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理:杨环宇一.选择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

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

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

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

1.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A.山顶B.鞍部C.山脊D.陡崖【解析】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流向不同,则甲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D 不对。

古道路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排除山顶、山脊,故AC不对,答案选B。

答案B 2.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A.溶蚀作用B.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头温度较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经过热胀冷缩的变化,导致开裂。

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质的作用为风化作用,D对。

溶蚀作用指流水的化学反应对岩石的破坏;侵蚀作用往往指外力对岩石的破坏并离开原地;风力作用包括范围较广,即有侵蚀作用,也有堆积作用;ABC与“火焚水激”不相似,排除。

答案D3.小明考察褒斜古道线路时,发现渭河谷地与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大相径庭,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渭河谷地的植被主要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汉中盆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其植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的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规律,A对。

经度地带性规律指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B不对。

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海拔的差异造成的水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分异规律,C不对。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如陆地形状、地形、洋流、地质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分布规律.,如绿洲等,不符合题意,D不对。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 2.D【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 错误。

故选D。

17.(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4)【自然环境对人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6分)17.【答案】(4)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 西北向东南流B. 东南向西北流C. 东北向西南流D. 西南向东北流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 WB. XC. YD. Z【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流向的判断。

首先据指向标确定好方向,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该地地势特征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故判断河流的流向总体大致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中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读图乙处不合理,因为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丙处不合理,因为铁路属于过境道路,一般不能经过市区内部;丁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

因此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三处。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上露营地的选择。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河谷地区易受泥石流和山洪影响,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

读图,Z地位于河谷,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因此最不适宜作为露营地。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

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图甲为阿联酋位置图,图乙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的主要目的A. 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B. 降低周边海域风浪,利于航行C. 延长港口海岸线,扩大领海面积D. 提高港口的美观度,发展旅游业5.该港口进口的货物中所占比重最低的是A. 食品和蔬菜B. 木材和纸产品C. 服装鞋帽D. 皮毛【答案】【小题1】A【小题2】D第1页/共9页【解析】本题考查港口建设的主要目的。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4.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案例素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作业布置2. 设计一份环保活动方案,如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考察当地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

但仍需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工业 农业 地形 气候 水文 自然因素
交 通 线 路 分 布
人口 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 城市 科技
2. 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
第一级阶梯 交通线路密 小 度 海拔 主要地形
地形 布局 形态
第二级阶梯 较大
第三级阶梯 最大
4000米以上 米以上 高原
(1)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C )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新西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① ②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欧洲某地 ③ ④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 C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位于南半球的是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位于北半球的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C
(2008江苏)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 2008江苏) 江苏 影响的叙述, 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专题05 综合思维-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023年中考地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

专题05 综合思维-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023年中考地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

D.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10.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是( )
A.出租车出行,节约时间
B.提倡利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 D.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
题型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变式演练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植物光合 作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①重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②扩大了城市居住面积
③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④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首钢滑雪大跳台呈东南-西北走向布局,主要考虑( )
A.美观
B.光照
C.气温
D.风向
题型2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变式演练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
题型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提分秘籍 3、地形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1)对农业规划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平原地区宜农则农,山地宜林则林,高原 宜牧则牧,河湖宜渔则渔。(2)对交通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地区,交通线密集;崎岖的 山区,交通线稀疏,有的呈环状分布,如台湾岛。另外山区修建成本高,易被自然灾害 破坏。(3)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水库宜选择在“口袋形”地形,大坝宜建在“口袋”出 口处;引水渠道宜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尽量由高处向低处引水。
PART 01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典例分析
读下面东北部分城市某年降雪最初日期和次年降雪最终日期及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 完成下面问题。
1.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最初日期到次年降雪最终日期的 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长江洪灾为例)
(1)自然原因。
①水系、地形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 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 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利4.用和平优时势发期,与加中屈人强国调之石煤配兵油多。工的,作战煤略变储油备技术
5.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某些大耗能产 业的发展
6.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7.提高国民素养,节能减排要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9.(2013·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
C 是得能用2AC.否;不于..有都都同用是生关是是时于从产上可 来满生自生题再 自中足产然活生 太物资 阳以和界,质源 辐下生中故和射能两活直其的量能点。接都的源:例获不说从如得属法B.,自汽,于都正然油闪 自D是确.界、电然不的都可是中棉资目是再(直花源前物生质接、。不资)资源获电能源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最为集中: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盐碱化
为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原 因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 淤积在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2013·济宁模拟)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 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 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类型及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2.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及其形态的影响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各种因素。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1)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3)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等都具有深刻影响,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一样,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下表所示:2.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3.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分析(1)主导因素分析法。

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

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

(2)综合因素分析法。

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分析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点演练]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河流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解析:1.B 2.D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受地形影响。

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民谣“十八怪”形象地描述了不同地区独特的景观和习俗。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再现]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四、部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1.主要气象灾害【配套练习】1.下面的甲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乙图为甲图中A、B间拟修建公路所经某处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在A、B之间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公路穿行在南岭地形区B.路线选择的合理海拔应小于250 mC.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D.修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③处比④处牢固(2)调查发现,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间盆地,关于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B.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C.气候适宜,利于发展种植业D.沿河分布,水运便利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该地区属于江南丘陵;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的东部;公路选择的合理海拔应为250~260 m;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④处比③处牢固,因为④处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经侵蚀后,剩余部分的拱形结构较稳固。

第(2)题,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利于聚落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山区聚落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运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该区域海拔差别较小,气候相差不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答案(1)C、(2)C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产生图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范围的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北冰洋冰面变化有利于缩减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重难点
聚落形成过程影响要素自然要素
社会经济要
素气候河流地形海陆交通资源环境
科技旅游
分类
地形及其他自然要素对城市分布影响世界城市分
布状况(古
今城市群)
气候地形河
流资源
分布状况及
成因(综合
题)
中国城市分
布状况(东
西差异、南
北差异)
地形河流交

交通线路形成
分布状况中国铁路公
路分布状况
影响分布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
水文
受地形影响
分布状况
社会经济因

科技资源城
市人口工农
业发展水平
交通线选线要求地形气候
技术资金
生态
等高线地形
图中交通线
的分布
全球气候变化整体变化趋

降水和气温
相关性
气候变化的
表现(近代)
气温上升
降水变化(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
冰川等水体减少
海平面升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纲)
气候变化影响改变气候资源的格局
加剧自然灾害
改变生态环境
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
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
自燃资源概念
分类
世界资源分
布状况
煤铁石油
世界及中国能源结构能源结构变化
资源的合理
利用
自然灾害概念
分类
危害
典型自然灾害洪涝、台风、干旱(中国和世界分布)中国降水的
时间变化状
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自测[2021贵州贵阳摸底]威宁地处贵州省西部高山岩溶峡谷区,地势高、地貌复杂,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

下图示意威宁不同地貌区民族村寨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与中中山河谷相比,高原面少数民族村寨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热量丰富B.地势平坦C.水源充足D.日照较多2.威宁少数民族村寨集中分布在距离河流200—500 m的区域内,主要原因是( )①用水较方便②减少山洪威胁③减少水污染④保留更多耕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1江苏南通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段山区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各段弯道弯曲度较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 )A.降低路面坡度B.减少路面积水C.改善观光条件D.避开山体滑坡4.图中公路平行弯道所在的地形属于( )A.丘陵B.盆地C.山谷D.山脊5.图示弯道,与下行侧相比,上行侧( )①路面坡度更大②路面坡度更小③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④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1四川大数据第一次监测]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多分布在4 600米以上(下左图)。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下层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称永冻层(下右图)。

过去几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分布、冻土层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发生了相关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 ( )A.多年冻土区下界海拔升高B.多年冻土区上界海拔降低C.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增大D.多年冻土层融化深度减小7.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发生相关变化,使该区域的( )A.高寒草甸增加B.高寒湿地增加C.地下径流总量减少D.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2018天津文综卷,5—6,8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

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

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

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

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低地湿热,高原凉爽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条件制约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1 中图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1 中图版
②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③地球上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减√少 ④冬季采暖能耗量减少,夏季生活用电量√增加

⑤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⑥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向南方移动
我国种植熟制北界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和岛屿
候 变
加剧自然灾害
危害人体健康

带 来
资源条件变化
(1)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

部 季











发 的





原 因

气候: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地形: 地势低平
水文: 汛期流量大,流速慢 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汇水速度 加快;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洪涝灾害景观图
(2)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 响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




平原和山区公路线的分布
◆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 态和走向


建一条连接甲、乙两城镇的铁路。三条


线路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合理?请说明

线

由பைடு நூலகம்

选① 河谷地带,地势起伏较小;线路相对较短;穿 越河流次数少,桥梁建设投资相对较小;连接城镇多且经 过煤炭资源产地。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
1.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概述、生活、经济和生态四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概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环境生存,并逐渐学会控制自然环境的某些要素。

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采、污染和破坏等行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对生活的影响1. 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人们过度采伐森林、破坏草原等行为使得自然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同时也使得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都得到了增加。

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2. 降低了生活质量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带来了自然灾害,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像雾霾等污染物质严重侵袭大气层,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同时,环境污染还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这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对经济的影响1. 提高了生产成本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原材料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而在大量依赖于原材料的工业中,成本因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而随着成本的上升,制造商们只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维持业务运营,这会进一步影响消费行为。

2. 影响投资自然环境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这又使得投资面临了风险。

因为能够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投资环境或维持企业经营的清洁技术和透明管理制度因素,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对生态的影响1. 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同时还会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例如,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捞和狩猎,造成了很多物种的灭绝,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为城市发展提供大 量剩余农产品)
★综合因素和城市区位

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 么原因把它吸引到一定的地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这个城市 的发展,从而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发展阶段,它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同。所以,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运用 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航空港的建设
第7讲 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属性----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
经济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 的物质或能量。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2、类型


AC
4、水资源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美洲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谷地
因为这里是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 足,发展农业条件优越。 思考:1、为什么古代城市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谷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为 什么出现最早城市? 这里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2、气候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分析高考答题注意要点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 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 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 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 某种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影响旅游业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 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 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 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 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 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社会经济因素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 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是我国的“光谷”。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
3、从河流因素考虑, ACD 城市沿河而建,其中 C D 河流交汇处, 位于河口。 4、综上所述, D 城市有大的发展前景
城市位于
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40题:
典型例题: (3)说明燕京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分)
参考答案:(3)地形:位于山前冲 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 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 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 水运(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 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 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 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蚀。 (13分) (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 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 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 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 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 区,且东南离海较近。(7分)
第7讲 自然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城市的区位 城 市 区 位 因 素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 政治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农业基础
社会经 济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利亚)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太原、兰州、拉萨)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
项目 监测 预报 内容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工程措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②修建水库③ 施 修建分洪区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 施 ②建洪水预报系统 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洪 非工程

三、干旱
1、成因: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 。 2、分布: 全年全球范围都可能发生

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有限循环 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业用水情况:冷却用水、空调用水、 产品用水 工农业用水是人类用水的主体,农业是 用水的最大部门 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主体,因此,水 源地对耗水工业吸引力大 水能、水运是水的重要利用方式
B
A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7讲 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频繁地区: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3、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 安定 4、防御措施: 采取多种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 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 作制度
常考的中国旱灾:
春旱: 华北平原
原因: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一般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冬半年),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是秋 季和春季。
6、影响中国寒潮的路径: 中路、东路、西路 5、对中国影响的地区: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受影响。(海南岛、台湾岛、四
川盆地、广东、广西等地影响较小)
7、危害: 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 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8、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 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中国最大的盐场 夏旱: 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 是?盐场晒盐的 原因:受副高控制(反气旋控制) 最佳季节是?为 什么?
3、此时,农业需水量大。
冬旱: 珠江三角洲(华南)
原因: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2、雨带撤走,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3、工农业需水量大。
四、寒潮
1、概念: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冷空气过程 2、成因: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 3、源地: 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 4、发生季节:
典型例题: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城市中,最先和最后形成的分别是
(
C
)
A.A城市B城市 B.B城市A城市 C.A城市C城市 D.C城市B城市
2.三城市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相同的是 A.地形平坦 B.河流沿岸 C.矿产丰富 (
D
)
D.气候适宜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 ⑷D城市适于发展
钢铁 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 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旅游 。
典型例题:
4、分析下列4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1、从地形考虑 BD 的 城市有优势,因为它们 位于 平原 区。 2、从气候考虑 BCD 城 市较为有利,因为他们 位于 。 水热适中的中低纬度带
自然灾害
一、台风
1、成因:
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当年台风次数 减少
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形成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 形成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称为飓风。
2、分布: 亚洲东部沿海、亚洲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 3、发生季节: 夏季和秋季 4、结构: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5、危害: 强风、暴雨、风暴潮带来的危害 6、防御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RS技术)
B、C 城 ⑴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市,原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 ⑵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矿产资源丰富 。 ⑶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铁路运输 、 气候干燥 。C城市 位于 河口三角洲 地貌上。
典型例题: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平原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一般成直线分布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成“之”字形弯曲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

核心因素是经济、社会因素,而自然因素是 次要的,因为有科技因素作保证(科技使自 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河流较多的平原地区: ——呈条带状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形成城市的条件分析: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 溉水源充足,发展农业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出现了剩余农产品) 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人口集中,且有利于交通联系
两河流域
即:经济、社会因素是决定交通线修建的内在需求, 而自然条件、科技水平只决定交通线路的具体走 向或选线。 –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京九铁路的修建等等, 都是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为主,兼顾稳定社会的 意义。而自然条件的复杂只是加大了修建的难度、 拖后了修建的时间。

修筑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 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 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 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经济和社会条件 航空港的建设要考虑自然因素、与城市(居住 地)之间的距离
思考:
据图判断,
图中两城市形
成的主要条件
是什么?
图中两城市紧临河流,其下游为瀑布群,为河
运的终点或起点,大量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散,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