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2.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启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说明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故①正确秦国商鞅变法反映了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故②正确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过于绝对改革往往是曲折的故③错误商鞅的结局说明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故④正确故选C4.《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5.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AC项与官员任职方式无关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末说明官员的任职特点故ACD均错误故选B7.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B项正确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8.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答案】C【解析】“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表明商鞅意在强调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9.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0.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D. 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表现是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治环境体现了政治局面影响到文化的整合B.材料不是强调发展的多样性而是强调统一性C.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D.秦朝百家争鸣逐渐结束故选A12.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庄襄王对少年嬴政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莫不是因分封过度世族林立臣子位高权重而悖主篡国如今天下行将一统为万民不再受裂土之苦战乱之祸须将天下权柄操于王者一人之手”此段剧情的历史依据是()A. 分封制历来是巩固统治的障碍B. 秦朝确立君主独尊的皇帝制度C. 战国后期专制集权政治的初成D. 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答案】C【解析】13.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中“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中央集权制度全面建立是在秦朝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14.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15.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 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出现了“海内皆臣”的现象因此B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海内皆臣”不符故排除AC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16.(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16.(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解析】(1)由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可知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由材料“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知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答案】(2)主张经济方面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强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方面是自由放任由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是信仰自由由材料“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政治方面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答案】(3)赞同①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赞同②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解析】(3)两种看法任选一种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即可17.(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17.(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概括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由“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不难概括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由“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8.(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环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2.“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3.战国时期,各国贵族都豢养大批门客为己所用,“以客出仕”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仕进制度。

据此可知,当时A.士阶层崛起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B.旧贵族对官位的垄断被彻底否定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加速社会转型D.学术下移推动百家争鸣局面产生4.“该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商鞅变法中这一措施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秦国的商业贸易B.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界限C.承认井田制的合法性D.以法律确立土地私有制5.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6.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7.“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发展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之所以出现大范围的变法运动推动社会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百家争鸣C.新兴地主的要求D.兼并战争的需要2.春秋时期,动乱的各国进行了变法,以求在争霸过程中取得有利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齐国和鲁国。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3.(2012·威海高二检测)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4.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5.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2012·唐山模拟)《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 )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7.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高中历史单元测评2商鞅变法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测评2商鞅变法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 ( 二)商鞅变法( 时间: 60 分钟分值:90分)1. (15 分)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资料二有渰 ( yǎn,云盛行的样子 ) 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资料三赵孝成王 ( 前 265——前 245) 时,秦国发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则要求以长安君做人质为发兵的条件。

赵太后爱子心切,果断反对。

左师触龙于是劝谏太后。

《战国策·赵策》记录了他们的对话:“‘今三世从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后代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岂人主之后代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长辈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 资料二与资料一对比,反应了一种如何的新变化?原由是什么?(7 分 )(2) 联合上边问题和所学知识,剖析说明春秋战国期间新变化出现的进步意义。

(8 分 )【分析】第 (1) 问,资料二与资料一对比,反应的是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渐渐确定;原由联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 问,可依据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剖析其进步意义。

【答案】(1) 新变化: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渐渐确定。

原由:春秋期间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2) 春秋战国期间正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大改革期间。

这有益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并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运动的盛行。

2. (15 分) 阅读下边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赵国本是晋国异姓卿医生,属三晋之一,公元前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认可韩、赵、魏为诸侯。

而此时,魏国因魏文侯、李悝变法早已成为战国早期的强国。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2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2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二) 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材料二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董仲舒、苏轼评价商鞅变法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

(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上述评价的动身点。

(7分)[解析] 本题属材料式问答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第(1)问,留意辩证分析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观点。

二者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都掺杂了个人观点,既有确定,也有确定的主观歪曲,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第(2)问评价两人的动身点,要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进行思索。

[答案] (1)董仲舒:指出了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后秦国存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现象,是客观的;但董仲舒只强调变法后农夫的贫困,未相识到变法对促进秦统一全国的作用。

苏轼: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加,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缘由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

(2)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否定商鞅变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苏轼: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剧烈反对。

苏轼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召怨天下”,导致秦“旋踵而亡”,以攻击王安石变法。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视察下列图片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C.诗书的传播不利于统治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5.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6.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7.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行有常8.《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商鞅变法中,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的措施包括①废除“世卿世禄制”②普遍推行县制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制订秦律,以法治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答案】C2.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A. 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 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 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 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答案】C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劝民耕农利土”C. “依军功,行田宅”D. “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4.商鞅变法中,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①废除井田制度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⑤实行二十等爵制A. ①②③D. ②③④⑤【答案】A5.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 改变了“刑不上大夫”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 废除“世卿世禄制”D.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答案】D6.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时使用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是A. 吴起变法B. 李悝变法C. 管仲改革D. 商鞅变法【答案】B7.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规定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这一举措的实质是A. 为国家增加收入B. 保障公田的地位C. 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D. 保障百姓的收入【答案】C8.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 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 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对象C. 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 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B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B. 商人C. 新兴地主D. 农民【答案】A10.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 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 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答案】D1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史载,商鞅在变法失败后的逃亡中投宿旅店遭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最后商鞅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折射出
A.秦国民众对变法内容的遵守B.商鞅变法最终人亡政息
C.秦国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商鞅自身富有牺牲精神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2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B.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7.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8.《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2.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 城邦政治B. 贵族共和制C. 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的相关内容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4.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B. 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 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D. 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5.2012年10月影视巨作《大秦帝国2》的上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再现了秦国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统一B. 实力强大C. 统一策略正确D. 重视人才【答案】B【解析】A.人民的渴望是统一的背景但不是秦国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秦国能够统一是因为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他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故正确C.统一策略的正确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重视人才是统一的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选B6.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如果禁止雇佣工人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雇佣工人以维护农业生产故A 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可以判断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 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故D正确排除A题干是在强调孔孟思想的合理性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焚烧诗书C. 统一度量衡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尊君”和“平民”的政治路线后者属于“平民”政治路线其内涵强调的是除王权之外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有利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增强军事战斗力使得士兵通过军功进入仕途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平民”政治路线故D项正确A项是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属于“尊君”路线排除C项的作用主要是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12.《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3.(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或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格局变动或者社会处于大分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根据材料“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以得出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以得出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可以得出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以得出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和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答案】(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3.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实行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

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儒家思想受到重视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井田制开始遭破坏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记载了一个“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的时期,这一时期A.处于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学说C.各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利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

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

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这反映出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B.王权未完全确立C.诸侯国内部政治失序道德大废 D.私有制逐渐建立4.西周时期,天下有道,征伐礼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天下无道,征伐礼乐自诸侯出,而到了战国时,则是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这反映出A.宗法制的逐步瓦解 B.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C.君主专制制度奔溃 D.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5.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

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6.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A.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 B.推崇削弱宗法观念C.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构想 D.主张实行郡县制7.《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称做“六经”。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奴隶起义频繁,应由天子决定。

但到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增强,权力开始下移,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开始瓦解。

A、C、D三项均与春秋时期史实不符。

2.(原创)管仲自称其安国之策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用之”,这说明( )A.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D.春秋时期奴隶制已受到破坏制度已被破坏,但却未完全被废除。

3.《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行连坐制度。

4.(原创)东汉学者桓谭曾说:“李悝著《法经》,卫鞅(商鞅)受之,入相于秦,是以秦、魏二国深文峻法相近。

”理解最准确的是( )A.商鞅是李悝的学生B.秦魏两国文化同源C.商鞅相秦后,以法治国D.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历史发展潮流,而D项显然是材料中现象的本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指的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为解决实施均田制后的户籍管理、赋役征发等问题,北魏实施了三长制。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故选A项。

7.王安石变法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方针。

在下列法令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故不属于“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法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后果与影响的是()A. 秦国的边陲已有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B. 秦国的儒士盈庭C. 秦国已出现阶层的流动D. 秦国的农民勤于耕种战士勇猛作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所以秦国不会出现儒士盈庭故B符合题意为本题答案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A、C、D均是商鞅变法的后果与影响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 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君虽死秦法未亡”的根本原因是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只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4.观察《战国形势图》判断以下表述成立的是()A. 战争频繁推动商业经济发达B. 楚王问鼎严重威胁晋国地位C. 中原地带居于全国经济重心D. 长城众多说明民族关系紧张【答案】C【解析】5.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A. 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 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C. 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 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富国强兵为君主服务不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的要求是为了使秦国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从而使其强大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主要目的不是维护百姓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对贵族世袭特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6.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 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李悝此举()A. 终结了分封制度B. 体现了“民本”思想C. 顺应了时代潮流D. 强化了“尚武”理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知李悝改革打击了贵族的特权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潮流故C项正确李悝改革不是分封制终结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尚武”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C7.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以充实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强化关中地区作为都城所在地的中心地位故C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是为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而不是协调全国经济故B排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故D排除故选C8.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下列属于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的是()A.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日益强盛B. 长期战乱使得人民渴望统一C.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D.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答案】B【解析】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①②B. ③④C. ③D. 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故①②正确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和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故③错误贵族如有军功仍然可以加官进爵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10.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 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 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举动()A. 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B. 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C. 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D. 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国史书记载本国承袭周人之业征服关东诸国目的在于为当时的兼并统一战争寻找历史依据故A正确B项扩大影响力错误C项传播华夏认同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观目的D项重构历史表述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A11.《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12.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下令焚烧“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典籍是因为他认为“于国有害” 故这一措施是为了巩固秦的统治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D正确AB项材料中未涉及排除焚烧诗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并不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行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阅读材料一说明每次建立民主政治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13.(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错失机遇的原因13.(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答案】(2)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解析】(2)根据材料二“1793年”、“1842—1860”年、“1957—197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答案】(3)三个节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3)根据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期”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1)指出材料一史料对于研究秦朝(秦国)的历史价值14.(2)材料二中“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又是被批判的标靶”说法是否矛盾?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两则史料都是研究秦的第一手资料图一秦士兵家书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图二是秦朝时期刻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解析】(1)依据“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依据“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同时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答案】(2)不矛盾秦统一后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维护统一的措施为以后各朝代所长期沿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上汉承秦制就说明了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秦朝二世而亡引发后世以史为鉴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解析】(2)依据“这些批评都属于服务于汉朝利益的政治宣传与秦的政策或它的灭亡没有关系事实上汉朝政府起先毫无保留地沿用了秦代的政策对少数政策做了更改比如对法律的简化以及建立分封制但都迅即被摒弃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15.(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一家的思想?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新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有哪些?15.(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15.(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15.(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现实社会的需要)秦孝公的支持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解析】(1)第一小问的派别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派别是法家思想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秦孝公的支持依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以得出公平无私、赏罚分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2)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解析】(2)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在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以得出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依据材料三“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以得出废井田、开阡陌【答案】(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或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或井田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4)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认识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解析】(4)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第一小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说明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解析】(1)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以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维护政治联系方面来分析出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答案】(2)不同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把君主专制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劝诫君主实行德政朱熹则通过正君心要求君主“存天理灭人欲”而行德政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了阴阳五行家思想朱熹主要吸收了具有思辨化的佛教和道教思想【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加强君权是通过君权神授而朱熹加强君权是把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约束君权是通过天人感应学说而朱熹约束君权则是通过正君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①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④符合“知利而不知义” 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②错误故选B2.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 民贵君轻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法家思想家商鞅反对保守派的观点故C项正确“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为秦国保守派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为儒家观点故B项错误“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为用人方面的主张不是要不要变法的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3.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多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 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D【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故选D4.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什伍连坐制④重农抑商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①②是官制的变化故①②正确③是法律制度故③错误④是经济政策故④错误5.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6.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 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材料“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专制决策失误故D正确依据材料“最后由皇帝裁决”可知 A说法片面故排除A当时不存在政治民主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故排除C故选D7.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而到了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战国时期()A. 分封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 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选官用官实行世卿世禄制从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到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国政体现出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故B正确分封制度早在春秋时期已经遭到破坏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表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故排除C虽然“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 但不能表明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故排除D故选B8.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这说明秦代()A. 邮传制度比较严密B. 法律制度极其苛刻C. 政令下达的速度快D. 中央对地方控制松【答案】A【解析】9.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商鞅实施的“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A. 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衰退B. 限制了商业发展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故C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这一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而非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因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故选C10.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 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 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答案】D【解析】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排除D是客观条件故D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1.(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商鞅变法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背景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强大意义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从秦国的发展和统一等方面分析【答案】(2)启示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析】(2)商鞅变法的启示可从国家富强、改革创新、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等方面分析12.(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子相同的经济思想12.(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和韩非子产生相同经济思想的原因12.(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韩非子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的法治观及其形成背景13.(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的法治观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主要区别【答案】(1)法治观法律是治国的根本法律由君主制定是维护统治的手段法律应当因时而变法律要合乎公理民心执法必严、不徇私情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器牛耕技术的产生与推广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生法者君也”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 “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则主尊显”可以概括出管仲的法治观有君主掌握立法权法律应当与时俱进适时而变法律要符合公理和值得民众信赖统治者在立法过程中要审慎从宽执法过程中要从严不能受统治者主观因素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法治观形成背景有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社会思想十分活跃等【答案】(2)区别①服务对象不同前者的服务对象是君主用来保证君主的权威后者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以保障人民的权利②法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替统治者制定的王法是统治者用来管制民众的工具后者是全体人民共同制定的约法是治理国家的标准③法的效力不同前者的本质是人治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后者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解析】(2)根据材料中“管仲认为只有君主能够制定法律作为维护自身权威的工具并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社会主义法治则以全体公民为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统一的基本法治要求”及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的法治观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主要区别有管仲的法治观君主掌握立法权法律为君主服务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君主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君权高于法权等社会主义法治观全体公民共同制定法律法律为全体公民服务保障公民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等14.(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14.(2)据材料二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答案】(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一“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可以得出富国强兵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经济、军事措施可以得出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答案】(2)条件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解析】(2)第一小问的条件依据材料二可知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是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第二小问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孙膑兵法》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亦载:“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当时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社会根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而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

2.“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语应出自()
A.老子《道德经》
B.《论语》
C.李悝《法经》
D.《孙膑兵法》
文侯的国相,主持变法。

理不护亲,法不阿贵,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这是他在《法经》中提出
的重要思想。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初税亩”“履亩而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4.“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


们认识到……只有统治者以及地位仅次于他的丞相,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本质”。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各国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
B.管仲改革—齐国
C.李悝变法—魏国
D.吴起变法—楚国
7.《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在平阳君赵豹看来”可推断出,A、B、D三项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C项。

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9.秦朝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风尚习俗改革
10.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1.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

为防止秦民“智多”,商鞅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贵族的力量
B.改变社会习俗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实行二十等爵制
A项说法错误;改变社会习俗与使秦民盲从无关,B项错误;实行二十等爵制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D项错误;变法中采取的“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使秦民盲目服从,故选C项。

12.(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卷三》)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旧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人”对商鞅充满怨恨,这表明他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

13.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
14.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根在商鞅变法。

”在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实行二十等爵制
B.实行连坐法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燔诗书而明法令”
论证,B项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符合题意。

15.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
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
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局限性是法家思想偏颇之处的反映。

(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9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
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
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
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
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
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
目的本身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
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4分)
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
于不利地位。

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

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

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备注:《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平之如水”,即强调法的公平;对“律”的解释是“均布”,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

(8分)
制定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制定连坐法,强
化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固定各项改革制度。

(2)积极: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

局限:法律严苛细密,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
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卷五》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西汉会要·卷五十》材料四自秦孝公用商鞅计,乃隳(毁)经界,立阡陌。

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逾僭兴矣。

——《通典·食货一》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观目的。

(5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8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述商鞅变法产生的消极影响。

(6分)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2)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极大地提高了秦军
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造成了土地兼并,激化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