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疆地区农牧民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策扶持
国家针对西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旨在推动西部 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 对滞后,如道路、水利、电力
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农业生产方式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以 传统农业为主,缺乏现代化农业 技术和设备支持,农业生产效益 低下。
生态环境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 时,应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 。为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土地退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西部地区农村 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经济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推 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 、水利、电力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 平。同时,应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引导农民合作 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此外,还应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等,提高农村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为提高农 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应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农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

本文将以陕西省礼泉县白村为例,以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作简要探讨。

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也存在着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应制度不匹配、产业支撑效力不够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

因此,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制度改革与匹配、培育非农产业支撑、科学规划,推动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标签:就地城镇化;发展现状;困境;对策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城市病使得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城镇化道路。

就地城镇化是相对于异地城镇化而言的,以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实现就地非农就业和就地市民化的城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就地城镇化及其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发展小城镇,农民在原居住地通过非农就业,同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思想的转变,逐步实现就地城镇化。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就地城镇化较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一)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克服异地城镇化的困境在异地城镇化模式下,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存在诸多困难与阻力。

首先,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在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有诸多困难。

进城的农民仍买不起房,即使已迁至城市,但却无法实现有效的人口转移,人口也就无法进行城镇化;其次,户籍制度限制和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导致农村居民在城镇中很难生根而成为城镇经济生产与消费的动力;再次,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农民工在社会参与、交往和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不小障碍,社会融合度低;最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进入城市大大增加了人们生活的成本。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

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汇报人:2023-12-15•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目录•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意义新疆作为我国西北边陲的重要地区,城镇化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疆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新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2 3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理论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新疆各级政府制定城镇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新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新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意义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广泛研究。

他们主要关注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同时,国内学者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们对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

他们主要关注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同时,国外学者还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VS研究发展动态国内研究动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更加深入。

他们不仅关注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国内学者还对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一览表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一览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批准号
申请人
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共产党的国家主权安全思想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南岭民族走廊中段文化遗产传习与保护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启蒙与改良:彝族土司岭光电民族教育思想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象征与交换:南岭走廊高地民族作物的人类学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媒介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川东北地区非遗为例 青年基金项目 新媒体环境下康巴藏戏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西南石漠化连片区特困人群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网络舆情中群体极化现象问题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西南农村“返乡年轻妇女”的生活方式转 换及其家庭地位研究
图书馆、情报 西北师范大学 与文献学
序号 79
学科门类
学校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批准号
申请人
图书馆、情报 西北师范大学 与文献学 图书馆、情报 80 西南民族大学 与文献学 81 外国文学 82 外国文学 83 心理学 84 心理学 85 心理学 86 心理学 87 心理学 88 心理学 89 心理学 90 91 92 93 94 新闻学与传播 学 新闻学与传播 学 新闻学与传播 学 新闻学与传播 学 新闻学与传播 学 西南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
71 社会学 72 社会学 73 社会学 74 社会学 75 体育科学 76 统计学 77 统计学 78
青年基金项目 西南地区生态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在线社交媒体大数据抽样方法的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离散观测时间下重尾风险模型的分红问题 规划基金项目 简帛学百年论著目录研究

大西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在当今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大西北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民族风情,具备打造特色小镇的巨大潜力。

然而,要实现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一系列关键举措的有力支持。

一、因地制宜,挖掘独特资源大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

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要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资源。

例如,有些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青海的茶卡盐湖、甘肃的张掖丹霞地貌等,可以围绕这些自然景观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开发观光、摄影、探险等旅游项目,同时配套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如特色酒店、民宿、餐饮等,吸引游客前来。

还有一些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像陕西的韩城古城、新疆的喀什古城等,应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发展文化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

通过举办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此外,民族风情也是大西北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宁夏的回族聚居区、新疆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可以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建设民族风情小镇。

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歌舞表演等,让游客感受浓郁的民族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首先,明确小镇的功能定位。

是侧重于旅游、文化、产业还是生态等方面,要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来确定。

例如,以旅游为主的小镇要注重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服务的提升;以产业为主的小镇要规划好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其次,合理布局产业。

要避免产业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发展。

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

比如,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再者,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构想

加快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构想

加快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构想作者:高江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的潜力空间还未得到充分释放,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

为此,应着力推动新疆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区域特色小镇;切实有效地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人口聚集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积极争取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

[关键词]新疆新型城镇化;现状特点;主要问题;规划建议[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5—0086—05[作者简介]高江,男,中共昌吉州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管理。

新型城镇化是治理“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就业、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自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纵向比较,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镇布局形态逐步优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截至2020年年底,“全疆城市建成区面积1736.37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1461.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53%,比2010年42.79%提高了13.74个百分点”[2]。

但与全国相比,全疆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还低3.8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低1.89个百分点。

农牧民市民化程度、城镇基础设施、城镇承载能力以及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发挥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空间还未得到充分释放。

一、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一)城镇化速度稳中有升且潜力空间巨大1.城镇化速度稳中有升。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经济 的主体 ,乡镇 企 业长 足 发 展 ,有利 于 产业 集 聚 。但 该地 区乡镇企业 自身规模 小 、经济 实力 较弱 且 布局分 散 , 影响 了生 产要素 的进入 ,不利 于招商引资 ,限制 了产品供
( ) 幅员广 大 ,便 于规模 化 经 营 。由长 岭 县政 区 图 2
可 以看 出西北 地 区 的 乡镇 数 目少 ,但 幅员 广大 ,相 当于
1 西北地 区 S WOT分 析
S T分 析 法 具 有 直 观 、清 晰 、系 统 、全 面说 明 的 WO
特 点 。本 文通过 对 西北 地 区区情 的分 析 ,得 出该 区的 发 展战略 ,以期摆 脱贫 困落后 的现状 。
1 优 势 ( t n ts . ] Sr gh )分析 e ( ) 交通便 利 。该 地 区地 处 两 省 ( 1 吉林 省 、内蒙 古
区域 经 济
学术论丛 20 09年第5 ( 期 总第56 ) 1期
吉 林 省 长 岭 县 西 北 地 区 农 村 城 镇 化 道 路 的 探 索
孙 贺 ,潘 鸿 ,李 恩 ,李 飞
( 吉林 大 学 军 需科 技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0 6 ) 302
[ 摘 要 ] 吉林省长岭 县是典 型 的农业 大县 、贫 困县 。尤 其 西北地 区相 对 贫 困,发展 落后 。本文 运 用 S T分析 WO
法对 西北地 区的情 况加 以分析 ,得 出选 建核心特 色城 镇 、走 内生型农村城 镇化 道路是 该地 区的发展 出路 。 即以农 业产 业化 ( 林业 g# 养 殖业 )推进 城镇化 ,以城 镇化 带动 区域发展 的 思路 ,并进 一步探 讨 了长岭 县西 北地 区农 村城镇 化道 - ̄ c
长 岭县西北 地 区是 指受 自然 条件 限制 发展 的太平 川 镇 、八 十八 乡 、三十号 乡 、北 正 镇 、大 兴镇 ( 永 升 乡 原 和大兴镇合 并 ) 、三团乡六 乡镇 ,该地 区幅员 广大 ,领 土 面积为 长 岭 县 总 面 积 的 4 % ,但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相 对 落 0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2013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04.19
•【文号】
•【施行日期】2013.04.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
正文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
度课题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有关院校、科研单位:
根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评审、公示后,确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研究”等102项课题为2013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请按照国家民委课题管理的规定,要求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协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

附件: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一览表
国家民委
2013年4月19日附件: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立项一览表。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第一篇: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祁连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祁连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现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阐述了新疆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地畜牧业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完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按季节驱赶牲畜到不同地区放牧,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成为游牧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虽然社会变革不断发生,但牧民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变化。

在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广阔草地上经营畜牧业的主要是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民族的1000多万人口,直到20世纪中后期,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经营。

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生态屏障功能逐渐丧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西部牧区至今沿用传统的自由放牧经营方式,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是当前生产和生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生产水平低,草地缺乏合理的利用制度,利用强度越来越大,缺乏抗越自然灾害的能力,牲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形成经济生态两亏。

游牧带来牧民生活动荡,同时给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接触社会,开拓认识带来极大的制约。

目前,草畜矛盾是影响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提高饲草料供给水平可以积极的解决草畜矛盾。

所以,牧区草地畜牧业改革的中心突破口是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种饲草料,暖季在天然草地上放牧,冷季进行舍饲,减轻对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从而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1 牧民定居现状祁连县和政府于1986年提出祁连畜牧业要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必须要走定居发展的道路,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中心环节,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半集约化经营转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移居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移居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移居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昌吉州为例赵雯雯;韩芳【摘要】鼓励农村人口移居城镇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从根本上缓解“三农”问题的压力,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以昌吉州玛纳斯县、奇台县、木垒县周边乡镇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构建包含人口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类21个影响因素在内的农村人口移居城镇意愿 Logistic 模型。

结果表明:住房类型、不适应城镇生活、家庭分离、交通便利及医疗卫生条件优越5个因素与农村人口移居意愿显著相关。

%Encouraging rural population to migrate to cities and towns can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increa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alize the scale operation of land in rural areas,so the pressure on 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 and rural area can be basically relieved,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an be propelled.The rural residents living around Manas,Qitai and Mulei counties in Changji Prefecture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in this study.The logist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willings of rural population to migrate to cities and towns with the 21 factors contai-ning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economics and social factor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ousing types,in-adaptation to the living of cities and towns,convenient traffic and superi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willings of rural population to migrate to cities and towns.【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8)008【总页数】8页(P159-166)【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人口;移居;Logistic模型;昌吉州【作者】赵雯雯;韩芳【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6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移居现象越发普遍。

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牧民定居是关系到新疆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的兴旺发展和边疆巩固、社会安定的大事。

牧民定居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和谐、社会进步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章在分析新疆牧民定居现状的基础上,对出现的定居水平低、草原退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牧民定居;问题;对策新疆牧民主要指在天然草原上放牧、生活的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牧民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种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效益低,广大牧民就医、子女上学等条件无法保证,使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自治区在研究实践变革畜牧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总结出,牧民定居是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牧民收入、改变牧区社会面貌的唯一出路。

一、新疆牧民定居的现状新疆有计划、大规模推行牧民定居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

1986年自治区北疆畜牧业工作会议之后,自治区明确了牧民定居的方针和政策,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全区大力推广“大分散、小集中”、“大集中、小分散”、“插花定居”、“异地搬迁定居”等不同的定居模式。

1996年自治区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之后,自治区及各地州、县、市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牧民定居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自治区总结出了“三通”(通水、通路、通电),“四有”(有住房(80平方米以上砖混结构)、有棚圈(200平方以上砖混棚圈)、有草料地(南疆30亩以上,北疆50亩以上)、有林地,“五配套”(学校、卫生室、商店、文化室、技术服务站相配套)的牧民定居标准模式,并在全疆大力推广。

进入21世纪后,2002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昌吉州召开的畜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把牧民定居建设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牧民定居不断巩固完善。

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提前 1 年 实现 ,并给出 了 “ 三化 ”协调发展 的技术路线 图。
关键 词 :新型工业化 、农牧业 现代化 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技 术路线图 绿洲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 1 2 0 . 3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 5 3 3 0( 2 0 1 3 )0 6— 0 0 4 5—0 7
业产品的需求 ,两者协调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 ,促
成绿洲城乡一体化。 在产业 、产城和城乡关系协调 的基础上及跨越式发展 的总 目 标下 ,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
化和新型城镇化不断协调演进 ,如图 1 所示 。
图1
新 疆新 型工 业化 、农 牧业 现代化 和 新型城 镇化 互 动耦 合机 制图
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 ,体现新疆经济发展综合效益。长期 以来 新疆 的人均 G D P均未达到全国
平均水平 ,2 0 1 1 年全国人均 G D P为 3 5 1 8 1 元 ,是新疆的 1 . 1 7 倍。人均 G D P 也是 中央新疆工作 座谈会确定的衡量科学跨越的指标之一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反映新疆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新 型工业化是绿色 、节约 的工业 化 ,尤其是在东部传统产业 向西部转移、新疆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
作者 简介 :蒙永胜 ,新疆财经 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 ( 新疆 )与 中亚 区域经济合 作研究 中心教授 ( 新 疆乌 鲁木 齐 8 3 o o 1 2 ) 。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 相 比差距仍然显著 。 自治 区党委八届 四次全委 ( 扩大 )
会议提出了 2 0 2 0 年 国内生产总值 比2 0 1 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 的奋斗 目 标 。在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中 , 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基于对新疆这一多 民族边疆地区区情准确判断而作 出的科学决策——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 现代化和新 型城镇化”是不可或缺 的内生动力 ,新型工业化是新疆走 向现代化 的根本途径 ,新型城镇化是 这一途径的必然结果和有力促进 ,而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不仅是这一途径的必然 内涵 ,更是其保 障,三者协调发展是稳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两大历史任务的本质要求和关键着力点。

关于2014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评审工作的汇报-国家行政学院

关于2014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评审工作的汇报-国家行政学院

2014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结项名单(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序号单位课题组成员(首位为课题主持人)课题题目等级1 北京市委党校田栋郑寰冉昊孟天广邵勇波张玉宝刘蒙治理能力视阈下北京市新建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合格2 北京市委党校吕廷君鄂振辉张玲王月峰崔兵张谦童腾飞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良好良好3 天津市委党校涂明君贾锡萍徐华娟未江涛高芳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及系统改进——基于村委会换届选举实地调研的延伸思考4 河北省委党校吴杰华王宇飞李兰色协商民主制度化与现代国家治理法治化合格5 山西省委党校王瑞娟王小涛王建军网络反腐制度化问题研究合格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网络反腐机制研究合格6 辽宁省委党校钟宪章李海龙车晓彦赵月栾春萍刘家真杨志平7 吉林省委党校闫英胡晶晶李玉静袁立刚张辉隋悦杨毅吉林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研究合格良好8 上海市委党校吴海红周建勇王元峰发达地区腐败案件的特点及其规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9 上海市委党校刘博徐京波刘永根杨治当前社会底层群体暴力行为的探析与治理良好10 江苏省委党校周延胜董连翔张加华唐金玲葛亮基层治理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研究合格11 浙江省委党校方柏华李黄骏完善权力清单的“浙江模式”,打造政府权力的“信合格息化笼子”12 安徽省委党校徐鸣汪兴福许宁李环赵婧边晓慧整体性治理视阈下地方政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探析良好13 安徽省委党校安杨汪兴福王学忠许静静汪晓梦钱付良郑琳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下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研究良好14 福建省委党校张义祯郑恒峰蓝剑平转型期基层社会嵌入治理机制研究合格合格15 江西省委党校张文君罗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绩效改进研究16 江西省委党校杨超李志强姚金海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合格17 山东省委党校张蕴萍深化我国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研究——提高政府规制能力建设视角良好18 山东省委党校谢慧法治方式与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研究——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为重点的分析良好19 河南省委党校陈轶丽梁丹李剑力何晓马江波以财税体制改革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合格20 河南省委党校陈燕曹志刚赵璐张永刚丁琼楚向红谷玲向长艳樊金山党内巡视制度的理论变迁与实践效应研究合格21 湖北省委党校李银安郑静龚建国刘盛华梅松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家庭制度支撑与建设研究良好22 湖南省委党校霍修勇李美玲王连花谌玉梅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演进与推进路径研究合格23 湖南省委党校艾医卫肖永红王刚李礼张波罗震吴传毅王学杰学习和践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思想合格24 广东省委党校王升平刘朋郭丽兰李鹏李艳中温松广东省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运行的现状评估与创新路径研究良好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谭英俊蓝浩溥曾栋梁金辉黄华松黄圣陶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广西的调研合格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孟祥宁朱懿李海英李波陆小志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广西为例合格27 海南省委党校李一鸣宋可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研究合格28 海南省委党校姜维成秋英江彩云海南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证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合格29 贵州省委党校黄亦君李晓兰陈静雅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以新农村建设语境下的贵州民族村寨为例良好30 西藏自治区委党校赵明霞曾健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审视与设计合格31 西藏自治区委党校毛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开启西藏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合格32 甘肃省委党校李龙江党存红王伯英李润强徐秀玲敏生兰陈晶莹兰霞薛玮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为例良好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何伟昌耿铎文姜禾乌鲁木齐社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合格34 广州市委党校黄丽华王桢桢万玲李强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良好35 武汉市委党校杜彬伟徐丹李娜娜陈俊秀当前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中的社区认同机制研究合格36 长春市委党校李璐王文波张美兰李佳郑凯旋黄明明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创新研究合格37 济南市委党校胡爱敏何爱云刘晓明马晓黎王伟许军振张讯金刚谭欣欣“微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研究——基于山东省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良好38 杭州市委党校朱晓明童伟中俞文强黄俊尧蔡金荣网络政治表达自由及其治理研究合格39 杭州市委党校李宗开杜洪梅李贝贝黄鹏进地方智库资政与发展问题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良好40 厦门市委党校蔡旭尹彦蔡剑文陈抒乡黄钰婷网络强国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合格41 宁波市委党校王国安鄂焕成突发事件背景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浙江省Y市为例合格42 宁波市委党校孙琼欢夏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镇关系的重构优秀43 无锡市委党校宋田桂杨长鑫刘安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合格(二)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序号单位课题组成员(首位为课题主持人)课题题目等级1 北京市委党校吴军涂清华张明峰娄宾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气质保护与塑造研究合格2 山西省委党校刘兆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良好3 黑龙江省委党校杜爱萍王奇英温美荣赫修贵张丽丽仇旬郑瑛琨张君艳帕累托最优视角下提高我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对策研究合格4 黑龙江省委党校张超王丽安宇沈洪涛庞洪峰宋福荣邢晓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策工具创新研究合格5 上海市委党校陶振王敬尧叶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良好6 江苏省委党校黄瑞玲谈镇黄忠平杨志琴梁曙霞王学凯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基于江苏“三圈一极”的调查优秀7 浙江省委党校陈锦其白小虎包海波杨红新刘芳梅汪艮平杨星星浙江构建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研究合格8 浙江省委党校汪玮周育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基于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调查研究合格9 福建省委党校程宇陈晓芳肖庆文陈华锋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研究——以福建为例良好10 福建省委党校沈君彬戚迪明张义祯钱鼎炜陈颐郭荣茂农民工回流的动因、决策、效应及对策研究良好11 河南省委党校赵早廖富洲谢振东樊晓明张月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良好12 广东省委党校唐晓阳陈家刚许德友江依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合格13 广东省委党校李云朱殊洋徐跃华林先扬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合格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李海英孟祥宁朱懿李波陆小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合格15 重庆市委党校王正攀周学馨谢菊陈霄徐信贵刘明刘娟向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合格16 云南省委党校谭鑫朱要龙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实现路径合格17 西藏自治区委党校张凯西藏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合格18 陕西省委党校柯淑娥陈心宇方欣纪照寒喻建宏卢彦昌陕西西咸新区优美小镇创建研究合格19 武汉市委党校陈俊秀钟祥虎李泽红汪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维度研究合格20 哈尔滨市委党校胡术阁王永清王中人刘丹孙胜胡雪清刘欣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黑龙江省镇化发展对策研究合格21 南京市委党校黄向梅方辉振张芬芬李桂华黄尚葛建东南京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良好22 西安市委党校吴正海苏凤昌雷军樊晓周周阿利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合格23 长春市委党校马欣员吴彦杰郑立敏于平尹小平吴笛鲁雁哈长经济带组团式城镇群研究优秀24 大连市委党校解秀玲邹玉杰吴刚韩琳邸树军迟承超户籍制度改革后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对策研究——以大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合格25 青岛市委党校薛风平刘文俭朱艳鑫李国宇韩萍李光全陈超贤东部地区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合格26 青岛市委党校李光全杨艳丽刘文俭李菁怡魏绍坤刘玫刘翠华孙桂华李盛祥李刚小城市培育的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优秀27 深圳市委党校韩靓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剥离问题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良好28 无锡市委党校姚忠伟秦润新刘安伟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以无锡为例合格(三)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问题研究序号单位课题组成员(首位为课题主持人)课题题目等级1 辽宁省委党校胡亚莲王行伟赵实黄英陈明鹤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实现途径研究合格2 江苏省委党校黄杰李立峰包宗顺吴宏敬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江苏省为例合格3 安徽省委党校陈定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问题研究——基于安徽郎溪县家庭农场调研分析合格4 山东省委党校司春燕席书旗刘祥超社会稳定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良好5 四川省委党校孙继琼衡霞沈超群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防范及健康发展研究——基于西部丘陵地区的调查良好6 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杨丽艳杨立宾王娟王雪虹关于宁夏平罗县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合格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牟振江王玉岱李艳蒋小风谭永羡张涛阿地力江·艾孜尔海米旦·贺力力推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相结合研究优秀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马彦梅田艳秋柴富成颜璐新疆兵团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及创新发展研究合格9 哈尔滨市委党校汪波刘金祥李桂芹郭景友哈尔滨市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研究合格10 潍坊市委党校张兰君以“三社”建设助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研究——以潍坊市为例合格11 咸阳市委党校薛江波张学会薛明健王敏鸽刘敏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咸阳市种植业合作社为例合格。

《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新 疆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能 源 资 源 战 略 基 地 是 , 西 部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支 点 , 是 我 国 向西 开 放 的重 要 门户 , 是 我 国 西 北 边 疆 的 战 略 屏 障 。 其 地 处 亚 欧 大 陆 腹 地 , 与 八 个 国 家 接 壤 多 , 民 族 聚 居 , 多 宗 教 并存 , 多文化 、 多生 态 、 多资源 共生 。 新疆 的城镇 化 道路是 一 条 特殊 的城镇 化道路 。 它是 在特殊 的人 文 地 理 区 域 、 特 殊 的 内外 部 环 境 、 特 殊 的 行 政 体 制 背 景 下 按 , 照 特 殊 的 布 局 和 规 模 要 求 , 依 托 特 殊 的 资源 禀赋 , 依 靠特 殊 的动力 机 制 , 具 有 特 殊 功 能 的城镇 化 道 路 。 新疆 的城 镇 化 道 路 不 同于 内地 任何 一 个 省 市 的城 镇 化 道 路 , 它 承 载 着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维 护 边 疆 安 全 的 双 重 使 命 , 《基 于 西 北 边 疆 安 全 的 新 疆 特 色 城 镇 化 道 路 研 究 》正 是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立 项 研 究 的 。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课 题 简 介】
《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基 于 西 北 边 疆 安 全 的新 疆 特 色 城 镇 化 道 路 研 究 》于 2 0 0 8 年 1 月 获 批 立 项 ( 项 目编 号 :0 7 & Z D 0 2 8 ) , 由石 河 子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和 新 疆 屯 垦 文 化 研 究 院共 同承 担 , 石 河 子 大学龚新蜀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

西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西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 中和 ,2 0 ) 叶裕 民 ( 0 1 研究 了制度对 城镇化发 展 的推动作 用 ,提 出城镇 化 的发 展必 须 有制度 支 01。 20 ) 持系统 ,这 实际上就 是城镇 化 的制 度动力 。随着 中 国城镇 化进程 的发展 ,城镇 化的 动力机 制不 断变 化 ,
力量 的推 动和 引导 ( e dro ,17 ;T l y ad e 和 G ae ,17 ;A e 和 G asr 9 5 u t H n esn 9 4 o e ,G rn r l rvs 9 9 ds l e ,19 ;F ja和 e i Kuma ,20 ) edr n (0 7 rg n 00 。H n es 2 0 )等指 出 民主化 程 度和技 术 进 步对 城 镇 化有 着 直 接 的影 响 J 随着 经 o 。
关 键词 :西北地 区;城 镇 化 ;动 力机 制 ;面板 数据
中图分 类号 :F 9 . 2 9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0 8—2 0 ( 0 0 5— 0 1— . 70 2 1 )0 0 8 7 5

文献 回顾
城镇 化是 一种 世界 性 的社会 经济 现 象 ,是 乡 村 分 散 的人 口、劳 动力 和非 农 业 经 济活 动 持 续 进行 空 间 上 的聚集 而逐 渐转 化为 城镇 的经 济要 素 ,城 镇 数 量增 多 、规 模 增 大 的过 程 。库 兹 涅 茨 (99 指 出城 镇 18 ) 化是 城镇 和 乡村之 间 的人 口分 布方 式 的 变化 过 程 … 。H do ( 99 和 Pdr n (90 认 为 城镇 化 是 usn 16 ) ees o 17 ) 从传 统社 会 向现代 社会 转 变 过程 中经 济 发 展 的必 然 结 果 ,城镇 化 最 终 会 带 动 整 个 国家 迈 向现 代 化 。 高佩 义 (9 1 指 出城镇化 是 一个 变传 统 落 后 的 乡村 社 会 为现 代 先 进 的城 市 社会 的 自然历 史 过 程 。谢 19 ) 文 惠 、邓 卫 (96 等 认 为 ,城 镇 化 意 味 着 乡村 生 活 方 式 向城 市 生 活 方 式 发 生 质 变 的过 程 。周 一 星 19 )

新时期新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新时期新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境 的保护 和基 础设施 的充 分利 用 。
局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师建城市 、团场建 镇 的 目标 ,促 进 人 口、产业 、公 共资源 向城镇聚 集 ,
增 强 城 镇公 共 服务 和 居住 功 能 ,使 城镇 成 为 聚集 人
口产 业 、丰富戍 边 内涵 、弘扬军 垦文 化的 重要 平台 ,

十二师乌鲁木齐新区,这些兵地共建城区普遍存在 城 镇 规 划 衔 接 不 畅 和 利 益 分 享 机 制 不健 全 等 问题 。 兵 团还 拥有 以较大 中心 团场 团部为 基础 建设 的 6 个 9 农 牧 团场 中心 小 城镇 ,1 6 一 般 小 城 镇 及 19 个 0个 72
连 队居 民点 ,由于 这 些小城 镇未 纳入 国家城 镇编 制 ,
兵 团 的 城镇 是 在 师 、团驻 地 兴建 现 代 工矿 商 贸 企 业 ,兴 办学 校 、 医 院 ,以满 足驻 疆 部 队 的后 勤供
给 而 自发 形 成 的 。 目前 ,兵 团拥有 自行 建设 管 理 的
稳定的战略支撑点 ;北屯市应定位北疆地区重要的 物流集散地和出 口商品贸易加工区,阿尔泰地 区的 重 要 农 副 产 品 加 工 交 易 基 地 ,机 电、水 产 、建 材 、 百货 、农 资 等 交易 市 场 。二 是培 育 建立 新 城 市 。选 择在战略地位重要 、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垦 区 中心 城镇 ,增 设 自治 区直 辖 县级 市 ,并纳 入 国家 城市 规 划 体 系 。三 是 加 快 团场 设镇 工 作 。加 快对 战
发展 ,最 后 实现 “ 三化 ”共 同推进 。
( 三)有利于集聚人 口,优化新疆人 口结构 兵 团是 汉 族 人 口的主要 聚集 区 , 以大散 居 、小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城镇化的涵义和界定 城市是⼈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的中⼼,是⼀个主要由⾮农业活动⼈⼝构成的、占有⼀定空间的⼈们⽣产、⽣活的聚集区域。

20世纪国际上通⾏的城市⼈⼝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以上,并且把20万⼈以下定为⼩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50—100万⼈为⼤城市;100万⼈以上为特⼤城市。

每个学科研究⾓度各有侧重,因此对城镇化的关注点也就不同。

⼈⼝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即以农村⼈⼝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种历史过程;社会学的⾓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活⽅式转化为城市⽣活⽅式的过程;地理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从经济学⾓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然经济转化为城市化⼤⽣产的过程。

总之,城镇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是地域景观、产业结构、⽣产⽣活⽅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产⽣活⽅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内容综合统⼀的过程,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城镇化反映的是⼈⼝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通常⽤市镇⼈⼝占全部⼈⼝的百分⽐来表⽰,称城镇化率或城镇化⽔平,本⽂中⽤城镇化这⼀概念。

⼆、西北地区城镇化现状 新中国成⽴以来,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总体有了很⼤提⾼,表现在:城市数量已由⼏个增加到60个,城镇⼈⼝也增加了⼗⼏倍,⼈⼝的城镇化⽔平达到32.6%。

但与东部地区相⽐,仍有较⼤差距。

西北省区城镇化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个⽅⾯。

1.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集中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两个⽅⾯:从数量上看,与全国平均⽔平相⽐,2000年的⾮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例低4.24个百分点,⾮农业⼈⼝占总⼈⼝的⽐例低2.5个百分点。

在21个地级城市中,第⼆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12个,第三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呼和浩特、西宁和乌鲁⽊齐3个省会城市。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C95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9391(2022)01-0058-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14ZDA075)阶段性成果ꎮ作者简介:高永久ꎬ新疆奎屯人ꎬ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主任㊁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边疆民族与边疆发展ꎻ刘孝贤ꎬ河北张家口人ꎬ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工作人员ꎬ研究方向:边疆政策ꎮ天津300350㊀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乡村振兴了ꎬ环境变好了ꎬ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ꎮ [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之地ꎬ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础ꎮ[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ꎬ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ꎬ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3]57中ꎬ充分展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一议题的高度重视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ꎬ这一重要公共问题牵涉到自然㊁生态㊁社会㊁历史㊁技术以及心理等因素的相互缠绕ꎮ[4]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ꎬ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状况大为改观ꎬ扭转了长期以来的 脏乱差 顽疾ꎬ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理念和环境卫生观念有所提升ꎮ然而ꎬ现实发展情况距离 乡村振兴 战略所提出的 生态宜居 长远目标还有一定差距ꎬ突出表现为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ꎮ学术界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ꎬ以改革开放㊁新农村建设㊁精准扶贫㊁乡村振兴等为时间节点ꎬ可分为空白㊁初创㊁提升㊁深化[5]四个阶段ꎬ呈现出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 特殊地区人居环境的递进选择上ꎬ一部分研究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㊁建设经验完备的典型区域(如江浙沪㊁京津冀㊁广东㊁重庆等省市)ꎬ来进一步发掘先进经验和现存问题ꎬ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在对西部民族地区(如西南地区㊁西北地区部分区域)的现实观察中总结治理要点ꎬ当然从总体上展开论述的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ꎻ在研究对象上ꎬ既包括围绕一些具体问题(如农村村容村貌改造㊁厕所革命㊁污水处理㊁垃圾治理等)等展开的深入研究ꎬ也包括对主体间关系㊁构造模式㊁评价体系等相关内容的学术争辩ꎮ尽管现有研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ꎬ然而ꎬ从 坚持因地制宜ꎬ突出分类施策 的工作原则[9]来看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相关研究ꎬ还需要聚焦于不同区域的现实特点ꎬ从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导向出发来深入探讨ꎮ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地区ꎬ乡村面积的广阔性㊁第一产业的偏重性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等特点ꎬ导致这一区域推进 乡村振兴 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ꎮ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点要求ꎬ也是实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ꎬ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ꎮ(一)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边疆民族地区是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现实政策的承载区域ꎬ[10]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 乡村振兴 战略㊁ 兴边富民 行动㊁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战略㊁ 一带一路 倡议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ꎬ均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ꎬ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规范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边疆地区要 继续抓好乡村振兴㊁兴边富民 ꎮ[11] 乡村振兴 战略要求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ꎬ在乡村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ꎬ这是 乡村振兴 战略顺利推进的生态基础和重要前提ꎮ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ꎬ专门提出 地处偏远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的行动目标ꎬ深入学习推广浙江 千村示范㊁万村整治 工程的的客观前提ꎮ(二)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助于实现 坚持生态优先㊁推动高质量发展㊁创造高品质生活 [16]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ꎮ一方面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ꎬ必须走 生态优先ꎬ绿色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ꎬ建设 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的三生共同体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ꎬ融入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格局中ꎬ目的在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涉及到环境整洁㊁设施完善㊁景观建造㊁理念培育㊁产业发展等多项内容ꎬ有助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ꎬ可以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基层绿色活力ꎮ依托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资金㊁项目与政策ꎬ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ꎬ基层乡村因地制宜可以促进垃圾㊁污水㊁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ꎬ并以此带动区域绿色产业的发展ꎮ生态旅义 ꎮ[18]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ꎬ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ꎬ也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群众的内心深处ꎮ首先ꎬ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㊁共同发展㊁共同富裕提供环境保障和物质基础ꎬ有助于提升各族群众基于治理绩效的 五个认同 ꎮ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外部环境ꎬ同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ꎬ刺激提升绿色发展动能ꎬ满足各族群众的可持续发展需求ꎬ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ꎬ有助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㊁共同繁荣发展ꎮ其次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助于各族群众铸牢绿色发展意识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ꎬ这既指向各民族之间ꎬ也指向中华民族与生态环境之间ꎬ绿色发展意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ꎮ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ꎬ[19]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内(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有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ꎬ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较之其他区域的难度更大ꎮ首先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数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ꎬ乡村地区的地形地势条件复杂ꎬ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多变ꎬ土地荒漠化㊁水土流失㊁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多发ꎮ比如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牧区都因降雨量减少而导致水资源的缺乏ꎬ致使边境牧区草地极不稳定ꎮ[21]农村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更高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克服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ꎬ而且必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入手来开展工作ꎮ其次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普遍呈现出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情况ꎮ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牧区空心化和老龄化程度较高ꎬ特别是一些基层牧民的居住分散程度更高ꎮ这种情况既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成本和额外负担ꎬ也对 政府主导㊁农民主体 的主体关系构造产生不利影响ꎮ再者ꎬ受制于自然因素㊁历史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ꎬ西部边疆民主㊁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ꎬ需要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提供专项配套资金ꎬ如内蒙古自治区在三年行动中共投入资金近58亿元ꎮ较之东部地区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县级财力普遍不高ꎬ本级财政赤字大ꎬ还面临着财政收入增幅降低㊁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潜在风险ꎮ当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资金筹措呈现出对中央转移支付㊁省市专项投入等上级拨付或对口支援的过度依赖ꎬ如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拟建设的农村牧区污水治理项目ꎬ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资金1727.82万元ꎬ地方政府仅自筹191.98万元ꎬ给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ꎮ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性质和社会经济活力的发展导致社会资源的投入面临阻碍ꎮ伴随着新一轮五年行动的规划出台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需要筹措更多资金用于已有项目的运行维持㊁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㊁政策安排的宣传普及㊁运行状况的监督奖补等ꎬ有研究者指出 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 ꎬ[23]这成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大难题ꎮ注乡村建设中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ꎮ当然有边境地区个别干部或是表现出逃避心态㊁或是采取旁观态度ꎻ还有的边疆地方市场主体㊁社会组织㊁科技力量等在这一治理任务中的参与程度不高ꎬ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支撑促进作用ꎮ这些情况都制约着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综合效能ꎬ也会影响到 乡村振兴 战略在整个西部地区的深入推进ꎬ需要引起高度关注ꎮ三㊁多元共生: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优化路径在社会共生视野下ꎬ任何人都生活在人与人㊁人与自然㊁人与社会的共生系统之中ꎬ社会共生关系演化的动机机制以及如何优化共生关系[25]9是主要研究问题ꎮ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ꎬ需要调整优化那些 人类的㊁为了人类的㊁由于人类的 行为造成各式各样的 人 与 环境 失调脱节之处ꎬ共生视角可以提供思考方向ꎮ从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出发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ꎬ需要实现目标共生㊁资源共生和行动共生ꎮ突出短板上下功夫ꎻ也要统筹关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ꎬ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ꎬ培育刺激创新绿色发展新动能ꎮ(二)资源共生:提升各方面支持供给的积极性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面临的最大难题ꎬ是资源不足带来的可持续性问题ꎮ在明确资金缺口的基础上ꎬ需要分地区㊁分类别㊁分方案统筹各方资金来源和科学配置ꎮ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ꎬ完善地方为主㊁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和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社会协助机制ꎮ通过合作㊁授权㊁分权㊁契约等多种形式ꎬ[27]找准各方利益切入点和整合度ꎬ形成多向共筹的投融资资金支持格局ꎮ第一ꎬ继续争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ꎬ通过 自上而下 的方式统筹安排ꎬ以项目资金为引导ꎬ整合污水治理㊁垃圾处置㊁村庄规划㊁村庄绿化㊁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ꎬ发挥涉农资金的规模效应ꎮ[28]32第二ꎬ创新建立投融资渠道和机制ꎬ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以合力宣传引导调动积极性ꎬ以强化科技手段提升技术性ꎮ首先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政策工作ꎬ需要真正发挥党委领导㊁政府主导的组织效能ꎬ重要前提在于合理厘清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ꎬ特别是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内容和工作环节ꎬ真正各司其职㊁各负其责ꎬ形成共建共治合力ꎮ其次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现在生活层面ꎬ各族群众是改善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直接受益者㊁建设者和维护者ꎬ应当通过多种宣传引导方式充分激发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ꎬ促进其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所倡导的价值观念㊁生活习惯㊁生活态度和期望ꎬ[30]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㊁自愿合作和自发行动ꎬ实现 要我整治 到 我要整治 的认识转变ꎬ真正 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ꎮ再者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ꎬ需要强化技术支撑以提升建设效果ꎬ需要因时制宜使用新兴技术ꎬ强化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智能化人居环境建设ꎬ全方位综合地理气候㊁遥感影像等基础数据ꎬ农村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ꎮ在新发展阶段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艰巨㊁责任重大ꎬ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建设始终ꎮ一方面ꎬ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着政策引领和方向引导的科学作用ꎬ需要把这些政策要求和思想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ꎻ另一方面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需要各级党组织举旗定向㊁凝心聚气㊁示范带动ꎬ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更熟悉村庄特点和群众需求ꎬ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组织支持与资源保障ꎮ因此ꎬ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可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ꎬ推动人才㊁智力㊁项目㊁资金下沉ꎬ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ꎬ发挥党建引领的积极效能ꎬ以党组织带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㊁集体经济组织等共同参与ꎮ第二ꎬ要坚持因地制宜㊁问需于民的系统观念ꎮ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ꎬ是一项覆盖面广㊁综合性强的现代化系统工程ꎮ 一刀切 一锅煮 式的工作方式和落实手段无法适应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现实特点ꎬ反实特点ꎬ在市级层面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动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ꎬ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㊁ 乡村振兴 战略㊁ 兴边富民 行动等政策考核体系中ꎬ同时还需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ꎬ重点关注其是否符合建设规律㊁是否体现村民意志的建设情况ꎮ参考文献:[1]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N].人民日报ꎬ2019-07-17(001).[2]王春平ꎬ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21.[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21.[4]杨冠琼ꎬ刘雯雯.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ꎬ2014(02):15-23.[5]张会吉ꎬ薛桂霞.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变迁:演变阶段与特征分析 基于务院公报ꎬ2017(17):34-50.[13]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 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ꎬ2017(05):8-37.[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ꎬ2020(15):6-14.[15]邓磊.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变迁与乡村振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57(06):17-19.[16]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N].人民日报ꎬ2021-03-08(001).[17]朱碧波.美好生活:边疆社会的愿景想望与行进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45(03):45-53.[18]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ꎬ2021-08-29(001).[19]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ꎬ2018-05。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面对现实情况,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北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制订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分析1.经济基础较薄弱西北地区缺乏近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和产业经济基础。

传统的农村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仍在盛行,而现代农业和新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城市形成密切的联系。

农村经济状况薄弱,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2.产业方向不清晰西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较低,没有特色、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且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以小农经济和小微企业为主,缺乏以规模化经济为基础的农村产业体系。

3.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能源、水资源等亟待解决;同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率高,农村要素市场化结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4.资金投入不足西北地区农村这个朝夕相伴的大众经济,涉及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也比较巨大。

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很高,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对策建议1.主导产业优化北京赛车平台主导产业是指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做出决定性的贡献的产业,是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

要优化农村主导产业,要采用“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主产业的同时推动配套和附属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要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资金投入加大将财政资金和农业保险资金等多种资金渠道整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西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设施和服务,包括通信、运输、仓储、金融等基础设施,以及基础服务系统,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