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研究进展
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研究进展1. 引言1.1 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研究进展概述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是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其治疗变得愈发困难。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这些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儿童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现状,包括该菌株在临床上的表现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将探讨儿童耐药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和传播途径等方面。
然后,将深入研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致病机制,从分子水平解析该菌菌株的病理生理特点。
接着,将探讨目前治疗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现状,包括常用的抗生素和联合用药的策略。
将提出预防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策略,包括加强卫生监管和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儿童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现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耐药细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据较大比例。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1. 耐药性机制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基因组,探究其耐药性的机制,包括多药耐药的相关基因、耐药突变等。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株的抗药性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2.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及患者群体进行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找出其传播途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 抗菌药物的研发:针对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特点,寻找新型抗菌药物或组合疗法,以应对其耐药性的挑战。
通过以上研究进展,我们不仅能更深入了解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特点和致病机制,也为未来治疗和预防该细菌感染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针对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研究取得突破,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引发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然而,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有两种机制:靶标改变和药物耐药基因的表达。
1. 靶标改变肺炎克雷伯菌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降低药物对其的效果。
例如,一些菌株可通过改变靶标蛋白的结构或功能,使得抗生素无法有效结合,从而失去了杀菌作用。
这种耐药机制使得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等)呈现高水平的耐药性。
2. 药物耐药基因的表达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表达一系列耐药基因来降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耐药基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菌体内进行水平传递,从而导致多重耐药。
其中最著名的耐药基因包括产β-内酰胺酶和外膜通道蛋白的缺失等。
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状况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耐氨苄青霉素酶型肺炎克雷伯菌是当前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此外,某些菌株还表现出对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因此,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状况对临床治疗和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三、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和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包括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多重耐药泵基因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了新型的耐药基因,为进一步解释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研究还涉及到基因表达调控、质粒传递和细菌遗传背景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2 . 1 . 1 p 一 内酰 胺 酶
革兰阴性杆菌 产生的 B _ 内 酰 胺 酶 是 细 菌
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 肺炎克雷伯菌几乎可以产生所有 的 内 酰胺 酶 , 可通 过 水 解 内 酰胺 环 使 抗 菌 药 物 失 去 抗 菌 活 性 。肺 炎克 雷伯菌的 p 一 内酰 胺 酶 耐 药 机 制 主 要 通 过 产 生 超 广 谱 8 一 内
・1 2 4・
西部 医 学 2 0 1 4年 1月 第 2 6卷 第 1 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J a n u a r y 2 0 1 4 , V o 1 . 2 6 , N o . 1
肺 炎 克 雷伯 菌 耐药 机 制 的研 究进 展
贺 晓珊 综述 梅 传 忠 审校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引 起 的 免 疫 低 下 患 者感 染 或 院 内 感染 不 断 增 多 , 且 由 于 广 谱 抗 菌 药 物 的 广 泛 应用 甚 至 滥 用 , 导 致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报道的 A mp C酶 有 4 O 余 种 基 因 型 。不 同 国家 不 同地 区 A mp C
洲[ 3 ] , 在我国以 D HA一 1基 因 型 为 主[ 。在 不 同 国家 和 地 区 , 临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的耐 药 机 制 主 要 包 括 : 产生 药物灭活 酶、 形 成生物被膜 、 外膜孔蛋 白缺失 、 基 因变异 、 外排泵 作用增 强、 存
在 基 因盒 一 整合子系统 。
( 蚌埠 医学 院 医 学检 验 系 ,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要】 随 着 抗 茵 药 物 日新 月异 及 其 在 临床 治 疗 中 的广 泛 应 用 甚 至 滥 用 , 迫使 细 茵 不 断产 生新 的 耐 药机 制 以 适 应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感染和医疗相关感染。
本文将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的分布情况,并重点关注其耐药性。
一、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肠道等。
然而,在医疗机构内,尤其是重症监护单位和长期护理机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明显增加。
在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等。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强烈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往往导致病情严重,并增加了治疗难度。
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1. β-内酰胺酶产生肺炎克雷伯菌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细菌之一。
这些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来破坏抗生素的作用,进而导致药物失效。
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显示出高度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2. 氨基糖苷酶产生另外,肺炎克雷伯菌也常出现产氨基糖苷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 AME)的情况。
这类酶能够修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降低其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3. 硫酸肼抗性硫酸肼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
然而,一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发生了对硫酸肼的耐药。
这主要是由于突变目标位点引起的,导致细菌对硫酸肼失去了敏感性。
4. 羟基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羟基磺胺类抗生素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然而,一些肺炎克雷伯菌对羟基磺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这种耐药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菌产生羟化酶来降解药物,从而降低了其疗效。
三、对策与建议1. 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肺炎克雷伯菌在多种抗生素中的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在多种抗生素中的耐药性引言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在多种抗生素中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系统地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在多种抗生素中的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机制以及影响耐药性的因素。
首先,我们将介绍肺炎克雷伯菌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分类、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抗生素及耐药性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原因。
然后,我们将回顾多种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耐药性发展的趋势。
在进一步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时,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和基因变异。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将揭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内在原因。
此外,我们还将分析影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外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人类活动以及抗生素滥用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我们将提出相应的策略,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解决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肺炎克雷伯菌在多种抗生素中的耐药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从而有效应对这一医疗难题。
肺炎克雷伯菌的概述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属于肠道菌群中的一员。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源和动物的消化道等。
肺炎克雷伯菌在人体中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消化道等部位,且具有高度致病性。
由于其耐受能力强,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这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导致一些感染无法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全球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女性
55例(55.00%)
03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耐药性检测方法
纸片扩散法
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稀释法
测定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细 菌生长的影响,以判断细菌的耐 药性。
时间-杀菌曲线法
观察不同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 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判断细菌的耐 药性。
耐药性数据分析
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过收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 病例
分析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探讨耐药机制
对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规律 。
02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情况
不同科室分布情况
呼吸内科
45例(45.00%)
神经内科
10例(10.00%)
容易引起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 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
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 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研究,对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
义。
研究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消化内科
20例(20.00%)
其他科室
25例(25.00%)
不同年龄分布情况
<1岁
15例(15.00%)
1~10岁
20例(20.00%)
11~20岁
15例(15.00%)
21~30岁
20例(20.00%)
31~40岁
15例(15.00%)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课件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课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肺炎、尿路感染、创伤感染等。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以及目前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1. β-内酰胺类酶的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这种酶能够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作用,从而使得这些抗生素无法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2. 外膜通道蛋白的改变: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是一层具有高度通透性的屏障,用于阻止抗生素的进入。
然而,菌株通过改变外膜通道蛋白的表达量或结构来减少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获得耐药性。
3. 活性泵的过度表达:活性泵是细菌抵抗抗生素的重要机制之一,它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排出。
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过度表达活性泵,增加抗生素的外排,从而降低抗生素对其的杀菌作用。
4. 其他耐药基因的存在: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获得耐药基因,如AmpC酶、ESBL、NDM-1等,增加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能力。
这些基因可以通过水平转移的方式传递给其他菌株,进一步加剧耐药问题。
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治疗由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目前对其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1.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由于β-内酰胺类酶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菌株的生长。
常用的联合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舒巴坦等。
2. 多药联合治疗:对于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
这样可以增加抗生素的覆盖范围,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常用的联合方案包括氨苄西林/替加环素/甲氧西林等组合。
3. 抗生素选择性使用:针对不同的菌株,需要根据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等良好的生活习 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05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耐药性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发现新的耐药基因或蛋白,为耐药性防控提供理论 依据。
耐药性流行病学研究
耐药性发展趋势
全球流行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已在全球 范围内流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肺炎克雷伯 菌耐药性存在差异,可能与抗生素 使用习惯、地域差异等因素有关。
耐药性增加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肺 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
耐药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药物治疗效果降低
新型抗菌药物的应 用前景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未来有望解决当前面临的 耐药性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的综合策 略
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 ,需要采取综合策略,包括抗 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免疫治疗 的探索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 干预措施,以全面提高治疗效 果和防控耐药性的传播。
THANKS
败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败血症在近年来逐渐增多,主要由血流感染导致。
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室分布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主要科室之 一,主要因为患者多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免 疫力低下。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也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重点科室,老年 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较差。
儿科
儿科病房的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免疫系统不 健全,也容易发生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
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 供参考。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
原发性血流感染
KPC-Kp meropenem MIC> 8–16 mg/l
肺炎
腹腔感染
尿道感染
吸入性抗生素 + 多粘 替加环素 100mg q12
替加环素 100mg q12 菌素 4.5 MU q12 i.v.+ i.v.+多粘菌素 4.5MU 多粘菌素 4.5MU q12
i.v.+多粘菌素 4.5MU 替加环素 100mg q12 q12i.v.+庆大霉素 3- i.v.+磷霉素 4g q6 i.v.
依据PK/PD指导耐药阴性杆菌治疗
Β内酰胺类抗菌药:PK/PD参数为T%>MIC,此类药物当浓度
达到较高水平(>4MIC)后,再增加浓度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 用,一般以T%>MIC在40-60%范围内抗菌疗效最佳,故为达到最 佳杀菌效果,需要缩短给药间隔。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疗手册
依据PK/PD指导耐药阴性杆菌治疗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疗手册
依据PK/PD指导耐药阴性杆菌治疗
氨基糖苷类: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如Cmax/MIC维持在8-
10,可达到最大杀菌率,可一日单剂量给药,可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和 临床疗效,并可降低适应性耐药和耳、肾毒性的发生率。 对于血流感染和心内膜炎可每日2次给药。 该类抗菌药国内给药剂量多偏低,对于耐药革兰阴性菌严重感染且肾功 能正常者,推荐阿米卡星0.8g每天1次或分2次给药。
小时服用)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8 i.v.
q8 i.v.
q8 i.v.+甲硝唑
q8 i.v.
吸入性抗生素:多粘菌素 2MU q8 或 妥布霉素 300mg q12 或 阿米卡星 250mg q24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
❖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4.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水平播散
❖ 肺炎克雷伯菌编码DNA旋转酶的gyrA基因及编码拓 扑异构酶Ⅳ的parC基因变异,导致这两种酶的结构、 构象发生变化,使药物不能与酶一DNA复合物稳定 结合,从而引起耐药。
2007,17(4):457-458. ❖ 王苒,孙耕耘.头孢他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鼠肺炎的治疗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9):1064-1065.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5
(2):207-208. ❖ 陈瑶 ,韩昌洪 ,鲜于丽.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5.抗菌药物主动外排
❖ 主动外排系统与细菌形成多重耐药性有关,由于这 种系统的转运底物非常广泛,而且同一株细菌可存 在多种主动外排系统,因此,可导致细菌产生对各 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
王玉红,邓敏,曾吉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综 述,2007,17(4):478-480
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及感染率
对荆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临床分离的140株KPN进行回顾性分析, 如下:
科室
感染率
ICU 呼吸内科 神经外科 其他外科 其他内科 儿科 其他科室
门诊
40% 13.6% 8.6% 4.3% 14.3% 5.7% 11.4% 2.1%
❖ 结果示:97.9%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住院患者。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述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述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群,同时也是容易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菌群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研单位各种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研发,以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较为频繁,导致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不断更新。
在临床上,呼吸系统的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而肺炎克雷伯茵作为医院内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发的病菌之一,产生多重耐药的现象亦为常见,并且其发生多重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本文主要通过广泛阅读中外文献,以及结合临床上产生多重耐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对肺炎克雷伯茵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简述。
标签:肺炎克雷伯茵;多重耐药;机制;分析研究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研发以及推向市场,以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较为频繁,导致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不断发生变化。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ne)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道系统感染,同时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手术切口等也较为易感,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最常见的菌群之一。
[1]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肺炎克雷伯菌现如今对临床的多数一线用药产生了耐药反应,而且其耐药机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在抗感染治疗上,抗生素不断的使用升级,对于患者,感染不易控制,病程延长,加重了病情。
本研究主要针对其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简述。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菌,属于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菌属菌,无芽孢以及鞭毛,部分分化出荚膜结构,为兼性厌氧菌,易分离培养,形成菌落为灰白色粘液型的较大而又凸起的形态,挑拉易成丝状,可以此同其他菌相鉴别。
[2]2.耐药机制目前主要的耐药机制是:包括传统的机制,生成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合成被膜、以及新近研究出现的包括有:基因突变、孔蛋白缺失、泵的外排作用等。
2.1药物灭活酶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传统机制,尤其对于早期的抗菌药物,如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灭活作用,改变药物的结构,从而导致药物失效。
如β-内酰胺酶,是格兰染色阴性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经典作用机制。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分离和医院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其主要耐药机制包括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抗菌药物渗透障碍(生物被膜和外膜孔蛋白缺失)、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亢进作用、整合子等。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KPN)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和滥用,致使KPN耐药率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Amazian等[1]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占地中海地区医院内感染的9.2%;2011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调查显示KPN占9.03%,成为国内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2]。
国外曾经报道一组由多重耐药KPN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死亡率高达40%[3]。
KPN主要耐药机制包括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物渗透障碍(生物被膜、外膜孔蛋白缺失)、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亢进作用等,同时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借助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的播散也是耐药菌株临床加剧的重要原因。
本文对上述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细菌可产生许多能引起抗菌药物灭活的酶,主要包括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AME)。
KPN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产生β-内酰胺酶。
它可通过水解β-内酰胺环,使β-内酰胺类药物水解从而失去抗菌活性,其水解率是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KPN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介导的AmpC酶、耐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IRBLs)及碳青霉烯酶(KPC酶)等。
1.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SBLs是KPN耐药产生的最主要的一类酶。
1983年由德国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例ESBLs,199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发现国内首例ESBLs感染,迄今已报告的ESBLs的代表菌株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 ,CRE )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列为最“紧急”和“关键优先”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1]。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pneumoniae ,CRKP )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急剧增加的最常见的CRE [2]。
1997年MACKENZIE 等首次发现CRKP [3],此后CRKP 迅速在全球广泛传播[4]。
来自中国抗微生物药物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Network ,CHINET )的数据显示,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和4.8%[5],而在2022年达到20.4%和21.9%,13年时间耐药率增加约4倍。
来自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 )的数据显示欧洲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希腊、意大利和罗马尼亚[6]。
在意大利,由CRKP 引起的血液感染30d 死亡率达到41.6%[7]。
在美国纽约,CRKP 感染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48%,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8]。
可以说CRKP 已成为重要的医院病原体,其引起的严重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袁吉吉1,2,钱克莉2,王忠杰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重庆市传染病寄生虫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重庆400016)【摘要】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 )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紧急”优先事项。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医学技术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医学技术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革兰阴性杆菌,可定植于机体胃肠道、皮肤、呼吸道、鼻咽部以及土壤、水等多种周围环境中,是一种重要的院内及社区感染病原菌,其所致的感染占所有院内感染的10%左右,可引起包括肺炎、菌血症、脓毒症、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细菌性肝脓肿等。
易感群体的增加,新症状的出现和耐药菌株的增加促使临床医师有必要更好地认识此种病原菌。
长期以来,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构筑了抗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疗效有所减弱,这对临床治疗与院内感染的防控敲响了警钟,为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1].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①产生碳青霉烯酶;②高产AmpC酶或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 ,ESBLs)合并外膜蛋白缺失对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影响;③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系统;④形成生物膜等。
本文将主要对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作一介绍,希望能为临床治疗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方向。
1 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包括Ambler分类的-内酰胺酶的A、B、D类。
A 类碳青霉烯酶在Bush分类中属于2f组,包括KPC、SME、NMC-A、IMI、GES、SFC-l等。
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一种碳青霉烯酶,产KPC (Klebsiella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型碳青霉烯酶的出现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2].该酶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在内的所有-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但对单环内酰胺类敏感。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和人体的消化道内。
然而,近年来,医疗领域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其多重耐药性和导致严重感染的能力增强。
本文将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探讨。
1.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定义和分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是指该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根据抗生素抗药性的类型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多重耐药、广谱耐药、极广谱耐药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等。
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1)医院感染和院内扩散:肺炎克雷伯菌对于住院患者造成的感染风险较高,特别是重症监护单位等高危区域。
并且在医院内部容易通过患者间的接触传播,形成院内的细菌扩散。
(2)社区感染传播: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社区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有关。
(3)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长期、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选择出耐药菌株,并加速耐药基因的传播。
3.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传播的主要途径。
如患者、医护人员、访客等通过接触表面、手部或者共用的器具等途径,将菌株带入健康人体内。
(2)污染性传播:肺炎克雷伯菌可以通过水、食物或者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感染患者。
尤其在医院内,由于各种传染源的存在,污染性传播是耐药性菌株扩散的主要方式之一。
4.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控制策略(1)合理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避免不合理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2)严格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遵守规范的手卫生操作,同时根据感染控制指南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进行隔离,以减少其传播风险。
(3)加强监测和报告: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进行持续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阻断其传播链,减少感染风险。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WU D i,M A We n—j i e , Z H A N G H u ,Y A N G d e —m i n g , ,L I U F a n g, C A O J i n—g u i
Ai r Fo r c e Ge n e r al Ho s p i t a l, Be n g 1 0 01 4 2 , Ch i n a
t e s t 5 0 5 s r t a i n s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k . p n e u mo n i a t o 2 1 k i n d s a n t i mi c r o b i a l d ug r wi t h K i r b y — Ba u e r ,u s i n g P C R
p o s i t i v e i n 4 6 s t r a i n s or f mo d i i f e d Ho d g e t e s t , m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d e p a  ̄m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me d i c i n e ;6 k i n d s o f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g e n e s we r e a mp l i i f e d i n 2 9 8 s t r a i n s ,d e t e c t t h e C T X —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
根据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和临床实践,制定抗菌 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限制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限制不必要的抗菌药 物使用,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暴露,延缓耐药性的 产生。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
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 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
肺炎克雷伯菌还能通过甲基化修饰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如核糖体靶位,使其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 亲和力降低。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细胞膜完整性受损
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性,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从 而降低抗菌效果。
外膜孔蛋白缺失
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孔蛋白是药物进 入细胞的通道,缺失这些通道会导致 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联合用药治疗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01
针对某些耐药菌株,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可以增
加其抗菌活性,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02
通过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单药的剂量,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的
发生率。
联合用药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03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产生不良
提高患者用药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 的认知水平,避免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 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加强抗菌药物研发和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
要点一
加大投入力度
要点二
促进国际合作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抗菌药物研发的投入力度,支持新型 抗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肺炎克雷伯菌已经逐渐产生耐药性,成为医院和社区中一种极难治疗的致病菌。
面对这一问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者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首先,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主要由其DNA的变异和水平基因转移所致。
这些变异和基因转移可能导致医生使用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菌株,并且使得菌株对更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这种基因的转移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基因或某些新功能的体现。
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在耐药性方面的特性,往往源于其细胞表面的多糖和脂质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在固体表面形成一个叫做生物膜的群体,从而保护肺炎克雷伯菌免受有害的外部影响。
生物膜内部还可能存在可代谢物和有机酸类物质。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能利用多种外源性基因,将不同的耐药性基因整合至其染色体上,并进一步带来多种耐药性。
除此之外,有些机制也可以促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便是阻断有害物质的内外运输过程。
如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一些药物及有害物质的外输过程主要通过ATP酶驱动的三元换能蛋白进行转运。
在耐药性的情况下,这种换能蛋白能够将耐药性渐进地进行更加协调的表达,并且负责更广范围内的物质转运。
同时,这些三元换能蛋白能依靠药物对抗者,将抗生素排泄到体外以对抗外部压力。
尽管肺炎克雷伯菌在抗药性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严重性,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研究者们也在持续探索各种途径减少或消除其耐药性。
例如,人们正在研究使用RNA干扰技术,诱导药物物质与三元换能蛋白之间的不稳定化,从而使肺炎克雷伯菌增加对抗药物的效果。
同时,新的抗生素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研发和改良中。
除此之外,一些无需使用抗生素的疗法也在逐渐被报道,如利用气溶胶喷雾技术将大颗粒云南白药研磨成微细粉末喷入肺部,克服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生物膜屏障实现治疗等。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
王薇1,张薇1※,刘磊2
【摘要】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素对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度的稳定性,是抗菌谱最⼴、抗典型β内菌活性最强的⾮酰胺类抗⽣素。
近年来随着其⼴泛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尤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增加,因此多重耐药菌的逐年增加对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治疗带来极⼤困难与病程变迁。
肺炎克雷伯菌抗⽣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个严峻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临床医师的⾼度重视。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8(024)006
【总页数】5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青霉烯酶;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是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败⾎症及软组织感染,尤其是重症患者或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
碳青霉烯类抗⽣素是⼀组新型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培南、多尼培南等,经常被⽤于⾰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
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导致治疗⽅案的局限性,也容易引起复发性感染,致使治疗失败和增加病死率[1]。
碳青霉烯类抗⽣素提供了多重耐药⾰兰阴性菌的临床屏障,然⽽碳青霉烯酶,即能够⽔解和灭活碳青霉烯的β内酰胺酶的持续出现和传播,限制了这些关键抗⽣素的强⼤效⽤。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包括产碳青霉烯酶的克雷伯菌属和⼤肠埃希菌,对⼏乎所有类别的抗⽣素均具有⾼强度耐药性。
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认为耐碳青霉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内酰胺类抗 生素是治疗肺 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的有效 药 -
物 , 由于肺 炎克 雷伯 杆菌 产生 的超广 谱 B 内酰胺 酶 ( S 但 - E.
B s 导致对 甲氧亚氨 基 B一内酰胺 类抗 菌药物如 头孢他 啶、 L) 头孢 噻肟 以及单氨类抗菌药物如氨 曲南等药物一种或多种耐 药 ,S L 大部分 由质 粒介 导 , T M 型及 S V型衍 生的 B EBs 除 E H
西林 、 头孢 唑 林 , 至酶 抑 制剂 ( 甚 氨苄 西 舒 巴坦 、 拉 西 哌 林/ 唑巴坦) 他 的耐药 。超广谱 B一内酰胺酶 ( S L ) 指 由 E B s是
Ap m C型 B 内酰胺酶 , - 前者 的产生菌有 阴沟肠杆菌 、 铜绿假单 胞菌等 , 后者主要由肺炎 克雷 伯和 大肠 埃希 氏菌 产生。 由这 种耐药菌 引起 的感染死 亡率很 高。第 Ⅱ型酶是 由质粒 介导 产生 的 E B s 主要 由肺 炎 克雷伯 氏菌 、 S L, 大肠 埃 希 氏菌 等产 生。但该酶可被 B一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以往氨基糖苷 类药物 与 B 内酰 胺类 药物合 用 曾作 为治 - 疗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的一线药物 。但近年来 国外的分子生
维普资讯
18 4
临床肺 科 杂志
20 07年 2月 第 1 第 2期 2卷
肺 炎克 雷伯 杆 菌 耐药 的分 子 机 制
周 军 王 翎
肺 炎克雷伯杆菌对 抗生 素耐药 的主要原 因有 : 产生 灭活 酶或钝化酶 , B内酰胺 酶 , 如 - 氨基糖 甙类 钝化酶 等 ; 抗生 素 的 渗透障碍或因主动外排 泵使抗生 素无法进 入细胞 内达到作用 靶位产生抗 菌效 能 ; 靶位改变 , 色体 突变 和耐药质粒均可改 染 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 ; 谢途径 的改变 等。与肺炎 克雷伯杆 代 菌相关的 B 内酰胺 酶 主要有 由染色体 介导 的头 孢菌 素水解 - 酶(m - A pC酶) 质粒介 导的 T M和 S V酶及 其衍生 物组成 、 E H 的超广谱 B 内酰胺酶 ( S L ) 羧苄青霉素酶 、 - E B s、 邻氯青霉 素酶 (X O A酶 ) 和非金属碳 青 霉烯 酶” 0 。这些 B 内酰胺 酶 中以 J .
对 照有 l 为阳性 。还认为 VT K A S检测 E B s 9株 IE . M S L 虽然特
异性好 , 但灵敏度低 , 易造成漏检 。 Ap m C型 B 内酰胺酶 的产生 有 2种 可能 : ) - 1 在诱 导剂存 在时暂时高水平产 生 , 当诱 导剂不存 在时 , 产量 随之 下降 ; 酶 2 染 色体上控制酶水平表达 的基因发生 突变 , 持续稳定水 ) 酶 平产生。19 9 5年 B s 将 B 内酰胺 酶分 为 Ⅳ型 : 1型为 uh等 - 第 不被克拉维酸乙酯 抑制 的头孢菌 素酶 ; Ⅱ型为常能被 活性 第 位点诱导的抑制剂 抑制 的 B 内酰胺酶 , Ⅲ型不 被所有的 B - 第 - 内酰胺酶抑制剂 ( 二胺 四乙酸和对 氯苯 甲酸泵 除外 ) 乙 抑制 的金属 B内酰胺 酶 ; Ⅳ型 为不 被 克拉 维酸 抑 制 的青霉 素 - 第 酶 。其 中重要者为第 1型和第 Ⅱ型。第 1 型酶分 为 由染 色体
德国发现产 E B s S L 的肺炎 克雷 伯 氏杆 菌以来 , 其数 量及种类
酶和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等。这些酶 的决定簇 即使在没有 明
在世界各地 呈明显增 长趋 势 , E B s的革兰 氏阴性菌被称 产 SL 为“ 0年代的 MR A 。据 19 9 S” 92年欧洲 的一些调查 , E B s 产 S L
一
内酰胺 酶以外 , S L E B s还包 括 P R型酶 、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酶及 K 、 E CX l
T HO 1 ME 1V B 1 型酶 。 O -、 N-、 E - 等 16 94年 6月在欧洲上市 了氨 苄西林 , 仅在 同年 l 2月 , 希 腊就发现了第一例耐氨苄西林 的大肠 杆菌 , 这株 大肠杆菌产 生 由质粒介导的 B 内酰胺 酶 , T M-。 由于克雷 伯菌对 氨 - 即 E 1 苄西林的广泛耐药 , 科学 家发 现这是细菌 产生 的另一种 由染 色体介导型 B 内酰胺酶 , - 称为 S V 1 它可以引起细菌对氨苄 H -;
子 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须 的基 团, 使其 与作用靶位 核糖 体 的亲和力大为降低导致耐药的产生 。这些钝化酶包括氨基
糖苷酰基转移酶 、 氨基糖 苷腺苷转 移酶或 氨基糖苷核 苷转移
来, 可通过细菌接触传播 , : 大肠杆 菌可传 到克雷伯菌 , 如 J A 再 从 克雷 伯杆菌可传 到肺炎杆菌 , 传播性强。 自 18 93年首次在
物学研究发现氨基糖苷类抗 菌药 物钝化酶可修饰抗菌药物分
质粒介导 的能水解头孢菌素类 ( : 如 头孢 三嗪 、 头孢噻肟 和头 孢他啶等 ) 和单 酰胺 类抗 生素 ( : 曲南 ) 如 氨 以及青 霉素 类 的 B 内酰胺酶 , - 由广谱酶 S V 1 T M. H -、 E 1等 B一内酰胺酶 突变而
EBs S L 的产生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最 为重要 。
验 以头胞三嗪和头孢噻肟 为底物检 出率相 同, 其敏感 性与双 纸片协 同试 验 相近为 8 . % 而以头孢他啶 为底 物敏感性则 44 为 7 . %。关 于仪器法 , 铁丽等 人检测 了 4 71 周 8株肺 炎克雷 伯菌 中有 2 4株 E B s 阳性 , SL为 用纸 片协 同法对照结果 一致。 检测 12株大肠埃 希氏菌 中, 0 仪器 检 出 4 l株 阳性 , 片协 同 纸 法对照也 为阳性 , 仪器检测 的 6 株 阴性菌 中, 片协 同法 但 l 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