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校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
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
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元素进行分区,以此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例如: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与它所处的族序数是4相等。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对这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案例三: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
例如,他认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它的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镓。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还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多年后也得到了证实。
:【练习】1、填空虚线左下方是______元素,虚线右上方是_______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_________元素。
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B.Li、Na、KC.Cl、Br、ID.Na、Mg、Al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同一周期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O、F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相等(O、F元素除外),A.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但O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Li、Na、K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1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l、Br、I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7价,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Na、Mg、Al最高正价分别为+1、+2、+3,所以符合题意,故D正确。
高中第2课化学教案
高中第2课化学教案年级:高中第2课课题: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和应用。
4. 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解释。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3. 元素周期表和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师简要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历史。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周期表的排列原则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2.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利用实验室设备,测量不同元素的一些周期性性质,如电子亲和能。
2.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与元素周期表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执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变化趋势。
2. 总结回顾:讲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关键内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题目。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为化学高中第2课的教案范本,希服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分校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思考:现已发现118种元素,是不是等于118种原子?[复习] 什么叫元素?[板书]三、核素、同位素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如:1H(氕、H)、2H (氘、D)、3H(氚、T)(D和T不稳定、易裂变)[板书]1.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上述1H、2H、3H就各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人们又把质子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1H、2H、3H三种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
[板书]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注意:(1)两同:同质子、同元素;两不同:不同中子、不同原子。
(2)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3)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核素,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
(4)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的原子。
(5)178O是一种核素,而不是一种同位素,168O、178O、188O是氧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设问并板书] 同位素原子间的性质有何异同?(1)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和其它原子形成不同分子D2O 重水 T2O超重水D2O 重水 T2O超重水氢有三种核素,氯有两种核素,求HCl有种。
(2)同位素的特性:①同种元素的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同种元素的各种核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个数比)。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原子百分含量相加)[板书]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师:这是元素周期表。
你知道这些用不同颜色区分的化学元素都有着怎样的不同含义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幅元素周期表中的秘密!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思考。
引出本节课内容。
图文并茂,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堂学习。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教师:观察下表并思考【新课讲解】元素周期表教师: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第)Ⅷ族。
【新课讲解】周期表中元素的递变规率教师: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所具有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表格如何填写。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解题过程。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的电子层数。
【新课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教师: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族序数后标A;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族序数后标B(除第Ⅷ族)。
【思维启迪】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①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最短,只有两种元素,第二、第三周期各有8种元素,前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他周期称为长周期。
②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所具有的的电子层数。
③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和副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族序数后标A;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族序数后标B(除第Ⅷ族)。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的氦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叫做0族。
注意:周期表中有些族的元素有特别的名称,如第IA族(除了氢)叫做碱金属元素,第ⅧA族叫做卤族元素。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引导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物探中心第一分校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
2.元素金属性周期性变化。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才能目的:通过自学、考虑、比照、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才能。
教学重点:元素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归纳法、诱导探究法、练习法、实验启发等教学过程:[引入]从上节课讨论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构造决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也将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板书]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小结]金属性的判断:①单质与水反响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②单质与酸反响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判断:①与氢气反响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②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讲述]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11~17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
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请大家先填写上上下表。
填写上上以下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注:“—〞不填。
[讲述]一般,对于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金属性,对于非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非金属性。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Na、Mg、Al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板书]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将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外表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参加3mL冷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将实验2中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
高一化学教案5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5.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提升微观探析能力。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性。
难点: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性。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视频: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填满的。
【展示】分别展示不同的元素周期表百变星君——元素周期表祖师级元素周期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标准版元素周期表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版元素周期表立体版元素周期表图标版元素周期表原子轨道版元素周期表建筑式元素周期表沈阳街头的元素周期表默写版元素周期表【讲解】1.周期(1)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即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分类:短周期和长周期。
(3)2.族(1)主族:共7个,用A表示。
①主族的特点: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的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
(3)8、9、10共(4)0族:在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
【问】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生】稀有气体很稳定,它们的化合价通常情况下为0。
【讲解】元素周期表结构口诀:七主、七副、零八族【展示】碱金属元素位置Li NaK RbCs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2.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都是活泼金属,均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均为+1价。
②碱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R 2O)对应的水化物(ROH),一般都具有强碱性。
【展示】水与碱金属反应的实验视频(3)结论:【展示】氟氯溴碘单质F ClBr I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2.卤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颜色:――――――――――――――――――――――――――→F 2:浅黄绿色 Cl 2:黄绿色 Br 2:深红棕色 I 2:紫黑色均有颜色颜色加深 熔、沸点:―――――――――――――――――――――→F 2:气体 Cl 2:气体 Br 2:液体 I 2:固体均较低逐渐升高 水溶性:―――――――――――――――――――――――――――→F 2:反应 Cl 2:溶解 Br 2:溶解 I 2:微溶除F 2外,都不易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 4、酒精等逐渐减小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得电子的能力强,容易得1个电子,其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高一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用具:金属钾、小刀、镊子、坩埚、酒精灯、泥三角、三脚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过渡]咱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及卤素的性质,知道它们性质相似。
为什么相似?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提问]碱金属元素及卤素包含那些元素?[回答]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卤素:氟、氯、溴、碘、砹。
[板书]1、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板书]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板书]2、实验(1)钾与氧气燃烧实验[提问]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回答]煤油中;镊子夹取,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
[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指导[观察]现象与钠与氧气反应对比,有何不同? [回答]燃烧更剧烈,火焰紫色。
[讲述]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为复杂的氧化物(超氧化物)[板书] 22KO O K 燃烧+ (一个氧分子得1个电子)(在这些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板书](2)钾与水反应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强调取用绿豆大小及吸干煤油(注意安全);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回答]钾比钠活泼,轻微爆炸.[思考交流]钠与钾性质有什么相似性与不同?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板书] ↑+=+22222H KOH O H K[阅读]P6~P7相关内容 [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1.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氧化钾与CO 2 4.超氧化钾与水、CO 2 5.氧化锂与水、CO 2[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高中化学 1.1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1.1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元素周期表课题三维目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科学知识1、可以写下直观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展开有关的排序;与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表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技能3、晓得结构同意性质。
过程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论出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与2、使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课堂教学的观点及方法。
由课堂教学得出结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2、增进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重新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质变量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著最恰当的彰显。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金属族的性质递变推论;金属开朗性高低的推论规律比较、概括介绍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多媒体师生活动【导入】开朗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就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现象就是本质的反应,宏观就是微观的彰显。
现在使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去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一)、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恳请同学们看看书本p5,并顺利完成该表中。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什么结论?1.核电荷数从li至cs逐渐激增。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电子层数依次激增,从2层减小至6层。
[实验1]挑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到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冷却。
观测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融(熔点高),先与氧气出现反应,后钠再熔融与氧气反应。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思索与交流]恳请写下钠与氧气在冷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下锂、钾与氧气在冷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碱金属锂钠钾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冷却)[回答]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恳请总结出来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存有什么相似性、寄变性?[请问]相似性:碱金属都能够与氧气反应。
高中化学优质课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1)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同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提问】怎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呢?
【回答】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⑷对于同种元素,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______
①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________
②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越多,则离子半径________
③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越多,则离子半径_________
【随堂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F-、O2―、Na+、Mg2+
【过渡】从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呢?我们从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过渡】元素的性质是与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会不会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呢?下面,根据我们刚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讨论。
【投影】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半径nm
0.037
【讲解】3-9、11-17号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教案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原子核,知道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提示]核外电子做高速运动,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板书]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结论]质量小,运动速度极快,运动空间范围小。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请阅读书本12页的1、2小节。
[板书](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板书](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里往外排[思考与交流]看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板书]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n为电子层数)[练习]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和19号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导讨论]分析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2,8,8,1而不是2,8,9的原因。
[板书]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讲解]在运用中我们必须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方案设计--何婷燕
“Li~Cs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探究三问题
教学反思
:
小结: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形似性和递变性
问题:如何从结构解释“Li~Cs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解释:碱金属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反应易失去1个电子,体现较强的还原性;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递增,原子半径逐渐递增,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依次递减,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能力依次递增,所以金属的还原性越来越强,反应越来越剧烈
第一主族元素包括H﹑Li﹑Na﹑K﹑Rb﹑Cs﹑Fr共七个元素,除去H以外,其他都是金属,称为碱金属元素。(其中Fr是放射线元素,高中一般不讨论)
一、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推进新课
问题:比较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还原性(金属性)强弱如何递变的呢??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多引导
得出结论
课前复习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一节课元素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和结构。那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引导学生复习)。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本节第二个内容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推进新课
提问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结构→性质
思考练习
过度:我们这节课所讨论的是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那么以第一主族元素为例,我们一起来学习。
备课活页纸
学
科
化学
年级
班级
高一(12)班
授课时间
2017-4-12
备课人
总课题
元素周期表
总课时
3
第2课时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累计课时 2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实验:钾钠与水反应实验1-1 课时安排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复习导入:练习讲评导入新课: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完成“科学探究” 三、推进新课 [思考与交流]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钠钾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 Li+O2 Na+O2 与水的反应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Na+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 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例题1 变式1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教学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推进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免费下载】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郑怡10101570104一、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
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
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二课
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
思考:现已发现118种元素,是不是等于118种原子?
[复习] 什么叫元素?
[板书]
三、核素、同位素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如:1H(氕、H)、2H(氘、D)、3H(氚、T)(D和T不稳定、易裂变)
[板书]
1.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上述1H、2H、3H就各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人们又把质子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1H、2H、3H三种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
[板书]
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右图:
注意:(1)两同:同质子、同元素;两不同:不同中子、不同原子。
(2)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3)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核素,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
(4)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的原子。
(5)178O是一种核素,而不是一种同位素,168O、178O、188O是氧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设问并板书] 同位素原子间的性质有何异同?
(1)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和其它原子形成不同分子
D2O 重水 T2O超重水
D2O 重水 T2O超重水
氢有三种核素,氯有两种核素,求HCl有种。
(2)同位素的特性:
①同种元素的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同种元素的各种核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个数比)。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原子百分含量相加)
[板书]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计算示例] 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35Cl 原子量 34.969占75.77% ,37Cl 原子量36.966占 24.23%
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34.969×75.77%+36.966×24.23%=35.453
(4)近似原子量=各核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乘以其原子百分含量相加。
氯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35×75.77%+37×24.23%=35.5
[讲解] 原子百分组成的概念,强调是原子个数的百分比,或物质的量的百分比。
[板书]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生阅读后归纳:
1.元素周期表的提出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2.意义:
(1)预测新元素
(2)寻找原料
①农药——氟、氯、硫、磷、砷附近
②半导体——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③催化剂——过渡元素
④耐高温、耐腐蚀性的合金——过渡元素。
[练习]
1.下列微粒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一组是 ( )
A .19402040K Ca 和
B . 1939K 和1940K
C . 19391939K K +和
D . 1213C C 和
2.镁有三种天然同位素:24Mg 占78.7%,25Mg 占10.13%,26Mg 占11.17%,列式并计算镁
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3.溴有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约为1:1,已知溴的近似原子量为80,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 数分别为
( )
A .44和 45
B .45和 46
C .44和 46
D .79和81
4.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 .制农药的元素
B .制催化剂的元素
C .做半导体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5.在高温超导体中,铊(Ti )是其中成分之一,已知铊是铝的同族元素,关于铊的下列判断 中可能错误的是 ( )
A .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B .形成+3价的化合物
C .T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单质铊的还原性比单质铝强
6.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
在天然单质中,此 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B .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
C.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2
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为160
9.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则它们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有()A.3种B.4种C.5种D.6
10.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百分比近似相等。
已知银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为108,则每种同位素原子里的中子数分别为()A.110和106 B.57和63 C.53和73 D.60和62
作业:P112一、8 三4、5、6 四
[教后感]
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论基础,也是物质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工具,在中学教学乃至以后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
我采用启发、阅读、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形成过程;二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最后概括出:结构、位置、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