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2、庄子战国齐物论;顺从自然
三、法家
韩非子战国以法治国;君主集权;变法革新
四、墨家
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问题探究1:孔子的主要贡献。
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讲学会和学生讲些什么
2、从图中可以看出孔子讲学又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
问题探究2早期儒学的关系。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问题探究:
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
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阅读教材,课前完成预习部分。
动一动、对一对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
一、含义
一、原因
二、各派主张
三、影响
教学总结:
本课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较差,同时文言文积累太少,而要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少不了要阅读古文。所以教学中尽量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二、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1、政治方面;社会的大变革,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争霸,竞相招贤纳士,给百家争鸣提供了宽松的氛围。
2、经济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铁器牛耕的使用,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方面;兴办,培养了大批的知识分子。
教师过渡,面对乱世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使我国更强盛呢?
【新课导入】展示材料: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易中天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课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正想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希望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时期,其中以儒家学派的思想影响最大。

本课分四个子目,分别是“孔子和早期儒家”,“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主要介绍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不仅介绍了孔子,还介绍了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本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的创造与发展,较早的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本课作为本专题的第一课,它的学习为后面例外阶段的思想演变奠定了基础和确定了基本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难点是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文献、图像,例外类型的史料,理清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学习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2、通过对比各学派的例外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百家争鸣的原因、影响,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培养学生对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了百家争鸣,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中,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结壮,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因此,在原来知识架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家学派。

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1)主要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图解孔子的思想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

“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史料探究]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庄子
Hale Waihona Puke 战国《庄子》①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②追求“逍遥”。
法家
李悝
战国
《法经》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战国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①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③哲学方面。
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问题1: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小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小问题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1.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目标解析: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就是要掌握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的差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也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学习主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执教者〗曹锦荣〖课程标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识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学法建议】1.预习教材||,用列表法归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3.列表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

4.思考百家争鸣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百家争鸣1.含义2.出现原因:3.表现(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二.课中探学主题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①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②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谷梁氏《谷梁氏·太史公自序》史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史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③不治而议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史料四仲尼曰:“天子失官||,④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试一试(1)据史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什么?主题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的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析、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讲述||,比较;问题探究、列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1)主要采取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注意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献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我们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对吧?《百家讲坛》大都讲的是国学||,说到国学||,说到儒学||,当然要说孔子||,说孔子||,就先说这《论语》||。

大家对于丹讲的《论语》一定不陌生||,《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论语》是伴随着儒家学说的诞生而诞生的||,它所表现的思想主要有仁、义、礼、智、信||。

至今||,中国社会还在受其潜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第一课百家争鸣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我为诸子百家代言”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主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儒墨道法的思想和影响;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百家思想通过“假如我是统治者会使用哪家思想为强国之道”活动,学生通过辩论、表达自己想法深入理解儒墨道法的地位。

通过“古为今用”课后思考题使学生学会以史为鉴,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儒墨道法资料,主动为百家争鸣代言。

教学过程:[导入]: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走进百家争鸣,除了品读经典,感悟先哲智慧,更是为了体会先先哲们肩负时代重责,不断思考,不断争鸣的勇气和情怀)[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1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1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1)①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③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⑥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情况。

(2)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

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知识,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本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2.学法引导:(1)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习,不仅要阅读名家的论著,也应当注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其他资料。

对于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名著,阅读时要注重真正理解原文,而现在印行的一些白话译本只能作为参考。

要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必须注意各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2)在学习本专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材料学习法:本专题涉及到许多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同学们间进行讨论,或向教师请教,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思辩学习法:本专题涉及许多思想流派与历史人物的观点,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及思想流派的观点,产生个人的置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程教学设计
能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简单地分析了教学目标,表述没有错误
教学内容欠全面,未能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选择(20)
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采用的教学方法适度,符合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单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需努力
教学媒体选择(20)
能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利用媒体,媒体整合恰当,有效地解决了重点、难点
选用的教学媒体恰当,对教学方法的支持恰当
对媒体的作用欠考虑,或没有很好地考虑媒体与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设计(15)
针对目标,评价方式灵活
针对目标,以测验为主要评价方式
评价形式单调,对目标体现不准确合计得分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2、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掌握儒家孟子与荀子的主要思想。
区分三位思想家的不同主张。
呈现三
展示写有老子言论的PPT,提出老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
图片文字
提出老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
思考理解老子与庄子的思想主张。
掌握道家老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1百家争鸣教案1 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1百家争鸣教案1 精品

1•1 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孟荀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化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新课】一、百家争鸣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

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

“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学派道家儒家代表人物老子孔子墨家墨翟儒家孟轲荀况道家庄周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名家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吴起农家许行杂家吕不韦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1
2.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及其主要著作。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理解思想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及其影响。
4.故事导入: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孟母三迁”、“围魏救赵”等,引发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阅读课文,提炼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5.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也展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这些亮点使本节课成为一节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的优秀教学案例,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家学派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所研究学派的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3.鼓励学生以PPT、手抄报、表演等形式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3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贡献(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2)思想:提倡“仁”和“礼”的学说。

(3)教育:首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和提出先进教育思想。

(4)整理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孟子思想(1)继承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2)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思想(1)儒学: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哲学: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二、老庄之学1.学派思想: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1)哲学思想①世界观:“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永恒不变。

②辩证法: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2)政治主张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②幻想“小国寡民”社会。

3.庄子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故他主张“齐物”。

[深层点拨]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
答:不是,还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
课本P7“知识链接”:“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我们可以想象,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学者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在思想文化领域该是怎样的一种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老师先来讲一个故事: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五、能力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导言】〖文科〗如何学好历史?一、自求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菩萨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菩萨。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菩萨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菩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二、自信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三、坚持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

”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

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

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

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

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留在公司?所以辞职。

”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

”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四、合作有个人有一头驴和一匹马。

一天,它们驮着货物赶路。

驴累了,对马说:“我已经吃不消了,你能不能多少帮助我多驮一些呢?”马不愿意帮驴的忙,不多一会儿,驴就倒地死了。

随后,主人就把驴的货物移到了马的身上,并在上面放了一张刚刚剥下来的驴皮。

五、能力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

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

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理科〗理科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是个好东西,大人物学了,可从中吸取治乱兴衰的教训。

普通百姓学了,可以学习人生态度和其中的宽容与智慧——有的时候你觉得冤,读读历史,你觉得你有岳飞冤吗?学习历史,其实也是学习一种对往昔生活的尊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和你有相同相似境遇的人,吸取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这能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敬畏充满爱,而不是充满挑剔充满恨。

我们要学习的专题一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所谓“主流思想”,指的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及对人们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

你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指的是什么?答:儒家思想。

因此我们这一专题就是要了解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情况。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第一课的标题。

所谓“百家争鸣”的“百家”指的是什么?答: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问:真的是一百家吗?答:不是。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问:“争鸣”是什么意思?答: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问: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对立、相互批驳吗?答:不是,还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

课本P7“知识链接”:“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我们可以想象,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学者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在思想文化领域该是怎样的一种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老师先来讲一个故事: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投影: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后呢?生娃娃!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当然是放羊!!!看了这段对话,我们不少同学都笑了。

但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放羊娃会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可笑、可悲的想法呢?答:因为他受的教育太少了。

问:为什么他受的教育太少了呢?答:因为他家太穷了。

问:他的想法归根结底受到什么问题的制约?答:经济问题,生存环境。

这折射出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大家想想,是什么规律?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我们能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呢?答: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旧制度走向崩溃;东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崛起,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胜出,纷纷招揽天下人才,士大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贵族在战争中沦为平民,不少士大夫兴办私学,评论时局,寻求恢复社会秩序的良方,把本来只保存在贵族阶层中的知识带到民间;……投影: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⑵经济:井田制崩溃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儒、道、法、墨四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现在我们就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学派,开展分组学习。

投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问:这是哪位历史人物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呢?答:孔子。

下面让我们共同解读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投影:孔庙你认识这片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投影:孔庙大成殿里的孔子塑像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

投影:孔子墓碑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有什么寓意吗?答: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大成”,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

投影: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问:我们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答: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深受重视。

投影:周游列国图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

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的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丧家犬。

可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作出了很大贡献。

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答:《论语》。

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投影: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请思考:“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那么怎么实践“仁”呢?答: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问: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答: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问: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答: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

请看两则材料:投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请思考: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答: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问:“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除了“仁”,孔子还提倡“礼”。

什么是“礼”?请大家先看一个小故事。

投影: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

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

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