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讲评课 精品
初中历史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周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象是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较为薄弱,本课涉及到多个朝代的更替,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自身已经一定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的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些能力去理解课本知识,从繁化简,从而掌握课本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机器初具规模。
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一、家天下的形成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教学目标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
学时重点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机器初具规模。
学时难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年)1. 夏朝的建立。
- 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夏朝的统治。
-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 - 前1046年)1. 商朝的建立。
- 夏朝后期,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 盘庚迁殷。
-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都城才稳定下来。
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3. 商朝的统治。
-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青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等。
- 商朝人还善于经商,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西周(公元前1046 - 前771年)1. 西周的建立。
- 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 西周的分封制。
-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 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 西周的灭亡。
- 周厉王时期,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精品)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共107张ppt)
本课小结: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品种多、用途广、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宏 大;采用‚泥范铸造法‛;四羊方尊、司 母戊鼎 二、甲骨文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 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 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统治残暴,武力伤害百姓
多行不义必自毙;暴政就会亡国
合作学习:商汤灭夏
学习思考四:商朝建立者、建立的时间是?定 都哪里?后迁都至?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都城:亳
约公元前1300年,迁都 殷 建立者:汤 朝代:商
合作学习:武王伐纣
学习思考五: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分 别是什么?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牧野
目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概况
录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西周的分封制
概况
概况
概况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难点: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
合作学习:夏朝的建立
学习思考一: 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 立于哪一年?
禹、公元前2070年
合作学习:夏朝的建立
学习思考二: 继承方式是什么?夏朝的国家机构是什么?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 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 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 《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 大夫五,元士三。” 鼎功能的变化: 食器 礼 器 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 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
牛尊
春秋铁农具
动荡的春秋时期
2.王室衰微:_分__封__制__逐步瓦解,_周__王__室__地位下降,_诸__侯_ 竞相称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诸侯争霸: (1) 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 身的_利__益__,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民__族__间的矛盾也 有所发展。 (2)概况:强大的诸侯以“_尊__王__攘__夷__”的名义进行征 战,争夺霸主地位。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_龟__甲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王__懿__荣__首次发现,至今已有 _1_6_万__片以上,已经识别的有_1_5_0_0__多字。 (3)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_祭__祀__、战争、农牧业、 _官__制__、刑法、医药、_天__文__历__法__等。
( B)
选择题基础练习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
A 国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夏传子,家天下”是《三字经》 中对夏朝的描述。这里的“家天下”与下列哪个制度有关
( B)
选择题基础练习
8.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 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标志着
1.青铜器: (1)出现:_原__始__社__会__后__期__;繁荣:___商__朝___ (2)用途:商朝以后,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_礼__器__,成为 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代表作品:_司__母__戊__鼎__、_四__羊__方__尊__。司__母__戊__鼎___(商朝)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4)高超工艺:商周时期出现了____泥__范__铸__造__法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全单元】》PPT课件
趁热将青铜溶液 倒进模和范中间 的空隙中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 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它 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 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 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 50周年。
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
史发展线索。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宫殿复原图
(1)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2)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这周体社现会了森西严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三等足级鼎制立度。、 大名鼎鼎、鼎力相助、钟鸣鼎食
1.1米
重832.84千克,是
1.33米
世界现存最大最重的 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 羊 方 尊
青铜器中的精品
蕉叶形纹理 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 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商朝建立
商部落汤 (日益强大)殷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的原因?
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
《 封 神 榜 》
该电视剧讲述了商末时期,由于纣王残暴 无道,宠信妖女妲己,苦害生灵;周文王顺应天 时,招兵买马,聘请姜子牙出山讨伐纣王,最 终推翻商王朝的神话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讲评课教案最新范文(精选4篇)
七年级历史上讲评课教案最新范文(精选4篇)七年级历史上讲评课最新范文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教学讲义_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度。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过程】导入: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了。
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2、夏传子,家天下(启继禹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3、夏桀的暴政。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1、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定都亳)2、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殷商社会稳定,疆域十分广大,见教材P18)3、暴君商纣,实施酷刑“炮烙”。
4、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定都镐京)提问: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统治者的暴政他是们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西周的分封制1、原因:为了加强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规定:听王令,见王面,纳王贡,守王土,随王征。
3、西周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亡者国是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教学目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你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1、甲骨文实际上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七年级上册历史讲评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讲评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2.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3.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吗?能简单介绍一下吗?2.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如夏、商、周等历史时期。
(2)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重要事件和人物。
(3)让学生举例说明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3.讲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1)讲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周公旦辅政等。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等。
(3)讲解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建立等。
(4)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5)讲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唐朝的繁荣、安史之乱等。
(6)讲解宋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岳飞抗金、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等。
(7)讲解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明朝的繁荣、清朝的衰落等。
4.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教师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3)举例说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唐朝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建立、宋朝的繁荣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等。
5.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思维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历史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如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小论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复习精选PPT课件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周天子
2、诸侯
3、卿大夫
4、士
5、平民
6、奴隶
西周等级示意图
11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9、西周的灭亡
(1)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周厉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771年犬戎进攻镐 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3)_公_元_前_77_0年_,周平王迁 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是指__夏__、__商___、__周__时__期___; 铜器在我国是__原__始__社__会___后__期___
出现的;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
期是_商__周___时__期___;商周时期在青
铜器铸造技术上采用的工艺是
_“__泥___范__铸___造__法___”____。 15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 今__山__西__南__部__、__河__南__中__西__部__一__带__;
在洛阳平原发掘出的夏都城遗
址被称为_二__里__头___遗__址__; 夏朝历经_4_0__0_多__年;最后一位
国王是__桀___;灭亡的时间是
_公__元___前__1_6_0_0_年___。
1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开始于禹建立的夏朝, 启最早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汤灭 夏,武王伐纣演绎着奴隶制王朝的兴衰更 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 国七雄诸侯纷争的局面。这一时期也是我 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的 使用与推广,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 国变法运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 社会的变革,使人们的思想大为解放,在 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华文化开始勃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4.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
6.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撰写,学生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4.突出重点:板书应突出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重点内容,如各国变法、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使学生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5.准确精炼:板书设计应准确精炼地表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影响,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
6.概括性强:板书应具备概括性强,能够总结和归纳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片段,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然而,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变法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讲解和解释。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对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有了全面了解。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小组合作不够紧密,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战国时期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战国时期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针对战国时期的变法,组织学生讨论各国的变法措施和影响。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1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
周平王 年,周平王 洛邑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前770年—前256年
东
周
春
秋
战
国
前770年—前476年
前475年—前221年
3.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4.春秋五霸是指哪几个人? 5.怎样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吴 践 王 阖 闾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晋 雍
新田
洛邑
齐 临淄
周
商丘
吴 吴
楚 郢 越 会稽
在图中找出齐、 晋、楚、吴、越 的地理位置,及 都城所在地和今 地名。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关于春 秋五霸的另 一种说法是 齐 什么? 晋 临淄
秦
雍
新田
周
洛邑 商丘 吴
宋
楚
郢 会稽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公元前651年,召集诸侯“葵丘会盟”。
1. 重耳流亡
看 图 说 史
城濮之战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你知道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勾 践 卧 薪 尝 胆
吴 其 为 沼 乎 伍 ! 子
胥
二 十 年 之 外 ,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说课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1张)
学习
学情分析
状况
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部分历史知 识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完整的概念, 一些历史知识和合作意识,共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解决 对策
3.学情分析
学生 情况
学习
学情分析
状况
解决 对策
由于本单元记忆内容比较多,学生 识记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形成不了 历史框架。所以在教学中应开展活 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掌 握这些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热情和兴趣,拓宽、丰富学生 的历史知识。
课堂总结
2、都江堰材料题:
都江堰修建于何时?都江堰的修建者是谁?都江堰修好后的
作用和功能有哪些?
(1)通过小组讨论和题目分 析得出1、2小题的答案。
(2)出示都江堰动态图和视 频,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 象的理解都江堰的功能和 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重点突 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五、
教学设计
课时分配:
•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课时)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课时) • 第8课 百家争鸣(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3分钟)
合作探究 (15分钟)
1 23
课堂总结 (5分钟)
45
自主学习 (15分钟)
达标测评 (7分钟)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达标测试
课堂总结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以图片故事时间、 地点、背景为导向
徙木立信
完成导入
为了本节课商鞅变法的重点知识讲 解做必要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好 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 中学习。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精编版】
。
南宋·刘松年《渭水飞熊图》 (局部,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前徒倒戈)
建立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 )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如出一辙,为什么都会取得胜利?
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 化和等级界限。
用于祭祀的精美玉
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
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
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
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
铜爵
铜鼎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期的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青铜时代、封建社会
(四)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国力衰弱。 夏王桀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人民,引起民众的反抗。
知识讲解二:商汤灭夏 网开三面
商朝与夏朝相比,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 展,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
(一)商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汤
都城:亳(商王盘庚时迁 到殷)
(二)商朝的统治和发展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
济得到发展。
这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使用的农具大部分为木、
作用
分封
对象
主要
封国
诸侯
义务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 劳大小
对象:亲属-面积大,位置好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功臣-面积小,位置远
一不朝,则贬其角;再不朝,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墨子·告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文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文讲解一、引言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了古代我国的各个方面。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二、课文概述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大禹治水》、《夏朝的伦理风尚》、《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兴起》等内容。
这些课文涵盖了古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风貌,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他率领人们治理洪水,开通九州河流,使得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我国的水利工程和治水技术,以及古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应对方式。
2. 夏朝的伦理风尚课文《夏朝的伦理风尚》通过夏朝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我国的伦理道德和人文风貌。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伦理风尚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兴起这一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兴起。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周朝则是商朝的继承者。
通过阅读这部分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的兴衰原因,以及周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三、深度探讨1.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则关于治水的神话传说,更是古代我国人民对于自然环境认识和应对的生动写照。
大禹治水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水患的深刻认识和治理实践,体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也对应着现代我国在水利工程、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2. 夏朝的伦理风尚夏朝的伦理风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礼仪习俗等。
夏朝伦理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我国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夏朝的伦理风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感受到古人们对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讲评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讲评考试单元----二[测试目的]、抓住共性问题进行考试,从实际动身,培育能力。
二、分析学生把握知识的情形,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式]自测[教学时]1时[教学类型]考试[教具]单元测试---二[教学进程]、组织教学。
二、发放试题3、开始测试4、收试卷、阅卷六、分析、总结讲评讲评第二单元测试题[教学目的]、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动身,培育能力。
二、分析学生把握知识的情形,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式]教学法[教学时]1时[教学类型]讲评[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文化[教具]本节采纳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组织教学。
二、总评:本次考试存在的要紧问题有:)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2)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方法:)养学生认真审题的适应;2)强对学生写的训练;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评: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一、二、、7题在问答题中重点讲解第2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4、时刻让学生改错、巩固、练习(利用微机))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瓦解时期;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形成时期。
2)闻名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战国七雄:______(结合图位置:最北是______;最南是______;最东是______;最西是______)九、那个时期的战役有______、______。
4)道家学派----开创人是______,著有《______》;要紧思想是______;具有______的思想。
)儒家学派开创人是______,他编订了《______》6)墨家学派开创人是______,主张____________7)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______,主张A;B。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讲评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讲评测验单元----二[测试目的]、抓住共性问题进行测验,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2、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法]自测[教学时]1时[教学类型]测验[教具]单元测试---二[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2、发放试题3、开始测试4、收试卷、阅卷6、分析、总结讲评讲评第二单元测试题[教学目的]、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2、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1时[教学类型]讲评[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文化[教具]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2、总评:本次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2)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措施:)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2)强对学生写的训练;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评: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1、2、、7题在问答题中重点讲解第2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4、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练习(使用微机))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瓦解时期;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形成时期。
2)著名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战国七雄:______(结合图位置:最北是______;最南是______;最东是______;最西是______)9、这个时期的战役有______、______。
4)道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著有《______》;主要思想是______;具有______的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他编订了《______》6)墨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主张____________7)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______,主张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验单元---- 二
[测试目的]
1、抓住共性问题进行测验,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2、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法]自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测验课
[教具]单元测试---二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发放试题
3、开始测试
4、收试卷
5、阅卷
6、分析、总结
讲评课
讲评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学目的]
1、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2、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讲评课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文化
[教具]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总评:本次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2)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措施:
1)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2)强对学生写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评:
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1、2、5 、7题
在问答题中重点讲解第2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
4、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
5、练习(使用微机)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瓦解时期;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是我国______形成时期。
2)著名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战国七雄:______(结合图位置:最北是______;最南是______;最东是______;最西是______)9、这个时期的战役有______、______。
4)道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著有《______》;主要思想是______;具有______的思想。
5)儒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他编订了《______》
6)墨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主张____________
7)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______,主张A;B。
著作是《______》
8)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______著有《______》,还提出了______ 6、作业:
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