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菌霉素正在成为畜禽健康的隐性杀手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能产 生 。 宜湿 度则 为 1 %~ 5 适 8 2 %。农 产物 在贮 存期 间 如水份 过 高 (6 1%以上 ) 就会 产生 黄 曲霉素 。
11 对畜 禽 的影 响 , 黄 曲霉 素对 一 般牲 畜 的影 响 也较 大 。 哺乳 动 在 物中 , 猪对 黄 曲霉 素 的反 应较 牛 、 等敏 感 . 羊 饲料 中 含 黄 曲霉 素 02 14 03 1 即对仔 猪 及小 猪产 生 .x 0  ̄ .x 0 影 响 ,.x O605 l 即对 中 大 猪 及 种 猪 产 生 影 03 l - .x 0 _
籽、 玉米 、 麦 、 类 、 秆及 其 副产 品 ( 小 豆 秸 酒糟 、 粕 、 油 酱 油渣 等 ) 一 般在 世 界温 暖 及高 湿度 的地 区产 生 , , 适 宜温 度 在 2 c ~ 3 5I 3 ℃,但在 2 4 ℃的温 度 下亦 = ℃~ 7
上 , 年产 生 了 毒素 。 今 明年 不一 定会 产 生 毒素 。 以 所
所 产 生 . 并 不 是 单 一 物质 , 是 一 系 列化 学分 子 它 而 结 构相 似 的毒 素 ,在 谷 物 中被发 现 的有 4种 毒 素 : B 、 2 G1 G ,其 中 以 B 毒 性及致 癌效 应最 强 . 1B 、 、 2 1 依 次 为 G1 B , 2及 G 2。黄 曲霉素 主要 存 在于 花生 、 棉
在 0 x 0  ̄ .x O . 1 - 06 l 亦 会产 生毒 性 。 3 6
生 曲霉 、 温特 曲霉 和软 毛青 霉 等所 产 生 。 目前对 我
国畜 禽 影 响最 大 的霉 菌 毒 素 根 据 它 们 的化 学 结 构 大 致 分 为 4个 : 曲霉 毒 素 ( f t is 、 米 赤 霉 黄 A ao n ) 玉 l x 烯 酮 毒 素 ( erln n , 一 ) Z aa o e F 2 、单 端 孢霉 毒 素 ( r e Ti —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方法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
但是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发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
又到了霉菌最易滋长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要紧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
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取得充分研究。
要紧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
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要紧有饲料、垫料和环境。
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适合的条件下。
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样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
霉菌毒素中毒病症那么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形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病症轻微显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发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病症也复杂多样。
同一霉菌毒素关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
例如,猪对DON超级灵敏(1ppm),可是18ppm的DON并非阻碍来航鸡的增重。
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
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
即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
FAO国际粮农组织报导:世界谷物中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严重问题。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将会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高度重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素、玉米毒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去除,因此容易造成饲料的污染。
而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疾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为了有效防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储存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购买受污染的饲料原料。
在储存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定期清理仓库,防止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工艺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因加工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饲料污染。
对于易受污染的饲料原料,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扩散和传播。
3. 饲料质量监控和检测对于生产的饲料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定期进行饲料样品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清除和去除针对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清除和去除措施,例如采用化学防霉剂、热处理、光照等方法,有效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
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饲料霉菌毒素正在成为畜禽健康的隐性杀手
投稿信箱y@63年第期P IG S TO DAY▲!近些年,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加重,使粮食或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程度及范围日趋明显。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所污染。
霉菌毒素除直接使畜禽中毒致死外,更为严重的是使畜禽的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下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了许多的免疫失败和频频严重发生且难以防治的疾病,同时通过肉、蛋、奶等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现今这一严重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某些误识,对这种现状应给予高度关注。
一、霉菌毒素和霉菌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产毒霉菌(M oulds)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至今检测到的毒素已超过350种,其中有几十种已被公认可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
同一种菌株可产生多种不同的毒素;不同的菌株也可产生同一种毒素。
目前在我国饲料中霉菌的感染率几近100%,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约为50%,它主要存在有6种毒素,即黄曲霉毒素(AF)、呕吐霉素(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烟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OT),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
据对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调查报告显示,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而又以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1.引发疾病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造成肝脏、肾脏的损害以及肠道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神经症状和皮肤病变,但在临床上除非大量毒素的急性中毒引起死亡外,以及表现繁殖障碍、流产等,因许多症状一般不具有指征性和特异性,很难确认是由于霉菌毒素中毒而致,同时轻微或少量的临床表现,在霉菌毒素中毒后很容易被忽略。
2.破坏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是它最为严重、最为重要和最为本质的危害,许多霉菌毒素可直接破坏或降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在动物试验和生产中已得到充分证实。
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业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业的危害及解决对策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是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而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霉菌毒素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产生,也可在饲料仓储期间产生。
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引起肉雏鸡呼吸道疾病、腺胃炎、肌胃炎,急、慢性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对家禽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此外,毒素还会在动物的肉、蛋中残留, 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
防止霉菌生长,去除霉菌毒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中作者就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以及去除方法进行综述。
1.霉菌毒素的来源1.1来自饲料。
饲料原料主要包括豆粕,玉米,鱼粉等。
其中雨水在玉米采收季节过于频繁,在玉米采收前就发霉或者采收后不能及时晾干而导致发霉变质。
我国黄河以南地区阴雨连绵,玉米和大豆等秋作物来不及收割,部分收割的玉米也因得不到充分晾晒,因此发生霉变或生芽。
东北春季天气转暖时,农民不能及时晾晒玉米,导致玉米霉变率在3%~5%,部分玉米霉变率超过10%。
1.2来自垫料地面养鸡的垫料主要有花生壳,稻壳,麦秸,木屑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垫料容易发霉,肉鸡在养殖中采食垫料或者掉在垫料上的饲料,导致霉菌感染或者采食入霉菌毒素。
1.3对于雏鸡也会1.3通过种鸡转移到体内。
种鸡的采食霉变饲料后,霉菌毒素在卵黄中蓄积,孵化后期及出壳后霉菌毒素随着卵黄的吸收被转移到雏鸡体内。
2.霉菌毒素的致病机理霉菌毒素对肉鸡危害的复合性及对器官的泛嗜性众多研究证明污染饲料中存在多种霉菌。
饲喂天然霉变饲料所产生的中毒远远严重于饲喂等量提纯的霉菌毒素所产生的中毒症。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不是单一霉菌所造成的,如果说一种霉菌毒素主要损伤一种器官的话,那么多种霉毒素就构成了对器官的泛嗜性损伤。
1.1 霉菌毒素重点危害免疫系统霉菌毒素提升加重炎症反应,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霉菌毒素还使肠系膜淋巴结的干扰素的表达减少,肠道防卫功能下降。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 - 蘑菇种植技术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蘑菇种植技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学习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霉菌毒素:养殖业中的“隐形杀手”
55农家之友 2017. 12新技术 养殖葵宝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商品肉鸡腺肌胃炎等一系列消化道疾病、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母猪假发情、哺乳仔猪拉稀、蛋鸡产蛋率下降、奶质不符合要求等。
“病从口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我们所用的饲料原料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霉菌毒素惹的祸。
霉菌毒素的种类 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
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属于田间霉菌毒素,表示这些农作物在田间生长时就已经被这类霉菌毒素所污染;而赭曲霉毒素以及黄曲霉毒素属于储存霉菌毒素,当饲料储存在高温多湿等比较差的储存环境时很容易污染此类霉菌毒素。
对于田间污染的霉菌毒素,我们必须在农作物的种植、收割、晾晒过程中就注意控制,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我们很难做到对这些过程的控制,所以导致这些毒素在作物中含量很高。
对于储存过程中易污染的霉菌毒素,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使用杀菌剂来抑制或杀死霉菌,以达到控制霉菌毒素的效果。
霉菌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黄曲霉毒素能导致家禽法氏囊和胸腺萎缩,皮下出血,抵抗力下降,疫苗失效,蛋变小,蛋黄重量变低,受精率、孵化率降低,胚胎死亡增加等。
对家畜引起生长缓慢,饲料率下降,黄疸,皮毛粗糙,低蛋白血症,肝癌和免疫抑制。
并且黄曲霉毒素会残留在肉蛋奶中,给人类带来食品安全威胁。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与雌激素的结构相似,具有雌激素类的作用,导致动物体内雌激素过度,能引起动物流产、死胎、返情等繁殖异常现象,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在猪体内可以转化为α-玉米赤霉烯醇,α-玉米赤霉烯醇的雌激素作用效果要比雌激素强100多倍,导致母猪阴户红肿、脱肛、死胎流产等损失,引起假怀孕、持续不孕等繁殖障碍疾病。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霉菌毒素在动物饲料、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它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可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且可在动物的肉、蛋、奶中残留,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一些疾病。
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除霉菌毒素,对保证动物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降低经济损失有重大意义。
而与其他家畜比较,猪的饲养管理最为粗放,因而猪的饲料中毒病,在各种家畜中发病概率最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1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我们通过表1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
表1 主要霉菌毒素的产生原因与类别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
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繁殖性能下降,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表2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动物食入了被毒素污染的饲料,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也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因素之一。
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的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毒素的反应,这类药物对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作用比较大,而对单端孢霉毒素相对比较小。
霉菌毒素——畜牧业的隐形杀手
萦绕 在畜牧业 的周 围,对 整个 畜牧 粒 和 料 末 ; 有 些 技 术 人 员 一 看 到
行业 的发展 乃至人 类的健 康都造 成 “勾料 ”就认为 是小肠 球虫 ,但剖
了不可估量 的危害 。
检 也看 不到 明显 的球 虫症状 ,小肠
一 、 摄 入过量 霉菌及 霉菌毒 素 球 虫 药 用 了 几 个疗 程 也 不 见 好 。
3.添 加 防霉 剂 。通 过 添加 有机
四、霉菌毒素的处理
酸或 有机酸盐 及其 酯 ,来破坏 霉 菌
1.吸 附 目 前 用 于 霉 菌 毒 素 吸
细 胞 与 细 胞 膜 来 抑 制 或 杀 死 霉 菌 , 附 产 品 的 种 类 繁 多 , 质 量 参 差 不
或 破 坏 霉 菌 细 胞 内 酶 系 统 , 阻 止 其 齐 , 应 谨 慎 选 择 1
全 株 玉 米 青 贮 技 术 值 得 大 力 推 广
随 肴 畜牧 产 业 化 的快 速 发展 , 式 。 该青 贮 模 式 同 玉 米 秸 秆 青 贮 相
饲 料 饲 草 需 求 量 日益 增 『J【】, 使 种 植 比 别 在 于 : 一是 米 子 实 和 青 秸
业 逐 渐 山 “粮 食 一 经 济 作 物 ” 的 二 秆 同 时 切 铡 混 合 进 行 青 !Ij===; 二 足 全
反 复发病 ,大肠杆 菌 易感 性增 加 , 很像新 城疫表现 ,出现伸颈 张 口呼
使用 大量肠 炎 、球 虫药 物无效 ,严 吸现象;等等 。
重影响饲料报酬 。
二 、霉菌 及霉 菌毒 素 的防控 措
3.严重 的免 疫抑 制 。导致 疫苗 施
提前 l5天进 行药物 预防。
利用 生物 热来 杀灭虫 卵。
可怕的潜在杀手——隐蔽性霉菌毒素
可怕的潜在杀手——隐蔽性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性很强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而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
在2018年上半年及9月份霉菌毒素检测分析报告(来源:建明工业)中,玉米赤霉烯酮超标情况严重;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较去年同期有加重趋势;呕吐毒素平均含量同比下降,饲料超标率为14%,9月份呕吐毒素在玉米、麦麸中保持了较严重的污染水平。
随着国家标准对霉菌毒素限量标准越来越细致化规范,我们更应提高对霉菌毒素的警惕。
目前,霉菌毒素的常规检测主要用到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免疫学检测方法(ELISA等)。
而这些常规的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游离态的霉菌毒素,而检测不到结合态的霉菌毒素。
这里所提到的结合态的霉菌毒素,也被称为隐蔽性霉菌毒素。
研究发现,当植物受到霉菌毒素的侵害时,会进行自我保护,将非极性的毒素与糖、氨基酸或硫酸盐等结合,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产物,储存在液泡中或结合在器官、组织、细胞器等生物大分子上,从而产生霉菌毒素的结合态(Berthilleret al.,2012)。
结合态的霉菌毒素在经动物肠道时,经消化酶或肠道微生物等会被部分或全部释放,被肠道吸收,严重危害畜禽健康(换句话说,动物在吃了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时,可能会吸收比我们检测到的更多的毒素)。
隐蔽性霉菌毒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呕吐毒素-3-葡萄糖苷(D3G)、玉米赤霉烯酮-14-葡萄糖苷(Z14G)、玉米赤霉烯酮-14-硫酸盐(Z14S)等,在体内释放后,均有直接毒性的属性。
一系列的研究均证实了隐蔽性毒素的存在。
Andrea等(2008)通过体外消化法模拟人的消化道环境检测到了玉米中的隐蔽性毒素D3G、Z14G、Z14S,消化后的检出率分别是99.5%、97.3%、98.6%。
Chiara等(2008)体外消化后毒素含量明显升高。
范国燕(2015)通过体内外消化试验均证实玉米中的霉菌毒素AFB1、DON、ZEN经酶消化后含量明显上升。
霉菌毒素是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
3 一些生产成绩较好的猪场,只要
发生问题,罪魁祸首最终追究到饲
料霉变上
• 笔者近年见到6场次PRRS流行,其中5场次 直接诱因是重度饲料霉变。
湖北荆州某猪场,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 疫情,因油糠霉变在2007年夏天引发了 PRRS,导致100多头母猪流产死亡(为胎儿 PCR检测证实);
湖南某猪场因玉米霉变严重又未做任何 处理,结果造成母猪抗体水平低下,引发 仔猪猪瘟流行;
• 6.2 “底色病”的肝肾损伤的病理意义
• 霉菌毒素中毒时肝肾损伤的病理机制众多,与 猪病关系重大的如下。
• 6.2.1 蛋白质合成障碍。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 的主要器官,是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 维千蛋白原、运载蛋白、部分酶类)的专业来源。 “底色病”使肝功能不全、血浆清蛋白减少,轻 者生长减速、贫血、抗体水平下降,重者出现水 肿、腹水。
• 4.2 PRRSV的免疫抑制特点。PRRSV对猪 体免疫抑制除具有与上述多种其它病原微 生物相同的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外,还对 肺脏和淋巴组织及其它组织(几率较少) 的巨噬细胞通过免疫修饰作用使其发生凋 亡,因此PRRSV比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免疫 抑制作用更加强大。
• 但是,无论PRRSV比其的免疫抑制作用多 么强大,它最终可以与际主(猪体)共处 稳态(稳态是系统化论中用以表示有生命 物体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名词,稳态是有生 命系统,即开放系统存在的表征),这就 是PRRSV对猪群感染率可高达90%、但是 大多数感染猪场是稳定猪场(The stable farm)的道理。
• 5.7 霉菌毒素不能与猪体构成稳态
• 致病阈值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猪体可以刺 激猪体产生生成抗体等免疫反应,有利于 猪体防卫功能;但是有一分子霉菌毒素就 有一份机体损伤。霉菌毒素不可能像 PRRSV等病原微生物那样能与猪体共处稳 态,这是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在致病机理上 不能与霉菌毒素相提并论之所在。
霉菌毒素的种类以及对蛋鸡的影响?
霉菌毒素现在可谓是无处不在呀,小到料槽,水线,大到原材料玉米豆粕,都有可能出现霉菌毒素,是近几年危害我们养殖业最大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在夏天高温高湿,饲料霉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说现在说到脱霉剂,几乎没有养殖户不知道了,不管是养猪还是养牛还是我们养蛋鸡,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就是脱霉剂,那怎样判断你用的脱霉剂是真正有效果的脱霉剂呢?那你首先就要了解霉菌毒素的类型以及各个脱霉剂的作用机理。
一、影响蛋鸡养殖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1、黄曲霉毒素:在肝脏上蓄积,引起一系列肝病问题。
破坏鸡的免疫系统,造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迟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2、玉米赤霉烯酮:表现类雌激素作用,影响蛋鸡产蛋率,造成鸡蛋破壳率、畸形率增高,并损害卵巢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卵巢充血、出血、卵泡萎缩。
3、呕吐毒素:重要靶器官是肠道,是对蛋鸡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毒素之一。
肠道作为机体吸收营养物质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蛋鸡采食被低剂量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会造成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等,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肠道被高剂量的呕吐毒素刺激会造成肠道屏障破坏、免疫功能紊乱、并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症状,严重破坏生产性能,损害机体健康。
4、赭曲霉菌毒素:主要影响肾脏功能,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造成肝脏、胰脏、肾脏苍白,肾脏肿胀,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导致蛋鸡的体重下降,钙磷无法正常吸收,骨骼逐渐脆弱,容易受到挫伤。
被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适口性差,导致采食量下降,产蛋量和品质下降,还可造成畸形蛋增加。
5、T2毒素:造成口腔溃疡,进而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拒食、羽毛生长不全、生长速度下降、产蛋率下降等。
此外T2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胸腺、骨髓、肝、脾、淋巴结及胃肠黏膜等,抑制这些器官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造成免疫抑制。
二、导致霉菌毒素污染的原因1、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麸皮中霉菌毒素超标。
2、饲料加工后存放吸潮发生霉变。
养殖技术-饲料发霉对鸵鸟养殖业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养殖技术-饲料发霉对鸵鸟养殖业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饲料霉变的发生及其危害多数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花生以及其副产品玉米秸秆,秧藤,饲草在收获时逢阴雨天,收获后未能及时干燥(含水分达13%以下)或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几天后都会发霉。
已干燥的粮食、加工后的豆粕、草粉等在存储过程中,如果直接触潮湿地面或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湿度适宜,都会发霉变质。
在相同的条件下经加工破碎的饲料比整粒料更易发霉。
在养殖场,特别是育雏室,饲料库,饲料加工间,是霉菌容易繁殖的场所。
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霉菌毒。
据有关资料报导:霉菌及主要霉菌毒素。
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
它们产生有霉菌毒素很多,目前饲料检测到得毒素已超过350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霉毒素,T-2霉毒素,饲料中的各种霉菌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使中毒的病畜禽诊断变得更为困难。
霉菌对鸵鸟的危害发霉菌可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饲料发霉首先会使饲料适口性下降,此外,霉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降低了饲料原有的营养价值,有研究表明,同一分饲料在霉变后的其脂肪、代谢能、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I、赖氨酸等营养指标比霉变前降低了20%-40%。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都会中毒,发病,影响各种脏器功能,轻者畜禽生长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者会并发多种疾病,造成畜禽死亡。
鸵鸟养殖场这方面的实例很多。
例如:(1)育雏室潮湿,通风不好,雏鸟的垫料,(垫沙、垫草等)粪尿、污物,清理不及时,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霉菌很快侵入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感染雏鸟。
(2)饲料库房或饲料加工间,在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饲料很容易受潮,发霉。
鸵鸟饲喂发霉饲料很容易中毒。
鸵鸟对霉菌毒素敏感程度取决于品种,年龄,体质,营养状况等因素以及霉菌产生毒素的毒力大小。
轻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不表现明显严重死亡现象,造成的损失是隐性的。
主要临床症状:产生一些综合性表现,如种鸟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下降,不合格的种蛋比例增多,公鸟配种能力减弱。
什么是猪的无形杀手霉菌毒素
什么是猪的无形杀手霉菌毒素
它是指霉菌毒素,当饲料发霉后,霉变的饲料里面含有一种毒素。
霉菌毒素它污染饲料,赠猪的安全埋下一个隐性利益杀手,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器重它,并进行一定的防御措施。
夏季高温多雨,当温度达到28℃、湿度达到80%时,时常会发生大量的饲料原料(玉米最常见)产生霉变,霉菌常寄生于含有淀粉的原料上,并在其内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并释放有毒物质,造成将近20%3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而浪费!
另外,霉菌毒素又是最强的免疫干扰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免疫体系遭到搅扰。
猪为了排毒,肝肾功用下降,机体解毒/排毒才干削弱,猪只健康遭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对母猪繁殖功能影响无穷无尽,许多猪场为此遭受经济损失。
霉菌中毒是一种慢性中毒,许多人不理解就在这一点上。
其危害表现为:
1育肥猪发生胃溃疡,浮现呕吐,吐了又吃,吃了又吐,一段光阴后胃溃疡穿孔,种公猪表现为无精,少精。
2母猪吃了霉饲料,仔猪吸了它的乳汁,外阴红肿,反重发生黄白痢,止都止不住。
3母猪发情不显然,屡配不孕,返情增多,产死胎,弱仔,产后无乳。
现在是梅雨季节,大家购进原料时,尽量少点,尽量做到吃多少加工多少,至于精料,库存也不要存太多。
原料加工之后,用塑料袋包扎好,然后一个一个竖着放,袋子中间留点空隙通风,不要成堆挤压,挤压很简单发生霉变的。
另外,
存料房开通风口,但是要防止水淋和地面滋润。
许多人都在使用脱霉剂来防止,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学会机灵使用,偶然喂一次红糖排毒未尝不可。
在燥热高温的夏季,我们可以在饲料里添加脱霉剂,至于秋冬季尽量减少使用,甚至可以不用脱霉剂,这个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断定。
霉菌毒素对养鸡业的危害综述
霉菌毒素对养鸡业的危害综述霉菌毒素是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其在养猪方面的危害已经被广大的养猪户所了解。
而在霉菌毒素对养鸡方面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生活中的霉菌污染无处不在,几乎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发现霉菌的存在。
由于霉菌的生活空间很广,生活条件很随便,不论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炎热的夏季都可以发现霉菌的广泛分布。
各种霉菌其所产生的毒素也各有不同,在炎热的南方和夏天黄曲霉毒素、烟曲毒素比较常见,而在寒冷的北方和冬季多见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而赭曲毒素、T-2毒素等在南北方均可见到。
由于霉菌及其毒素的无处不在,其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也变得严重起来。
本篇文章主要讲一讲霉菌毒素对养鸡方面的危害和防制措施。
霉菌毒素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很严重的危害!一些霉菌毒素的联合能产生相加效应也能产生相互增强作用,所以,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往往会低估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免疫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紊乱、致癌致畸、消化系统损伤、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鸡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
黄曲霉毒素Bl 对人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对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敌敌畏大100倍、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可见霉菌毒素的危害性有多高。
1.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的亲嗜性而使免疫器官受损导致萎缩,它还干扰正常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力,包括对正常抗体生产产生抑制,发生免疫抑制,以使鸡对盲肠球虫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等疾病多发,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使新城疫、流感、大杆等病的不断发生。
黄曲霉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后各种类型的抗体上不来),在生产实际中到处可见,但往往会被认为是疫苗相关因素造成的,而使罪魁祸首--霉菌毒素逍遥法外。
2.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破坏最为明显。
原来是它“偷走”养鸡场的钱-霉菌毒素
原来是它“偷走”养鸡场的钱——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在过去常被称为“隐形杀手”,给家禽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且在生活生产中是无处不在的,每年夏秋潮湿季节,垫料中会滋生大量霉菌,蛋鸡在这些发霉的垫料上生活极易发生曲霉菌病。
同时潮湿的环境也促使成品饲料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和麦子等饲料原料中霉菌的滋生,导致这些饲料和原料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蛋鸡采食这些霉变的饲料极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那么霉菌及毒素对鸡群都有哪些危害?1、曲霉菌主要侵害家禽呼吸器官。
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成年禽多为散发。
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
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
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2、对畜禽消化道黏膜的强腐蚀性,会导致肠粘膜脱落、坏死,从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肠道除了是消化器官外又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同时也吸收霉菌毒素,当霉菌毒素严重破坏了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肠道免疫系统的被破坏会导致家禽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更高了。
3、对肾脏的损伤,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可致肾肿、痛风、软骨组织发育不良,畜禽不明病因腿病发病高。
4、对血管壁的损伤,使畜禽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脏器组织渗透压升高,诱发腹水症。
5、对免疫器官的损伤。
尤其会造成鸡胸腺、法氏囊的萎缩,引起免疫抑制而使各种病毒病多发。
免疫失败常被认为是疫苗质量,接种过程失误,强毒攻击或其他复杂因素影响,而霉菌毒素造成免疫失败,却常被忽视。
6、对肝脏的破坏,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
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
肝脏是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解毒器官、代谢器官和消化器官,一旦遭到损害,随之引发一系列的病变,禽上表现为脂肪肝,也会引发畜禽的营养性腹泻和过料等。
比砒霜还要毒的东西你还在天天喂鸡,别说我没提醒你
比砒霜还要毒的东西你还在天天喂鸡,别说我没提醒你上次讲到霉菌对鸡的危害,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霉菌感染,以及平时管理有什么防治措施,用什么药物防治。
这期就跟广大养殖朋友普及一下,霉菌毒素已经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也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什么原因会导致霉菌感染?1,饲料中玉米霉菌毒素严重超标。
2,饲料中其它成份霉变。
3,饲料加工后,存放过程中吸潮发生霉变。
或内袋破损,或久放,或存放地潮湿,直接挨潮湿地。
4,料罐或绞笼内壁残留。
5,夏季高温高湿料槽添料太多,久存会发生霉变酸败。
6,鸡群吐水或水线乳头漏水到料槽,形成酸败。
7,水罐、水线没有及时清洗。
8,水被污染,大肠杆菌、霉菌超标。
9,鸡舍灰尘太多,含有大量霉菌。
10,水帘用完后没做消毒处理,水帘发霉严重,排风打开,鸡直接吸进带霉菌的空气。
11,粪便不能及时清除而发霉。
12,人为添加不合格的添加剂,携带大量霉菌。
曲霉菌防治措施:1、进料时间不宜过长,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尽量不要接触地面。
原材料要选优质无霉变原料。
2、定期清除料仓、料线内壁等。
饲喂要少喂,勤添,减少料在自然界中暴露,梅雨季节严防吸潮。
3、定期清洗水线,或消毒水(酸化剂)定期清理。
定期清粪、除尘。
4、选择正规药物防控,不听信谣言,不播谣言。
善于辨别鼓吹概念的,不贪图便宜。
占小便宜,吃大亏。
药物防治:西药防治霉菌可选:制霉菌素片:快速清除霉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
霉立清:快速解除霉菌,保肝解毒,提高肝脏功能养鸡过程中,呼吸道问题一定要特别注意,推荐你一个:“三金方”使用抗病毒药物呼独康,配合呼吸道专用药万呼宁,同时配合抗菌药杆立克,控制继发感染。
连用4天,即可看到明显效果,一般用药两天就会发现伤亡减少,采食量明显增加,这是很多养殖户使用后反映效果很好的一个“三金方”。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损害家禽免疫机能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损害家禽免疫机能Trevor K.Smith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的总称,是家禽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
对家禽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单端孢菌毒素(Trichothecene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Hussein和Brasel,2001)。
据估计,全球25%以上的谷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的有害影响主要有4个:(1)降低采食量;(2)减少营养吸收;(3)影响内分泌;(4)抑制免疫机能。
我们所观察到的症状通常是霉菌毒素的继发症,而不是某个霉菌毒素中毒的特定症状。
饲料中即使以较低浓度同时存在多种霉菌毒素也可对家禽的免疫机能产生叠加性地破坏,在有其他疾病或应激存在的情况下,将增加我们确保家禽生产效益的难度。
1 饲料中曲霉菌和青霉菌的霉菌毒素对家禽免疫机能的影响1.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代谢产物,是极其有害的肝脏毒素和致癌物质。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影响有:降低生产性能,破坏组织器官,改变血清化学、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
据报道,肉鸡采食霉变日粮(黄曲霉毒素B1 300μg/kg)6周,其细胞免疫机能降低。
如仍然采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日粮,损坏的细胞免疫机能会进一步导致肉鸡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然而,给雏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200μg/kg的日粮,对禽霍乱抗体滴度没有影响。
给肉仔鸡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纯品(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 400μg/kg)的饲料导致其细胞免疫机能显著降低,然而,饲喂5周后则对肉鸡的体液免疫机能无影响。
含黄曲霉毒素的天然霉变饲料或饲料原料通常还含有黄曲霉毒醇(Aflatoxicol)、Aflatrem和环并偶氮酸(Cyclopiazonic ac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霉菌霉素正在成为畜禽健康的隐性杀手近些年,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加重,使粮食或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程度及范围日趋明显。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所污染。
霉菌毒素除直接使畜禽中毒致死外,更为严重的是使畜禽的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下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了许多的免疫失败和频频严重发生且难以防治的疾病,同时通过肉、蛋、奶等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现今这一严重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某些误识,对这种现状应给予高度关注。
一、霉菌毒素和霉菌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产毒霉菌(Moulds)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至今检测到的毒素已超过350种,其中有几十种已被公认可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
同一种菌株可产生多种不同的毒素;不同的菌株也可产生同一种毒素。
目前在我国饲料中霉菌的感染率几近100%,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约为50%,它主要存在有6种毒素,即黄曲霉毒素(AF)、呕吐霉素(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烟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OT),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
据对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调查报告显示,全价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而又以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1.引发疾病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造成肝脏、肾脏的损害以及肠道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神经症状和皮肤病变,但在临床上除非大量毒素的急性中毒引起死亡外,以及表现繁殖障碍、流产等,因许多症状一般不具有指征性和特异性,很难确认是由于霉菌毒素中毒而致,同时轻微或少量的临床表现,在霉菌毒素中毒后很容易被忽略。
2.破坏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是它最为严重、最为重要和最为本质的危害,许多霉菌毒素可直接破坏或降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在动物试验和生产中已得到充分证实。
如某些霉菌毒素可使胸腺萎缩,抑制或降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抗体和细胞质产物以及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细胞反应器的功能,致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障碍等,它们都可严重降低免疫应答能力。
近几年许多畜禽广泛存在疾病频发与难以防治,或大量使用疫苗免疫后抗体仍达不到应有滴度甚或免疫失败的现象,都与霉菌毒素的中毒有密切关系。
2006年夏季许多地方严重发生“猪无名高热症”,据调查报道,饲料霉菌毒素是促使发病的元凶之一。
3.可致癌致畸大量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对畜禽和人类都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基因毒性,以及肝毒性、肾毒性和皮肤毒性,这些毒性有的在短期内没有明显表现,但它慢性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也有因毒素量大则可在短期内出现症状。
4.降低饲料品质直接造成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
可造成饲料单项物质损失14%-20%,最高可达31.5%,同时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因而降低饲料转化率,致使饲料消耗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5.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动物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在它的肝、肾、肌肉、血液、乳汁和蛋中检出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通过这种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
三、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目前对霉菌毒素的诊断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1.霉菌毒素种类甚多它造成动物机体的损害程度和表现不一,而且绝大多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在众多的霉菌毒素中毒中,仅有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可引起2月龄至初情期前的小母猪外阴红肿或阴道粘膜红肿外翻甚或增生破溃,假发情或乳腺肿大以及直肠脱垂等症状,此时才可高度怀疑是因F2毒素而致,虽F2毒素同时还可造成不发情、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弱仔等,但它不具有F2毒素致病的特异性。
另外在畜禽发生较多死亡时,如果尸检出现较多的肝脏肿大、脂肪肝、肝坏死或硬化等病变时,结合曾使用了霉菌污染的饲料,可高度怀疑为黄曲霉毒素而致。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大多没有特定的症状,很难根据临诊及尸检确定为霉菌毒素中毒。
2.我国饲料被霉菌污染的情况严重而普遍据英国监测中国的玉米样品,有80%被黄曲霉素AFBl和串珠镰孢菌毒B1污染。
1996年我国饲料霉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污染率分别为100%和99%。
但是许多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或饲料的外观常无异常,尤其是受田间霉菌污染时,往往在籽实成熟时已被包埋,霉菌污染的情况被隐蔽,外观仍然正常,仅凭肉眼和手感等难以确定饲料是否含有霉菌毒素。
如有的见饲料长毛变色、结块有霉味时才认为是发霉,这是一种误识。
有人以为长白毛的较黑色毛的发霉轻,实际上白色霉变较黑色霉变所含毒素对猪的毒性更强,如含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往往呈灰白色霉变。
还应注意有些霉菌在夏季高温时分泌毒素旺盛,也有的在寒冷的秋冬时节阴冷潮湿的天气时分泌毒素旺盛,更有的毒素在籽粒收获之前已经存在了,所以饲料霉菌毒素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应对毒素的产生和存在有全面认识和了解。
3.霉菌毒素的毒性强大难以破坏如黄曲霉素可分为B1、B2、G1、G2、M1和M2等,其中以B1毒‘性最强,它是敌敌畏毒性的100倍,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饲料中含黄曲霉素200~400μg/kg以上即出现肝脏形态学损伤;发生中毒性肝炎甚至导致肝癌。
赭曲霉毒素200.g/kg就发生肾脏形态学损伤、增重减慢。
单端孢菌毒素3μg/kg时采食减少。
F2毒素1.g/kg以上即会出现阴道脱垂、假发情等症状。
霉菌毒素可耐高温及许多理化的加工过程,如加热压制成颗粒饲料,或加工酿成酒类等之后,其毒素依然存在。
4.实验室分析难度很大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化学成分复杂,而且分析检测费用昂贵。
再者,检验出有霉菌存在与否并不是判断霉菌中毒的依据;有时即使霉菌消失,但毒素仍可存在。
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仅一种存在时往往危害较轻,如同时有数种霉菌毒素存在时可发生协同或“相乘”作用,毒性大为增加,但又难以确定它们之间致使毒素危害加剧的化学成分变化。
同种化学成分的霉菌毒素致害作用可有很大差异,如从霉饲料中提取的毒素较人工合成的同种化学结构的毒素毒力强大的多,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依靠化验的方法来确认霉菌毒素中毒有一定困难。
5.中毒危害的微量和蓄积性许多霉菌毒素虽然在饲料中较普遍存在且毒性较强,但它在饲料中往往仅含微量,尤其是在外观完全正常的饲料中更是难以察觉,仅在短期使用并不出现临床中毒表现或异常,但霉菌毒素具有蓄积性,它在畜禽体内蓄积到一定数量时,往往造成慢性中毒而使机体受到损害,这时挽回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为时已晚。
由于饲料霉素毒素中毒的复杂性,所以诊断方法应采取深入调查综合分析为主,结合霉菌毒素中毒的特点,必要时做实验室分析的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如注意发病与采食特定的饲料有无密切关系;检查有无发霉或可疑发霉饲料;常呈地区性或季节性发病:无传染性和免疫性;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
四、饲料霉菌毒素的预防与脱毒1.饲料的防霉购进饲料原料时应抽样检测其水分、毒素指标和营养成分等,筛除破碎和霉变的籽粒及杂质,籽粒应饱满有一定光泽,尤应注意有无外观正常但已被霉菌污染的原料。
应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贮存条件:一般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7'℃;但有的霉菌更适宜15℃左右的温度,它们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
缩短贮存期,必要时可加入一定数量的防霉剂,但是防霉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致癌、致畸及残留毒性等,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2.饲料的脱毒从理论上讲对饲料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有多种,但在生产中真正能完全除尽霉菌毒素而又较实用的方法很难找到(1) 物理脱毒。
剔除发霉或破损的籽粒,脱去含毒素较多的籽粒外皮或胚芽,或用清水淘洗,或通目晒、辐射、加热等方法以减少毒素含量或毒性。
其中的某些方法可杀死部分霉菌,但对霉菌所产生的毒素难以消除。
还可用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物质以减少毒素在动物肠道的吸收,但吸附剂并不能吸附各种不同的毒素,而且往往同时还吸附一些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
(2)化学脱毒。
某些霉菌毒素可被部分的化学药物破坏降解,如通常用碱水洗涤发霉的籽粒,用氨水可降解一部分黄曲霉毒素等,但不同的化学物质往往只对某种毒素有效而对其它毒素不能降解。
用化学方法脱毒会有化学物质在饲料中有高残留的问题,从而又产生了新的有毒有害作用。
(3)生物脱毒。
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此类方法同样仅对某种毒素有一定作用,而且酶不耐热,在饲料加工过程容易失活,而微生物发酵法的作用缓慢。
使用生物脱毒法成本较高且效果不稳定,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尚难推广应用。
(4)其它脱毒法。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减轻毒素的危害也有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减轻霉菌毒素的有害作用,它们对毒素没有特异性。
3.霉菌毒素吸附剂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已是影响全球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近些年在市场上已出现了多种天然或合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这些产品大多数是通过在消化或营养吸收的过程中清除毒素分子。
这些毒素吸收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等)及其它树脂类(如消胆胺等)。
目前霉菌毒素吸附剂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某些吸附剂吸附毒素作用在体内可疑,如活性炭是多孔的不溶性物质,它的比表面积可达500~3500m2/g,体外试验有较好的吸附脱毒作用,然而它的这种作用在体内得不到验证。
(2)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具有选择性,有时仅对一、二种毒素吸附作用较好,而对大多数毒素无吸附力。
(3)普通的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往往与饲料中部分营养物质结合或吸附,如与蛋白质、能量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结合,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吸附剂本身是一种非营养物质,可给机体带来某些不良影响。
(4)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后排出的毒素在自然界中不易被降解,有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的危险性。
(5)某些较新的复合吸附剂,采用改性的工艺,吸附作用较好,且对饲料中营养成分无显著负作用,不造成第二次污染,有的已研制成功,并逐渐面市,如腾骏的“霉消安”、美国脱霉素等,应用效果反映较好,但由于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对它效用的长期综合评价,还需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证实。
(6)目前市售的许多“脱霉剂”尤其是一些价格低廉的脱霉剂(如每500g价格仅为3~5元)不论包装多么精美,它说明书宣传的脱霉作用如何好,但它很可能不具有脱霉作用,或根本不是脱霉剂,还有的仅含一点微量元素、维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而已,它同样不具有脱霉作用,应谨防上当受骗又误事。
(7)根据畜禽的不同来选择脱霉剂,如吸收黄曲霉毒素效果较好的脱霉剂更适用禽类;禽类对黄曲霉毒素较家畜敏感,而对猪应选用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作用较好的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