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9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和_______ 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货币政策目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4.金融危机主要指由___________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________的正常运行。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其认识经历了( B )的演变。
A.无效—有效—无效B. 有效—无效—有效C.无效—有效D. 有效—无效2.( C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币值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3.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 C )。
A.货币供给量B.利率C.准备金D.汇率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下( A )不是其特点。
A.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B.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C.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D.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5.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 D )。
A.中国人民银行B.财政部C.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D.国务院三、多项选择题1.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以下( ABCDE )的变化。
A.总需求和总供给B.一般价格水平C.经济结构D.国际收支平衡E.经济增长速度2.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BDE )。
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市场手段D.法律手段E.行政手段3.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E)。
A.政策目标B.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C. 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D. 政策传递机制E. 政策效果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ABCDE )。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从近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货币政策在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社会总供需平衡、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货币政策的含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其它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运动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
本章的货币政策是指狭义的货币政策,实施的主体为中央银行。
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而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变化又引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最后,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变化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在这个运行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对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变化不断进行监测和及时调整,才能达到最终的政策效果。
总之,货币政策诸要素构成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货币政策运行的关键因素,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表示为: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一般应具备趋同性、长期性和驾驭性的特征。
趋同性表示最终目标同国民经济总体目标在大方向上应是一致的;长期性表示最终目标的达到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驾驭性则表示最终目标对整个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具有驾驭能力。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把的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9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和_______ 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货币政策目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4.金融危机主要指由___________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________的正常运行。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其认识经历了( B )的演变。
A.无效—有效—无效B. 有效—无效—有效C.无效—有效D. 有效—无效2.( C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币值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3.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 C )。
A.货币供给量B.利率C.准备金D.汇率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下( A )不是其特点。
A.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B.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C.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D.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5.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 D )。
A.中国人民银行B.财政部C.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D.国务院三、多项选择题1.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以下( ABCDE )的变化。
A.总需求和总供给B.一般价格水平C.经济结构D.国际收支平衡E.经济增长速度2.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BDE )。
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市场手段D.法律手段E.行政手段3.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E)。
A.政策目标B.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C. 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D. 政策传递机制E. 政策效果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ABCDE )。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其选择
02 03
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未来,我国中央银行将更加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 业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 经济发展。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
未来,我国中央银行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 创新,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多样化 的工具。同时,将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确 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和协调,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 化,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03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依据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80%
经济增长
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率、就业情况等,以评估经济总体 运行状况。
100%
通货膨胀
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 产者价格指数(PPI)等指标,监 测物价水平及变动趋势。
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 稳定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通过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 业率,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促进劳动力市 场的完善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就 业质量和劳动者素质。
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控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保持国 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要点三
定向降准
中央银行针对某一金融领域或金融行 业进行的一次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目 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学ppt课件第九章 货币政策效应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三、货币政策操作变量选择影响 我国以利率为操作目标,长期看来是可能的、必要的, 但是近期很难做到: 1.各经济主体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很弱; 2.利率本身还处于比较严格的管制之中。 选择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技术困难: 1.存款准备金往往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 不宜为货币当局控制; 2.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不畅; 3.基础货币M1和M2之间关系不稳定等等。
2021/7/9
5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应
(二)凯恩斯学派——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认为非充分就业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 是非中性的。但在两种极端情形下,货币政策变得无效:
情形一:凯恩斯陷阱
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 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会应 起利率的变动。
1.合理预期:经济单位预期形成过程中不会发生系列性 的错误,也可以说,有理性的经济行为者虽然也会发生 错误,但是这些错误是随机的、偶然的,平均值为零。
2.合理预期的情况下,经济行为者以将政府的变动趋势 和规律纳入其预期之中,都设想了相应的经济措施,所 以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被经济者的合理预期抵消。
(见教材198页)
2021/7/9
8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变量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21/7/9
9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 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
制度尚未健全。 2.存款准备金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金融运行的冲击力强,同时准备金率还受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中国人民银行(PBOC)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法定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促进货币信贷平稳健康增长、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等一系列目标。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稳定、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五个方面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法定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二是汇率稳定。
汇率稳定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发生大的波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率稳定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也要考虑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三是金融市场稳定。
金融市场稳定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充裕,避免金融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四是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一直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社会资金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五是就业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就业情况,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避免大规模失业,保障人民的生活。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督-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三)
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年初调整再贷款分类,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发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存款准备金政策使用频率较高
2.再贴现与再贷款:
(1)再贴现
2008年以来,为有效发挥再贴现促进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
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以便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申请办理再贴现;
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
C.投资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部大
D.投资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都小
【答案】B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定位: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2)三种功能:测度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
(3)选择标准:
内生性:必须是反映货币均衡状况或均衡水平的内生变量。是内涵要求。
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例题:单选】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这种交易行为称为( )。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政策 (一)概念 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发挥其最后贷款 人功能并维持银行体系储备供给的弹性制 度。
(二)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1、规定再贴现的对象; 2、规定再贴现票据的条件; 3、制定再贴现率;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通过3调途径—— 一是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二是对借款成本; 三是通过宣示效果起作用。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会形成货币乘数的改 变,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引起 货币供应量的改变。
M=m·B m=(1+c)/(c+rt+re) C:现金漏损率或流通中现金与存款比率 r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re: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
其次,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将影 响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
早期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的是维持银行体系 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但该制度进有利于 个别银行维持流动性,对于整个银行体系 的流动性危机没有多大帮助。
大萧条后,美国改变原来存款准备金率有法 律硬性规定,不可更改的规定;同时,存 款准备金制度的目的便转为控制信贷和货 币供应量。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参见第六章,内容一致。
中央银行贷款的弊端: 1、大量使用会助长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的依 赖思想,迫使央行每年拿出大量基础货币 来弥补资金需求硬缺口。 2、它可能在金融机构间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局 面,不利于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 3、它要求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否则,容易导 致寻租行为和道德腐败的滋生。
四、公开市场业务探索 1994年汇改后,为了维持人民银行汇率的基 本稳定,在银行结售汇制和银行间外汇市 场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每天作为最后 买卖者,进入外汇市场买卖外汇。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办了买卖国债 的公开市场业务,但国债规模有限,品种 单一,利率较高,市场流动性较小,人行 在其中交易量较小,难以发挥宏观调控作 用。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二)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1、货币供给量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者认为宜以货币供 应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理由是:
(1)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2)货币供应量及其增减变动能够为中央银行 所直接控制。 (3)与货币政策联系最为直接。货币供应量增 加,表示货币政策松弛,反之则表示货币政策 紧缩。 (4)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数据是可测的。
(二)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2、利率
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1)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 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 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2)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影响可及的范围,中央银行能够 运用政策工具设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 (4)利率作用大、影响广泛。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关系可用 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人们不可能兼顾全部目标,只能权衡各目标对 当前形势的轻重而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作为货 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是采用单一目标的货 币政策,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夫 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止标是“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内容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和各存款机构所持有的现金 (3)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保证存款货币机构现金的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量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
一、维护稳定的货币价值
1.确保货币价值稳定,保持物价稳定;
2.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抑制通货紧缩;
3.控制汇率波动,使汇率保持稳定,降低汇率损失;
二、实现金融市场稳定
1.保持金融市场安全稳定,克制金融危机的发生;
2.稳定金融市场的利率,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
3.实行健全的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支持经济发展
1.开展长远的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积极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改革
1.支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改革,有助于加快发展新兴市场经济;
2.鼓励新兴市场国家社会投资,帮助他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
3.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总之,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宏观调控,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9讲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优点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只是局部的 而非全局的,这样就可以使中央银行有 针对性地进行信用控制。
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银行体 系的准备金会增加,并进一步为银行体系的货 币创造奠定了基础;反之,则会减少银行体系 的准备金,从而引起货市场操作旨在改
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防御性的:防御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则旨 在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的 影响,从而使基础货币保持相对地稳定。
消费信用控制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就可
以紧缩消费信贷; 当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振时,则 采取措施扩大消费信用。
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是指证券购买者在买入
证券时必须支付现款的比率。
道义劝说
道义劝说也叫窗口指导。主要是指中央
银行向各家银行说明其立场,利用中央 银行的影响力,达到执行货币政策的目 的。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优点:
中央银行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时可以主
动出击。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 易于进行反向纠正。 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9.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包括: 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 道义劝说等。
9.2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
行直接信用管制来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 进行控制,以便达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策目标。 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通 过市场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进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货 币政策。
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央行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目标就是稳定市场的物价,物价的稳定实际上也能够带来货币价值的稳定;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指的是保证市场中的劳动者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3、经济增长: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维持国民生产总值的以合适的速度增长;
4、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平衡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便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金融政策,其英文名是Monetary policy,指的是中央银行为了打到某种经济目的而制定的与货币相关的政策。
国家会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货币的“紧”、“松”或“适度”的政策。
货币政策由国家的税收和支出组成,由中央银行执行。
制定货币政策一般有四个目标,但是这四个目标的同时实现十分困难,并且其中某个目标的实现,经常会阻碍另一个目标的发展,因此,各国在研究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在研究缓和这四个目标矛盾的方法。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一、概念题1.存款准备金(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答:存款准备金指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银行为应付储户的提现和正当的贷款要求,必须按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一部分现金和央行存款,其余部分用于贷款或投资,保留的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国家为了加强监管,维护储户利益,以法律形式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部分准备金,而法定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是超额准备金。
银行一般会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以免在需要资金时必须向央行贷款或拆入资金,增加成本。
2.超额准备金(中国海洋大学2003研)答: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保留的一部分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主要是解决意外的大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地投资。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
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3.基础货币(南开大学2012金融硕士;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青岛大学2009研;南开大学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研)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两者总和,前者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通常表达为: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即商业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4.货币乘数(人行2005研)答:货币乘数又称作“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的是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单选多选案例合计
2009 5题5分2题4分1题2小题4分13分
2010 5题5分1题2分1题4小题8分15分
2011 5题5分2题4分0题0分9分
2012 5题5分2题4分1题4小题8分17分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教材新旧对比]
表9第九章变化情况(较小)
2012年版2013年版知识点变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实
施
第180页,介绍社会融
资总规模概念
第181页,增加对SHIBOR
的介绍。
第182-183页,删掉
2003-2005我国的金融
宏观调控操作,补充增
加2012年的宏观调控。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本节要点]
1.央行的独立性
2.央行的职能
3.央行的业务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本节要点]
1.货币政策的特征
2.金融宏观调控要素
3.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金融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概述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工具。
教案 《金融学》——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吴小勇【教学目的】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特点及设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理解货币政策的概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原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特点、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效应。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传导【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性质、职能与业务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㈠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㈡清算的需要㈢最后贷款人的需要——提供流动性㈣金融监管的需要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㈠单一型全国只设一家专门的中央银行。
如:中国、美国等。
⒈一元式;⒉二元式(中央级、地方级)㈡复合型中央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行使商业银行职能。
如:计划体制下的人民银行。
㈢跨国型如:欧洲中央银行。
㈣准中央银行型如:新加坡、香港的金管局。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㈠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
㈡中央银行的职能⒈发行的银行⒉银行的银行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的清算⒊国家的银行①代表国家制定、执行金融政策;②代理国库;③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略表注:中央银行的三大业务是—负债、资产与清算业务。
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㈠含义中央银行独立性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实际拥有的或法律赋予的自由程度。
㈡独立性问题的焦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集中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⒈中央银行应该对政府保持独立性;⒉中央银行独立性也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一产生就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体现政府的意图,从来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央银行。
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呈强化趋势。
体现在: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和制定新的银行法。
六、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⒈不以盈利为目的⒉不经营普通金融业务⒊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⒋定期公布业务状况⒌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二节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通常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在货币供给、利率方面所采取的调控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平衡的涵义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全部
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 差或略有逆差。
2、国际收支平衡的衡量标准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是否平衡。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剧的波动,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如何理解“物价稳定”?
①指一般物价水平,而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水平; ②不是价格固定不变,是指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 范围内变化; ③物价稳定并不排斥政府对扭曲的价格水平的调整。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衡量“物价稳定”的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2)消费物价指数; (3)批发物价指数。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二)物价稳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 1、统一性 (1)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 2、矛盾性 (1)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2)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
(三)物价稳定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1、固定汇率制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目标
2020/11/27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20世纪30年代前的“物价稳定”目标
1、金本位货币制度时,货币数量受到黄金生 产能力的制约,币值稳定;
2、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券的流通,币值不稳 定。
(二)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充分就业”目标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生产
3、国际收支平衡的意义 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1)巨额逆差:外汇储备下降,清偿能力不足,沉 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不利于吸引外资。 (2)巨额顺差:形成外汇闲置,本国资源浪费,同 时占用大量货币,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和货币升值压 力。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既存在统一性也存在矛 盾性,为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可能会 干扰其他目标的实现。 (一)物价稳定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三)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涵义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总量的 增长。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
不仅要考察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还要考察经济增 长的质量指标,即人们常说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经 济增长应该是指包括生活质量和福利提高的经济增长。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GNP、GDP或NI的增长率; (2)人均GNP、人均GDP或人均NI的增长率。
二者都是指实际的增长率,不是名义的增长率。 3、经济增长的意义
(1)经济增长可以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经济增长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生产更多的产 品, 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闲暇时间。 (3)经济增长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
二者存在此消彼长关系 。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年至1957 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和物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发 现物价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提出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见下页图)。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物 价 变 化 率
• •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①导致投资减少; ②计价基础不稳定; ③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④导致收入的重新分配,一般有利于债务人,
而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①影响货币正常功能的发挥; ②影响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状况的预期; ③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3、物价稳定的意义 物价不稳定的两种形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由于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使商品与货币 流通中出现了较多的商品追逐较少的货币,导致市场 上大部分商品都供过于求,商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 降,即谓通货紧缩。这种现象往往与经济萧条或经济 衰退相联系,因而通货紧缩也被理解为经济衰退之前 与贯串于整个经济衰退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现象。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衡量充分就业的指标 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全部劳动力人数 一般认为,维持在5%——6%的自然失业率,就认 为达到了充分就业。 3、充分就业的意义
失业对经济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1)高失业率会带给人们许多灾难; (2)高失业率意味着大量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形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急剧下降,失业迅速增加。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三)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增长”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经济得到了迅
速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前苏联、东欧、西欧和日本 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英美等国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增长率不高。为了保持经济实力,他们关注经 济发展问题,并把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四)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与 国之间的依赖程度加深。更主要的是各国实行的是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而且美元多次发生危 机,各国备受打击,纷纷关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并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物价稳定 1、物价稳定的涵义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
•失业率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萨谬尔森的进一步验证:萨谬尔森与索洛利用 美国大萧条后25年的数据进行测算,验证了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率的二者此消彼长的关系。 意义:
一方面反映了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央银行确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的控制目标。
因此,政府只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在 稳定物价和就业之间选择较合理的搭配。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二)充分就业
1、充分就业的涵义 凡是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
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如何理解“充分就业”?
①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可做; ②充分就业并不追求零失业率,而是要把失业率降 到整个社会能够承受的限度;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对“充分就业”有不同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