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公开,重在制度完善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公款,包括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差旅费。
近年来,由于三公经费管理不规范、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一:加强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明确经费使用范围、标准和审批程序,规范经费使用行为。
2.加强预算管理:制定三公经费预算制度,明确各项经费的预算额度和使用范围,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
三、整改措施二:加强监督机制1.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确保经费使用符合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加强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关注点和意见,根据舆情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整改措施三:加强信息公开1.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标准和程序,及时公开三公经费的收支情况、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
2.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建立三公经费信息查询平台,方便公众查询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便利性。
五、整改措施四:加强培训与宣传1.加强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三公经费管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对三公经费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六、整改措施五:加强责任追究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对违反三公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
2.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追究责任,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七、整改效果评估1.定期评估: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2.公开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整改措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公款,包括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差旅费。
由于长期以来,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容易引起贪腐和浪费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1. 提高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2. 防止三公经费的滥用和浪费;3. 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三、整改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1)制定明确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各项经费的申请、审批和报销流程;(2)建立三公经费的台账制度,记录每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相关事项;(3)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安排经费使用计划。
2. 强化审批程序(1)严格审查三公经费的申请,确保申请合理、符合规定;(2)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批和监督;(3)加强对审批程序的监督,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3. 加强监督管理(1)建立三公经费的监督机制,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2)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4. 提高公开透明度(1)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向社会公众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2)建立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3)定期发布三公经费的使用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2. 增加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防止滥用和腐败行为;3. 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的监督意识;4.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为三公经费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三公经费整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惟独通过规范和透明的管理,才干有效避免滥用和浪费,提高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希翼通过本次整改,能够为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机关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
为了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和使用,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确保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治理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实现经费使用的合规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公开性。
二、任务与措施2.1组织机构(1)设立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监督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的日常工作。
(2)组建由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三公经费管理使用联合执法队伍,负责对三公经费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2.2加强制度建设(1)完善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三公经费预算、申请、核算、审批、公开、监督等环节的制度规定。
(2)建立三公经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流向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2.3加大监督力度(1)对各级政府、机关单位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清晰性。
(2)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的专项审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1)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相关法规政策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考核,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5加强公开与公众参与(1)要求各级政府及机关单位定期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支出和绩效情况。
(2)鼓励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进行监督举报,依法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预期效果与保障措施3.1预期效果(1)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实现资金的公正使用。
(2)减少各级政府及机关单位在三公经费上的浪费和滥用。
(3)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2保障措施(1)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实施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2)完善三公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工作计划三公经费整改措施三公经费整改方案
工作计划三公经费整改措施三公经费整改方案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公务员出差费、会议费和国内公务接待费的统称。
近年来,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高额报销、虚假发票、铺张浪费等情况。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三公经费,下面是一个三公经费整改方案的工作计划。
一、制定管理制度1.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明确三公经费的范围、管理流程和报销标准等,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
2.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的宣传与培训,使相关责任人员充分理解并遵守制度。
二、加强预算管理1.对三公经费进行预算控制,明确每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并加强后期监督和管理,严禁未经预算的支出。
2.加强对三公经费预算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审批与监督1.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的审批制度,明确经费使用的具体程序和责任部门,加强审批流程的监督与控制。
2.建立三公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使用情况的跟踪审查,严格监督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绩效评估1.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根据三公经费使用的效果和实际贡献,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和奖惩。
2.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对绩效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激励,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五、加强信息公开1.建立三公经费使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数据,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议。
2.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六、加强执法与惩处1.依法依规对违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的行为进行查处和追责,形成有力震慑。
2.建立举报受理机制,对涉嫌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的行为进行查处,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保护和奖励。
七、加强制度的优化和完善1.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和管理经验,不断对三公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2.建立对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持续监督与评估机制,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的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三公经费,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成府发[2013]19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成府发〔2013〕19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的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健全长效机制,现就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控规模,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各级各部门要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总规模,增强预算约束,强化“三公”经费分项管理,确保“三公”经费年度预算总规模较上年只减不增。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
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规模实行零增长和负增长。
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上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科学合理编制年初预算。
(二)公务车辆购置经费。
财政拨款安排公务车辆购置经费实行“单位零基预算、财政总额控制”的办法。
根据车辆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从严控制公务车辆配备更新,严格按批准的配备更新计划,编制公务车辆购置经费预算。
(三)公务车辆运行维护经费。
公务车辆运行维护经费实行“双控”管理。
单位公务车辆运行维护经费总额按不超过上年度总规模控制(有新增车辆的,参考限额标准等适当调整);单位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车均经费,严格按统一规定的限额标准控制。
(四)公务接待经费。
公务接待经费按只减不增的原则编制预算,进一步压缩公务接待经费总规模。
二、严格执行,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一)因公出国(境)经费实行先行审核制度。
三公开制度
三公开制度
三公开制度是指政府信息公开、预算公开和决策公开的制度。
它
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信息公开指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信息的行为。
这有益于社会
监督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
为现代国家的标准之一。
预算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公开其年度或临时预算,让公众了解预算
的支出和收入情况。
这不仅增加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还可以培
养公众的财政管理意识,推动政府财政制度的完善。
决策公开指政府部门公开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和实行情况,
让公众对决策进行评价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
时也可以防止决策者滥用职权,损害公众利益。
三公开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还可以加快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
同时,它也可以加强公众对
政府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实施三公开制度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和公众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完善信息公开的制度
和流程,同时也应该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着力推动政府的决
策民主化,完善政府预算制度。
公众则需要关注政府信息和决策过程,积极监督和参与政府的决策制定,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综上所述,三公开制度是促进政府公信力和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
互信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
希望政府、公众和社
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三公开制度的全面实施,为构建幸福美好的新
时代做出重要贡献。
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国颁 布 《 保 守 国家 机 密 暂 行 条 例 》 到 1 9 9 9年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通 过 《关 于 加 强 中 央 预 算 审 查 监 督
制 止 政 府 部 门过 度 消 费 的 目 的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 三公 ” 经 费公 开 之 路 还 任 重 道 远 。从 人 们 的普
委绝 大 多 数 都 没 有 按 要 求 在 2 0 1 1年 6 月 底 公 布
“ 三 公 ” 经 费 的重 要 原 因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也 相 应 推 迟 了公布 “ 三 公 ” 经 费 的 时 间 。 由 此 可 见 ,财
政 支 出 预 算 制 度 的 不 完 善 将 导 致 政 府 行 政 效 率 降
才得 到本 部 门 “ 三 公 ” 经 费 相 关 数 据 ,这 是 一 个
比较 复 杂 且 耗 时 的 过 程 ,这 也 是 导 致 9 8个 中 央 部
费 ,有 的 乡 级 政 府 也 公 开 了 其 经 费 使 用 情 况 , 如 四川 I白庙 乡 政 府 早 在 2 0 1 0年 开 始 详 细 公 布 其 全 部
[ 基金项 目] 中央 高校 基本 科研业务 费专 项资金项 目 ( J B K 1 3 0 1 4 5 )
[ 作 者简介】刘金石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经济学院副教授 ; 朱 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
8 7・
省 级 、市 级 、 县 级 政 府 也 逐 步 公 开 其 “ 三 公 ” 经
蓥 “ 三公’ — — _ . ▲ _ , ■ ● 1 T ’ 经费公 开制度
日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是指政府部门公开其行政支出、公务活动和人员经费情况的制度。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的公务接待费、公文印制费和公务车运行维护费。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公文印制以及公务车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由于这些经费涉及财政支出和行政资源配置,所以相关部门往往受到社会关注。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实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政府部门需要公开发布其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和使用细则,以便公众监督。
公开的途径包括政府网站、媒体报道、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式。
这样一来,公众能够了解政府机关的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经费使用合规合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增强政府公信力,同时也能够对公众进行金钱的去向进行监督,减少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指的是政府机构及公共机构应当将用于公务接待、出国(境)考察和公务用车的经费预算进行公开,以便公众监督和参与。
这种制度的实行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廉洁度,有效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首先,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
政府部门使用的三公经费属于公共资金,应当接受公众监督。
通过公开经费预算,公众可以清楚了解政府部门在公务接待、出国(境)考察和公务用车方面的支出情况,避免政府部门使用这些经费进行奢侈消费和违规行为。
其次,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的廉洁建设。
经费预算的公开可以打破政府部门权力的封闭性,提高公务接待、出国(境)考察和公务用车的决策透明度,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产生。
公众对于政府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可以有效约束政府部门的消费行为,避免以公务之名行私事。
再次,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有助于强化公众参与。
公开经费预算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部门在公务接待、出国(境)考察和公务用车方面的活动目的、规模和费用,并对经费预算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滥用行为和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还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意识。
政府部门通过公开经费预算,主动接受公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对支出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
这样不仅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也有利于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树立政府部门廉洁自律的形象。
当然,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的实行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经费预算公开办法和规定,确保公开的内容准确、全面、及时。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经费预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
最后,公众和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经费预算的监督和评议,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总之,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廉洁度和公众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务公开制度
三务公开制度三务公开制度是指将党务、政务和财务的公开实现,是一种公开透明、民主决策、问责机制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中国,三务公开制度是党和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增强公众监督,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党务公开是指将党内重要事项、决策和干部任免的程序和结果向党员和公众公开,让他们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党务公开的核心是力求让党员和公众了解党组织工作的全貌,增强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一来,党组织的决策将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干部选拔任用更加公开透明,党内风气也将得到进一步的纠正和改善。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公开政策制定、管理实施、服务保障的过程和结果。
政务公开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使民众对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参与和监督政府工作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既能有效减少官僚主义和权力腐败,又能增进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统治合法性。
财务公开是指公开政府的预算、财政收支等相关财务信息。
财务公开的核心在于保障公众对公共财政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增加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通过财务公开,政府的财政支出将更加规范和合理,遏制浪费和滥用公款,维护公共财富的安全和合法性,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施三务公开制度不仅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三务公开的基本原则是权力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和结果公开。
权力公开要求权力来源清晰、权责明确;程序公开要求决策过程民主、公开、公正;信息公开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公开透明;结果公开要求政府行政行为结果公开、评估公开。
只有这样,才能使三务公开制度真正健全起来,让公众不仅知情,还能参与和监督。
实施三务公开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
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在党务、政务和财务公开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机制,确保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监督;三是要加强对三务公开制度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政治素质和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和监督的氛围;四是要加强对三务公开的监督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第一条为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做好“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三条“三公”经费预算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
如遇不同年度之间预算变动较大、同一年度中预决算差额较大等情况,应妥善做好解释说明。
第四条“三公”经费预算根据省财政厅相关预算定额、年度因公出国计划,并结合以前年度实际支出情况综合编制,报局长办公会批准。
第五条“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同时编制、单独反映。
第六条“三公”经费预算应当接受县财政局审核,经县人大批复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经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在网上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三公”经费预算公开主体是泸溪县供销联社,构成单位包括我所属机关和直属预算单位。
第九条公开内容包括“三公”经费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分项数额。
第十条“三公”经费支出,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聘用合同编号: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共同决定建甲乙双方在充分明确这一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民法通则》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自愿签订本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经友好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一、合同期限:自 2018年 03月15日起至 2019年 03月15日止。
三务公开工作制度及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三务公开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公开其财务、政务、事务等方面的信息,以增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为了更好地推进三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准确、及时,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二、制度目的1. 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信任。
2. 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经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 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三、制度原则1.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公开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确保公众知情权。
2. 及时、准确、规范原则:公开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依法、有序、高效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公开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四、制度内容1. 财务公开(1)公开范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报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
(2)公开方式: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渠道公开。
(3)公开时限: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30日内公开;决算报告在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公开;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编制完成后10日内公开。
2. 政务公开(1)公开范围:政府决策、政府工作动态、政府项目信息、政府购买服务信息、政府政策法规等。
(2)公开方式: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渠道公开。
(3)公开时限:政府决策在决策前公开;政府工作动态、政府项目信息、政府购买服务信息、政府政策法规在信息生成后及时公开。
3. 事务公开(1)公开范围:企事业单位内部事务、公共服务事项、招投标信息、采购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2)公开方式:通过企事业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渠道公开。
(3)公开时限:企事业单位内部事务、公共服务事项在事项发生或结束后及时公开;招投标信息、采购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在信息生成后及时公开。
五、措施保障1. 建立健全公开机制(1)明确公开主体,明确公开责任,确保公开工作有人负责。
吴清谈这十点有深意,释放重要积极信号
特别关注吴清谈这十点有深意,23MOTHERLAND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2024年3月上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是经过“选优”才到资本市场来的,监管部门应该专司监管之责,而不是“访贫问苦”。
对此,吴清明确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
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信息透明,更加专注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更好回报投资者”。
这番表态厘清了监管部门职能和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关系,可以防止工作走偏。
看点六:完善一二级市场定价机制我国股市IPO 定价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各种套现行为泛滥,亟待系统性解决。
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价制度、定价机制,通过各参与方有序地、公平地、充分地参与博弈,更好地发现价格,更好地配置资源”。
他还说,“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都是市场自发调节、自我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比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如何有效衔接,有序循环,实现协调发展,这个机制需要进一步搞顺”。
定价公平是全市场各环节公平的集中体现,必须深入调研,加快完善基础制度,消除IPO 定价缺陷,理顺市场定价机制。
看点七:鼓励春节前分红在阐释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时,吴清说,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这个提法令人心头一亮。
中国人都希望过年时有个好彩头,中国的资本市场本来就该有这样的设计。
一旦春节前分红成为时尚,那些经营不好的上市公司就可以面临“过年时挨骂”的压力,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当然,分红与否并非那么简单,有的公司短期不分红,不等于长期没有价值。
但是,对分红做出一般性的约束规定还是必要的。
吴清表示,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我们还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 风险警示,等等。
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制度篇一:“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第一条为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做好“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三条“三公”经费预算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
如遇不同年度之间预算变动较大、同一年度中预决算差额较大等情况,应妥善做好解释说明。
第四条“三公”经费预算根据省财政厅相关预算定额、年度因公出国计划,并结合以前年度实际支出情况综合编制,报局长办公会批准。
第五条“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同时编制、单独反映。
第六条“三公”经费预算应当接受县财政局审核,经县人大批复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经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在网上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三公”经费预算公开主体是泸溪县供销联社,构成单位包括我所属机关和直属预算单位。
第九条公开内容包括“三公”经费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分项数额。
第十条“三公”经费支出,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简称“三公经费”)的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推进“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要求,开展“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工作。
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是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
要以。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报告目的二、三公经费现状1.定义及范围2.我国三公经费支出情况3.存在的问题三、问题分析1.公款吃喝2.公务用车3.公务接待4.出国考察四、整改措施1.完善制度2.强化监管3.公开透明4.落实责任五、案例分析1.某地区三公经费整改实例2.整改效果及评价六、结论1.整改必要性和重要性2.展望未来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支出逐年增加,其中三公经费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公经费即公务接待、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出国考察等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三公经费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担忧。
为了深入了解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三公经费现状1.定义及范围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产生的接待、交通、吃喝和出国等费用。
这些费用是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形象。
2.我国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近年来,我国三公经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三公经费支出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务接待、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出国考察等项支出占比较大。
3.存在的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中存在以下问题:(1)公款吃喝:部分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公务接待中存在浪费现象,菜品丰富但实际食用量有限,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2)公务用车:部分单位车辆配备过剩,使用率不高,同时存在公车私用现象。
(3)公务接待:接待标准过高,讲究排场,导致公共支出增加。
(4)出国考察:部分考察团组目的不明确,行程安排不合理,存在奢侈消费现象。
二、问题分析针对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完善制度:政府应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明确三公经费支出的标准和范围,加强对公务接待、公款吃喝等方面的管理。
2.强化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国企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意见
国企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意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企的三公经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国企的绩效和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国企应该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明确哪些支出可以列入三公经费范畴,哪些支出不可以;二是规定三公经费的使用程序和审批流程,明确使用三公经费的程序和流程,规范审批程序,保证所有支出都经过合法合规的程序;三是建立三公经费的监督机制,健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制,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国企应该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控。
这个管控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明确三公经费的预算和使用计划,避免超支和浪费;二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和流程,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三,国企应该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和透明。
这个公开和透明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实际支出情况,让公众和投资者了解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二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信息披露,及时向公众和投资者披露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让公众和投资者了解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三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众监督,鼓励公众和媒体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促使国企更好地管理三公经费。
第四,国企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这个培训和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让员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二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避免出现不当行为;三是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让员工了解风险和危险,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国企应该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控,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和透明,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在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本
在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来自各城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城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是我市近年来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本次会议,我们希望能够借鉴和学习各位城市在“三公”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市的“三公”管理制度,推动我市政府的廉政建设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三公”行为“三公”行为是政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容易引发贪污、浪费等问题的热点领域。
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确保“三公”行为规范有序。
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各种费用的范围和标准,严禁滥发、乱发费用,防止公款乱用现象发生。
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责清单,推行责任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形成震慑。
二、加强财务透明,强化“三公”费用公开市级政府对“三公”费用的公开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要加强财务透明,做到“三公”费用公开到位。
应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三公”费用的申请、审批、报销和公示等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全面和及时公开。
同时,要积极推动相关信息的主动公开,使广大群众对政府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从严管理差旅费用,压缩公务差旅开支公务差旅开支一直是“三公”行为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容易引发问题的重点领域。
我们要加强对差旅行为的管理,压缩公务差旅开支。
对于必要的差旅活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要注重精细管理,做到合理安排,节约用费。
要推行差旅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减少干部工作时间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四、规范会议活动,压缩会议开支会议开支一直是引发贪污、浪费问题的一个热点,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会议活动,压缩会议开支。
要做到因会制宜,会议规模适中,杜绝超标开会、虚设会议等现象。
在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二篇)
在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会议,旨在深刻理解“三公”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推动“三公”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讲话,并就市规范“三公”管理工作向大家汇报。
“三公”管理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治党的一项基本制度。
旨在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公费使用,确保公款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公务活动的透明度和效率。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坚持把加强“三公”管理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全员培训,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三公”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首先,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规定。
目前,我市已有一系列关于“三公”管理的规定和办法,但还存在一些不够明确、难以操作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的制度,明确各项费用的范围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公车管理,健全购车、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建立完善会议、培训、差旅等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公务活动的真实合理和高效有序。
其次,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升员工意识。
正确认识“三公”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全员共同努力。
各级领导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加强对相关规定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水平;要加强自律教育,提高干部、员工廉洁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倡导简约适度、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再次,我们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执纪执法力度。
加强对“三公”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是确保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模式,确保监管有力有序,减少管理盲区和漏洞。
要加大执纪执法力度,对违反“三公”管理规定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形成高压态势,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公管理制度
三公管理制度一、引言“三公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公务员的管理。
中国在200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对三公经费进行了规范和管控。
此外,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项规定》也对三公经费进行了严格管理。
然而,尽管有了这些规定和要求,三公经费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防止发生滥用、浪费等问题,提升公务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三公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三公经费的范围和管理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和公务津贴。
三公经费的范围比较宽泛,需要合理控制和管理。
2.公务接待费的管理公务接待费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宾客、举办重要会议和活动等,需要严格合理使用。
在制度上,对公务接待费的申请、审批和报销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3.公务用车的管理公务用车主要用于公务接待、公务出差等,需要严格限制私人使用。
在管理上,要对公务用车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严格执行规定,杜绝公车私用。
4.公务出国(境)费用的管理公务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公务考察、培训、会议参加等,需要提前进行计划和审批。
在管理上,要对公务出国(境)费用的使用范围、审批流程、报销标准等进行规范,确保公款使用合法合规。
5.公务津贴的管理公务津贴主要用于公务出差期间的食宿交通等开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在管理上,要对公务津贴的发放标准、使用范围、报销流程等进行规范,杜绝各种违规行为。
三、三公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1.存在的问题在三公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完善、审批流程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容易引发滥用、浪费等情况。
2)资金使用不透明一些单位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上存在资金来源不明、使用不合理、报销不规范等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公开,重在制度完善
作者:张宗堂刘铮吴晶晶何雨欣
来源:《检察风云》2011年第18期
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下,在舆论高度关注和公众热切期盼中,终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重要的第一步,难能可贵;透明政府建设,值得期许。
提起“三公”经费公开,人们把最初的关注投向科技部。
今年4月14日,科技部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这是第一家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
所谓“三公”,是指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行政成本高,而且没有向公众交代用于公务接待、车辆使用、出国(境)等具体情况,希望公开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部署、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今年以来“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时间表和细化方案逐步明晰——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并提出“三公”经费原则上零增长。
“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是大势所趋,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坦诚公布‘三公’经费情况,有助于消除舆论猜测,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三公”经费公开值得称许,未来重在完善制度
面对各部门“晒”出的从不足百万到超过21亿元的“三公”经费账单,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面对或简单不过几行字,或洋洋数千言的情况说明,应当给予怎样的解读?
“公布‘三公’经费无疑是巨大进步,但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满足其知情权,行使其监督权,不是公布几组数据、写一些说明那么简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首先要对“三公”项目和科目给出明确定义和具体解释。
比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要细化
出公车购置、维修、运行等分项经费,包括有多少车辆、多少司机、公车用途等等。
再如,公务接待费包括哪些费用,哪些人可以受到公款接待等。
这方面,审计署公布得较为详细:2010年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决算数为1229.65万元,其中购置支出115万元,购买了哪些车辆、花费多少都有介绍;运行维护1114.65万元,公车实有数和平均单车运行维护费也有数据,并解释了单车运行维护成本上升的原因。
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公布了涉外接待费较为详细的情况,以及对内接待费的简单情况。
“公布‘三公’经费,是为了让公众能够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
然而,相当多的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都没有详细解释和分项数据,只有几个总数,这些开销是否合理,让公众无从评判。
”许光建说。
从已经公开的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字看,各部门数额高低不等、差距甚大。
低的如国家信访局的98.25万元,高的如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的21.6亿多元,应当怎么评判“三公”经费的高低?
“看待这个问题要理性,不能单纯看绝对数字,因部门职能和性质不同。
评价‘三公’高低的标准是绩效,关键是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该办的事办好。
”刘尚希说。
他认为,政府保持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大家能够理解。
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部门有越来越多涉外交往,这些相关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的开支较高有一定合理因素。
信息越详细,质疑就会越少。
专家建议,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在公布“三公”经费时应介绍本部门工作性质和具体事项。
各部门公布的虽然都是“三公”经费,但细细研究,包含部门和机构的范围大不相同。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三公”经费包括3567个预算单位,分总局、省局、地(市)局、县(区)局和乡(镇)分局(所)五级;同样是垂直管理的铁道部,公布的仅是部门本级、离退休干部局和30个事业单位的情况。
“部门本级、部门本级和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的全系统,这三个不一致的口径,让公众无所适从。
即便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应当把部门本级‘三公’经费和其垂直系统的下级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分开公布。
”许光建建议。
一些专家还认为,“三公经费”不是只公开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在公开后加强审核和监督。
他们建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后,审计部门应该介入,就公布情况进行核实和评析,并就公开方式和内容提出完善建议,特别对公布的格式、细化的程度、说明的内容等都应详细规定,回应公众期待,确保大家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舆论也同时认为,大部分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后,下一步预算透明、财政公开的任务更加艰巨。
接下来,地方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任务更为艰巨。
截至目前仅北京、上海公布了“三公”经费。
“中央部门主要是制定政策,和大家的利益关联没有那么直接。
大家更关注的还是地方政府‘三公’经费支出等,这直接关系民生投入的多少。
”许光建指出,下一步,地方政府应当依照中央部门的情况,尽快公开较为详细的“三公”经费情况。
他认为,“三公”经费公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总的来说有三方面原因:认识问题、利益问题以及技术问题(财务基础薄弱),“这有一个过程,但只要走出第一步,就不会也不可能再回头。
”
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它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的公开意义重大。
“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与互动的体现,有利于公众行使政府财权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说。
他认为,政府公开公众最关心的“三公”经费情况,兑现了政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承诺,彰显了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决心和信心。
而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内容,了解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也体现了现代公民表达其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内在需求和现实举动。
“‘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刘尚希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步的迈出值得肯定,但社会公众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达,也为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建议,要充分重视这次“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的公众意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为进一步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参考,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
在关注操作层面工作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这项工作提供保障。
刘剑文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修改预算法,确保‘三公’经费公开不流于形式,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将对1995年施行的预算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将涉及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预算执行以及增强预算监督的严肃性等。
“修改时还应增加相应的处罚性条款,让不依法公开相关信息的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还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的严肃性。
”刘剑文建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这一规定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
“此次‘三公’经费的公开,表面看是社会公众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实则体现出社会公众对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期待。
”刘剑文说。
他认为,“三公”经费公开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应充分认识到后续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契机,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早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作出贡献。
编辑:卢劲杉lusip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