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上册注音版
1.云南的歌会迤.西蹲踞.酬和.譬.喻即物起兴.糯.米柞.木熹.微龙吟凤哕.矗.立淳.朴箍.桶忌讳.2.端午的鸭蛋城隍.庙门楣.避邪.腌.鸭蛋橱.柜红苋.菜籍.贯筷.子络.子薄.罗囊.萤映雪车胤.粽.子3.吆喝招徕.钳.子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铙钹.蛤蟆..荞.麦皮..雪花酪.荸荠合辙.押韵蘸.酱打卤.面4.春酒碗盏.撒.开吃稀罕.舔.酒枸杞.薏仁..橄榄.门槛.斟.酒过瘾.煨.炖两颊.炮.制5.俗世奇人荤.素蔫.吧褒贬.阔绰.抠.门发怔.撂.倒打怵.戳.破模.子闷.头秫.米擀.面杖叩.头硌.牙6.绝唱疙.瘩福橘.和弦.抑扬顿挫.抓髻.遽.发皓.齿削.壁千仞.周匝.花坞.霍.然羯.鼓铮铮..7.雪博.识消释.褪.尽凛冽..脂粉奁.朔.方磬.口目光灼灼..蓬.勃弥.漫8.雷电颂睥睨..污秽.犀.利迸.射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罪孽.稽.首土偶木梗.鞺鞺鞳鞳......玄.衣徘徊咆哮.波澜.眩.目9.短文两篇瞬.间旸.谷宁.愿一撮.倘.使皓.月凭.栏露.台姮.娥奔.月10.紫藤萝瀑布迸.溅繁.密稀疏.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挑.逗花穗.沉淀.绽.开伫.立依傍.槐.树11.海燕苍茫.胆怯.翡翠..蜿蜒.呻吟.享.受蠢.笨掠.起号.叫震.怒预.言12.组歌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炽.热坚忍.长吁.短叹纹.丝不动夜阑.人静天穹.海誓.山盟千山万壑.盛气凌.人翱.翔纤.细心扉.绽.开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恭.喜根深蒂.固汲.取孜孜..不倦压榨.锲.而不舍驾驭.渊.博持之以恒.模.式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儒.家论.语测量.中庸.探索.彷徨..丁肇.中15.谈读书怡.情藻.饰狡黠.诘.难睾肾..吹毛求疵.味同嚼.蜡16.不求甚解统筹.聪颖.滞碍..劝诫.要诀.豁.然贯通狂妄.曲.解17.怀疑与学问颛.顼.帝喾.腐草为萤.虚妄.譬.如懒惰.塾.师盲.从仓颉.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慨.叹玄.虚笼.罩光耀.脊.梁前仆.后继摧.残渺.茫求神拜佛.省.悟家谱.倘.若诬.蔑搽.脂粉诓.骗宰.相19.五柳先生传动辄.吝.情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黔.娄汲汲..戚戚..人之俦.乎衔觞.赋诗20.周处蛟.龙白额.虎实冀.蹉跎..令名不彰.遂.改励21.马说祗.辱奴隶.相.马骈.死槽枥.22.捕蛇者说挛踠..当.其租入..腊.之啮.人瘘疠吾嗣.莅.事者日蹙.殚.其地之出饥渴顿踣.呼嘘.毒疠死者相藉.隳.突叫嚣.恂恂..而起其缶.23.日喻眇.者扪.烛揣龠.巧譬.善导24.诗词曲五首闻笛赋.烂柯.人折戟.沉沙潼.关寥.落宫阙.低绮.户婵.娟踌躇..25.晏子使楚傧.者更道.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摩肩继踵.枳.花26.西门豹治邺廷掾.巫妪.新缯.张缇.弟子趣.之27.童区寄传区.寄郴.州荛.牧遽.曰疮.手墟.所28.送东阳马生序嗜.学逾.约加冠.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足肤皲.裂媵.人以衾.拥覆朱缨.容臭.烨.然褞袍敝...衣29.芋老人传辍.箸张筵.列鼎.井臼.佐.读污贿.不饬.绾.黄纡.紫揽辔褰..社稷...帷衅孽30.陌上桑东南隅.倭堕髻...上襦.湘绮.捋髭..夫婿姝.骊.驹..须帩.头踟蹰白皙.鬑鬑..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字生词
八年级上册生字生词1、云南的歌会蹲踞(jù) 酬和hè熹(xī)微譬(pì)喻淳(chún)朴即物起兴xìng huì迤yǐ西糯nuò米忌讳huì柞zuò木林(1)即物起兴: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写作。
或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2)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3)悠游自在:形容悠闲而自在。
(4)龙吟风哕:传说中神奇的声音。
2、端午的鸭蛋腌yān 车胤yìn 门楣méi 苋xiàn菜籍jí贯囊náng萤映雪: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吆喝囿yòu 钹bó招徕lái 铁铉xuàn 饽饽bō秫秸shú jiē秆荸荠bí qí(1) 合辙zhé押韵:这里指押韵。
(2) 隔阂hé: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3)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4、春酒煨炖wēi dùn 家醅pēi 枸杞gǒu qǐ斟zhēn酒(1)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现在形容领先、带头。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2)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3) 如法炮páo制:仿照成法,炮制药物,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5、俗世奇人蔫niān 撂liào 怵chù抠kōu褒贬分明:指对待事物时客观对待,对该赞扬的地方,赞扬,对该指责的,指责。
6、绝唱花坞wù千仞(rèn)周匝(zā)铮铮zhēng羯jié鼓急遽jù(1)抑yì扬顿挫: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
(2)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多含贬义)(3)百变不穷:许许多多的变化没有尽头,无穷无尽,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学生微机室【教学设想】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自己较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2、课文赏析: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学生对歌比赛。
云南的歌会1
鲁 迅
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 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 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种种艺术,使一 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 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 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自传》
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市寒亭区
潍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
比比眼力
1.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 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
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 未起笑先闻。
比比眼力
3.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 明皎皎双睛点漆。
4.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 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
传承人王绪德在创作核雕作品
畅所欲言:
1.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美丽浓郁的民俗 呢?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2.假如人大代表走入校园向你了解青少年 对于民俗文化保护的看法,你将提什,润泽 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数饥渴的灵魂。是他让我 们在回眸间拣拾生命本应有的鲜活基因。 ———— 邵燕祥
热爱民俗文化从我做起, 保护民俗文化从我做起, 让民俗文化之树常青! 让民俗文化永远鲜活!
云南的歌会
作者 沈从文
朗读课文,发现美。
1、说一说“云南的歌会是一个-----的歌会”,并简述理由。 2、课文写了哪几种形式的歌会。
品读课文,欣赏美
课文第四段浓墨描写进城一路的 景色美在哪儿?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 意?
比读课文,品评美
1.请跳读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 种人?他们美在哪儿? 2.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 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云南的歌会1
人
作者着力描写美丽的山 野风光,其目的是什么呢?
唱 歌 的 环 境
山寨传歌
人 多 时间长
—
唱歌场面 盛况空前
盛 装
唱 歌 场 面
作者描绘了这三个唱歌的场景, 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 情感?表达怎样的生活态度? 生活就像歌声一样是美好的, 我们应该尽情地享受并体会人生中 美妙的日子。
山路
漫
山野
对
(着重写人)
( 写 环 境 )
传
(写场面)
山寨
我们
作者
通过对比体会云南歌会的特点
对比项 歌会
表演场地
演员
排练与否
云南的歌会
山野湖畔
男女老少
即兴演唱
演唱会、音 搭建专门场 专业或业余 乐会 地 演员
提前排练
作业:
从文中摘录你喜欢的句子并点评在读书
笔记上。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 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大都能歌善舞,民间歌唱活动占有 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 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 ,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 幕,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表达 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苗族,湖南凤凰人,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 作有小说集《边城》、散 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 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沈从文(1902~1988)
验收自学成果:
yǐ
迤西
xī
酬和
hè
pì
zuò
譬喻
huì
柞木 即物起兴
xì ng
熹微
龙吟凤哕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彝族)
男:
好歌才,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心想唱歌 就唱歌 (壮族)
男: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民歌:
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 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 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 都不相同。
阿诗玛
它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我陪阿诗玛回家乡 (我跟阿黑哥回家乡) 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 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蜜蜂儿不落刺蓬棵 蜜蜂落在鲜花上 笛子吹来口弦响 我织布来你放羊 (你织布来我放羊)
心想唱歌就唱歌
唱出美好新生活
速读全文,作者写云南歌会时分别写 了哪些地方表演的歌会?
1、山野 2、山路 3、山寨
•读全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 云南人民几种放歌形式?各有 什么目的?(画出关键词)
山野 对 歌 -----比试才情
山路 漫 歌 -----自在随兴
村寨 传 歌 -----传递文明
侧重 场景 描写
山野 唱歌 对歌 人
人美
以景衬人
景美 歌美
村寨传歌 场面
点面结合
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 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 有什么特色?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 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气息,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的情怀
作者借云南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 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抒写 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别开生面:另外开辟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 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龙吟凤哕:形容声音如同龙吟,凤啼一般,抑 扬顿挫,十分悦耳。
《云南的歌会》解析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验收自学成果:
yǐ
迤西
hè
酬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ì
譬喻
zuò
柞木
xī
熹微
huì
xìng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淳 朴:诚实朴素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譬 喻:打比方
忌 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工笔细描(实)
写意白描(虚)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中的下列句子,说出它 好在哪里,与同学分享。
唱优歌美讨仅的论三语:句 句住仿本“, 描点 天段土却 写头 空写坎用 由, 而赶边了 呈总 成马的许贡令的女粉多一人”孩蓝疑色心报那春个花蓝,色在竟轻像和是微有风意里模不 路进城的景色。“这最是有否意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 离了“山路草漫丛歌中”起的飞“,歌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和从自不己发的愁,喜从好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返回
工笔描写:重写实,以工笔描绘 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 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 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衣饰, 细致生动,如在眼前。
水墨(白描):重写虚,写 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 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 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 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1、标题是“云南的歌会”,是否可以改 成“云南的歌”?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中的精彩片段;(2)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认识云南的少数民族及他们的风俗习惯;(3)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云南的歌会》;(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所展现的浓郁民族风情,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2. 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的理解;3. 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 准备相关民族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民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3)板书课文《云南的歌会》,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技巧;(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写作技巧;(2)讲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引导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舞蹈和服饰等艺术形式。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云南歌会的场景;(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和舞蹈;(3)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云南歌会的感悟和体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云南的歌会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它简单地说就是一场唱歌的活动。
但是,却有很多人喜欢参加这个活动,也因为这个活动被提升到了一种文化艺术享受的高度。
在云南,歌会已经成为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并且始终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那么,云南的歌会教案中究竟包括了哪些特点和魅力呢?一、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1.地域性:云南地方歌曲是指在云南本地形成的民歌,由于云南的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民歌种类和特点。
这些歌曲有的是祭祀、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所用的宗教歌曲,有的是传统古歌,还有的是民间故事和谣言所唱的民谣。
2.多样性:云南民间歌曲繁多,它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还表现出了多样的形式。
例如,山歌和望族歌是云南民间歌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们传唱的方式都极具特色。
山歌多声多调,望族歌则是分男女声,在传唱时还要进行跳舞、扭腰等各种表演形式,以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
3.吸收其他地域歌曲元素:由于云南地理位置和人民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常常会吸收其他地方歌曲的元素,形成独特的云南民间歌曲。
例如,山歌和广场舞流行的时候,云南的山歌就开始融合广场舞的音乐元素,使歌曲变得更加欢快、跳跃。
二、云南地方歌曲的魅力1.歌曲内容丰富: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充满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云南的绕梁山歌,打油诗、苗族山歌等,都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元素,充满着各种原生态情感和感情色彩。
2.传统文化的体现:云南的歌会教案中也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会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云南传统文化。
例如,云南的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乐器演奏形式,而歌会中也会邀请到当地的乐团和歌唱艺术家进行表演,从而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和舞蹈形式,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3.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云南的歌会教案通过举办歌会等形式,促进了地方歌曲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当地的歌曲和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弘扬了云南的文化艺术品格,也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精神。
云南的歌会风俗赏析
云南的歌会风俗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
三、云南歌会的特色
四、云南歌会的意义与价值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云南,这片多元文化的热土,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歌谣。
歌会,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承载着云南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云南的歌会风俗进行赏析,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
二、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
云南歌会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歌会。
如今,云南歌会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三、云南歌会的特色
1.民族特色:云南歌会汇集了各民族的歌谣,如彝族的《赛装歌》、白族的《洱海渔歌》、傣族的《泼水歌》等,展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2.形式多样:云南歌会包括对唱、合唱、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了歌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季节性:云南歌会多集中在农历三月、五月等农事闲暇时节举行,既是民族文化的盛宴,也是农忙前后村民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
四、云南歌会的意义与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云南歌会作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增进民族团结:歌会活动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3.丰富民间生活:歌会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情感的平台,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
五、结论
云南歌会风俗是云南各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云南歌会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优秀的民俗活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云南民间文化教案——走近云南的歌会
云南民间文化教案——走近云南的歌会。
一、什么是歌会?歌会是指一种在云南的乡村地区流传广泛的聚会活动。
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化为社交和娱乐活动。
歌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唱歌、跳舞、击鼓和演戏等。
在有些地方,歌会还伴随着比赛和祈祷等仪式。
二、歌会的文化内涵歌会是中国南方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许多元素,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和戏曲等。
歌会的演出者和观众都是当地的普通村民,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技能的人。
比如,有些人可以演唱复杂的歌曲和民间诗歌,有些人可以舞蹈技艺高超,有些人则可以演出戏曲和音乐剧。
歌会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歌会起源于宗教仪式,因此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
在一些地方,歌会还有祈福和祈求丰收的意义。
演出者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表演,以示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
2.社交活动歌会是一种社交活动,它可以让人们相聚在一起,交流彼此的喜怒哀乐,增进感情。
在歌会上,观众可以欣赏到演出者的才艺,同时也可以与他们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
3.艺术表达歌会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融合了许多艺术元素,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和戏曲等。
演出者通过歌唱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4.传统文化保护歌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许多歌会的演出内容都是源于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流传了很多年,代代相传。
通过歌会的演出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
三、歌会的影响歌会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歌会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歌会的演出和传承,很多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得以传承,成为当地的文化遗产。
同时,歌会还可以向外传播云南的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2.社会交流歌会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交往。
从音乐角度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
从音乐角度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特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音乐风格各异,如滇东南山歌、滇中花灯节音乐、滇西纳西古歌、苗族芦笙、彝族笙歌等等。
2.原始性。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口传乐器,一般都源于生活,自然发展出来的,极有原始风格。
3.宗教性。
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多种多样,部分习俗和音乐内含有宗教祭祀色彩。
如佤族的帕城节,彝族的东巴文化等等。
4.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也在创新自己的音乐文化。
如近年来中华傣乐的崛起,给人们带来惊喜。
二、《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云南的歌会》是为了宣传云南各民族文化,展现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而制作的影视节目。
它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艺术剧院拍摄制作,于2018年在央视播出。
节目将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等云南省内十二个民族的歌舞表演和音乐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该教案研究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云南的歌会》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该教案设计了多个环节,比如赏析云南少数民族的花灯舞蹈、学唱纳西族山歌、观赏傣家“天理之舞”等等。
该教案对高中音乐课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单元的教学非常有聚焦性,学生通过较为贴近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更有针对性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奇妙魅力。
三、未来的探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值得我们更为入的研究与挖掘。
在全球化、多元复杂的时代环境下,如何弘扬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让其得到更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提高云南多元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度,丰富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同时,应该注重在教育、旅游、文艺活动等诸方面通过积极的推广和宣传等办法挖掘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活力和引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生字.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生字词——(三十中张老师)第一课云南的歌会1、蹲踞(jtl )2、酬和(he ):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3、譬喻(p 1 )4、糯米(nud )5、chun淳朴6、即物起兴(xlng):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写作。
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7、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8、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9、龙吟凤啰(hui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10、迤(yD西11、忌讳(hui)12、铁箍(gU)13、熹(xi)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14、咂摸:方言,仔细辨别(滋味)。
1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第二课端午的鸭蛋1、粽子(zong)2、门槛(kan)3、门楣(mei):门框上的横木。
4、硝药(xiao):硝石做的火药。
5、苑菜(xian)6、腌蛋(yan)7、络子(lao):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8、车胤(yin)9、囊萤映雪(nang):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脱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
映雪,用雪的反光。
10、城隍(huang)11、曾经沧(cang)海难为水: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12、纽扣(niu)13、大襟(jin)14、籍(jl )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第三课吆喝1、招招揽。
2、钳(qian)3、铁铉(xuan)4、囿(you):局限5、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6、(bo)7、秫秸(shii jie):去掉穗的I W J粱秆。
8、^(bd)9、吹嘘10、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第四课春酒1、气氛(fen)2、两颊(jia)3、煨炖(we i dun)4、枸杞子(ql )5、慧草(yl)6、斟酒(zhen)7、家酹(pei):自家酿的酒。
酹,这里泛指酒。
在歌声的海洋里徜徉──《云南的歌会》说课设计反思
在歌声的海洋里徜徉──《云南的歌会》说课设计反思活动背景与设计本次活动为“云南的歌会”,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云南各地的民歌文化,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学习部分:老师介绍云南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和民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云南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2.欣赏部分:播放各地的民歌音乐,与学生一起聆听、欣赏,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观感。
3.表演部分:组织学生自愿表演来自云南的民歌,让学生通过实际表演了解和深入体验云南民歌的魅力。
活动评价优点1.丰富多彩的内容:活动设计既包括丰富的学习部分,也包括音乐欣赏和表演三个部分,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感受和体验云南的民歌文化。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分享:在欣赏和表演环节,老师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观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
3.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活动设计鼓励学生自愿表演云南的民歌,让学生通过实际表演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表现能力。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活动时间过于紧凑,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比较短,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云南民歌文化。
2.缺乏互动体验环节:活动设计中缺乏互动体验环节,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云南的民歌文化,也无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云南的民歌。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合理安排时间:在活动设计中,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展开。
例如,在欣赏环节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深入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云南的民歌文化。
2.引入互动体验环节:可以考虑引入互动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云南的民歌文化,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民歌唱法的简单练习或者让学生试着演唱一些简单的云南民歌,提高学生对云南民歌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云南的民歌文化,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沈从文课文初中
沈从文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分段及主题。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1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4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1《云南的歌会》教案
预习展示
给下列划线的注音:
迤西( yǐ ) 糯米(nuò ) 譬喻( pì)
蹲踞( jù ) 熹微(
龙吟凤哕(huì )
xī ) 酬和( hè )
柞木(z) 即物起兴( xì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 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各主要写什 么?
泼水节
安塞腰鼓
请你写一写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 风俗文化,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 迎财神;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中 秋节吃月饼;赶庙会等。请你学习本文 的的描写方法,以“我家乡风情”为题, 写一段百字文章。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 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及人物描写、环境 描写。 3、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民 俗文化的情感。
预习展示
走近沈从文
苗族,湖南凤凰人,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代 表作有小说集《边城》、 散文集《湘行散记》、 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 究》。 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 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云南对歌(提问)欣赏
问: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嘞?„„嘿高 又高! 答: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嘞„„嘿高又高!
问:什么结子半中腰嘞?什么结子成双对 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 答:玉米结子半中腰嘞,豆角结子成双对嘞,
收了芝麻棒——棒——敲嘞——
3、作者怎样刻画人物?你觉得这个少数民 族妇女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
2、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这 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首先,写实: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 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入题。 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 第三,鸣唱,与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 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 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下面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云南的歌会知识点2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鲁教版初二上语文端午的鸭蛋知识点3 吆喝萧乾,原名萧炳乾(1910-1999),蒙古族,他的笔名为塔塔木林、佟荔。
生于北京。
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家,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是世界二战期间西欧战场唯一一位中国战地记者。
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碑。
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
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初二鲁教版上语文吆喝重点知识点讲解4 春酒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温州市瓯(ou)海区人。
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1《云南的歌会》1
云 南 的 歌沈 会
从 文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三个场景中,你 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理 由。
山野 山路
村寨
民俗就是生活,它无时 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 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 须的养分。
你知道的民俗还有哪些?
能否说给大家听听。
中央电视台民俗频道
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 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 吹上坡,哥啊, 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 阿哥。
民歌
就是民间口 头流传的诗 歌或歌曲, 大多不知作 者姓名。如 被称为“东 方小夜曲” 的《小河淌 水》就由云 南傣族民歌 的曲调改编 而成。
歌 会
在一些少数 民族聚集的 地区,每逢 集会或节日, 人们聚集在 一起,即兴 歌唱,互相 问答,游戏 传情,如在 云南各地都 有不同民族 的歌会。
《 边 城 》
大奏鼓
返回
山野对歌
才情对抗 智力比拼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山路漫歌
发乎性情
自然成趣
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 还 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 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村寨传歌
场 面宏伟 气势 壮观
“村寨传歌” 描写了哪些内容? “金满斗会”之盛体现在哪?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哥啊,山下 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 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 吹上坡,哥啊, 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 阿哥。
《云南的歌会》
一、自主学习
• 目标:1、了 解作者简介。 • 2、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 3、梳理行文思路,划分结构。 • 方法:查资料法 • 时间:5分钟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
1988),湖南凤凰人,京派
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在
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 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
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
城》、散文集《湘行散
“金满斗会”
•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 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 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 里?
民族文化 传承
盛 人 多 、时间 长 、 妆、
•
2、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场合听到的民 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 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 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 者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 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和自刻的印象。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 与同学分享。
仿照下面的句子, 讨论:本段写赶 “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 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 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 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 模仿天空而成的” 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 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 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 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 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的“歌”字? 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 透蓝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云南的歌会
一.整体感知
作者沈从文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
在“歌会”的大标题I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又各有侧重点,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
文中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赞美之情。
二.文章思路
一.(1)总起全文
(2.3)山野对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写唱歌人(以人衬景)
二.(2-5)三种歌会(4)山路对歌—即兴自由歌唱
写唱歌环境(以景衬人)
(5)村寨传歌—金满斗会,场面宏伟
写唱歌场面(点面结合)
三.分析阅读
1.
2.比较阅读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
身子,理理
..(动作描写)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发,拍拍
笑.(神态描写——爽朗),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有才情),显得轻松快乐(神态描写),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质朴可爱)
这种年轻女人
......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明朗活泼,劳
........
动手脚勤
....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外貌描写比喻)。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
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
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勇敢大胆)
写法不同:年轻妇女:性格特点。
描写方法
这种年轻女人:特点:人物描写(着力描写年轻女人装束作用:以人衬景,烘托有没的气氛,充满浓浓民族风情和韵味),修辞3.文章第四段,描写女孩歌唱仅三句,却用大量笔墨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
(1)“金满斗会”为什么会是“最热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是这种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5)加点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概括本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人景相衬
五.拓展延伸
对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进行外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