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第一章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三 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1)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以NaCl为例)
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与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 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知识点三 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1)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以NaCNa+与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 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知识点四 电离方程式
(1)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2)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①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 如:NO3-、SO42-、OH-、NH4+、CO32-等
②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 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③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HSO3-等)不能拆。
酸,如H2SO4、H2CO3等 碱,如NaOH、NH3·H2O等
盐,如NaCl、CaCO3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2、CO等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如NH3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CH4等
疑问:怎么样看待是否能自身电离?
自身发何时能电离是指物质溶于水后是物质自身发生电离,而不是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发生电离。
补充:几种“特殊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
1.NaHCO3 NaHCO3的组成是Na+和HCO3-, HCO3-在水中很难再发生电离,故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应写为 NaHCO3== Na++HCO3不写为 NaHCO3== Na++H++CO322.NaHSO4 NaHSO4的组成是Na+和HSO4-, HSO4-在水中易电离为H+和SO42-,故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应写为 NaHSO4== Na++H++SO42 -3.CH3COOH 每个CH3COOH有4个H,但CH3COOH是一元酸,在水中电离为H+的H只有OH中的这1个。 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是可逆的。综合上述, 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写为 CH3COOH ==CH3COO-+H+
第1章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
电流
: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 带电荷的粒子。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以NaCl固体为例
NaCl固体中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 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 体不导电
NaCl、Na2CO3、 NaHCO3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例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B )
• 整理导学讲义7、8页
• 课下任务 1校本智能卡7、8页
•
2预习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感谢在场各位的耐心倾听
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熔融:常温下是固体的纯净物在一定温度下达到 熔 点变成液态物质,且此液态物质有液体的某些 物理 性质,那么这种新的状态叫作该物质的熔融 状态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 或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 化合物。化合物
(包括: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 和和熔融状态下
都不能导电的 化合物。 化合物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离子”: HCl====H++Cl-
2、熔融状态的电离方程式,要标明条件如:NaCl 熔==融==Na+ + Cl-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周期第ⅠB族、ds区 第四周期第ⅠA族、s区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不一定位于p区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PART 01
0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一、基本概念
1.原子序数
1869年,门捷列夫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元素排列 起来,得到一个序列,并从最轻的元素氢开始编号,称为原子 序数。
现代化学中的原子序数的排列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修改为核电 荷数(质子数)。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
1.主族元素
主族序数
ⅠA
列数
1
价电子排布式 ns1
价电子数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13
14
15
16
17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
2
3
4
5
6
7
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全部在ns能级或nsnp能级 主族序数=价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3d74s2
9
Ni 10
3d84s2 10
Cu 11 ⅠB 3d104s
1
11
Zn 12 ⅡB 3d104s
2
12
①除镧系和锕系元素,副族元素的价层电子都在(n-1)d和ns能级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业基础
学考评价
核心素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要求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性。
学业基础
一、电解质
1.研究氯化钠的导电性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电灯泡不发光
电灯泡发光
电灯泡发光
固态氯化钠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氯化钠能
导电,但在水溶液里能导电,所以HCl属于电解质。
(3)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①Fe、Cu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够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不是
电解质;
②稀盐酸能导电,但不能说稀盐酸是电解质,应该说HCl是电解质,
因为稀盐酸是混合物。
(4)难溶性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BaSO4、CaCO3 等难溶于水的盐,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很弱,但熔
4
B.KClO===K++Cl-+O2-
C.FeCl3===Fe3++3Cl-
D. KNO3 ===K + + NO−
3
答案:B
解析: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作为整体参加反应的微粒,不能继续拆成离子形
-
式,如SO2−
4 、ClO 等。
6.[2022·合肥高一检测]物质M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M===X2+ +
够导电
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
导电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项目
定义
相同点
不同点
本质区别
所含物质
类型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水溶液
水溶液
在__________中或__________下能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反应热的计算(学生版)
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反应热的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随能量的转化,并遵循盖斯定律。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盖斯定律模型,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形成运用模型进行相关判断或计算。
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1)实验证明,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
换句话说,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反应的无关。
例: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2)盖斯定律的意义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出反应很慢的或不容易直接发生的或者伴有副反应的反应的反应热。
2.应用盖斯定律计算ΔH的方法(1)“虚拟路径”法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
如图所示:则:ΔH=。
(2)加合法依据目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位置和化学计量数,调整已知方程式,最终加合成目标方程式,ΔH同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运算。
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例(1)假定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它们之间变化为SΔH1ΔH2母)。
A.若ΔH1<0,则ΔH2>0 B.若ΔH1<0,则ΔH2<0C.ΔH1和ΔH2的绝对值相等D.ΔH1+ΔH2=0(2)已知:①2H 2O(g)===O 2(g)+2H 2(g) ΔH 1 ②Cl 2(g)+H 2(g)===2HCl(g) ΔH 2③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等于 (用ΔH 1、ΔH 2表示)。
1.已知:P 4(s ,白磷)+5O 2(g)===P 4O 10(s) ΔH 1 P(s ,红磷)+54O 2(g)===14P 4O 10(s) ΔH 2设计成如下转化路径,请填空:则ΔH = 。
2.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②H 2(g)+12O 2(g)===H 2O(l) ΔH 2=-285.8 kJ·mol -1③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3=-870.3 kJ·mol -1 计算出2C(s)+2H 2(g)+O 2(g)===CH 3COOH(l)的反应热(写出计算过程)。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返回目录 2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案例
探究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典例1】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2 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5 kJ·mol-1 则14 g CO气体与足量FeO充分反应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的ΔH为________(填 字母)。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O(g)+12 O2(g)═══CO2(g) ΔH2=-283.0 kJ·mol-1 若 C(s)+12 O2(g)═══CO(g)的反应热为 ΔH,ΔH=________。
返回目录 2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 (2)由盖斯定律得反应①-②:C(s)+12 O2(g)═══CO(g),ΔH=ΔH1-ΔH2 =-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答案 (1)ΔH1-4ΔH2 (2)-110.5 kJ·mol-1
返回目录 26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3-③×2-②)/6 得 CO(g)+FeO(s)═══Fe(s)+ CO2(g) ΔH=(-24.8×3-640.5×2+47.2)kJ·mol-1÷6≈-218 kJ·mol-1,则 14 g 一 氧化碳完全反应时对应的 ΔH 为-109 kJ·mol-1,故选 A。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电解质,会正确识别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概念及其各自的通性。
一、电解质及导电性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将如图装置中的样品依次更换为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
(2)实验现象及结论样品干燥的NaCl固体干燥的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现象灯泡不亮灯泡不亮灯泡不亮灯泡亮灯泡亮结论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干燥的KNO3固体不导电蒸馏水不导电NaCl溶液导电KNO3溶液导电2.物质导电的原因探究(1)物质导电的原因:具有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粒子。
(2)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NaCl固体NaCl溶液熔融NaCl含有微粒Na+、Cl-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Na+、Cl-微粒能否自由移动否能能能自由移动的原因在水分子作用下Na+、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受热熔化时,离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作用结论: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1)(2)非电解质(1)铜丝、NaCl溶液和盐酸都能导电,所以三者都是电解质()(2)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3)NaCl是电解质,所以NaCl固体可以导电()(4)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BaSO4不是电解质()答案(1)×(2)×(3)×(4)×判断电解质的思维流程1.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提示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在电场中作定向移动而导电,而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导电。
2.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胆矾晶体请用序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对点训练题组一电解质及其导电性1.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电解质饮料,适合在婴幼儿感冒、发烧时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成分。
下列物质可用作该饮料中的电解质的是( C )A.Fe B.葡萄糖C.KCl D.CO2解析:Fe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葡萄糖为非电解质,B项错误;K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C项正确;CO2为非电解质,D项错误。
2.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白色的粉末——碳酸镁,以下有关碳酸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含有3种元素②所含元素均处于游离态③属于氧化物④属于盐⑤属于电解质⑥属于非电解质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3.下表是常见的几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B )酸盐碱溶质HCl H2SO4NaCl NaHSO4NH4Cl NaOH NH3·H2O解离出的离子H+、Cl-H+、SO2-4Na+、Cl-Na+、H+、SO2-4NH+4、Cl-Na+、OH-NH+4、OH-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C.盐溶液解离出的阳离子一定是金属阳离子D.碱溶液解离出的离子一定是金属阳离子和OH-解析:NaHSO4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有H+,但它属于盐,不属于酸,A 错误;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B正确;NH4Cl属于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NH+4,而不是金属阳离子,C错误;NH3·H2O属于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NH+4和OH-,D错误。
4.电解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使全身各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一定相等B.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C.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不再含有其他粒子D.NaCl溶液的导电性一定与KCl溶液的导电性相同解析: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带一个电荷,也可以带两个电荷或三个电荷,根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则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存在电荷守恒,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故B正确;电解质在溶液中,微粒有阴阳离子和水分子等,故C 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NaCl 溶液和KCl 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二者的导电性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判断正误
(1)采用划线的方法接种时,每划一条线前都要用接种环蘸取菌液( × ) (2)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时,接种环已灭菌,整个划线过程中不再灭菌( × ) (3)用浸泡在75%酒精中的涂布器直接涂布( × ) (4)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更容易得到单菌落( √ )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D.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除第一次划线外)
解析 平板划线法中多次划线的目的是降低菌种浓度,经过连续划线才 有可能得到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 误。
二、活动: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1.目的要求
(1)用 平板划线 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
③多次连续平行划线:划线分 3~4 次进行。将培养皿旋转一定角度后, 不需再次蘸取菌种,只需在上一次划线的 末端区域 直接开始划线即可。 (2)培养结果 经过培养,在划线的 尾部 就能得到单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 (1)涂布方法 先将菌液进行 梯度稀释,并在培养皿侧面或底面做好标记后,将稀释度 不同菌液各取 0.1 mL ,加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 地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 (2)涂布结果 在稀释度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能得到单菌落。
第1课时 目标微生物的分离 和纯化
学习目标 1.概述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尝试分离和纯化酵母菌。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认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 和纯化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学会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内容索引
一、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接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 分离和纯化
4.判断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酵母菌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和对照组相比,培养基变浑浊。 5.平板倒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防止水分过快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返回目录
7.图中①地有一艘轮船,其位于晨昏线上,若该船不动,它将 ( A) A.迎来黎明 B.迎来黄昏 C.处在正午 D.进入南半球
返回目录
8.如图1-2-4所示四个城市中,每天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B ) A.上海 B.堪培拉 C.孟买 D.莫斯科
返回目录
二、综合题 9.图1-2-5是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表1-2-1
概念
地球绕着___地__轴___的旋转运动
方向
______自__西__向__东________
周期
____2_4_小__时__(_或__一__天__)___
产生的地理现 _____昼__夜__更__替_____、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象
___时__间___的差异
返回目录
2.在图1-2-1中北极附近的地轴短线上画出箭头,以表示地球的自转 方向。
返回目录
3.某科幻大片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 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让地球在驶 离太阳的过程中停止自转,假如地球真的停止自转,昼夜会出现什么 变化?
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再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返回目录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 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 B )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返回目录
素养提升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 了。”他爸爸笑了笑,然后认真地说:“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 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请你推测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多大并 简述理由。 可信。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60岁。因为地球公转一圈的周期是一年, 宇航员爸爸跟随地球绕太阳转了60圈,也就是他爸爸的年龄是60岁。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发皿、漏斗
提纯苯甲酸
洗气
分离提纯气体混合物
洗气瓶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2.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注意事项
分离提纯 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蒸馏
互溶的液体
各液体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在30 ℃以上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溶解度相差较大,且被提纯物质的 固态混合物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萃取(主
从液体中提纯液 ①与原溶剂不互溶 要讨论液
冷凝管冷凝效果比直 形冷凝管好,但是蒸馏
时需要用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容易引起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注意
馏分的滞留。
②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事项
③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是下口进入,上口流出
(二)萃取
①液-液萃取是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
萃取的 剂中的 溶解度 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 [微提醒]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一)蒸馏
适用范围 分离和提纯 液态 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微点拨]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含少量杂质,而且 冷凝管的种类及使用
适用条件 该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其沸点与 冷凝管分为直形冷凝管
_杂__质__的沸点相差较大
和球形冷凝管。球形
续表
装置
C正确;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先加入少量蒸馏
水,然后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再冷却结晶,获得苯甲酸,故D错误。
答案:C
2.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选择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6)由摩尔质量的概念,得到公式:n=Mm。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4.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辨析
摩尔质量(M)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概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的 化学式中各元
【答案】 1.5 mol 49 1 2 1.204×1024 2.408×1024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活学巧练 2.(1)8.4 g N2与9.6 g某物质Rx所含原子数相同,且分子 数 之 比 为 3 2 , 则 R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是 ________ , x 值 是 ________。 (2)4.5 g H2O与________g H2SO4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 所 含 氧 原 子 数 之 比 是 ________ , 其 中 氢 原 子 数 之 比 是 ________。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新情境·激趣入题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你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吗?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去数,即使分秒不停,一个 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 便地知道一定量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曹冲称象的具体做 法就是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曹冲 当时还不如同学们大。你能不能运用曹冲的创造性思维想出 一个办法确定一杯水中的水分子数目?显然,对于微观粒子 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这里需要一个“桥梁”,需要一个物 理量把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这个物理 量就是“物质的量”。那么物质的量又是怎样计量物质所含 微粒数目的多少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新的物理量吧!学 完本课内容,你将明了于心。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系1、含义:元素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
2、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每一周期从________元素开始到________元素结束,最外层电子排布从________递增到________(第一周期除外),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不总是一样多。
(2)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例如:第一周期从________开始,以________结束;其余各周期总是从________能级开始,以________能级结束,其间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区按电子排布式中最后填入电子的________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s、p、d、f共4个区,而第IB、第ⅡB族这2个纵列的元素的核外电子因先填满了________能级而后再填充________能级而得名ds区。
(2)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区【正误判断】(1)价电子一定是最外层电子()(2)元素的价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3)同一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一定相同()(4)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IA族元素()(5)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n6~8ns2的元素一定是过渡元素()【课后作业】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p区不包含副族元素B.第五周期有15种f区元素C.d区、ds区均不存在非金属元素D.s区所有元素的p能级电子均为全满或全空状态2.核电荷数为5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五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ⅡA族C.第五周期ⅡA族D.第五周期ⅡA族n-1d ns(a、b均是大于0的整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3.已知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 b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C.该元素的族序数为a+b D.该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y,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是p区元素C.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D.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y,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是p区元素C.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D.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5.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最多的区是()A.s区B.p区C.d区D.ds区6.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钛(22Ti)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
【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自我测试
4.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十种物质: ①固体氢氧化钡 ②石墨棒 ③纯醋酸 ④液态氯化氢 ⑤硫酸氢钾固体 ⑥熔融氯化钠 ⑦蔗糖 ⑧碳酸钠粉末 ⑨氯化钠溶液 ⑩二氧化碳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②__⑥__⑨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 (2)属于酸的是_③__④__,属于碱的是__①__,属于盐的是_⑤__⑥__⑧__。 (3)写出④⑤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④_H_C__l=_=_=__H_+_+__C__l-__; ⑤_K_H__S_O_4_=_=_=_K_+_+__H__+_+__S_O_24_-__; ⑧_N_a_2_C_O_3_=_=_=_2_N__a_+_+__C_O_23_-__。
的是
A.CuSO4、NaCl均为电解质,灯泡会亮起来
固体氯化钠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
√B.在NaCl(s)中导加电入适量水,灯泡会亮起来
C.CuSO4的电离方程式:CuSO4=通=电=Cu2++SO42−
电离不需通电
D.将NaCl(s)改为NaCl溶液,在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灯泡明显变暗
如HCO3−、SO42−、OH-等,但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在熔融状态下不拆 开。
自我测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阳离子全部是H+ B.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不需通电
C.石墨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D.熔融的MgCl2能导电,所以MgCl2是质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
一、电解质
归纳 总结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运用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①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②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体数目的多少(√)③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④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 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物质的量概念的多角度理解(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
而1 mol 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粒子名称。
(4)集体化: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小数。
如:5 mol H2O、0.5 mol H2O。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已知1个12C的实际质量为1.993 3×10-23 g,则12 g 12C所含碳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量为0.012_kg_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近似值为6.02×1023。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2×1023 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
)
D.1 mol NH3 所含原子数约是 2.408×1024 解析:化学上以 0.012 kg 12 C 所含碳原子数作为 1 mol 的基
23 6.02 × 10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
12
C
(2)计量对象: 分子 、 原子 、离子、电子、质子、中子 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特别提醒]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
如 1 mol H,1 mol H2,而不能表示为 1 mol 氢。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A。
3.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 2 g· mol (1)H2:__________;
1 32 g· mol (2)O2:__________;
-
-1 18 g· mol (3)H2O:__________; -1 44 g· mol (4)CO2:__________;
-1 56 g· mol (5)Fe:__________;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 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 n 。
[特别提醒]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说成“物
质量”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 mol 。 (1)标准: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 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6.02×1023 吗?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第五章 三角函数
知识点
电解质及其导电性
问题探究: 1.上图所示装置为试验物质导电 性装置,在干燥的烧杯中依次分别加入 下表中物质,观察灯泡是否变亮?加入 烧杯中的物质是否是电解质?
数学(必修·第一册 RJA)
返回导航
• 2.通过以上实验,讨论:电解质本身是否一定导电?电解质 导电的环境一般是什么环境?
3.酒精不属于电解质,而是一种非电解质。
• 知识归纳总结:
•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 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 融状态下能够导 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 融状态下都不导 电的化合物
相同点
都是 化合物
不同点
代表物
一定条件下能 NaCl, 电离产生离子 H2SO4,
NaOH
不能电离,不
新知预习
• 一、电解质 • 1.定义 • 在水_溶__液___里____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_____化__合__物_。如:HCl、 H__2S_O__4_____、NaOH、_C_a_(_O_H__)2___、NaCl、___K_N_O__3 ___等。 • 注意:(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 质。如:蔗糖、酒精、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氨气等。 • (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以NaCl为例)
• (1)电解质导电必须具备的条件:有自___由__移__动___的离子。
• (2)NaCl属于电解质,固体中含有带电微粒Na+、Cl-,但这些离子 _不__能_______自由移动,故氯化钠固体____不______导电。
• (3)NaCl固体溶于水时,在__水__分__子____的作用下,Na+、Cl-进入水中, 形成了能够____自__由__移__动的带电粒子,故NaCl溶液_________可_导电。 • (4)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__温__度__升__高__而加快,克服 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和_N_a_+_______, 故C熔l-融NaCl也能导电。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碳链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和细胞中的糖类
3.社会责任:关注膳食均衡,改善个人和家庭的饮食习惯。
内容索引
一、碳链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二、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物质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01
碳链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12345
(3)若E、F是多糖,且E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F是 植 物 体 内 的 重 要 能 源 物 质 , 则 E 是 纤维素 , F 是 淀粉 。
解析 多糖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植物体内的重要能 源物质。 (4)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主要是由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 CuSO溶4 液混合配制而成的。 解析 斐林试剂主要是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 0.05 g/mL的CuSO4溶液混合配制而成的。
2.鉴定还原糖 (1)实验原理 ①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 还原糖 。 ②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则 不发生砖红色沉淀反应。
(2)实验步骤:请完成下表。
加入的物质或 采取的措施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清水 稀释的唾液
2.糖类的功能 (1)糖类既是细胞的重要 结构成分 ,又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 _能__源__物__质__。 (2)糖类还能与蛋白质结合成 糖蛋白 ,与脂质结合成 糖脂 ,在细胞免疫、 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3.糖类的检测 根据糖类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 和 麦芽糖、乳糖 等二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 蔗糖等是非还原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
摩尔质量(M)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定 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 12C 原 子质量的112作比较,所得 的比值
化学式中各元 素相对原子质 量之和
单 位
g·mol-1
—
—
联 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 系 相对原子质量
O2”“1.5 mol SO42-”
阿伏加 德 罗常数
1 mol 微观粒子的 粒子数,符号 NA
①NA 是一个实验值,通常用 6.02×1023 mol-1 表示。 ②NA 的单位:mol-1
典题例解 【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 氢中含有 2 mol 氢原子和 2 mol 电子 C.1 mol H2O 的质量等于 NA 个 H2O 分子质量的总和(NA 表示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迁移应用
相同物质的量的 H2O 和 H2O2,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所含 H 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H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根据 N=nNA,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物质所含分子数也相 同;1 个水分子含有 1 个氧原子,1 个 H2O2 分子含有 2 个氧原子,所以 分子数相同的 H2O 和 H2O2 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1∶2;氧原子 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 1∶2。H2O 与 H2O2 分子中均含 2 个氢原子, 故物质的量相同的 H2O 与 H2O2 含氢原子数相同,含氢原子的物质的 量相同;1 个 H2O 分子中含 3 个原子,1 个 H2O2 分子中含 4 个原子, 故二者等物质的量时所含原子数之比为 3∶4,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也为 3∶4。
(4)集体化: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 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5 mol H2O、0.5 mol H2O。
2.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比较
概念 含义
注意事项
衡量一定数目微 ①“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的集
物质的 观粒子集合体多 合体多少,不是宏观物质的数量;“物质
18
3g.·6mgol-1=0.2
mol,
N(H2O)=0.2 mol×6.02×1023 mol-1=1.204×1023,
n(H)=2n(H2O)=0.4 mol。
(2)n(OH-)=6.032.×011×02130m22ol-1=0.05 mol, m(OH-)=17 g·mol-1×0.05 mol=0.85 g;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 1 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目标导航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 NA 进行计算。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应用。
激趣诱思
预习导引
1.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基本物理量。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 mol。 (1)标准: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 kg12C 中所含的 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 (2)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 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定义: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 NA。 ((23))通物常质用的量6.、02阿×1伏02加3 m德ol罗-1 表常示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_n_=_���_���������_A _。
答案:C
迁移应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 个原子 B.0.012 kg 12C 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的粒子“集体”就是 1 mol D.使用摩尔这一单位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原子之外,还有分子、离子等,A 错 误;0.012 kg 12C 所含的微粒(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为 1 mol 碳原子,B 正确;1 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 数,所以 C 正确;摩尔这一单位描述的对象是微粒,而微粒种类繁多, 故需要指明名称,D 正确。
3.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1)M=������������ ; (2)Mr=11���2������(原���(1子2������)),M=Mr g·mol-1; (3)M=m(粒子)·NA。
典题例解 【例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O2 的质量为 32 g·mol-1 B.1 mol 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 量
C.SO42-的摩尔质量为 96 g·mol-1 D.CO2 的摩尔质量为 44 g 解析:1 mol O2 的质量为 32 g,A 项单位错误;B 项,1 mol 物质的 质量以 g 作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 量;SO42-的摩尔质量为 96 g·mol-1,C 项正确;CO2 的摩尔质量为 44 g·mol-1,D 项单位错误。 答案:C
N (粒子数)
n (物质的量)
m (质量)
思悟升华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和微粒数目之间计算的桥梁,已知物质 的质量求其微粒数目或已知物质的微粒数目求其质量都是先转换 成物质的量,再计算微粒数或质量。特别要注意微粒可能是分子,也 可能是所含的原子、离子、电子等。直接代入公式时, 各符号代表 的微粒要统一。
答案:1∶1 1∶2 1∶2 1∶1 1∶1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
案例探究
(1)3.6 g H2O 的物质的量是
含有
mol H。
,含有
个水分子,
(2)3.01×1022 个 OH-的物质的量为
,质量为
;这
些 OH-与 离子数相同。
mol NH3 的质量相同,和
g Na+含有的
解析:(1)n(H2O)=
解析:A 项,“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对的,但物质的量不 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而是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的 集合体”的多少;B 项,“1 mol 氢”没有指出具体微粒是什么,故错误;C 项,1 mol H2O 中含 NA 个水分子,1 mol H2O 的质量就等于 NA 个 H2O 分子质量的总和,结论正确;D 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数量 单位,错误。
4.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及单位:摩尔质量的符号是 M,常用单位是 g·mol-1(或 g/mol)。 (3)n、m、M 三者之间的关系式:n=������������或(m=n·M、M=������������ ) 其中:n 表示物质的量,m 表示质量,M 表示摩尔质量。 (4)规律: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在数值 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 (×) (×) (√) (×) (√) (×) (√)
一、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知识精要 1.物质的量——“四化” (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 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 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及特定组合的集合体的多少,不适 合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例:1 mol 苹果、1 mol 铁元素等说法都是 错误的。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 类。如 1 mol H2 表示 1 摩尔氢分子,1 mol H 表示 1 摩尔氢原子,1 mol H+表示 1 摩尔氢离子。而 1 mol 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 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微粒名称。
答案:B
二、 摩尔质量
知识精要 1.摩尔质量——“三性” (1)等同性: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1 时,只是在数值上与相对分 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其含义和单位是不同的。 (2)确定性:对于指定的物质来说,其摩尔质量的值是一个定值, 不随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改变而改变,不能认为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 比,与其物质的量成反比。 (3)近似性: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粒子的摩尔质量以 g·mol-1 为单位时,其数值近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 子质量。
答案:A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 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 mol O2 中约含有 6.02×1023 个氧分子 C.1 mol H2 中含有 2 mol H+和 2NA 个电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6.02×1023 解析:各纯净物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相等,A 项错 误;B 项正确;C 项 H2 中不存在 H+;D 项中阿伏加德罗常数不等于 6.02×1023,6.02×1023 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深度思考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3)0.5 mol 氧。 (4)6.02×1023 粒小米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5)1 mol Na2CO3 中含有 2 mol Na+。 (6)1 mol H2 中含有 6.02×1023 个 H。 (7)1 mol H+中含有的 H+数为 NA。 (8)1 mol O 的质量是 16 g·mol-1。 (9)Na+的摩尔质量是 23 g·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