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欲速则不达-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欲速则不达.doc
欲速则不达【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义。
2.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课文《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一)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4.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作业布置】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测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二、呈现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1.组内再读《挑山工》,讨论:(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二)全班交流。
2.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随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作业布置】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设计】让驺子驾车欲速则不达亲自赶车想快反慢徒步跑开越来越慢。
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语文教案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篇一《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故事,当时的大王是景公,丞相是晏婴,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了解吗?(想)师:那么今天我来学习《欲速则不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遇到不会的生字可以问问老师,我很愿意帮助大家。
开始吧。
生读书。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可是有这么几个词的读音不太准,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随机板书驺子驭马驿使)指生领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呢?生:都是马字旁。
生1:都是跟马有关的。
师小结。
师:生字解决了,相信这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试试?生接读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课文讲了晏婴丞相病危,齐景公想快点赶回去。
师:那么他能很快回去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他的技术不如驺子的好。
师:他为什么想快呢?生:因为丞相得了很重的病。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查资料。
生1:课文中危在旦夕也说明了。
师:你真会读书。
是的晏婴危在旦夕,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吗?生读文。
师:晏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讲了什么事?生回答。
师:晏子出使楚国之后,他的聪明才智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齐国,齐国也慢慢地强大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公越来越离不开他,甚至把他当作了左膀右臂。
这里讲到的晏子就是我们课文中的晏婴。
就在此时,晏婴危在旦夕,你说景公他怎能不急啊?他都急成什么样了?生: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师: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生:不够着急。
师:那你来。
生读书。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他急了?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你来试试。
师: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不同?谁能读一读?生读句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欲速者不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大磨中心校郭振岭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
“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
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本课中还出现了一些难字、词,如:“晏婴、驺子、韩枢、缰绳、焚、驭”,启发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如果预习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在理解课文时,通过师生共同查资料、讨论来解决一些极生辟和难理解的词语。
学情分析这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第一篇古文译文,学生在理解译文的基础上,会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蕴含的道理。
对于原古文内容应该有兴趣,乐读,爱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把读书训练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以”读“为本,使学生在多种形式读书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然后再带着不同体验读文。
在引领学生阅读感悟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学生分成两大组)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
(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小组试着解一解。
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
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
(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相应的段落。
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
(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
出示原文。
适时出示相关注解。
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
(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出示一些古籍)如果你有兴趣,课下可以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来读,会对你有帮助的。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篇一执教的《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备课时我努力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依据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的理念。
上完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突出工具性,体现人文性北师大版教材倡导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从而在感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内在人文性的同时,突出并强化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因此,教,是为了不教。
在这节课上,我顺学而导,重视金钥匙中所应掌握的学法指导:1、结合旧知,联系具体语境理解字词开课,我就扣住一个欲字让学生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调动以往旧知的同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正确理解其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同时认识并感悟到理解字词的方法联系具体的语意环境。
2、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在课文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景公亲自驾车真的比驺子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怎样去寻找回答的依据呢?学生顺着我的引导,很快找到了上文中所写到的景公高声喊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学生从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中体会到,在情急之下,景公理智而清醒地提出让驺子驾车,很显然,驺子韩枢必为景公所信任,问题的答案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景公亲自驾车,便是心急办坏事。
同时我相机指导:这个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抓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并体会课文比如:在体会景公心急的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重点字词,通过对心急如焚、太慢了、夺过、亲自等词语的品读、感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景公急。
4、借助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景公为什么急?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仅从文本中是难以全面理解的,我利用金钥匙中借助资料联系已有知识(联系上册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方法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3 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以学段目标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从听说读写思问等方面进行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解析:《欲速则不达》讲述齐景公在得知丞相晏婴病重后,急于赶回去,结果由于太过心急,先后嫌弃马、车夫都够快,自己去驾车,进而徒步往回跑的故事。
告诉我们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悍却层次清晰,充满意趣,围绕“欲速则不达”写了“欲速”的原因和做法,而没有写“不达”的结局,同时在过程描述中,有很多文本留白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可以作为语言拓展表达的切入点。
同时,本文后附原文,对于学生感受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的节奏和韵味,是开展对比阅读、互文理解的好范文。
同时能够从相对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快与慢”,充满了思考的意蕴。
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含义,能够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联想和现象能力,能结合文本范例思路进行合理的补充性联想,具有较为清楚、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尝试不多,对比阅读、互文理解的能力还需要指导练习。
同时对“快与慢”的辩证关系理解上还需要提升认知,可以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理解“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文本的节奏。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飞马赶来、危在旦夕、好车良马、心急如焚、索性”等词语的含义,积累摘录。
3、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通过文本内容版块和语句的品评感受齐景公的“急”,结合全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和原因。
4、抓住文本细节和情节留白,尝试发挥合理想象,丰富文本情节,加深情境体会。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结合语境理解、积累新词,学习在质疑解疑中抓住叙事性文本的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原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欲”字,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用“欲”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
2、板书“速”字,请学生思考“欲速”是什么意思?3、想快结果是“不达”,“则”是什么意思?学完这个故事我们就会明白。
齐读课题《欲速则不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纠正读音。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教师择疑板书)①齐景公为什么急?②齐景公怎样焦急?③齐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3、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思考并画批。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②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③借助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④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一)了解齐景公为什么急。
1、请学生借助资料,联系已有的知识谈谈晏婴与齐景公的关系。
小结:齐景公与晏婴的关系非同一般,晏婴辅佐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随着时间的推移,齐景公越来越离不开晏婴了,甚至把他当成了左膀右臂,可就在此时,晏婴怎么样了?(板书:危在旦夕)2、抓住“晏婴危在旦夕,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这个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过渡:这样的忠臣,眼见着就要离他而去了,齐景公怎能不着急呢?他急成了什么样?(二)体会齐景公怎样焦急。
1、抓住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体会他当时心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欲速则不达》是一篇文言文,老师应该怎么教好这一课呢教案要如何设计呢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习现代文内容为主。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学生分成两大组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
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预习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习。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
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1
欲速则不达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熟读古文和译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文,感悟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可以举个例子说一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自由发言)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出示预习提纲考考你①你认识它们吗?丞相晏婴索性徒步缰绳驿使②你能正确辨认它们吗?分别给它们组一个词吧。
驿()僵()驭()嫌()释()缰()奴()赚()③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景公心急的词语或句子,用“——”画出二、合作交流①小组内合作完成题目。
②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课文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
③师找生汇报预习提纲里的题。
师小结:(描写景公心急的词句:霍地站起来、心急如焚、十分焦急)三、品读体验1.初读课文,简单复述2.通过读课文想一想齐景公能很快的赶回城吗?为什么?3.指导朗读,品读体会(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朗读的声音和表情。
)4.指名读,要求读出景公的心急如焚。
5.再读课文,探究道理师:景公心急以至于乱了分寸,那么你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齐景公的心情与做事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吗?(越想快,越快不了,反倒慢了)6.师: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这一意思吗?(欲速则不达)7.师: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先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解决)8.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无论做什么事,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四、拓展延伸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不能达到目的。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欲速则不达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欲速则不达_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比着明白得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比着明白得古文文意。
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刻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解题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依照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
教师赶忙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3、学生谈对题目的明白得。
二、学法引路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
文章尽管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确实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明白得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
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比着明白得古文文意。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
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1、学生摸索并回答:齐景公能专门快赶回都城吗?什么缘故?2、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齐景公周围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如何样说服他回到马车内去?”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
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赶忙评判。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教师板书:快与慢。
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明白得。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明白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
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
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
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
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学习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名为《欲速则不达》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孩子追逐风的故事。
通过故事中的一系列情节,引导孩子们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教育他们做事要稳重、踏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道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蕴含的道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追逐风的好奇心,引出文章的主题。
•老师:大家知道风是什么吗?它是看得见的吗?•学生:风是空气在不同地方流动产生的。
•老师:对,风是无形的。
你们有没有追过风呢?追风有什么感觉?2. 阅读文章(10分钟)让学生阅读《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小孩子一开始为什么想去追风?•小孩子追风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小孩子最终学到了什么道理?4. 小组分享(10分钟)选择几个小组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对每个答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5. 思考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欲速则不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应用的场景?6. 个人表达(15分钟)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用三到五句话概括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并让他们逐个进行分享。
7. 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举一些例子进行讨论。
8.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欲速则不达”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环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个人表达和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 掌握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3) 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4)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师讲《晏子使楚》故事片段。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
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
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板书“欲速”字,调动同学已有认知,说说“欲速”的意思。
2、想快结果是“不达”,“则”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欲速则不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中涉及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勾画出人物。
景公、晏婴、驿使、驺子、驭马。
板书:主要人物是景公、晏婴
3、晏婴怎样了?景公当时的心情怎样,用课文中有两个成语来说,学生说出,师板书:危在旦夕、心急如焚(晏婴、齐景公)
4、谁能用一两句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用上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三、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快速浏览课文,齐景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抓“急”)(一)、齐景公为什么急?
2、品味重点词“危在旦夕”,什么是“危在旦夕”?(危险就发生在早晚之间。
形容非常危险!)
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并指导学生朗读。
3、晏子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
4、齐国的国君和大家想的一样啊!出示晏子的资料,体会景公为何急。
晏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国相,曾辅佐齐国的三位国君治理齐国,而与齐景公的感情最为深厚——做景公的丞相达48年之久。
齐景公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不少,治理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他却非常信任、尊敬、倚重晏子,当晏子利用他特有的幽默和智慧指出齐景公的过失时,他总能虚心地改正。
正因为这样,齐国的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齐国的国力也得以蒸蒸日上。
而如今,国之栋梁,景公的良师益友危在旦夕,叫景公如何不急?
(二)体会齐景公怎样焦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公非常焦急,请你勾出表现景公焦急的句子。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从“霍地”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想快。
“霍地”如何理解?(突然地、猛然地、忽地)
(2)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3)景公说“火速回去”。
“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4)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 从语言描写中看出他就想快。
5、看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课件出示: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
(语气不同、多了“快快”说明了景公当时很着急,有点慌了。
抓住了叠词来体会)。
6、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2)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忠诚的大臣,你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多一个快,也多了一份急,快上加快,就是急上加急!那就是十分焦急。
读句子。
好一个“高声喊道”,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话可是一言九鼎,读句子。
这一喊啊,喊出了景公心中的十分焦急,也喊出了齐景公对晏子的无比担心。
齐读句子。
(3)听到大王这样的高声叫喊,驺子韩枢飞身驾车,扬鞭驭马,火速上路了!可是…读句
皇帝掌管车马的很好的侍从,景公平时不驾车,他的技术肯定不如韩枢。
这种作法足以让我们看出景公当时心情急切。
有人急中生智,也有人急中出错,就连身为一国之君的齐景公也没能例外!齐读句子。
(4)太慢了,算了,还是自己亲自赶车吧。
可是,读句子:
他驾车驭马又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马跑得真不够快?那可是良马啊?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赶车技术又不好,才弃车而选择徒步的。
)哪里是车太慢,那是心太急哦!读完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补充此时的景公已经年迈了。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踉踉跄跄、………)就这样,在东海到齐国都城临淄的漫漫路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国君,提着龙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在路上吃力地奔跑的身影。
3、试想,徒步可能比车快吗?可是,“欲速”的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
4、想知道故事结果吗?出示: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
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
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5、读到这里,谈谈你的感受?
(景公真的挺可气,做法不聪明。
急昏了头,丧失了理智。
事不能太着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7、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三、文白对读,理解文意
这个故事,源自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
那么,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原文: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驭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
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课件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生读。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齐景公,也送给我们自己吧!读句子。
让我们带着自身的体会再读课题。
可以读出思索的感觉,规劝的意味,读出了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说一说身边欲速则不达的例子。
请生说。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板书:
欲速则不达
过于心急
齐景公——————————————晏子
达不到目的
心急如焚危在旦夕
坐车————驾车————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