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爱莲说》教

合集下载

《爱莲说》的教案

《爱莲说》的教案

《爱莲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爱莲说》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古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4.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爱莲说》的内容、主题及古文阅读方法。

难点:古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三、教学准备:1.课文《爱莲说》的复印件;2.课堂投影仪;3.课件制作;4.相关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莲花的形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莲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好奇心和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教师向学生呈现《爱莲说》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个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讲解】1.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讨论】1.分组讨论《爱莲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学生展示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互相交流分享。

【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美感,探讨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2.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境界。

【练习】1.古文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爱莲说》,理解文章的意思;2.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莲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懂得欣赏莲花之美,感受古人对莲花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审美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五、作业布置:1.完成古文阅读练习,理解《爱莲说》的内容;2.思考莲花的美感,写一篇关于莲花的作文;3.收集有关莲花的资料或图片,做一份莲花主题的PPT。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莲花以及《爱莲说》这篇古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8描写手法分析教案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8描写手法分析教案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描写手法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爱莲说》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之中,全文共三百多字,篇幅短小,属于唐诗中的小品文。

通过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展示了杜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时着重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领悟杜甫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爱莲说》中的描写手法,如拟人、比喻、借景等。

2.理解课文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领悟其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爱莲说》的描写手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爱莲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甫的文学生涯,引导学生预测本课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第二步:品读篇文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爱莲说》一文,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性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

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诗人的创作感受,通过模仿杜甫的表达方式,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第三步:分析文章描写手法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爱莲说》中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比喻、拟人、借景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步:文学创作通过分析《爱莲说》中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请学生撰写自己的一篇小品文,或者根据莲花的形象进行绘画创作。

第五步:文学分享通过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学体验和创作成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组内讨论、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

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文本分析,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促进思想碰撞和思维升华。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荷花的形态和特点。

教师引入课题《爱莲说》,并介绍作者周敦颐。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和节奏。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3. 深入研读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分组交流,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解答。

教师提问:文章题为《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莲的句子,体会莲的品质。

理解作者以莲自喻,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 拓展延伸
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努力做一个有品德、有操守的人。

5. 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教案3篇

《爱莲说》教案3篇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__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__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爱莲说》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__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另外__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习。

二、说教材背景(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爱莲说》这篇杂文,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杨慎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精美描写;2.教学难点:读懂杨慎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对荷花的观察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师导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读懂杂文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1.自由课堂: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爱莲说》的杂文,并让学生自主阅读。

【展示与解读】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解读杨慎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4.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介绍杨慎的文学成就和他创作的杂文特点。

【阅读与理解】5.文本解读:教师对《爱莲说》的文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6.分析篇章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篇章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

【写作实践】7.训练写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爱莲说》中的描写技巧,写一篇以“我的故乡”为主题的文字作品。

8.小组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

【巩固与拓展】10.总结评价:学生对这次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初中语文教材《爱莲说》2.PPT:展示《爱莲说》的杂文3.杨慎的相关资料与解读4.杨慎其他作品的摘录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2.收集学生写作作品,对其写作表达能力和对荷花的观察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大全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大全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大全《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

初中语文爱莲说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试讲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难点:理解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深入分析,理解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托物言志手法,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情感体验,提升情操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举例说明。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论对洁身自好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物言志手法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读、分析、讨论、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爱莲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以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

《爱莲说》课堂教案设计

《爱莲说》课堂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进行教案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内容《爱莲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主人公白居易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的观察与领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鉴赏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这篇经典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为深入理解作品做铺垫。

2.理解作者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特点的描述。

3.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4.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强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描述的莲花特点。

2.如何辨析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如何从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深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和生态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分组和评价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突出文学欣赏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并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和开展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领会这篇经典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

五、布置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学家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2.思考自己身边或者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主题、描写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3.尝试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自然风光或者社会现象,从中体现出个人对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美好的感受与关注。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课文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 能够分析并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能够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

-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爱莲说》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3.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教学难点:1. 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课文《爱莲说》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爱莲说》的背景。

2.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爱莲说》,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四、讲解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借此表达的道德品质。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周敦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五、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爱莲说》。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课文片段。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学习《爱莲说》的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莲花的作文。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

《爱莲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 让学生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

二、导入1. 简介作家作品: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2.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1. 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

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b.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 讨论并归纳:a.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b.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品格。

四、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理想或追求。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理解。

五、总结1.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对莲花的赞美。

2. 强调学生要学习莲花的品格,做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品德。

六、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体“说”的特点,理解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德的品格。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爱莲说》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资料如下: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课文内容。

3.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2.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课文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莲花的特征。

2. 板书课题《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带,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三、翻译课文(15分钟)1. 学生对照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四、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僻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对照译文自行翻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解课文环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讨课文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莲花品格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爱莲说》教案 北师大版(通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爱莲说》教案 北师大版(通用)

《爱莲说》教学案例一、学情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基础之差,就我而言,可以说是叹为观止。

第一次摸底考,很简单的题目,居然大半学生开了红灯。

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也很不理想。

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问题。

经验告诉我,这类班级要有提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上课也必须降格以求,以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比如,多用口头语,多用通俗语,少用书面语,少用文言文,尽管所教的是文言文。

另外要重视故事的价值,说话要形象具体,以便于学生能够感知,能够领会。

二、教案《爱莲说》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托物言志”,即借物来说理、抒情的写法;2.领悟短文的志趣和情操:清廉正直、洁身自好;学习重点:物——“莲”美丽的形象志——坚贞正直、鄙弃名利。

教学难点:动员学生探究性学习及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价值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步骤: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等。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温故而知新,由《陋室铭》导入《爱莲说》。

二、释题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我为什么爱莲的道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

讲究辞采,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三、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任州县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

后人将他的著作编为《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南康知军)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率属下在府署(军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四、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表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五、掌握下列词语的音义蕃fan(多)淤yu泥(淤积的污泥)濯zhuo(洗涤)清涟lian(此处指清水)亵xie(亲近而不庄重)噫yi(叹词)鲜xian(少)六、赏析课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爱莲说》试讲教案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爱莲说》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

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初中语文展示课:《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展示课:《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展示课:《爱莲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爱莲说》的文学价值,感受作者周敦颐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分析莲花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爱莲说》的寓意,感悟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莲花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爱莲说》,大家听说过这篇文章吗?(2)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周敦颐。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理学鼻祖”。

2.自学课文(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阅读《爱莲说》,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

(2)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和句子,以便我们进行讨论。

3.课堂讨论(1)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者感悟吗?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2)请大家谈谈对莲花特点的理解,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3)莲花在文中具有哪些象征意义?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4.解读课文(1)我们来逐段解读《爱莲说》,理解文章的寓意。

(2)第一段,作者通过对比牡丹和莲花,表达了什么观点?(3)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第三段,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莲花?(1)通过学习《爱莲说》,我们知道了莲花具有哪些品质?(2)作者通过赞美莲花,想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道德观念?6.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爱莲说》,大家对莲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习莲花的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作业布置1.背诵《爱莲说》。

2.写一篇关于莲花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对《爱莲说》的理解比较深入。

2.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9课爱莲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爱莲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9 爱莲说[教学要点]1.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及其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句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借助“莲”来表达君子精神风致。

难点:一些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示例一:千百年来,菊花、牡丹、梅花、莲花等这一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写心中感情的对象,并赋予了特定的人格形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其中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这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吧!示例二:说,这个词语,古今汉语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例如,都指的是说话。

人要说话,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意思,也就是解释、说明。

《说文》:“说,释也。

”《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

”由此,引申出评议、评论的意思。

《广雅·释诂二》:“说,论也。

”就是议论、评论。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就不是一般的说说,而是夹着评论。

由评论、议论引申出来,说,就有了学说、概念、言论的意思。

苏轼《石钟山记》:“然是说,余尤疑之。

”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在现代汉语中,有著书立说、异端邪说等,都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一种概念,一种学说的意思。

由此再引申出来,就成了一种文体,通过颁布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彼此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爱莲说[教学要点]1.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及其所寄予的思想情感。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句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借助“莲”来表达君子精神品格。

难点:一些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示例一:千百年来,菊花、牡丹、梅花、莲花等这一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写心中情感的对象,并赋予了特定的人格形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其中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这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吧!示例二:说,这个词语,古今汉语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例如,都指的是说话。

人要说话,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意思,也就是解释、说明。

《说文》:“说,释也。

”《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

”由此,引申出评议、评论的意思。

《广雅·释诂二》:“说,论也。

”就是议论、评论。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就不是一般的说说,而是夹着评论。

由评论、议论引申出来,说,就有了学说、观点、言论的意思。

苏轼《石钟山记》:“然是说,余尤疑之。

”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在现代汉语中,有著书立说、异端邪说等,都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学说的意思。

由此再引申出来,就成了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蕃(多)濯(洗)妖(娇艳、妖艳)不蔓(用作动词,牵蔓)不枝(用作动词,分枝)植(树立)亵玩(玩弄)4.请学生笔译本段。

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6.背诵本段课文。

7.文段赏析:问题一: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总说,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

问题二:接着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两个分句的写作意图何在?明确:写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其目的在于为下文作类比,以强调“予独爱莲”。

问题三:“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出淤泥而不染”,这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而是一种象征。

“淤泥”者,此泥必污,惟其污,才肥沃,才能开花,它本来就适合莲花生长。

所以于莲花而言,本无所谓污不污。

但是,周敦颐从人的角度,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角度,而是从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淤泥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污浊的环境。

在污浊肮脏的环境里生长,而精神却不受污染,道德不会退化。

问题四:“濯清涟而不妖”与上句是什么关系?突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明确:这一句,是前一句的对句。

经过清水洗濯而不妖艳、不轻佻,保持它的朴实的本色。

问题五:“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明确:“通”和“直”,也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象征,是对人品的象征。

“通”是通达,“直”是正直。

关键就是这个“直”字,后面的“亭亭净植”,也讲的是“直”,不过为了回避重复用词,用了一个“植”,以“亭亭”来强调一下。

问题六:“香远益清”对下文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起到什么作用?明确:“香远益清”,则不再从外形而是从嗅觉来向品行方面引申。

有了这一句,下面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才有根据。

闻香和目击,也是一对矛盾。

一般地说,闻香自然比目击更有感觉,因为香气宜近,而观则可以远之。

近不如远,闻不如视,而在文字上又把近闻以“亵玩”出之,带上贬义色彩。

这就是隐藏在普通文字中的哲理内涵。

学习课文第二段。

8.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9.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10.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谓(说,认为)君子(高尚的人)鲜(少)宜(应该、应当)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判断句式)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深爱,跟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之”,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11.请学生笔译本段。

12.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13.背诵本段课文。

14.文段赏析:问题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一句话中,“予谓”是什么意思?请说出“予谓”后面的宾语的修辞效果?明确:“予谓”是我认为的意思,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

“予谓”后面的宾语又一次在类比中,本段将爱莲的观念加以拓展,三者并列(排比),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结构,比单独说“莲是花之君子”要有力得多。

结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

问题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菊之爱,是隐者之爱,没有什么人继承;莲之爱,是君子之爱,当代也没有什么人认同;只有牡丹之爱,是富贵者之爱,所以十分流行。

意思就是牡丹所象征的富贵,成为流俗;而隐逸和君子,则为世俗所冷落。

三、布置作业。

(1)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3)阅读“阅读练习”四,按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从检查作业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一题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是从莲与君子的相似之处着笔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第二题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文章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的用意,是用以映衬莲花,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

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

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二个问题,学生基本掌握得了文章的意思。

接下来再提二个问题供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1)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

(2)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

解答步骤如前。

[参考意见](1)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自己的君子之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

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现实世界里,他依然能够使人勉励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第三题。

1.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文。

2.请各小组把大家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

3.把小组认为好的理由说出来。

4.其他各组进行评价。

5.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相关资料参考译文: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长藤蔓,不分枝,香气传得越远越显清幽,端庄洁净地挺立着。

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好菊花的,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好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谁?爱好牡丹的,当然多得很了!三、“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第一题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像莲花那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言之即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文末的感叹是说,像陶潜那样真正的隐士已很少见,像自己那样向往君子的人不知有谁?而仰慕富贵的人却多了起来;作者感叹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子的人。

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

第二题1.多2.洗/妖艳3.越发,更4.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第三题(略)第四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