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简析法国中尉的女人

简析法国中尉的女人

又如:2、在莎拉和查尔斯邂逅时的欲言又止后, 直接切到阳光明净的海滩上,迈克和安娜一身鲜亮躺 在海滩上调情。这两个例子都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 女子保守和情感压抑与现在人在情感上的自主性,这 种硬切把两个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技巧剪辑:在迈克与安娜练习剧本时 ,安娜摔倒, 迈克去扶时,切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这种剪辑技巧应 该是相似体转场吧!
查尔斯:冲动、任性、感情真挚。可以为了金
钱、身份和地位违背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可以为了 爱情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对当时的社会也有 自己的不满,当欧内斯蒂娜轻蔑的语气嘲讽“法国 中尉的女人”时,他显现出的是不屑一顾,他并不 趋同与当时社会的世俗,直到他被莎拉刚毅和追求 自由的气质所深深吸引,并作出了有悖伦常的事情, 与莎拉偷尝了禁果,并解除了与欧内斯蒂娜的婚约。
2、景别 4、摄像机运动
先清楚,短镜头由于镜头组接的频繁,会给观 众一种距离感。相反,长镜头可以记录比较真实自 然的生活状态,会给人一种亲密感;景别的不同也 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远景全景会给人一种距离感, 而中近景则会给人亲切感。
而在本片,现在时空中:随着安娜和迈克由接近 及疏远(具体详见课本198页),镜头也由较长的镜 头向较远的镜头变化;景别也从刚开始的中近景到后 来的全中景;摄像机的运动也由刚开始的小幅度运动, 到后来的大幅度运动。
2、景别
全景——中景——近景
此片段先用全景展现了堤岸上波涛汹涌的环 境下,查尔斯开始跑向萨拉,此时景别逐渐扩大 直至近景,神秘女子的面貌显现在画面中。
3、色彩
此段采用灰黑色作为主色调,灰色的天空,黑 色的斗篷,衬托出了在人们眼中这个遭遇悲惨的女 子的内心世界。
4、音乐音响。
此片段采用自然音响——海浪击打堤岸的 声音。当莎拉回头的一瞬间,音乐开始响起, 海浪声减弱直至消失。悲凉哀伤的音乐与画面 中主人公哀伤而幽怨的表情相结合,表达出了 悲惨的遭遇对这个美丽女人的摧残。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介绍法国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立的创作精神而闻名于世。

在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当代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她们在作品中所代表的意义和揭示的社会问题。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自主、坚强的职业女性在一些当代法国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主、坚强的职业女性形象。

她们经济独立,事业有成,展现出了现代女性的力量和自信。

例如,电影《模特儿》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成功的时尚模特,她展现了她的职业技能和优雅魅力。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影片故事中的角色,更代表了当代法国社会中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和实力。

对家庭和情感的探索另一方面,法国电影也经常探索女性对于家庭和情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通过对婚姻、妇女角色和母亲形象的呈现,法国电影揭示出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冲突。

例如,在电影《电视台的女人们》中,剧情集中展现了几位女记者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困惑和挣扎。

她们被迫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这反映了当代法国女性在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自由、开放的性表达法国电影向来以创新和大胆的表现风格著称,女性性表达也是其独特之处。

许多法国电影敢于探索女性的性自主权,展现出开放和自由的性观念。

例如,电影《我的性与我》就勇敢地探讨了女性的性观念和性解放。

这种大胆的表达方式使得当代法国电影在性别议题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形象的意义与社会问题当代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个人角色的呈现,更代表着许多社会问题和现象。

这些形象在向观众展示了女性在法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塑造的同时,也强调了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重要性。

首先,当代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表明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职业女性形象的出现,既彰显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也突出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这一点在法国社会的男女平权运动中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和推动。

其次,法国电影探索女性对家庭和情感的探索,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婚姻和家庭问题。

冲突的声音——电影《黑天鹅》的女性主义解析

冲突的声音——电影《黑天鹅》的女性主义解析

女儿 的臣服 中获 得满 足感 ; 渴 盼女 儿功 成 名就 , 她 因 为那 是 她未 竟 的舞 台梦 想 在 女 儿 身 上 的 延 续 ; 对 她
歌 舞剧 表 演 的叙 事 表 象 之 下 , 无 疑 是 一 个 关 于 自 这
我 寻 找 的 故 事 。 有 论 者 认 为 N n ”2也 ia的 悲 剧 是 “ 本我 与超 我 的 自残 ” 导致 的 “ 所 自我 人 格分 裂 ” 。
21 0 2年 4月
山 东女 子 学 院学报
J u n lo h n o g W o e sUnv ri o r a fS a d n m n’ ie st yA pr 201 . 2
第 2期
总 第 12期 0
No 2 S r No 1 2 . e. .0

女性 文学研 究 ・
女 儿成 长 得 那 么优 秀 , 给 母 亲 带 来 欣 慰 与 骄 傲 。 这 但 在母 亲 的深 层 意识 中 , 女 儿做 出 的牺 牲 是 抹 不 为
去 的阴影 和 隐痛 , 们 就 像 毒 素 一样 日积 月 累地 侵 它
蚀 着母 亲 的 情 感 。在 母 亲 对 N n 微 不 至 的关 爱 ia无 的背 后是母 亲专 横 的 意 志 和控 制 欲 , 是 母 爱 的 另 那

47 ・
历 了从 白天 鹅 到黑 天 鹅 的精 神 炼 狱 , 终她 以 自我 最 毁灭 的方 式 创 造 了辉 煌 的 舞 台形 象 。影 片 作 为第 6 7届威 尼 斯 电影 节 的 开 幕 片 于 2 1 00年 9月 首 映 ,
之后 斩 得众 多 令 人 瞩 目的奖 项 , 2 1 如 0 1年 第 8 3届
奥 斯卡 金像 奖 最 佳女 主角 奖 , 并获 最 佳影 片 、 最佳 导 演 、 佳摄 影 、 佳剪 辑 的提 名 。波特 曼摘 取 了美 国 最 最

西方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西方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西方影视中的女性形象西方影视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是西方电影影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不平等的意识与价值观得到或多或少的呈现。

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电影得到持续不断的阐释,基本同步于整个社会女性意识的发展潮流。

总的来说,西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臣服、觉醒和自我反思几个阶段。

一女性形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好莱坞电影中处于从属地位,电影仍然保持社会主流意识、迎合传统社会理想,纯情少女和贤妻良母是电影中的主要形象,女性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臣服于男性。

当然这也与女性在电影工业中的地位低下密切相关。

如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伊尔莎与里克在巴黎相遇,并与之相恋。

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还活着,她又回到了丈夫身边。

她与丈夫来到卡萨布兰卡时,她再次与里克相遇,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她决定与里克在一起生活。

里克帮助伊尔莎的丈夫拿到了离开卡萨布兰卡的通行证,但却要伊尔莎和她的丈夫一起离开。

这部电影中,伊尔莎虽是女主角,然而她的命运却掌握在里克或其丈夫手中,她是一个被动的“他者”。

20世纪50年代之前电影,女性扮演着芭蕾舞演员、酒吧女、护士等一些带有明显性别特征的职业形象,一般的女性角色没有固定的职业,金钱多来源于家庭。

和伊尔莎一样,同一时期讲述逃出家门的富家女和一个报社记者之间故事的《一夜风流》中的富家千金艾丽、《罗马假日》中的公主冶妮、《蝴蝶梦》中婚后辞去工作的女主角“我”等,这些女性角色超脱于物质之外,不必为生活和金钱担心,她们多呈现的是相夫教子的形象以及谈情说爱的对象。

实际上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西方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中,一些觉醒的女性就已经发现自己在选举、受教育、就业等方面权利的缺少,从而不能使自己自由地发展,更没有能力去追求自由。

故而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女性在为自身的独立作出探索。

如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有逆时代潮流的味道,她任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不惜牺牲一切。

试析阿涅斯_瓦尔达电影的女性意识

试析阿涅斯_瓦尔达电影的女性意识
瓦尔达的影片《流浪女》于1985年获得威尼斯国 际电影节金狮奖。影片“堕落女性”的视角早在19世 纪中叶就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瓦尔达以纪录片的 呈现方式拼凑出流浪女莫娜人生最后的岁月,其形象 成为女性主义经典解释案例。莫娜集美丽、冷漠和孤 独于一身,为了寻求心灵的自由而与全世界为敌。从 这个意义上说,《流浪女》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 影”。[1]
《幸福》中的妻子是受人尊敬的女性,这与《流 浪女》中莫娜所代表的堕落女性完全对立,但她们的 结局是相同的。更具讽刺性的是,父权堡垒里的“幸 福”并不是属于女性的。死去的妻子迅速被替代和遗
忘,另一个女人站在了厨房里,孩子们也喜欢她,男 人觉得一切依旧和从前一样,他觉得很幸福。无论是 妻子还是后来出现的女子都选择皈依家庭,但“家 庭”似乎并不能帮助她们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四、夫闲居理气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
不仅绘山水如此,对于山水绘画的欣赏价值,宗 炳也从纯艺术审美的角度,提出了对山水画的欣赏, 即他的“畅神”思想。这种“畅神”是需要与“道” 同游的超世务精神。“魏晋时代由庄学所引发的人对 自然的追寻,必然带来超世务的精神,换言之,必带 有隐逸的性格。”[10]然而当时一般人的隐逸性格,只 是情调上的,少有生活实践上的。如“竹林七贤”, 他们游于山水之间,纵情于谈玄体道,看似逍遥于自 然山林之中,但由于政治上的斗争终也于矛盾痛苦中 无法解脱,因此,此时有山水之形态而无山水之精 神,即人与山水的审美情感。然而山水画及山水画论 的产生“既要有实践上的隐逸生活,而又有绘画的才 能,才能产生真正的山水画及山水画论”[11]。因此, 山水绘画艺术与山水文学一样,具有超世务的精神审 美内核。“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 玄。”[12] (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分形象 地反映了魏晋名士游心畅神的清朗风姿。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

48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电影《包法利夫人》改编自福楼拜原著小说《包法利夫人》。

在这一电影中,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由于欲望而催化的丑恶面目。

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人物塑造,对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重现和剖析。

《包法利夫人》不仅仅体现了艾玛对于理想以及爱情的大胆追求,另外一方面,又对真实的人性,包括虚荣、私欲、自私、堕落等真情实感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一、 女主人公艾玛形象分析在电影《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以一个清纯的少女形象现身,又以一个堕落、颓败的形象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在电影中,艾玛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性形象而存在,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情人、一个母亲。

(一)身为女性的艾玛形象剖析艾玛的出身是一个农夫的女儿,拥有清秀的外表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修道院中,艾玛学习了刺绣以及钢琴,同时对于浪漫主义小说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

小说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使艾玛的心中渐渐滋生了对浪漫和爱情的向往。

于是在查理·包法利医治好自己的父亲之后,艾玛对于爱情的到来深信不疑并毅然决定与查理结婚。

在这部电影中,艾玛是一个女性,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与理想的女性,艾玛具有一切女人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不失为19世纪中期的一位女性典型。

(二)身为自身的“艾玛”与身为母亲的“包法利夫人”之间的矛盾结婚之前,艾玛是作为自身而活着,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年轻女性,对于未来的生活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是一个美妙的、年轻的个体。

但在与查理结婚之后,艾玛成为了包法利夫人。

从虚幻的爱情想象走入现实生活后,艾玛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现实,融入一个新的家庭。

在艾玛知晓自己怀孕的消息时,她巴不得赶快分娩生下小孩,以获得初为人母的快乐。

[1]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作为“艾玛”而活着,作为母亲的意识虽然已经萌生,但仍然十分淡泊。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乱世佳人》斯嘉丽形象研究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乱世佳人》斯嘉丽形象研究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乱世佳人》斯嘉丽形象研究至今世界上有很多表达女性主义的影视作品。

《乱世佳人》是经典之一。

这是一部典型的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

《乱世佳人》的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被誉为好莱坞的“第一部大片”。

在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被生动地刻画,传达了女性主义。

《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形象分析对于女性主义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乱世佳人》;女性主义;文学1.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女权主义”一词起源于19世纪法国。

随着三次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些运动之间的矛盾和不公正。

女权主义者学者研究了女性、男性和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存在于学科的概念框架之中,贯穿于学科的各个领域,并且坚持反对学科的概念框架,运用存在主义哲学对女性处境进行了分析和再探索,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存在的潜在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2.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起源20世纪2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蓬勃发展。

随着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和自然人权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一场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平等的女权运动于1930年代开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的。

内战前,“绅士”和“淑女”们在自家庄园中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的生活。

随着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盛,从前鼎盛荣耀的南方种植园经济濒临衰落。

在这一新旧文明碰撞的特殊时期,美国的女性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美国南方,男权主义盛行,女性作为“淑女”必须表现得柔弱、无助而获得男人的爱意和保护。

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要做好一个能照顾好丈夫、子女,且管理好家庭人员和收支的角色。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律政俏佳人》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律政俏佳人》

【 关键词 ]女  ̄5 电影 隐性不平等 进步 t 4  ̄
d i 03 6 /.s .0 2 6 1 .0 10 .1 o: .9 9js 1 0 — 9 62 1 .70 8 1 in
相关背景简介 女 性 主 义 最 早 作 为 一 种 妇 女 解 放 运动 产 生 于 1 9世 纪 末 期 的法 国 ,
动 争 取各种 政治 权利 的社会 斗争 , 思想。 而且 包含着 在 法律、 教育和 文 化领 二 、电影塑造 的女性形象
域 内 批 判 与 建 构 的理 论 研 究 。 女 性 主 义 电影 是 女 性 主 义 研 究 的 一 个 方 面 。 电影 和 电视 作 为 再 现 社 会 的 主
处 受到 歧 视 。但 是 ,艾 丽 不惧 挑 战 , 最 后 用 自 己 的行 动 证 明 了 自 己 并 非
她会 三 天两头 涂指 甲油 ,出 门前往 手腕 和头 发 喷香水 、往 口腔 喷清新 徒 有 其 表 。 她 凭 借 着 自 己对 细 节 的 性 形 象 ,在 女 性 形 象 的 外 貌 、服 饰 剂 ,穿裙子时注意将腿毛刮干净等。 洞 察 力 和 生 活 经 验 ,打 赢 了 一 场 大 装扮、 专属 物 品、性 格、姿 态等 方 就连 艾丽 随 身带 的宠 物小狗 ,她 都
《 政俏 佳人 》实际上 是 一部 律
在 父 权 制 社 会 背 景 下 拍 摄 的 电 影。 14 9 9年 出版的 《 第二性 5 5一书 的作
要传 播媒 介 ,对创 造和 确 立各 种社 者 西 蒙 娜 ・ ・ 伏 娃 就 认 为 ,女 德 波 会成 规和性 别成 规来 说起 着十 分重 性 之 为 女 性 , 不 是 天 生 的 ,而 是 后 要的作用。【】 1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摘要】当代法国电影一直以来都在塑造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本文从女性主角的塑造、女性角色的多样性、性别刻板印象的挑战、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得到了呈现,从传统的女性角色到更具现代性和独立性的形象,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的演变也反映了当代法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认识到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女性应该被更多地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立性,未来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可能会更加注重女性的个性和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塑造、多样性、性别刻板印象、演变、社会现实、特点、启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法国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闻名于世。

在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呈现备受关注。

女性在电影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情节的推动者,更承载着对社会、文化和性别议题的探讨。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了解法国电影对于女性角色的态度和观点,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当代法国社会中的性别关系和女性地位的变化。

法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多样而丰富,既有独立、坚强的女性主角,也有复杂、矛盾的女性配角。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元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共鸣。

与此法国电影也在挑战性别刻板印象,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刻画,而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女性形象。

1.2 研究意义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呈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多样性、性别刻板印象的挑战、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法国电影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超越孤独,追寻意义——浅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

超越孤独,追寻意义——浅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

上映于 2 0 0 9年 7月 的法 国 电影 《 刺 猬 的优 雅 》 改 编 解 。深 层的解 读应 当从 更广 泛 的、超 越性 别的视 角来 解读 自法 国女作 家缪 丽 叶 ・ 巴贝里 的 同名小 说 ,小 说本 身 出版 其 对社 会现 实 的批 判性 、 关切性 意义 ,如 人类现 实生 活 中 后就 获得 了极大 的成功 ,先 后获 得法 国书 商奖 、 国际扶 轮 真 实而 广泛存 在着 的孤 独 性 问题 及超 越 、精英文 化视 野下 社奖 等 5项文 学奖 。根 据小 说改 编 的同名 电影 也 同样十 分 对 人生 意义 的追 问和 对 日常生活 的启 示等 。 精彩 , 电影 以 巴黎 左岸 的一 幢上 流人 士居住 的豪华 公寓 为 女 性 视 角 下 的超 越 性 别 的社 会 现 实 故事 的开 展 空 间,通 过 交 替穿 插 的叙 述手 法 来 结构 电影 , 这 是 一部 典 型 的从 女性 视 角来 观 察和 描述 社 会现 实 、
影片以小女孩帕洛玛手拿摄像机进行拍摄的一段独自开始以此为开端全片很多部分都是以摄像机运动的路线作为结构电影的路线通过这种边记录边旁白进行评论的方式将小女孩对社会现实的看法逐步道出小女孩对世界的思考无法对他人倾诉在家人和邻居眼中被看作聪明而奇怪的异类无法行使自己作为个体的表达批判性意愿的权利只能通过拍电影和在l2岁生日这天自杀的方式表达对人生对世界的精神上的战胜这种扭曲和隐匿无声的表达方式有着强烈的隐喻意味对这种表达的困境的表现具有现实性和批判性

影视 文学
超越孤独 ,追寻意义
— —
浅论法 国电影 《 刺猬 的优雅》
翁荣江 2 0 1 2级人文科学试验班
摘 要 :改编 自法 国女作 家缪 丽 叶 ・巴贝里 的 同名 小说 的法 国 电影 《 刺 猬 的优 雅 》 ,以其独 特 的女性 视角 和精 英文 化视 角对 社会 现实进 行 了批判 性认 识 ,对 灵魂 的孤 独性、 生命 意义 的追寻 等 问题 进行 了深入 的探 讨。本 文 旨在对 小说和 电影的 已有解 读进行 梳理 的 同时 ,通过分 析进 一步认 识和 阐 明其在对 人类 灵魂 的孤 独性 的关切和 对 生命 意义 追 问的过程 中,传达 出的积 极 的社 会和 人生意 义。 关键词 :法 国电影 ;刺 猬 的优 雅 ;孤 独性 ;生命 意义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作者:李姝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摘要:吕克·贝松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法国导演,他的影片中不仅有法国电影的古典艺术气息及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还非常重视女性形象塑造,深入挖掘女性的艺术自我表达,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法国电影;吕克·贝松;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25-03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法国电影更多的是探索人物内心世界,非常有别于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电影。

法国主流电影注重追求艺术层面,并且法国是世界上最先发起女权主义运动的国家之一,女性觉醒比较早,这一点在电影中有很深的烙印。

电影文化以其传播的便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电影文化既是对社会文化观念的反映,也塑造着受众的文化观念,已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变革力量。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被电影界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他为了和美国好莱坞电影抗衡,创办了欧罗巴电影公司,出产了很多高质量的法国电影,同时具备法国艺术风格和美国商业片的元素,其风格简洁明快,不拘一格,往往让人出乎意料,堪称是电影界的奇才。

同时吕克·贝松也很关注女性题材,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电影中,多半都是表现肌肉发达的男性,女性则是花瓶、附属角色,因此他一直在争取体现男女平等,着重刻画优秀的女性角色。

正因为如此,在吕克·贝松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往往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女性不再是男人附属的装饰,也不再是电影中的花瓶,而是和男性同等重要,有些影片中女性甚至超过了男性。

一、双面女特工《尼基塔》拍摄于1990年,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影片,目前美国拍的《尼基塔》电视剧就是改编自这部吕克·贝松的同名影片。

电影中,导演用简单、明快的风格讲述了尼基塔从一个堕落的、凶残的、毫无同情心的女人,一步一步变成了优秀的特工,举止言谈得体,机智,身手敏捷,成功的通过了特工考核。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法国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史上的佼佼者,其中的女性形象也一直是品质过硬的重要标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女主角入手来分析女性形象的变化。

在过去的法国电影中,女主角往往是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感性和情感。

例如,让·吕克·戈达尔的《艺术家的一生》中的主角卡米尔(Camille)就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女性形象。

她性格柔弱,情感丰富,很容易被男主角所影响和左右。

而在现代的法国电影中,女主角们更多的是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形象。

例如,洛朗·蒂雷的《大酒店异闻录》中的女助理帕姆(Pam)便是一位不易被摆布的女性。

她善于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不仅帮助老板化解了一次经济危机,也为自己的前途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现代法国电影更多的关注女性本身而非她们的外在表现。

例如,塞德里克·克拉普修斯基的《水性杨花》中的女主角顾祝君(Suzanne)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是一个女演员,但选择了当一名家庭主妇,尽管她在家庭中扮演着一个陪伴丈夫和孩子们的角色,但她的内心却早已饱受折磨,她渴望自由和独立,最终她选择了离婚,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种内向的塑造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认同并感同身受,让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最后,在现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性格化更为明显。

相比较过去女性形象的浪漫主义和情感化,现代法国电影更加注重性格的刻画,例如贾桂琳·罗丝的《英国病人》中的女主角凯瑟琳(Katharine)就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

她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和探求精神;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使得她勇往直前,不惧挑战。

这种性格特征的突出,塑造出更加鲜活、深入的女性形象。

综上所述,现代法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已更多地关注女性本身的内涵与特质,而非仅仅停留在外在形象上的美好表现。

《2024年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范文

《2024年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范文

《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篇一一、引言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作为当代欧洲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电影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悲剧性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探讨拉斯·冯·提尔电影中悲剧性女性形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

二、拉斯·冯·提尔电影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特点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作品中,悲剧性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这些女性形象往往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面临着各种困境和压迫。

其次,她们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经历着痛苦、挣扎和绝望。

此外,这些女性形象在形象塑造上具有独特性,既有现实的真实感,又有着超脱现实的象征意义。

三、悲剧性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拉斯·冯·提尔电影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社会背景是影响女性命运的重要因素。

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使得女性面临着种种不公和压迫。

其次,家庭环境也对女性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在许多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女性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文化传统和性别观念也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四、悲剧性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拉斯·冯·提尔电影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些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唤起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

其次,这些形象在电影中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使得电影主题更加深刻。

此外,通过这些悲剧性女性形象,观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五、具体案例分析以拉斯·冯·提尔的电影《狗镇》为例,其中的女主角安妮特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女性形象。

安妮特在狗镇这个看似和谐实则冷漠的社会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压迫。

她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经历着痛苦、挣扎和绝望。

女性角色形象解读:《红与黑》的视角

女性角色形象解读:《红与黑》的视角

女性角色形象解读:《红与黑》的视角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经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通过对她们的描写和塑造,可以反映出作者对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本文将从《红与黑》这部小说出发,分析其中几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作者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2. 主要角色分析2.1 Madeleine de RénalMadeleine de Rénal 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她是一位贵族夫人,在男权社会中生活。

她受到家庭和社会期望的束缚,但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她被描绘成美丽而善良、寡淡而温柔的女子。

然而,她也展现出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包括对于爱情、责任和自由选择的迷茫。

2.2 Mathilde de La MoleMathilde de La Mole 是另一个重要角色,在《红与黑》中具有强大影响力。

她是一位高贵、富有的年轻女子,在当时社会中享有优越地位。

作者将她塑造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她对爱情和权力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限制的反抗精神,使她成为小说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之一。

2.3 Madame de RênalMadame de Rênal 是Madeleine de Rénal 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保守主义者。

她被描绘成一个顺从丈夫意愿,并以家庭为重的典型女性形象。

然而,在小说中,她也展示了个人崇高品质以及对自由和真理的渴望。

3. 作者对女性地位的看法通过分析上述角色,可以看出作者让每个女性角色都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复杂性。

作者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探讨当时女性在法国社会内部所处的地位和局限,并提供了一种反思传统观念、追求平等与自由的视角。

尽管《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小说,描绘了特定时代女性地位问题,但其批判家长制度、重男轻女观念和探讨人类自由选择权益等主题,在当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4. 结论通过对《红与黑》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当时女性地位和社会压力的深入思考。

荒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

荒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

荒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荒野女人是一部由琼·迪迪(Jeanne Dielman)执导的法国电影,于1975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导演手法而广受赞誉。

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女性形象的独特诠释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荒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

首先,荒野女人的主角,也就是荒野女人本人,简直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她不同于通常电影中所描绘的女性,她不是一个性感妩媚、风情万种的角色,而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主妇。

她过着单调而琐碎的生活,每天的任务包括煮饭、洗衣、打扫房间等等。

这一形象展示了传统家庭角色中所被忽视的一面。

其次,在片中荒野女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下,她的力量和控制权都经受了挑战。

她经历着日复一日的繁重家务劳动,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满足感或成就感。

相反,这种重复和单一的任务使她感到压抑和焦虑。

电影中的镜头布置也巧妙地展示了这种感受。

通过长镜头和静态镜头的运用,观众被要求体验到荒野女人的日常生活的沉闷,从而更好地理解她的心理状态。

此外,荒野女人在电影中的性经历被描绘得异常现实而琐碎。

她的性生活并不情趣横生,也没有激情四溢的场面。

相反,她与不同男性的性行为都被展现为机械而无感情的行为,只有简单地满足性欲的需要。

这一展示方式或许颠覆了男性对女性性欲的惯常想象,表达了女性在性关系中主动权的缺失。

最后,荒野女人在电影的结尾选择破坏一切,将突破传统女性角色的行为进行到底。

她放弃了家庭责任,选择杀死一位客房中的男性,并面临其行为的后果。

这一极端的行为展示了她对固有角色的反叛,展现了她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和愤怒。

综上所述,荒野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非常独立和复杂的一面。

从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到对家庭环境的无力感和压抑,再到对性经历的真实描绘,这部电影展现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荒野女人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女性身份和角色的机会。

《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范文

《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范文

《拉斯·冯·提尔电影悲剧性女性形象研究》篇一一、引言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作为当代欧洲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其中,电影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通过对拉斯·冯·提尔电影中悲剧性女性形象的研究,探讨其电影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女性形象的内在价值。

二、拉斯·冯·提尔电影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作品中,悲剧性女性形象层出不穷。

这些女性形象往往身处困境,面临着种种磨难和挫折,展现出深刻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形象塑造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基础,又融入了导演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一)形象特点1. 孤独与无助:这些女性形象往往在孤独和无助中挣扎,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2. 内心矛盾:在面对困境时,她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既想寻求解脱,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3. 顽强抗争:尽管身处困境,但她们仍然坚持抗争,试图寻找生活的出路。

(二)具体案例分析以电影《狗镇》为例,女主角艾丽森因一场误会而失去信任,最终陷入绝境。

她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矛盾都充分展现了悲剧性女性形象的特点。

在冯·提尔的电影中,这样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如《熔炉》中的母亲、《忧郁症》中的女主角等。

三、悲剧性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拉斯·冯·提尔通过塑造悲剧性女性形象,展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的基础,更融入了导演的艺术理念和情感表达。

她们的悲剧性命运,不仅令人感到同情和怜悯,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四、电影创作中的艺术特色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善于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法,将悲剧性女性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的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运用色彩、光影等手段,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强势独立的职业女性。

这类角色通常是高学历、成功的职业女性,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主意识,常常在职场中展现出一定的竞争力,如《背靠背,脸对脸》中的
艾玛·德·卡鲁阿和《电话》中的艾玛妮·斯托劳斯。

2. 自由奔放的艳遇女性。

这类角色通常是中年女性,已经婚姻落寞或感情不顺,因此在寻找自我生活的过程中,展现出开放的性格和挑战传统社会观念的倾向,如《失落的初恋》中的伊莲娜·卡诺。

3. 脆弱受害的受虐女性。

这类角色通常是经历过家庭暴力、性侵等怨恨经历的女性,在剧情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背叛的秘密》中的帕梅拉·安德森和《三个广岛》中的薇诺娜·瑞德。

4. 单纯可爱的少女形象。

这类角色通常是青春期的女孩,具有天真、热情和好奇的个性,如《艳舞女郎》中的卡米尔·科蒂亚和《布拉芙人的故事》中的爱丽丝·伊泽卡。

总的来说,当代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多元化,既有自主独立的职场女性,也有传统观念下的受害者,还有像普通女性一样渴望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少女形象,这些角
色丰富了当代法国电影的题材和情感表达。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多样化,从纯萝莉、美女到成熟女性都有涉及。

下面分别分析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1. 纯萝莉型女性形象
在法国电影中,纯萝莉型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是玛琳·黛德丽、勒内·蔻贝等。


们的形象通常是娇小玲珑、甜美可爱的,让人想要保护、照顾她们。

2. 美女型女性形象
在法国电影中,美女型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是娜塔莉·波特曼、克洛伊·莫瑞茨等。

她们的形象属于欧美经典美女类型,在角色塑造及服饰造型上,注重女性的性感和美丽。

3. 成熟女性形象
在法国电影中,成熟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是伊莎贝尔·于佩尔、凯瑟琳·德纳芙等。

她们的形象通常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成熟女性,有着深刻内涵和生命力,也更加独立、
坚强。

4. 自由奔放型女性形象
在法国电影中,自由奔放型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是朱莉·德尔佩、瓦妮莎·帕拉迪等。

她们的形象通常是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具有独立意识和自我追求的女性形象。

总之,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多样化,反映了法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趋向多元化,也呈现出女性在社会中更加自主和多样化的角色定位。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1)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1)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当代法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十分丰富、多样。

从性别、身份、角色、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在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开始显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她们不再是弱化的辅助角色,而是自主、独立的主体。

她们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

比如,由女导演瓦莱丽·勒梅尔(Valérie Lemercier)执导著名的电影《玛莎和比尔》(Marie-Francine),讲述了一个35岁的女人离开丈夫并开始新的生活的故事。

虽然她曾一度被孤立与贫穷所困扰,但她从未失去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一点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她的坚韧与毅力,展现出女性独立生活的品质。

其次,女性角色的性别认同也成为当代法国电影中的一个亮点。

电影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往往具有某种特别的性别认同,她们拥有迥异于男性的个性和特性,以及异于男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电影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Ne dis jamais adieu)中的主人公红色(Laure)就体现了这一点。

红色在这部电影中以男孩的打扮行动,代表着一种不同的、抗争的性别形象。

这种作为性别认同的要素的使用,丰富了当代法国电影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

此外,身份的问题也在当代法国电影中得到了呈现。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在反思自己的所处位置,寻求属于自己的肯定与认同。

《鱼叉》(Harpoon)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Mari是一个拥有过去并在寻求未来的女孩。

她从莫辛吉(Mosin Nagant)枪的藏身之地走出来,去寻找更多的可能。

这可以看作是对身份探索的一次尝试,同样也是对生命的追求。

她渴望在人生中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地方。

这一点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和体现,也呼吁着我们在生活中关注每个人的追求、认同与肯定。

接着,文化元素在当代法国电影中也是重要的一个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李姝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体现女性形象的婚恋观、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女导演探索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由此反映了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变化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法国电影;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在当今的生活中,法国电影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电影毫无疑问的成为文化沟通的重要方式,具有传播消息、分析评论和教育的功能。

女性电影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甚至可以说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在传播媒介方面的分支。

以男性主导的文化情境中,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其电影映像的演变可视作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指示器。

电影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自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对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更深刻地反映了法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

一、体现女性形象的婚恋观
由詹姆斯·胡特导演的《邂逅幸福》是法国一部浪漫主义喜剧,于2012年在法国上映,由著名法国女影星苏菲玛索主演,苏菲玛索饰演的夏洛特是离婚两次还带着三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前夫是一个商业大亨也是她的顶头上司,迫于前夫的势力,苏菲虽然离婚两年了,却还是在前夫阿兰的控制之内。

偶然的机遇,夏洛特与音乐谱曲人萨沙相识,一见钟情两人共同坠入了爱河,最后两人冲破了阿兰设置的障碍走到了一起,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夏洛特是一个中年女性,在两次不成功的婚姻后,仍然像少女一样相信爱情,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虽然有三个孩子要抚养,但却没有被生活的琐碎磨得没有了棱角,仍然在追求美好的生活,没有顾虑和畏惧,看到了一个从男性社会中解放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夏洛特代表的是女性的解放。

夏洛特从一次次失败的婚姻中寻找真正想要的生活,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勇敢的发现自身价值,敢于再次迈出追求爱情的一步,这说明了法国女性已经敢于从不幸的婚姻中解放出来,体现了法国女性新的婚姻观和恋爱观。

夏洛特是一名艺术活动策划者。

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形象更充实,女人的身份不仅仅局限于母亲和妻子。

如果我们把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作一对比的话,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同,职业女性经济独立,身份就更加独立,而家庭主妇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附于丈夫。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上的白领丽人,女性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也有男人那样的价值。

所以现在女性们认识到了,离婚是一段不幸福婚姻的结束,同时也是新的爱情的开始,女人也不一定要生孩子。

但是即使女性的社会环境改善了很多,却仍然要不停的为自己的自由
而奋斗,当然年纪大的女性也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女性可以保持着精神独立,也不用再依附于家庭,也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单身,结婚或者离婚。

二、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由帕特里斯·夏洛尔导演的《玛戈皇后》是法国一部历史性题材的阵容强大的战争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名著,于1994年上映,饰演女主角玛戈皇后的是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教徒们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发生了残酷的宗教屠杀事件。

为了政治战略需求,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皇室决定把玛戈公主嫁给新教徒国王亨利。

但这是一个阴谋,在婚礼当晚,凯瑟琳皇后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历史上称之为“圣巴托罗繆之夜”。

影片的爱情主线是玛戈与一位年轻男子拉摩尔的爱情故事。

玛戈在婚前生活很乱,一直被哥哥们欺辱,还有很多情人,就是这次与亨利的婚姻也是为了政治目的宗教大屠杀,完全没有考虑到玛戈的幸福,包括她的母亲凯瑟琳皇后,在整个家庭中,玛戈就是工具,没有人真正爱她关心她,玛戈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习惯了这种被压榨和欺骗的生活,可是在感受到拉摩尔无私的爱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勇敢的从哥哥们和母亲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后来拉摩尔牺牲了,但是玛戈在精神层面获得了新生。

这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意识的呼唤,反映了法国社会对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方面价值的变化。

三、女导演探索女性意识的觉醒
法国当代电影中,女性导演数量剧增,成为了一股很强的力量,女导演们影响着法国电影。

法国一直秉承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这种意识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平等精神成为电影中的基调,由女导演帕斯卡尔·普扎杜执导的《床的另一头》这部影片就体现了这一点,他改编自当代作家阿历克斯·吉霍德的小说,格雷戈瓦·维涅隆为编剧,苏菲·玛索身为女主角,饰演阿丽亚娜,她每天照顾家和孩子还要出去工作,身心疲惫的同时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因此她与结合十年的丈夫雨果在厌倦了自己的婚姻角色后,为了能营造更好的夫妻关系决定互相交换彼此的生活,阿丽亚娜成为了租赁店的老板,雨果成为家庭主妇并且充当首饰推销员,雨果在家庭工作两面跑的时候发现妻子过去对家庭付出很多,阿丽亚娜也理解了丈夫,两个人的感情有了升华,大团圆结局。

影片以轻松喜剧的方式阐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婚姻关系中男女价值观的取向不同,阿丽亚娜与雨果互换角色,把女性渴望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劳动成果,实质上也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得以展现。

影片中透视女性内心成长过程,体现女性心理体验和情感变化,同时完成了一次女性与男性角色认知的颠覆和置换,强调婚姻中的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向往个性解放与价值体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权运动开始,法国女性电影就成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纵观当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法国电影呈现出了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很好的体现了社会中女性
地位的变化,法国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女权运动的前沿,法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但是女性的自我归属感还是不够的,女性要主宰自己的命运道路还很长,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男女不平等,女性成长面对着男权社会结构,女性要不断的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逐渐完成女性主体的构建,需要在曲折中不断螺旋式前进,这也是当前社会中女性要面对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丁蕾.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女性主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龚峰峰. 透过90年代法国电影研究法国女性身份特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3] 于丽娜,谭璐.自由的灵魂——前景中的新浪潮女性[J].当代电影,2009(2)66-71.
[4] 吴睆子.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女性传媒形象[D].湘潭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姝(1987.9-)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