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但愿人长久 第二课时
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小节。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关注苏轼内心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1、看着这样一幅中秋月夜图,你会想到些什么?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苏轼2、苏轼写这首词的心情前后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因为思念弟弟)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起一起“形影不离”板书。
相机理解“形影不离”。
)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③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师:苏轼的父母、妻子在这时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
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看到别人“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
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1.古典音乐《出水莲》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
(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
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
(自由读)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
(生读)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师:苏轼为何苦苦思念自己的弟弟?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什么是手足情深?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
《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含1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第二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指向学生心灵,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最近发展区。
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读、思、议、品、悟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思考体验,自我理解感悟,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全新的体验,鲜活的认识。
教学流程:一、温馨回顾,导入课堂。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吗?(中秋节)那你们晚上一般有什么活动,说给大家听听。
(生答)是啊,中秋佳节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
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哪些感受呢?历来不少文人墨客把这种感受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因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其中著名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二、创设情景,引入文本。
教师吟诵《水调歌头》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可以看出大家都被这首词给吸引了,那么如此优美的诗篇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在诗人怎样的心境下所创造出来的呢?现在让我们穿梭时空,重温900多年前那个独具魅力的夜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并用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孤身在外,如何能心绪平静呢?那么诗人心绪不宁的原因是什么呢?(思念弟弟)。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2课时主备教师:教学内容:细读课文课时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人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3自然段⑴指名读第1节,说说你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指明理解“朝廷”、“密州”。
⑵自由读第2节,看图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投影句子: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心绪不宁”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请看图上的主人公,谁能描述一下苏轼的姿势和神情。
这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么样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理解词句“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手足情深”?指导朗读2、细读第4自然段⑴自由读⑵指名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⑶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引导想象)。
⑷练习朗读3、细读第5、6自然段⑴轻声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⑵投影出示词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①指名读词文,有几句话?②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③用课文里的话说说句意④练习朗读三、总结课文1、听录音读课文2、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篇: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但愿人长久》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背景、寓意和情感表达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但愿人长久》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 理解《但愿人长久》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3. 分析《但愿人长久》的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但愿人长久》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但愿人长久》的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但愿人长久》的背景和寓意。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阅读《但愿人长久》,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唐婉的介绍和诗歌朗诵,引入《但愿人长久》的学习话题。
2. 学习诗歌背景:介绍文学作品背景和作者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分析情感表达:解读诗句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4. 探讨文学特点:分组讨论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展开思想碰撞。
5. 总结归纳: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加深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梳理。
六、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作者背景情感表达文学特点七、课堂讨论1. 你认为《但愿人长久》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从诗歌的语言特点来看,你觉得诗中有哪些特别的修辞手法?3. 你对唐婉的情感表达有何感受?八、课后作业1. 阅读《但愿人长久》,总结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2.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
以上是对《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愿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共同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2.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1. 听写词语:手足情深心绪不宁埋怨宽慰2. 你能用上面的词简要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小结:抓住课文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二、重点品读,体会情感1. 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能感受到苏轼和苏辙手足情深呢?自由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默读勾画)(1)小组内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交流:△ “形影不离”(读句),体会到,他们手足情深。
评:先读课文中的语句,再说自己的理由和体会。
这样汇报,有根有据,好!(竖起大拇指)△“心绪不宁”(读句),他想他弟弟,说明他们感情深。
只有感情深,才会这样。
评: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要是我有你这样的哥哥,一定幸福甜蜜!△“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苏轼很想他的弟弟。
(引读)是啊!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一一(齐读)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师:苏轼与弟弟的确手足情深啊!他的思念只有月亮知道有多深!△“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苏轼希望他和弟弟的感情长留心间,也说明,他们感情深。
)评:言之有理,好!△(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评:我敢肯定,你的发现很“伟大”。
(七年没有见面了,还在数手指拇,说明,他们感情深。
)哪个词是说苏轼在数手指拇计算?(屈指算来)评:你真的了不起!抓住了关键词。
大家想一想,苏轼“屈指算来”,会说些什么?谁来表演表演。
a:(一边屈指,一边说)一年,两年,三年……都七年了,弟弟现在怎么样了?是瘦了,还是胖了?生活过得怎么样?真让人担心啊!评:多好的哥哥呀!b:(一边屈指,还一边做出看月亮的姿势,一边说)一年又一年,辙弟呀,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形影不离,可是……咳咳,你都和我分别七年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难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前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几个词语,朗读,由这几个词语可以想到什么节日?二、小组讨论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2、指名说说。
三、交流展示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质疑拓展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检测反馈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板书:月圆人不圆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
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六、小结反思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2、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3、试着背诵4、5、6小节。
4、"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板书设计:心绪不宁2、但愿人长久埋怨:月圆人不圆宽慰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默写生字词。
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
精读课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 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 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 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诗人为什么思念亲人? 原因之一: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 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原因之二:目睹他人团聚情景,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饱受离别 之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 原因之三: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很久。
但愿人长久
我会读
苏轼
银光
朝廷
埋怨
品尝
转念 皓月当空 手足情深 悲欢离合
观赏
宽慰 欢欢喜喜 形影不离 阴睛圆缺
屈指
婵娟
一年一度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
读一读词语
精读课文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读一读这句话。
说一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精读课文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精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 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读一读这段话。
精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 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读一读这段话。 说一说,你从这段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埋怨”在文中指: 对月亮表示不满 。埋怨月亮: 这么圆、这么亮 。 怎样理解这段话? 苏轼表面上是在埋怨月亮,其实是在埋怨人事纷繁,人们为了生活各 奔东西,亲人常难聚首。 这“埋怨”之中,饱含着诗人思亲的 惆怅 与 伤感 之情。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修改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1.音乐《明月几时有》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但愿人长久》(指板书读),中秋之夜,苏轼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才写下了这首词的?请用书中的几个关键词说一说。
(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
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
(自由读)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
(生读)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师:苏轼为何苦苦思念自己的弟弟?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他是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啊!齐读2、3自然段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过渡:这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生:埋怨起来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第二课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2.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看着这轮皎洁的圆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
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体会省略号的意思3.指导朗读。
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他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1.苏轼这么忧伤,这么惆怅,心中充满了埋怨,后来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2.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
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读课文,读出苏轼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3.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唱,是因为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4.这几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读第五小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的句子。
5.交流。
6.从苏轼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你感受到苏轼是个怎样的人?7.齐读《一课一练》上的《水调歌头》。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还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词,找小伙伴自由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用心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2.说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出来,告诉亲人和朋友?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语句或交流时体验深刻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预设目标:1、细细品读,体会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教学思路: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促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预设过程: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
(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
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
(自由读)(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1、人喜我悲,心绪不宁再读读第二小节,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因为这天是中秋节。
)月色怎么样?(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色很好,很适合赏月。
(因为他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合家团聚(出示填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齐读,感受天气的晴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但是对于苏轼来说,人们越是欢乐,就越是引起他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他为什么如此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2、手足分离,心绪不宁(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什么叫做形影不离?(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连一根针都插不进)(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感情这么好的弟弟,苏轼已经和他分别了七个年头了!又到中秋节,苏轼当然会倍加思念弟弟,所以他(心绪不宁)3、了解背景,加深理解同学们知道吗: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的生平、作品资料;熟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中秋节在古代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月节”,有关月亮的古诗你了解了哪些?那有关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你听出了什么?点题。
2、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感情会长留人们心间,就像那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3、切入主题: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感情变化,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板书】思念埋怨宽慰看了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心”这个偏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吧!【出示】请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个词语之间打上箭头)二、感悟“手足情深”1、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苏轼思念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2、【媒体】出示两幅图:一是人们中秋团圆赏月,二是苏轼思念亲人。
(1)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2)对比读,读出团圆的热闹喜庆,读出苏轼的孤独愁闷。
3、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呢?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叫——【板书】手足情深 (理解)4、【媒体】出示练说,师相机点评。
苏轼满怀深情地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 ……长大后…… ……如今,分别…… ……此时此刻…… ……5、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
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协助学生积累名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本课相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实行美的熏陶。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具准备: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2.课件3.相关资料图片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一、交流展示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精讲点拨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个段主要讲了什么?3.提问:(1)“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2)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7.相机指导理解:(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指导朗读。
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8.提问:(1)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9.齐诵《水调歌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朗读:苏轼埋怨明月无情,实际上抒发了为久别亲人不团聚而怅恨,曲折寄予了他怀念弟弟的手足情深。朗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感情。
2.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心里才似乎宽慰了许多?
讨论.小结:一是词人望着月儿,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该怎样对待分离呢?词人进而表达了他不为离别所苦的积极的旷达的态度,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共同拥有一轮明月!或者说祝愿离别的人彼此生活愉快,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
教学准备
师:课件生:搜集《水调歌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内容。
3.词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各自读,并思考讨论:
(1)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苏轼的身份,写他到密州做官。)
(2)苏轼为什么感到心绪不宁?
(中秋佳节,人们全家团聚,欢欢喜喜过节,而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却离别已经7年)
板书:中秋佳节欢欢喜喜
手足情深离别7年学习并Fra bibliotek解字词: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可数
2.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是很愉快的。朗读这句,同学们要表达出人们对团聚的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可离别已经幼年了,如今看到别人的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心中就更加思念弟弟苏辙了为不能与弟弟团聚而感到怅惘与伤感。朗读时,要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课题: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徐莉
单元课名
第一单元2课
总序号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审美教育。
四、作业。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自由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中秋佳节--欢欢喜喜
手足情深--离别7年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许多: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自由练读课文。
教学心得
3.齐读1~3自然段。
过渡:中秋佳节,苏轼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怎么也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看到天空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心里会怎么想?
(二)学习4~5自然段。
1.各自读,并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映示课文插图投影片.放音乐,让学小观察想像.思考。
讨论.小结:苏轼看到中秋佳节的月儿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自己却与弟弟天个一方,顿生埋怨之情。
板书设计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范读这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
学生并理解词语:A吟颂与朗诵有什么不同。B“此时”是指什么?C婵娟指美好的月色。
三、赏读全文
这篇课文以故事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头歌.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遣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