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服饰
四川丹巴介绍
让视觉在古碉里歇歇脚——四川丹巴介绍秦汉时是西羌领地,唐之后被吐蕃所据。
古称“嘉莫查瓦绒”,吐蕃语中,“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今天的嘉绒藏族就源于这个词。
多年来深藏于横断山脉之中,近几年来才为人所知。
鲜为人知的古村寨在油画般的丛林里若隐若现;造型别致、高低错落的神奇古碉,矗立在充满灵气的山谷之中;壮美的墨尔多神山脚下巴底美人谷让世人惊艳……这片古老土地注定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朝圣地。
关注:中新网丹巴11月17日电(霍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距“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很近,地震发生后,这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除极少数古碉被震坏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碉保存完好。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
交通:1、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经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塔公草原、八美草原,行程约15小时,沿途好看又好玩,但此线过康定后需翻过海拔4347米的折多山,建议体质弱的游人选择下一路线。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车到康定,7:00—14:00,每小时一班,票价110元,需7—8小时。
康定汽车站转乘到丹巴的汽车,每天8:00一班,票价43元,路程100多公里,需6小时。
2、从成都沿317国道,经都江堰后向西,经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小金县至丹巴,全程345公里,均为一级柏油公路,沿途海拔起伏高度为500—3200—1780米,若不在中间的景点停留,8—9小时可抵达丹巴。
成都白果林汽车站每天6:00有发往丹巴的班车,成都茶店子汽车站每6:30,7:00有两班发往丹巴的班车,票价71元,路程351公里,需10小时。
旅游小贴士最佳旅游时间:每年春季(6月)及夏秋季(9-10月)。
当地气候:丹巴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一月均温4.4 ,最热月(8月)均温22.4 ,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
美食推荐:丹巴在饮食上兼有四川风味和藏族风味,有不少川味饭馆,其中冷锅鱼很出名。
南美洲的传统服饰与装饰
南美洲的传统服饰与装饰南美洲是一个充满着丰富多元文化的大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与装饰。
这些服饰和装饰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也是南美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南美洲各地的传统服饰和装饰,包括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服饰、巴西的森巴装、秘鲁的卡帕伊饰物等。
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服饰: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族群分布广泛,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其中最著名的是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传统长裙。
这种长裙通常由手工编织的棉纱制成,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服饰还包括头巾、披肩和饰物等,这些服饰不仅能够保护身体免受寒冷和阳光的伤害,还展示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尊重。
巴西的森巴装:巴西是南美洲最具有热情和活力的国家之一,森巴装则是巴西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森巴装通常由亮丽的彩色绸缎制成,上面饰有金银线的刺绣和珠子。
森巴装有着宽松的剪裁和流动的设计,能够凸显女性的优雅曲线和活力。
在巴西的狂欢节(Carnival)上,人们穿着森巴装跳舞,展现无尽的热情和节日的氛围。
秘鲁的卡帕伊饰物:秘鲁的传统服饰与装饰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品著称,其中卡帕伊饰物是最具代表性的。
卡帕伊饰物由精细编织的色彩鲜艳的羊毛制成,常用于制作帽子、围巾和饰品等。
秘鲁人民将卡帕伊饰物视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些浓郁的色彩和图案展示了秘鲁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赞美。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国家,南美洲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拥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和装饰。
例如,阿根廷的博尔卡服饰、哥伦比亚的华夫饰物等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和装饰,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总结:南美洲的传统服饰与装饰丰富多彩,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服饰和装饰不仅展示了南美洲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尊敬和崇拜。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服饰和装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南美洲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西藏百科;http: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古朴动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民俗文化,构成了丹巴县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这里也是开展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的最佳去处。
一、嘉绒藏寨民居丹巴县的嘉绒藏寨民居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尤其以甲居、布料、中路、梭坡、巴底等地最为集中,特色也最为明显。
从远处看去,一个有几十户甚至百余户人家的村寨,外形美观、风格一致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田野和绿树掩映之中,与周围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小溪以及银白色的雪山一起构成一幅神秘醉人的自然风景画。
藏寨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特别是当麦子成熟时,那金蓼色的田野、翡翠般的绿草树木相嵌合,加上那密林深处的藏寨民居,真是美不可言喻。
嘉绒藏寨在《后汉书》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众依山居址,累石为室”。
嘉绒藏寨民居的建筑风格采用的古老的片石砌墙技术,这种奇特的建筑技术和各种装饰,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房屋建筑(亦称碉楼式寨房),为石木结构,系以家碉为脊修筑而成,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五层的。
房屋底层为畜圈,二层为厨房、锅庄室和储藏室,也有的设客厅;三、四层为厢房、经堂及客厅;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台。
楼梯也多采用颇具特色的圆木式梯,上下楼梯时特别讲究技巧。
二楼客厅内有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的三脚锅庄,其中一只脚的脊背上有一突起的小石窝,是人们用来祭祀的地方。
室内家具和内、外板墙上都绘有五颜六色的花卉与鸟兽图案,多数藏家在客厅地板上铺有藏式藏毯,让人感觉到华丽温馨和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
民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美观适用、宗教崇拜以及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居所特色。
介绍丹巴的作文
介绍丹巴的作文
《丹巴,一个超棒的地方》
嘿,今天我要给你讲讲丹巴这个地方。
丹巴啊,那可真是特别得很呢!
我记得我有次去丹巴的时候,正好赶上那里的一个节日。
哇塞,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啊!街道上到处都挂满了彩色的旗帜,人们都穿着特别鲜艳的传统服饰,满脸笑容,就好像每个人都在过生日一样开心。
我走在人群中,感受着那种欢乐的氛围,真的太有意思了。
还有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凑近了仔细去看那些建筑上的雕花,真的是太精美了,感觉每一刀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在丹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里的美食。
我去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有个什么粑粑,具体名字我给忘了,但那个味道啊,我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咬一口,满嘴都是香气,那感觉真的是绝了。
丹巴的山水也是美的不像话。
那山啊,有的高有的矮,连绵起伏的,看着就特别舒服。
还有那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我当时就有一种想跳进去和小鱼一起玩耍的冲动呢。
总之呢,丹巴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管是节日的热闹,还是建筑的精美,亦或是美食的诱惑和山水的美丽,都让我对它喜爱不已。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想去丹巴感受感受啦?哈哈!。
丹巴景点游玩攻略
丹巴景点游玩攻略简介丹巴,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藏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壮丽的雪山、神秘的古寺、原始的森林和独特的民居,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本文将为您提供丹巴景点的详细介绍和游玩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丹巴,并快速规划好自己的行程。
景点介绍1. 色达县色达县位于丹巴的东南部,是丹巴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壮丽的雪山和世界闻名的色达寺。
色达寺是四川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国内外信众朝圣的重要场所。
2. 亚丁自然保护区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丹巴的西北部,是中国最原始、最美丽的原始森林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丹顶鹤、金丝猴等。
保护区内还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和清澈见底的湖泊,景色非常壮观。
3. 艾尔坎景区艾尔坎景区位于丹巴的西南部,是一个以高原草甸和绿色湖泊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这里的草原高大茂盛,湖泊清澈见底,成片的牛羊和藏族民居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原始而宜人的景象。
游玩攻略1. 出行方式丹巴交通不太方便,最好的方式是选择从成都出发,坐火车或大巴前往丹巴。
火车通常比大巴更为方便和舒适。
到达丹巴后,可以选择包车或租车进行景点游览,也可以选择当地的旅游团或导游服务。
2. 最佳旅游季节丹巴景区全年都可以游玩,但最佳的旅游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春季花开如海,景色宜人;秋季天高气爽,红叶飘香。
冬季虽然有大片雪山,但气温较低,不太适合普通游客。
3. 行程安排对于初次来丹巴的游客,建议安排3-5天的行程。
第一天可以游览色达县,参观色达寺和周边的美丽风景。
第二天可以前往亚丁自然保护区,探索原始森林和观赏壮丽的雪山。
第三天可以前往艾尔坎景区,感受高原草甸的独特美景。
4. 注意事项在丹巴游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高原反应:丹巴海拔较高,来之前最好做好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携带常用药品、适当休息等。
- 衣物准备:丹巴气温较低,尤其是早晚,要注意携带保暖衣物。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一、县情简介1、历史背景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2、区位条件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丹巴县堪称“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代和成分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闻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作者:樊珂 Fanke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7期摘 ; 要: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是嘉绒藏族服饰当中重要的装饰之一,它以独特的形式、明亮的色彩、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嘉绒藏族的服饰艺术中独具一格。
本文从丹巴嘉绒藏族“头帕”的分类、艺术特征、源流、发展以及传承性等方面进行探析,通过对“头帕”色彩、纹样、民族特色等的探讨,以此加强我们对民族艺术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嘉绒藏族;头帕;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K8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154-02丹巴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迁徙的走廊,地处藏汉民族的结合处,藏族、羌族、彝族、汉族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主要指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上游西岸流域与大小众川一带的藏族居民。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族系源流,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和习俗文化的不同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嘉绒服饰。
“头帕”即为嘉绒服饰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嘉绒藏族服饰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和文化的典型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头帕也称为“花帕子”,在丹巴县格什扎、巴旺等地区称作“巴热”,而在鱼通、大小金一带则称为“巴里”,是嘉绒藏族妇女的一种普遍穿戴习俗,但对藏族其它地区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头部装饰。
棉布帕有黑白两色,通常白色只有年轻姑娘或少妇戴。
平绒帕仅有黑色,一般在节日盛会或走亲访友时戴,可谓盛装之一。
其绣工精美,既美观又实用,既能遮阴,又能避寒,四季皆宜。
《四川通志》嘉庆(卷98)亦载,五屯(杂谷脑、乾堡寨、上盂董、下孟董、九子寨)“屯弁兵等服饰俱与内地相同”,妇女穿短衣长裙,发结细辫,头裹花帕,耳带大环,男务耕猎,女织麻布毪子。
头帕上的刺绣色彩鲜艳,构图简洁,图案精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嘉绒藏族独有的审美观念,在嘉绒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丹巴旅游超全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美人谷”之称,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悠久,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有天人合一,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有新时期时代古石棺群,土司官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内涵丰富丹巴县的嘉绒民族风情,有不同旋律、不同情调、不同寓意的锅庄、嘉绒藏戏、嘉绒藏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精彩的弓箭舞及赛马等传统文体活动,有顶毪衫和抢头帕等颇为独特的丹巴嘉绒藏族婚恋习俗,还有特色浓厚的传统婚礼和丧葬习俗。
丹巴旅游景点甲居藏寨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
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
丹巴梭坡碉群梭坡乡175座古雕,最集中的是梭坡村,有84座。
藏式民居掩映在浓荫深处,只有一座座古雕拔地而起,在苍茫的暮色中显示着特有的苍劲和力感。
眺望整个梭坡,像凝视一幅很古老的图画,显得那么凝重而又宁静。
美人谷丹巴美女久负盛名,有“美人谷”之称的巴底乡邛山村则是丹巴美女集大成之处。
传说,当年西夏国被蒙古骑兵所灭,大批美女从甘肃逃到这里定居,因此才有了闻名中外的美人谷。
而美女代代不绝大约是受河流、山谷的滋养。
如果只为看美人,在丹巴县城就可以,据说美人谷的漂亮姑娘大多飞出深山了。
牦牛谷其间牦牛河水潺潺,清澈明亮,植被保存完好、品种繁多、林海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奇峰异石如“天然盆景”。
如果十月底或11月初到这里,有红叶,那景色相当灿烂。
中路藏寨历史悠久的古碉楼,古朴隆重的成人仪式,形式多样的锅庄舞,庄严肃穆的古藏戏,华美艳丽的嘉容藏服,妙趣横生的顶毪衫习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香脆可口的火烧馍馍,所有的这些又是如此活色生香。
敬天畏神的中路人是藏传佛教的虔诚信徒,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随处可见。
党岭或许是因为这里海拔较高的原因,每年10月上旬,党岭景区便笼罩在迷人的秋色之中,党岭温泉共两处,均位于党岭村南约4公里,温泉水终年不断,昼夜流量最高达3000余吨。
藏族服饰类型
藏族服饰类型
藏族服饰类型
1、珠子衣服:珠子衣服素来以其多彩、疏密鲜明、立体流畅着称,由
数十万个小珠子穿插组成,颜色有白色、黄色及绿色等,形状则有球
形和柱状等。
在它的花纹上,可以体现出牧民的自然景观、民俗礼乐等,是藏族生活文化的象征。
2、藏式大衣:又叫“Secchu”,是藏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常见的有马
蹄形的袖口、U形的领口及有装饰褶的衣长服装。
它的材料以羊毛、
绵羊毛及丝绸为主,颜色有白色、蓝色、灰色、棕色、黑色等,多采
用混纺金丝、织金丝或染色技术,丝光细滑,洋溢着浓郁的海拔意蕴。
3、藏式纱罩:即常说的“Ma”,一般指藏民服装或者日常头饰。
它的本
质是一种头纱,一般面料全部用丝绸,颜色绚丽多彩,一般有白色、
蓝色、黑色、红色及其他各种颜色携手在一起,数目也多有二三十多色,绘画内容多以猛犸象、冰山、植物、鹿及几何图案等为主。
4、藏式裹腿:即藏族特有的“Kasaya”,是裹住裤脚口而到膝盖点的服装,它以面料细腻,修饰得十分考究,类似西装裤,一般用棉料缝制,是藏族传统服装的一种,也由本地民间艺人创作而成的装饰品。
5、藏式法帽:藏族法帽是遵循藏传佛教的服饰,其传统的手工制作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使得它在各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代表性,大概有200多种不同的装饰,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很多服装上都用红色砂布作为背景,以绣花、锦线、花沙拉、刺绣、金丝及珠子等装饰,更显神圣与庄严。
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桑 披 岭 寺
乡城自古就有男女同浴、人蛇共浴的风俗。县境内天然温泉丰富,水流大小不等,出露于高山峡谷 之间,滚滚流水之滨。有的水温高达50余度,而有的则不足20度,可分为老人泉、煮泉、蛇泉、鱼泉等。 乡城温泉多有游蛇出没,或眠于石洞,或盘踞泉边,或藏于泉塘„„大凡有洗浴者前往,它们总会主动让 路,从不伤人,据说也有人蛇共浴的现象发生。相传,在很古老的年代,有一个人患麻疯病,被逐出家门, 他很绝望地来到一处蛇泉进行最后一次沐浴后准备告别人世。于是闭目躺在池中浸泡,突然觉得全身奇痒, 睁眼一看,原来身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满了蛇。不过他并没有感到恐惧,而是虔诚地向天祈祷,保佑平安,后来这人的病 竟奇迹般痊愈了。从此后,四面八方来这里沐浴的人络绎不绝,并把人蛇共浴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二、丹巴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 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氆氇、呢 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 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 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 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 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 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 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 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 “嘎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 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 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 声,清脆悦耳。 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士 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 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 手戴戒指、手镯、脚穿藏靴,显得华 贵、富有和庄重。
马 熊 沟 景 区
一、乡城服饰
乡城——“康巴江南”,终年蓝 天白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硕曲、 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穿林过谷,犹如 三根丝线穿起三串珍珠,“乡城”的 名字也是因此而来。“乡城”藏语读 音是“卡称”,意思是“佛珠”。 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 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池区,其服饰也 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 他藏区称为疯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 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 演变而成。疯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 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 角形布料,分别代表:福寿、土地、 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 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 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氇氇尼 彩裙。疯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氇氇为 上品。
浅谈丹巴藏族服饰文化及特点
异 。可 见 , 巴嘉 绒 藏族 的服饰 有着 悠 久 的历史 。 丹 “ 从一 定 意 义 上 说 , 饰 又 是 没 有 文 字 的历 史 文 服 献 , 了解 和 认识 这个 民族 的绝好 史料 , 是 也是 了解
成 的河 流。据 史书记 载 , 女 国国王是 丹 巴美女 , 东
编发 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 。厚重 保温 , 宽大暖和的肥腰 以及长袖长裙 , 自然适应于 藏民族居住地特定 的环境和气候。主要 的传统服 饰包括藏袍 、 藏帽、 牛皮衣 、 藏鞋 、 邦垫等 。就丹巴 服饰而言 , 更是以其 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 的追 求, 衍变发展为 自己独特风格。
d ro t nc mio iy g o p n No t we tChn .Th ut rlbe d a n b tn , o feh i n rt ru s i rh s ia e c lu a ln mo g Ti i o gTi tn r ter nq ecl r.G o rp i df a ,a dHa ru sh l dJ rn b asf m h i u iu ut e eg a hc i n p a e o u —
摘
要 : 巴地 处藏 汉 民族 结合 部 , 丹 自古 以来就 是 西 北 少数 民族 南 来 北往 的 迁徒 走
廊, 藏族、 羌族、 汉族等各 民族文化的交融、 碰撞使嘉绒藏族形成 了 自己独特的文化。小区
域 自然地理 环 境和地 域 的差异 、 农耕 的生产 方 式 、 国文化 传 统 、 特 的 宗教 文化 和 习俗 女 独 文化 等形成 了独具特 色而 又 多姿 多彩 的服饰 系列。 丹 巴服 饰 所承载 的文化信 息是我 们 了
羌族
图3
图4
图5Βιβλιοθήκη 茂县三龙和凤仪的羌族妇女头饰为方头巾,其形如彝 族的“一匹瓦”穿天蓝或红色的大襟长衫(图6 ),系 宽腰带,多为黑色或红色(图7)。
图7
图6
图8
2.理县羌族妇女服饰 头包黑头帕,穿蓝色 或黑色大襟长衫,外 套绣花坎肩。受藏族 服饰的影响较大,颈 部要佩戴银项圈、银 锁、银坠(图8)。 少女多穿绿色绣花长 衫,系黑色花围腰, 外套红色的绣花坎肩 (图9)。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州的茂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以及绵阳地区 的北川县等地。
男子头包黑色或白色头帕,穿白色长衫和皮坎肩;腰系绣 花裹肚和腰带,裹肚多为黑色或白色,下穿长裤并用毽子 或麻布打裹腿(图1 )。腰带拴在腰间,称为“一把伞” (图2 )。脚穿穿“云云鞋”。
图9
图10
3.坟川县羌族妇女服饰
穿深蓝色大襟绣花长衫, 系围腰(图10 ),穿黑色 底边绣花长裤。 老年妇女用白头帕将头 发全包,不留头发在外, 头帕高耸于前额更显端 庄朴实(图11 ) ;腰系黑 色大围腰,两个绣花包 特别鲜艳突出。
图11
图2 舞蹈时羌族男子“一把伞”的着装
图1羌族男子服饰
1.茂县羌族地区服饰 头缠黑色绣花头帕;穿大襟 长衫,其袖口、门襟、前 后摆均绣花纹;外套绣花坎 肩;腰系绣花围腰;戴银锁、 银链等首饰,领上也用银 花装饰(图3)。绣花头帕的 纹样绣两端,多绣犬齿纹、 寿字纹、八瓣花 (图4)。 女子的绣花坎肩很别致, 对襟和侧缝开衩处均补绣 有如意纹(图5)。有的在 前襟边缘和侧缝开权处绣 成精美的蝴蝶纹 。
丹巴服饰文化调查
部 又 扎 在 鞋 子 里 面 ,但 袍 子 和 鞋 中 间 露 出 一 截 , 因 此 没 有 什 么 装 饰 ,但 用 色 和 用 料 都 很 讲 究 。 帽 子 :丹 巴男 子 的 帽 子 有 “ 士 帽 ” “ 皮 博 狐
袍 子 :袍 子 在 男 子 服 装 中 占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热 天 主 要 戴 博 士 帽 ,这 种 帽 子 为 毡 质 圆 形 帽 , 帽
檐 有大有小 ,帽檐小 的 为 B常 戴 ,帽檐 大 的 为节
日或 外 出 时 的礼 帽 ,戴 大 檐 帽 时 把 左 边 的 帽 檐 圈
上 。 有 一 种 潇 洒 之 感 , 用 于 春 夏 两 季 ,既 可 遮 阳 又 可 防 雨 。 冬 天 戴 “ 皮 帽 ”, 这 种 帽 子 有 两 狐
的 感 觉 是 身 短 、 袖 长 、领 高 。 一 般 以 各 种 颜 色 的
嘉 绒 服饰是 指居 住在 丹 巴境 内 的所 有嘉绒 藏
族 的服 饰 。 因 藏 族 占丹 巴总 人 口的 7 % 以 上 , 5
丝 、绸 、棉等 布 料 制 作 ,但 不 包 括 桔 黄 和 金 黄
色 。领 、袖 口、 胸 襟 用 锦 丝 缎 镶 边 。 冬 天 有 用 黑
传 在 嘉 绒 地 区 的 一 种 女 性 服 装 ;羌 族 服 饰 主 要 分 布 在 太 平 桥 乡 ,是 当 地 羌 族 的 服 装 ; 汉 族 服 饰 是 由 清
代 传入 , 为 当地 汉 族 服 饰 ,与 内地 汉 族 服 饰 无 较 大 区 别 。
【 键词 】 丹 巴 ;民族服 饰 关
3化妆用品近年来特别是在城镇及其附近地区的妇女一般都至商店里购买现代化装品使用但在过去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妇女一般是使用牛奶羊奶酥油猪膘动物油花瓣果皮果仁植物油和野山松脂等等作为日常护肤品
丹巴选美介绍文案
丹巴选美介绍文案
标题:丹巴选美活动介绍
简介:本文将为您介绍丹巴选美活动的背景、参赛条件和活动流程,让您全面了解这个精彩的比赛。
正文:
丹巴选美活动是丹巴县每年一度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展示丹巴地区的美丽与文化魅力。
这个活动不仅给丹巴县的居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
参与丹巴选美活动的条件非常宽松,任何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赛。
活动组委会注重公平与公正,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参赛者,都将平等对待。
参赛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者线下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名,提交相关个人信息和照片。
丹巴选美活动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初选,参赛者提交报名表和照片后,由活动组委会进行评选,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候选人。
然后是半决赛,候选人将进行一系列的个人才艺展示和问答环节,以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是决赛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会将评选出冠军和亚军,并颁发奖项。
丹巴选美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美丽与智慧的展示,更是一个展示丹巴地区独特文化的窗口。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将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丹巴地区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的理解与演绎。
同时,活动也将邀请当地的音乐舞蹈团队和民间艺术家进行演出,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总之,丹巴选美活动是一项集美丽、智慧和文化于一体的盛会。
无论您是参赛者还是观众,都将在这里感受到丹巴地区的独特魅力。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参与丹巴选美活动,一同见证这场视觉盛宴和文化的交融。
中国四川丹巴嘉绒风情节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品尝美酒、锅庄舞蹈 演赛、山歌情歌对唱、评选美女、民间 杂耍等。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到部落之 间或土司之间轮流做东,举行地区性的 大型庆典活动。如今,每当丰收之余, 这种歌舞活动在民间从未间断。
36
2009年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获得首 届“中国·四川十大名节”称号;2010 年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丹巴嘉绒藏族 风情节获得文化部授予的项目类“群星 奖”;2011年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 上,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被评为“中国 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庆”。举办风情节不 仅是为了打造丹巴嘉绒藏族风情文化旅
游的品牌,更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丹 巴优秀的民族文化。
风情节选美
中国四川丹巴 . All Rights Reserved.
嘉绒风情节
文·图 / 中共丹巴县委宣传部
深厚 的 文 化 积 淀 , 秀 丽 的裔的血质禀赋,唐代 “东女国”的遗风流韵,明清宫廷服饰 的浓妆素裹,嘉绒藏族传统歌舞的锦上 添花,使丹巴姑娘与众不同。
甘孜藏区不同锅庄艺术风格异同研究
甘孜藏区不同锅庄艺术风格异同研究作者:蔡川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蔡川(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四川康定 626001)摘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川西民族歌舞艺术的摇篮,锅庄则是镶嵌在康巴高原一颗闪亮的明珠。
在庞大的锅庄体系中,各个县的锅庄极具研究和探索价值,其中石渠、新龙、丹巴的锅庄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对甘孜藏区不同地区的锅庄艺术风格异同进行研究,有助于这种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甘孜;锅庄;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29-03锅庄,藏语为“果卓”,翻译成中文是“围成圆圈歌舞”的意思,主要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史书《清史稿·乐志》中将其翻译为“郭庄”,后来又被称为“歌庄”,只有在《卫藏通志》中将其诠释为“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
锅庄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就规模而言,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用于宗教的祭祀活动、传统的民间节日和亲朋好友的聚会;按照身份又分为“喇嘛锅庄”、“群众锅庄”;按区域可分为“农牧区锅庄”、“城镇锅庄”;根据劳动生活内容又可细分为“兔子锅庄”、“醉酒锅庄”、“羊毛锅庄”;“吉庆锅庄”等。
由此可见,锅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藏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反映着藏族人民日常的劳动生产生活。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富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歌舞文化。
踢踏、弦子、锅庄作为甘孜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歌舞文化享誉全球。
人们常说康巴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锅庄更是这片土地上男女老少人人会跳的舞蹈。
在甘孜州18个县千姿百态的锅庄中,又以石渠、新龙、丹巴的锅庄最具代表性,它们用脚踩出的一个个圆诠释着康巴人生存和生命的哲学思想。
一、追溯历史新龙县是甘孜州唯一一所不与州外县接壤的“内陆县城”,它位于甘孜州的中部,被世人美誉为“康巴肚脐”,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新龙的交通十分不便,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新鲜事物接触甚少,但又正因如此,新龙纯正古朴、原汁原味的锅庄才得以幸存。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一、县情简介1、历史背景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2、区位条件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丹巴县堪称“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代和成分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闻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表征与应用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表征与应用西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而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征。
在西南地区,不同的少数民族拥有着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不仅美丽动人,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就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表征与应用进行一探讨。
一、藏族服饰藏族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的表征与应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藏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多彩的颜色而著称。
在藏族服饰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长袍和藏袍。
藏族男子一般穿着长袍,颜色多为青、黄等,加上白色的长裤和长靴,显得高大威严。
而藏族女子则穿着五彩斑斓的藏袍,绣着各种图案,配上银饰和珠宝,显得娇美动人。
除了长袍和藏袍,藏族服饰还有袖珍和扎巴。
袖珍是藏族男子作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多为粗布制成,颜色朴素。
而扎巴则是藏族女子的上衣,颜色绚丽,多有各种图案。
藏族服饰的表征与应用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服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藏族妇女结婚后穿着的服饰就与未婚时有很大的区别。
藏族服饰还富有宗教色彩,很多服饰上都绣着佛教图案和经文,象征着藏族人对信仰的忠诚和敬畏。
藏族服饰还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为这些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精美绚丽,引人注目。
在彝族服饰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彝族妇女的服饰。
彝族妇女的服饰多为红、白、黑、蓝等颜色,色彩鲜艳瑰丽。
彝族妇女头戴头巾,身穿长袍,下配长裤,手戴银饰,脚穿布鞋,整体造型美丽大方。
而彝族男子则多穿短打衣和长裤,头戴斗笠,腰系麻绳,身上挂鲜花和银饰,显得阳刚豪迈。
彝族服饰的表征与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与彝族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彝族服饰中的图案和颜色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白色象征着纯洁和高贵,黑色象征着神秘和神圣。
藏族服饰名字
藏族服饰名字藏族服饰在中国西部的藏族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和地位。
它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个性色彩,使它们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和文化内容。
藏族服饰是藏族历史和文化的自然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展示出传统文化对藏族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藏族服饰以精美的绣花为主,在服装上采用彩绣,使它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和文化内涵。
从易容服、旗袍、女头巾等服装样式来看,藏族服饰也注重风格和审美。
藏族服饰,也是现代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藏族的服装经常被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出现在各种藏族文化活动中。
藏族服饰一般用特殊的材料制作,主要有真丝织物、棉布织物、绸缎,还有毛线、刺绣等材料。
大部分藏族服饰都是以褐色、灰色为主,特别是棉布织物的服饰,更多的是采用褐色、灰色的织物。
服装上的细节色彩也很少,大多用红色、蓝色、白色、黑色等简单的颜色来表现。
服饰上也有一些埋葬得较深的文化内涵,比如某种颜色的装饰,代表着某种文化的意义,而某种款式的服饰则表达了某种文化的思想。
藏族服饰包括各种类型,比如男装、女装、内衣、法衣、山地服装,以及民族服饰、轻便服装、礼服等,每种服装都有其特定的名字。
男装包括西藏宽束褡、阿里毛衣、车辆毛衣、八婆头巾和新亚石毛衣等;女装包括西藏紧身裙、旗袍、男女共佩、婆婆营子、内衣、头巾、手套等;内衣有尼安、安克内衣;法衣包括纯净白褡、红宝石法袍;山地服装包括毛衣、外套、裤子、便帽等;民族服饰有藏裙、古龙袍、藏族袄等;轻便服装有虎头衣、多功能披肩等;礼服有套装、马褥等。
藏族服饰是藏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和特定的审美风格。
它们不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展示出藏族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藏族服饰经常被用来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使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巴服饰
藏族服饰:丹巴男子服饰与其他藏区大致相同。
而妇女服饰有异,妇女身着长(短)补贴衬衫,主要着“三片”,即头帕、前围裙、后围裙。
年轻妇女的围裙上多乡有色彩鲜美的菊和其
他花朵,腰系
花腰带;中年
妇女的围裙
一般不绣花,
腰系无花腰
带。
三十岁以
上的妇女则
穿百褶裙,头
搭黑色或白色绣角花的头帕,一般只绣有丝线花边。
青年妇妇和少女头帕四角边绣鲜艳花朵,还有盛装和便装之分。
太平桥古服饰:太平桥至今还保存有清朝时期嘉绒区流行的女性古装服饰。
据统计,上、下宅龙两村有三十多磁疗,单干山村有十三套,这些服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成为藏区服饰中的珍品。
古服饰由下围百褶裙和上衣马褂组合成套,嘉绒语称为“德围”。
百褶裙的衣料有三种,一种是真丝做成;另一种是麻纱料,这种料是用胡麻线和细麻线纺织的;还有一种是
细绒毛纺织的,就是用小钱(方孔铜币)作坠子搓拧出很细很细的毛线用手工织出来的,这种料的服装更为珍贵。
百褶裙的褶皱长而密且很均匀,穿在身上如孔雀开屏,又似流水瀑布。
上衣马褂均是用真丝绸缎做成,圆领齐腰,袖口宽达一尺。
在马褂上有栩栩如生的二龙抢宝、雄狮猛虎、蓝天白云、山水鹤第鸟、吉祥八宝等锦标图案,穿戴起来就像宫娥一样华丽高贵。
这些服饰传说是在清乾隆时期属上等女性的服装,最先只是土司。
头人才拥有,主要作为女儿的嫁妆。
自古以来,嘉绒藏区女儿出嫁有给嫁妆的习俗,人们称为“陪奁”。
旧时,土司司头人的女儿出嫁,嫁妆是金银珠宝和贵重的服装,还有陪嫁的奴婢侍女(送给服女儿使唤的、r鬟),出嫁时都必须穿上最好的衣服。
因此在土司头人间联姻,少不了相互攀比、显示富有,这种服饰就逐渐兴盛起来,后来成为土司头人在重大节日或在大型活动场所中必穿的服装。
以后,土司头人要求百姓在跳锅庄时必须统一穿着这种服装,还要求百姓每户必备男女服装各一套,男服装一般是氆氇制作的大领藏装、狐皮帽子一顶、藏靴一双。
女服装就是百褶裙和马褂一套。
尽管百姓十分贫穷,但也只好省吃俭用,倾其毕生心血购置服装,并把它视为传家宝代代保存。
这些古服装能保存这么长时间,一是穿的时间很少;二
是珍贵难制,三是华丽大套。
穿上不便劳作。
百姓平时穿的均是小巧的便衣,男女的上内衣是细麻布或白布缝制的蓖笆襟衬衣,人们称为白布汗衣,外面是紧身的衫子。
男人穿的裤子多是只能盖过膝盖的白布便裤(女人的裤子是稍长的蓝青色的便裤)。
男人都是包裹脚(绑腿),裹脚分两层,下层是白羊毛织的,上层是黑羊毛织的或青布的裹腿,最后用花带子挽扎。
稍富有的家庭用手工做几双布鞋也是出门打扮时穿的。
而今人
们喜欢穿毛
衫,这种衣
服是用纯毛
编织缝制
的,重约五
六斤,穿上
既暖和又便
于劳作。
因从羊毛到缝制均是手工运作,故价值很高。
皮褂子是用羊皮缝制的,穿在身上不但暖和,而且经久耐用,背东西时又是最好的垫背物。
关于羊皮褂子,民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羌人在嫩竹简上篆刻的文字被羊子吃掉了,人们将羊子杀了,把羊皮绷成皮鼓敲打,或者缝成皮褂子垫背,以示对羊子的惩罚。
羌族服饰
在丹巴县太平桥乡有众多羌族的后裔安居生息。
他(她)们的祖先早在乾隆王打金川时安插在这里镇守边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当地的汉、藏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语言、民俗、习惯逐步趋于同化,但在服饰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很多年前,羌民脚上的鞋子多用大麻编织,称为”麻窝
子”,它是用四根
主绳为筋,在一
个专用的木质三
角架上编套,这
个三角架称为”
草鞋耙耙”,草鞋
分底板、耳子、鼻子、后跟等。
女人的草鞋还要用棉五色线折花扎编在鞋子上,人们称为”花草鞋”。
男女均包”裹脚”,”裹脚”是用胡麻或白羊毛线织成宽15公分左右,长一米左右的线带子。
男人在”裹脚”上面还要包上一层”裹腿”(青布或黑羊毛制成),上面系小花带子。
穿的裤子男女均是大腰便裤,男裤多用白布做成,裤脚长只限于裹腿中间,以显示裹脚之层次。
女裤不用白布,但比男裤稍长一些。
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各色布料制作的长衫子,男人穿衫子时耸起扎带子。
女人的衫子必须穿伸展,而且领上和胸前还
镶嵌有绸缎花边。
腰上的带子男女多用天蓝布带(称为葱白带子)。
女人要拴各种丝带、绸带和用花带子扎围腰,围腰上有银子制作的围腰盘。
男人在带子上拴一个”古肚子”(用白布绣花做的三角袋),多用来装钱,水烟袋什么的,过去有些还装小手枪。
男人腰上少不了要挂火链(钢制的取火用具)和吊刀子等。
男女的内衣均是白布琵琶襟的短汗衣。
冬天习惯穿毪衫,毪衫是用羊毛编织的长衫,羌话称为”帕冬”,既暖和又经久耐用。
最有用处的是”皮褂子”,皮褂子是用羊皮揉好后缝制的无袖褂子,有长的,多数是短的,羌话称为”帕十竹”,套穿在衫子上不但暖和,而且在背东西时作为”垫背”。
没有羊皮的就用山羊毛编织后缝成短褂,称为”滚衫儿”,穿在身上又暖和,也不透雨,还可以作为”垫背”。
男女头上戴的统称为帕子,但各不相同,男帕子用黑复综或青布料,长一丈二,宽两尺缠绕成人字路拴在头上,人们称为”包帕子”。
女人的帕子只需黑色或白色布两尺五搭在头上,人们称为”搭帕子”,但女人的头饰就比男人复杂了,除了五颜六色的头线外,帕子用丝线绣出各种花,用五色线锁成花边。
头上还要戴金银制作的五星,匣匣,还有珊瑚珠等。
男女的装饰还有手镯、”箍箍“(戒指)耳环、项链,胸挂牙签子等。
羌民族的服饰,给人的感觉是男人紧扎,女
人贴身高雅。
男人穿衣时,特意的把长衫子的边角扎在腰间,称为前扎后匾。
男女劳动时脱去上身的长衫缠在腰间,亮出白汗衣,就更有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