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不寐
●3)患者伴有纳食不佳,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脉细无力。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之症,涉及脏腑是脾脏。
●4)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诊断依据:①老年 女性,长期劳心,病程长,起病缓。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后多梦易醒。③伴有纳食不佳,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 ④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治法】
●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则。实证宜清火化痰,消导和中; 虚证宜滋补肝肾或益气养血;虚实夹杂者,先去其实,后补其 虚,或补泻兼顾。
第二部分
案例导读。
【案例分解】
1.案例一 心脾两虚证
●(1)案例导入:刘某,女,48岁。2000年10月18日就诊。主 诉失眠1年,曾经自服“安定”来改善睡眠,效果尚可,但停用 后依然失眠,遂来诊。刻见: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醒,心悸 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月经正常。查:面色 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3.案例三 心胆气虚证
●(1)案例导入:马某,女,36岁。因受惊后出现不寐,于 2007年10月11日就诊。刻见:入睡困难,夜寐多梦,易惊醒, 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 脉弦细。
●处方:党参30g,茯苓30g,茯神30g,远志10g,龙齿15g,石菖蒲 10g,酸枣仁30g,知母10g,夜交藤30g,磁石30g,五味子10g,百合 30g,郁金15g,合欢皮15g。6剂。
●处方:黄连6g,黄芩10g,生地黄30g,白芍15g,阿胶烊化10g,夜 交藤30g,酸枣仁
●30g,知母10g,百合30g,炒槟榔30g,郁金15g,茯神30g,牛膝15g。 6剂。
2024版《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1]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不寐概述与中医认识•常见证型与治法•经典方剂与药物应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目•养生保健与预防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录01不寐概述与中医认识不寐定义及流行病学不寐定义不寐即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流行病学不寐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妇女和脑力工作者中更为常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寐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历史沿革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不寐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证候特征中医将不寐分为虚实两大类。
实证多因火邪、痰热、瘀血等扰乱心神所致,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虚证多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导致心神失养,表现为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
病因病机分析病因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如肝气郁结、心火亢盛等均可导致不寐。
病机不寐的病机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等均可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引发不寐。
辨证论治原则与方法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不寐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辨明虚实,然后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如养心安神类中药、疏肝解郁类中药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心理调适、生活调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02常见证型与治法03方药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有黄连、生地、当归、甘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等。
01症状表现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课件不寐(2024)
介绍了中药治疗不寐的常用方剂和药物,以及针灸治疗不寐的常用穴位和操作方法。同时 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药物的副作用、针灸操作的规范等。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不寐理论知识的 理解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员们表示对不寐的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则等理论知识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需求的提高,综合治疗将成为不寐治疗的主流趋势。未来,中医内科学将更加注重与现代 医学的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将受到重视
每个患者的不寐症状和体质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医内科学将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定义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无法获得 正常睡眠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 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表现,不寐可分 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 虚胆怯型、痰热内扰型等。
4
流行病学特点
2024/1/26
发病率
01
不寐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6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2024/1/26
7
临床表现
失眠多梦
患者难以入睡或难以维 持睡眠,多梦且梦境纷 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
2024/1/26
白天疲乏
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患 者白天感到疲倦、无精 打采,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情绪异常
长期失眠容易导致情绪 波动,患者可能出现烦 躁、易怒、焦虑、抑郁
2024/1/26
9
严重程度评估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
常见的不寐原因
1 精神因素
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 生理因素
身体不适、疼痛、药物副作用等。
3 环境因素
4 生活方式因素
噪音、光线、气温等对睡眠环境的干扰。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中医学视角对待不寐的方法
辨证施治
根据个人病情,辨别病因, 针对性地选择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应用中药调理身体,改善气 血、阴阳平衡,以促进良好 的睡眠。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 课件
引人入胜的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告诉您如何应对失眠的问题,让您拥有一 个健康美好的睡眠。
中医学中“不寐”的定义
中医学中将失去正常睡眠或难以入睡的症状称为“不寐”。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 的睡眠障碍,而是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中医内科学不寐》的目的
这个课件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不寐问题的本质、原因及中医学对其的独特 观点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和保护我们的睡眠健康。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循环和新 陈代谢。
1
阳虚衰证
补肾阳、温养脾胃、安神益智。
阴虚火旺
2
滋阴润燥、平衡阴阳、安神定魄。
3
心肾不交
滋心安神、补肾养血、调整睡眠节律。
Hale Waihona Puke 不寐的预防与保健措施1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2 放松身心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适宜的睡眠环 境。
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舒缓压 力和焦虑。
3 合理饮食
4 适度运动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注意营养的均衡 摄入。
饮食调节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刺激性 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对于 睡眠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中的常用药物治疗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
03
综合治疗:药物和非药 物治疗相结合,对不寐 的疗效观察 Nhomakorabea02
非药物治疗:针灸、按 摩、心理治疗等非药物 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等药物治疗不寐的疗效 观察
谢谢
常用方剂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证,表现为失眠多 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食 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安神定志丸:用于心胆气虚证,表现为 失眠多梦,易惊易醒,胆怯心悸,遇事 易惊,舌淡苔薄,脉细数。
酸枣仁汤:用于肝血不足证,表现为失眠 多梦,头晕目眩,心悸健忘,面色无华, 口唇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食
3
适量摄入蛋 白质,如鱼、
蛋、奶等
6
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 作息规律, 有助于改善
睡眠质量
4 不寐的现代研究
病因病理研究
01
病因:多种 因素,如精 神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等
02
病理:涉及 多个系统, 如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等
03
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相 互作用,导 致睡眠障碍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
演讲人
目录
01. 不寐概述
02. 不寐的辨证论治
03. 不寐的预防与调护 04. 不寐的现代研究
1 不寐概述
概念与分类
不寐:中医内科学中,不寐是指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 少、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的总称。
分类:根据病因、病机、症状等不同,不寐可分为心脾两虚、 肝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肾不交等多种类型。
龙胆泻肝汤:用于肝火扰心证,表现为失 眠多梦,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 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 不寐的预防与调护
生活习惯调整
中医内科学课件7不寐
不
寐
4.痰热内扰 主症:不寐头重,痰多胸闷; 次症:呕恶嗳气;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不
寐
5.肝郁化火 主症:不寐,急噪易怒; 次症:胁痛目赤,口苦便黄; 舌红苔黄 脉眩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李某,男,60岁,干部,就诊时间:2003.3.13;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患者有 “冠心病”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 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 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 续3-5分钟,休息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 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 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 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寐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和征;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不 病因病机
寐
正常睡眠的生理机制; 不寐的病机:阳不入阴;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不 病因病机
寐
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不 病因病机
寐
3.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4.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不
寐
2.阴虚火旺 主症:心烦不寐,心悸不安; 次症:口赶烦热;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01.03.2019 中医寐多梦,易于惊醒; 次症:胆怯易惊,气短倦怠; 舌淡苔白 脉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
01.03.2019 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护理课件
注意事项
关注自身睡眠状况
留意自己的睡眠状况,如 出现长期失眠或睡眠质量 差等情况,及时就医。
不依赖药物入睡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安眠药 等药物治疗失眠,以免产 生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注意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 定,避免情绪波动对睡眠 的影响。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 度适宜,有助于提高睡眠 质量。
04
不寐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方法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建 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 子设备,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深呼吸、泡热水澡等方式 放松身体和心情,有助于入睡。
饮食调节
避免过度饱腹和饥饿入睡,适当控制 晚餐的摄入量,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 如咖啡和茶。
针灸治疗不寐主要选取头面部和四肢的穴位,如百会、神门 、三阴交等。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体 针、耳针、艾灸等。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确保安 全有效。
其他疗法
除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外,中医内科学还采用其他多种疗法 来治疗不寐症状。
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这些疗法通过刺激身 体穴位、调整气血流通等方式,缓解不寐症状。不同的疗 法适用于不同的证型和个体差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 行治疗。
保健措施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 用一些中药或西药来改善 睡眠状况。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 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物理治疗
如按摩、针灸、拔罐等中 医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 身体疲劳和促进睡眠。
运动调节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 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但 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 动。
中医内科学~不寐
▪ 辨证要点 ▪ 治疗原则 ▪ 分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
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 忘。病程长,起病缓慢。 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病程短,起病急。
辨证要点
▪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 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 不和”五个方面。
病因
病机
病理 结果
情志失常 病后体虚 劳逸失调 饮食不节
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痰火实火,扰动心神
阳不入阴
不寐
病位:心 与肝、脾、肾相关。 病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气血失
睡眠环境宜安静,空气宜清新;忌烟酒,不喝浓茶, 避免过度兴奋。
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作 息有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病以后,治病宜早;按时服用药物,掌握服药时 间,尤其重视睡前服药;可配合气功及心理治疗。
定义:记忆减退,遇事善忘; 病因病机:心脾不足,肾精亏虚; 治疗原则:养心血,补脾肾;
剂、药物(包括剂量)和调护
李某,男,60岁,干部,就诊时间:2003.3.13;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患者有 “冠心病”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 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 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 续3-5分钟,休息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 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 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 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 重在滋阴清火,适于阴虚火旺及热病后之心 烦失眠。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不寐
完整版课件
2
概述
❖ 不寐的概念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
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 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
完整版课件
3
完整版课件
11
辨证论治
❖ 肝火扰心证加减变化: ❖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
梅以疏肝解郁; ❖ 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
可用当归龙荟丸。
完整版课件
12
辨证论治
❖ 痰热扰心证 主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 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 龙齿、珍珠母、磁石。
完整版课件
19
辨证论治
❖ 心胆气虚证加减变化: ❖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
归、黄芪以补养肝血; ❖ 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
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 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
镇安神。
完整版课件
20
预防调护
❖ 不寐的调护 本病证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
完整版课件
8
辨证论治
❖ 不寐的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
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 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 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中医内科学不寐
孕妇慎用。
针灸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应用
与中药治疗结合
针灸治疗可与中药治疗相结合,通过针灸刺激穴位,促进药物吸 收,提高治疗效果。
与心理治疗结合
针灸治疗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心理疏导和暗示,缓解患者焦 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与其他物理疗法结合
针灸治疗可与其他物理疗法相结合,如电针、艾灸等,通过多种治 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不寐分类
根据病因和表现,不寐可分为虚证和 实证两类。虚证多由气血不足、心脾 两虚所致;实证多由肝火扰心、痰热 扰心、心肾不交所致。
发病原因与机制
发病原因
不寐的发病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如年龄增长、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
发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不寐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 主运化,肾主藏精。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 进而引发不寐。
06
其他治疗方法在中医内科 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饮食疗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饮食疗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性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 不寐症状。
饮食疗法的应用
中医认为,不寐与心、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饮食疗法应针对不同病因进 行调理。例如,心脾两虚者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等;心肾不交者宜食滋阴 降火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舒缓压力,调整 心态,改善睡眠质量。
05
针灸治疗不寐的策略与方 法
针灸治疗原则与穴位选择
针灸治疗原则
以调节阴阳平衡为原则,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调护措施
心理调适
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 法,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
质量。
中医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中药、针 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调 整身体状态,改善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睡前泡脚、听轻音乐等,帮 助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调整生活方式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阅读、听 音乐等活动,缓解压力,提高
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因情绪烦躁、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等症 状就诊,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肝 郁化火型不寐,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病例二:痰热内扰型不寐
总结词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详细描述
患者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痰多,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痰热内扰型不 寐,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
病因与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病后体虚。
病机
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安。
临床表现
症状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睡眠时间减少。
伴随症状
心烦、心悸、健忘、头晕、乏力等。
病程
短期或长期,反复发作。
02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均可导致不 寐。
内伤七情
喜、身变化
留意自己的睡眠状况,如出现持续的 失眠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注意特殊人群的调护
如孕妇、老年人、身体虚弱者等特殊 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调 护措施。
如需使用安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05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肝郁化火型不寐
总结词
不寐(中医内科学)
(3)病理性质:有虚有实,病久多虚实 兼夹。
(4)病理因素:实证常由肝火、心火、痰热 等引起阳盛不得入阴以致心神不安;虚证多 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引起阴虚 不能纳阳以致心神失养。
(5)病机转化:不寐虽有虚实不同的证候, 但各证候之间常互相转化,如肝郁化火证、 心火炽盛证、火盛伤阴证,可致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证,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 成痰,痰郁化热,可致痰热上扰等。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分为有邪、无邪两 大类:“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 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 者多为实证,无邪者皆虚证。”
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将不寐原因概括为“一曰气 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4)久病年老
久病血虚,或年迈血少,或产后失血, 心血不足,以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安而 不寐;年迈体虚,阴液亏虚,阴虚生内 热,虚热扰动心神而不寐;素体阴虚, 或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 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心神,心神 不宁而不寐。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 交,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以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宁。
(3)相关检查
临床釆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①测定其 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 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 小时);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 30分钟)。④眼快动睡眠期相对增加。
2.病证鉴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 眠困难。应与暂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和他病痛苦弓I起 的失眠相区别。
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治疗原发病,原 发疾病治疗痊愈后,睡眠可自行改善。
中医内科学课件:心肾不交型不寐
状,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疗法。 )
4、针刺加拔罐法
治疗方法 取穴: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溪、太 冲、足三里、脐周4穴。
主观临床症状
1.主诉睡眠量少和睡眠质量欠佳; 2.白天感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头昏、头胀 等症状,是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 3.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天不适(即短睡眠者) 不视为失眠。
客观临床症状
(1)入睡困难。指人睡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 (2)睡眠不安。指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小时);觉醒时间 占睡眠时间10%以上。 (3)睡眠表浅。指慢波睡眠的3-4期深睡减少,不足 睡眠总时间的10%,快波睡眠比例的减少,也表 明睡眠深度不足。 (4)早醒。睡眠醒起时间较平素正常的醒起时间提 前30分钟。 (5)睡眠不足。一般指成人睡眠总时间不足6.5小时, 或睡眠效率(即全夜睡眠总时间与记录时间之 比)≤80%。
《慎斋遗书》云:"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 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本方 用黄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心阳,用肉桂温补下元以 扶不足之肾阳;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肾阳得扶则 肾水上承自有动力。水火既济,交泰之象遂成,夜寐 不宁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编》所说:"黄连、肉 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 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 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
调任通督针刺组重用任督脉腧穴,及脏腑背腧 穴、原穴为主,穴位选用: 主穴:百会、神庭 、关元、气海;配穴:三阴交、神门、大陵、 太溪、照海、心俞、肾俞。以调和阴阳任督为 法,隔日针刺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总疗程 4 周;穴位选用:四神聪、三阴交、神门、大 陵、太溪、照海、心俞、肾俞。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推广和应用。
05
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改善 在不寐治疗中作用
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分享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认识到不寐并非不可战 胜,通过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减
轻焦虑和压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放松技巧,降低身心紧张度。
情绪管理
指导患者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 情绪,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如寻 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流行病学
不寐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和女 性更为常见。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历史沿革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 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 两种类型,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炎症反应
失眠症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水平升高,与睡眠质量下 降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与睡眠-觉醒周期 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 可导致失眠症。
新型抗抑郁药物在失眠症中应用评价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通过增加5-羟色胺浓度改善睡眠,副作用较小。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推拿手法介绍及操作规范
推拿手法介绍
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等手法,在不寐患者的特定部位进行操作,以缓解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操作规范
推拿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推拿过程中应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推拿后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暖。
不寐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介绍了中医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和常 用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为 学员提供全面的治疗思路。
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10章不寐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 相当于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征等。 征等。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情志所伤 1.情志所伤 2.饮食不节 2.饮食不节 3.久病年老 3.久病年老
饮食 不节
损伤脾胃 酿生痰热 痰热上扰 胃失和降
暴怒伤肝 情志 五志过极 失常 喜笑无度 脏腑功能失调 暴受惊恐 失调 心 不 过伤脾 心失 心 不
1.重视精神调摄 。 内经》 恬淡虚无,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讲究睡眠卫生 。 2.讲究睡眠卫生 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 (1)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3)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 。
七、结语
不寐病因 : 情志所伤, 久病体虚, 不寐 病因: 情志所伤 , 久病体虚 , 饮食不 病因 节,劳逸失度 。 不寐病机 阴阳失调, 病机: 不寐病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 。 不寐病位 病位: 不寐病位:心,肝、胆、脾、胃、肾。 不寐基本治则 补虚泻实, 基本治则: 不寐基本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 临床上必须因人、 因时、 因证而异, 临床上必须因人 、 因时 、 因证而异 , 采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掌握辨证论治。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掌握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
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
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
”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
由于其他疾病而影响睡眠者,不属本篇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
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或由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
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失眠。
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
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
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故清代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临床表现】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
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人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
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则不酣,或夜寐梦多。
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波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
由于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亦不相同,故临床判断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
【诊断】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但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遇事易惊,多梦易醒,多为心胆气虚;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心神被扰;胸闷,头重目眩,多为痰热内扰心神;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治疗原则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
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分证论治·心火偏亢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
方中朱砂性寒可胜热,重镇安神;黄连清心泻火除烦;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养阴以配阳。
可加黄芩、山栀、连翘,加强本方清心泻火之功。
本方宜改丸为汤,朱砂用少量冲服。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肝郁化火症状: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柔肝;甘草和中。
可加朱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
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痰热内扰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连清心泻火。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定志。
若实热顽痰内扰,经久不寐,或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胃气失和症状:不寐,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药: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助消化,消食滞;半夏、陈皮、茯苓降逆和胃;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散食滞所致的郁热。
可加远志、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
·阴虚火旺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黄芩直折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养阴血。
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
若心烦心悸,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即为交泰丸以交通心肾,则心神可安。
·心脾两虚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
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若心血不足,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养心宁神,或加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
若脘闷、纳呆、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面色觥白,易疲劳,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
·心胆气虚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
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
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转归预后】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大多属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
属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不当;或过用滋腻之晶,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足,气血更虚,又食滞内停,往往导致虚实错杂。
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预防与调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不经常熬夜,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抽烟等,保持心情愉快及加强体质锻炼等对失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