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6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47张PPT)
吴越争霸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
霸战争
1)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
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
孙
国都城郢。
伍 子
武
胥
吴越争霸
2)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
“ 吴
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
王
夫
差
自
乍
兵
器
越王勾践剑
”
愿你多知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 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寓意:越王勾践被夫差战败,囚禁在吴国。勾践在吴三 年,受尽苦难。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吴王夫差赦勾 践归国。他回国后,广纳贤士,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屈辱, 他在室内挂了一个苦胆。吃饭时一定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 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 后来越国终于强大起来,灭掉了吴国。“卧薪尝胆”常被用来形 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 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 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导入新课
周平王东迁
犬戎
渭水
镐京
西周
东周 河
洛邑 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 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 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 的关系如何?
三、商业的发展
开设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在电视剧《东 周列国·春秋篇》 中,东迁后的周平 王,摄于郑国的威 力,竟与郑庄公做 了交换太子互为人 质的荒唐交易。这 种情况反映了什么 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课件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 骨针和装饰品
山顶洞人的生活
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 的历史书籍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 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 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 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类人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3—4有关北京人的 课文内容,找出下列 问题的答案: 1、发现地点 2、年代 3、体质特征 4、使用的工具 5、生活状况 6、火的使用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2、年代: 3、体质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 制造和使用工具。 4、使用的工具: 北京人将石块敲击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 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 苦的斗争。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宏蛇。 ——《韩非子》
动脑筋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 的?
P3 动脑筋 答:清晨,北京人伴着太阳的升起出发了,青壮 年手拿木棒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只见他 们快速地奔跑,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鹿, 有用木棍击打的,有用石头丢的,肿骨鹿渐 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北京人的第一个猎 物。没有出去打猎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 没有闲着,他们成群结队地采摘野果,并用 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落日的余晖斜 斜地射入洞中,打猎归来的北京人与洞内的 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捕获的猎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ONGGUOLISHI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92页 0178页 0222页 0274页 0376页 0428页 0530页 0632页 0684页 0686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 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 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昭陵六骏
精选ppt课件
1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忆昔》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武则天开创武举,由兵部主持武 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 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 视发展生产。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 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 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精选ppt课件
1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繁荣不廹放癿时代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22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癿廸立唐朝癿廸立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则天廹元盛世廹元盛世618618年年李渊李渊长安长安唐太宎即位唐太宎即位626626年年治国方略治国方略革新措施革新措施表现表现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称帝统治措施统治措施影响影响改革措施改革措施表现表现11政治上政治上22经济上经济上33军事上军事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11课课隋朝癿统一不灭亡隋朝癿统一不灭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些治世局面癿出现有何共同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新课堂——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转变
(1)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2)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 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 (3)从关注三类知识(横向知识体系;纵向知识体系;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到关注 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 (4)从关注知技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 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1、“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它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以及原理等基本知识结构上,注重知识 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授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领域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协助学生建构 历史知识体系,更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 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2024.08
前言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2.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匈奴的进攻 B. 农民起义 C. 宫廷政变 D.武装夺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3、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 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②开灵渠
军事:北开修发筑南长疆城修御灵匈渠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坑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
帝国,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 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秦朝的暴政
徭役、兵役繁重 赋税沉重
④③②① 修修造修 弛筑骊建 道长山阿
城陵房 墓宫
上收 缴获 国的 家2
3
/
刑罚残酷 裂单 等死 10 刑 多就 种有 车
秦二世更加残暴
暗臣长任 ,姐意 政妹屠 治和杀 十文他 分武的 黑大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二、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时间:
公元前209年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课堂检测
1、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粒坠落地上。
神农氏把谷粒拣起来种在地里,没想到谷粒熟了。
于是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
虽然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不可尽信,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先民以启示,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
大约在7000年前,在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表明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地区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反映了什么样的特色?中国的早期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半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2.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3.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一段归纳相关知识,学生叙述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生活位置: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坡村落布局示意图》《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等图片。
学生根据课本及图片复述半坡人的居住区布局及房屋特征。
课件展示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3.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及课本内容归纳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穿汉服
胡服
汉服
北魏孝文帝出御图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拔拔
元 长孙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汉姓
汉化措施: 语言: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用汉语
交
服装: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
穿汉服 往 交
改汉姓 流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联汉姻 交
政治:采用汉魏的官制、法律等
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 强征各族人民当兵(约80多万), 企图统一中国……晋军以8万精 兵应战,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 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 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 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 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项目
交战 双方 时间
内容
前秦 东晋 383年
图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
图三 《农耕图》 (甘肃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
图中有几个人?还有什么? 图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
北方各族人民处于一种杂居状态,民族 聚落已经不多见。而且,很多少数民族都学 会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你能概括一下孝文帝童年时代的社会风貌吗? 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借
鉴,出现了民族交融趋势。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苻坚改革
政治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
思想 文化
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一、淝水之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件
• (1)请你观察考古文物资料图片图1至图4,结 合所学知识,从图片中提炼出正确的历史信 息。
• 图1:半坡的彩陶盆,说明当时半坡原始居民 已会制造彩陶,并在上面绘有图案。
• 图2:半坡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 会纺线、织布、制衣。
• 图3:河姆渡人已饲养猪。
• 图4: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D.打制
•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 3.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B 文明 的代表是( )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 4.“稻花香里说丰年。”在下列人类遗址中 ,考古发D 现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农耕之南
地域: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原
(河姆渡人的生活)
农
房屋:干栏式建筑
始
耕
粮食:水稻
农
之 始
耕
农耕之北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域:黄河流域(陕西半坡)
生
(半坡居民的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活
粮食:粟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业 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
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
发现 地点
_长_江__流域, _浙_江__余姚
河姆 渡人
生活 年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前 • 1.时间: 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大汶口 • 2.地点:
• 3.生产农具:磨制石器 石镰 石锄 •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 化的出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汶口陶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汶口晚期的墓 葬里,为什么有 随葬品多少的现 象出现?
B C
D
饲养猪狗等家畜 住半地穴式房屋
食用磨制石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懂得挖掘水井、饮用井水的原始居民是 ( A ) A B C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尖 底 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 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 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 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 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 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 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 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 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 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 易溢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干 栏 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 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 殖家禽家畜。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缽,是河姆渡人用来盛放食物的食具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
“打制旧,磨制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 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骨耜(si)
耕种土地
石耜
石镰
收割庄稼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 8.音乐绘画:原始乐器骨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 姆 渡 遗 址 出 土 的 稻 粒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兴起于: 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8.音乐绘画:乐器陶埙,彩陶上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
浙江余姚河姆渡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1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2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 • • • •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距今约7000年前 骨耜最为典型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狗和水牛 7.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雕刻,
4.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工具 5.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不同点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半坡 原始聚落)
南方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 原始聚落)
气候温暖 种植粟、黍 半地穴式房屋
气候湿润 种植水稻 干栏式房屋
妇 女 织 布 缝 衣 想 像 图
原始符号 这些陶器各有什么用途?
半坡出土的纺轮
2019/3/1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 渔叉和渔钩
8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4.农作物: 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课件
自己种植农作物
3
内容讲解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原始农业
原始种植业 原始畜牧业
那么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4
1、原始种植业
采集
采集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5
1、原始种植业
遗址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堆积厚度4米左右,包含了大量遗存、遗骸、 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各式器具。
遗址上生活着的就是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
11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 (南方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考古证明
粟
稻
长江中下游
黍
北方地区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6 中国。
1、原始种植业
(2)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 耕种。
猜一猜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7
2、原始畜牧业 ——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
半坡 居民
磨制石器,
距今约六 黄河流域的
粟
千年
陕西西安 骨器、角器
半地穴式 猪、狗
陶器
制作 黑陶
彩陶, 出现刻 画符号
其他
制作玉 器和乐 器
纺线 织布 制衣
原始农业
原始饲养业
29
原始手工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43页PPT)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6000年
•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 住宅: 半地穴式房屋
• 生活技能
:
半坡人
原始农业: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原始手工业:磨制石器、骨器、彩陶、纺织、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姚 距今7000年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 地点: 浙江余姚
• 住宅: 干栏式建筑、水井
• 生活技能 :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制作农业工具、家畜养殖、 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纺织、雕刻、天然漆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猪不怕苦, 陶、玉、乐器照不误。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衣: (1)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食: (2)种植水稻、粟、蔬菜,人类由采集者转变为
生产者;饲养家畜;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住: (3)定居:天然洞穴→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工具:(4)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半坡人会制造骨制工具 会制造陶器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 式房屋冬暖夏凉。
知识梳理
最早
聚落
原始农业 为古代文 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 了重要的 物质基础
7000 干栏式
水稻
西安 6000
半地穴式 粟
课堂作业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 居民
半坡原 始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距今 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
时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合集
元谋人复原图
新课探究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 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 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 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 散布的炭屑和烧骨。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 门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 有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 古人类——元谋人。
元谋人使用石器图
新课探究
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 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知道使用火。
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能够制作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新课探究 制作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 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聪明的动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须经过长期的 训练。比如:动物园里的黑猩猩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树上的野果子,它们 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而且动物只能 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并不能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作出任何一 件简单、粗糙的工具。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和利用工具改造 自然。因而能够制作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
的发展,其脑部也在缓慢地进化。
北京人正在打制石器,制作木器
新课探究
北京人遗址中出土了数以万计 的石制品,原料均来自于遗址附近。 石制品多为小型器,器型种类繁多。 早期石器较粗大,砍砸器居重要地位。 中期石器形制变小,尖状器发展迅 速。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石锥是 这一时期特有的石器。
3 了解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的区别。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新课探究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这个词指代各种各样的自然遗物。一般来说,化石是指保存在地 球地壳材料中的任何远古动植物生活遗迹。在大多数情况下,化石形成过程 始于植物或动物死亡后迅速被沉积物所覆盖的时候。松散的沉积物可以保 护遗体不被风化和外力所破坏。利用碳年代测定法,古生物学家有时可以估 计出化石的年龄,从而帮助科学家推断这个岩石层的所有其他物质的年代。 如果没有化石,那么我们对地球早期历史就不会有更加完整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七千年前 磨制石器 耒耜
•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水井
• 6.原始饲养业: 猪、狗、水牛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 玉器 象牙雕刻 天然漆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 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 省西安市半坡村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农耕 生活的?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了解原始农业的起源及发展的表现。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和意义。 3. 知 道 考 古 发 现 是 了 解 史 前 社 会 历 史 的 重 要 依据。 4.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5.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的起源: 神 农
古之人,皆食禽兽氏,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 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传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耕。 ——东说汉《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我我国国原远始古农人耕类时主代主要要遗遗址址的的分分布布
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时约间七:千年 2、生活地区:
长江流域
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
使用磨制石器
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骨耜
从下面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得较早。
会制造陶器 饲养家畜
会制造玉器和乐器
扁 腹 釜
鱼塑
河姆渡出土石器
石凿
石斧
耒(lei)耜(Si ) —— (骨耜)
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 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可以防寒保暖(冬暖夏凉)。
猜这是什么?
会挖水井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动脑筋: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 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 步呢?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 2.时间: • 3.生产工具: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山东泰安 大汶口遗址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骨耜 sì 石刀
石斧
用耒耜耕地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阅读“河姆渡人的生活 ”标划并记忆: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2.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3.生活: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发现木结 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4.生产 (1)农业:水稻是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 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2)畜牧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3)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 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 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
•
•
AA
B
A
B
请回答:
①半坡人建筑复原图是
是
。
,河姆渡人建筑复原图
②图A是
式房屋,图B是
式房屋。
③图A的优点是什么?图B的优点是什么?
④形成这两种构造不同的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种族差异
C、自然条件 D、生产力水平差异大
思考:河姆渡原始农业生活比北京人 的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这些陶器各有什么用途?陶器的广泛使用给人类 带来什么影响?
可用于祭祀、饮食、建筑、栽培、收藏、陪葬、装饰、床上用品等。
陶器的广泛应用让人类逐步走向了现代文明。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坡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 耒耜 •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 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 纺织、制衣
距今约六七千年,我国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典型 代表是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距今约 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它们都具备了原始 农耕文化的特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 生活、饲养家畜和制造陶器。
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①水稻 ②玉米 ③粟 ④花生 ⑤蔬菜
1.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靠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为 生;北京人赤身露体,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上了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 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根据P9第一段小字 和本图: 你能推测半坡人能 吃到的食物吗?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粟 的国家。
石刀
石斧
骨簇
半坡人的石斧
让你想到了……
半坡人的纺轮
让你想到了……
原始纺织业。我国最早使用的 纺织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
半 地 穴 式 房 屋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动脑筋:
动脑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 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半 坡 人 面 鱼 纹 盆
原 始 艺术
半坡的刻划符号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
尖底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 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 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 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 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 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 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 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 上水不容易溢出。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会制作陶器的原始人类是( C ) )
A.元谋人 C.半坡人
B.北京人 D.蓝田人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黄
河
半坡遗址
长
江
河姆渡遗址
我国我原国始远农古耕人时类代主主要要遗遗址址的的分分布布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建筑复原图》: •
假没如有工你具是挖一地个下生的活果在实,原只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 外能用采树集枝、和捕石捉头食,费物时为费生力,;生捕存会有哪些困难?
捉猎物也一样只能用木棒和石头 效率很低,而且野外采集毕竟不 能与现在种的比较, 野外的东 西少,能吃的野菜也不多,很难 填饱肚子。还有取火的问题,也 没有装物品的器具,没有刀分解 捕来的动物,捕捉过程遇到猛兽 很容易受伤甚至丢掉性命。因而 原始人吃不饱,穿不暖,又受猛 兽侵扰、自然灾害等,成活率低。
原始的畜牧业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刻画猪纹黑陶钵
杆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建此屋是为了通风防潮。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1、河姆渡人修建的房子是高于地面的干栏式;
半坡人修建的房子则是半地穴式的。 2、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 年,生活在多水、潮湿 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 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阅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标划并记忆: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2.时间:距今约6000年。 3.生活: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 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屋内有灶坑。 4.生产: (1)工具: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还制造骨器、 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 猎,用鱼叉、渔钩、渔网捕鱼,也采集野果。 (2)农业:主要种植粟。 (3)手工业: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有装饰 品,并有乐器,如陶埙。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