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8 鱼化石 沪教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谈话,向学生展示与化石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并引导学生谈谈这些内容。
2. 阅读故事《鱼化石》(3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鱼化石》,引导学生读完后,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3.故事的主题是什么?3. 分组讨论(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你想起了什么?2.你如何理解故事的主题?4. 个人思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1.鱼化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鱼化石?3.你通过阅读获得了什么启示?5.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达到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估1. 作业学生可尝试描绘一张鱼化石的图画,并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回忆和再次思考。
2. 测验通过小测验监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所提高。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鱼化石》
1.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小节是写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习课文1—3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3)再读,想象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的情景。
(4)学生自由交流。
3.指名读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教学反思
《鱼化石》是一篇科普知识诗,其中包含着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化石的知识,我在授课时增加了什么是化石、化石的形成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化石、在他们的交流中多角度地了解各种化石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朗读的愿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把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所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又没有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激起学习的愿望,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二、初读课文
四、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
有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1.学生自学课文
2.交流
(1)分小节读课文
(2)交流理解的词语
(3)学生质疑
五、再读课文
六、找找课文哪几小节是写鱼化石的形魄的火山爆发,鱼儿无能为力。出示4、5小节。
小学_语文__学科28、《鱼化石》_教学设计
闵行区中心小学丁丽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堪、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注意背诵积累。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故事复述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文《鱼化石》、简笔画、课堂小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观察简笔画,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鱼化石的文章,你们对化石是什么了解呢?3.让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猜想。
二、呈现新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鱼化石》,并对一些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三、创设情境(10分钟)1.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鱼化石?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了解一下。
2.教师简单介绍小实验的过程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鱼化石形成的条件。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鱼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和细节。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鱼化石的绘画创作。
3.学生完成后,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形成化石的条件和过程。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谈谈他们对化石的看法和想法。
3.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4.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化石模型。
28 鱼化石
28 鱼化石一、导入学习1、媒体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化石2、简介化石的形成。
出示:在地球生活过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体在沉积的沙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化石。
3、点击鱼化石图片,补全课题:28、鱼化石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2、反馈自学效果。
(1)开小火车分小节读课文。
(2)随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①指名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②纠正“动弹.”的读音:提示学生:“弹.”是多音字,可以念“dàn”,子弹;也可以念“tán”,弹琴;在课文里念轻声。
师范读,学生齐读。
3、指名回答诗歌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师归纳,板书:运动——掩埋——化石——教训三、研读课文㈠学习3—5小节,了解鱼化石的特点。
1、默读课文3-5小节,说说鱼化石有什么特点?2、理解“栩栩如生”词意。
(1)先查字典理解“栩栩”的意思。
栩栩:形容生动的样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栩栩如生”的意思。
3、出示鱼化石图片,观察图片,帮助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
过渡:虽然这些鱼化石栩栩如生,但是却是沉默的,没有任何的生机。
5、展开想象,口头完成填空:出示:虽然它们是那样的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但是它们的嘴(不能翕动),它们的眼睛(不能转动),它们的尾巴(无法摆动)。
它们在亿万年的岁月里保持(绝对)的(静止)。
(1)自由准备。
(2)指名交流填空。
(3)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
“鳞”和“鳍”是鱼身上的一部分,所以部首都是“鱼”字旁。
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鳞”字。
鳞——粼6、成为化石的鱼儿虽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静止的。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7、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寂寞、无奈8、同桌朗读3、4、5节,读出语气。
过渡:鱼怎么它们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㈡学习1、2小节,1、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一起回到几亿年前:媒体播放鱼儿在大海中遨游、嬉戏的情景。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课件【三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课件【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淌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寻见你。
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
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小组合作;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准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三、品读段落,准确理解诗意。
合作讨论(1-5)段;1.你能寻出“鱼”与“鱼化石”毕竟有哪些异同吗?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测有依据吗?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提示:寻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落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教师范例:当无边的灾难落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
..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在漫漫而悠长岁月中,我尝试了所有努力:恨过,哭过,笑过,沮丧过,悲伤过,痛苦过,付出过,到ZUI后还是被抛弃、被埋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鱼化石_沪教版
28 鱼化石课题教课目的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绘声绘色” 、“凝望”的意思。
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会生命的真实价值;并积累要点诗句。
⒊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认识化石形成过程。
教课要点和教课要点:认识鱼化石形成过程,有感情地朗诵。
难点教课难点: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课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准预习课文备教课流程一、认识化石,揭露课题。
⒈媒体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恐龙化石、鱼化石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化石⒉简介化石的形成。
出示:在地球生活过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体在堆积的沙中保留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变为了化石。
⒊点击鱼化石图片,补全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指名分节朗诵诗歌。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想一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⒉学生沟通,师提炼,板书:运动——掩埋——化石——教训三、研读要点,朗诵领会。
㈠学习 3—5 小节。
⒈媒体出示一组鱼化石图片,谈谈鱼化石的样子。
理解:绘声绘色⒉出示填空:固然它们是那样的绘声绘色,可是它们的嘴却不可以翕动,它们的眼睛,它们的鳞和鳍它们的尾巴⒊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 。
⒋成为化石的鱼儿固然绘声绘色,但它是缄默的,静止的。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如何的感觉呢?⒌生沟通,师随机板书:孤独、无奈⒍指名朗诵4、 5 节,读出语气;师生合作朗诵。
背诵4、5 节。
㈡学习 1、2 小节。
⒈研究原由:它们怎么会变为此刻这样的呢?让我们乘坐光阴地道一同回到几亿年前:第1页/共3页媒体播放鱼儿在海洋中游览、玩耍的情形。
谈谈画面上的鱼儿是如何的?⒉观后沟通,师板书:开朗、快乐⒊指导朗诵第一节,读出高兴的氛围。
⒋媒体播纵火山迸发的情形,生感觉惊心动魄的场面。
⒌睁开想象,面对忽如其来的变故,鱼儿们会如何?可否用一个词来概括?⒍累积表示慌张的词语。
师板书:惊慌万状⒎指导朗诵第 2 节。
㈢再读 1—5 节,认识鱼化石形成过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通用3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通用3篇)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篇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2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地背诵积累。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出示“雨花石”1、你认识它吗?2、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3、揭题 34.鱼化石介绍作者艾青二、自学生字,读读课文1、自学生字2、划出不理解词语3、同桌交流三、检查并指导1、字:鳍与嗜爆与瀑2、词:栩栩如生旺盛四、学习诗歌1、一读诗歌:用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哪几小节写有关内容?重点朗读:⒈⒉⒊节边读边体会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魂的场景。
2、二读诗歌: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吗?3、三读诗歌:学了这篇诗歌,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五、质疑延伸搜集有关化石形成方面的资料供大家赏析。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
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贵,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4.引导学生从鱼化石中感悟生命的演变,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努力向前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运用提问、讨论、分享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鱼化石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巧设提问,引导思考: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鱼化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022三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鱼化石》
2022三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鱼化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2三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鱼化石》教学目标:⒈识记本课生字2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学案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学案沪教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勘栩鳞鳍”4个。
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自主地积累句段。
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并能把鱼化石的形成过程说清楚。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化石吧?你们想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化石的诗歌,它是著名作家艾青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化石形成的过程。
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然后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看鱼化石图片,认识鱼化石。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过渡:听完了课文录音,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听明白了什么?初读诗歌,学习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交流。
要点:“鳞”是前鼻音,书空右半部分的笔画;“鳍”的右边不是“者”字,要看清字形,“鳍”的意思是:鱼类的运动器官。
三、学习诗歌,指导朗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完成练习。
动物名称变成化石的起因形成化石的经过形成化石的结果小鱼儿恐龙始祖鸟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指导他们读出语气,体会当时的恢宏气势和感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学生理解“旺盛、自由、栩栩如生、动弹、凝视、发挥”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将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体会。
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引导总结。
“旺盛”的意思:生命力强。
“自由”的意思: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栩栩如生”的意思: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动弹”的意思:活动。
“凝视”的意思:目不转睛地看。
“发挥”的意思:把内在的能力表现出来。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化石形成的过程。
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内容熟读积累,准备全班交流。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读词语: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请你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化石?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怎样的环境中,怎样形成的?五、拓展练习,资料整理抄写词语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鱼化石》教学案
《鱼化石》教学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课型:【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方式】诵读式、讨论式【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反思】【课前检测】一、给下列的字词注音。
跳跃()勘察()栩栩如生()鳞鳍()动弹()凝视()二、填空1 动作多么,精力多么,在浪花里,在大海里。
2 但你是的,连也没有,鳞和鳍都,却不能;3 你绝对的,对外界,看不见,听不见的声音。
4凝视着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就。
5活着就要,在斗争中,当死亡没有来临,。
三、文学常识。
1 《鱼化石》节选自,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版。
作者 ,名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有《》、《》等。
2 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3 大海中的“鱼”与化石中的“鱼”有哪些不同?大海中的“鱼”:化石中的“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2.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4.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2.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鱼化石的分类方法;2.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分类方法、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鉴别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化石,让学生亲身感受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加深对鱼化石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鱼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讲授(30分钟)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3. 实验(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化石,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和特征;2.学生自行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4. 讨论(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分类方法和鉴别方法等内容。
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鱼化石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资源1.鱼化石标本;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等。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鱼化石的形成以及意义,了解鱼化石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及其分类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认识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鱼化石的图片、鱼化石模型、幻灯片等。
2. 实验器材:放大镜、鱼化石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鱼化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鱼化石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鱼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意义。
向学生展示一些鱼化石模型,并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模型上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鱼化石的特点,如鱼的鳞片、鱼骨等。
3. 大脑风暴(1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大脑风暴,提出关于鱼化石的问题,并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例如:鱼化石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鱼化石有什么分类?鱼化石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4. 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并由小组代表答题。
教师逐一批评和指导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化石的形成与鱼化石的分类等问题。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得出结论,并对鱼化石的形成和分类进行总结。
教师提醒学生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6. 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展示鱼化石的标本,并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描述。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鱼化石的微观结构,向教师提问,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布置作业:请学生针对鱼化石的形成和分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写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点,同时讲述鱼化石的意义和价值。
鱼化石 教案
鱼化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鱼化石的奥秘教案目标:1. 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鱼化石研究;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历史的概念,提问:“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演化的?”2. 准备一些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鱼化石的兴趣。
探索鱼化石: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块鱼化石模型或实物。
2. 学生观察鱼化石的外形、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鱼化石的细节,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鱼化石的年龄有多大?- 鱼化石的种类是什么?- 鱼化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科学方法实践:1. 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2. 学生提出一个关于鱼化石的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鱼化石模型或实物,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实验设计和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鱼化石的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鱼化石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鱼化石的知识,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中的科学方法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鱼化石的理解程度,包括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教学资源:1. 鱼化石模型或实物2. 放大镜3. 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4. 实验用具和材料(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而定)5. 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教案扩展:1.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鱼化石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
二、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
三、通过朗诵,学习艾青用安静的心态、朴素的语言表达丰硕、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
教学进程及步骤一、导入课文1.哪个同窗会画鱼?找五名同窗到黑板上来画。
2.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尸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诗人对这块鱼化石用一个成语归纳了特点。
“鱼化石”:为何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借这块鱼化石又要向咱们表达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走进“鱼化石”。
“栩栩如生”二、研讨新课1.诵吟诗作:多种形式读诗2.介绍作者及与本诗相关的写作背景。
3.诗人在介绍鱼化石时按什么思路写的?能够看出本诗的主旋律是关于“自由”的。
活鱼——鱼的化石——石化的鱼(自由生存——失去自由——仍然栩栩如生)分析每节具体是如何描述的。
第一节写鱼的形、神、环境。
第二节写鱼被石化的原因是天灾。
第三节写鱼化石被发觉。
第四、五节写鱼成为化石后的状态。
4.体会鱼成为化石后的感受。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沉默、无叹息、不能动弹”想象一下鱼的感受。
(痛苦、挣扎……)看不见”“听不见”表明作者那时被剥夺了自由和写作的权利,沉默了,消失了5.作者在凝望中感悟到什么?“生命离不开运动”“活着就要斗争”的道理。
6.诗人由写鱼转到写人,要表明什么态度?你能够从诗中找到诗句来分析。
人一旦取得自由,拥有生命就应该珍惜。
充分表现了生命的价值。
7.在写鱼化石时,诗人利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为何?“你”更显亲切、自然。
犹如直接同鱼对话,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可表明诗人对鱼表示同情和理解。
8.你以为本诗的意象是什么?咱们说“诗言志”,你以为你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能够从“珍惜时刻,拼搏、进取、追求,尽自己的最大尽力去实现目标等”角度去分析。
三、探讨你以为“栩栩如生”在诗中还有什么其他含义?维持珍惜生命时的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总结全文。
பைடு நூலகம்⒈朗读全文。
⒉布置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写鱼化石形成的过程。
板书设计
28鱼化石
火山爆发亿年石化
运动---------------- -------掩埋----------------- ----化石------ -----------------教训
(活泼、快乐)(惊恐万状)(寂寞、无奈)(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奉献)
⒋出示媒体补充资料:了解化石对人类的贡献。
科学家们可以从化石中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进化过程等等。因此||,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古生物化石。
⒌师小结:即使死亡||,也要把能量发挥干净。因为生命在于奉献(板书)。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了解化石||,揭示课题。
⒈媒体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恐龙化石、鱼化石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化石
⒉简介化石的形成。
出示:在地球生活过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体在沉积的沙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化石。
⒍指名朗读4、5节||,读出语气||;师生合作朗读。背诵4、5节。
㈡学习1、2小节。
⒈探究原因:它们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一起回到几亿年前:
媒体播放鱼儿在大海中遨游、嬉戏的情景。说说画面上的鱼儿是怎样的?
⒉观后交流||,师板书:活泼、快乐
⒊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出欢快的气氛。
⒋媒体播放火山爆发的情景||,生感受惊心动魄的场面。
⒈引导观看鱼化石画面||,理解“凝视”。
⒉作者凝视着这片寂寞、无奈的鱼化石||,得到什么启示呢?读课文6、7节。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⒊生交流||,师板书:生命在于运动。
课题
28鱼化石
教学目标
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的意思。
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并积累关键诗句。
⒊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了解化石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栩栩如生
⒉出示填空:
虽然它们是那样的栩栩如生||,但是它们的嘴却不能翕动||,它们的眼睛||,它们的鳞和鳍它们的尾巴……
⒊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
⒋成为化石的鱼儿虽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静止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⒌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寂寞、无奈
⒊点击鱼化石图片||,补全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⒉学生交流||,师提炼||,板书:运动——掩埋——化石——教训
三、研读重点||,朗读体会。
㈠学习3—5小节。
⒈媒体出示一组鱼化石图片||,说说鱼化石的样子。
⒌展开想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鱼儿们会怎样?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
⒍积累表示惊慌的词语。师板书:惊恐万状
⒎指导朗读第2节。
㈢再读1—5节||,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
⒈默读1—5节||,思考:鱼化石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⒉生交流||,师板书:火山爆发---掩埋灰尘-----亿年石化----形成化石
⒊想象说话:鱼化石形成过程
本课小结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边读边展开联想||,想象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以及多少亿年后||,变成化石后的鱼的无奈与寂寞。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辩字组词
堪()鳞()鳍()栩()
勘()粼()鲫()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⒋教师引读||,生读第1节和第4、5节||,通过对比朗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㈣学习6、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