活,他们每家屋内只见花背影,窗外却见花满天。
把花种给别人看,如此一来,花儿开得欢,街道美得欢,行人赏得欢。
种花人如花一般无私美好的情怀也一览无余,令人赞叹。
文章的题目《花是种给别人看的》颇有新意,德国人因为爱花而种花,因为爱花而让更多的人欣赏花的美。
而这种把花种给别人看的行为(对花儿无私的爱,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使他们自己也欣赏到了别人更多的花香花色,收获了更多的美。
这蕴涵着多美的哲理啊!此文是丰富学生审美情趣的好素材。
因此,本文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及赏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这些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赏析:这篇课文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中的片段,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首先,文章通过描绘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花朵朝外开放的情景,展现了德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分享的精神。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能看到花的全貌,而是愿意将美分享给所有人,这是一种无私和大爱的表现。
其次,文章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揭示了社区和谐、互助共享的社会价值观。
每个人都在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环境,同时也享受着他人带来的美好。
这种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精神,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高尚情操。
最后,作者以“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结束全文,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高度赞扬和深深敬仰。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德国人民的美丽花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美丽和善良。
总的来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以其深沉而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也启示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着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
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
(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
(师可范写)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
(学生齐读课题)二、学文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花是种给别⼈看的》这篇课⽂是我国教育家、语⾔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学教授季羡林先⽣写的⼀篇精美⽽⼜富有深刻内涵的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原⽂ 爱美⼤概是⼈的天性吧。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也不例外。
四五⼗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爱花之深切感到吃惊。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我问⼥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看的吧!”她莞尔⼀笑,说道:“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
⾛过任何⼀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连接在⼀起,汇成了⼀个花的海洋,令⼈眼花缭乱,⽬不暇接。
每⼀家都是这样,在屋⼦的时候,⾃⼰的花是让别⼈看的;⾛在街上的时候,⾃⼰⼜看别⼈种的花。
许多年后,我⼜来到德国,⾛在街上,抬头⼀看,⼜是家家户户的窗⼝上都堵满了鲜花。
⼀个朋友问道:“离开德国这样久,你发现这⼉有什么变化吗?”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在德国,花是种给别⼈看的,我觉得这种做法颇耐⼈寻味。
【篇⼆】⼩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教案 教学⽬标 1、⽤⾃⼰的⽅式认识⽣字。
通过想象、联系上下⽂等⽅法理解“莞尔⼀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德国⼈把花种给别⼈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理解词语、想象画⾯、体会句⼦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明⽩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私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1、⽣字、词卡⽚; 2、准备⼏幅花卉图画; 3、了解作者季羡林⽣平及美好⾏为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第八组课文。
打开书149页,我们一起来看单元导语。
谁来读一下?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呢,谁能说一下?(异域文化)导语中对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呢?谁来说一说?(要学生理出1、2、3条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异域文化”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25《——》,齐读课题。
文章是谁写的?对季羡林你了解多少?课件(师简介季羡林)同学们看课题,自己的花是谁的花?为什么又让别人看?相信随着课文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的。
二、检查预习:课前都预习了吧,老师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看屏幕:1.读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指生读(及时纠错、正音)谁再读?师强调:莞在本课中读wǎn,如莞尔一笑;当表示地名时读guǎn,以后大家会学到。
(4)理解词语:看划线的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莞尔一笑是形容微笑的样子。
那怎样是莞尔一笑呢?同桌之间互相做一下。
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什么意思?课件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呢?课件这就是“姹紫嫣红”。
师:课件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师:同学们掌握的词语真多。
(5)我们再来读词语(齐)看本课的生字。
2.读生字:莞姹嫣(1)谁读,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三品——品出“耐人寻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材品赏与设计
中走了一个来回, 从而烙下深深的烙印, 多么奇丽的景色! 】
三 品 : 民族“ 人为我 , 为人 人” — 耐 人寻 昧 那 人 我 — “ 人人为 我 , 为人 人 , 我 这种 境界 颇耐 人寻 味 。”这是 文 中 富有哲 理 的一 句话 , 一种至 高无 上 的人 生境 界 。 果大 是 如 家 都这 么想 , 么做 , 必然 会换 来 “ 这 就 人人 为 我” 的结 果 。虽 然 “ 人为 我 ” 在前面 , 实 际上 “ 为人 人 ” 前提 , 人 放 但 我 是 只有 “ 为人 人 ” 我 尽到 责 任和 义 务 , 会 实现 “ 才 人人 为 我 ” 的美 好 愿 望 。 一种境 界非 常耐 人 寻味 ! 这 如何 引导学 生理解 这句 话
3 旨 感情 朗读 。 导
— —
累 课文 中 的优 美 语言 ; 四是要 从 实 际 出发 , 据 各 自条 件 , 根
通过 多种 途径 尽可 能 多地搜 集 资料 ,以丰 富对 异域风 情 的
感受 。
,
仿 佛 听
。多么奇 丽 的景 色啊 1
《 自己的花是 让别 人看 的 》 是人 教版 第十 册 第八单 元 的
的深刻 含义 呢 ?我进行 了 这样 的教学 设计 :
为突 破本 课 的教学 重 点 、 点 , 设计 了这 样的总 体教 难 我
学流 程 : 1实 践铺 垫 , () 回忆 导入 。课 始 , 引导 学 生回 忆描 述
秋 游厦 门南 湖公 园观 赏到 的菊 花展 的美景 。让 学生 初步 感 受 到我们 与 德 国人养 花的 不 同之处 。 ( ) 习检测 。 体 感 2预 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璧山区健龙镇小学何平教学内容: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抓住重点词句读、悟结合,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准备:教师:1. 多媒体课件2. 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
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
设计思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本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灵”的目标追求,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再给予重点指导和生成性指导;二是基于文本,语文课是凭借语言来进行人文教育的学科,设计中由赏花及人,直到悟理,玩味词句,朗读表达,进入美的情景;三是基于生活,把文本放在生活世界中去阅读,通过想象,自由表达,来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课文。
1、播放德国风光图片,交流引入课题。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意图:一节课伊始,通过此环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兴趣、梳理旧知,以便尽快进入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根据学生所谈相机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初步感知这句话的内涵。
(二)这句话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把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波浪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A、根据学生交流出示:(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B、学生谈感受,结合自己家种花实际和图片,理解花的“背影”会是什么情形,从而感受到德国人种花确实是为了让别人看的。
并相机板书:在家时给别人看C、齐读此句,体会他们种花的奇特之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A、理解词语——紧贴文本,通过看图、说话、找词、读句理解。
a、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指导步骤预设:*出示德国街道上的花卉图片,结合画面想象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的情景,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谈分别是从形态和颜色来写花的。
*指名边读边想象,读出美感。
b、眼花缭乱指导步骤预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
c、目不暇接指导步骤预设:*重点理解“暇”,让学生明白这个字与时间有关。
(师:“目不暇接”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
“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词语“目不暇接”。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令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令人——生活中,还有令你“目不暇接”的时候吗?)B、在此过程中,利用副板书相机出示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加强学法的指导。
右侧副板书: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工具书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突破关键字C、引导学生交流写花的四字词语。
交流后写在这段话旁边,将新学与旧知归类。
D、想象情景,朗读此句,并小结板书:走在街上看别人的3、引读描写种花人在自己家里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体会种花人美好的情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师:他们奉献美。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请读:(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师:他们收获美。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读:(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学生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4、引读第三段,直至背诵。
(1)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
让我们漫步在这街道上吧!此时,我们在街上穿行就如同在花海中漫游。
眼前是繁花似锦,耳边是蜜蜂低吟、小鸟鸣叫,鼻边是缕缕芳香。
放眼一望,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学生在音乐声中尝试背第三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指名背诵。
(2)方法点拨: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
教师应当着力去做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的感情。
此环节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式,加深重点词句的理解。
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
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
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
】三、感悟美丽,悟情析理,学习第4自然段1、理解呼应前文的句子“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1)引导出示句子。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
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
)(2)学生读此句。
(3)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满了鲜花。
给“堵满了鲜花”的“堵”换个词?如“堆”“种”“挤”“塞”等。
)C、引导学生交流“堵”的精妙。
D、再次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抓住“又”字体会,呼应前文。
(2)引读句子(师: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
我发现德国的变化真大呀!变了,变了,变了。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是的,--------始终没有变,始终没有变。
)【设计意图: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为此,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
”语感训练通过上一环节的诵读,此环节通过换词、补充填空,培养语感,训练学生表达。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寻味“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
(师:德国人种花确实为了让别人看的。
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种花了吧?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板书:双箭头符号。
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学生边说边完成预设的板书,预设:创造、奉献、分享、美好、心中有他人,为他人无私付出……)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悟到的理。
(1)、分组交流。
(师:当你想到这些词句时,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美好的事吧!)(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
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扣题,再次用感叹的语气读题,板书:感叹号),都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
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
】板书: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理解词语:在家时给别人看借助工具书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走在街上看别人的突破关键字(学生写:美分享奉献……)【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这样主副板书结合,既突出了文章主题,体现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自主性,又重视了学法指导。
】课后反思:《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文章。
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升华主题和适时适度巧妙运用多媒体上有可取之处。
一、准确理解词语,玩味词句,朗读表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景。
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重点之一是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词语意思。
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尤其是描写花美的词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1、抓住重点,品词评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由准确抓住重点句子到抓出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
而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
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通过理解词语知道重点字来理解词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2、朗读是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
品读第三自然段由句品读到重点词,“在读中想象情景,通过想象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
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
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
不仅提高了读的质量,提升了读的要求与层次,而且于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实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二、精神哺育,合理延伸,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