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
维生素D受体和1,25-(OH)2D3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维生素D受体和1,25-(OH)2D3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和1,25-(OH)2D3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和致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生的结直肠癌约有100万例,死亡人数约为50万人。
然而,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VDR)和1,25-(OH)2D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2(D2)和维生素D3(D3),可由阳光照射下的皮肤合成或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通过维生素D衍生物来摄入。
维生素D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是1,25-(OH)2D3,它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来发挥生物学功能。
研究发现,VDR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实验室中对结直肠癌细胞株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激活VDR功能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此外,VDR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VDR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1,25-(OH)2D3作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预后相关。
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组织中1,25-(OH)2D3的水平较低,而不同程度的1,25-(OH)2D3缺乏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联。
1,25-(OH)2D3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实验室研究还发现,1,25-(OH)2D3可以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维生素D受体(VDR)和1,25-(OH)2D3在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方面,通过探索VDR和1,25-(OH)2D3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检测VDR和1,25-(OH)2D3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c反应蛋白与恶性肿瘤
C反应蛋白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总结词
C反应蛋白可以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 用,以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VS
详细描述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与肿瘤相关的生化物质 ,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和发展 。将C反应蛋白与其他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甲胎蛋白等)联合检测,可以相 互补充,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这种联合检测方法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的效果。
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之一,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 研究。
详细描述
在治疗过程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发展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如果 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进展或治疗无效。因此,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 水平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治疗效果的参考信息。然而,目前对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治
THANKS
感谢观看
2
随着肿瘤的进展,CRP水平可能逐渐升高,提示 病情恶化。
3
CRP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监测恶性肿瘤病情进展 的指标之一。
C反应蛋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
01 高水平的CRP可能预示着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 02 CRP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复发风险和转移风险
等预后指标有关。
03 在某些恶性肿瘤中,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 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其作用。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在炎症因子刺激下合 成,具有与肺炎球菌荚膜C多糖结合的能力,因此得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抑癌基因PTEN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PTEN的研究进展导语:PTEN(磷酸酶和张力蛋白激酶缺失症1号基因)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蛋白质,既具有磷酸酶活性,又具有蛋白激酶活性。
它对癌症的抑制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认识。
本文将介绍抑癌基因PTEN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一、 PTEN的结构与功能PTEN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3位置,编码一个29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PTEN可以通过磷酸酶活性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PTEN还能通过磷酸酶活性独立于PI3K/AKT信号通路来影响 S6K1 和 PKB/AKT 的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及增殖。
PTEN对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也有调控作用。
PTE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
二、 PTEN与癌症PTEN基因的失活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
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均受到异常改变。
在乳腺癌中,研究表明PTEN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而PTEN的丢失或异常功能则会导致PI3K/AK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在结直肠癌中,PTEN的缺失或突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和复发相关。
研究表明,PTEN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三、 PTEN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鉴于PTEN在多种癌症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PTEN来进行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善PTEN的表达或功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1. 注射 PTEN 基因疗法一些研究团队尝试将 PTEN 基因导入体内,以恢复患者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初步研究显示,PTEN 基因疗法对一些癌症具有一定的疗效,这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希望。
4. 诊断和预测一些研究表明,PTEN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预测密切相关。
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金宁;张崇国;李红妍;王莉;李娟;王科明;王朝霞;王继荣【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行手术治疗的9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自身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肠癌的不同病理特征和组织中MMP-9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 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 <0.001)。
在浸润深度深、有淋巴结转移、分期晚的患者中,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
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相关,癌组织MMP-9表达高的患者死亡比例高(P<0.05)。
结论 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MMP-9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的指标,用于判断预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9)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MMP-9 and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99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resection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Yancheng NO.3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10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issue chip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assa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colorectalcarcinoma,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MP-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s (P<0.001). Patients with high stage of invasive dep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high linical stage showed obvious higher positive rates of MMP-9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low stage of invasive depth,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with low linical stage (P<0.05). It showed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among MMP-9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higher MMP-9 expression level in carcinoma tissues showed higher death rat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MP-9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MMP-9 can relex the progres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judg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2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结直肠癌;MMP-9;临床意义【作者】金宁;张崇国;李红妍;王莉;李娟;王科明;王朝霞;王继荣【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江苏南京211166;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极为常见,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均成上升趋势[1]。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人体内某些形式的肿瘤细胞存在时,体内会产生和释放的一些特殊分子。
通过检测这些特定的标志物,医生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类型、位置和进展程度。
肿瘤标志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肿瘤标志物十二项的相关信息。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其浓度的升高在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等肿瘤中较为常见。
CEA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以及判断预后。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酶,其升高可与骨肿瘤、内分泌肿瘤以及肝脏转移等疾病有关。
ALP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鉴别诊断。
3. 胚胎类癌抗原(AFP):胚胎类癌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其浓度的增加与肝癌、睾丸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相关。
AFP的检测能够辅助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4. 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25与卵巢癌密切相关,该标志物的升高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疾病监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A125也可能在非肿瘤性疾病中升高。
5. 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9-9的升高常见于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胆囊癌等。
CA19-9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
6. 化学分子测定法(AFP-L3):AFP-L3是AFP的一个亚型,其浓度的变化与肝细胞癌的存在和进展相关。
通过检测AFP-L3水平,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肝细胞癌的发生和预后。
7. 癌胚抗原199(CA199):CA199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CA199的水平在该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此外,CA199也可用于胆管癌和胰腺炎的辅助诊断。
8.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发育时被产生,在成年人体内浓度低。
然而,在某些癌症如肝细胞癌和睾丸癌中,AFP的水平会明显升高。
AFP的检查对这些癌症的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 引言1.1 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肠道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据统计,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占据了恶性肿瘤的重要位置。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男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也呈现递增趋势。
国际通用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工业化国家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结直肠癌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恶化,结直肠癌的病例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除了一些明显的致病因素外,结直肠癌的复发和扩散也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对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PD-L1和MMP2的作用及表达情况PD-L1和MMP2是两种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广泛表达的重要蛋白质,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免疫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高表达的PD-L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通常与免疫逃逸、肿瘤侵袭和耐药性等不良预后相关。
相比之下,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是一种解质酶,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过程,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MMP2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性生长、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MMP2还参与了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促进肿瘤的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生物标记物,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VHL蛋白论文:VHL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VHL蛋白论文:VHL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vhl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及20例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vhl蛋白的表达;结果:vh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6.55%(27例/58例),低于在结直肠粘膜炎症组织中的95%(19例/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中vh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hl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vhl蛋白;结直肠癌;免疫组化vhl基因是1993年被鉴定的肿瘤抑制基因,主要通过其编码的蛋白质pvhl发挥抑癌作用。
它在vhl相关肿瘤中表达明显减少,如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母细胞瘤、肾细胞癌、嗜铬细胞瘤及胰腺肿瘤等,这表明vhl的失调与肿瘤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目前,vh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在国内外少有报道。
因此,本实验采免疫组化检测了结直肠癌及结直肠的黏膜慢性炎症中vhl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材料: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共计348例,选取其中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并且术前均未经化疗和放疗的同一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ⅱ级)及治疗方法相同的病例58例。
同时收集同期结直肠粘膜炎症标本20例做对照。
1.2主要试剂:浓缩型鼠抗人单克隆抗体vhl购自迈新生物有限公司,superpicture通用型试剂盒购自广州深达生物有限公司,dab显色剂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有限公司。
1.3 方法:1.3.1 标本处理与常规he染色,按常用病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1.3.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法。
vhl抗体工作浓度1:75。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用pbs代替一抗做空白对照。
1.3.3 随访主要以电话、信访及门诊方式获得,生存期的计算从手术日期起到随访日期止或由于复发、转移而死亡的日期。
miR-409-3p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中期报告
miR-409-3p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
机制中期报告
miR-409-3p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微小RNA,被认为在许多不同的人类癌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胃癌中,miR-409-3p表达下调与更坏的预后相关。
然而,该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机制仍然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miR-409-3p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其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我们测定了70个结直肠癌患者的miR-409-3p水平,并进行了组织芯片分析以评估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我们还
使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miR-409-3p的功能,并使用western blot和qPCR分析确定其靶向基因。
最后,我们通过转移试验在小鼠模型中验证了miR-409-3p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
我们的初步结果表明,miR-409-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
具体而言,表达水平低的患者预后更差,并且更容易发生肿瘤侵
袭和转移。
体外实验表明,miR-409-3p能够通过直接靶向多种转移相关
蛋白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包括MMP9、VEGF、Snail和Slug等蛋白。
转移试验进一步证实了miR-409-3p对结直肠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我们的研究初步揭示了miR-409-3p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是抑制侵袭和转移。
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结直肠癌治疗策略,并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需要进一步研
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进一步探究miR-409-3p的分子机制和调节网络。
血清TT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TT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转移与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集其血液样本。
根据是否出现了远处转移进行分组,将其中无远处转移的样本设为对照组,共11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样本设为观察组,共12例。
所有样本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对TTR 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通过计算两组样本的光密度比值,结果显示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样本(对照组)中TTR的表达量更高,显著高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观察组)血清TTR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TR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有相关性,发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TR 表达量显著更低,在今后对结直肠癌浸润与转移水平的评估中,TTR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
标签:血清TTR;结直肠癌;相关性;表达水平转甲状腺素蛋白(TTR),也被称为“前白蛋白”,英文简称PA,是由4个相同亚基共同构成的一种四聚体,每个亚基由1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以转运蛋白的身份参与转运甲状腺素、视黄醇,同时TTR还能够体现体内蛋白的合成情况,当体内蛋白丢失,出现应激状态时,TTR水平会迅速下降,反之则增高[1]。
由于TTR是一种甲状腺素与视黄醇的转运蛋白,所以其表达情况可体现机体的营养及某些病理改变,可作为预测疾病、判断疾病预后的一项指标[2]。
为此,我院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生远处转移与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TTR的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结直肠癌住院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经检查均未发现其他恶性肿瘤与甲状腺代谢疾病。
采集血清样本,其中11例患者未出现远处转移,12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均属于肝或者胃转移),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79岁,平均(69.1±3.1)岁,其中男12例,女11例。
TPM4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图 5摇 TPM4 蛋白中 RIQLVEEELDRAQER 序列肽段的串联质谱图
·1552·
吉林医学 2021 年 7 月第 42 卷第 7 期
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可见 TPM4 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 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进一步证实了,TPM4 在结直 肠癌组织中上周表达。
图 6摇 TPM4 的免疫
1郾 1郾 2 摇 试剂:固相 pH 梯 度 干 胶 条 ( pH3 ~ 10郾 17 cm;pH5 ~ 8郾 17 cm) 、碘 代 乙 酰 胺 ( IAM) 、 蛋 白 质 定 量 试 剂 盒 购 自 美国 Bio-Rad 公司,尿素、硫 脲、碳 酸 氢 钠、苯 甲 基 磺 酰 氟、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二硫苏糖醇、3 -[ (3 -胆酰胺丙基) 二乙胺] -丙 磺 酸、 DNA 酶、 山 羊 抗 鼠 IgG、 丙 烯 酰 胺、 考 马 斯亮蓝购自美国 Sigma 公司,RNA 酶、TPCK 修饰 的 测 序 级 胰酶购于美国 Promega 公 司,蛋 白 抽 提 试 剂 盒 购 自 CWBio 公司,TPM4 鼠抗人单抗购自英国 Abcam 公司,脱脂奶粉购 自内蒙古伊利集团。 1郾 2 摇 实验方法 1郾 2郾 1 摇 样品总蛋白提取及蛋白浓度测定:从-80益 冰箱中取 出少量组织标本,在低温 PBS 中将肉眼可见的血洗去,用无菌 剪刀将样本剪碎,在液氮中将样本研磨成匀浆。 分别称量已 研成匀浆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 50 mg,分别加入 200 滋l 组织蛋白抽提试剂,放在冰上 20 min。 4益 ,12 000 r / min 离心 60 min。 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 法) 测定上清液中的蛋 白质浓 度: 在 595 nm 处 比 色, 以 标 准 蛋 白 含 量 为 横 坐 标, A595 nm为纵坐标,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蛋白 质含量。 分装样本,置于-80益 冰箱中保存备用。 1郾 2郾 2 摇 样品蛋白水解多肽混合物的制备:将冻存的总蛋白样 品放在室 温 条 件 下, 至 其 完 全 融 化。 加 入 3 ~ 5 倍 体 积 的 50 mmol / L碳酸氢氨将总蛋白样品完全溶解。 加入 1 mol / L 的 二硫苏糖醇( DTT) 以还原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将其调定至终 浓度为 20 mmol / L;置于 56益 ,避光 1 h;取出后待其温度降至 室温,加入等量的 1M 的碘代乙酰胺( IAM) 以防止打开的二硫 键再结合,混匀后调定至终浓度为 50 mM;避光 30 min;按蛋 白:胰酶以 50 颐1的比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测序级胰酶进行酶 切,置于 37益 水浴,过夜;酶切产物并真空抽干,置于-80益 冰 箱中保存。 1郾 2郾 3 摇 二 维 色 谱 与 质 谱 联 用 分 离 并 鉴 定 多 肽 混 合 物: 用
结直肠癌组织SATB2和S100P蛋白表达及意义
结直肠癌组织SATB2和S100P蛋白表达及意义作者:张莉于文娟李玉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和S100钙结合蛋白P(S100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β-catenin、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ATB2、S100P、β-catenin、E-cadherin 表达,并分析SATB2、S100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98.0%)(χ2=5.674,P<0.05),且SAT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4.733~19.424,P<0.05)。
S100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0%)(χ2=82.332,P<0.01),且S100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3.298、14.945,P<0.05)。
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2与S100P表达呈负相关(r=-0.254,P<0.05);SATB2、S100P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有关(r=-0.258、0.284,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无关(r=-0.045、0.128,P>0.05)。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2低表达、S100P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引起β-catenin 蛋白异常表达而介导结直肠癌EMT的发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S100蛋白质类;Wnt信号通路;连环素类;钙黏着糖蛋白类[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532(2021)04-0522-05結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内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3%~4%上升。
粘蛋白5b基因
粘蛋白5b基因
粘蛋白5B(MUC5B)基因是人体内的一种基因,它编码一种名为粘蛋白
5B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功能,包括润滑和保护黏膜等。
MUC5B基因的具体位置在人类染色体的区域,其基因类型为蛋白质编码。
这个基因有5个转录本(剪接变异体),与它相关的表型包括肺囊性纤维化、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MUC5B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研究表明,MUC5B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如果您对粘蛋白5B基因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增加趋势。
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是一种新型的抗炎分子,在多种炎症和肿瘤中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引言: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增加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缺乏高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以及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体外和体内两种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通过细胞实验,观察了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然后,我们使用实验动物建立了一个结直肠癌模型,观察了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检测了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结果: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同时,在结直肠癌模型中,给予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我们还发现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可以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
讨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
其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凋亡等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然而,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疗效。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为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以及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本研究探讨了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普遍高表达,并且其共同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PD-L1和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预示着患者预后状况。
联合检测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PD-L1和MMP2的作用机制,并开展临床试验验证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结语,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PD-L1, MMP2, 结直肠癌, 表达, 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 治疗, 特征, 研究, 应用,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深入研究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临床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以上。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分析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二是探讨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三是研究PD-L1和MMP2共同表达对结直肠癌病情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联合检测价值;四是总结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PD-L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将有助于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探究》范文
《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探究》篇一一、引言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与多种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密切相关。
近年来,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PRMT1(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作为关键的精氨酸甲基化酶,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而hnRNPK(异质核糖核蛋白K)作为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在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
二、PRMT1与hnRNPK的关系PRMT1是一种关键的精氨酸甲基化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精氨酸残基发生甲基化修饰。
hnRNPK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在转录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PRMT1与hnRNPK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RMT1能够对hnRNPK进行精氨酸甲基化修饰。
这种修饰可能影响hnRNPK的生物活性和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三、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PRMT1能够通过催化hnRNPK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影响其与RNA的结合能力和转录后调控功能。
其次,这种修饰可能进一步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
此外,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还可能与其他肿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四、分子机制探究为了深入探究PRMT1介导的hnRNPK精氨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通过基因敲除、过表达等技术手段,研究PRMT1和hnRNPK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功能变化。
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一、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排名第三。
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和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转移等。
因此,寻找和研究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分子机制和靶点,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EPB49是一种结合磷脂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神经和神经外组织中,其在细胞黏附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EPB49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水平下调,包括结直肠癌。
然而,目前对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并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检测EPB49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2.利用CRISPR/Cas9技术或RNA干扰技术,构建EPB49基因敲除或基因沉默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分析EPB49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通过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和鉴定与EPB49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
4.使用动物模型验证EPB49在结直肠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预期结果如下:1.发现EPB4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筛选和鉴定与EPB49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为发掘结直肠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3.阐明EPB49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基础。
4.为开发并应用新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江泽;宋振川;李胜水;许华【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20例良性肠病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100P蛋白在良性肠病、癌旁正常肠黏膜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和55.0%,后者显著高于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发生远处转移(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1%和7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结直肠癌组织(Ⅰ期~Ⅱ期)S100P蛋白的阳性率41.2%和45.0%,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P蛋白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P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100P蛋白可能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100P protein in human tissu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s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S100P protein expression in tissues of 6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normal intestinal mucosa near the tumor, and 20 patients'benign enteropathy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 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and the results and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together.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100P protei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roup (55. 0%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tissue (3. 3% ) and benign enteropathy tissue (5. 0% ) groups (P < 0.05). "The expression rate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73. 1% ) anddistant organ metastasis group (stage M ~ IV) (75.0% )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41. 2% ) and early stage group (45. 0% ) ( stagel ~ II) (P<0. 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S100P protein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differentiation, but the difference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S100P protein is high in human tissu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s 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TNM classification of neoplasm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S100P protein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rcinoma.【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11【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结直肠肿瘤;S100P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江泽;宋振川;李胜水;许华【作者单位】061000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外科;061000河北沧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061000河北沧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直肠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3]。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检测及意义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检测及意义张庆玲;陶洋;蒋茜;彭秀娟;徐会涛;钱晖【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标本,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健康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7水平.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术前血浆BMP7平均含量为115.2 pg/mL,升高率为62.5%;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未检测到BMP7升高率异常.两组间血浆BMP7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x2 =37.5,P<0.01).检出BMP7异常的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有14例同时进行了血浆CEA检测,其中6例(42.9%)高于正常参考值.而在21例BMP7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中,7例标本CEA检测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 BMP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升高率明显高于CEA,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100%,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辅助指标.【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1(029)008【总页数】2页(P621-622)【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结直肠癌;ELISA【作者】张庆玲;陶洋;蒋茜;彭秀娟;徐会涛;钱晖【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都大桥医院检验科,江苏江都225211;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都大桥医院检验科,江苏江都22521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前期我们已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P7基因表达,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
HMGB1与结肠癌的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
HMGB1与结肠癌的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章文佳;夏敏【摘要】High-motility group box-1 ( HMGB1 ) is the focus of recent cancer research.HMGB1 is a non-histone chromosomal protein,whic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ancer development,progression,and metasta-sis by enhancement of tumor angiogenesis,presenting antigen,and autophagy.Higher HMGB1 concentrations are found in the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Serum HMGB1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ong the dis-ease progression.In patients of colon cancer with hepatocellular metastasis,HMGB1 is highly expressed in both the primary and metastasis foci,and the portal blood HMGB1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in Dukes D cases than in Dukes C cases.The expression position of HMGB1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which may affect the 5-year survivalrate.Therefore,HMGB1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assess th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HMGB1是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在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自噬等方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姓名:赵亮论文题目: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蛋白LASP-1功能的初步研究作者简介:赵亮,男,1981年08月出生,2007年09月师从于南方医科大学丁彦青教授,于2009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些年来,虽然随着诊疗新技术的应用和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主要原因是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前已出现了微转移。
因此,筛选和鉴定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分子,寻找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转移的药物靶点,阐明肿瘤发生及转移机制,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受以下几个因素的调控:1、在转移启动初期E-cadherin、Ig超家族、选择素、整合素等参与肿瘤细胞间的脱离以及肿瘤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附;2、肿瘤细胞或间质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剂,在降解胞外基质和血管的基底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在运动因子、生长因子、归巢因子等的作用下,肿瘤细胞迁移到转移靶器官;4、血管增生因子VEGF、bFGF、IL-8、PDGF等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伴随着肿瘤细胞的增生,形成新的转移灶,完成转移过程。
鉴于目前对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往往针对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以及关注基因水平的改变,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因此在所有这些调控因素中,究竟哪些分子在肿瘤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仍有待阐明。
近年来开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以人结直肠癌高、低转移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的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鉴定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策略,鉴定了11个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候选蛋白,其中SW620细胞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而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I,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切丝蛋白1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SW620中表达下调。
大多数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肿瘤细胞生长、运动、粘附、凋亡等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结直肠癌转移机制及寻找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一种标志物仅能在细胞株中检测得到,那么它在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因此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组织水平通过比较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临床标本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相关蛋白,为阐明结直肠癌发生、转移机理,寻找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人结直肠癌组织的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为了更好的理解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转移机理,寻找结直肠癌预后的标志分子,我们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结直肠癌和配对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进行了差异表达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软件分析normal和CRC蛋白质表达谱发现36个蛋白质斑点在两组凝胶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p<0.05),其中在CRC组中表达升高的蛋白质斑点有17个,在CRC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斑点有12个;定性差异表达分析(量相差10倍以上)有5个仅在CRC组中表达的蛋白质点,有3个仅在normal组中检测到。
结肠癌组织根据是否伴发转移分为不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Non-metastastic CRC,nmCRC)和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通过比较它们全蛋白质表达谱差异,有13个蛋白质斑点在mCRC组中表达升高,其中4个蛋白质斑点仅在mCRC组中检测到。
2、双向凝胶电泳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和免疫印迹验证以结直肠正常粘膜和肿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2-DE分离技术结合质谱鉴定了22个结直肠癌相关蛋白,其中9个蛋白质斑点在CRC组织中表达下调,它们分别被鉴定为热休克蛋白70、细胞角蛋白20、丙酮酸激酶同工酶、转胶蛋白。
13个蛋白质斑点在CRC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分别被鉴定为纤维蛋白原、Maspin、LIM和SH3蛋白1、钙粒蛋白B、Rho GDP 解离抑制因子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mRNA结合蛋白AUF1、热休克蛋白90、钙磷脂结合蛋白III和蛋白酶体α亚基3。
以不同转移潜能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得到了11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蛋白,它们分别被鉴定为热休克蛋白90、转胶蛋白、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α、原肌球蛋白、膜联蛋白V、CC趋化因子受体5、谷胱甘肽S-转移酶、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热休克蛋白27和乳酸酰谷胱苷肽裂解酶。
我们还采用迹免疫印迹技术对差异蛋白在蛋白水平进行验证,并探讨了候选差异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筛选得到的差异蛋白绝大部分蛋白都与肿瘤恶性转化和转移等行为相关,涉及肿瘤细胞生长、运动、粘附、凋亡等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肿瘤早期诊断、寻找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3、差异候选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验证疾病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能够发现一些新的标记分子和有效的药物作用靶标,给肿瘤预后判断研究带来新的希望。
本研究前期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一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蛋白质,对于这些蛋白的确切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和证明,在此我们选择其中感兴趣的结直肠癌发生相关蛋白transgelin和转移相关蛋白RhoGDI,通过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以期初步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前期蛋白质组学筛选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后续针对专门靶点进行的研究奠定基础。
转胶蛋白(Transgelin),因分子量大小为22kDa而命名为SM22α,是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得到的新的肿瘤抑制蛋白,其在肿瘤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证实transgel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缺失,而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能使transglein表达恢复,提示启动子甲基化是结直肠癌transgelin表达调控机制之一。
免疫组织化学提示transgelin表达缺失不仅是结直肠癌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物,还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α (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alpha, RhoGDIα or RhoGDI)是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获得的结直肠转移相关的蛋白,RhoGDI在伴有转移的结直肠癌转移组中高表达,但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已知RhoGDI是Rho GTP酶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而后者则在细胞骨架重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证实RhoGDI在高转移潜能的细胞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RhoGDI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表型相关。
通过基因转染内源性低表达RhoGDI的结直肠癌HT29细胞能促进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运动潜能。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hoGDI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并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
遗憾的是,该研究中多因素分析并不支持RhoGDI作为独立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指标,因此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量群体中进一步验证RhoGDI过表达的预后价值。
4、候选蛋白LASP-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LASP-1 cDNA (No. X82456)最初是由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Metastatic axillary lymph nodes, MLN)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得到,因此命名为MLN50。
MLN50基因染色体定位于17q11-q21.3,该区域还包括c-erbB-2和BRCA1癌基因,并在20-30%的乳腺癌病例中发生变异。
MLN50 mRNA全长约4,000个核苷酸组成,所编码蛋白由261个氨基酸组成,在它的氨基末端含有LIM (Lin-1 1, Isl-1 and Mec- 3)功能域,羧基末端包含一个Src同源结构域3 (Src homology 3, SH3)。
鉴于MLN50的结构域构成而将其确定为一种新的LIM蛋白亚家族,其特点在于既含有LIM,又含有SH3结构域。
因此MLN50也被命名为LIM和SH3蛋白1 (LIM and SH3 protein, LASP-1)。
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LAS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目前尚无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报道。
通过对16例结直肠癌组织的免疫印迹检测证实LAS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6例临床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LASP-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表明LASP-1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生存分析LASP-1过表达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但是多因素分析并不支持LASP-1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预测患者临床预后。
为进一步研究LASP-1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我们分别采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扰策略,将LASP-1基因稳定转染到低内源性表达LASP-1的SW480细胞株,同时将特异性针对LASP-1的siRNA转染到高内源性表达LASP-1的SW620细胞株,分析LASP-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MTT法观察LASP-1能明显加快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提示LASP-1可以通过促进细胞进入增殖期而提高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凋亡染色表明LASP-1与细胞凋亡无显著性相关。
通过侵袭小室和划痕实验检测LASP-1能增强细胞的侵袭和运动潜能,免疫荧光提示LASP-1可能参与肌动蛋白等细胞骨架的重构过程而改变细胞的运动潜能,从而导致肿瘤发生转移。
5、LASP-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转移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转移的分子基础是一个立体、整体水平上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LASP-1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高通量的“组学”技术,分别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 DIGE)技术筛选LASP-1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采用FLAG Pull-down技术筛选LASP-1相互作用蛋白,为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寻找治疗结直肠癌的靶点和筛选能够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应用2-D DIGE联合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获得50种LASP-1作用相关蛋白,其中与LASP-1作用正相关的蛋白21种,与LASP-1作用负相关的蛋白29种,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免疫印迹验证。
为理解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采用GOfact软件平台进行在线聚类分析。
对47种蛋白所参与的生物过程进行注释,它们分别涉及细胞通信、细胞周期、细胞增殖、骨架蛋白重构、形态改变等过程;对45种蛋白所参与构成的细胞组件进行注释,它们在细胞内定位于胞浆、细胞骨架、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器、蛋白复合物等部位;对49种蛋白质所介导的分子功能进行注释,它们分别发挥离子结合、核酸结合、蛋白结合、催化活性、酶调节活性、结构分子激活、转运蛋白活性等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