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
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
1927年回国后。
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
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
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
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
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
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
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
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
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
怎么办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作品简介ppt课件
此画作于1935年,就 是那一年,大师与孙多 慈轰轰烈烈的师生恋被 迫结束。徐忍痛别离之 后,借《诗经》抒情, 以庄姜自比,画了这幅 《燕燕于飞图》隐晦表 达相思之苦。提识曰 “乙亥初秋,写庄姜燕 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 下扣一枚殷红的“悲” 字心形印
《燕燕于飞图》
17
四、个人评价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画家,卓越的艺术教育 家。他继承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吸取了西 洋古典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技巧,他的作品表现 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倾向,他在解放以前即参加了中 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运动。他在艺术教育事业上有极大的贡 献,他以现实主义的正确方向和对艺术天才的无比热爱与 关心,培养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美术家。他在艺术创造上勤 练笃学的精神,足为大家模范……
徐悲鸿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1
目录
一.个人简介 二.艺术之路 三.作品赏析 四.个人评价
2
一、个人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 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 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 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 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 国水墨画。
3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 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先 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 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 学院院长等职。
12
《巴人汲水图》创作于 1938年,被誉为徐悲鸿最具 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 表作之一,整幅画作高3米, 宽0.62米。1938年展出时, 即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 作”。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 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 艺术珍品,其意义最突出体 现在其现实性。
徐悲鸿简介1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赏作品
徐悲鸿画马名闻天 下,他的马之所以 能在上千年来无数 画马的作品中凸现 出来,主要是他成 功地将西画的技法 和精神溶入了国画 中,注重比例、造 型准确,以形传神。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 徐悲鸿的其他类作品
鹰
• 徐悲鸿的鹰画得很有气派, 如作于1944年的《鹰击长空》 104×60厘米,那大鹏展翅府 看天下的霸气,爪下的云彩 与小鸟的飞翔尽在掌握之中。 为了表现鹰之大,落款写在 最左下角,字数少,文字笔 画细,表现出苍穹无限任翱 翔。
著名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 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yi)亭桥。中国现 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 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 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 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 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 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 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 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 展。
《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 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 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 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 敀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 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 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 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 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 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幵以干笔扫出鬃尾,使 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 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 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 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 似乎要冲破画•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 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 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 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 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尿势紧张,物资匮乏。 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 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 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综述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桃李遍天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矢志于美术教育,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1928年他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创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并任美术系主任,然后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大的南京时期和重庆时期,再到北平艺专和1949年以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和艺术才华都倾注在美术教育事业上,对美术教育贡献极大。
徐悲鸿,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徐悲鸿笔墨淋漓,其笔下的骏马,尤其受到人们的赞赏与钟爱,以致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典型代表与象征。
而徐悲鸿伟大的人格和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为中国乃至国际竖立了一个绝佳的典范。
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晨曲》、《泰戈尔像》、《漓江春雨》、《奔马》等,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研究文集行世。
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毕生致力于重建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他说:“作为一名画家,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
如果把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
”为此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深远。
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技融中西名垂画史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用绘画传递中华民族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优质文档】画家个人简介怎么写-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画家个人简介怎么写篇一:近现代画家个人简介近现代画家个人简介----徐悲鸿一、作家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
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二、生平经历自幼习画艰难求索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
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
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
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
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
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我喜欢的画家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我喜欢的画家引言各位考官、各位考生,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话题是“我喜欢的画家”。
画家是以艺术创作为手段,通过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以及形象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众。
在众多画家中,我的心中独特地钟情于某位画家,他的作品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爱不释手。
画家简介我喜欢的画家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生于湖南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民生活的场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扎实的绘画技巧使他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品赏析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幅作品以墨线的运用,生动地再现了骏马奔腾的场景,并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力量和速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作品,我仿佛能感受到马儿奔跑时的自由与激情,给我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另外,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母亲》也让我深受感动。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刻画,将母亲的深情和柔软表达得十分逼真。
母亲怀抱着幼子,微笑的面容中,透露出无尽的爱和温暖。
每次看到这幅作品,我都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心中涌动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影响徐悲鸿的作品不仅让我个人深受感动,也对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创立了中国美术学院,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艺术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艺术追求和独立思考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
徐悲鸿的作品也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结论通过对徐悲鸿的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发现艺术作品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思想内涵上,都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徐悲鸿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深深吸引了我,并且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告诉我们,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思考人生的重要媒介。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对我喜欢的画家徐悲鸿的简要介绍和作品赏析。
徐悲鸿介绍及作品课件
目 录
• 徐悲鸿简介 • 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 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观念 • 徐悲鸿的意义和价值
contents
徐悲鸿的个人背景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 1895年出生在宜兴县。
徐悲鸿幼年随父读书, 后跟随父亲学习画画。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 耕半读的村塾老师, 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
01
02
03
融合中西艺术
他认为中国艺术有很好的 传统,但也应该借鉴西方 艺术的优点,将两者融合 起来。
重视写生
他强调写生的重要性,认 为只有通过对自然和生活 的观察和体验,才能真正 理解艺术的本质。
表现人民生活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普通人 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 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热 爱。
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和交流
《九方皋》
总结词
这幅画以九方皋为主角,表现了 他在寻找千里马的故事中的智慧 和毅力。
详细描述
徐悲鸿通过描绘九方皋的形象, 展示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画中的马匹栩栩如生,象征着追 求真理和完美的精神。
《竹林七贤》
总结词
这幅画以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为题材, 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
详细描述
对后世的传承和发展
丰富的艺术遗产
徐悲鸿留下了大量的绘画、素描、水墨画等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为研究和传承中国 美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艺术教育价值
徐悲鸿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绘画技巧、艺术理念和创作精神都为艺术 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THANK YOU
将西方绘画的写实和东方绘画 的意境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 的艺术魅力。
徐悲鸿简介
创作风格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 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 、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 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
徐 ),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 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 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 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舒淇、柳子谷 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人物生平
1902年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14年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 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7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 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20年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求学于画家阿尔图尔· 康波夫。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6年与汪亚尘、颜文梁等人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 《柳鹊》等画作。 1939年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虚伪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继续在印度逗留,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 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4年因长期过度疲劳,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 作品锐减。 1945年与蒋碧薇女士离婚。大病未愈,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郭沫 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46年1月,与廖静文女士结婚。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吴作人、 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 会名誉会长。 1947年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51年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 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7月,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9月23日,担任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于9月26日 2时52分逝世,享年58岁。周恩来总理赴医院向他的遗体告别。 应美院师师的要求,徐悲鸿的遗体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停放,让来自全同各 地的文艺界代表和各界人士1000人进行悼念,然后,由他们护送,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徐悲鸿简介新版
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对联。
“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徐悲鸿《奔马图》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介绍
主要作品概览
《奔马图》 《奔马图》作于1941年 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 间。二次会战中我方一 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 占,徐悲鸿听闻国难当 头,心急如焚。他连夜 画出《奔马图》以抒发 自己的忧急之情。
《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正是 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 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 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 壮的气概,撼人心魄。
2.请砍枯枝朽木!
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 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大胆创新, 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 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 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 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 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 啊!”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 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徐悲鸿以雄狮为题材 的创作,主要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一是抗 战前;一是抗战期间。 1942年12月,徐悲鸿 创作了此幅《雄狮》。 雄狮双眸如电,怒啸 于巨石之上,题句却 曰:“寂寞谁与语, 昏昏又一年”,更渲 染出一层心境。
《愚公移山图》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 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 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轶事典故
1. 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有一位 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 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 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 发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后来一画惊人,震 惊了巴黎艺术界,从此徐悲鸿先生踏上了一位爱国 主义画家的伟大道路。
徐悲鸿 简介(新)
徐悲鸿简介(新)一、大师年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岁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
母亲鲁氏从事家务。
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6岁从父识文断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7岁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9岁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
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0岁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
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3岁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17岁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19岁父亲病故。
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20岁再次到上海。
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
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21岁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
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
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22岁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
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23岁5月14日发表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原名《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
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24岁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
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
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25岁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26岁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求学于画家阿尔图尔·康波夫。
人物简介作文模板徐悲鸿
人物简介作文模板徐悲鸿英文回答:Xu Beihong: A Master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a Pioneerof Modern Art。
Xu Beihong was born in 1895 in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China. 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ar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Xu was a master of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oil painting, and h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rt.Xu began his artistic training at a young age, stud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 father, Xu Dazhang. He later enrolled in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Fine Arts, where he studied Western art techniques. In 1919, Xu traveled to France to study at the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in Paris.During his time in Paris, Xu was exposed to the latest trends in Western art, including Impressionism and Cubism. He was pa 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the work of Paul Cézanne, whose emphasis on form and structur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Xu's own artistic style.In 1927, Xu returned to China and became a professor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Beijing. He continuedto paint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es, but he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Xu believed that Chinese painting had a unique and valuable aesthetic tradition that deserved to be preserved and promoted.Xu's pain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vibrant colors, bold brushwork, and expressive use of line. He was particularly skilled at depicting horses, which he considered to be a symbol of strength, spirit, and freedom. Xu's paintings of horses are highly prized by collectorsand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best examples of Chinese animal painting.In addition to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Xu was also a dedicated educator and art administrator. He founded the Beihong Art College in Beijing and served as its president for many years. He also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Xu Beihong died in 1953 at the age of 58. He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His work help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art, and h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rt.中文回答:徐悲鸿,中国画大师、现代美术先驱。
徐悲鸿画赏析
《九方皋》的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它的构 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造 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 质朴。此画中的人物,尚见中华人物体貌,不若《愚公移山》 人物有“非我族类”之憾。在这幅巨构中,画家的素描能力 与造型天赋得到了高度发挥,但这种发挥一点也不牵强,造 型与笔线胶合在一起,两者并不是孤立的、分离的。题材之 古与寓意之新,又古又新,每看皆令人难忘。
《田横五百士》
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现出富贵能淫、威武不 能屈的鲜明主题。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的高节徐悲鸿着意 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八骏图
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 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 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 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 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徐悲鸿画赏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 (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 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 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 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 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
“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 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尤其是 他的《奔马图》。徐悲鸿运用饱酣 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 大转折部位, 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 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 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 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 动感。采 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 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 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 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 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 斗。
美术家简介
美术家简介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
从父习画。
徐悲鸿幼从家学,9岁开始学画。
17岁在宜兴女子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师。
1916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暑期应聘到明智大学作画,与康有为、王国维等结识。
翌年5月,赴日本学习美术,与蒋碧微结婚;年底回国,应聘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
在北京期间他经常到故宫欣赏和研究古代绘画,非常崇尚唐宋画风,从中汲取营养。
1919年3月,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为师,同时入c.柯罗的学生的画室受教。
留学期间曾赴德国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遗址,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杰作,并临摹e.德拉克洛瓦、p.-p.普吕东、伦勃朗等大师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1927年春回国,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
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
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蜚声国际画坛,回国后继续倡导现实主义美术,向国内介绍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1936年冬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办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曲》、《逆风》、《壮烈之回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简介综述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桃李遍天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矢志于美术教育,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1928年他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创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并任美术系主任,然后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大的南京时期和重庆时期,再到北平艺专和1949年以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和艺术才华都倾注在美术教育事业上,对美术教育贡献极大。
徐悲鸿,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徐悲鸿笔墨淋漓,其笔下的骏马,尤其受到人们的赞赏与钟爱,以致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典型代表与象征。
而徐悲鸿伟大的人格和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为中国乃至国际竖立了一个绝佳的典范。
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晨曲》、《泰戈尔像》、《漓江春雨》、《奔马》等,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研究文集行世。
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毕生致力于重建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他说:“作为一名画家,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
如果把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
”为此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深远。
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技融中西名垂画史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用绘画传递中华民族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
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大师观点徐悲鸿在《美的解剖》一文中,提出融贯中西的设想:“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不专上山水。
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之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
”中国画改良论《中国画改良论》(节录)主旨与例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
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
以此为注脚,庶下之论断,为有根据。
例如下:中国画山水,西人视之不美。
西方金发碧眼之美人,中国老学究视之不美。
刘洪升之歌谭迷深者不之美。
王蒙倪迂等之画文人视之美。
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
上海月份牌浅人视之美。
欧洲之名画,中国顽固人,意中以为照相,则不之奇。
西方画有绝模糊者,吾人能解其美。
凡寓意深远,艺复卓绝者,高等人类视之均美。
吾今特以下更各例,充吾论之主脑: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现实主义”一词传入中国20世纪初,“现实主义”一词传入中国,陈独秀、徐悲鸿等最早将其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欧洲写实主义,又名现实主义,侧重“实话实说”、“实物实画”。
西方绘画理论中之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米勒、库尔贝、杜兰埃等。
题材上,他们排斥宗教、寓言、神话,而以当下景物与当代生活为表现对象。
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俄国别罗夫、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柯夫等人,汇成更多为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潮流。
巨匠成就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现代画圣”和“古今画界伯乐之魁首”。
主持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科、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创始人,直到解放后任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是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1]。
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2010年该馆开工再度扩建,新馆预计2013年5月开馆,一处位于宜兴亦园内。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它是由中国政府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
该馆原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授禄街16号,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原纪念馆被拆除。
1973年,周总理指示重建新馆。
宜兴徐悲鸿纪念馆,1988年10月26日开馆。
“艺术争鸣”陈独秀主张全部采用“欧洲的写实主义”于中国;康有为以“六朝唐宋”院体画为不二法门,主张排斥文人画;徐悲鸿则主张以中国传统“写实主义”为基础,采“欧洲的写实主义”之长……他以为中国画的意境与概括能力,与西洋画的色彩与造型能力,乃是各擅其长。
各方“论画”徐悲鸿的“写实绘画论”;林风眠的“中西绘画调和论”;刘海粟的“艺术个性论”;高剑父的“中西折中论”等,具有同样的影响与力度。
中、外评论自号:“东海贫侠”。
朱明:“古今画界伯乐之魁首”。
(2011.10.24)汤哲明:徐悲鸿的性格与出身,决定了他的爱憎与扶弱锄强的为人之道。
除了培养资助后学,抗战期间他曾奔走海外,积极鬻画助捐助赈。
徐悲鸿是地道的“愤青”,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抱有强烈的不满,尤其对当时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
他因此与田汉、郭沫若等左派人士乃至周恩来等,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也抱着深切的同情与支持,加上他名满海内的画技,以及更易为广大普通人群接受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都决定了建国以后新兴的人民政府对他的重视与重用,令他成为美术界实际而未必是名义上的领军人物......尽管徐悲鸿正当风华之年猝然离世,但由于政治的扶助,也由于他特殊的人格魅力及其主导的艺术运动,令他的艺术思想非但领袖了当年的画坛,而且至今影响不绝......由于个性与时代的原因,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及其实践确实存在着毋庸讳言的失误,但我们还是必须从理性上承认:他的失误相对于功绩,毕竟瑕不掩瑜。
(2012.01.09)[2]日本当代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说:“我感到遗憾,中国的绘画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会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
”美国著名美术史家艾得瑞教授说:“我们还是喜爱中国宋代的山水画,那用长长短短的线条组成的山水画,西方画家根本无法企及,还有山水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也令西方人向往无穷。
可是你们很多画家现在学西方的艺术,又想得到西方的承认,完全弄颠倒了。
”徐悲鸿学兼中西、博采诸长,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康有为誉为“画坛奇才”。
周恩来总理评价徐悲鸿的作品融汇了古今中外的技法,他的油画和素描也具有民族风格,是他自己生活年代的一位艺术大师。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誉之为“现代中国画圣”。
中国伯乐徐悲鸿毕生致力于重建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他说:“作为一名画家,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
如果把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
”为此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深远。
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都曾得徐氏相识之力[3]。
大师年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岁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
母亲鲁氏从事家务。
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6岁从父识文断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7岁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9岁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
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0岁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
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3岁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17岁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19岁父亲病故。
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20岁再次到上海。
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
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21岁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
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
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22岁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
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23岁5月14日发表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原名《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
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24岁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
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
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25岁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26岁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求学于画家阿尔图尔·康波夫。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27岁从学于康波夫的同时,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常去动物园画各种动物,以提高写生能力。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28岁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学习。
5月,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29岁未接到北洋政府发放的学费,生活窘迫,胃病复发。
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30岁与游历法国的黄孟圭结伴,途经新加坡回国。
田汉在上海举行“消寒会”,向文化界人士介绍和举荐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31岁春日,返回法国。
夏季,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艺术大师约当斯的《丰盛》,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