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我国开展循环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开展循环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因此,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相关的经济理论和行为实践与循环经济关系的问题,有利于循环经济在我国顺利快速的展开。
关键词:循环经济;古典经济学;市场经济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80年代末90年代初,循环经济思想由环保界引入我国,自此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由于国内学者的认知和阐述角度不同,循环经济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这一定义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循环经济本质、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概念。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追求“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sources)”的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这三个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
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只有减量化原则才具有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循环经济开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
自中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循环经济在全国迅速展开。
从1997年到2007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命名6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5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
1999年,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第一个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制定了重点领域的行动方案,并逐步付诸实施。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循环经济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理念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理论及其相关政策进行思考和探讨。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主张将资源的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纳入一个循环系统,通过将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闭环利用。
循环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减少资源消耗:循环经济主张通过有效利用和管理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例如,降低能源消耗、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农业等是减少资源消耗的重要措施。
2.优化生产方式:循环经济要求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生产模式,采用循环型生产方式。
这包括采用可再生资源、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推广碳中和技术等。
通过优化生产方式,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3.延长产品寿命:循环经济主张通过设计和制造耐用的产品,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维修、更新和再制造等手段,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节约资源。
4.废弃物再利用:循环经济主张将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
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包括回收、再循环、再制造等过程。
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循环经济政策循环经济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循环经济政策:1.法律法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循环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
例如,对资源浪费行为实行限制和惩罚,对循环经济模式实行奖励和激励。
2.金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补贴和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
例如,对于采用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给予贷款优惠和利率补贴,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循环经济项目。
3.技术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研发资金和科技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变革
服务过程中 。 尽可能地 减少 资源 消耗 和废弃物 的产 生, 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 再利用” “ 原则是指 产品多次使用 , 尽可能地延长产 品的使用周期 , 防止
产品过早地生成为垃圾 ;资源化” “ 是指废弃物最大 限度地转化 为资源 , 变废为宝、 害为利 , 化 既可减少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6 期
20 0 6年 3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O T WE T R O Y E H IA NV R IY Sc l c ne) O R A F N R H SE N P L T C NC LU IE ST ( oi ,i cs aS e
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 , 按照 自然生态系统物
地将 自然资源特别 是不可再生 资源投入 到经济 活
动; 其次是在减少废物产生与资源节约的基础上 , 加
强对可利用产品的重复使用 ; 再次 , 如果产品不能重
复使用 , 那么还可 以对其作资源化处理 , 使其还原成
为再生资源 , 以减少对原 生态资源 的依赖。只有 当
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 循环替代 、 循环净化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 是对物质 闭环流动型经 济( l i a r l Cr l cnm ) C s gM t is i u r oo y 的简称 , on ea c a E 是
一
动对 自 然环境 的影 响降低到最小程 度, 在物质不断
其失去任何再利用价值时, 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最终
的无害化处理 。 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 3 和谐经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的经济模式。
在当前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资
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为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
首先,政府应当出台相关
政策和法规,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产业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展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社会各界应当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希望各方能够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共同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
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周红霞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环境卫生管理所【摘要】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是其理论研究。
在经济学研究中突出的难题是缺乏理论的延续性,容易走极端,循环经济发展过于依靠政府以及循环经济调控手段不足等。
解决此难题的思路应该是充分利用先前的经济学理论,让生态真理成为循环经济内生化和自运行的动力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与调控手段。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学难题解决思路一、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难题1.缺乏理论的延续性,容易走极端。
很多情况下,经济学理论研究往往割裂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武断地将其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
套用生态学、物理学等自然学科知识来指导经济活动,缺乏对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机理的研究。
2.循环经济发展过于依靠政府。
促使经济行为主体主动参与循环经济实践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尚不完善,依靠政府独自的力量推行循环经济实践,不能实现生态真理与经济现实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循环经济缺乏内生化和自运行的动力,造成“有循环,无经济”的现象。
3.循环经济调控手段不足。
单纯追求物质技术上的循环链接,较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影响,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调控与管理的方法。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经济学难题的解决思路1.循环经济并不否定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从“循环”这一脉络来考察经济思想演进的历史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围绕着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经济理论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开放经济系统———封闭经济系统———开放经济系统”的螺旋式“循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在对经济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同时,对通过经济过程所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也更为全面、深刻。
循环经济将经济学中所关注的经济系统内部再生产循环及其均衡关系问题,扩展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物质良性循环为表征的生态经济大系统的再生产循环及其均衡关系问题,其产生和发展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趋势。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引言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循环经济思想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内容。
本文将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意义。
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循环经济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再利用。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和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意味着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过劳动的不断循环,实现劳动价值的再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循环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方式存在着浪费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张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等措施。
循环经济思想的意义循环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而循环经济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促进经济增长循环经济思想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就业增长。
4. 推动社会进步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
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
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形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
政策上,各国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加强对再生资源的管理和监管,给予再生资源的优惠税收和财务支持,适当放宽循环经济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等等。
市场上,企业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之一,倡导消费者采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价值链的循环。
其次,循环经济实践是主要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具体行动。
各国的循环经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循环再生产:特别是再生纸板、塑料瓶等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成新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原材料的短缺问题,降低了污染物和垃圾排放。
2.循环设计:通过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循环性和可维修性,减少了废弃品和成品库存,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应。
3.循环采购:采购可持续产品与服务并优化供应链,提高了采购方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避免以往单纯追求低价格而获得的低质量的产品。
4.循环运营:通过对产品的优化设计,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采用环保型材料和绿色技术,降低了污染物和垃圾排放的数量和质量。
总结起来,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一种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未来,随着技术的人性化和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将会越来越普及和深入。
只要我们牢记环保理念,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相信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与发展途径
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与发展途径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循环经济着眼于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通过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从概念、原则和发展途径这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循环经济。
一、概念1.1 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
1.2 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减量化”、“再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其中,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再生产是指通过循环再生利用的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是指不同资源之间的交叉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充分利用。
1.3 循环经济的价值循环经济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降低资源的使用和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的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2.1 以资源为核心原则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以资源为核心,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产来实现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 闭合循环原则闭合循环原则是指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长期规划和设计,使得产品在使用后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形成循环再生的闭合循环系统。
2.3 合作共赢原则循环经济要求各个相关主体之间进行积极的合作与共赢,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等,形成资源共享和利益均衡。
三、发展途径3.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3.2 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3.3 提高社会意识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推动循环经济的落实。
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学思考
资本相对劳动力变得稀缺 , 资本投入作为增长要素 的重要性
作 者 简介 : 洪 (9 7 ) 男 , 锡 城 市职 业技 术 学 院讲 师 。 阮 16 一 , 无
・
70 ・
得 以体现 。 了现代社会 , 到 经济不断发展 , 资源与环境 问题却 日益严峻 . 承载经济 系统 的 自然环境 的生态承载力不再是无 限 的。 市场价格开始体现 自然资源要素的稀 缺性 。 在此种背 “ 景下 .往往需要 将总生产 函数 中的 自然资源投 、 低排放。所有 的物 质和能源通 过这种循环利用模式 . 把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降到最 低 限度 。彻底改变 了“ 资源一 品一 产 污染排放“ 的单 向流动 的 传 统经济模式 。
二 、 环 经 济对 效 率 的再 认 识 循
生变量处理 。”J 2 l ㈣资源 的稀缺意味者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 ,
论, 有助于我们 了解循环 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 的挑 战, 为解决生态环境 恶化与 经济增长的矛盾提 供 了思路 。
关键词 : 环经济 ; 济学; 缺 ; 率 ; 权 循 经 稀 效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1 3 F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8 7 (0 1 1— 0 0 0 10 — 4 7 2 1 )0 07 — 3
权边 界不清晰 . 相关 的制度安 排不健全 , 致使环境 与资源无
投入 , R为 自然资源投入 , F为生产函数。传统经济学考虑增
长核算时 。 根据不 同因素对产 出的贡献 , 常将资本投入 K和 劳动投入 L 作内生变量 ,将 自然资 源投 入 R视 为外生变 看
法通过市场体现其价值 ,市场对其调节存在失灵 的问题 , 其 稀缺性被普遍忽视 。
从经济学视角看发展循环经济
从经济学视角看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通过物质资源的循环和集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物质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均衡。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规政策、经济制度、技术管理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支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根本的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实践中,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机制。
循环经济的形成,离不开技术保障和制度安排。
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资源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以及对排放废物的控制一般都要额外地增加成本。
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能自动消化这一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经济机制,以减轻企业与公众在物质资源循环中的额外成本负担,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逐步建立能够使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和效益在内部与外部、局部与全局、个人与公众、眼前与长远等关系方面形成均衡的机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
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纳入国家宏观经济体系。
一方面,应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控,减少因经济波动而对资源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强化对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另一方面,应根据循环经济的特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政策。
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应加快发展与环境、资源不相关的经济增长因素,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等等。
这些因素将有效地提高单位资源耗费的产出率。
在产业政策方面,对那些能够优化生态环境或者对环境影响较小、对稀缺资源耗费较小的产业,应该给予必要的激励;对于那些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但同时污染较大或者稀缺资源使用效率较低的产业,应当通过各种调控手段使其保持在可允许的均衡水平上。
从经济学视角看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 : 济学; 经 循环 经济 ; 循环 经 济 理 论 ; 态 环 境 ; 生 自然 资 源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F 6. A 文 章编 号 : 0 84 O 2 0 ) 40 3 —6 1 0 — 1 X( 0 9 0 — 0 0 0
循环 经济是 相对传 统发展模 式 的可持续 的新 经济 发展模 式 。发 展模பைடு நூலகம்式 的创 新 , 使得 传统 经 济
危机 。
1 世 纪 以前 , 8 世界 经济发展 缓慢 , 与 自然 的矛盾 并 未显 现 ; 工 业 大革 命 后 , 人 但 经济 的 指数 型 增 长使经济 系统快速膨 胀 , 相对 于地球 生态 系统 自然资源 和环境容 量 的有 限性 , 经济 系统 已经过 大
了 , 球资源 与生态 环境承 载力极 限正在经 受严峻 挑战 , 统线性 经济发展 模式业 已走 到增长 的极 地 传
理 配 置 要 兼顾 利 润 最 大 化 和 可持 续 利 用 的 目标 , 求 对 生 态环 境 成 本 坚 持 总 量控 制 原 则 , 为 发 展 循 环 要 认
经 济 的 目的是 追 求 生 态 效 率 的 最优 化 , 张 自然 资 源 和 生 态环 境 也 应 参 与价 值 的分 配 。 主
稀缺性 假设 的 内容 , 由主要 是人 造 资源稀 缺 , 扩展 为人 造 资 源 和 自然 资 源 的稀 缺 , 特别 是 自然 资源
的稀缺 。以 自然 资源 的稀 缺性 作为 理论起 点 , 循环 经济 理论 认为 : 2 “ 1世 纪 的主 要矛 盾 由不 断提 高 劳动生 产率 ( 单位 劳 动力带 来 的经济 增 长) 为需 要 大 幅度 提 高 自然 资源 生 产率 ( 变 单位 自然 资本 带 来 的经 济发展 ) [ , 济学应 该研 究如 何在 既定 自然 资源 存量 下提 高 资 源 的利 用效 率 和经 济发 展 ”1 经 ] 质 量 , 资 源环境 的消耗严 格 限制在 它 的阈值 内。循 环 经济 理论 主 张 根据 环 境 自净 能 力 和 资源 的 把 再 生能 力来使 用 资源 和环 境 , 现资 源 的高效 利用 和对 环境 的亲 善友好 , 实 达到 自然 资源与人 造 资源 的综合 成本 最小化 和综 合 效益 的最 大化 , 实现 自然 资源 与人 造资 源 的最 有 效配置 。 ( ) 自然 资源视 为 经济运 行 的 内生 变量 二 将 在 传统经 济学 理论 中 , 自然 资源 和生 态环 境等 一直 被视 为经 济运行 的外 生变 量 , 排斥 在经 济 被 分 析过 程之外 。但 随着 自然 资源 稀缺 性 的凸现 , 日益成 为 制 约现 代 社会 实 现 经 济可 持 续 发展 的主 要 因素 , 其在 经济 运行 中 的地位 理应得 到重 新认 知 。 循 环经济 理论 认为 ,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不 仅取决 于 经济 因素本 身 , 经 而且 取决 于重要 的 自然资 源 和生 态环 境 因素 。这就需 要 将总 生产 函数 中 的 自然 资源 投入 R作 为 内生变 量 处理 , 时 甚至 需要 有 将资 源 和环境 分别 作为 不 同的变 量才 能有效 描 述某 一 生产 活动 的 资 源生 产 效率 水 平 。可 见 , 在循 环经 济理论 中 , 健全 的生 态条 件和 优 良的环 境质 量是 直 接作 为 经 济再 生 产过 程 的必要 组 成 部分 而 存在 , 内置于 经济 增长 过程 中 , 为经 济增 长 的重要 内生 要素 。循 环经 济理论 从 经济运 行 与 自然 并 成 资源 、 生态 环境 破坏 之 问的 内在关 联 出发 , 分肯 定 了 自然 资源 与生 态环 境要 素对 经济运 行 的基础 充 性制 约关 系 , 自然 资本 纳入 生产 力要 素 , 自然 资源 和生 态环 境 由经济 运行 的外 生变量 扩充 为重 将 把 要 的内生变 量 , 纳入 经济 分析 过程 , 从而 扩大 了经 济学 的研究 视 野 。 ( ) 出资 源合 理配 置要兼 顾 利润 最大 化 和可持 续利 用 目标 三 提 资源 的稀缺 性 引发 了资源合 理 配置 的必 要性 和 必然 性 。传 统 经 济学 理 论 主要 研 究 劳动 力 、 资 本( 术、 备) 技 设 等人造 资 源 以及 土地 等特 殊 的 自然 资源 的合 理 配 置 。循环 经 济 理论 则 不 仅研 究 劳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关键 词 : 循环经济 ; 经济学基础 ; 传统经济学 ; 市场经济 ; “ 绿色化 ”
统经 济 学 的学术 任 务 。‘ 2 与传 统 经济 学 的分 析 范
生 产 过 程 中耗 费 的 体 力 和 脑 力 的 总 和 ; 资本 ( 通 常指 人造 资本 )是人 造 的用于 生产其 他物 品 的耐
用品 , 如机 器 设备 、 厂房 、 工具 等 ; 土地 ( 通常指 自 然资 源 ) 则 指生产 过程 中大 自然 的恩 赐 , 包 括狭 义
1 5
弘 淮端 蝗 2 0 1 3 . 1
理论 中也 成 为 内生变 量 . 但这 分 析 视野 下 , 人 们认 为 自 然 资 源 的供 给 是 无 限 的 , 而劳 动 、 ( 人造 ) 资 本 则 是稀 缺 的。不 可 否认 , 这 种认 识 在驱 动 世 界各 国
费一 再 生 资源 ” 为 基 本 的反 馈 流程 , 以低 开 采 、 低 消耗 、 低排放 、 高利用 ( 简称“ 三低 一 高 ” ) 为基 本
本文 分如 下 十个方 面展 开叙 述 。
资源 要素 : 从 人造资 本稀 缺到 自然 资本 稀缺
一
、
传统经济学认为 。 生产要素 ( 也 称 投 入 或 资
循 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 的十大挑 战半
杨 青 龙 伍 世 安
( 1 .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南京 2 1 0 0 4 6 ; 2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南昌 3 3 0 0 1 3 )
循环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循环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与发展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循环经济正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环境与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学者、家加紧了对循环经济的研究。
在我国循环经济也开始起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不断的探索。
循环经济是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巨大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主要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以更多地节约使用资源,并不断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通过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及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则是一种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
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资本,因而,就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
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否会失去其使用的价值呢?一、自然资源与生产函数的长期化在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中,生产是指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
其中,投入一般也被称为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源,它们一般被划分为了四类:劳动(L)、土地(A)、资本(K)和家才能(P)。
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资本则分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
家才能则指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的才能。
土地则指除了包括土地本身外,还应该包括一切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海、矿藏等。
这样一个生产过程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即生产函数用Q=f(L、A、K、P)表示。
在短期内,也就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投入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在这个短期中,生产资源的有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生产函数要求,在一定的投入条件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当然,如果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投入增加会引起产出的增加。
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相互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和增长的过程,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产业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第二部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重复和回收利用资源。
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减少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重复利用资源意味着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再造和再利用,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回收利用资源意味着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使其成为新的资源。
第三部分: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循环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浪费,循环经济可以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绿色升级。
其次,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减少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循环经济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废弃物处理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第四部分:经济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也对循环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发展带来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在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因此,经济发展需要与循环经济相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监管和指导,推动企业和公众的意识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的繁荣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外部性、公共地悲剧、产权与市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创新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高效、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
循环经济正是这样一种方式,它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这种经济模式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其次,循环经济的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影响。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生产者往往只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收益,忽视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行为导致了环境的外部成本,而循环经济通过将废弃物纳入经济循环,使生产者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从而消除了外部性。
再次,循环经济的公共地悲剧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公共地悲剧是指当许多人都拥有同一块公有土地时,过度放牧、过度狩猎等问题就会发生,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
循环经济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各个生产者,从而避免了公共地悲剧的发生。
此外,循环经济的产权与市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往往是分离的,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循环经济强调产权的明晰和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使生产者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循环经济的经济周期理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周期往往是基于投资和消费的波动而产生的。
而循环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从而避免短视的经济行为导致的经济波动。
循环经济发展和模式分析
循环经济发展和模式分析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享受到了很多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资源浪费、污染和能源消耗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以“减少”、“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为基础,通过最小化废弃物和污染,倡导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我们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并减少排放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循环经济对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环境循环经济模式减少了废弃物和排放,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
它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
2. 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模式鼓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它通过废物的收集和回收,将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可减少大量资源的浪费。
3. 促进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它也有望增加就业机会并减少经济风险。
三、循环经济模式分析循环经济模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减少、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
1. 减少减少阶段旨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通过生产环节的控制,包括使用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废弃物的量减少。
2. 重复使用重复使用阶段旨在提高产品的寿命周期,使产品在使用后可以再次使用。
这可以通过设计带有回收特征的产品,如反处理、再生利用。
3. 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阶段旨在固定废弃物并重新处理,进行再生利用。
这可以通过回收废物和污泥进行分离和加工,转化为新产品等再利用。
四、循环经济的实践循环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德国是一个循环经济成功的例子。
该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回收瓶子、垃圾分类和再生能源等,实现了不断的回收和再利用。
此举有助于降低德国的废物产生量和大幅减少碳排放,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经济体之一。
循环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循环经济学学科地位新论【摘要】目前,循环经济是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对循环经济学科的建立和学科地位问题,国内尚未明确,这造成了在研究、讨论和管理循环经济方面的不便。
本文试图从循环经济学的产生历程、哲学属性和研究内容入手,指出传统经济学的缺陷,界定循环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从而推进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学学科地位一、循环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哲学属性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型资源循环为基础的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
它在中国之所以能有不断跃升的地位,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等瓶颈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在传统经济学的指导下,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唯GDP论”,但是,在GDP快速发展的辉煌背后,埋藏下了经济发展自我毁损的种子。
自然资源,包括水、能源、土地等,被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到今天,它们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实在是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致命性的伤害。
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谋求经济发展,是因为人类致力于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但是人类的注意力聚焦于经济发展,忽视了与生态系统的协调,这种目的和手段的置换反过来破坏了人们最初追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大自然已经在嘲笑人类的无知和狂妄,因为传统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很多破坏是不可修复的。
二、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它的地位到底怎样?还是从对传统经济学的分析入手吧。
到今天,传统经济学已经一般化为一种思想方法,即它是一种“使稀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学问,在这里,“有效”仅指效率,而不考虑效果,配置的方法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包括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自动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的 外生 变 量 � 是 独 立存 在 于 生 产过 程 之 外的 化 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生产 者追求利润 � 这样 的 分析 容 易使 我 们将 生 产 过程 生 产活 动 与 最 大化 自然资 源的 提供 者 大 自然 割裂 开来 而二 者
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本身就会实现 社会财富的最 经济社会在对已经拥有的资源充 分利用的前提 如果 一旦 出现了 社会 资源 并没 有被 充
步 ,在 理论 与实 � 践方 面都有 不断 的探 索� 动 (L),土 地(A ) ,资本 (K )和 企业 家才 能( )� 劳动是指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 力和 智 力 的总 和 � 资 本 则 分为 实 物 形态 和 货 币形 态 � 企业家才能则指企业家组织建立 和经营企业的 才 能 � 土 地 则指 除 了 包括 土 地 本身 外 ,还 应 该 包 括 一 切 的 自 然 资 源 , 如 森 林 ,江 河 湖 海 , 矿 藏 等 � 这 样 一个 生 产过 程 可 以用 生 产 函数 来 表 示 ,即 生 在 技 术条 件 不变 的 情 况下 , 这些 投 入 与所 能 生 产 的 最 大产 量 之间 存 在相 关 关 系 � 在 这 个 短期 中 , 生 产资 源的 有效 使用 是非 常重 要的 � 因为 生产 函 数 要 求, 在 一定 的 投 入条 件 实 现产 出 的 最大 化 , 当 然 , 如 果 在 技 术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投 入 增 加 会 引 起 产出 的增 加� 这并 不是说 传统 经济 学会 主要 强 调 多 投入 带 来多 产 出 ,而 是 要强 调 生 产资 源 的 有 效 使 用, 投入 的 最 大化 被 利 用� 而 这 在当 今 强 调 发 展循 环经 济的 背景 下显 然是 非常重 要的 � 在传统经 济学的基本原理中, 在分析 投入
� � 约 使 用资 源 ,并 不 断地 减 少 生产 过 程 中污 染 的 排 产 函数 用 = (L,A ,K , )表示 � 在短 期内 ,也就 是
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 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 �
���
时 更多 的 是将 自 然资 源 和 自然 环 境 看 作生 产 函
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追求自 身利益的最大 而 每一 个单 个的经 济行 为主 体追 家鲍 尔 丁从 经 济的 角 度
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 展 , 循环 经 济正 逐 渐成 为 许 多国 家 环 境与 发 展 的 主 流 ,越 来 越多 的 政府 官 员, 学 者, 企 业 家加 紧 了 对循环经济的研究� 在我国循环 经济也开始起 循 环 经济 是 各 国 在经 济 发 展的 过 程 中 ,面 对 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存环 境的巨大压力 而 提 出的 一 种新 的 经 济模 式 ,是 一 种 新 的技 术 经 济 范 式� 在 技术 层 面 上, 循 环经 济 主 要 通过 生 产 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 环境保护 技术体系的融 合,强调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以更多地节 放 甚 至实 现 "零 "排 放 �通 过 实现 物 质 资 源的 循 环 使 用 及生 态 环境 的 永 久平 衡 ,最 终 实 现 经济 和 社 会 的 可持 续 健康 发 展 � 在 经 济 层面 上 , 循环 经 济 则 是一 种制 度安 排和 经济 运行 方式 � 它把 自然 资 源 和 生态 环 境也 看 成 稀缺 的 ,社 会 大 众 共有 的 自 然 资 本 , 因 而 , 就 要 求 将 生 态 环境 纳 入 到 经 济 循 环 过 程之 中 参与 定 价 和分 配 ,来 实 现 社 会福 利 最 大 化和 社会 公平 � 在 这 样一 种 新 的 经济 发 展 模式 中 , 传统 的 经 济 学理 论是 否会 失去 其使 用的 价值 呢�
20 06 年第 4 期
� � � 经济研究导刊 . 4 20 06
� � � � 总第 5 期 � E C M IC E E A C H G ID E � � � � � � �
. 5
循 环经 济
循环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郑春梅 ,丁娟娟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 00 04 1)
收稿日期 20 06-04 -1 0 作者简介 郑春梅 �1 9 81 -�� 女 �山西黎城人 �北
一� 自 然资源与生产函数的长期化
在 传 统的 经 济 学 原理 中 ,生 产 是 指一 个 从 投 入 到 产出 的 过程 � 其 中, 投 入一 般 也 被称 为 生 产 要 素 或生 产 资源 , 它 们一 般 被 划分 为 了 四类 � 劳
摘
要 尽管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模式 �却并没有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产生否定作用 �而
只是对经济学基 本原理做了补充发展 � 一方面 �循环经济使 得生产函数更加重视长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 � 循环 经济要求单个的经济单位在生产或消费中 � 为了长远的效果 � 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 �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产函数 � 经济人 � � 中图分类号 F1 24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73 -291 �20 06�0 4-01 28-03
� � 的割 裂 � 会使得生产者更多 � 地 将注意力放在生产 大化( 亚 当 斯 密 ����) 这 样 的分 析 结 论 是 以 的过 程 和生 产 过程 中 的资 源 效 率 而 对 于生 产 行 � 为产生 的对 资源 的影 响考 虑不 多 这主 要在于 传 下 进行 的
� 统 经济 学 的 分 析 更 多 地 侧 重 于 短 期 生 产 过 程 的 分 利 用的 情 况 政 府就 应 该 作为 一 个 经济 主 体 进 � 分析 � 入 市 场 在 充分 发 挥 市场 经 济 体制 的 前 提下 通 正 是 由 于这 样 的 原因 使 得在 过 去 的实 际 经 过使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对单个 的经济主体的 济活 动 中 � 绝大 多 � 数的 生 产 � 者 都不 会 将 自己 的 注 行 为 加以 影 响和 引 导( 约 翰 梅 纳德 凯恩 斯 ) 以 意 力 放在 关 注 生产� 过 程之 外 的 东西 而 对于 生 产 此 来提 高社 会资 源的 充分 利用 的水 平 过程 之 外 的 自 然 资 � 源和环境 的保护问题就更不 早 期 的经 济 学 家 在分 析 问 题时 更多 地 探 讨 会关 注 和分 析 了 题上 因 为� 只 有 将更 多 的 精力 放 在 如 何用 有限 的资 源生 产出 更多 的产 品数 量 这是 � 关注 生 产 过 程 中 已 经 获 得 的 资 源 的 最 优 使 用 问 因 为 这 时的 供 给 相对 于 人 们的 需 求 来说 显 得 不 才能 真 正对 自 己的 利 润 � 最 大化 发 生 作用 足 人们 更 多地 关 注 自己 能 够 消费 的 商 品数 量 这样的 做法 也是 非常 理性 的 � 而各 级政 府作为 社 此 时 重视 对 于生 产 过 程的 研 究 就显 得 尤 为重 要 会经 济 活动 的 管理 者 � 为 了 经 济 发展 等 问 题 也 许 多 的学 者 探讨 财 富 和商 品 如 何增 加 人 们 更 为 自然 地 更为 关 注所 有 企业 的 生 产活 动 的 经 济性 减少 和 环境 的 破坏 问 题等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发挥和使用 的资源投入 � 对企 业 生产 过 程结 束 后 有 可 能产 生 的 诸如 资 源 问题 关 � 注 度也 不 会 很高 随 着 生产 力 的 发 展和 生 产 技术 的 不 断发 展 这是 因 为 环 境 � 保护等问题对 于政府管理部门的 人 类 社会 的 物质 产 品 不断 丰 富 丰 富 的商 品 需 要 � � 工作 绩效 没有太 � 大的 贡献 出 路 因 此 消 费者 需 求什 么 为 什 么 需求 等 成 为 � 事 实 上 人 类 的所 有 经 济 活动 都 不 可能 长 期 需 要解 决的 问题 地 脱 离自 然 环 境而 进 行下 去 在发 展 经 济的 过 程 消 费者在 消费 各种 不同 的商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