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理论
生理心理学
1、决定论原则
2、外部刺激与脑内分析器对应原则
3、结构原则
(三)意义
1、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的重要自然 科学基础
2、开创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的先河。
(四)缺陷
1、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2、没有深入到脑的深部结构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2、Witte和Marroco(1997):尼古丁均可以减少周围无效提示所多花费的反应时,即增进注意的定位成分功能。而阿托品不能减少无效提示所花费的反应时,但却加快有提示时的注意反应,即增加注意的警觉成分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系统
主要来自蓝斑核
3种受体,即α1、α2和β 受体
3、1997年,Witte和Marroco在灵长类动物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可乐亭选择性地损害注意的唤醒机制,而对注意的定向功能无损。
三、多巴胺(DA)递质系统
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的细胞团
受体包括D1、D2、D3和D4
实验:Robert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前额叶损伤导致其相应的DA系统功能减退,而DA减低可以导致工作记忆的受损。而纹状体DA减低则可以导致注意的转换功能的障碍
三、注意的网络学说
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Posner
(一)警觉网络
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二)定向网络
定向网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三)执行网络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2、1985年,Gold-Rakic发现大剂量的可乐亭(Clonidine)可以改善猴延迟记忆作业的成绩,但损伤猴的额叶后,可乐亭的这种作用消失;1998年,Coull的研究表明,额叶损伤的患者注意障碍与NAα2受体的拮抗剂一样可以导致注意目标的选择障碍,这两项研究可能说明,NAα2受体可能通过额叶的中介作用,对注意的警觉系统或者注意目标的选择发挥影响;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将青年心理的发展看作是生理上成熟的过程,以生物变化和成熟去解释和推断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代表的理论有:(一)霍尔的种族复演论认为人个体发展是人类种族发展在时间上的压缩,在形式上的复演,童年期复演原始人狩猎时代;少年期复演着人类文明初期;青年期复演着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
主要根据遗传决定和引导个体发展与成长。
▼在青年期前期呈现普罗米修斯式的热情与多愁善感之间的相反的冲动的“疾风怒涛”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精力旺盛的、兴奋的、过度的活动之后便是冷淡、无精打采和厌倦;异常高兴、欢乐和欣喜很快就被烦躁不安、悲伤郁闷和忧愁所代替;自信、虚荣和自高自大与自卑、自疑和羞怯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特征;既可看到儿童似的自私心的存留也可看到理想的利他主义的提高;良好和美德纯粹但也容易受邪念的诱惑,出现追求正义与说谎犯罪等好坏行动的交替;当青年陷入迷恋和友谊之中时又向往着独处和孤单;青年一段时间可以表现了强烈的敏感和亲切,另一段时间又可以表现出无情和残酷;冷漠和惰性伴随着热情、好奇与探索;向往偶像和权威但又具有反对任何权威的革命激进主义倾向。
▼到了青年晚期,个体重演着现代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逐渐由波动趋向平稳,这个阶段青年的发育过程结束,到达成熟。
(二)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环境因素支持、改变和控制成长的时候,它们并不导致发展的根本进步,而成熟支配着心理发展的多个方面。
他通过对162名儿童长达12年的调查研究指出青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从11岁持续到21岁,其中前5年(11—16岁)特别重要。
10岁是儿童发展较稳定的时期,这时儿童机体组织稳定,发育缓慢,因而心理活动也十分稳定,很少关心外界事物,对别人持信任态度,与父母相处和睦。
▼从11岁起,人的机体发生突出变化,进行较大的更新,性机能逐渐成熟起来,引起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
比如,开始,他们变得情绪不稳,爱冲动,常违抗父母,脱离成人的自主性增强,易受同龄人的影响,并对异性发生兴趣。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作用于脑产生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
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1791年,意大利Galvani提出神经冲动是电的论断。
19世纪30年代,Mvller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4)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1)脑立体定位技术(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欲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特别是深部结构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2)脑损伤法(脑损伤法包括以下几种: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可逆损伤),并且,由于手术出血或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损伤,这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可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因此,它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观察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考研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十六理论
一.脑功能学说理论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
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大脑行使的各具体功能自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
布洛卡和威尔尼克区的相继提出丰富了定位说。
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证实了记忆定位于大脑颞叶。
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
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
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
即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①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②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③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4. 机能模块说模块(module)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二.睡眠的功能理论:1.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
2. 生态理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要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3.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學定义: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章第一节一、【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但并不是所有从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的作用:通过与受体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位点的接触达到的:①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去极化EPSP),达到一定强度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②另一种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超极化IPSP),这种电位使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阻碍下一个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二、神经元神经元的内部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含染色体)、线粒体(生成ATP)、细胞骨架、酶神经元的分类:根据树突和轴突与胞体的关系不同,分为三类:①多级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多树突。
②双极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另一方发出一根树突。
③单极神经元:只发出一个分支。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元分成三种:①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收集环境中的信息,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多为单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多为多级神经元。
③中间神经元—连接前两者,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多为多级神经元。
人体中99%以上的神经细胞是中间联结神经元。
它们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联络作用,,同时还接收、处理并中转全身传来的信息。
三、【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支持细胞,比神经元多5-10倍,像胶水一样把CNS黏在一起,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的作用: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②包裹神经元使其固定在合适位置,并且为它们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传递信息所需的化学物质;③使神经元彼此隔开,以免信息短路;④清理并消除因疾病或受伤而死亡的神经元。
胶质细胞的分类: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游走,吞没并消化死亡的神经元残骸,即噬菌作用。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一、心理与生理学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心理与生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探讨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内心的情绪、认知、动机等方面的状态。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就心理与生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
1. 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状态对身体生理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引起心率的变化。
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时,体内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导致心率和血压的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而正面情绪状态则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例如愉悦的心情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生理对心理的影响:生理状况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当个体处于疲劳、饥饿或疾病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身体的不适会刺激大脑的相关区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此外,某些生理疾病也与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如抑郁症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相关性。
3. 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身体的生理状态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状态改变,而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二、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及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桥梁。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个体处于紧张、压力等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产生镇静、放松的效果,使身体恢复平衡。
2. 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和内分泌两个系统组成,它们通过激素的分泌来传递信息。
当个体处于紧张、忧虑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肾上腺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理过程。
心理生物学理论
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情感障碍、强迫症、 惊恐发作和儿童多动症及相关疾病和精神 障碍的遗传基础的研究
脑定位、脑心理功能、脑代谢及精神异常 机制的研究
神经电生理
生物化学分析 法 心理应激测试 术
脑的高级神经 网络理论
脑电图及相应的睡眠脑电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
脑透析(Microdyalisis)、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 交等
一、巴甫洛夫的生平和著作
❖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Pavlov)出生在俄 国中部小城梁赞 。21岁即1870年他和弟弟一起考 入圣彼得堡大学,先入法律系,后转到物理数学 系自然科学专业。
心理生物学研究现状、水平
• 心理生物学研究现状
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以脑为中心的心 理神经内分泌学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极大 地促进了心理生物学的研究。
• 现代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水平
微观方面:心身相关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宏观方面:理论上,各种心理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 对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1927年,坎农提出了 丘脑说以批判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认为, 如果身体就是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 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的变化。同样,如 果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如服用药物)引起 内脏的变化,也应当有情绪反应;相反, 如果除去内脏变化的感觉,就应当不再有 情绪。因此,他提出了一些有力的反证。 第一点,他指出,不同的情绪可以有同样 的内脏活动的变化,而同样的内脏活动的 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例如,伤心和 感激都能流泪;心跳加快可能是受惊,也 可能是过分激动或生气。第二点,他指出, 脊髓高部位因意外事故切断的病人失去了 内脏感觉,但并未丧失情绪或情感。虽然 有的病人报告情绪有所淡薄,但都还是有 情绪的。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延续前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讨论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学习与记忆和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正文:一、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1. 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和皮肤的作用。
2. 感觉与感知的差异,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3.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基础,包括感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和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
二、学习与记忆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输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等步骤。
2. 记忆的类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探讨海马和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3. 生理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以及它们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情感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神经结构,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2. 情感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如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3. 动机的生理基础,如奖赏系统和多巴胺的角色,以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如隐喻和失忆症等。
3.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无意识过程对决策的影响。
五、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 睡眠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睡眠阶段的特征。
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3. 梦境的定义和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和反映性梦境理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心理学是一个多领域的学科,涵盖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意识、无意识、睡眠和梦境等方面。
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理生理学理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这一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感知、思维、情感、记忆、学习、睡眠、本能、动机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该学派有以下几个代表人物:①沃尔夫(H.G.Wolff)的心理应激理论他通过对胃瘘病人观察发现,在精神愉快时,粘膜血管充盈、分泌适量;在愤怒、仇恨时,粘膜充血,分泌增加;但在忧郁自责、孤独时粘膜苍白、血管收缩、分泌减少、运动抑制。
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
他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
他以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去研究心理因素和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以数据形式表示研究中所观察到变化。
他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可靠性,他还提出情绪对生理活动的作用还受遗传性器官罹患性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②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理论别赫切列夫于1885年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十月革命前就针对主观心理学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个人的精神生活可成为主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涉及其他人,我们只能研究他们在外界作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内部过程的外部表现。
这种外部表现就是反射,他把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视为反射作用的总合,主张要用严格的客观方法记录外部的反应。
③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一方面把情绪和“本能”并提,认为情绪激动乃是在皮质控制力减弱条件下极其复杂的无条件反射的优势和暴乱。
另一方面把情绪与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的建立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建立的完成过程,定型的维持和它的破坏,在主观上就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他认为在习惯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例如失业或亲人死亡时,还有当心理恐慌和信仰粉碎时,所经验到的沮丧的情感,其生理基础就是旧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新的定型又难以建立起来。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
心理生理学情绪与身体的关联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类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情绪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心理生理学就是研究情绪与身体之间关联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心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
一、情绪对身体的影响1.1 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生活质量。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不利于心理健康,会导致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1.2 情绪与免疫系统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
相反,积极情绪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3 情绪与心血管系统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也有密切关系。
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紧张,增加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积极情绪则能够降低心血管紧张,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2.1 斯坦福研究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nnon和Bard提出了著名的斯坦福研究,认为情绪是心理生理反应的结果,情绪发生的同时也会伴随一系列的身体变化。
这一理论强调情绪与身体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皮质下系统理论皮质下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Papez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与身体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大脑中的皮质下系统实现。
这一系统包含海马、杏仁核、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其功能是调节情绪与身体反应。
2.3 多元智能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与心理生理学相关。
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其中包括情绪智能。
情绪智能指的是个体识别、管理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它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情绪调节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情绪与身体健康的方法3.1 积极的情绪表达积极的情绪表达对身体健康有益。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最新心理生理理论
心理生理理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这一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感知、思维、情感、记忆、学习、睡眠、本能、动机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该学派有以下几个代表人物:①沃尔夫(H.G.Wolff)的心理应激理论他通过对胃瘘病人观察发现,在精神愉快时,粘膜血管充盈、分泌适量;在愤怒、仇恨时,粘膜充血,分泌增加;但在忧郁自责、孤独时粘膜苍白、血管收缩、分泌减少、运动抑制。
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
他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
他以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去研究心理因素和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以数据形式表示研究中所观察到变化。
他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可靠性,他还提出情绪对生理活动的作用还受遗传性器官罹患性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②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理论别赫切列夫于1885年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十月革命前就针对主观心理学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个人的精神生活可成为主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涉及其他人,我们只能研究他们在外界作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内部过程的外部表现。
这种外部表现就是反射,他把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视为反射作用的总合,主张要用严格的客观方法记录外部的反应。
③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一方面把情绪和“本能”并提,认为情绪激动乃是在皮质控制力减弱条件下极其复杂的无条件反射的优势和暴乱。
另一方面把情绪与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的建立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建立的完成过程,定型的维持和它的破坏,在主观上就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他认为在习惯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例如失业或亲人死亡时,还有当心理恐慌和信仰粉碎时,所经验到的沮丧的情感,其生理基础就是旧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新的定型又难以建立起来。
常用心理学理论简介
主要观点(1)
主要观点(2)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 a.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 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 式的左右 • b. 替代经验。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 c. 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 d. 情绪唤醒。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 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 成功 •
二、归因理论
• 提出者简介: • 伯纳德•韦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当代国际心理学领 域的著名学者,是归因动机理论的奠基人。1965年至今 任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越 研究贡献奖。曾发表论著10余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 代表作为:《动机与情绪的归因理论》(1985),《人类动 机:隐喻、理论和研究》(1992)和《责任的推断:社会行 为的理论基础》(1995)。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机、情绪和归 因理论。
主要观点( 2 )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
主要观点(3)
• •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 归因。 •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 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 为有很大的影响。
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 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 • • •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 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 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
心理生物学理论
心理学的心理生物学理论方向,是由生理 学家和心理学家以生物学的方法探索心身相 关的规律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生物学研究是目前心身相关研究中的最 前沿部分,也是今后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向。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生物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 所以,今后心理生物学研究应在坚持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并 重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评述
•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心理生物学研究正在医学心 理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心理生物学的研究也更加具有前沿性。
• 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生物、社会和多种其他因素交互 作用的产物,而心理生物学侧重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手段,试 图以心理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和生物学的理论观点来全面解释 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身关系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和各种成像技术使人 们对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有了更为精细和直观地认识。
1.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 2.神经内分泌的研究 3.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4.遗传学的研究 5.脑影像技术 6.神经电生理及其他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心理因素对机体生理的影响与机制
• 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 • 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 •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 塞里的应激理论 • 恩格尔的心理应激观点
【PPT】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
• 总结:注意有关脑区结构的功能假设 • 由LaBerge(1997)提出 • 对某一对象刺激的注意需要3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 (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 • (2)能提高脑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 • (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可经选择某些脑区作为注意
的对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 此3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进来,是产生注意现
• 由于注意所选择目标的转移需要执行功能的大量参与,依据Posner的注意网 络学说,DA系统可能与注意的执行网络有关。
• 三、注意的神经生物学模型
• Posner和Peterson(1990)提出注意分为两个系统: • 1、后部注意系统:由顶叶后部(以往注意解脱)、四叠体的上丘(视觉注意转移)、
刺激
选择性 过滤器
有限心理加工资源: 刺激识加
反应
长时记忆
• 2、衰减模型
• 由Treisman(1964)提出。
•
反应
•
认知任务 非认知任务(阈值低)
•
衰减
过滤器
•
物理特征分析
•
•
追随耳 非追随耳
(二)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 • 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决策过程,即在产生知觉以后和给出反
由网状结构投射观察家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一般性兴 奋水平和觉醒状态。 • 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的一般性兴奋水平,保证大脑各个皮层的警觉水平有重 要意义,从而与注意有关。 • (二)初级感觉皮层 • 在网状结构的激活下,初级皮层对各种信息进行通道特异性的自动加工。同 时受到其他皮层的调节和控制。 • 初级皮层是认知、注意资源的分配模型 • (一)能量分配模型 • 由Kaheman(1973)提出,将注意看作一组对信息加工的认知资源或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生理理论
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这一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感知、思维、情感、记忆、学习、睡眠、本能、动机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该学派有以下几个代表人物:
①沃尔夫(H.G.Wolff)的心理应激理论
他通过对胃瘘病人观察发现,在精神愉快时,粘膜血管充盈、分泌适量;在愤怒、仇恨时,粘膜充血,分泌增加;但在忧郁自责、孤独时粘膜苍白、血管收缩、分泌减少、运动抑制。
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
他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
他以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去研究心理因素和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以数据形式表示研究中所观察到变化。
他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可靠性,他还提出情绪对生理活动的作用还受遗传性器官罹患性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②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理论
别赫切列夫于1885年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十月革命前就针对主观心理学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个人的精神生活可成为主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涉及其他人,我们只能研究他们在外界作用的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内部过程的外部表现。
这种外部表现就是反射,他把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视为反射作用的总合,主张要用严格的客观方法记录外部的反应。
③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一方面把情绪和“本能”并提,认为情绪激动乃是在皮质控制力减弱条件下极其复杂的无条件反射的优势和暴乱。
另一方面把情绪与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的建立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建立的完成过程,定型的维持和它的破坏,在主观上就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他认为在习惯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例如失业或亲人死亡时,还有当心理恐慌和信仰粉碎时,所经验到的沮丧的情感,其生理基础就是旧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新的定型又难以建立起来。
人的环境以及因它而产生的某种变化对他所具有的意义愈大,情感体验就愈深刻。
由此而产生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的改造便引起了兴奋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他把条件反射视为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主张采用条件反射这一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科学地研究主观心理现象,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坚持机体与环境、心理与生理、主观与客观的辨证统一。
④坎巴两氏情绪学说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u)通过实验证明,情绪不能用生理变化的知觉来解释,他认为控制情绪乃中枢神经而非周围神经系统。
坎农根据以下事实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
<1>切去脑皮层(丘脑保留)的动物表现过分的愤怒反应,丘脑切除,其反应消失;
<2>丘脑单侧的伤害,增加来自身体该侧面的情绪成分;
<3>在人类,影响丘脑一边的瘤,则影响单侧的情绪表现;
<4>轻度的麻醉引起脑皮层对下级中枢控制的短暂减弱或疾病引起的永久损害,发出自由而时常持久的流泪与哭的表情。
他认为当丘脑神经过程被激动起来时,专业性质的情绪才附加到简单的感觉上,他认为丘脑是情绪的控制中心。
他认为来自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被传送到丘脑,丘脑对其进行加工后传送到皮层产生情绪体验,同时丘脑又通过激活内脏和骨骼机产生外围的一切生理变化。
坎农的学说是1927年提出,其中一部分工作由其弟子巴德(P.Bard)完成,故称“坎巴两氏情绪学说”。
⑤塞尔耶,汉斯的应激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塞尔耶,汉斯(Selge,Hans)认为当人遇到紧张或危险的场面或情境时,身体和精神负担过重,恰逢这时人往往又需迅速作出重大决策来应付这种危机,这是就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
在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一系列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产生,使机体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境。
紧张而持久的应激会产生过度的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贯不规则,行为紊乱等,这种持续的应激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推毁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胃溃疡,胸腺退化,免疫力下降,甚至发生临床休克或死亡。
这一具有革命性的应激理论使人们发现了神经内分泌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诸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卒中、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癌症等,这些都被归划为身心疾病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