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群”的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研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研究作者:吴磊王龙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28期摘要文章依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培养效果,阐述了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分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典型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含素质培养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岗位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从事普通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自动化生产线操作与维护等岗位或相关岗位工作,具有机械制造行业加工、装配、维护和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且面向基层专门人才。
从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机制专业职业岗位群某一种或几种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2 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课程体系构建从机制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对机制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分析机制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群)。
对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析,对岗位群岗位进行归类,以此为依据,构建机制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整理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再转换为行动领域,然后选择有教学价值的行动领域,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由易到难进行排序,进行教学转换。
3 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的研究3.1 岗位调研,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中泽重工有限公司、鑫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50余家临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分析,装备制造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普通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械产品设计与测量、CAD绘图、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操作与维护等岗位。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指对于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的一套准则和指南。
在机械专业领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改革是指根据标准的要求,对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符合工程师需求的人才。
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设置和结构优化: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对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评估和优化。
课程设置要符合行业和社会对机械工程师的需求,保持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技和热点问题。
课程结构要合理,注重横向和纵向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的加强:工程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与工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机械工程课程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提升。
可以建立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反馈,来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还可以进行教师评估和课程评估,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旨在提高机械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建立质量保障评估机制等方式,可以使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为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师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
( ) 械 加 工基 础 方 程及 其相 关 性
表 1为机械加工基础方 向的课程体系及其 内容安排 。 对零 针
件特点 , 把整个 课程体 系划分为轴套类 、 轮盘类 、 叉架类 、 箱体类
图、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机械制造基础 、 工程力学 、 机械设计基 础 、 金工实 习 、 械零部件 测绘等 ) 机 在培养学 生职业能力 和可持续发
的学 习内容是贯穿于加工过程 当中的 。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 、 企
业行业 专家 、 毕业后从事 机械工程工作 的历届校友 的研讨 , 对职 业 岗位群所需 的能力体 系和知识结构进行深入调研 , 虑到课程 考 之 间的联系 , 确定 了机 械基础类课程 改革的基本思路 , 即将机械 基础类 课程及实训 划分为加工 基础和设计基 础两个方 向,以模 块、 任务驱动 的方式重新 对机械制 图及 C D、 A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 量、 机械 制造基 础 、 工程力 学 、 械设计基 础五 门课程 和金工实 机 训、 模具测绘实训 、 机械创新设计三个实训进行 了整合优化 , 规划
【 关键词 】 工作过程
机械基础
课程体 系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 】 5- 892 1 )1一0 70 0 0 98(02OC 02— 2 4
“ 以工作 过程为导 向” 的职业 教育理论 是德国 2 0世纪 9 0年 代 以来 针对传统 职业教育与 真实工作世界 相脱离 的弊 端而提 出
£
置
基 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 系列课程休系的构建
口桂林理工 大学南宁分校 何航红 邱方亮
【 要】 摘 当前机械基础 系列课程体 系与职业教育发展 不相
《机械产品品质检验》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机械产品品质检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学时:48 学时课程学分: 3 学分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授课时间:第 3 学期一、设计依据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机械产品品质检验》 是以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为导向,以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 知规律,确定本课程教学单元和内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 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学做合一。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工作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 为单位组织教学,以“机械手”典型零件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有关公差标准,掌握 常用几何量测量技术,掌握机械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和熟悉机械产品质量的控制过程,能够胜任机 械产品质量检测岗位工作。
二、教学目标《机械产品品质检验》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是联系产品设 计课程与加工制造的纽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产品质量分析能力和产品质量检验应用的 能力。
1、能力目标(1)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并能够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零件图正确标注;(2)能够设计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方案;(3)能够在制品测绘、零件加工、装配调试岗位上进行常规检测;(4)能够使用先进光电精密测量设备对实际产品进行检测;(5)能够根据机械产品质量控制过程进行产品质量分析。
2、知识目标(1)掌握互换性有关概念及各种公差项目的检测方法;(2)熟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螺纹、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公差标准;(3)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量具和精密量仪测量几何量的职业技能;(4)掌握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质量控制过程;(5)懂得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基于岗位作业标准的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 岗位作业标准 的课 程体系建设 从实 际 出发 , 注重应 用 性 。高 职 院校 的教 学 时 间相 对 较 短 , 一般不超过 3 年, 让 学 生 在 短暂 的时间内既熟练掌握专 业基础 知识 , 又具备全 面系统 的专 业 知识 与业务操作 能力 , 显然 是不 现实的 。并且 目前就业 市场 上对 高职生的要求普遍是上 岗即能 “ 动 手” , 即不需 要进行 研 究
岗位作业标准是以岗位 为对 象 , 以考虑 整体最佳 效果为 主 要 目标 , 把 岗位涉及 的全部 因素综合处理 , 对 人在 岗位上从 事的 作业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 。作 业标 准是 工程 质量 保证 的重要 技 术文件 。决定作业标准内容应是很好地考虑 自己企业 作业 者的 能力 、 设备 、 材料等及其这方面的最佳组合 。岗位作业 标准的工 作方法是把 岗位的生产 、 技术 、 管理 等活动构成一个 系统 , 将该 系统 中人 的工作范 围、 任务 、 内容 、 所要达 到的要求及考 核条件 进行综合管理 。岗位作业标 准 的内容包括 生产任务 、 作业 方法 和 工 作 评 价 三 个 方 面 。 岗位 作 业 标 准 的 原 理 是 从 系 统 管 理 的 思 想 出发 , 按照标 准化 的原 则, 依据 工业工程 的原 理 , 将 现代化管 理方法和手段引人 岗位作业 , 最大限度地 节约时间和资源 , 提高 工作效率 和整体运行功能 。 作业标准化 的 目的是 为作业 者规定指 导方针 , 不 只是约束 质量 的稳定 , 对于 现场作 业 , 还 要有 包括 人身 和卫生 方 面的规 定 。一个人在作业上不 注意 , 不只是招来异常现象 , 而且给本人 及周 围的人也 会带 来 不幸 。作 业标 准 的作用 可 以说 是 现场 的 “ 宪法” , 强 调 必 须 绝 对 遵 守 的意 义 。 岗 位 作 业 标 准 是 企 业 管 理 的重要指导文件 , 对工作 岗位 的人 、 机、 料、 法、 环都进行规定 , 指 导工作进行岗位的作业 , 从而进行标准化 、 高效 、 安全 的作业 , 提 高工作效率 。 针对 岗位作业标准研究 , 了解 岗位工作 内容 , 了解生 产工艺 流程 , 安全要求 , 岗位对 知识技能 的应 知应会 的要 求 , 从 而构建 对员工 的素质 、 专业 知识 、 技能要求模 型 , 重 构课 程体系奠 定基 础 。通过能特定 岗位的 岗位 作业标 准分析 , 整合 归纳典 型工 作 任务 , 针对典型工作任 务进 行素质 、 应知 、 应会需求分析 , 明确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本工程机械专业 旨在 培养具备 较高职业 素养 、 一定 的专业 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 , 主要 从 事 工程 机 械 装 配 、 调 试 和 服 务 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人才 , 面 向的核心 岗位 是售后 服务工 程师 , 在此基础 上拓展装 配调试技师 、 设备操 作手 , 发 展 快 反 工 程师 、 服务经理等岗位( 专业 岗位群见下 图) 。
基于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高职质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 教 广 角
基 于职业岗位 ( 群) 任 职 要 求 的
高 职 质 检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徐秀 娟
【 摘 要 】 通 过 对 高职 机 械 质 量 管理 与检 测 技 术 专 业 岗位 任 职要 求 的 分析 , 确 定 专业 人 才培 养 规 格 , 构
建 了 以职 业 岗位 任 职 要 求为 中心 、 以职 业 能 力培 养为 本 位 、 引入 职 业标 准 的 专业 课 程 体 系 . 以促 进 专 业 与
行 业( 企业 ) 的对 接 。
【 关键词 】 职业 岗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体 系 职业能力
基 金 项 目: 2 0 1 3年 陕 西 国防 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教 育教 学改 革 项 目《 机 械 质 量 管 理 与检 测技 术 专业 职
业 岗位 分析 》 ( 编 号: G F Y1 3 — 0 4 ) , 项 目主 持 人 : 徐 秀娟 。
质俭 工艺 工程 师 计量
力。 编制 产 品质 机械零件及成 品检测 工 质检专业、 机械 嶙 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三 4 工艺 艺的制订,对提升产品测 年 E 工f 乍 经验; 机械产品质量睑验工艺设计 产 品质 量分 量技术负责,对改进产品 能力; 有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学 析及改进。 质量负责。 习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 计量 器 具管 确保计量器具 的量值 准 机械设计制造、质检等专业,大专以 E 学历;
培养 目标定位为发展型 、 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 通 常称 之为“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依据人才 培养 目标定位 和专业
器具 理、检慨 鉴 确:定期向部门经理 E 报 三年以 E 工作经验;熟练使用、 维护、 检修计 检修 定i 计量器具 周检率和抽检合格率。 量器具; 强烈的敬业精辨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 贝 使用指导。 阅读英语专业技术资料和产品说明书。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摘要:目前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中存在目标培养模糊、课程设置缺乏调研、课程实施存在同一性等问题。
以百色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例,通过专业岗位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使中职向高职的教育层次递进、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既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也能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符合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百色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黄忠仕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罗英和引言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公民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时候,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价值。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
2011年8月30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建设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迫在眉睫[2]。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模糊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从2012年起,广西省采取中职对口升高职形式,实行中高职院校贯通人才培养。
在摸索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老师进行了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上。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类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职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工作过程的角度,探讨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职校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再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技能的训练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项目驱动教学中职校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强调项目驱动教学。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设置多个不同难度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工作过程的模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工作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并从中获取实际操作技能。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四、实践技能竞赛中职校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还需要引入实践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比赛,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竞争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机械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材料学、电子技术等,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支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职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基于岗位能力的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经验交流0 引言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服务于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后市场,主要包括工程机械的技术咨询、售后服务、产品改进反馈和销售推广等方面,以及服务于施工企业中对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工程机械全寿命周期形成闭环系统。
该行业涉及机械制造、电液控制、市场营销和机械诊断等多专业领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精准设置课程对接企业行业岗位需求,从而培养出适用岗位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各职业院校对于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部分专业已有了初步的研究,也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对于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而言,开设的学校相对较少,虽然对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进行了一定的市场调研,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调研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与企业沟通,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要求对接不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度不够。
1.1 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不够随着社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原有的专业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甚至部分课程内容已经被新技术所淘汰,这就要求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并予以严格执行,同时建立动态的课程体系监控制度,不断对开设课程进行优化调整,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2 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够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实践性都非常强,这就要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不同专业课程的实训室,由于资金有限,部分课程实训条件较差,实训仪器设备较落后,有些课程甚至没有实训室,造成了课程体系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环节,这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交汇融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条件,使理论与实践相融通。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摘要】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并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和师生互动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发现该课程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部分指出了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总结与展望,为该领域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发展方向、重要性、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行业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中职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责任。
目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手段陈旧、师生互动不够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中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对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将成为构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的专业人才。
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构建内容。
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提升中职校教育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因此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教学理念、原则、内容、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中职校机械类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在中职校机械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通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并阐明其在中职校机械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非常重要。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并探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然后阐述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实践,以及创新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中的运用。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更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本研究为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创新课程,专业认证,课程体系构建,工程教育,教育理念,案例分析,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专业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如何构建符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通过对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分析和对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的探讨,可以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构建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可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升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现有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针对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展开研究,旨在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通过对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和内容,并探讨了实施方法。
文章从实践教学的理念出发,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文章总结了构建课程体系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实践教学理念、原则、内容、实施方法、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类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和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对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职学校需要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期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本研究将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明确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推广;二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促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三是规范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四是详细制定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为教师提供具体指导和支持;最终实现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中职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目前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将教学紧密结合具体工作流程和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不断完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1.2 研究意义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适合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研究构建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还可以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该专业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和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培养方案。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探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实践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情况、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然后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要求的分析,讨论了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及案例分析。
在着重强调了创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总体评价了该课程体系构建的成果,为该领域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认证,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迅速进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一领域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是现代工业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各个国家都对该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旨在通过对专业认证要求的分析和探讨,构建符合国际标准和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深入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证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结合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及案例分析,提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满足现代工程领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设计和实践创新课程,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揭示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体研究进行总结评价,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专业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适应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的需要,提高机械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机械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评价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基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进行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符合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重新排列和设计。
核心课程应该包括力学、热力学、材料力学、控制工程等基础课程,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数值模拟等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要有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来支持课程体系改革。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来进行教学实验和仿真,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方式提供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我们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机械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道德、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应该在课程中增加相关的内容,如工程伦理、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验室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要加强与工业界合作。
工业界是机械专业的重要实践基地,与工业界合作可以提供学生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职场。
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工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重新设计核心课程、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与工业界合作,机械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摘要: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通知作为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对我国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随着近几年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从业人员、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等企业生产要素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职业教育,作为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要主动适应企业对于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变化的需求,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机电类专业,迫切需要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初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从普通高等教育借鉴而来,而后开始模仿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等。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人社部也积极推动实施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虽然近些年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影响,教学形势大于内容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科技迅猛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素质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研究企业对于人才队伍的新诉求,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意义研究机电类企业对员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解决两者间的不相适应问题;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推进工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持续发展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三、研究内容1、通过对机电类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和专家访谈,统计归纳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岗位群,以及需要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定位,重新确立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一体化课程,构建系统的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3、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结合学校实际师资水平和实训设施设备水平,以及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设计开发代表性学习任务,并以此来进行课程标准的建设;4、根据前期完成的一体化课程及其相关的学习任务,开发编制相应的教材及一体化工作页、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源包;5、课程投入实施,并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机械工程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
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机械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机械工程师成为学校和
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
为此,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显得格外必
要和迫切。
首先,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
因此,课
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
能。
其次,课程体系的改革还应该注重工业界的需求。
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市
场竞争对高素质的机械工程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改革应该将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起来,引入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培训。
此外,还应该通过与国内外行业优秀教育机构合作、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吸引更多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盟,提高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跨文
化意识培养,加强国际化视野,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
有远见性的改革。
通过改革,可以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市场
需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着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构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论述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其课程体系应该是面向市场需求,符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新审视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
优化课程体系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构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要与专业认证的要求相符合,满足工程专业认证的各项指标和标准。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来进行课程设置,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学科趋势。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1. 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应该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应该包括数控技术、自动化控制、机械加工工艺、数字化制造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专业拓展课程方面,可以设置人机工程学、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加深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 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 的培养模 式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最佳 方式。 近年来 , 机械 不恪 守学科化 ” 。 具体来 说 , 合理 的高职专业培养 目标和课 质 量管理与检 测技术专业作 为高职 高专 目录外专业 已在一 程体 系应建 立在两 个基 础之上 : ① 岗位群 , 指 的是相 关 岗 些 高职 院校 开 设 ,毕 业生 已成 为 我 国质 量人 才 的一 股 新 生 位 形成的或一些相 同或性质相 类似 的岗位 集合[ 1 ] , 是 以行 力 量。 合肥 通 用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的于 2 0 0 1 年开 设 了质 量 管 理 业 为背景提供给高职 教育 的最直 接和最鲜 明 的职 业性依 与检测技术专业 ( “ 机械质量管理 与检测技术”专业前身 , 据。②职业 能力分析 , 指的是人们从 事某 种职业 的多种 能 2 0 0 5年更名 为后者 ) , 为了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 使毕业生更 力 的综合 , 主要 由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和社 会能力 构成嘲 。 加贴近社会需求,专业教学 团队在充分 了解社会行业 以及 职 业 能力 分析 是 连 接 岗位 与 教 学 的 纽 带 , 它 需 要 将 各 岗位 企业 对质 量 管理 与 检 测 技术 相 关 人 才知 识 、 能力、 素 质 的要 群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分解 , 继 而 分析 出 每 个 岗位 所 需 的 求等的基础上,对该专业在企业核 心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 各种 能力 ,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教育者重组内容 , 开发课程 , 能力 进 行 了分析 , 以进行 课 程 体 系 的 不断 改 革和 创 新 。 即 按 照 职 业 岗位 ( 群) 实际工作任 务、 过程 和情境 , 让 教 学 1 基 于“ 岗位群” 的课程体 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回 归工 作 实 际原 貌 。 岗位 群 与职 业 能力 分析 的 成 果奠 定 了 高职 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生产 、 建 设、 管理 、 服务第 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的基础 ,它直接影 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 线的高端技能型人 才。 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 的基 对培养 目标 的设定 , 课程体 {就业 市场 一 确定就 业 {… 工 作 任务
d e t e r mi n e d t h e o c c u p a t i o n l a c o mp e t e n c e o f p o s i t i o n s , a n d o n t h i s b a s i s f o r me d t h e e mp l o y me n t — o r i e n t e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t h e” Po s t Gr o u p”
宋敏 S ONG Mi n; 蒋腊芳 J I A NG L a — f a n g
( 合肥 通 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合肥 2 3 0 0 3 1 ) ( He f e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n e r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 H e f e i 2 3 0 0 3 1 I C h i n a
关键词 : 机械质量 管理 与检测技术; 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课程体 系
Ke y wo r d s :me c h a n i c a l q u a l i t y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t e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p o s t g r o u p ; o c c u p a t i o n l a c o mp e t e n c e a n ly a s i s ;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T h i s a r t i c l e c a r r i e d o u t a s y s t e ma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j o b g r o u p s a n d t a s k s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q u l a i t y m a n a g e me n t a n d t e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y g m a j o r ,
摘要 : 对 岗位群进行职 业能力分析是构建专业课程体 系的前提 和依据 。 文章对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和 工作 任务进行 了系统的分析 , 确 定了各 岗位的职业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 系。
Ab s t r a c t : T h e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c o mp e t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p o s t g r o u p i s t h e p r e r e q u i s i t e a n d b a s i s t o b u i l d a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
2 3 6・
价 值 工 程
基 于“ 岗位群 ’ ’ 的机械 质量管理 与检测技术 专 业课程体 系构 建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Ma c h i n e r y Qu a l i t y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T e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3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1 ( 2 0 1 3 ) 1 8 — 0 2 3 6 — 0 2
础理论知识 , 更 重 要 的 是 必须 具 备 某 一 岗位 ( 群) 所 需 要 的 0 引 言 我 国质 量 管理 起 步较 发达 国家 晚近 半 个 世纪 ,质 量教 生产操作 技能和相关能力。因此, 专业培养 目标和课 程体 育 更 是远 远 落后 于 美 、 日、 德等发达 国家, 以至 于 国 内 普遍 系应 突破 学术人 才培养所采用 的学科 中心型课程模 式 的 缺 乏高素质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 ,这也是导致我 国产品质 束 缚 , 根据涵盖职业素质、 职 业 技 能、 职 业 知 识 的职 业 能 力 量总体水平偏低 的一个重要 因素。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 要 求 , 面 向职业 岗位 群任 务需要 , 构 建“ 面 向岗位群 , 重在 向, 以就 业 为标 准 发 展质 量 管理 工 作 的高 职 教 育 , 实 现 工 学 技 能培养 ” 的能力本位为主的课程体 系 , 做 到“ 尊重学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