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育: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

合集下载

教招知识点-教育的价值

教招知识点-教育的价值

教招知识点-教育的价值_一、教育价值概念:教育的价值指教育满足人们主观需要关系的意义判断,它是教育作用的重要表现,它是指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的关系意义。

教育的根本价值、最高价值在于形成人的价值。

二、教育价值的分类1. 根据教育功能作用于社会和个人形式、方式的标准分类(1)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教育的外在价值: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习和教育形成的价值;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了知识、能力、真理而学习和教育形成的价值。

(2)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教育的人文价值:人们接受人类精神文化,并在文化的传递与接受文化的过程中,是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陶冶,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是教育的全部价值的核心和精华所在。

教育的科学价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应是教育的德智体美等方面价值高度统一的价值观,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高度统一的价值观。

(3)教育的继承价值和创新价值教育的继承价值:人类要生存,必须继承传统;要发展,即要继承传统,更要超越传统和创造未来。

教育的创新价值:形成创新教育必须处理好传授和学习知识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发展一般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系、形成创新精神和品德与形成其他良好品德和精神的关系,但首先必须形成开放和民主的教育。

而形成开放和民主的教育首先必须形成开放、民主和创新的社会,开放、民主和创新的社会开放、民主和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或者基础。

(4)教育的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教育的理想价值:以面向未来的目标,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现实,去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

教育的现实价值:培养人的某种实际技能或技巧,为现实的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只有坚持乌托邦精神才能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克服工具主义倾向,实现本体主义。

(5)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教育社会价值:教育对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满足社会需要需要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教育个人价值:教育对人的生活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在满足个人需要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引言】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它是指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互相理解、关心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真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真教育的方法以及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正文】一、真教育的重要性真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以下是真教育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建立情感联系:真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学生在这种关系中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预学习和发展。

2. 培养自信心:真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并面对挑战。

通过教育者的鼓励和支持,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更加勇敢地面对难点和挫折。

3. 促进个性发展:真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教育者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匡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匡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真教育的环境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二、实施真教育的方法实施真教育需要教育者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以建立起与学生的真实联系。

以下是几种实施真教育的方法:1. 倾听与关心:教育者应当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2. 公平对待:真教育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公平对待。

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公平对待可以建立起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鼓励和赞扬:教育者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赋予鼓励和赞扬。

鼓励和赞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预学习和发展。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作者:韩华山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02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各学校教育工作的学校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

由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不同,各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对“真”的追求却有着惊人的一致。

成功的教育中必定能找到“真”的基因,相反,昙花一现的不可持续的教育必然丢失了“真”,这种现象体现了“真”对教育的价值,蕴涵了教育的规律。

“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色,更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在学校文化中的“真”,有如下三个层面——本真、认真和求真。

本真——教育的本质要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真”是善与美的基础和起点,“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本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这个“本真”就是真诚、真实。

真实是教学的基本条件。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育。

纯真是美好的,纯真的人性也是绚丽多彩的。

教育之道在于顺应个性的特性差异,加以呵护引导。

教育离开了真实,怎能激励人、启发人,教育离开了真实,怎样感染人、引导人,教育离开了真实,受教育者就会对教育表示怀疑,就会对教育者的人格提出异议时,教育的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育现实中,我们不能说各层面的教育都不真实,但是确实存在着个别的虚假现象。

个别学校管理数据造假,应付上级检查评估。

教育评价好大喜功,造成教育虚假繁荣。

教育理念高大上,教育口号震天响,教育远离生活,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特色教育个性教育举步维艰,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缺少必要的关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对校园中的失“真”现象熟视无睹。

真诚是校园的基本情愫。

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决定教育的成败。

作为教师,如何对待教育工作,如何对待工作对象,对于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主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假如教师的爱是伪装的,其教育的结果只会比没有爱更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表达的不是自己的观点,不经过自身思考的,教学的感染力能有多少。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习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具有强制性、民主性、基础性、免费性、世俗性、阶级性等特点。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结果的预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选择、激励和评价的价值,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需要具体化为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又需要具体化为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则进一步具体化为每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4、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教育的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

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

杜威认为,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和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

不过他一般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去说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

也就是说,某一教育内容或要素当它成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时,它就具有内在价值的属性。

而当它成为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时,它就具有外在属性的属性。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作者:吕德雄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求真务实是陶行知先生的做人之道,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有一句教人更是律己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学说,也是未来中国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人做人,贵在求真。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首先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之后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他以这16个字自勉,又作为《百候中学》的校歌。

陶行知先生去世后,参加晓庄安葬仪式的五十一个人民团体代表决定将郭沫若手书的这十六个字刻在陶先生的墓碑上,这是对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认同与肯定。

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求真。

他强调要从生活本来面貌、从社会实际出发去探寻和知晓真理。

在这里,求真是一种追求(求真理),是一种态度(反对虚伪),也是一种手段(通过研究和探索获得真理)。

陶行知先生一生崇尚求真,反对虚伪。

他在一篇诗作中说:“假朋友,交情肉与酒;酒肉吃光了,到处丢你丑。

”“假军队,忍看山河碎。

他自有本事,会杀亲姐妹。

”他在1913年作的《伪君子篇》中道:“伪君子非趋利即求名,而趋利求名者,必是伪君子。

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

”他在反对虚伪的同时,强调求真。

在《说真话》一文中强调“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办教育的人,对于儿童,对于青年,对于民众,都应该说真话,不应该说假话。

”二是真人。

在这里,做真人是作为一个目标,一种归宿,一个根本而言的。

在行知眼里何谓真人呢?他说“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只做人中人。

”这就直指生活本真,做人本真,人性本真。

他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一坏,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愈大。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

”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人格教育是核心。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理论探索38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吕德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求真务实是陶行知先生的做人之道,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有一句教人更是律己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学说,也是未来中国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人做人,贵在求真。

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首先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之后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他以这16个字自勉,又作为《百候中学》的校歌。

陶行知先生去世后,参加晓庄安葬仪式的五十一个人民团体代表决定将郭沫若手书的这十六个字刻在陶先生的墓碑上,这是对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认同与肯定。

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求真。

他强调要从生活本来面貌、从社会实际出发去探寻和知晓真理。

在这里,求真是一种追求(求真理),是一种态度(反对虚伪),也是一种手段(通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392018年第1期过研究和探索获得真理)。

陶行知先生一生崇尚求真,反对虚伪。

他在一篇诗作中说:“假朋友,交情肉与酒;酒肉吃光了,到处丢你丑。

”“假军队,忍看山河碎。

他自有本事,会杀亲姐妹。

”他在1913年作的《伪君子篇》中道:“伪君子非趋利即求名,而趋利求名者,必是伪君子。

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

”他在反对虚伪的同时,强调求真。

在《说真话》一文中强调“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办教育的人,对于儿童,对于青年,对于民众,都应该说真话,不应该说假话。

”二是真人。

在这里,做真人是作为一个目标,一种归宿,一个根本而言的。

在行知眼里何谓真人呢?他说“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只做人中人。

”这就直指生活本真,做人本真,人性本真。

他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一坏,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愈大。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

”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人格教育是核心。

真教育是什么(转载)

真教育是什么(转载)

真教育是什么(转载)▼
我们聚在一起探讨做真教育,什么是真教育?
今天我们高谈做真教育,无非就是多读点书;多给学生做点引导;多写几篇体会;上课后进行反思,想想怎么教能省点事;至于做得更好点的就是针对个别学生,单独多做些“功课”而已。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

没做到,只能说明我们的素质还达不到做教师的要求,我们今天谈论的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做一个教师应该做些什么而已。

我想真教育不是发表什么论文,也不是什么高的职称,更不是什么教出来的学生能上北大、清华。

我认为:真教育就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长足的成长。

这里说到了成长,所谓成长也不是指单纯的身体强壮,也不是单纯的指学业优秀,而是一个人的各种能力综合发展。

长足并不是今天的成绩,而是对学生的身心,各种素养对未来发展的引导达到了什么程度。

做真教育的人首先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不计较个人生活质量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一个有傲骨、有傲气的人,甚至于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傻”的人,必须也是有才气,底气十足的人。

我们要是真能做到这些,我想那就是一个做真教育的人,真作教育的人。

因此要说做真教育,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难;在亲情、人情之间转来转去的人更难——因为我们都不想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

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只算做: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为自己能多挣点钱,为自己不被社会淘汰吧。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本质与价值_济南大学商学院安强身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本质与价值_济南大学商学院安强身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日/第006版教育学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本质与价值济南大学商学院安强身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与促进”,工具理性取向的目标及其手段、方法显然不可能实现这一本质诉求。

高等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将极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也至关重要。

变革、发展中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各类思潮冲击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更与中国社会发展与华夏文明走向息息相关。

21世纪的中国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高等教育?秉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思想,回顾、审视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理清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审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争下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属性源于其质的规定性,而“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高等教育本质的问题是关于“高等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与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观为指导,把高等教育视为革命的一部分,高校成为培养符合国家意志与目标各类人才的阵地,高等教育体现着上层建筑的特性。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动向,生产力特性说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发展高等教育是发展生产力成为共识,高等教育本质从上层建筑与政治工具的认识发展到社会发展与生产力的策源地,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是什么”问题认识的一次飞跃。

至此,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构成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双重属性的基本范畴。

之后,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动态演变说、文化本质说等。

不同本质观认识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属性本不同于本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归于高等教育的属性应该是统一的认识,但作为本质则牵强且不完整;文化本质说下的“传承与创新”等在高等教育体系表现明显,但却并非唯一,其他教育形式同样具备这一特征;而社会工具说也难以使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明显区别开来,教学与科研的本质说似乎更像是高等教育任务而非本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一、引言真教育是一种以心心相印为核心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真教育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二、真教育的定义真教育是指以真实、真诚、真心为基础的教育活动。

它强调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真实互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创造力。

三、真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真教育注重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情商。

2. 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真教育通过真实的互动和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教育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实施真教育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

2. 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运用真实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教学资源,如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4. 鼓励真实的表达和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自由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

五、结论真教育是一种以心心相印为核心的教育活动,通过真实、真诚、真心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实施真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运用真实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和交流。

只有真正实施真教育,才能培养出真实、真诚、真心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求真学真:教育之要义

求真学真:教育之要义

求真学真:教育之要义作者:王旭明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09期我们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的真教育,可能会引起各种不同的观点,比如什么是真教育,什么又是假教育,真教育与假教育应该怎样区分等等。

我想暂且搁置这些争议,我们把思想集中统一到求真和学真这一层面上来,可能会使问题更加明确,操作性也会更强。

1943年,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我认为能称得上伟大的教育家称号的在中国并不多见,但陶行知先生绝对配得上这样的称谓)为广东百候中学复校10周年作的纪念诗中写到两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认为,这两句话是对教育本质最深刻、最全面,也是最通俗易懂的诠释。

陶行知先生在解释他的求真学真教育理念时曾经这样说:“我们进行自我教育再教育,不能没有先生,我们要三顾茅庐请出第一流的教授来帮助我们进行各项学习。

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

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陶行知的解释再次具体地告诉我们在教与学这样两个教育主要环节当中,“教”既起着主导作用,又对怎样的主导才是最好的主导进行了阐释。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

《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不宰,是谓玄德。

”大意是说,道生万物而德养育万物,物理使万物有了形体,势态成就了万物。

所以万物遵崇道而贵重德。

道之受万物尊崇,德之受万物贵重,并没有谁赐爵给它们,而完全出乎自然。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真教育的特点、真教育的目标以及真教育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故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对人进行思想、知识、道德、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二、真教育的特点真教育是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真实性:真教育注重真正的教育环境和真正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2. 个性化:真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其能够在个人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3. 综合性:真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4. 实践性:真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真教育的目标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思维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评性思维,使其具备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价值观与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情感与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真教育的实施方法1. 探索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独立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和组织各种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社区服务:通过参预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弘扬“真”字内涵,构建以“真”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嘉兴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

弘扬“真”字内涵,构建以“真”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嘉兴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

弘扬“真”字内涵,构建以“真”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嘉兴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弘扬¨真"字内涵s塞,构建以"真"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嘉兴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口徐新泉俞佩忠(嘉兴高级中学,浙江嘉兴314001)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学校任重而道远.总结和把握学校文化中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未来发展建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白1997年建校以来,嘉兴高级中学紧紧围绕师生发展的中心,积极构建以"真"为内核的嘉高校园文化,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跨上了良性发展的新台阶;另一方面,优良的校风主导着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嘉高人对嘉高学校文化的思考和学校精神的提炼,它也必将为嘉高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也谓之校园文化,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师生认同的思想意识.学校精神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着一种超越自我追求共同事业的集体感和责任感.它是维系学校团结,凝聚师生力量的精神纽带,它是学校自立自强不断发展的坚固基石;是学校战略,规划和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实践过程和经验总结.它对于师生,学校甚至社会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常常只关心外在的文化形式,学校文化活动不可谓不丰富,文化环境建设不可谓不上档次,但带给学生的幸福和快乐却没有预想的好,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够关心学生的内在文化体验,未能确立以师生生命为本体的学校文化观.这种与生命存在距离的学校文化,必然只能流于师生精神发展,个性发展和素质发展的表面.还有,我们经常碰到处于分裂之中的学校文化,比如,物质文化建设是审美性的,而制度文化却仍是传统的规范建设.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不能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而且也不能带给他们真正的精神幸福,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压抑和困惑.这是因为,离开了师生内在的生命需要,再丰富的文化生活,都不可能成为促进师生精神发展的力量.斯普兰格曾说过,只有生命才需要用文化去陶冶和唤醒.在这里,文化已不是单纯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更不是指物质文化,而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重任,如何精心培育和铸造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已是摆在学校和全体教育T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从教育实践看,我们认为,当前学校文化的建设有必要走出"物质文化"建设即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环境的布置或文化活动的开展的思路,在更高的起点上转向对学校精神这一学校文化的核心本体的提炼和研究.二,丰富"真"的内涵,建设高品位学校文化从一定程度上看,学校发展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重建的过程.作为培养青少年一代专门场所的中学校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时代文化特征的反映,也是其文化主体——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固黉视点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并包括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如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等.当然,校园文化的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嘉兴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的全日制寄宿制高级中学.嘉兴高级中学从创办起就非常重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因为学生素质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学生的素质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品位校园文化,最终体现的就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它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上,嘉高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我们努力给学生勾勒现代化的感觉,促进学生对现代化事业的追求.嘉高校园占地150亩,由浙江大学设计校园布局,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由教学办公大楼,实验大楼,行政图书大楼,科技大楼,学生公寓楼,体育馆,餐厅等汇成的嘉高建筑群,每个建筑物错落中对称,有棱有角中富有变化,给人以时代的气息,激励着莘莘学子为社会的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2.校园标志文化的建设校园标志文化的建设,我们极力突出这样一种情感——嘉高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未来如日东升.因此,我们从形,音,色等方面进行建设.我们请南京的专家设计了"嘉高拥抱未来"的大型校园雕塑,她以巨大的':『G"围抱着一个星球,宽9.7米表示着学校建校于1997年,高12.8米表示着学校校庆纪念日是l2月8日.嘉高校园独有的形象激励着嘉高学子孜孜探索未知.我们由学校老师和嘉兴市音乐专家创作了校歌——《嘉高人之歌》,用高亢昂扬的歌声鼓励嘉高学子永远求真.我们由学校老师共同设计了以嘉高拥抱未来雕塑为思考点的校标,图案以"『G"为骨架,中间冉冉升起一轮红日,用流动的线条和象征智慧的蓝色及充满活力的红色组合而成,表示嘉高拥抱未来如日东升,嘉高学子主动成功如日东升.■.3.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我们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现代文明和热爱自然的校容环境.嘉高校园绿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由嘉兴市园林设计院设计.环境优雅宁静,花坛环绕主体雕塑,绿树掩映芳草鲜花,原石雕字,水池小品,鸟语花香,春有红,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每一寸地都显露出浓浓的生命气息,每一棵草都散发出自然的美好.这些可以让学生赏心悦目,享受自然,进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师生们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爱护绿化,保护卫生.无烟学校,陶冶着现代学生的现代文明.廊道壁挂,名人名言,阅报栏,灯箱语,宣传窗,黑板报,校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4.校园管理文化的建设校园管理文化的建设,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主精神.也就是说,要通过校内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使学生的生活,行为能够自觉于"校园规矩".为此,我们制订,编辑了5万多字的《追求卓越——嘉高学校管理制度汇编》,5万多字的《追求卓越——嘉高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使师生们"言"有规,"行"有矩.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三自"管理,即通过学生"自律,自理,自主"来自觉守"法"和培养主人翁的精神,使师生举止文明,言行礼貌,行为规范.5.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崇尚文明,高雅,科学.每年举办隆重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设立学生论坛,广播电台,电视节目,指导辩论赛,科技组,小实验,举行成人仪式,文艺会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此外,学校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创文明嘉高校,做文明嘉高人"系列活动;创办了"嘉高秀苑文学社",开展了文学沙龙,组织了采风活动,发表了一大批作品,展览了优秀的文学习作,编辑了《嘉高秀苑》,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位.6.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嘉兴高级中学建校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学校通过构建起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的管理制度,更广,更深地实施"让师生主动动起来"的策略,积淀了一定厚度深度的校园文化:以"真"为核心,文明真诚,和谐尊重,勤奋务实,追求卓越.三,在师生的努力中升华嘉高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中凝聚起来的核心文化,是一种能唤起,激发学校师生崇高情感和进取心的东西.要做强学校教育,当然需要硬件环境的建设,但作为~所现代学校,光有硬件环境还是远远达不到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的,它更需要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大力培育学校文化,精心铸造学校精神,这是时代赋予现代学校的重任.近年来,嘉兴高级中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形成了以"真"为内在核心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以"真"为内在核心信念,其主要内涵是:嘉高人永远追求真理,追求真知,追求真诚,追求真情,追求真实.追求真理.真理是我们人生的航标,引导人们在茫茫大海上驶向灿烂光明的彼岸.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永不变色的中华民族子孙的血液,我们永远昂扬起中国人高贵的头,也永远不会忘记是南湖的儿女,社会责任和文明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追求真知.真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真知是人类对大干世界规律的正确认识.我们不只今天而且终生要执着学习这科学和文化.追求真知也意味着探索,探索就是创新,就是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善导多思,大胆设疑,勇于提问,标新立异,多向思维,善于发现.探索真知,也启示着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通往真知的道路上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追求真诚.真诚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根基,有了真诚,天地宽阔,人间美好,万物祥和.我们无论对人对己都须以诚相待,以德为范,以法为规,坦坦荡荡,心如明镜.有了真诚,心中才有他人,才能养成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兼收并蓄的风格,才能与人交流和沟通,才能在探索科学,追求真理并付诸实践中与人通力协作.追求真情.真情滋润生活,成熟人生.我们在人生路上,始终不渝的是要分清是非,热爱真善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鄙视邪恶,因为真善美给了我们美好,大自然给了我们生活的舞台.追求真实.真实意味着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实干才能成功,实干还需要热情.我们致力于以"真"为内核,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中培养师生的现代文明,使学生在观念上,心理上,行为上都得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逐步形成了以"真"为核心的学校精神——以"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爱生,协作精业,善导"为教风,以"尊师,求真,勤奋,多思"为学风,并且在办学,管理,育人,师资建设等方面逐军见点步树立了一系列现代观念.我们办学的宗旨理念是:~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的管理理念是:依法治校, 科研兴校;我们的办学特色理念是:和谐发展,主动成功; 我们的精神理念是:追求卓越,创造一流;我们的育人理念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适应现代竞争,负责任的中国人;我们的教学理念是:让嘉高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让嘉高每~个学生的特长在校园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的师资建设理念是:教好书是为师之本,育好人是为师之德,双向成才是为师之求;我们的办学目标理念是:创办高品位校园,高质量教育,高素质队伍,有特色办学的知名学校.四,在和谐发展中不断延伸学校精神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知识为中介的交流.这种交流只有建立在和谐,积极, 宽松的校园环境中才能更加有效.师生对知识内在价值的积极追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爱与被爱的一致与融洽等,始终是校园文化内涵里一种无形但却有巨大魅力的精神力量.这力量不仅能鼓舞学生去自觉追求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且也激励着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努力追求教育领域的新境界.因此,我们积极推进师生民主,教学民主,开展"三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突出要加强教学情感的交流,致力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把自己的孩子当人,把别人的孩子当神.我们在依法办事的同时,还十分强调能一起工作学习是一种美好,同事同学要有一致的精神气候和融洽的心理氛围,尊重老师,爱护学生,团结和谐,消除摩擦内耗,从而让学生在健康的人际环境中全面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既是学校办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也是师生在校园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体现自己人生或生命价值的一种要求,还是用以观察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科学与技术,教育与文化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宏扬"真"的精神,以"执行力"为抓手,我们嘉高的学校精神还在不断地延伸和深化,展现出更具嘉高特色的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没有借口地敬业",就是学校每一个成员要以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基本态度和行为特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形成高度的责任感,有效提高执行力度,最终实现嘉高的长远目标."合作中竞争",就是学校的学生,教师,职工和管理人员各个群体的人际关系中,以"合作"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合作中创造一流,追求卓越.同时,加强执行力,转变工作的艺术,把制度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真心诚意地执行.■让学生在探宄中发辰——重点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研究初探口陆炳荣(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浙江桐乡314500)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课程和课堂的束缚,把学习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其先进性和开设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学习方式从2001年9月开始,在我国普通高中已经作为必修课全面开设.然而,时至今H,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重点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研究性学习常常流于形式,即使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大部分还是"放羊式"的,时间上不保证,制度上不落实,学习实效性差.更有甚者,常常是有课程无课时(部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时经常被数理化占据),有形式无内容,达不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念问题,有体制问题,也有高考的压力问题,还有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策略问题.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实施该项研究的基本目标我们学校搞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到一条能够切实改善重点高中研究性学习现状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使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真正实现新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科的综合意识,整体认知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升学的要求,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增长",既适应高考的要求,又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定位一谈到"研究",人们就会想起大学,研究所,但是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与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高中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对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需要合理定位.它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止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学科竞赛或着眼于为学校贴金扬名而演变成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 三,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研究的基本策略1.加强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有效管理的策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从制度上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1)建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开发工作,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年级组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进行合理"主动反思中创新",就是嘉高人在学校文化中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这既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对嘉高提出的要求,也是嘉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进一步明晰各个层面的执行力,理清思路,形成方案,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使创新成为引领师生不断进步的主流教育价值观,使"真"为内涵的学校文化真正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学校文化建设要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服务.师生在校园里生活,他们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只能在校园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是学校文化的接受者,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我们因势利导构建以"真"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世界教育服务研究中心认为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2019年精选文档

世界教育服务研究中心认为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2019年精选文档

世界教育服务研究中心认为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1月10报道,世界教育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拉胡尔·周大涵博士称,2014年,高等教育在证明其自身价值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大学经费的削减,也来自基于技术的“慕课”的兴起。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就业前景,而并非其带来的长期发展及无形收益。

这种观念现今在发达国家尤为盛行,经济的持续颓靡和就业前景的黯淡更加重了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怀疑。

周大涵博士认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三大趋势。

第一,有效利用经费。

尽管英美等国的经济环境趋于改善,但是大学的公共经费仍不断减少。

虽然大学希望通过提高学费以达到自给自足,但随着大学入学率的下降,这点越来越难实现。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40%的公立学校的学费并未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而私立学校也面临成本增加、学生减少的情况。

欧洲各国则采取绩效投资、大学合并、成本透明等方式。

英国政府现已削减大学拨款,由本国及欧盟学生家庭来补偿。

2013-2014年度,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下拨的经费将减少8.91亿英镑,而在英国就读大学的家庭所需支付的学费上涨了14亿英镑。

第二,技术辅助式的学习创新。

学生更具有成本意识,并寻求按自己的步调灵活学习,技术辅助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潮流,如“慕课”。

在2013年,“慕课”的最大供应商Coursera新增了300万名学生,并已开始与美国国务院合作建立全球网络。

由于“慕课”的兴起,大学开始面临来自创新学习模式的竞争,甚至连英国的开放大学也不得不发起“慕课”。

第三,质量认证和教学。

尽管对“慕课”的认证面临一定困难,但人们对其未来依旧看好,比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开设了能够授予学位的“慕课”课程,而欧洲学分互换系统的建立,也增强了人们对“慕课”认证的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邓莉编译)。

教育的本质与追求

教育的本质与追求

教育的本质与追求作者:孟佳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第10期专家简介:孟佳,曾担任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支部书记,《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现任北京什刹海书院教务长,长期从事德育和教师教育等研究工作。

价值观是构成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认可、维护和践行的共同价值理想和目标准则。

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成功的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人生方向,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入理想信念和动力,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奠基。

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称“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管理和教育实践方面,还面临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个区域,如何整体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石景山区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取得了鲜活生动、特色突出、富有实效的教育成果,给我们以启示和引领。

第一,构建整体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管理机制。

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学习有关的知识,关键是促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并内化为比较稳定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重在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价值引领,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整体的健康成长环境。

石景山教委在区级层面明确育人目标,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区域教育总体规划,构建起一套氛围浓厚、执行有力的价值观教育的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营造全员育人环境。

教师群体的日常行为和精神追求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和思想意识往往决定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因素。

石景山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抓好区级管理核心团队和校级教师队伍的建设,全区学校有所侧重地为学生配备导师,古城中学的“三位班主任”的学生导师配备,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身心成长有机融合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依托家校社区三方和谐办学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了全员育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的价值辩论辩题

高等教育的价值辩论辩题

高等教育的价值辩论辩题
正方,高等教育是必要的。

高等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它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未来。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使得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更有竞争力。

其次,高等教育培养了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

再者,高等教育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人际关系,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高等教育是必要的,它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益。

名人名句,"教育是人类的第二个出生"——亚里士多德。

反方,高等教育并非必要。

高等教育的价值被过分夸大了。

首先,高等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于许多家
庭来说是负担不起的。

其次,现实社会中,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很多职业同样需要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

再者,高等教育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受益的,有些人可能并不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可能更适合从事技术工作或其他职业。

因此,高等教育并非对所有人都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为每个人提供更多选择。

经典案例,有些成功的企业家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比如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

在这个辩题中,我站在正方的角度,认为高等教育是必要的。

高等教育可以提
供更广阔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个人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人际关系。

因此,高等教育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益。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价值观塑造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价值观塑造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价值观塑造引言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1.1 定义与特点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强调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1.2 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儒家教育到现代的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二、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2.1 课程设置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将人文素质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体系,如《大学语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2.2 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3.1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促进道德修养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3.3 提升创新能力人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1 挑战- 课程资源的不足;- 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

4.2 对策- 加大投入,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高校应当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情操、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韩华山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2页(P4-5)
【作者】韩华山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市城南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当前“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J], 悉兵
2.校外教育的本质是儿童本真的释放——儿童文化视野下校外教育的价值追求 [J], 贺晓娟;周福盛
3.追求真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 [J], 胡忠艳
4.培养真正的读者是教育的永恒价值追求 [J], 王锋
5.任勇数学教育文集三部之一:“宏观卷”《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13)》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 [J], 任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诠释真教育的核心内涵

诠释真教育的核心内涵

云卷云舒·YunJuanYunShu诠释真教育的核心内涵文/秦志伟教育改革是必然的,虽然道路崎岖。

问题是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革?笔者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十三年,认为衡量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能不能做真教育。

·云卷云舒YunJuanYunShu什么是真教育真教育应是有色彩的教育,是立足于师生人生长远发展的教育,是深植于生活的教育。

它的实施过程必须尊重科学。

它瞄准校内校外,关注课堂内外,书本和实践并重。

在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的标准里,不只是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才是老师,社会力量中的家长、社会贤达也是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教育优良生长的结果,体现着教育的规律和力量,一样可以受聘进入崇庆中学的课堂。

同时,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三品”目标,即“学校有品位”“教师有品味”“学生有品行”,以“三品”促“四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有品位,也就是说学校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温馨和谐,富有特色,即所谓“风化淳一,著道弘义,格于教化,运祚长远”;教师有品味,也就是说教师要充满爱心、受人尊重、敢于创新、富有激情,即所谓“德才兼茂,详明教理,贤良率教,尊于一域”;学生有品行,也就是说学生要习惯良好、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富有个性,即所谓“忠纯表仪,克己通达,恭俭仁厚,文武方正”。

如何实现真教育老祖宗治史的最高境界是“秉笔直书”,那么献身于真教育的人就应该“秉真直行”。

首先要能静下心来琢磨教育形态,琢磨教育形态的正面和背后,因为教育就像一枚硬币。

要甘于寂寞,有耐心,潜得下心来。

其次要心有定力。

要做真教育,纷扰是回避不了的,干扰、干涉、不解肯定会纷至沓来,家长的担忧、社会的理解、内部人士的鼓噪,如果等待这些消极因素自动消失,那么在孩子们的脸上除了看见痛苦的折腾和折腾的痛苦,还会看见什么?等待就是痛失良机,就是懒惰,就是对未来犯罪,因为保守不前的理由正是积极进取的理由。

最后就是科学谋划问题。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

论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摘要】人的“灵魂转向”指的是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变革和提升。

本真教育是一种以人的本质和内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品德修养。

本文从探讨灵魂的转向的意义和影响入手,详细介绍了本真教育的概念和实践方法,以及本真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结合培养本真教育的人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推动本真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转变与提升,以及本真教育对人类的积极价值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灵魂转向,本真教育,追求,引言,概念,意义,实践,培养,人,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滋养和提升。

人的灵魂转向,也就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本真教育被提出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追求。

本真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的本真,让人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和价值,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满足。

本文将探讨人的灵魂转向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

首先将就灵魂的转向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们为什么会开始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然后将介绍本真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讨论为什么本真教育能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文章将具体阐述本真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指导读者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本真教育。

将讨论如何培养具有本真教育意识和素养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领读者正确认识和追求本真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宁静。

愿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也不忘关注内心的升华和提升,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灵魂的转向人的“灵魂转向”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本质,从而转变其行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外部的物质欲望和社会压力所束缚,导致内心深处的灵魂被忽视和遗忘。

人的“灵魂转向”成为一种追求内心慰藉和真实幸福的行为。

坚守教育纯粹 回归教育本真——武汉市恒大城学校“纯真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坚守教育纯粹 回归教育本真——武汉市恒大城学校“纯真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江城学校风采摘要: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学校生存的理由,生存的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基于此,武汉市恒大城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确立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

文章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体系、行动文化、育人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纯真教育”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体现了学校坚守教育纯粹,回归教育本真的办学思想。

关键词:纯真教育;育人存真;尚纯致真;和真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

武汉市恒大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恒大城小区配建校。

基于对学校办学现状的“问诊把脉”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思考,我们提出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一、“纯真教育”学校文化解读纯,丝也(《说文解字》)。

其本意是蚕丝,也就是黑色的丝,用它来做祭祀戴的帽子,不杂有其它材料,故也指纯正,纯粹,含有纯净、美好之意,用来形容美、善、笃厚的事物或人品等。

真,其本意是本质、本性,引申为真实,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样、本样,有真实、真诚、真理、诚信之意。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真,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和人格,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境界。

纯真,现代则多用来形容本性善良、纯洁真挚的孩子。

我们选择用纯真来表达我们的教育思想,是想表达我们对于生命之初那份纯真的尊重,对教育真、善、美目标的追求,对理想教育那一份纯真的执着,期待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架起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让教育少些功利,回归教育的纯粹与本真。

教育的本真是基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与守护。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

教育源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就是尊重先天禀赋中可贵的品质。

儿童对人单纯真诚、充满善意,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单纯,他们精神十足、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他们不囿于成规、敢于尝试……纯真教育主张,纯真犹如自然的种子,播种于每个人的心底,只要悉心呵护,就会破土萌发并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生命之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教育: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
作者:闫美娈王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
摘要:社会转型期的悄然而至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使得“社会风向标”——高等教育价值失落,方向迷失。

笔者认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李贽的启蒙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启示,即高等教育要回归与坚守内在价值追求——“真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真教育;李贽
作者简介:
闫美娈(198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王帅(198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专门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2
社会转型期悄然而至,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多样化,与此大背景相符的是文化泛滥日益严重,文化复制渐趋加剧。

更让人窒息的是,当今世人,逐利而疯,为利而痴,争利而狂,缺乏自我个性和纯真情感,精神生活日渐匮乏。

社会生活中的物欲横流、自我内心的过度膨胀使得人心思归,人们需要新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也需要新的精神支柱,更需要重建信念的体系。

[1]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逐渐推进,高等教育重“量”不重“质”,精神亏空,价值失落,方向迷失,徘徊不前。

在此背景下,李贽的“异端”启蒙思想,为作为“社会风向标”的高等教育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考空间,追求“真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内在价值追求。

一、“真人”的教育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当前高等教育却并不尽如人意,教育功利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校为充裕经费,重量轻质,乱设专业,狂招学生;某些教师将教学任务搁置一旁,且学术规范失落,学术道德缺失,抄袭现象严重等。

以上种种致使师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道德滑坡、品质低下,片面畸形发展。

总之,以假乱真、以假唬人的现象颇为严重,高等教育质量让人担忧,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所以,高等教育要以培养“真人”为目的,注重对学生的“真教育”。

首先,注重师生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注重主体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师生才可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高校才可步入健康的轨道;其次,师生要回归本真,做回自己,做真人、说真话、言真情、写真文。

李贽在《童心说》中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2]一切以“真人”为内在要求,做最真实的自己,恢复最原始的“真人”面貌和本性使然的特征,使本应宽松优雅的学术氛围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得以重现。

只有以“真人”为教育目的,社会上功利浮躁之人才会减少,言不由衷之事才会下降,腐朽败坏之风才会变好,教育功利化、物质化、平庸化、“荒唐言”的现象才会渐行渐远,我们的高等教育才会走上正轨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二、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李贽认为把儒家思想当做统一教材是不正确的,即认为读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没有必要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去塑造“相同的个性”,结果造就千篇一律的学生。

他还认为,如果想要保持天生的珍贵“童心”,就应该让孩子在成长以及受教育过程中少受陈旧、落后思想的灌输和腐蚀,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广泛阅读各样的书籍,涉猎各种知识,“博学于文”,开阔视野,扩充眼界,增长见识,深入钻研。

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加上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所需要和培养的并不是陈腐落后的单一型、低素质和低能力人才,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和高能力人才。

所以,高等教育内容应优化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眼界,扩充最新知识,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防止知识碎片化、肤浅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注重学生“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质”。

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时代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内容提升了,人才质量上去了,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才能有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才会更有优势。

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身心日益成熟,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创造潜能等,这些不同点造就了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大众化出现,高校入学人数激增,导致学术个别差异扩大;高校专业性较强,“隔系如隔山”现象严重等。

所有种种使得统一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

所以,高等教育应该依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个性发展。

李贽认为“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矣也”,必须承认个性差异,“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做到因材施教,反对硬性“强而齐之”,泯灭学生的个性,更不能居高临下,压制学生个性。

[3]其次,大胆思考质疑。

李贽曾说:“学人不疑,是谓大病。

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

[4]李贽坚决反对唯书、唯上、唯权威,并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思想也应该随着变化而变化。

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

“学习贵在有疑”,质疑是促进学习的良好方法。

最后,
学习必有所用。

李贽认为,“治贵适时,学必经世”,才是正确之道,“治不思适时,学不能经世,实伪学尔”。

[5]
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依据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师生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二是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三是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针对当前教育,我们要提倡第三种师生关系,也就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首先,师生互学,教学相长。

在李贽看来,“师友原是一样,有两样耶?但世人不知友之即师,乃以四拜受业者谓之师;又不知师之即友,徒以结交亲密者谓之友。

夫使友而不可以四拜受业也,则必不可以与之友矣;师而不可以心腹告语也,则亦不可以事之为师矣。

”[6] 也即是说,师生即是朋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其次,实质重于形式。

李贽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以学问和学识为上,有能力者为师,不必拘泥于师生的形式。

他说:“余谓学无常师,‘夫子焉不学’,虽在今日不免为套语,其实亦是实语。

吾虽不曾四拜受业一个人以为师,亦不曾以四拜传授一个人以为友,然比世人之时时四拜人,与时时受人四拜者,真不可同日而语也。

……然孰知吾心中时时四拜百拜,屈指不能举其多,沙数不能喻其众乎?”[7]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交流促进进步。

李贽指出,:“盖独学难成,唯友为益也。

”[8]为学和做学问,不仅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更要有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互相交流,独学不成事,“孤陋而寡闻”。

总之,通过对李贽启蒙思想的探析,让我们在这个平庸化与物质化的时代有所反省、有所进步,并且给“高等教育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以深层启示。

高等教育定要在喧嚣浮躁和精神失落之际,重建价值体系,建立精神支柱,回归与坚守“真教育”;在当今混、乱、杂的社会“出淤泥而不染”,在理论和实践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始终围绕“真人”的教育目的,因材施教,师生互友,男女平等,善于质疑,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更为根本的是,师生敢于做真人、说真话、言真情、写真文,不卖弄虚假,以“真”为内在主旨,恢复天性本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代高等教育只有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改变“假大空”的局面,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庞守兴.教育社会学的沉思[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4:9.
[2] 李贽.焚书·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李贽.焚书·何心隐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李贽.焚书:卷四·观音问·答澹然师[M].长沙:岳麓书社,1990:168.
[5] 张建业,刘幼生.李贽文集:第三卷·藏书(下):卷三十五·行业儒臣·赵汝愚[M].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00:694.
[6] [7] 李贽.焚书:卷二·为黄安二上人三首·真师二首[M].长沙:岳麓书社,1990: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