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78-62-6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21〕92号)
氯乙醛
107-20-0
236
羟基香茅醛
107-75-5
237
三氯乙醛
75-87-6
238
乙醛
75-07-0
239
氢氧化铯
21351-79-1
240
氯化苄烷胺(洁尔灭)
8001-54-5
241
双-(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硫化物(秋兰姆、福美双)
137-26-8
242
α-萘硫脲(安妥)
86-88-4
150
肼
302-01-2
151
聚氯乙烯热解物
7647-01-0
152
锂及其化合物
7439-93-2(锂)
153
联苯胺(4,4'-二氨基联苯)
92-87-5
154
3,3-二甲基联苯胺
119-93-7
155
多氯联苯
1336-36-3
156
多溴联苯
59536-65-1
157
联苯
92-52-4
158
氯联苯(54%氯)
216
钼酸钠
7631-95-0
217
三氧化钼
1313-27-5
218
氢氧化钠
1310-73-2
219
碳酸钠(纯碱)
3313-92-6
220
镍及其化合物(羰基镍单列)
221
癸硼烷
17702-41-9
222
硼烷
223
三氟化硼
7637-07-2
224
三氯化硼
10294-34-5
225
乙硼烷
19287-45-7
3
锰及其化合物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外,还通过行业工种举例的方式予以说明举例。行业工种举例与生产工艺有关,种类多、数量大,
且在不断变化之中,往往列举不全。因此,本次修订为未提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设置开放性条款。
关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2013年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已列出。
104二苯胍102-06-7
105对苯二胺106-50-3
106对溴苯胺106-40-1
107卤化水杨酰苯胺(Ν-水杨酰苯胺)
108硝基萘胺776-34-1
109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20-61-6
1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
11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112磷酸二丁基苯酯2528-36-1
四、《目录》与以往有何不同?
(一)对类别进行了调整。2002年发布的《目录》按照危害因素性质和所导致的职业病进行
分类,但各类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为避免这种交叉重复,本次修订只按照危害因
素性质进行分类,调整后的《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
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等6类,而将原《目录》中的“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
162二甲基亚砜67-68-5
63氢氧化铵1336-21-6
64碳酸铵506-87-6
65α-氯乙酰苯532-27-4
66对特丁基甲苯98-51-1
67二乙烯基苯1321-74-0
68过氧化苯甲酰94-36-0
69乙苯100-41-4
70碲化铋1304-82-1
71铂化物
721,3-丁二烯106-99-0
73苯乙烯100-42-5
29甲苯108-88-3
国标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
2 的) 3 过氧化二苯甲酰 4 过氧化十二酰(工业纯) 5 过氧化甲乙酮 6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7 过氧化环己酮 8 过氧化叔丁醇 9 过氧化羟基异茴苯
1 一氧化铅 2 乙二酸 3 乙二酸二乙酯 4 乙二酸二丁酯 5 乙二酸二甲酯
23 3-丁烯-2-酮 24 三乙胺 25 三甲胺(溶液) 26 2,2,4-三甲基戊烷 27 无水乙醇 28 正丁胺 29 正丁腈 30 正丁酸甲酯 31 正丁醛 32 正戊醛 33 正戊胺 34 正庚烷 35 正硅酸甲酯 36 丙烯腈(抑制了的) 37 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38 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39 丙腈 40 丙酸乙酯 41 丙酸异丁酯 42 丙酸甲酯 43 1-丙醇 44 2-丙醇 45 丙醛 46 石油醚 47 石脑油 48 2-戊酮 49 甲苯 50 2-甲基哌啶 51 甲基丙烯腈(抑制了的) 52 甲基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53 2-甲基丙烯醛 54 4-甲基-2-戊酮 55 甲基肼 56 甲酸正丁酯 57 甲酸异丁酯 58 甲酸正丙酯 59 甲酸异丙酯 60 甲醇 61 2-甲基-2-丙醇 62 异丁酸乙酯 63 异丁酸甲酯 64 异丁酸异丙酯 65 异庚烷 67 环己烯 68 环戊胺 71 苯 72 叔丁胺
1 连二亚硫酸钠 2 铪粉(干燥的) 3 黄磷
4 硫化钠(无水或含结晶水<30%) 4.3遇湿易燃物品
1 甲醇钠 2 四氢化铝锂 3 金属钠 4 金属钾 5 金属钙 6 金属铯 7 金属铷 8 金属锂 9 金属锶 10 钠汞齐 11 氢化钙 12 氢化锂 13 钾钠合金 14 锌粉 15 铝粉(未封装的) 16 氰氨化钙(含碳化钙>0.1%) 17 硼氢化钠 18 硼氢化钾 19 碳化钙 20 碳化铝 21 镁粉 22 磷化钙 第5类 氧化剂或有机 过氧化物
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各省、各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护治法》,切实保障劳动才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
再次《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从即日起施行。
2002年3月11日原卫生部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部局全国总工会
2015年11月17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放射性因素
六、其他因素。
常见的毒性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氯乙烯、α—萘胺(列入本表,作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入本表,作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氯乙烯、α—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OHAPs)名录
OHAP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S 号
50-00-0 87-68-3 67-72-1 110-54-3 78-59-1 108-31-6 67-56-1 78-93-3 108-10-1 624-83-9 80-62-6 1634-04-4 74-83-9 74-87-3
Methyl isocyanate Methyl methacrylate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ethylbromide (Bromomethane) Methylchloride (Chloromethane) Methylene chloride (Dichloromethane) N,N-dimethylaniline N,N-dimethylformamide
Aniline Benzene Benzotrichloride Benzylchloride Biphenyl Bis(chloromethy1)ether Bromoform Carbon disulfide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oacetic acid Chlorobenzene Chloroform Chloroprene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m-) Cresol and cresylic acid (p) Cumene Dimethyl sulfate Epichlorohydrin (l-Chloro-2,3epoxypropane) Ethyl acrylate Ethyl benzene Ethylchloride Ethylene dibromide Ethylene glycol Ethylene oxide Ethylidene dichloride (1 .lDichloroethane)
易燃液体分类
183
2-乙基丁醇
184
2-乙基已胺
185
己醇
186
异丁腈
187
五甲基庚烷
188
异庚烯
189
异己烯
190
4-甲氧基-4-甲基-2-戊酮
191
甲基环己烷
192
甲基环己酮
193
甲基环戊烷
194
2-甲基呋喃
195
5-甲基-2-己酮
196
辛二烯
197
甲基吡啶(皮考啉、皮克林)
198
亚磷酸三乙酯
硼酸三异丙酯
290
甲基环乙醇,易燃
291
乙烯基甲苯,稳定的
292
丁酸戊酯
293
乙酰甲基甲醇
294
缩水甘油醛
295
二甲基二恶烷
296
丁基苯
297
二丙酮
298
胺,易燃,腐蚀性,未另列明的或聚胺,易燃,腐蚀性,未另列明的
299
四甲基硅烷
300
液态氨基甲酸酯农药,易燃,毒性,闪点低于23℃
301
液态含砷农药,易燃,毒性,闪点低于23℃
449
1,4-二甲基环己烷
450
2,2-二甲基己烷
451
2,3-二甲基己烷
452
2,4-二甲基己烷
453
3,3-二甲基己烷
454
3,4-二甲基己烷
455
N,N-二甲基甲酰胺
456
1,1-二甲基肼
457
1,2-二甲基肼
458
二甲基氯乙缩醛
459
2,6-二甲基吗啉
460
1,4-二甲基哌嗪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2 2,6-二乙基苯胺
13 二甲胺
14 二甲基乙酰胺
15 二甲基二氯硅烷
16 二甲基甲酰胺
17 二甲基苯胺
18 N,N-二甲基苯胺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66 二甲腈(不对称)
67 二甲硫醚
68 二甲醚(甲醚)
69 二苯醚(联苯醚)
70 1,1-二氟乙烯
71 1,1-二氟乙烷
72 二氧六环
73 二硫化碳
74 1,1-二氟乙烯(偏二氯乙烯)
75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14 异氰酸甲酯
15 汞(水银)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16 苯并(a)芘
17 硫芥(芥子气)
18 氰化氢(氢氰酸)
19 氯甲醚
20 羰基镍
注:当毒 性程度分
类用于确 定压力容 器致密性
74 萘
75 a-萘胺(1-萘胺,甲萘胺)(注)
76 a-萘胺(1-萘酚,甲萘酚)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
3.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数据表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常见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三氯氢硅SiHCl31.别名•英文名硅氯仿、硅仿、三氯硅烷;Trichlorosilane、Silicochloroform.2.用途单晶硅原料、外延成长、硅液、硅油、化学气相淀积、硅酮化合物制造、电子气。
3.制法(1)在高温下Si和HCl反应。
(2)用氢还原四氯化硅(采用含铝化合物的催化剂)。
4.理化性质分子量: 135.43熔点(101.325kPa):-134℃;沸点(101.325kPa):31.8℃;液体密度(0℃):13 50kg/m3;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 4.7;蒸气压(-16.4℃):13.3kPa;(14. 5℃):53.3kPa;燃点:-27.8℃;自燃点:104.4℃;闪点:-14℃;爆炸下限:9.8%;毒性级别:3;易燃性级别:4;易爆性级别:2三氯硅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恶臭易流动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
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18℃以下也有着火的危险,遇明火则强烈燃烧,燃烧时发出红色火焰和白色烟,生成SiO2、HCl和Cl2:SiHCl3 O2→SiO2 HCl Cl2;三氯硅烷的蒸气能与空气形成浓度范围很宽的爆炸性混合气,受热时引起猛烈的爆炸。
它的热稳定性比二氯硅烷好,在900℃时分解产生氯化物有毒烟雾(HCl),还生成Cl2和Si。
遇潮气时发烟,与水激烈反应:2SiHCl3 3H2O—→ (HSiO)2O 6HCl;在碱液中分解放出氢气:SiHCl3 3NaOH H2O—→Si (OH)4 3NaCl H2;与氧化性物质接触时产生爆炸性反应。
与乙炔、烃等碳氢化合物反应产生有机氯硅烷:SiHCl3 CH≡CH一→CH2CHSiCl3 、SiHCl3 CH2=CH2—→CH3CH2SiCl3在氢化铝锂、氢化硼锂存在条件下,SiHCl3可被还原为硅烷。
容器中的液态Si HCl3当容器受到强烈撞击时会着火。
可溶解于苯、醚等。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表15.2-1 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分级指标I 极度危害II 高度危害III 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吸入LC 50,mg/m 3<200200-2000->20000经皮LD 50,mg/m 3<100100-500->2500急性毒性经口LD 50,mg/m 3<2525-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尔发和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发病状况患病率高薪(≥5%)患病率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物最高允许浓度mg/m 3<0.10.1- 1.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2015111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
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从即日起施行。
2002年3月11日原卫生部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docx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2015年11月17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1-30一、为什么要修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3月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对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定期检测评价、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
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对《目录》进行了修订。
硅烷偶联剂对应牌号
硅烷偶联剂对应牌号硅烷偶联剂介绍道康宁DowCor ning Z6043 国产(KH) KH530 Momenti 广东方舟ve ) 美国迈图(Ark) A-186 Coatosil 1770 Z6030 KH570 A174 AC-67 AC-68 迪高沙(Degus sa) ) 日本信越日本智索Wacker (SHinEts (CHISSO u) ) KBM303 S530 AC-63MEMOKBM503S710Z6020KH792A1120AC-62DAMOKBM603S320Z6041KH561A-1871AC-66EGLYEOKBE403Z6040KH-560A-187AC-66GLYMOKBM403S510硅烷偶联剂介绍Z6011KH-550A1100AC-65AMEOKBE903S330520 AC-661 Silquest wetlink78 AC-662Z6121KH-470台湾德谦1121 Coatosil 1706AC-21 AC-76ADDID 900Z6518A-151AC-75VTEO__ S220GF56Z6032Z6070Z6101偶联剂介绍应用官能团1)集成电路封装所使用的环氧环氧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模塑料,2)涂料粘结力增强塑料,) 塑料水性涂料配方的交联剂和粘结剂1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系2、羟基或环氧烷氧基团氨基丙烯酸乳液3、各种胶粘剂体1)有机树脂(如聚酯)等与无机表面包括玻璃纤维、粘土、石英、其他硅土材料等的粘合力;2)提高复合材料-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氧基) 的干/湿抗弯抗压强度,尤其湿强度可以提高约100%。
3)提高聚酯玻1)粘土增强型天然橡胶和丁腈橡胶的偶联剂,粘土经处理后同未处理相比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动力学性能;2)矿物填料增强型尼龙6,尼龙6/6 及PBT 树脂的偶联剂;3)玻璃纤维增强酚醛类,密胺类及环氧类热固型复合材料,既可用作玻璃纤维处理剂,有可用作树脂添加剂;4) 铸件和耐磨件的热固型树脂的添加剂,提高物理性能;5)酚醛类,密胺类及其它有机树脂的偶联剂, 这些树脂用作玻璃,矿物木材绝缘材,耐磨件及模制品的1. 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中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透光性能,特别是能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湿态性能。
硅烷偶联剂汇总表
牌号 LA-120 LA-151 LA-171 LA-172 LA-775 LA-2331 LA-297 LA-2150 LA-2151 LA-2171 LA-1601 LA-1602 LA-560 LA-561 LA-2560 LA-2561 LA-1580 LA-1581 LA-160 LA-651 LA-671 DDS LA-260 LA-2651 LA-2671 LA-128 LA-118 VOS MOS TOS TEOS TMOS LA-550 LA-551 LA-2550 LA-2551 LA-602 LA-792 LA-351 LA-301 LA-5180 LA-LA-570 LA-571 LA-2571 LA-2570 LA-5710 LA-F90 LA-F91 LA-F80 LA-F81 中文名 乙烯基三氯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硅烷交联聚乙烯交联剂 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 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 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 1,2-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 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2-(3,4-环氧环己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2-(3,4-环氧环己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氯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 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 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四丁酮肟基硅烷 正硅酸乙酯 正硅酸甲酯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乙胺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N-苯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异氰酸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 1H,1H,2H,2H-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Vinyltrichlorosilane Vinyltriethoxysilane Vinyltrimethoxysilane Vinyltris(2-methoxyethoxy)silane Crosslinking agent for silane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Vinyltriisopropoxysilane Vinyltriisopropenoxysilane Methylvinyldichlorosilane Methylvinyldiethoxysilane Methylvinyldimethoxysilane 1,2-Bis(trimethoxysilyl)ethane 1,2-Bis(triethoxysilyl)ethane 3-(2,3-Epoxyprop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3-(2,3-Epoxypropoxypropyl)triethoxysilane 3-(2,3-Epoxypropoxy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3-(2,3-Epoxypropoxypropyl)methyldiethoxysilane 2-(3,4-Epoxycyclohexyl)ethyltrimethoxysilane 2-(3,4-Epoxycyclohexyl)ethyltriethoxysilane Phenyltrichlorosilane Phenyltriethoxysilane Phenyltrimethoxysilane Diphenyldimethoxysilane Methylphenyldichlorosilane Methylphenyldiethoxysilane Methylphenyldimethoxysilane Vinyltriacetoxysilane Methyltriacetoxysilane Vinyltris(methylethylketoximino)silane Methyltris[methylethylketoxime]silane Tetra-(methylethylketoxime)silane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tramethyl orthosilicate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3-Aminopropylmethyldiethoxysilane 3-Amin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N-(2-aminoethyl)-3-amino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N-(2-aminoethyl)-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Bis(3-trimethoxysilylpropyl)amine Diethylenetri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Diethylaminomethyltriethoxysilane N-phenyl-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3-piperazine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3-Isocyanatopropyltriethoxysilane 3-Isocyanatopropyltrimethoxysilane 3-Methacryloylpropyltrimethoxysilane 3-Methacryloxypropyltriethoxysilane 3-Methacryloxypropylmethyldiethoxysilane 3-Methacryloxy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 1H,1H,2H,2H-Per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 1H,1H,2H,2H-Perfluorodecyltriethoxysilane 1H,1H,2H,2H-Perfluorooctyltrimethoxysilane 1H,1H,2H,2H-Perfluorooctyltriethoxysilane 英文名 CAS号 75-94-5 78-08-0 2768-02-7 1067-53-4 N/A 18023-33-1 15332-99-7 124-70-9 5507-44-8 16753-62-1 18406-41-2 16068-37-4 2530-83-8 2602-34-8 65799-47-5 2897-60-1 3388-04-3 10217-34-2 98-13-5 780-69-8 2996-92-1 6843-66-9 149-74-6 775-56-4 3027-21-2 4130-08-9 4253-34-3 2224-33-1 22984-54-9 34206-40-1 78-10-4 681-84-5 919-30-2 13822-56-5 3179-76-8 3663-44-3 3069-29-2 1760-24-3 82985-35-1 35141-30-1 15180-47-9 3068-76-6 N/A 24801-88-5 15396-00-6 2530-85-0 21142-29-0 65100-04-1 14513-34-9 17096-07-0 83048-65-1 101947-16-4 85857-16-5 51851-37-7
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甲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干砂。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别名: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UN编号:2380
英文名:diethoxydimethylsilane
危险化学品编号:32186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易燃!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imethyldiethoxysilaneC6H16O2SiCAS号:78-62-6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熔点/凝固点(℃):-70;初沸点和沸程(℃):114;闪点(闭杯,℃):11.67;易燃性:易燃;爆炸上限/下限[%(v/v)]:无资料;自燃温度(℃):275。
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水生物有毒。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禁止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未制定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硅烷对照表
硅烷对照表产品代号CASNo.化学名称纯度瓦克道康宁信越迈图赢创Chisso烷基硅烷WD-10 3069-21-4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95%KBM-3103CWD-11 3069-42-9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95%WD-13 2943-75-1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95% Z-6341A-137Y-9187DynasylanOCTEOWD-921 1185-55-3甲基三甲氧基硅烷99%SilanM1-TrimethoxyZ-6070KBM-13A-1630ADynasylanMTMSWD-921E 2031-67-6甲基三乙氧基硅烷99%SilanM1-TriethoxyZ-6370KBE-13A-162DynasylanMTES乙烯基硅烷WD-20 78-08-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98%99%GENIOSILGF56Z-6518KBE-1003A-151DynasylanVTEOSila-AceS-220WD-21 2768-02-7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98%GENIOSILXL10Z-6300KBM-1003A-171DynasylanVTMOSila-AceS-210WD-22 124-70-9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98% Z-1227WD-23 16753-62-1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95%GENIOSILXL12Z-2349 A-2171WD-24 5507-44-8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95%WD-25 1719-58-0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WD-26 75-94-5乙烯基三氯硅烷98% VTCS Z-2380KA-1003A-150DynasylanVTCWD-27 1067-53-4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95%98%GENIOSILGF58Z-6172KBC-1003A-172DynasylanVTMOEOWD-V4 27342-69-41,3,5,7-四乙烯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85%95%氯丙基硅烷WD-30 5089-70-3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8%99%Z-6376KBE-703WD-31 2530-87-2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8% Z-6076KBM-703A-143DynasylanCPTMOSila-AceS-620WD-33 18171-19-2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98%Sila-AceS-610WD-37 13501-76-33-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95%苯基硅烷WD-43 2996-92-1苯基三甲氧基硅烷97% Z-6124KBM-103A-153Dynasylan9165WD-44 780-69-8苯基三乙氧基硅烷97%SilanP-TriethoxyZ-9805Dynasylan9265氨基硅烷WD-42 3473-76-5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95%WD-50 919-30-2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5%97%98%GF93 Z-6011KBE-903A-1100DynasylanAMEOSila-AceS33WD-51 1760-24-3N-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5%97%98%GENIOSILGF9GF91Z-6020Z-6094(98%)KBM-603A-1120DynasylanDAMOSila-AceS-320WD-52 5089-72-5N-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5%GENIOSILGF94KBE-603Y-11763WD-53 3069-29-2N-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95%GENIOSILGF95Z-6436KBM-602A-2120Dynasylan1411Sila-AceS-310WD-56 13822-56-5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5%97%GENIOSILGF96Z-6610KBM-903A-1110DynasylanAMMOSila-AceS-360WD-57 3179-76-8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95% Z-6015KBE-902A-2100Dynasylan1505WD-58 3068-78-8环己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5%GENIOSILGF92WD-59 23843-64-33-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5%GENIOSILGF98A-1524Y-11542环氧硅烷WD-60 2530-83-8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7%98%99%GENIOSILGF80 Z-6040KBM-403A-187DynasylanGLYMOSila-AceS-510WD-61E 2897-60-1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97% Z-6042KBE-402Wetlink78Y-15078Y-11012WD-62 2602-34-8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7%GENIOSILGF82Z-6041KBE-403A-1871Y-15589DynasylanGLYEO丙烯酰氧硅烷WD-70 2530-85-0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7%98%99%GENIOSILGF31 Z-6030KBM-503A-174DynasylanMEMOSila-AceS-710WD-72 21142-29-0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7% Z-6036KBE-503Y-11878Y-9936WD-71 14513-34-9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95%97%Z6033KBM-502WD-71E 65100-04-1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95%97%KBE-502含硫硅烷WD-40 40372-72-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95% Z-6940KBE-846A-1289 Si69WD-80 4420-74-03-巯丙基三丙氧基硅烷95%97%98%GENIOSILGF70 Z-6062KBM-803A-189DynasylanMTMOor3201Sila-AceS-810WD-81 14814-09-6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5%97%98%A-1891交联剂WD-26M 18406-41-21,2-双(三甲氧基硅基l)乙烷95%97%X1-6145AWD-26E 16068-37-41,2-双(三乙氧基硅基l)乙烷95%97%Y-9805WD-922 4253-34-3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95%WD-923 22984-54-9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95%WD-931 681-84-5四甲氧基硅烷98%99%KBM-04CatylenD1100WD-932 78-10-4四乙氧基硅烷98%99%SILIKATETES28Z-6697KBE-04TEOSPureCatylenD1000WD-933 682-01-9四丙氧基硅99%烷三烷氧基硅烷WD-930 2487-90-3三甲氧基硅烷98%99%WD-934 998-30-1三乙氧基硅烷98%99%其他产品WD-TES4 0 11099-06-2正硅酸乙酯缩合物SilikateTES40WNTEOS-40SilaneDynasylan40WD-MQ 含氢、乙烯基、苯基等MQ树脂。
个人不得购买下列哪种危险化学品
八氟环丁烷
40
八氟异丁烯
41
八甲基焦磷酰胺
42
1,3,4,5,6,7,8,8-八氯-1,3,3a,4,7,7a-六氢-4,7-甲撑异苯并呋喃[含量>1%]
43
1,2,4,5,6,7,8,8-八氯-2,3,3a,4,7,7a-六氢-4,7-亚甲基茚
44
八氯莰烯
45
八溴联苯
46
白磷
47
钡
48
钡合金
49
《危险化学品目录》
序号
品名
1
阿片
2
氨
3
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
4
5-氨基-3-苯基-1-[双(N,N-二甲基氨基氧膦基)]-1,2,4-三唑[含量>20%]
5
4-[3-氨基-5-(1-甲基胍基)戊酰氨基]-1-[4-氨基-2-氧代-1(2H)-嘧啶基]-1,2,3,4-四脱氧-β,D赤己-2-烯吡喃糖醛酸
247
丁烯酸甲酯
248
丁烯酸乙酯
249
2-丁氧基乙醇
250
毒毛旋花苷G
251
毒毛旋花苷K
252
杜廷
253
短链氯化石蜡(C10-13)
254
对氨基苯磺酸
255
对苯二甲酰氯
256
对甲苯磺酰氯
257
对硫氰酸苯胺
258
1-(对氯苯基)-2,8,9-三氧-5-氮-1-硅双环(3,3,3)十二烷
259
对氯苯硫醇
116
丙二酸铊
117
丙二烯[稳定的]
118
丙二酰氯
119
丙基三氯硅烷
120
丙基胂酸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
3.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2380
国际海运危规 : 2380
国际空运危规 : 2380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DIMETHYLDIETHOXYSILANE(Diethoxy(dimethyl)silane) 国际海运危规:DIMETHYLDIETHOXYSILANE(Diethoxy(dimethyl)silane) 国际空运危规:DIMETHYLDIETHOXYSILANE(Diethoxy(dimethyl)silane)
贮存在阴凉处。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 防止泄漏。暴露在潮湿中。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工业卫生和安全使用规则来操作。休息以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阻燃防静电防护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 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 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 件。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 燃性物质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 质。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9 理化特性
https:// 2/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无数据资料
颜色 : 无数据资料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14℃
g) 闪点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小(起始)火时,使用媒介物如“乙醇”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大火时,尽可能使用水灭火。使用 大量(洪水般的)水以喷雾状应用;水柱可能是无效的。用大量水降温所有受影响的容器。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二氧化硅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可以做到,摘掉隐形眼
镜,继续冲洗。
RS
Hazard symbol(s)
F;Xi
R-phrase(s)
R11;R38
S-phrase(s)
S26;S36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6H16O2Si 分子量 - 148.28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3
国际海运危规 : 3
国际空运危规 :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II
国际海运危规 : II
国际空运危规 : II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https:// 4/5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5.4 进一步的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移去所有火源。将人员撤离到安 全区域。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预防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 中。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5/5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 半致死有效浓度(EC50)-Daphniapulex(水蚤)-1.25mg/l-48h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 CAS No.: 78-62-6 别名: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methyldiethoxysilan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无数据资料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2:易燃物; GHS07:感叹号;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5
高度易燃的液体和蒸气。
H315
引起皮肤过敏。
H319
造成了严重的眼睛发炎。
H332
吸入有害健康。
警告申明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敏感性(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极端的温度和直接日光。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n) 溶解性 /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C / °F) 无数据资料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防静电生成的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导致:,恶心,头晕,头痛,消化系统失调,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 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致死剂量(LD50) 经口 - 大鼠 - 9,280 mg/kg 半致死浓度(LC50) 吸入 - 大鼠 - 8 h - 20,000 mg/m3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 - 兔子 - 轻度的皮肤刺激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眼睛 - 兔子 - 轻度的眼睛刺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https:// 3/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吸入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吞咽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导致:, 恶心, 头晕, 头痛, 消化系统失调,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 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VV3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