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证治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失眠是指困难入睡、睡眠质量差以及早醒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中医对于治疗失眠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近年来在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中医理论研究进展1.睡眠调节理论根据中医学的观点,失眠常与气血不和、肝郁气滞等相关。

因此,中医重视通过调整气血运行,舒筋通络的方法来治疗失眠。

此外,中医也注重平衡心神、调节情绪,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2.针灸治疗研究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在失眠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中枢的活动,改善失眠症状。

例如,电针和温针可以调节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而针刺海底、心兑等穴位可以改善失眠者的睡眠质量。

3.中草药治疗研究传统中草药配方在失眠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中草药配方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一些中草药如酸枣仁、丹参等也被证实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二、临床研究进展1.针触疗法针触疗法是一种组合了针灸和按摩的疗法,近年来在失眠治疗中被广泛研究。

研究显示,针触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失眠相关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2.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监测和训练患者的脑电波来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研究表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提高失眠患者的深睡眠比例,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改善睡眠质量。

3.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疗法可以减少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睡眠质量。

三、基础研究进展1.分子机制研究2.脑机制研究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方法不一致、样本量较小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设计,提高研究质量。

毛丽军教授根据失眠的不同表现诊治失眠证的经验总结

毛丽军教授根据失眠的不同表现诊治失眠证的经验总结
夜寐早寤:阴虚火旺,临床症见睡 眠时间短,早醒,醒后不易入睡,同时 可见头晕脑鸣,骨蒸潮热,汗出,或五 心烦热,心烦意乱,腰腿酸软无力,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瘦小质红或绛, 苔少或剥脱,脉弦细数。《景岳全书·不 寐》 曰:“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 神有不安其室耳。”阴血不足,阴不足以 敛阳,则虚阳上浮,故睡眠时间短,早 醒,醒后虚阳扰乱心神而致再寐不能。 治则为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用知柏 地黄汤加减。毛丽军老师常在应用时加 上青蒿、鳖甲用以滋阴清热,以退虚热 以安神,加浮小麦敛阴止汗,银柴胡、 地骨皮清虚热,用二至丸滋补肝肾,并 佐以香附、栀子、枳壳等疏肝解郁,清 热理气之品以加强安神除烦之功。症见
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 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 主观体验。具体表现为睡眠起始及维持 困难、早醒等,日间功能障碍则表现为 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能力减 退 , 学 习 、 工 作 和/或 社 交 能 力 下 降 等 [1]。失眠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生活质量和工 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诱发交通 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 个体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负担[2]。作为 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工作学员,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毛丽军老师学习,观 察到毛丽军老师对失眠症有独到见解, 对失眠症的疗效显著,故将其辨证思 路、治疗经验进行分享。
寐而多梦:临床证见入睡后梦纷纭 而至,多责与肝胆,中医证候常分为肝 血不足和心胆气虚两种,根据伴随症状 可进行证候分型。①肝血不足;症见入 睡可,但眠而多梦,兼见头晕或痛、眼 干涩,或迎风流泪,烦躁易怒,或神情 郁郁不乐,面白不华,或甲枯不润,舌
淡或红而苔薄少或无,脉弦细沉或数。 《血证论》 中云“肝藏魂,入寤则魂游于 目,寐则魂返于肝。”《症因脉治·不得卧 论》 曰:“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 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有 伤,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 不宁矣。”肝藏血,血摄魂,肝血不足则 不能摄魂,魂不守舍,则寐而多梦。治 则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 汤加减。毛丽军老师常换茯苓为茯神, 配以远志来宁心、定梦邪、安神,用生 地、麦冬、五味子以滋阴润燥,白芍用 以滋养肝血,当归以养血活血,诸药同 奏滋阴养血,摄魂安神之功;②心胆气 虚;症见惊悸,多梦并见焦虑紧张,易 受惊吓,胆小,强迫,或疲乏困倦,头 晕目眩,口干咽干,舌胖淡或红,苔薄 白 , 脉 弦 细 或 弱 。《太 平 圣 惠 方》 云 : “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 于心,心有忧恚,伏气在胆,所以睡卧 不安,心多惊悸,精神怯弱。盖心气忧 伤 , 肝 胆 虚 冷 , 致 不 得 睡 也 。” 胆 气 亏 虚,决断失司,忧心怵惕,神不归舍, 心胆怯则神魂无所,睡眠时神魂惊扰, 梦多且虚烦。治则为补益心胆,安神定 志,方用 《医学心悟》 中安神定志丸加 减。毛丽军老师加柴胡、香附、郁金用 以疏肝理气,加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 阴,加鳖甲或龟板以滋阴养血,加强安 神之力。失眠症见可入睡但梦多纷乱, 毛丽军老师常加用生龙齿、紫石英以镇 惊悸不安,珍珠母以安神定魂,共用以 上金石重镇之品用以镇神魂,定神志, 可安睡无梦。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一、辨证施治在针灸治疗失眠时,郑美凤教授十分重视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相应的针灸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她指出,失眠症状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不寐等,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不宜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施治,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二、重视心理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郑美凤教授发现许多失眠患者的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在针灸治疗失眠时,她往往会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辅助患者调整情绪、排解压力,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她认为,在治疗失眠时,不仅要顾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经典配穴郑美凤教授在针灸治疗失眠时,灵活运用经典的针灸配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症状进行个性化的针灸治疗。

对于易醒多梦、心烦失眠的患者,她会选择心俞穴、神门穴、阳陵泉穴等进行针刺,以调整心理状态、安神宁心;对于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的患者,她会选择足三里穴、太冲穴、百会穴等进行针刺,以平肝熄风、安神清热。

通过运用经典的配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施治,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四、融合心身调理郑美凤教授在针灸治疗失眠中还注重融合心身调理的方法,通过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按摩、气功、草药等,达到身心俱佳的效果。

她认为,失眠症状往往是身心不调和引起的,如果只注重身体的调理而忽视了心理的调理,疗效往往不会太好。

她在临床实践中提倡综合治疗,融合心身调理的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郑美凤教授在针灸治疗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她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辨证施治,重视心理因素,灵活运用经典配穴,融合心身调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她的临证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郑美凤教授的临证经验能够为更多的失眠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中医辨证治失眠

中医辨证治失眠

中医辨证治失眠摘要】失眠症又称“不寐症”,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彻夜不眠。

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依靠口服镇静、催眠、抗焦虑之类的药物,常用的如地西泮、硝基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等。

西药治疗失眠症起效迅速,甚至立竿见影,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目前国家对于该类药物控制严格,患者购买有诸多不便;再者,该类药物也需要长时间坚持用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许多的毒副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多种医源性疾病,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辩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44-02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长期失眠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日趋加重的环境下,失眠越来越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有的人为此而自杀。

失眠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西医在治疗上有诸多不便,而且有很多毒副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成为临床医师的迫切希望。

1.中医辩证施治从中医角度看,笔者将失眠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施治:1.1 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肝郁化火。

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多梦易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宜清泻肝火、宁心安神。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胆南星、生地、柴胡、郁金、炒枣仁、夜交藤等。

1.2 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

表现为心烦懊恼,入睡艰难,梦多纷扰,头身困重,懒动少言,胸闷多痰,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安神、健脾化痰。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水煎服,药用陈皮、茯苓、半夏、竹茹、黄连、瓜蒌、胆南星、枳壳、白术、炒枣仁、黄芩、夜交藤等。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及白天疲倦等。

失眠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其他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

当前的失眠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的产生,非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一定疗效。

该复方主要由血府逐瘀汤和参芪五味子片合成,具有补血活血、调和气血、安神安眠的功效。

通过血府逐瘀汤的活血化瘀和参芪五味子片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作用,能够调节失眠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虽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治疗失眠症的潜力,但其临床效果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复方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更多失眠症患者恢复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帮助更多失眠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还可以深入了解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药理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失眠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临床实践中失眠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作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药物组方,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备受瞩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证实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对失眠症的疗效,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为医生在治疗失眠症时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
01020304
1周内起效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在1周内起 效的病例数为12例,占30%

2周内起效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在2周内起 效的病例数为18例,占45%

3周内起效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在3周内起 效的病例数为6例,占15%。
4周内起效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在4周内起 效的病例数为4例,占10%。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无不良反应
轻微不良反应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 病例数为28例,占70%。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过程中,出现轻微不良 反应的病例数为8例,占20%,主要表现为 胃肠道不适、口干等症状。
中度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过程中,出现中度不良 反应的病例数为4例,占10%,主要表现为 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分组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人,分别为归脾丸组和对照组 。
给药方式和剂量
给药方式
归脾丸组患者口服归脾丸,每日3次 ,每次6克。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 ,每日3次,每次6克。
剂量
归脾丸的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 白术、茯苓、远志等中药,具有健脾 养心、安神益智的作用。
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
观察指标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 反应的病例数为0例,占0%。
05
讨论和结论
归脾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归脾丸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数据,发现归脾丸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归脾丸能够调节患者的气血,改善心脾两虚的症状,从而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同时,归脾丸还能够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激素水平,进一步促进睡眠质 量的提高。

治疗失眠的七大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失眠的七大有效治疗方法

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法:1、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认知调整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认知调整就是为失眠症患者解释、指导睡眠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更加了解睡眠,减少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与恐惧焦虑心理,在根本上打破一个因为失眠而焦虑,越焦虑越失眠的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2、通过失眠症的行为治疗失眠症的行为治疗就是放松训练,放松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更好、更快的进入到睡眠之中。

3、催眠疗法治疗失眠症催眠疗法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治疗失眠的方法,临床上医生或使用一些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患者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意念。

4、喝百合糖水汤促进睡眠百合100g,加清水500ml,用文火煮至熟烂后加糖适量,分2次服食。

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疗心烦不安,失眠多梦。

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未复的虚烦失眠,对伴有结核病史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5、喝龙眼冰糖茶促进睡眠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

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

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

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6、喝甘麦大枣汤促进睡眠浮小麦60g,甘草20g,大枣15枚(去核)。

先将浮小麦、大枣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浮小麦、大枣熟后去甘草、小麦,分2次吃枣喝汤。

此方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名方。

药虽平凡,但养心安神功效很显着。

7、喝茶叶加酸枣仁促进睡眠每天早晨8时以前,取绿茶15g用开水冲泡2次,饮服,8点以后不再饮茶;同时将酸枣仁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晚临睡前取10g用开水冲服。

连续服用3~5天,即可见效。

失眠的'症状表现: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摘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血府逐瘀汤和参芪五味子片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方,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同时合用后能够增强疗效。

血府逐瘀汤能够活血化瘀,参芪五味子片则具有滋补益气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对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其治疗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理人体生理环境,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未来,中医药对失眠症的治疗前景值得期待,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临床有效性为失眠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失眠症、血府逐瘀汤、参芪五味子片、临床疗效、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有效性、前景1. 引言1.1 失眠症的相关介绍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过多,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

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其他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失眠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精神压力、情绪问题、生活作息不规律、环境因素等有关。

现代医学常用药物治疗失眠,但部分药物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独特优势,强调整体调理,兼顾根本和症状。

中医认为失眠症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心神不宁等有关,对“心肝脏”的调理尤为重要。

中药在治疗失眠症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通过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提升免疫力,促进全身健康。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已逐渐被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药认为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包括情绪不稳、脾胃功能失调、肝脏郁火等。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对病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中医将失眠症的病因概括为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治疗原则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疏肝养血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化痰清热,养心安神;和胃化滞。

标签::失眠症中医辩治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

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现将笔者20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一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情志活动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

情志之伤,影响五脏,都有可能使人发生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思、或过悲更为常见。

心藏神,劳心过度,易耗血伤阴,心火独炽,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均易发生不寐。

肝藏血,血舍魂。

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均可是魂不能藏,从而发生不寐。

脾藏意,主思,思伤脾,思虑过多则气结,气机不畅,影响脾的键运功能,以至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养血安神,亦致不寐。

(2)心脾两虚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后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老年人气虚血少等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3)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心肾交通,睡眠才能正常。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对此有所论述:“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

由于各种原因(如先天不足,疲劳过度等),而致肾阴亏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或心阳衰弱,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均能导致不寐。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其主要特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定、早醒等。

失眠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中医治疗等。

虽然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和证实。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机制,为失眠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并对其副作用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和睡眠激素的影响。

3. 分析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4. 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意义和展望,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共招募了100名患有失眠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确诊为失眠症后方能入组。

参与者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每天定时服用相应药物。

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评估,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醒来频繁、睡眠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研究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研究人员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以评估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一、本文概述失眠症,即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早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中医临床实践在失眠症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

本文旨在总结失眠症的中医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

本文将首先介绍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方面。

接着,将详细阐述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具体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生活调护和情志调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失眠症的中医临床实践,掌握失眠症的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也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医在失眠症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失眠症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不寐”“目不瞑”等,其病因多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诊断失眠症,注重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并用,综合分析病情。

望诊方面,医者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以判断其内在病变。

如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可能提示气血亏虚;面色潮红,烦躁不安,可能提示阴虚火旺。

闻诊方面,医者通过听患者声音、嗅其气味来判断病情。

如患者声音低微,言语无力,可能提示气虚;声音高亢,口臭便秘,可能提示胃热炽盛。

问诊方面,医者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以获取更多关于病情的信息。

如询问患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等典型失眠症状,以及是否有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等其他伴随症状。

切诊方面,医者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以感受其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

如脉象细数,可能提示阴虚火旺;脉象沉迟,可能提示阳气不足。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2)痰热内扰: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暧气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证:心烦,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疲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5)心胆气虚: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证症状: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越鞠丸加减。

方药举例:柴胡15〜25g,半夏10g,夏枯草20g,黄苓10g,夜交藤30g,炒枣仁5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茯神20g等。

若肝郁化火,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白,脉弦数,可加龙胆草10g,桅子10g,泽泻10g,车前草10g;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大黄(后下)15g、芒硝5g(冲服)。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专家,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针对失眠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流行病学、诊断思路、筛查评估、防治措施和基层管理进行逐一阐述,共制订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失眠症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失眠症的诊疗手段相对有限,而且国内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因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国内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失眠症诊疗提供规范化参考和依据。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本共识制订采用共识会议制订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成立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其中16名成员执笔撰写。

“失眠(症/障碍)”“睡眠起始/维持困难”“初级/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等,涵盖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综述、荟萃分析以及原始临床研究。

尽管国外医疗体系与我国存在差异,但仍可借鉴其初级/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相关内容。

编委会成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等级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荐强度分级。

部分的共识内容可能无法在文献中找到理想证据,需编委会成员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推荐为“专家共识”。

第二部分失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失眠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假说简述如下:一、三因素假说该假说从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三方面因素探讨失眠的心理学机制,也称3P假说。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失眠的介绍1、心脾两虚:主症是思虑过重、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语、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2克、元肉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牡蛎10克(先煎)2、心肾不交:主症是心烦不眠,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肉桂3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后溶)、龟板30克、牡蛎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3、肝郁化火:主症是烦燥易恕、胸胁胀满、善叹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4、心虚胆怯:主症是心悸胆怯、难以入睡、易惊醒、恐怖不安、头晕目眩、或呕吐苦水,舌质淡胖,脉弦细。

治法:温胆益气安神。

方药:人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5、痰食积滞:主症是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

治法:清热消导,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枳实10克、竹茹9克、枣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莱服子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 (冲服)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

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其特征为经常性无法获得正常睡眠。

在中医学中,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有关,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

因此,任何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情志失常、饮食不节、体虚不足、以及久病之人等。

其中,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而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则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

饮食不节和体虚不足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

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

失眠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

但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

失眠的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

最终,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产生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因此,对于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应根据具体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以恢复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调节心神,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且常伴随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和多梦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失眠症。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少阴病、水肿病、咳嗽病和胸痹心痛等疾病也可能出现失眠,但是这些疾病所指的“不得卧”并非指失眠,而是因为呼吸困难无法平卧。

在治疗失眠时,需要根据虚实和邪正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实证,应该采用泻实、清热、化痰的方法;对于虚证,应该补气养血、滋养肝肾。

如果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需要同时补泻。

在具体的治疗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方剂。

例如,心火炽盛证可以使用朱砂安丸加黄芩、栀子、连翘等;肝郁化火证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在使用方剂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郑美凤教授针灸治疗失眠临证经验郑美凤教授是一位针灸医学专家,在针灸治疗失眠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独特的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郑美凤教授在针灸治疗失眠方面的临证经验,希望对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一、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症状制定针灸方案针灸治疗失眠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方案。

郑美凤教授指出,失眠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早醒等。

针灸治疗失眠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在睡前使用镇心穴、神门穴、心俞穴等穴位进行针刺,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功能,帮助患者顺利入睡。

对于睡眠浅、多梦易醒的患者,可以在夜间使用神阙穴、太冲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促进患者深度睡眠。

对于早醒的患者,可以在清晨使用足三里穴、涌泉穴、太冲穴等穴位进行针刺,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延长睡眠时间。

郑美凤教授强调,针灸治疗失眠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施治,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通过精准的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配合草药汤剂,增强治疗效果除了针灸疗法外,郑美凤教授在治疗失眠时还会配合使用中药汤剂,以增强治疗效果。

她指出,中药汤剂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患者的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失眠的症状。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郑美凤教授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汤剂。

对于心火旺盛、神经紧张、多梦易醒的患者,可以选用清心安神、熄心火的中药汤剂;对于肝郁气滞、情绪不稳定、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用调理肝气、疏通气机的中药汤剂;对于脾虚胃弱、神经衰弱、早醒失眠的患者,可以选用益气养血、健脾养胃的中药汤剂。

郑美凤教授强调,针灸与中药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补互助的关系,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失眠的效果。

在应用中药汤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失眠中医治疗心得篇1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心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中药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按照病情的轻重,选用不同的方剂。

例如,对于心火旺盛的患者,可以选择朱砂安神丸、导赤丸等;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可以选择枣仁安神胶囊、二至丸等;对于心脾两虚的患者,可以选择归脾丸、人参归脾丸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等。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推拿患者的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推拿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包括按、揉、摩、搓、拍等。

4.心理治疗:失眠往往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因此心理治疗对于失眠的治疗也很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心理疏导等。

总之,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从而预防失眠的发生。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篇2失眠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

中医治疗失眠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等方式,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

其中,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心火旺盛、肝肾阴虚等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可分为多种证型,如心火上炎、心脾两虚、肝气郁结、肾阴不足等。

二、治疗方法1.肝气郁结证: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选用逍遥散、九气拈痛丸等药物。

2.心火上炎证:治疗以清心降火为主,选用导赤散、黄连解毒汤等药物。

3.心脾两虚证: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选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药物。

4.肾阴不足证: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现在的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都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等各种繁琐的事情让人焦头烂额,在这种重压之下导致很多人的健康都出现告急,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基本上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其中失眠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一旦出现绝对不能轻视。

一个良好的睡眠对于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上人的一生有接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只有充分优质的睡眠才能够保证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整。

然而深受失眠困扰的人却不在少数。

失眠虽然不是绝症,但是由于常年带给人的伤害和痛苦却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中医下的失眠。

1.中医角度下的睡眠在中医中失眠为不寐,是因阳不入阴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

中医古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

因情志失调、饮食不洁、病后、年迈及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造成的心火炽盛。

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的病理局面。

病位主要在心,并与肝肾脾胃有密切关系。

2.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包括: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火炽盛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胃气不和证、心肾不交证、瘀血阻滞证。

(1)肝郁化火证:情绪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日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青红,苔黄,脉弦而数。

(2)痰热内扰证:心烦,痰多胸闷,恶食暧气,吞酸恶心,口苦,头重目眩。

苔腻而黄,脉滑数。

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

(3)阴虚火旺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

舌红,脉细数。

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

(4)心脾两虚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症证治
中医李中华
力丰先生,男,41岁,河北人,先生自幼家贫,学习不佳,众师皆不喜先生,然其独好国学,自幼习读古文,偶得邻家《伤寒论》一书,自觉医理深奥,遂请教当地中医,先生方知此书为中医辩证鼻祖仲景仙师之精髓,自此与岐黄之术结缘,拜当地名中医杨公为师,杨师为清代御医之后,擅长妇科及肝病、癫痫病治疗,侍诊三年,尽得其传,而后入中医药大学深造,得国家级名老中医指导,技术精进,观先生临床诊病,实乃享受,时而口出诗句文章,时而开导患者情绪,二来先生善以经方、时方并举,从不偏颇。

尤其是对慢性脾胃病、风湿病、皮肤病,妇科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从医二十余年以来,以方效价廉著称,舍药舍钱,堪称医界一奇人,然先生低调示人,从不炫耀,常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先生高德可见一斑。

此文是先生治疗失眠之证的经验。

失眠症,古时称为不寐,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

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易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寐。

《黄帝内经》中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金贵要略》则言“虚劳虚烦不得眠”等等。

此病原因甚多,归纳之:
1、思虑劳倦太过,从而伤及心脾,心脏阴血不足故而神不守舍;脾气伤则纳呆,气血生化不足,阴血暗亏,不能濡养心脏,心血不足而神不守舍。

2、心肾不交,久病或素虚之人,肾阴不足,不能与心火相交,水火不济,心阳独亢;心火亢盛,内炙于上,不能下交于肾,热在上扰动神明,从而不寐。

3、情志伤肝,肝失调达,郁而不畅,日久化火,扰动神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心神,从而不寐。

4、体弱者心胆素虚,善惊易恐,夜寐不宁,或者突受惊恐,终日惶恐不安,渐渐而成不寐。

5、饮食不洁或不节,伤及脾胃,宿食停滞,日久蕴热,困于中焦,
热气上扰神明,故而不寐。

综上,虚证居多,虚则心脾肝肾,实则肝热食积,总归阴阳不能相交,多是心神受扰。

不寐证型:
1、心脾两虚:失眠健忘,伴有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立法: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
加减:心血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失眠较重加龙母夜交藤合欢花;纳呆者加焦三仙二陈汤。

2、心肾阴虚火旺:失眠心烦,伴有心慌烦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立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加减:耳鸣加牡蛎龟板磁石。

心肾不交可选交泰丸。

血虚严重,虚热内生的失眠可选酸枣仁汤。

3、心胆气虚:失眠易惊醒,胆怯心慌,舌淡,脉象弦细。

立法: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
加减:可加龙母。

4、肝郁化火:失眠急躁伴有易怒,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或弦数。

立法:疏肝泄热,安神定志
方药:龙胆泻肝汤
加减:便秘严重者选当归龙荟丸。

5、不寐伴有体胖,痰多泛恶,嗳气吞酸,口苦心烦,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立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加减:消化不良加焦三仙。

以上各类失眠治疗期间,必须戒烟限酒,禁茶,海鲜厚腻,放松心情,加强锻炼。

李中华于北京
2014年5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