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光电⼦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的1.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测试⽅法。
2.了解线路编解码(CMI,HDB3)的原理和特性。
3.设计并搭建⼀个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可传输的最远距离4.将EDFA⽤于光纤传输系统,了解EDFA的功率补偿在系统中的作⽤⼆、实验原理见后附预习报告三、实验装置“光纤传输实验系统”、EDFA、误码测试仪、双踪⽰波器、光功率计、光纤、可调光衰减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四、实验内容1.使⽤光纤传输系统,利⽤伪随机码作为信源,观察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形及眼图、接收端波形及眼图;学会使⽤眼图评价信号波形的⽅法。
2.学会误码仪使⽤⽅法,了解ITU-T误码测试指标的规定和测量⽅法。
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传输距离。
3.研究EDFA对光传输系统的功率补偿作⽤,将EDFA⽤于中继放⼤,经过研究测量得到最优的线路设计,使得总传输距离尽量长。
五、原始数据后附原始记录数据。
六、数据分析处理1.激光器P-I曲线测量根据原始测量的数据,绘制P-I曲线如下(原始数据及系统连接图见原始数据):可见斜率突变点I约为10mA,因此取⼯作点为16.0mA,以保证⼯作在合适th区段。
2.测量传输距离系统图及各部分连接关系见后附原始数据。
通过测量误码刚出现时(误码仪显⽰或⽰波器眼图闭合)时信号功率衰减,从⽽计算传输距离i.眼图眼图刚闭合时如下图:此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8.47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74.15km ii.误码仪误码仪刚刚开始接收到误码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7.52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69.90km对⽐误码仪和眼图测量结果,个⼈认为计算传输距离应以误码仪结果为准,理由如下:误码仪同时接收输⼊信号和输出信号,因此对误码的计数准确⽆误,能较准确的发现出现误码的临界点;但通过⽰波器观察眼图则较难判断临界点,分界模糊,受⼈眼主观性影响较强,因此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通信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
3. 混频器:用于合并和分离信号。
4. 模拟调制解调器:用于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5. 数字调制解调器:用于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6. 信道模型:用于模拟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损耗。
7. 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实验设备和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 信号发生器设置-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 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波形。
2. 信号调制-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观察和记录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 信号解调-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
- 观察和记录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高频信号进行对比。
4. 信道传输- 将信号通过信道模型进行传输,并引入一定的噪声和损耗。
- 观察和记录传输前后的信号波形,并分析噪声和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5.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的性能。
- 绘制实验结果图表,比较不同参数下的信号质量差异。
- 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对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合理的调制方式和适当的信道模型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同时,实验中观察到噪声和损耗对信号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通信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充分感受到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改进空间。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五--移动小区切换漫游与HLR管理
美验报玛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序号实验5 __________ 实验名称—移动小区切换漫游与H1R管理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学时 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了解GSM移动系统H1R;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
1. GSM移动系统中网络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GSM移动系统的H1R功能;
3. pc机界面认识交换机的部分运转功能;
三、实验软硬件环境
1 .移动交换机一台:
2 .移动基站二台;
3 .移动终端实验箱多台:
4 .台式计算机一台:
“细优M
J
≡1owe96Q1IeWMaXm
五、实验结论与体会
了解GSM移动系统中部分网络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GSM移动系统的H1R(Home1ocationRegister)功能,还有PC机界面认识交换机的部分运转功能;。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并分析系统性能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原始信息,发送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宿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错控制编码(如卷积码、Turbo 码等)和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PCM)。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原理实验箱等。
四、实验步骤1、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设备连接好,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调制将基带信号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4、信道传输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中的噪声和衰减。
5、解调在接收端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并与原始基带信号进行比较。
6、编码解码对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码,观察编码解码前后信号的变化。
7、性能分析测量调制解调后的信号的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调制实验结果(1)AM 调制AM 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呈现出包络随基带信号变化的特点,频谱中包含载频和上下边带。
在小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小,解调后的信号失真较大;在大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大,解调后的信号较为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在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及运行过程,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一: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一,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及方法,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通信系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信号源、调制信号发生器、解调电路、示波器等仪器设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再经过解调的过程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频率调制可以使信号的传输距离更远,信号质量更高,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传输带宽。
而解调过程,则是通过将频率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正常的信息传递。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振荡电路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这对于后续的通信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项目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数字调制与解调是现代通信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更好地保证信号质量及传输距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数字信号发生器、信道模拟器、解调器等仪器设备,通过数字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解调过程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数字调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及可靠性,同时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而数字解调的过程则是通过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正常的信息传递。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对于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项目三:移频钳实验移频钳是一种常用的频率稳定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高频稳定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实现高精度的频率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振荡器、频率计、移频钳等仪器设备,通过移频钳技术实现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精确控制。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移频钳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及精确度,从而更好地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及距离。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系统实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熟悉通信系统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模拟调制解调(1)实验原理模拟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成频带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频带信号恢复成基带信号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调幅(AM)和调频(FM)两种调制方式。
(2)实验步骤1. 搭建模拟调制解调实验系统,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
2. 产生基带信号,调整信号参数。
3. 通过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AM或FM信号。
4. 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
5. 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6. 比较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效果。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基带信号到频带信号的转换。
同时,通过解调器将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验证了调制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实验二:数字调制解调(1)实验原理数字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数字信号恢复成基带信号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调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三种调制方式。
(2)实验步骤1. 搭建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系统,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
2. 产生基带信号,调整信号参数。
3. 通过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ASK、FSK或PSK信号。
4. 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
5. 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6. 比较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效果。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后的信号在频谱上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基带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同时,通过解调器将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验证了调制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3. 实验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1)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主要包括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指标。
本实验通过对模拟和数字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了解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搭建、调试和性能评估方法,提高对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实验箱、计算机等。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作为通信系统的输入源。
示波器用于观测信号的时域波形,帮助分析信号的特性和变化。
频谱分析仪则用于测量信号的频谱分布,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信实验箱提供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模块和接口,便于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连接。
计算机用于运行相关的通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发送设备将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编码等处理,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会对信号产生各种干扰和衰减。
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信宿。
2、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传输的频段上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的过程,解调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3、编码与解码技术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原始信号进行的一种变换处理。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 PCM)和信道编码(如卷积码、循环码等)。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用于恢复原始信号。
4、信道特性信道对信号的传输会产生衰减、延迟、噪声和失真等影响。
了解信道的特性对于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四、实验内容1、模拟通信系统实验(1)AM 调制与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作为原始信号,经过 AM 调制后,在信道中传输。
在接收端,使用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深度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通信系统、利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实验,提高学生对通信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环境:PC机、通信设备、网络环境实验工具:通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实验搭建与连接首先,将通信设备连接至PC机,确保硬件连接正常。
随后,根据实验要求,在PC机上安装并配置通信软件。
通过配置合适的参数,建立通信连接。
2. 数据传输测试在通信软件中设置数据传输参数,测试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通过发送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并记录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功率等,对数据传输效果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丢包率等指标。
并对传输过程中的延时、抖动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在稳定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预期的水平。
数据包的平均传输速率在理想情况下接近理论值。
2. 可靠性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多次发送和接收,我们可以计算出数据包的丢包率。
根据实验结果,丢包率较低,说明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 延时与抖动:我们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抖动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评估通信链路的性能。
在实验中,延时较小且抖动稳定,说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通信系统的性能良好,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传输等任务。
然而,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复杂网络环境下,通信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受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工程中的实践操作和相关原理。
掌握了搭建和测试通信系统的方法,提高了通信工程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班级研01-12学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研01-12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姓名:2012年11月目录实验一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原理 (1)1.2.1 差错控制原理 (1)1.2.2 跳频扩频原理 (3)1.2.3 保密通信原理 (4)1.3 实验内容 (4)1.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1.4.1 差错控制 (5)1.4.2 跳频 (7)1.4.3 加密解密 (12)实验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14)2.1实验目的 (14)2.2实验原理 (14)2.2.1 数据传输的流量控制 (14)2.2.2 误码和差错控制 (15)2.2.3 信道共享技术 (15)2.3实验内容 (16)2.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7)2.4.1 性能仿真 (17)2.4.2. 速率测试 (22)2.4.3. 文件传输 (24)实验三无线多点组网 (27)3.1 实验目的 (27)3.2 实验原理 (27)3.2.1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7)3.2.2 路由技术 (28)3.2.3 广播和组播 (28)3.2.4 Ad hoc网络 (28)3.3 实验内容 (28)3.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9)3.4.1 组网过程 (29)3.4.2 单跳与多跳转接 (31)3.4.3. 单播(Unicast) (31)3.4.4. 路由协议 (32)3.4.5. 广播(Broadcast)与组播(Multicast) (32)实验四语音传输 (34)4.1 实验目的 (34)4.2 实验原理 (34)4.2.1 脉冲编码调制 (34)4.2.2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5)4.2.3 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 (36)4.2.4 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的工作过程 (36)4.2.5 蓝牙设备的身份切换 (37)4.3 实验内容 (37)4.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8)4.4.1 参数相同时的波形 (38)4.4.2 相同误码率不同频率的波形 (39)4.4.3 用蓝牙连接的传输过程 (42)实验一数字基带仿真实验1.1实验目的此实验软件主要对蓝牙(bluetooth)技术中基带信号处理方法作了仿真,包括差错控制方法、跳频扩频原理以及保密通信等。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器、信道和接收器三部分组成。
发送器将输入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和存储的信号,信道负责信号的传输和存储,接收器将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UDP协议进行信息的传输。
三、实验步骤1.设计发送器:通过编程设计一个发送器,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UDP 协议可识别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接收器。
2.设计接收器:编写接收器程序,接收从发送器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展示在屏幕上。
3.进行通信测试:在本地搭建一个局域网,将发送器和接收器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进行通信测试。
四、实验结果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并进行测试,我们成功实现了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在发送器中输入的信息能够被接收器准确地展示在屏幕上。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了UDP协议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对网络通信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对发送器和接收器进行了设计和编程,提升了我们的编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六、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完成了实验。
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七、实验改进虽然我们在本次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的通信系统仅支持文本信息的传输,无法传输其他类型的文件和数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改进系统,使其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另外,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升系统的实用性。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践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信原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数字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矢量网络分析仪;6. 网络分析仪;7.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或其他介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四个部分。
本实验主要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的测量。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箱,了解其组成和功能;(2)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3)搭建通信系统实验模型,观察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各部分的工作情况。
2.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测量实验(1)信源输出信号: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观察信源输出信号;(2)信道传输特性: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测量信道的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3)信宿接收信号:观察信宿接收信号,分析信号质量,如信噪比、误码率等;(4)通信控制实验:观察通信控制过程,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分析通信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分析实验(1)分析信源输出信号、信道传输特性、信宿接收信号等实验数据;(2)计算信噪比、误码率等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对比不同通信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系统优化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1)信源输出信号:频率、幅度、波形等;(2)信道传输特性:传输延迟、带宽、衰减等;(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误码率、波形等;(4)通信控制性能: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效果。
2. 实验数据分析(1)信源输出信号质量良好,满足通信要求;(2)信道传输特性稳定,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符合预期;(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较高,误码率较低,信号质量较好;(4)通信控制效果明显,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顺利进行。
通信应用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通信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通信协议和标准。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实验箱2. 计算机3. 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信号分析仪6. 通信协议转换器三、实验原理通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编码解码器等组成部分。
信源产生原始信号,信道负责信号的传输,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编码解码器则用于信号的转换。
在通信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通信质量。
四、实验内容1. 信源与信宿(1)信源: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信宿:使用示波器接收并显示信号波形。
2. 信道(1)模拟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模拟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衰减、失真等现象。
(2)数字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数字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误码率、误码性能等现象。
3. 编码解码器(1)模拟信号编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字信号解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4. 通信协议(1)TCP/IP协议:使用计算机搭建TCP/IP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2)蓝牙协议:使用蓝牙模块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
5. 信号处理(1)滤波:使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和干扰。
(2)调制解调:使用调制解调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内容,搭建相应的实验系统。
2. 调整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关参数,如信道参数、滤波器参数等。
3. 观察现象: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情况,分析信号衰减、失真、误码等现象。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信道:在模拟信道中,信号经过传输后会出现衰减、失真等现象。
通过调整信道参数,可以减小信号衰减和失真。
通信原理第五次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2级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指导老师:学期:实验7 PSK DPSK调制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K D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2. 进行PSK DPSK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3.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仪器1.信道编码与ASK、FSK、PSK、QPSK调制,位号:A、B位2.PSK/QPSK解调模块,位号:C位3.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位4.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位5.100M双踪示波器1台6.信号连接线6根三、实验原理(一)PSK、DPSK调制电路工作原理PSK和QPSK采用了和FSK相同的实验模块:“信道编码与ASK、FSK、PSK、QPSK 调制”模块,该模块由于采用了可编程的逻辑器件,因此通过切换内部的编程单元,即可输出不同的调制内容,PSK,DPSK调制电路原理框图如下如所示:图7-1 PSK、DPSK调制电路原理框图图7-1中,基带数据时钟和数据,通过JCLK和JD两个铆孔输入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中,由可编程逻辑器件根据设置的工作模式,完成PSK和DPSK的调制,因为可编程逻辑器件为纯数字运算器件,因此调制后输出需要经过D/A器件,完成数字到模拟的转换,然后经过模拟电路对信号进行调整输出,加入跟随器,完成了整个调制系统。
PSK/DPSK调制系统中,默认输入信号应该为32K的时钟信号,在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有32K的M序列输出,可供该实验使用,可以通过连线将时钟和数据送到JCLK和JD输入端。
标有PSK.DPSK个输出铆孔为调制信号的输出测量点,可以通过按动模块上的SW01按钮,切换PSK.DPSK铆孔输出信号为PSK或DPSK,同时LED指示灯会指示当前输出内容的工作状态。
2.相位键控解调电路工作原理二相PSK(DPSK)解调器电路采用科斯塔斯环(Constas环)解调,其原理如图7-2所示。
通信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熟悉通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通信系统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2. 实验步骤:(1)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包括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模块;(2)进行模拟调制实验,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3)进行数字调制实验,包括二进制移幅键控(BPSK)、二进制移频键控(BFM)和二进制移相键控(BPM);(4)进行信道特性实验,包括噪声信道、多径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5)进行信号解调实验,包括模拟解调、数字解调和相干解调;(6)进行眼图分析实验,观察信号波形和码间串扰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调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调制方式下的信号波形。
分析结果表明,调制后的信号具有较好的频谱特性,能够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2. 数字调制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PSK、BFM和BPM三种数字调制方式下的信号波形均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通过眼图分析,发现三种调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码间串扰,但可以通过调整调制参数来降低码间串扰的影响。
3. 信道特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噪声信道、多径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噪声信道会导致信号失真,多径信道会导致信号码间串扰,频率选择性信道会导致信号带宽受限。
4. 信号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模拟解调、数字解调和相干解调均能正确恢复出原始信号。
通过比较三种解调方式,发现相干解调在码间串扰严重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5. 眼图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未受码间串扰影响的眼图具有较为清晰的开口,而受码间串扰影响的眼图则由于符号间的干扰而导致开口变小,甚至闭合。
通过对比不同调制方式下的眼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了通信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了通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3.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加深了对通信系统性能的理解,为后续通信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本次通信技术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了各种通信技术的基本方法,并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模拟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通过搭建模拟通信系统,我们实现了基带信号调制、载波调制、解调以及滤波等功能。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调制方式,以及相关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 数字通信系统实验数字通信系统实验主要涉及数字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同步与差错控制等知识点。
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掌握了数字调制(如QAM、PSK)和解调、编码(如Huffman编码、BCH编码)和解码、同步与差错控制(如CRC校验、奇偶校验)等关键技术。
3.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主要介绍了GSM、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通过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我们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信道编码、多址技术、频率分配等关键问题。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信道编码、多址技术、功率控制等。
4. 光纤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纤传输、光发射与接收、光纤通信系统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掌握了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如光纤传输特性、光发射与接收技术、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等。
三、实验成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各种通信技术的基本方法,如调制、解调、编码、同步与差错控制等。
2. 实践操作方面我们通过搭建通信实验平台,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创新能力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出了一些改进实验方案,如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04011423 武曦实验三十GOLD序列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
1、观察伪随机序列及gold序列的频谱特性
2、观察伪随机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二、实验原理
1、m序列
m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某些统筹特性,并且易于产生和复制,可以用多级移位寄存器实现。
其自相关函数满足
1=0 mod ()1
,0 mod
p R
p
p
τ
τ
τ
⎧
⎪
=⎨
-≠
⎪
⎩
,当
当
2、Gold序列
虽然m序列有优良的自相关特性,但是使用m序列作为地址码时,由m序列组成的互相关特性好的互为优选的序列集很少,由此导致地址数太少了。
而Gold序列不仅具有良好的自、互相关特性,而且地址数远远大于m序列的地址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常使用Gold序列,而不用m序列。
3、m序列和Gold序列的比较
(1)Gold序列是m序列的复合码,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模二和构成的。
(2)在Gold序列的构造中,每改变两个m序列的相对移位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Gold序列。
由于这一性质,使得码族中任意一个码序列都可作为地址码,地址数远远大于用m序列作地址码的数量。
(3)Gold序列的实现用串联的2n级的线性移位寄存器实现或者两个n级并联实现,m序列用m级的移位寄存器实现。
三、实验结果
1、伪随机序列的频谱特性
PN15码型及频谱:
采用8分频,码速率为768kHz/8=96kHz ,频谱的sinc 函数包络的零点在96kHz 的整数倍处。
由于PN15是周期的序列,所以频谱是一个个离散的值,间隔为96kHz/15。
PN31码型及频谱:
采用8分频,码速率为768kHz/8=96kHz ,频谱的sinc 函数包络的零点在96kHz 的整数倍处。
由于PN31是周期的序列,所以频谱是一个个离散的值,间隔为96kHz/31。
三种码型中,码速率相同,所占带宽也相同。
Gold 序列码型及频谱:
Gold 码速率内置为128Kbit/s ,频谱的sinc 函数包络的零点在128kHz 的整数倍处,由于Gold 码是周期127的序列,所以频谱是一个个离散的值,间隔为96kHz/127。
2、 观察Gold 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TX3”测试点波形:
时域
频域
Gold序列时域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尖峰,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
实验三十一GOLD序列的捕获与跟踪实验
一、实验内容
1、观察延迟滞后锁相环(DLL)的鉴相特性曲线
2、收发端时钟无固有频差,进行扩频码的捕获与跟踪
3、收发端时钟有固有频差,进行扩频码的捕获与跟踪
二、实验原理
1、PN码的捕获
捕获是伪随机码同步的第一步,目的是搜索和捕获伪随机码的初始相位,使得与发送端码的相位误差小于1bit。
这里我们采用的是滑动相关法。
通过使接收机时钟周期性地移动一个相位增量,当相对滑动的结果使两组码的相位符合时,相关器的输出有尖峰的出现,就判断捕获完成。
2、PN码的跟踪
跟踪是伪随机码同步的第二步,目的是在捕获的基础上,使相位误差进一步减小,使所建立的同步保持下去,这一步为跟踪。
跟踪也是利用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实现的,一般用延迟锁相环实现。
延迟锁定技术的目的使本地PN序列发生器跟踪或锁定于外来的PN序列。
三、实验结果
1、观察延迟滞后锁相环的鉴相特性曲线
“VCO-C”测试点波形:
2、扩频码的捕获与跟踪(无固有频差)
“G1-BS”和“G3-BS”测试点波形:
“N1-KP”和“GD-TX”测试点波形:
3、扩频码的捕获与跟踪(有固有频差)
外时钟跟踪调节“跟踪”电位器使G1-BS G3-BS波形相对滑动最小
捕获灯刚好由灭变亮G1-BS G3-BS没有相对滑动波形相同
按住复位键捕获灯灭,松开复位键捕获灯亮,仍然没有相对滑动,波形相同实验三十二扩频与解扩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单路数字基带信号基带序列扩频,对比扩频前后频谱的变化
2、扩频信号2PSK调制,对比扩频前后2PSK调制信号的频谱
3、扩频调制信号先解扩,再解调,还原数字基带信号
二、实验过程
1、对比扩频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
NRZ1 N1-KP码型
扩频后频谱:
2、扩频后2PSK调制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扩频后的2PSK 的频谱展宽了。
中心点位于455khz处。
左右两边为580khz,330khz。
3.1、解扩与解调
调节“捕获”“跟踪”电位器,使得G1-BS G3-BS信号同频同相
NRZ与PSK解调输出,码型一致
选择第二路,N2KP与PSK1波形:
思考题:
1.扩频通信的原理
扩频通信是将传输信息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展函数展宽为宽频带信号后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利用相应的手段解压缩,从而获得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这里采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它是利用待传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序列相乘,来控制射频信号的某个参量来扩展频谱,调制时采用的是2PSK。
2.商用CDMA
WCDMA、CDMA2000、TDSCDMA采用直接扩频的模式
3.内外说时钟的比较
采用外时钟时,发送端和接受端有频差、相差,需要反复调节捕获与跟踪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