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古文梳理

八年级下册古文梳理

八年级古文梳理一词多义舍:1、便舍船,从口入2、屋舍俨然作:1、其中往来种作2、作设酒杀鸡作食寻:1、寻向所志2、寻病终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2、不足为外人道也3、全石以为底4、为坻,为屿5、为宫室、器皿、人物6、中轩敞者为舱7、天下为公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乃1、见渔人,乃大惊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1、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3、具答之4、处处志之5、能以径寸之木6、箬篷覆之7、虽有千里之能8、策之不以其道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马之千里者其1、复前行,欲穷其林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4、其两膝相比者5、其人视端容寂6、其此之谓乎7、不知其旨也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其真无马邪11、其真不知马也志1、处处志之2、寻向所志3、《齐谐》者,志怪者也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久居3、高可二黍许4、珠可历历数也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奇1、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木1、能以径寸之木2、以至鸟兽、木石(名词,树木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2、端其人视端容寂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启窗而观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固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子固非鱼也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吾义固不杀人全1、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全石以为底息1、去以六月息者也2、北山愚公长息日3、君子以自强不息善1、弗学,不知其善也2、京中有善口技者学1、学学半2、学学半修1、讲信修睦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闭1、谋闭而不兴2、外户而不闭独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谓1、是谓大同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食1、食不饱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策勋十二转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2、虽有千里之能以1、不以千里称也2、以策之不以其道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执策而临之称1、不以千里称也2、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异(渔人甚异之):前(复前行):穷(欲穷其林):焉(不复出焉):志(处处志之):果(未果):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黄发(黄发垂髫):垂髫(黄发垂髫):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五、诗词曲五首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义:拿,取。今义:将要,即将。
高处不胜寒
古义:受得住,禁得住。今义:胜出,胜利。
词类活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词作动词,争春。
照无眠
动词作名词,入眠的人。
何事长向别时圆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圆形。
六、小石潭记
柳宗元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与“来”相对。
像鱼鳞。
呷浪之鳞
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词类活用
作则飞沙走砾
动词使动用法,使……飞,使……走。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煮茶喝。
罍而歌者
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而蹇者
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骑驴。
文言句式
山峦为晴雪所洗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归类
一、与朱元思书
吴均
例句
解析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通“返”。
古今异义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别的地方。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把酒临风
古义:持,执。今义:①看守;②车把。③用于有把手的器具。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第1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 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1、《与朱元思书》.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 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 封信。

“与”,给。

书,信。

一、重点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2、 从流飘荡 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 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反: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 柯:树干二、重点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课本内容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①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复习汇总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复习汇总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复习汇总21《与朱元思书》一、字词解释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随独绝:独一无二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飞奔的马寒树:看了使人有寒意的树负:凭借竟上:争相向上轩邈:高远经纶:筹划息:平息反:通返,返回二、东西:向东向西俱:都书:书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各自的地势争相向上,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的山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停的叫着,猿猴也不停的啼叫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逐功名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逐功名的心,那些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再细致的描绘水之清,水之急,山之高,山之险,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2、第二自然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水之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描写水之清。

3、第三自然段中以泉水之声,鸣鸟之音反衬山林之幽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体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淡泊名利的感慨。

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诗歌饮酒其中两句写采菊成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字词解释何许:哪里不详:不知道不求甚解:不追求一字一句的过分深究会意:对内容有所体会嗜酒:喜爱喝酒亲旧:亲戚朋友造,辄:往就期:希望吝情:舍不得萧然:空寂箪瓢屡空:盛饭的竹篮和水瓢经常是空的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急切的样子俦:辈乐:为什么感到快乐三、句子翻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和古诗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赤壁》3、《过零丁洋》4、《水调歌头》5、《山坡羊潼关怀古》6、《饮酒(其五)》7、《行路难(其一)》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已亥杂诗》11、《赠从弟》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登幽州台歌》14、《终南别业》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6、《无题》17、《与朱元思书》18、《五柳先生传》19、《马说》20、《石潭记》21、《岳阳楼记》。

1、《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

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资料1、马 说 ◇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转折连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连词,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因此]虽[连词,即使]有名马,祗[同“只”,只是]辱[屈辱,埋没]于奴隶人之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马棚]之[音节且词,无义]间,不以[介词,用]千里称[称呼]也。

马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千里者,一食[sì,吃一顿]或[有时]尽粟[本指小米,泛指粮食]一石[dàn,市制中的容量单位]。

食[sì,通“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能够]千里而[连词,来]食也。

是[代词,这,这样]马也[助词,表停顿],虽有千里之[结构助词,的]能[才能,能力],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才能]美[优点]不外见[xi àn],且[犹,尚且]欲与常[平常,普通]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表反问语气,怎么]求其能千里也[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末尾]?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不以[动词,采用]其[代词,指饲养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方法],食之[代词,指千里马]不能尽其材[同“才”。

才能],鸣之[音节助词,凑足章节,无义]而[连词,表转折,却]不能通[知道,通晓]其意,执[握]策[名词,马鞭]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临[面对]之[代词,指千里马],曰:“天下无马!”呜呼,其[同“岂”,语气词,表反问,难道]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其[语气词,表推测,恐怕]真不知[动词,认识]马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1.本文中心句是(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复:继续。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归纳《马说》1、通假字①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食”同“饲”,饲养,喂养 ③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显现 ④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吗 2、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千里之能3、一词多义①食②其③策④能4、词类活用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使动用法,使……吃饱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名→动,吃 ③策.之不以其道 名→动,驱使《陋室铭》1、通假字 ①谈笑有鸿.儒 “鸿”同“洪”,大,渊博 2、古今异义词 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谈笑有鸿.儒3、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 名→动,出名 ②有龙则灵. 形→动,显灵,灵验 ③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 名→动,长到,漫到 4、文言专称 ①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白丁,布衣,指代平民 ②无丝竹..之乱耳/非丝.非竹. 丝竹,泛指音乐 ③黄发垂髫..../伛偻提携.... 黄发,伛偻指代老人;垂髫,提携指代小孩古:即使今:虽然 食马者 喂养食不饱 吃其真无马邪 难道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不知其能千里 它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执策而临之 马鞭,鞭子 策勋十二卷 记录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古:身体,形体 今:形貌,形状古:大,渊博 今:鸿雁,书信《活板》《核舟记》1、通假字①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仅仅,只是 ②板.印书籍 “板”同“版”,雕版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同“拣”,挑选 2、古今异义词 暂无3、一词多义 ①就②帖③从⑤印 ④为4、词类活用 ①板.印书籍 名→状,用雕版 ②火.烧令坚 名→状,用火 ③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动,用火烧5、文言句式 省略句①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如钱唇。

②(两块板)更互用之。

《口技》1、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同“座”,座位 2、古今异义词 ①几欲先走. ②两股.战战 ③会.宾客大宴 ④百千儿.哭 ⑤中间..力拉崩倒 ⑥变色.离席持就火炀之 靠近,到 瞬息可就 完成 每韵为一帖 标签 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民弗从也 听从隶而从者 随从,跟随 为予群从所得 堂兄弟及侄子辈其印自落 字印五代时始印五经 刻印 密布字印 每个字一个印尚未盛为之 标签皆为板本 标签又为活板 标签每字为一印 标签满铁范为一板 标签未为简易 标签极为神速 标签每韵为一帖 标签其因为与群从 标签古:跑,逃走 今:行走古:大腿 今:屁股 古:适逢,恰巧碰上 今:会议,开会古:一般泛指儿女 今:儿子 古:中间夹杂 今:古:脸色,神色 今:颜色①绝 ②善 ③妙 ④指⑤乳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形→动,善于,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名→动,宴请 ③妇抚儿乳. 名→动,喂奶 ④妇手.拍儿声 名→状,用手 ⑤不能名.其一处 名→动,说出 ⑥遥.闻深巷中 形→状,远远地5、文言句式 省略句①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醒木。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一)古诗词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芙蓉楼送辛渐》(王安石)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赤壁怀古》(陆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二)文言文
1.《孟子·滕文公上》
滕文公曰:“凡在位者,必以至诚待人,而莫之能加也;至诚于上,而民不恶;至诚于下,而上不怨。


2.《晏子春秋·让梨》
晏子曰:“孝子之心,不可以己欲为;仁者之行,不可以己情为;礼者之义,不可以己便为。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曰:“君子居之,安而不惧;出之,远而不迫;言之,真而不虚;行之,正而不诡。

”。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8篇,分别如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oRG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6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6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6篇
篇一:《过秦论》
秦观《过秦论》是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秦观所写的一篇议论文章。

文章以史论为基础,批判当时社会的弊端和政治的腐败,同时表
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篇二:《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是一篇描写自我修身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文章。

作者以描述自己简陋的住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形势,表达了舍弃物
质追求精神境界的主张。

篇三:《岳阳楼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一篇景观游记,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揭示
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文章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
背景,以文化名胜为注脚,探讨了社会动荡和国家兴衰的原因。

篇四:《菊花》
文天祥《菊花》是一首咏菊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联想,展示
了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诗歌以菊花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
其坚毅品质的讴歌,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篇五:《牧童诗》
元稹《牧童诗》是一首哲理抒情诗,通过牧童的形象,揭示了生活
真善美的珍贵性。

诗歌以描写牧童生活为线索,以自然景观为背景,
表达了对纯朴生活和美好情感的向往。

篇六:《鸟鸣涧》
苏轼《鸟鸣涧》是一首景观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
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歌以涧中鸟鸣为切入点,通过对宛如桃花源般的美好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嚮往和
珍惜。

注:以上文章题目为示例,具体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打印12份)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打印12份)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26、小石潭记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以之为,用……作为)底,近岸,..(清凉)。

全石以为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

佁然..(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

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理解。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3、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4、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 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 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7、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8、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9、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0、默写填空:(1)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3)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27、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

越.(到)明年..(第二年),政通.(顺利)人和.(和乐),百废具.(通“俱”,全,都)兴。

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

属.(通“嘱”)予作文以.(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在洞庭一湖。

衔.(连接)远山,吞.(吞噬)长江,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

然则..(降职远..(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观赏)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像那)霪雨..(繁密),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连绵的雨)霏霏向)空;日星隐耀.(光辉),山岳潜.(隐藏)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桨)摧.(折);薄.(迫近)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

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诽谤)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极点)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青青时)长烟一.(全)空,皓.(皎洁)月千里,浮光跃.(闪烁)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在)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地方)之远则忧其君。

是.(这)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些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会有不同吧?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9、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青绿。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烁17、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玉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