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一学期物理教案 2
2014物理导学案第1、2、3课
总第1课时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重、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预习导航】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P8的内容,完成导学部分.二、导学部分: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什么是科学之旅?人类永无止境的_____历程。
【合作、探究、展示】一、有趣有用的物理1、演示图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图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图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图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假若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今天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都不可能成为现实。
说明物理有用。
二、怎样学习物理5、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图7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归纳学习物理的方法:(1)勤于_____,勤于动手。
观察就是有目的的看,注意正确确定观察对象。
(2)勤于思考,重在_____。
要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
(3)联系_____,联系社会。
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回答课后问题。
(答案在书上划线)归纳得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观察-----提出_____----作出_____----证实猜想(通常是用实验或实验结合推理论证)【课堂小结】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物理是有用有趣的。
3、归纳学习物理的方法:(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观察就是有目的的看,注意正确确定观察对象。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要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4、归纳得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观察-----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证实猜想(通常是用实验或实验结合推理论证)5、什么是科学之旅?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小学物理教案:探究声音的传播 (2)
小学物理教案:探究声音的传播回复:一、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传递信息,产生情感,让我们与他人交流。
在小学物理教育中,探究声音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节小学物理课程,通过实验和互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二、前期准备在讲授这节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物品:1. 一块长木板2. 一个钟摆3. 不同大小的空玻璃瓶4. 平滑表面的桌子(尽量不发出噪音)三、实验一:声音的传播介质1.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2. 将钟摆悬挂在木板上,并教会学生摇动木板以产生声音。
3.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所听到的声音。
请他们描述声音是如何从木板迅速传播到其他地方的。
四、实验二: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1. 提问学生对空气在声音传播中有何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声音传播速度可能与空气有关。
2. 给每个学生一个空玻璃瓶,并指导他们按不同的方式吹气。
请他们注意观察发出的声音是否有所不同。
3. 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掌或其他物体挡住瓶口,再次吹气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五、实验三: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1.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2. 将桌子平放在地上,放置一个空玻璃瓶在桌面上方。
让学生敲击桌子并观察声音是否能够通过桌子传播。
3. 鼓励学生讨论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和讨论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并与他们一起总结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因素对声音的影响,例如介质密度、温度等,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
七、课堂延伸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其他有趣的实验,如比较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产生的声音等。
2.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的现象,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背后的科学原理。
八、结语通过以上实验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014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实用、经典)
2014-201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辛屯镇九年级物理备课组2014年9月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计划(2014年九年级物理上)
第17章
欧姆定律
4
11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江中学教师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学期)
学科:物理
教者:(盛君伟黄镜海)
教学计划基本情况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共8章31节。
二、完成教学任务需要60课时。
三、本学期计划第18周授完新课。
四、教学进度计划:
1、第1周至第3周计划授完第1314章
2、第4周至第5周计划授完第15章
3、第6周至第7周计划授完第16章
7.知道两种类型触电以及急救的基本方法
8.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1.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4.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能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
3.知道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探究实验的过程。
第15章
电流与电路
5
5
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2、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电阻,电阻的符号和单位的符号及换算,知道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014—2015高中物理开学教育教案
2014—2015 高中物理开学教育教案
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
以下是20142015 高中物理开学教育教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二、自我介绍
三、上课内容
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
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幺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2014年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2014 年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2014 年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2014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刻我们小编为大家分享了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二、自我介绍
三、上课内容
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
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幺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
高中物理1.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出分运动的合运动和合运动的分运动。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3)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4)理解合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分运动合成的。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它比直线运动复杂,为研究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把复杂的运动分为简单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用的一种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1、合运动和分运动(1)做课本演示实验: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从运动效果进行分析,知道一个物体实际运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不同的运动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2)分析:球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到B)和竖直向下的运动(由A到C),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D)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
(3)总结得到什么是分运动和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做课本演示实验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是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的效果互不干扰。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教 学 计 划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高二14、15班,每班61人,为三类班。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上进的,基本掌握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不强,自从实施“六环节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预习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一部分人不认真对待,不会通过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找到关键的信息,同时14班在分班时,物理成绩就比其他三个班差一点,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1、狠抓预习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在课堂的导引探究环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来,师生共同探讨;3、落实各种训练,检查到位。
总之,希望通过这学期能够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电场与示波器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磁场与回旋加速器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探究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容器 电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 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 探究电阻定律多用电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磁场与人类文明 怎样描述磁场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探究安培力 探究洛仑兹力电 磁 学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1)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0分钟要质量”。
(2)抓好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案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
物理教案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在平面镜前,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影子非常神奇,可以随着我们的移动而改变形状。
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
一、平面镜的种类平面镜是被广泛应用的光学元器件之一。
平面镜分为多种,其中包括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
1.凸面镜:这种镜子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镜子的曲面会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
凸面镜分为两种类型:可凸透镜和非球面镜。
2.凹面镜:和凸面镜不同,凹面镜可以缩小物体的影像。
凹面镜因其曲面的缘故,使得平行光线会分离成不同方向。
3.平面镜:平面镜是一种反射镜,它上下左右对称,而且可以看到物体的准确影像,不会出现形变。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是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指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的角度相等,而且两个角度的平面都是相互垂直的。
下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自然光的传播原理相信小学时我们都曾经学过“人眼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图像”。
而平面镜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逆向传播的。
假设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那么人和物体本身会发出自然光,这些光线会打在镜面上,就会按照“反射定律”发生反射,通过这种反射就会形成一个人或者物体的周边光影。
镜面法线是垂直于镜面的一条直线,是从镜子反射的光线的垂直方向。
在光线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图像是由每一条与人/物体形成特定角度的光线组成的。
那么,根据“反射定律”,所有的光线都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从而使观察者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物体的形象。
2.平面镜反射的几何说明在平面镜空间中,微小的物体会发出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光线会在镜面上反射,这些反射光线的载体就是反射镜面法向线。
而在一个固定时刻中,人眼所看到的所有光线的反射所形成的整个图像是“左右对称”的。
此外,由于平面镜具有空间对称性,所以如果把光源与人物位置交换,镜面所反射的光线的方向就会发生变动,但整个图像会沿对称轴发生对称变换。
高中物理 《变压器》教案14 人教版选修3-2
4 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
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交变电流》前两节的学习,对交变电流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
本节重点是从电磁感应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两种角度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探究变压器的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基本问题。
对于变压器工作原理,要让学生在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为什么原、副线圈之间在没有载流导体连接的状态下,副线圈中还可以输出电流?使学生再次体会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别,以及交变电流的优点。
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不做统一的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
本节内容是电磁感应知识与交变电流概念的综合应用,承上启下,体现出了交变电流的优点,并为电能输送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并能用它们解决基本问题。
3.了解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探究“电压与匝数关系”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思想与方法。
4.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变压器的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基本问题。
2.从电磁感应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两种角度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推理、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1.教具:台式电脑、投影屏幕、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可拆式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多用电表等。
2.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多用电表等。
知识准备复习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交变电流的知识。
课前收集变压器或拍摄变压器的照片、网上下载的图片。
201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142、143班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
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
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希望能够在期评及格率达到 70% 优秀率达到30%。
二、教育教学要求: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物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处理好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知识体系与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联系。
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课改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在教育科研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学情分析本届八年级共有四个教学班,学生214人。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懂得观察生活,能够积极思考。
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看不到事物本质,找不到内在规律。
学习上没有恰当的方法,学习起来比较费力。
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组织纪律性较强,基础较扎实。
从上学期质量检测结果来看:2班和3班略占优势,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多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
三、教材分析教材本学期共6章,依次介绍了走进物理世界、测量与运动、声的世界、多彩的光、质量与密度、熟悉而陌生的力。
每个章节又可分为若干内容。
在内容选配上,教材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教育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教案二: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初中物理教案二: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物理是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初中物理的课程中,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我们身处的宇宙世界,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想象。
一、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中心为轴心,每24小时自西向东旋转一圈的运动。
地球自转被广泛认为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和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转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昼夜的交替:自转带来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人们的睡眠和生活节奏与之相应。
2.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的形状不是完美的球体,因此在不同地区的地球自转速度也是不同的。
在地球上赤道附近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自转速度最慢。
3.大气环流:地球自转带来了大气环流,形成了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4.自转带来了地球磁场,形成了地磁场,对人类的科研和生产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是地球对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力量关系造成的结果。
1.地球公转是宇宙中各种星球的基本运动方式之一。
2.地球公转运动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球公转运动带来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地球公转的大小和速度不是恒定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所得出。
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而不是常说的365天。
4.地球公转所在的轨道称为黄道,而地球自转所在的轴称为地轴,地轴和黄道交角为23.5度,因此人称这个夹角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倾角的存在带来了极夜和极昼的变化,人们在极地地区可以观察到白天和黑夜的反转,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和体验。
三、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1.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阅读教材、课堂笔记和科普文章,多渠道地获取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信息。
201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0页)
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初中物理】201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0页)
科学之旅●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风趣的、实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认识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初步的观察能力、剖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达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伙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课要点:经过观察、议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梦想。
●教课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课方法:议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美丽的章首图,而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诵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风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 0.1-1 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 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指引学生观察剖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籍的几个[想一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减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风趣吗?[ 板书 ]物理是风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这些现象不单风趣且都包括必定的科学道理,此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渐渐弄清楚此中的神秘。
物理学不单风趣,并且特别实用:[板书 ]如何学习物理。
[板书 ] [板书 ]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着手(2)勤于思虑、重在理解(3)联系实质,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风趣的,实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四周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定、勇敢猜想、擅长着手、勇于实践,才能最后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谛的海洋”中百折不回。
五、部署作业(略)六、板书设计§ 1— 1 长度和时间的丈量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会使用适合的工具丈量时间和长度●知道丈量有偏差,偏差和错误有差异2.过程与方法●体验经过平时经验或自然现象大略预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课重难点1.要点:使用适合工具丈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偏差的产生。
2014最新_人教版_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八年级物理科任教师:邰海辉一、学生基本情况:本期两个班学生共58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6人。
双基掌握情况: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
本学期本人教八年级两个班的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成绩较扎实,对促进物理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也为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对学好物理有足够的信心,在教学中耐心帮助他们尽快走上学习物理的正轨。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而完成的,在使用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还要注重科学研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数控课程名称电工基础授课教师左爱娟学校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教学设计课堂讨论课前复习1.电流产生磁场。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3.电磁感应现象E = B l v sin θ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一、交流电的产生演示:由图引出交流电的概念。
1.交流电: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中性面:跟磁力线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
(1)线圈平面跟中性面重合的时刻开始计时①某一瞬间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 2 B l v sinωt或者e = E m sinωtE m = 2 B l v式中:e 电动势的瞬时值E m 电动势的最大值由上式知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②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由于ωt = π / 2,sinωt = 1,所以此时的感应电动势最大e = 2 B l v;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垂直时,此时感应电动势最小,e = 0。
③若线圈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则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I =Re=REm sinωt = I m sinωt式中:R —— 整个闭合电路的电阻I m —— 电流的最大值i —— 电流强度的瞬时值课堂训练④电压的瞬时值u = I R' = I m R' sinωt = U m sinωt式中:R' —— 某段导线的电阻U m—— 电压的最大值由上可知: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外电路中一段导线上的电压都按正弦规律变化。
(2)线圈平面跟中性面有一夹角 ϕ 时开始计时e = E m sin (ωt +ϕ)i = I m sin (ωt + ϕ)u = U m sin (ωt +ϕ)正弦交流电: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二、交流电的波形图1.讲解如图2.用描点法画出I = I m sinωt和u = U m sin(ωt + ϕ)的图形,其中ϕ=6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想开设新的选修课《简易家电维修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今后的生存技能,从而知道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地位。
教学进度计划表
起止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课题)
课时
备注
8.26~8.27
1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运动论
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越剧烈。
什么叫热运动?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因为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A.分子总是做无规则的运动,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有一定的距离。
例如:气体容易被压缩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B.为什么物质存在三态?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不会分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物质温度变化,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温度、质量、材料有关。为了表示与材料的关系,引入了比热容。
1.比热容:
1.物理意义: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样。
2.定义: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升高1 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表示。
3.单位:
4.比热容表及意义: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物质一般情况下比热容不同,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也不同,并且水的比热容最大。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起主导作用;
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气体分子分子间距太大可作为自由分子。
例如:破镜不能重圆。
4.法制教育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理念,分子热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放屁、臭脚形为,影响社会公德。
2.油烟排放对居民小区的影响。
3.新装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入住、化工涂料由于扩散释放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负作用。
1.做功: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例如:磨刀会烫,钻木取火——温度上升,内能增加
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压缩气体,壁筒发热
演示实验:空气压燃引火仪
2.热传递:
A.定义:热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现象,叫热传递。
B.条件:存在温度差,有方向性。
C.结果:具有相同的温度,高温的放热,低温的吸热。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复习,掌握本章的基本内容及知识框架。
2.通过综合练习讲解,掌握本章的常见练习及重点难点。
3.通过测评,查缺补漏。
4.教学重点:知识框架、综合练习
教学难点: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
第二课时:常见练习讲解
第三课时:测评
参考书籍:教学用书----家庭作业及黔南州试卷
第14章内能的利用
常见的内燃机有汽油机、柴油机。
3.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内燃机的结构:模型介绍
A.汽油机:模型展示
(1)结构:汽缸盖、汽缸、火花塞、连杆、进气门、排气门、活塞、曲轴等。
(2)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点火方式:高压点火(火花塞放电)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
任教班级:三(6)、三(7)
贵定县第五中学理化生组
陈朝舜
二0一四年八月
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班级三(6)、三(7)属于普通班类型,都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属于留守学生,公奶不敢管教,或者根本管不动;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大部分为家中单子单女,父母公奶比较宠爱,有智能手机的同学比较多,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上课心思都在游戏上,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漠不关心,甚至有抵触情绪。尤其对物理学科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连加减乘除不会的同学怎样会学好物理!学生成绩分化比较严重,像上个学期二(6)有一个物理全级最高分,但平均分受到很大的影响。
演示:两个铅柱密合吊住一个钩码。
现象:不会吊落下。为什么?
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C.固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总之,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处于平衡距离,引力等于斥力:
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起主导作用;
B.柴油机:模型展示
(1)结构:汽缸盖、汽缸、喷油嘴、连杆、进气门、排气门、活塞、曲轴等。
(2)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点火方式:压燃式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单位:J焦耳与能量的单位一致
3.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体的状态有关
例如:冰化为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4.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刻都存在内能,当温度变化知道内能改变。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当温度变化知道内能改变,只要改变温度,就改变了内能
问:锯条发热可采用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烤,也可以磨
第一节热机
教学课时:2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A.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应用。
B.了解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演示、总结、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4.法制教育观:了解内能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热机
教学难点:热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仪器:试管、水、酒精灯、木塞、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模型或挂图。
13
第二节欧姆定律
2
11.21,11.24
14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2
11.25~11.28
15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4
12.1~12.4
16
本章复习及测试
3
12.8~12.9
16
第十八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电功
2
12.10,12.12
17
第二节电功率
3
12.15,12.18
18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课题:分子热运动
教学时数:2(1+1)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利用分子运动论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举例、演示、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爱好科学的信念。
4.法制教育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理念,分子热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第一节两种电荷
2
10.8~10.9
7第二Biblioteka 电流和电路210.10~10.13
8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2
10.14~15
8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2
10.16~10.17
8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
10.20~10.23
9
本章复习及测试
3
10.24~10.28
9
10
半期考试
4
起止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课题)
课时
备注
2
8.29
1
第二节:内能
2
9.1~9.5
2
第三节:比热容
4
9.6~9.12
3
本章复习及测试
4
9.13~9.14
4
第14章内能的利用
第15章第一节热机
2
9.15~9.16
4
第二节热机的效率
2
9.17~9.18
5
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
2
9.21~9.26
5
本章复习及测试
3
9.29~9.30
5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11.3~11.4
11
第16章电压电阻
第一节电压
2
11.5~11.6
11
第二节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
11.7~11.11
12
第三节电阻
2
11.12,11.13
12
第四节变阻器
2
11.14,11.17
13
本章复习及测试
3
11.18
13
第17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11.19,11.20
B.利用水的比热大,内燃机的散热水对发动机交通安全作用。
C.植树造林的好处——调节气温的作用,冬暧夏凉四.作业练习:教材对应章节
家庭作业对应章节
五.教学后记:
应加强热量与比热容的综合运算,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利用比热容计算有关的热量的运算能力。
第四节内能的复习
教学时数:3(1+1+1)即一节基础复习、一节综合讲解、一节测评。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如图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到一定时间,你看到什么?
现象:试管口的木塞冲出去。
结论:酒精(燃料)燃烧获得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即: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工具,叫热机。
2.分类:外燃机和内燃机(从家里的灶的热效率突出内燃机的实用)。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C=4.2× ,表示的意义是质量是1 kg的水升高或降低1 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00J.
利用比热计算热量:
教材P14分步讲解推导
第二课时: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综合运算
2.比热容公式:
A.由公式:
可知:
一定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大的温度变化小。
像沙漠温差变化大,沿海地区温差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