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8例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的临床价值和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主要选择在2017年3月~2019年12月之间来本院就诊的1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在实验之前,对实验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数量为84例。
实验中为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研究组则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使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及收缩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能够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收缩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通过对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组的中医针灸联合推拿能够为患者起到更为有效地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主要发生原因是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耳鸣、头晕及失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等[1-2]。
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均有严重影响,西医治疗该病患者见效慢且复发率相对较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4例。
试验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24~68岁,平均(42.2±2.4)岁;病程1~8年,平均(3.7±0.5)年。
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
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等。
笔者采用温针灸颈段夹脊穴结合手法弹拨理筋为主,治疗60例颈椎病(不含脊髓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6年。
临床分型:颈型12例、神经根型16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神经型8例、混合型14例。
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或CT检查为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2 1 温针灸法患者取俯伏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取颈段夹脊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28号1 5寸毫针直刺0 8~1寸,得气后捻转5秒钟,留针,于各针柄末端套置1 5cm长的艾条,在近穴位端点燃,待艾条燃尽,针柄冷却后,小心取除艾条灰烬,出针。
头晕头痛者,加毫针刺风池、四神聪、阿是穴;肩及手臂疼痛麻木者,加毫针刺极泉、合谷、列缺、阿是穴;有恶心、心慌、半身汗出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者,加毫针刺内关、大椎、三阴交、太冲等穴。
加刺诸穴除极泉速刺不留针外,其余各穴均于得气后留针20分钟。
不能在俯伏位针刺的穴位,待颈段夹脊穴温针灸完毕后,改用适当体位针刺。
2 2 弹拨手法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先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横向弹拨患者左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手法要求缓慢、柔和,反复6次,再用左手拇指同样弹拨患者右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6次,然后以左、右手拇指同时分别弹拨患者左右两侧曲垣穴3次。
弹拨手法完毕后,继以两手拇指自颈椎两侧同时向对侧挤压按揉,沿颈椎上下反复操作3遍之后,左右摇颈各3周,拔伸颈部10秒钟,轻拿颈项1分钟。
头晕者加按风池、太阳,拿捏枕部,指尖击头顶;肩及上臂疼痛麻木者,加弹拨天宗、极泉,拿、抖、搓患肢;心慌者,加按揉心俞;呕恶反胃者,加按揉脾俞、胃俞。
以上治法先针灸后推拿,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以2个疗程为疗效判定时间。
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随机分组,各自4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理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除了中药理疗治疗,还加用针刺穴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评价疗效,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评分显著更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值得借鉴。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刺穴位;中药理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338-01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近几年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改变,手机、电脑等普及,使得本病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
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早期阶段,尽管症状与体征较轻,但影像学检查并无异常变化,为此漏诊率较高。
同时,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颈型颈椎病,一旦进展后病情加重,会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
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已有多年历史,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我院将接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有对象80例纳入,入选时间2014年1月-2017年1月,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
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于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满足颈型:枕颈部痛、活动受限及颈肌僵硬,有压痛,同时符合中医风寒湿邪证,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40例。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伤科住院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以推拿治疗为主,辅以牵引、火罐、神灯、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C3~C7夹脊穴及风池、天柱穴。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标签:针灸;颈椎病;夹脊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低头伏案时间的延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益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现代人群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
中医推拿及针灸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症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重在既要发挥针灸疗法特色,又要发扬推拿特长,使针推结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颈椎病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5~8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收治的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颈型颈椎病,颈后部疼痛酸胀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有压痛感;神经根型颈椎病,一侧颈肩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头颈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耳聋等,偏一侧严重者可出现猝倒,引颈旋转试验阳性;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见心慌、胸闷、手足多汗、脊髓型颈椎病双侧下肢沉重、无力、麻木有踩棉花感,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混合型颈椎病,指同时出现2个以上症状者。
1.3方法针灸治疗:主穴:取颈外夹脊穴,风池,天柱。
风池穴针尖向着鼻尖,深约1~1.5寸,使患者有酸胀感向枕、头顶处出现较强的针感传导;天柱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后头部,不可向上斜刺;颈椎的夹脊穴使用由颈4~7椎棘突下缘旁开0.5同身寸处,两侧各4穴。
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68例
治疗效果
6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43例;显效(症状减轻,颈及肢体功能改善)21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4例,总有效率94.1%。
典型病例
汪某,女,64岁,1990年4月2日初诊。患者诉颈项部不适4年余,左侧头颈痛发作4日,伴活动受限。压头及引颈试验阳性,X线片示颈5~7椎骨质增生,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治疗:取颈3~7颈夹脊穴,配左侧风池,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用艾条熏灸20min,再运针、留针10min后起针,每日治疗1次,10次后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马泉水(福建省连城县医院穴每穴都有从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分布。脊椎椎体退行性病变往往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丛而表现出各种症状。针灸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寒止痛之功,能够促进神经根、椎动脉等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并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因而该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本疗法对伴有肌力下降及深反射异常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对知觉异常界限不清者疗效较好。提示患部感觉越灵敏越精细,其恢复也就越慢。对脊神经根受压产生的麻木和刺痛症状所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多数在2个疗程以上症状开始减轻。
本组大多数患者是在其它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下选择针灸治疗的,而且基本上对每个坚持治疗的患者都有效。加之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故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68例
更新日期:2011-06-22 点击: 马泉水
笔者于1988年以来应用针灸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30~39岁20例,40~49岁20例,50~59岁12例,60岁以上16例;病程最短者4周,最长者30余年。
针刺、按摩配合鸡血藤葛根汤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临床观察
疗程 间休息 3日。③ 鸡血 藤 葛根 汤。药 物组 成 : 血藤 鸡
3 , og葛根 2 , 0g 当归 1 , 2g 白芍药 1 , 0g桂枝 1 , 0g 木瓜 1 , 2g 伸筋草 2 , 0g 乳香 、 药各 1 , 没 0g 防风 1 , 0g 甘草 1 , 枝 0g桑
痛点及 条索 状硬 结 , 点按两侧 颈根穴 , 然后 拿揉项 部斜方 肌、 按揉肩井穴。针刺 、 按摩每 日 1 ,0日为 1 次 1 个疗 程 ,
颈椎病 属中医学 痹证 范畴 , 由风寒湿邪 侵袭 , 经脉不 畅, 气滞 血瘀 而致 J 。治宜 温经散 寒 , 活血通络 止痛 。我 们本着 “ 按其 经络 , 以通郁 闭之气 , 其壅聚 , 摩 以散瘀 结之
痛; 丹参补血 活血 , 补 而不伤 正 ; 且 桑枝 、 蝎 祛风 散寒 , 全
月~ 2年 ; 颈型 2 , 0例 神经根型 4 例 。全部病例均无颈椎 6
结核、 肿瘤等禁忌施行操作的病变 。2组病例一 般资料 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0 )具有可 比性 。 . , 5
表 1 2 临床疗效 比较 组
例( %)
12 诊断标准 .
13 治 疗 方 法 .
一
例, 显效加重 2例 , 有效 加重 4例 ; 照组 6 , 效 5 对 6例 有 5
例, 痊愈后 复发 8例 , 显效加重 5例 , 有效加重 1 3例。2组 远期疗 效比较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0 0 ) 治疗 组 优 .5 ,
于对照组。
3 讨 论
手拇 指 自上 而 下拨揉 项部 两侧 肌 肉 , 重点拨 揉椎 旁 酸
针刺加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4 治疗 结果 9 患 者 , 床 治 愈 率 达 10 例 临 1 %。 此 法 疗 效 3 快, 深受患 者好 评 。 5 典 型病 例
李 x x, , 4岁 , 1 9 女 6 于 9 9年 1 0月 1 日就 4 诊 。 园上呼 吸 道 感 染 , 点青 霉 素 钠 粉 针 80 , 静 0 u 5 %葡 萄糖注射 液 3 O l静点 约 l a时 , 0r, a ( l 患者 突  ̄
及紧张的肌肉, 然后取仰 卧位拔伸颈部 3 , 遍 最后 取 坐位 . 用拍 打 等放 松 手法 结束治 疗 。
32 针 刺 组 .
相 同。
单 纯针 刺 . 取穴 , 法 均 与 针推 组 手
两组每 日治 疗 1次 . 1周治 疗 5次 , 治疗 4周
后观察 疗效 。 4 治疗 结果
试验 . 压顶 试 验及头 顶 叩击试 验呈 阳性 , x线 检查
4 1 疗效 标准 .
临 床治 愈 : 症状 消 失 , 活 动受 限 , 复 正常 无 恢 的工 作 和活动 。显 效 : 状基 本消 失 , 轻 度症 症 偶有 状 复发 , 能做 轻松 的工 作 。好 转 : 状 有 改 善 , 症 仍 有不 适 , 不能工 作 。无效 : 症状 无变 化 。
1 临床 资料 9 患 者 均 系 门 诊 病 人 . 性 6例 , 性 3 例 男 女
椎动 脉 型 、 感 神经 型及 其 他 型 。笔者 收 集 了针 交 灸科 常见 的颈 型及 神经根 型 为观察对 象 , 7 共 9倒 病人 . 随机 分 为针推组 ( 察组 )2例 . 刺组 ( 观 4 针 对 照组 )7例 . 3 进行 对 比治疗 . 现将 结果 报告 如下 :
1 一 般 资料
手法针刺夹脊穴配合自拟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的临床疗效研讨
部用滚法 、 拍 击法 , 在 患病上肢 用搓 法等
2 0 0 9年 1 0月 ~2 0 1 0年 1 2月采 用手
放松手法结束 。⑤手法点穴按摩 : 选头部
印堂 、 百会 、 风池 、 太阳、 翳风 、 肩井 、 天宗 、 大椎等 穴按 摩揉 3 0秒 , 用 力 由轻 逐渐 加
法针 刺夹 脊配合 中药 自拟舒 筋活 血汤加
关键词
手 法针刺 夹脊 穴
舒 筋 活 血 汤
压法 , 如 取穴 准确 , 有“ 得气 ” 感, 松 手后
患者常感到松展舒适 。最后在颈项 、 肩 背
神 经根 型 颈椎 病
故 有颈背部 强痛 , 患 肢手指 麻木 等症 状 。 手法治疗 的机制 : 松颈可以解除痉挛 的肌
肉, 以减轻疼痛 ; 扳颈 以松解软 组织 粘连 , 改变受压组织和压迫物间的结构关系 ; 提 颈既能达到解除颈部肌 肉痉挛 的作用 , 又 可松解粘连 , 更重要 的是使椎 间盘 内压减
累时有轻 度症 状 , 不 影 响 日常 生 活 和工
横突前后结节起止 的诸肌 , 手法力 度由浅
入深 , 患者感揉 按处 有酸 胀感 。② 扳颈 : 患者仍 取坐 位 , 术 者 站 于患 者 的健 侧 后 方, 一 手又开以大拇 指的指腹部分抵住 病 变颈段 的健 侧 , 另一 手置 于患侧 颞部 , 嘱 患者颈 部 放松 , 被 动将 患者 头 颈 向健 侧
药治疗 : 自拟舒筋活血汤加减 , 附方 于下 : 当归 2 0 g , 川芎 2 0 g , 白芍 2 5 g , 姜黄 3 0 g , 红 花1 2 g , 刘寄奴 2 0 g , 路路通 3 0 g , 羌活 1 5 g ,
白芷 1 5 g , 威灵仙 2 0 g , 桑枝 3 0 g , 胆 南 星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似 ,2例 出现一定程度肘外翻 , 1 出现肘 内翻 。5例有 2 无 例 旋转畸形 , 4例轻度外旋 ,例内旋 。功能与外观满 意 , l 无神 经血管损 伤以及感染 。( 待续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4 7例 , x线透 视检杏结果 , 折端解 剖 骨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笔者采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50例均系门诊病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9岁;病程1个月~15年。
病变属神经根型者34例,属椎动脉型者6例,颈型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1例,混合型4例。
全部病例均经x光片或ct确诊。
治疗方法:先行推拿治疗,再行穴位注射。
治疗每日1次,1周5次,10次为1疗程。
手法:按、揉、滚、摇、拔伸、擦。
对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手法较轻。
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医者先以拇指沿督脉自风府至大椎、颈背部、两侧膀胱经,及小肠经天宗、秉风穴处反复按揉,再用滚法。
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颏,使颈部作徐徐、轻缓地左右旋转摇动,并嘱患者放松颈部,待颈项肌群放松时,可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此时常可听到“喀嗒”响声。
接着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后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关节的下方,同时双手缓缓用力向上拔伸,持续1分钟后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再做后伸拔法,然后缓缓放下,如此反复3次。
最后用掌揉法、叩打法、空掌拍打法收功。
推拿结束后,嘱患者休息20分钟后进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①选穴:以颈椎病变部位相应的颈夹脊穴为主。
局部配穴:加大椎。
辨证配穴:头晕、头痛加风池,伴肩胛痛加秉风、天宗,伴肩臂痛、麻木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②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
③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与皮肤呈75°角,针尖向脊椎方向刺入颈夹脊穴。
一般根据患者胖瘦可刺入0.6~1.2寸,以有麻酸胀感为佳,采用快速点穴进针后提插,使病人局部产生酸、麻、胀、痛,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的针刺感觉,得气后,回抽无血即缓缓注入药液,同时可小幅度提插注射器,改变针的深浅度,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穴位中,每穴1~2ml,每次注射颈夹脊穴4个,配穴1~2个,注射后嘱患者休息3~5分钟,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酸胀或不适感,属正常反应,一般3~5小时后可消失。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
取液门穴 。令患者半握拳 ,穴位常规消毒 ,采用 1.5寸 3O号毫针,从 液门穴处进针 ,直刺透 中渚 ,过后溪 。得气 后 留针 30 min,留针时从头枕部开始 ,沿斜方肌 、背 阔肌 、竖脊
作者简介:李佩佩 (1983一 ),女 ,在读硕 士研究 生,陕西中医学 院(成阳 712000);屈红艳 ,单位同第一作者 。
肌 的纤维方 向 ,反 复滚揉 、拿捏 、点穴 、叩击 ,至局部 皮肤有 发热感为止 ,手法由轻到重 。每 日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 。 3 疗 效 观 察 3.1 疗效标准 痊 愈 :颈肩部疼 痛僵硬 感消失 ,3个 月 以 上未复发 ;显效 :颈肩部 不适未完全 消失 ,疲劳或精 神紧张 后偶见发作 ,能 自行缓 解 ;有 效 :颈肩 部 不适 程 度 明显 好 转 ,发作 次 数 减 少 ;无效 :治 疗 前后 无 明显 变 化 者 。 3.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2个 疗 程 ,痊 愈 26例 ,显 效 11例 ,有 效 4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5.3% 。 4 体 会
本法治疗颈椎病 主要 特点 是只取 一针 。其 中液 门为 手少阳三焦经之荥穴 ,位于指 背交界之处 ,起 到疏 经活络 , 舒筋利节之功 ;中渚为手少 阳三焦经输穴 ,五行属 木 ,其疏 调 通 达 之 力 颇 强 ,针 之 可 推 动 三 焦 气 机 ,恢 复 气 血 的 正 常 运行 ;后溪 为治疗颈 椎病 的主穴之一 ,又为八脉 交会穴之 一 ,通 于督脉 ,可直接调 理督脉经气 。配 以推拿手 法 ,则使 颈肩 部肌 肉痉挛得 以缓解 ,减轻 患处不适 。该法 易被患者 接受 ,且疗 效较好 。
针刺治疗颈椎病72例
内复发 , 经治疗仍有明显疗效者。无 效 : 临床症状经 2 疗程 治 个
关节增生 , 两侧关节不对称 , 病变椎体节段骨赘形成 , 间隙狭 椎 窄 , 间孔缩小 。c 椎 T可 见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 窄等征 象。( ) 3 椎动脉型 (2例 ) 以椎动脉受 累为 主要表现 。临床表 现 1 : 头晕 、 鸣 、 聋 、 物 不 清 等症 状 与 头 项 转 动 有 关 。 耳 耳 视 x线 片示 横
认 为股骨颈 骨折及 时正确 治疗 ,是 预 防股骨头 缺血坏死 的关 键。 此外 与患者体质 、 年龄 、 局部供血情况等亦有关。 从文献报道 来看 , 其缺血坏死率较高。 0 1 2 0 年杨华锋报告总发病 率为 1 % ; 3
2 0 李 庆 华 等报 告 股 骨 颈 骨 折 后 采 用 内 固定 加 带 植 骨 病 例 , 0 2年
其股骨头 坏死率仍高达 1 . %;2 0 高书征等报告髋 部骨 69 0 0年
折 , 位 后 股 骨 头 坏 死 率 占发 病 人 数 的 2 . % 。 通过 这 些 统 计 脱 71 资 料 可 以看 出 , 骨 颈 骨折 后 , 股 如何 预 防股 骨 头 缺 血 坏 死 , 是 仍
一
2 结 果
13 治疗 方法 主穴取风池 、 . 悬钟 、 颈夹脊 、 溪。颈型加患侧 后
天柱 、 肩井 、 昆仑 ; 神经根型加患侧肩髑 、 外关 、 合谷 ; 椎动脉型加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观察
针刺天柱 、 大杼 、 风池 、 肩井 、 天宗 、 内俞 、 肩 列缺、 阿 是穴 , 以调和营卫、 疏通经脉、 解肌祛风。研究显示 , 针刺 穴位 可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退 局 部 炎症 。加 消 之功能锻炼 , 以增强疗效 , 巩固治疗效果 。几种疗法
之局部 颈 背 肌群 缺 血 性 痉 挛 , 现 为 颈 肩 痛、 表 颈枕 痛。血 液不能 上荣 头 目, 而头 晕 、 恶心 、 视物不 清 , 甚则
猝倒等 。治疗 的关 键 在 于使 椎 间 隙及椎 动脉 孔增 大 、
增宽 , 改善椎 动脉 屈 曲 , 速 局部 血 液循 环 , 除无 菌 加 消 性炎症 , 颈背肌 肉紧张。推拿手法 以滚 、 手法 松 解除 揉 解局 部肌 肉痉 挛 , 痉 止 痛 ,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解 并 利用 毛 细 血 管 的 通 透 性 增 加 而 使 炎 症 消退 ; 以拿 、
宗( 双侧 ) 肩 内俞 ( 、 双侧 ) 列缺 ( 、 双侧 ) 阿是穴 。穴位 , 常规消毒 , 选取 2 8号 15寸毫针 , . 各穴直 ( 斜 ) 0 5 或 刺 . 10寸 , . 得气后 留针 2 rn 中间行 针 2次 , 日治疗 0 i, a 隔
~
按、 一指禅推法疏通经络 , 调和气血 ; 摇法能够舒 筋 通络 , 松解粘连 , 滑利关节 , 消除增生 ; 以扳法拉宽椎 间隙, 改善增生及突出物 与椎动脉之间的压迫关系 ,
维普资讯
J 0URNAL 0F RACTI P CAL TRADm 0NAL CHD S M DI NE 2 0 12 . I E CI O 7 Vo. 3 No I
穴位注射加贴敷治疗颈源性眩晕68例
【】 陈运贞 .内科症状鉴别诊断学 【 .上海: 1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0 2 0 4: 65—2 9. 6
【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南京: 2 M】 南京大
学 出 版 社 ,9 4:3 19 2 . 【 ] 古 红 莉 .养 血 清 脑 颗 粒 配 合 西 药 治 疗 椎 动脉 供 血 不 足 性 眩 晕 6 3 0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椎 基 一 底 动脉供血不足 7 例 8
金永红 邹秋英 蒋洪 良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文献 标 志 码 : R 4 B
文 章编 号 :04—7 5 2 1 )0—1 8 0 10 4 X(0 0 1 7 1— 1
此 , 血 清 脑 颗粒 能改 善 脑 循 环 , 加 脑 血 流 量 , 解 血 管 痉 挛, 养 增 缓 从 而达 到 治 疗 脑 动 脉供 血 不 足 的 目的 ”。盐 酸 氟 桂利 嗪胶 囊 是 】
眩晕 的临床疗效。方法 6 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确炎舒
1 1 临床 资料 .
选取 20 0 7年 1月 一 0 9年 1 20 2月我 院收 治 的
例 [】 J.陕 西 中 医 ,0 8 2 (2)1 1 . 2 0 ,9 1 :68
门 诊患 者 7 例 , 中 男性 4 8 其 5例 , 性 3 女 3例 ; 龄最 大 7 , 年 2岁 最
小4 0岁 ; 病 时 间最 短 2年 , 长 8年 。 发 最
中 国 中医 急症 2 1 0 0年 1 第 1 O月 9卷 第 1 O期 JT M. c. 0 0 V 11 N . 0 E C O t2 1 , o.9, o 1
・1 81 ・ 7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2016.05中医中药165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陈月强甘肃省永靖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甘肃省永靖县 731600【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67例患者针刺百会、太阳、项六针、合谷、颈椎夹脊等穴位,得气后接电针仪留针25分钟,针后以抹、按、揉、拿、?1?3、等手法对患者颈肩部及头面部行推拿治疗,以上治疗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
结果:1个疗程治愈者25例,2个疗程治愈者14例,总有效率94%。
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快速减轻症状,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性眩晕;百会;太阳;项六针;平刺;直刺;推拿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在头颈转动时诱发甚至猝倒,故又名颈性眩晕,它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因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而成为临床难治病。
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本组病例67例,病源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 32例,女3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6年。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均为眩晕,个别病例有猝倒史,其余伴随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项部僵硬疼痛等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
X 光片提示有生理曲度或骨质改变,经颅多普勒超声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2.1 针灸治疗2.1.1 取穴百会、太阳、项六针(天柱 风池 翳风均为双侧取穴)、合谷、颈夹脊2.1.2 操作百会穴向前顶平刺0.5-1寸,得气后小幅度捻转半分钟,太阳穴(双)直刺,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的泻法,风池、天柱、翳风均直刺,使针感向枕颞部放散。
电针仪电极接双翳风穴,连续波留针25分钟。
颈项部僵硬疼痛者酌配颈椎夹脊、肩井、天宗等穴。
2.2 推拿治疗针刺结束后行推拿治疗,时间约为15-20分钟。
2.2.1 手法以抹、按、揉、拿、?1?3为主。
2.2.2 操作患者取坐位,先于颈肩部施以揉、拿、捏等手法推拿,分抹胸锁乳突肌,拇指点按压痛点,充分放松颈肩部后,进行头面部按摩,手法依次为:开天门与分抹前额各50次、运太阳半分钟、掌根对挤额枕部和两颞部各5次、指压头三经各5次、十指叩头2分钟、合推后枕5次,全部手法结束后以病人自觉肩背轻快、头脑清醒、精神愉快为佳。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部突然的、幅度较大的、无准备的过度活动,或者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急、慢性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症状和体征的病证。
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自2010年以来, 笔者采用手法并结合针灸、中药湿敷等综合治疗旁中央型突出和外侧型突出及中央型突出中突出组织小于椎管前后径30%、脊髓无明显变性的患者,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
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 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共观察60 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25~62岁,平均47岁,病程15天~3年,平均11个月。
1.2 影像学检查颈椎MR检查42例,CT检查18例。
颈椎间盘单节段病变18例,多节段病变42例,膨出或突出节段包括C4/5,C5/C6,C6/C7,其中C4/5突出45例,占75%,突出方位除向右侧8例外,其余突向后方,压迫硬膜囊,无一侧脱出。
此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9例。
2 治疗方法2.1 手法治疗采用我科已故老中医胡秀璋主任医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四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 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和贯通,而创制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筋整复的推拿手法。
具体操作如下:推拿手法: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轻柔的按法、揉法、滚法等作用于颈项及肩背部,重点治疗患侧及压痛点。
2)用拇指或中指点按风池、天柱、天宗、曲池、合谷等穴,每穴按压半分钟。
3)用拿法提拿颈椎两旁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4)卧位定点拔伸整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前,将一前臂放置患者颈项下,手掌方向朝上,且将病变部位放在前臂屈肌群正中,另一手掌横向拉住患者下颏,在患者颈项下前臂内旋的同时,放于下颏部的手向头部方向牵拉,至内旋的前臂至掌心朝下的位置时固定,并保持持续牵拉力,1分钟后放松,再反复2~3次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 临床筋伤 穴位按摩 学》 中关 于颈椎病
的手法检查或器械检查的诊断标准制定 : 除 自觉症状外 , 器械 检查主要为 X片 、 C T片 、 M B T片 , 手法诊断如臂丛神经牵拉试
无效 : 自觉症状无好转 , 阳性反应物仍存在 J 。
4 治疗结果
验(+) 椎 间孔挤压试验 (+) , 扣顶实验 (+) ] 。
手手掌 扶头顶 , 作 头部前屈 、 后仰、 旋左 、 旋 右被 动运 动 , 动作
轻柔 而缓慢 。在一手扶持患者头顶 后部 , 另一 手拖住下颌部 , 轻 轻摇动颈 部 , 摇 时注意 去多 回少 , 逐渐 向外侧推送 , 当推到 最 大限度 时 , 突然一扭 , 多可听到骨节 响声 , 顺序是先 向健侧 , 作者简介 : 卢春玲 ( 1 9 7 2一) , 女, 昆明人 , 研究方向 : 针灸l 临床
2 0 1 5 年第3 6 卷第1 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5 7
经根型 、 椎 动脉型 、 交感神经性 型、 脊髓 型、 颈前 刺激反应等 5 型 。本文就近一年来本科收住院的颈椎病患者 采用穴位按摩 配合针刺治疗与单纯针 刺治疗 进行 随机对 照观察 , 现 将结果 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观察对象 本组病例均为住 院病例 , 男6 o例 , 女6 4例 ,
比观察 , 治疗组采 用穴位按摩配合针刺治疗 , 对照组仅 采用针 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 率为 9 7 %, 对 照组总有 效率 7 9 %, 两 组数据经过 x 检验, 有显著差异 ( P< 0 . 叭) 。结论 关键词 :针 刺 ; 穴位按摩 ;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5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3 4 9 ( 2 0 1 5 ) 1 2- 0 0 5 6一 o 2
以穴位按摩 配合针刺 治疗 的治疗组来疗效优 于单纯针刺治疗的对照组。
颈椎病亦称颈椎 综合 症 , 是颈段脊柱 的临床常见病 患 , 本 病因颈部长期劳损等 内外 因引起颈椎 间盘 退变 , 颈椎 骨质增
生, 其周 围软组织劳损 、 变性 、 痉挛 、 甚至粘连等 。由此而至颈
后向患侧摇动。最后 以攘 、 揉、 搓 拖于 全臂 , 按 揉 曲池、 尺泽 、
尹 国祥 , 男, 5 9岁 , 住 院号 5 1 2 9 5 7 , 患者无 明显诱 因 出现 左侧肩 背部 牵及 左 臂疼 痛 , 时 有麻 木 、 冷 痛感 、 头 昏。检 查 : c 3~ 7棘突压痛 , 双斜方肌压痛 , 左 冈上 肌 、 三角肌压痛 、 扣顶 实验 (+) , 左臂丛 神 经牵拉 试验 (+) 。纳可 , 眠差 , 二 便调 , 舌质暗苔薄 白, 脉 弦。于 2 0 1 4年 9月 1 6日到本科就诊 , 门诊
参照《 针刀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 和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颁 布的《 中医病症 诊断疗 效标 准》中关于 颈椎病 疗效 的标 准制 定, 治愈 : 自觉症 状及 阳性 反应 物全部消失 , 颈部活动 自如 , 恢
复正常生理功能 ; 好转 : 自觉症 状减轻 , 阳性反应物 略有 改善 ;
1 . 2 诊断方法
用攘法治疗颈项部 5 a r i n后 , 用拇指在进椎棘突旁 由上而下垂 直肌纤维方向行弹拨 、 按揉手法各 5—1 0遍 , 并点风 池、 风府 、 天宗 、 大椎 、 提拿肩井穴 。在颈椎病变部位按压 棘间隙和椎盘
5 典型病例
压 痛点 , 至有 串麻 感为 宜。攘 柔颈 肌 , 从 颈部 到肩部 , 同时一
手三里穴 、 捻 五指 。整个穴位按摩过 程治疗需要 2 0~3 0 m i n , 隔 日 1次 , l O次为 1 个 疗程 。 2 . 1 . 2 针刺 方法 局 部取 穴 : 大椎 、 百会 、 大杼 、 天 柱、 风池 、
部神经 , 脊髓 , 血管 等组织受 损所产 生的一 系列临床症 候群 。 颈椎病根据其受累 的主要部 位和所 产生 的表现 , 通 常分为神
2 治 疗 方 法
见表 1 。
表1 2组治 疗 结果 比较
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 配合针 刺治 疗 , 患 者需 先做穴 位按 摩后作针刺治疗 , 对照组织采用针刺治疗 。
2 . 1 治 疗 组
2 . 1 . 1 穴位者 背后 , 先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1
风府 、 肩 中俞 、 肩外俞、 肩井 、 天宗 、 巨骨 ; 远端取穴: 后溪 、 曲 池、 秩边 、 殷门、 委 中、 承 山、 血海 、 阳陵泉 、 三 阴交 等穴 。在选
定的穴位上作局部常规消毒 , 用毫针针 刺 以上穴位 , 得气后 接 上6 8 0 5一 Ⅲ型 电针机 , 选用 疏 密波 治疗 3 0 a r i n每 天 治疗 1
次, 1 0次为 1 个疗程 , 2组均治疗 2 疗程后统计疗效 。
2 . 2 对照组
治疗方法同治疗 组针 刺方法 。2组病人均在 治
疗两周后作统计 对 比评价 。
3 疗 效 标 准
年龄最大 7 8岁 , 最小 2 7岁 , 病程 1—2月不等 , 随 即分为治疗
组6 8例 , 对 照组 5 6 例 。2组 在性 别、 年龄、 病程 、 发病 部位 的 比较上无显著性 差异。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5 年第3 6 卷第 1 2 期
穴 位 按摩 配 合 针 刺治 疗 颈 椎 病 6 8例
卢春 玲 ,刘 蕾 ,梁 艳
( 昆明 市 中医 医院 ,云 南 昆明 6 5 0 0 1 1 )
摘要 :目的 穴位按摩配合针刺 与用针刺 治疗颈椎 病的 临床效果 。方法 将1 2 4例 颈椎 病随机分 为两组 , 进行 临床效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