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科目表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科目表对比
注:上述新旧比照中,旧科目仅以《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表为依据,未考虑科目说明提及的可选择增加科目,也未考虑原准则指南、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中补充的会计科目。

1001 库存现金:只是增加了“库存”二字,应该要是为了编制现金流量与大现金的概念做进一步的区隔;
1002 银行存款: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业专用科目;
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业专用科目;
1012 其他货币资金:这个老科目了,就不用解释了;
1021 结付备付金:证券业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企业因办理业务需要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款项;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原科目名为短期投资,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企业接受委托采用全额承购包销、余额承购包销方式承销的证券,符合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由于我这里只说一般企业的科目问题,对于金融行业的设置就不细加阐述了);应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企业专用;
1121 应收票据:(老科目);
1122 应收帐款:原来的科目编码好象是1131;
1123 预付账款:(老科目);
1131 应收股利:(老科目);
1132 应收利息:(老科目);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企业用的;
1211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企业使用;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再保险分出企业使用;
1221 其他应收款:核算除以上科目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1301 贴现资产:银行企业使用;
1302 拆出资金:金融企业使用;
1303 贷款:银行企业使用;
1304 贷款损失准备:同上;
1311 代理兑付证券:证券、银行等企业使用;
1321 代理业务资产/受托代销商品:核算范围有所扩大,核算不承担风险的代理形成资产,包括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和受托贷款;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受托代销的商品,可以使用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1401 材料采购:你又回来了,别来无恙?名称由“物资采购”恢复到原来了;
1402 在途物资:一般对应原则,似乎应该与1401保持一致,但这个科目没有恢复,不知为何,是不是设置科目的人忘记改了,呵呵;
1403 原材料:(老科目);
1404 材料成本差异:(老科目);
1405 库存商品:(老科目);
1406 发出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销售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置“委托代销商品”;1407 商品进销差价:(老科目);
1408 委托加工物资:(老科目);
1411 周转材料:其实就是原来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建筑承包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可循环使用的物品也在本科目核算),换个名字而已,也可以按照老习惯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1421 消耗性生产物资:农业企业使用科目;
1431 贵金属:金融企业使用;
1441 抵债资产:金融企业使用;
1451 损余物资:保险企业使用;
1461 融吱租赁资产:租赁企业专用;
1471 存货跌价准备:这个也不需要解释;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我也不是很明白,其标准解释是“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
投资的摊余成本”,不过这“持有至到期”该如何解释呢?是否指有合作期限的合资性质企业,其股东方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我也不是很清楚,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作为减值准备科目应该具有一般减值准备的性质,不过是相对应1501科目使用;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感觉使用范围比较窄,既需要可供出售,还需要是金融资产;
1511 长期股权投资:总算出来一个比较熟悉的朋友;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对于1511而使用;
1521 投资性房地产:与时俱进(发现这个词在智能ABC中竟然没有收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是容易被淘汰的),这个科目核算按成本模式及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有点拗口吧,我也觉得);按成本计量模式的,可以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其实我个人理解这科目就是固定资产科目子目,不过现在为了体现与时俱进赶时髦,单独把它拿出来而已;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核算企业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效益;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保险企业使用;
1601 固定资产:你总算出来了,编号涨了100;
1602 累计折旧:跟1601是一对好兄弟;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加上你就是3个了;
1604 在建工程:你也应该算老革命了;
1605 工程物资:没有什么变化;
1606 固定资产清理:特别提醒,清理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产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非流动资产损失”;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1611 未担保余值:租赁企业使用科目;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专用,我估计产奶的牛羊应该列入本科目,而肉用牛羊应该列入“消耗性生物资产”,不知是否如此;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企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累计折旧;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使用,我翻了一下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是既然是“公益性生物”,能在可预期的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吗?不知道资产有没有重新定义?或者这里的“经济利益”是无形上的?
1631 油气资产:这个科目也很有特色,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使用的;
1632 累计折耗: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使用,我估计与“累计折旧”使用方法差不多;1701 无形资产:新旧准则差异比较明显,我想就此稍微作一些展开:
1、使用范围,新准则明显扩大了本科目适用范围,其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老准则强调“长期”,排除了以销售为目的;而新准则定义及解释中没有强调“长期”,更直接将“用于销售”作为本科目适用的内容之一,是否可以认为软件企业生产的软件也应该列入本科目,而不是列入“库存商品”呢?我还没有看到详细说明,翻看“库存商品”科目也没有征对性说明;
2、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计量,原准则明确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入帐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相关条件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我认为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自主开发无形资产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开发初期费用支出;
3、核算方式,一般购入无形资产核算方式不变,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先在成本科目“5301研发支出”归集,研发申请完成后,根据规定可以资本化的支出结转至本科目,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支出直接转入当期费用;
4、摊销方式,原准则直接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新准则增加了“累计摊销”科目,核算方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
5、摊销的例外情况,原准则指出“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新准则要求“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按我理解应该是在“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一次性进费用;
6、采取“未来适用法:,首次执行日处于开发阶段的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执行日前以费用化的开发支出,不追溯调整;执行日及以后发生的开发支出,符合条件的予以资本化,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以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按新准则规定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停止摊销,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新准则规定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在首次执行日重新分类,将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部分从原账面价值中分离,按照新准则规定处理。

1702 累计摊销:上面我讲的应该比较详细了,不需要单独说吧?哎呀,累死我了;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也差不多了吧;
1711 商誉:商誉只有在合并中形成,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认;
1801 长期待摊费用:难得,连科目编码都没有变化;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前科目好象只在负债类,报表才区分资产与负债(也许我记错了,我一直使用应付税款法,没有留意),如今科目也区分了;
1821 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企业使用;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注意是“损溢”不是“损益”;
2001 短期借款:这个就不说了;
2002 存入保证金:金融企业使用;
2003 拆入资金:同2002;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业使用;
2011 吸收存款:同上;
2012 同业存放:银行业使用;
2021 贴现负债:也是银行才用的;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我也不认识它,有时间再看看吧;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金融企业使用;
2201 应付票据:总算看到一个面熟一点的家伙了;
2202 应付账款:这个应该大家比较熟悉了,需要说明的是金融企业保险企业使用本科目编号时科目名称有些微变化;
2203 预收账款:变化好象不大,我还能认识它;
2211 应付职工薪酬:我敢打赌这个科目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加强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要求的,记得去年,哦不,应该说前年了,中秋节前,税务部门郑重提醒“中秋发给职工月饼也应该折合个人收入计缴个人所得税”,真不知道哪门子道理,扯远了,回来说这个科目吧,本科目需要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科目,这里有一些不是很明确的地方,比如是否继续按相应比例提取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或者按照原外资企业制度做法按实际发生入帐?仔细研读下来,根据“外商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来看,感觉还是内外有别,那就应该照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或其他解读,还有“职工福利”与“非货币性福利”,我想一般企业如果计提了福利费,发放的过节费、年节实物等应该直接走“职工福利”(即原“应付福利费”),难道还需要增加这样一个“非货币性福利”?或者更严格地说,想将可能存在的企业给员工发放的交通卡等列入本科目?核算方法与以前基本一致,应无大碍;
2221 应交税费:这个科目合并的好,以前每次领导问我们这个月交多少税,我都要算一次,要是忘记了可少算一大截,以后省去这个麻烦了;
2231 应付利息:嗯,这个就不说了;
2232 应付股利:差点成“鼓励”了,哈哈;
2241 其他应付款:葵花宝典第385页上说,无法进入正常科目的应付款列入本科目就对了;
2251 应付保单红利:保险企业的前来认领;
2261 应付分保账款:顺便把这个也带上;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证券企业的来了;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金融企业都有;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证券银行的一起出列;
2314 代理业务负债/受托代销商品款:看到后面科目大家都明白了;
2401 递延收益:这个科目是好事来了,一般人还轮不上,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当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还是有点拗口,不过确实是好事情;
2501 长期借款:嗯,可以休息一下了;
2502 应付债券:这个也不需要我多费口舌;
26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的;
2602 保险责任准备金:还是;
2611 保户储金:一样;
2612 独立账户负债:也是;
2701 长期应付款:这个也算熟悉了,核算方面需要注意的点比较多,有空复习一下;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也是这种情况;
2711 专项应付款:政府投的钱,要专款专用哦,买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的,否则要犯错误了;
2801 预计负债:预计的,也就是可能成为事实的;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科目就到这里了;
新准则增加共同类科目,以3作为科目编码的首位数字,原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往后延。

目前共同类科目只有5个,基本上只有银行、证券、期货等企业使用。

至于为何叫“共同类”,我还没有仔细研究,估计是既可作为资产性质来用,也可作为负债性质科目使用,我就不发表看法了,怕误导别人了。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3002 货币兑换:
3101 衍生工具:
3201 套期工具:
3202 被套期工具:
所有者权益科目变化不大,怎么说老板的东西,谁也不敢乱动,不是说要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嘛,所以连科目也不敢怎么动,不然哪一天老板追问起来,不好说嘛,呵呵
4001 实收资本:
4002 资本公积:
4101 盈余公积:
4102 一般风险金:金融企业使用;
4103 本年利润:
4104 利润分配:
4201 库存股:这个是新增加的,主要是核算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期末借方余额;
成本核算是比较重要的一块,现在我就自己实际操作的一些情况结合新旧准则做适当的阐述,
5001 生产成本:一般工业性生产企业使用,农业企业可以直接将本科目改为“5001农业生产成本”,我原来在建筑企业的时候也是直接使用这个科目改成“工程施工”,不过现在不应该这样处理了,因为有“5401工程施工”专门科目,我想是为了跨行业企业使用方便吧;
5101 制造费用: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本科目应无余额,我以前在建筑企业的时候,也是直接将本科目改造成“施工管理费”使用,新准则也不认同这种做法了,而是在“工程施工”下设子目——“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合同毛利”进行会计处理;
5201 劳务成本:核算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估计现在劳动部门大力提倡的劳务公司使用比较频繁,证券企业可以将本科目改为“5201待转承销费用”;
5301 研发支出:这个是征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问题新增加的科目,特别提醒是整个研发支出均在本科目归集,月底将应费用化的支出转入管理费用,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5401 工程施工:建筑企业使用,在“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之间增加了“间接费用”子目,用于核算施工管理人员薪酬、折旧、保险、排污等间接支出,期末将当期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相关合同成本,合同完工后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
5402 工程结算:无变化;
5403 机械作业:这个是建筑企业及部分机械作业企业使用的,我原来是将它直接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下设三级子目,现在倒是单独出来到一级科目了,升级了啊,期末应转入“工程施工”或“劳务成本”,一点例外就是企业租入施工器械发生的租赁费依然直接在“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倒是想起当年填各种统计报表时,经常需要填机械费支出,现在这个单独成一级科目填这些表应该比较方便了,可惜我不在这个行业了;
6001 主营业务收入:这个科目不需要讲解,需要注意建筑企业收入成本毛利在一单分录一起出现;
6011 利息收入:金融企业的
602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金融企业
6031 保费收入:保险企业
6041 租赁收入:租赁企业,对以上几个科目我有些纳闷,既然生产企业不要单独“销售
业务收入”,广告企业不要“广告业务收入”……为什么金融企业就单独有科目呢?“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明确可以设置子科目的,难以理解;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6061 汇兑损益: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现在专门给公允价值变动一个损益科目,我看说明表示主要也是金融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使用;
6111 投资收益: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企业
6202 摊回赔付支出:保险企业
6203 摊回分保费用:保险企业
6301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变化了;
6411 利息支出:对应相应收入科目;
6421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上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企业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同上
6511 赔付支出:保险企业
6521 保单红利支出:一样的
6531 退保金:同上
6541 分出保费:
6542 分保费用:
6601 销售费用: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又回来了;
6602 管理费用:这个科目是老科目,不过一些核算方面有些变化,所以我单独列一下跟大家一起探讨:1、开办费不在长期待摊归集,而是直接在本科目下设子目发生即入费用(这不就是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吗,计算所得税又需要调整);2、人工薪酬,前面有一位朋友说不需要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发生时归集入费用,那工会经费根据规定是由工会根据数额开具发票,企业入费用的,现在这样还需要开具发票?还是等实际使用的时候根据用途的发票直接入费用?那工会是否不需要去上一级工会领取工会经费专用收据(发票)?3、应交税费,以前规定一些不经常发生的税费可以直接借记本科目税金子目,现在要求所有“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作者注:记得新法规只有车船税,原来车船使用税、车船牌照使用税已经取消,又是一个与
时俱进的问题)、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均需要按照计提原则处理,借记本科目税金,贷记应交税费相关子目,缴交时通过“应交税费”科目处理,个人以为这样处理还是有好处,需要知道自己交过多少钱给国家,查一下“应交税费”就好了。

其他核算与原来基本不变,我就不多加叙述了;
6603 财务费用:
6604 勘探费用: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使用
6701 资产减值准备:这是一个新增加科目,原来在管理费用下核算的子目单独列出来,也很好理解,核算方法与原来相似;
6711 营业外支出:
6801 所得税费用:增加了“费用”二字;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有科目已经介绍完毕!
新会计制度有哪些变动
变革一:会计基本原则
新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同时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变革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使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

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变革3:存货管理办法
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

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变革4: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
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

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变革5:债务重组方法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变革6: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变革7:合并报表基本理论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

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

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变革8:金融工具准则
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

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
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

常用财务分析指标简介
一、变现能力指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指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指标
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二、资产管理指标
(1)存货周转率指标
公式: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